2018_2019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梳理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梳理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梳理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梳理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梳理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可爱的校园知识盘点:1. 点数法。就是数物体的个数时,点着物体一个一个有顺序地数。2. 多种物体混合放置,数其中一种物体的数量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边数边做标记,这样可以避免重复或遗漏。可爱的校园易错汇总:1. 数数要有方法,用手或笔尖点着物体,一个一个地数,数到几,就用数(sh)几来表示。2. 多种物体放在一起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边数边做标记,避免重数或漏(lu)数。第一单元。本单元知识盘点:1. 110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2. 0的意义。(1)表示一个也没有,(2)表示起点,(3)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4)电话机上的一个数字键,(5)表示用电器的工作状态等等。3. 010各数的顺序。(1) 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2) 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4. 数的书写。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5. 第几的意义。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无论第几,表示的物体的个数都是1。6.同样多,比较两种物体的多少时,如果两个数量相等,那么这两种物体就同样多。7.比多少。有两种物体,当把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时,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少。8.“=”“”和“”。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如果这两个数同样大,那么用“”表示两者的关系:如果这两个数不相同,那么可以用“”或“”表示两者的关系。“=”是等号,“”是大于号,“”是小于号,开口对着大数。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 第几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不能表示几个。2. 一个物体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3. 写数时要注意6和9的区别。4. 比较物体的多少时,要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不能只看物体的首尾是否对齐。5. 比较大小时,大于号的开口向左,小于号的开口向右。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 初步认识110各数(重点)。2. 能用110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及物体的顺序(难点)。3. 会读、写15各数,知道这5个数字的顺序(重点)。4. 用不同的方法表示5以内物体的个数(难点)。5. “0”的意义及写法(重点)。6. 理解0所表示的不同意义(难点)。7. 能够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会读、写610各数(重点)。8. 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量在610的物体的个数(难点)。9. 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比较出数量的多少,并正确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少、谁比谁多(重点)。10. 在生活中直观体会一一对应的方法(难点)。11. 能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重点)。12. 会用“=”“”“”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难点)。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 110各数的认识。2.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大小。3. 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第二单元。本单元知识盘点:1. 比较大小的方法。()通过眼睛观察来直接比较,哪个物体占的空间大,哪个物体就大,相反就小;()统一标准进行比较,即借助一个参照物来比较大小。2. 比较不规则的瓶子谁装的液体多的方法。(1)都倒入相同大小的杯子里比较;(2)把其中一个瓶子里的液体倒入另一个瓶子里来比较;(3)直接看瓶子外面商标中的净含量来比较。3. 比较高矮(或长短)的方法。(1)直接比较;()利用测量工具比较。温馨提示:比较几个物体的高矮或长短时,一定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4. 高矮(或长短)的相对性。两个物体相比,一个物体高(或长),另一个物体就矮(或短)。5. 比较轻重的方法。(1)有些物体可以用手掂一掂,比较压手的物体就重;(2)当难以直接分辨出物体的轻重时,可以借助工具(秤、天平等)称量。温馨提示: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不能根据物体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轻重。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 杯子里装多少水,不仅和水面的高度有关,还和杯子的粗细有关。2. 在比较大小时,能表示“最大”或“最小”的物体一般只有一个。3. 两个杯子能装同样多的水和两个杯子装了同样多的水是有区别的。4. 比较物体的高矮时,一定要将比较的物体置于同一水平面上。5. 在比较物体的长短时,要看物体是直的,还是弯的。6. 用天平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时,如果天平保持平衡,那么说明天平两端所放的物体一样重。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 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重点)。2. 积累简单的比较方法(难点)。3. 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重点)。4. 理解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难点)。5. 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者三个物体之间的轻重(重点)。6. 借助天平比较物体的轻重(难点)。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 比大小。2. 比高矮、长短。3. 比轻重。第三单元。本单元知识盘点:1. 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或几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2. 10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用点数法数,按照一定的顺序,个个地数出物体的数量。() 用接数法数,记住大数后数小数,将大数记在心里,然后接着往下数小数部分的数量。3. 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或取出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数量,用减法计算。4. 10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用倒着数的方法。()借助学具摆一摆,数一数。5. 有关0的加、减法。(1) 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2) 一个数与相加或相减,还得这个数。6. 6的组成。和、和、和、和、和、和、和。7. 7的组成。和、和、和、和、和、和、和、和。8. 8的组成。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9. 9的组成。和、和、和、和、和、和、和、和、8和1、和。10. 求一共是多少,表示把两个或几个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11. 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问题用减法计算。12. 解决看图列减法算式计算的问题要注意两点:一是总数是多少;二是分清楚已知的部分和问号表示的部分。13. 10的组成。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14.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即先算前两个数,再与第三个数相加减。15. 10以内数的加、减法表。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 已知两部分是多少,求总数,用加法计算。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2. 加法算式的得数与被分成的两部分的和必须相同。3. 列减法算式时,注意不要把总数和分成的数混淆。4. 看图列减法算式时,要用总数减去掉(或减掉)的部分。5. 0和0相加减,结果仍是0。6. 比较算式的大小时,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再比较两个结果的大小。7. 求未知加数相当于求减法算式的结果,所填的未知加数不能比总数大。8. 解决看图问题时,不要只注意图,因为随着题中数量的增加,图上画出的部分有时只是实际数量的一部分。9. 看图列加减混合算式时,一定要看懂图意,看清总数及部分各是多少。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 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掌握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重点)。2. 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难点)。3. 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重点)。4. 理解减法的意义(难点)。5. 能正确计算和0有关的5以内数的加与减(重点)。6. 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难点)。7. 掌握有关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重点)。8. 理解减法的另一个意义,即“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要用减法(难点)。9. 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重点)。10. 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难点)。11. 能正确计算有关8和9的加减法(重点)。12. 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的算式(难点)。1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14. 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难点)。15. 掌握有关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重点)。16. 掌握10的组成(难点)。17. 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重点)。18. 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难点)。19. 提高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重点)。20. 算式之间的联系(难点)。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10以内数的加减法。2.解决实际问题。第四单元。本单元知识盘点:1. 同一标准的分类。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一种属性作为标准进行分类,能得到确定的结果。2. 不同标准的分类。事物之间有几个不同的属性,就分别以这些属性作为标准进行分类 。3. 同样的一些物品,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同。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 在分类时,先要区分物品的属性,再进行分类。2. 正确判断事物与分类标准的关系。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掌握分类的方法(重点)。2.会按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难点)。3.能按不同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重点)。4.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难点)。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物品分类。第五单元。本单元知识盘点:1. 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找准参照物,参照物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2. 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温馨提示:对于两个物体来说,上、下位置关系是绝对的,对于三个物体来说,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一般也不同。3. 判断左、右位置关系的方法。与左手对应的一面是左,与右手对应的一面是右,左和右是相对的。4. 前后、上下、左右的综合应用。先确定观察的角度,对于两个物体,前后、上下、左右位置关系是不变的;但对于三个物体,由于选择参照物不同,前后、上下、左右位置关系就会不同。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 “前”和“后”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孤立地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2. 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谁在谁的上(或下)面”或者“谁的上(或下)面是谁”,一般情况下,“在”字后面的物体为参照物。3. 判断某一物体的左、右两边分别是什么,要以此物体为中心,根据自己的左、右手来确定。4. 左、右位置是相对而言的,不能单独地说谁在左边或谁在右边,在描述物体左、右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清“谁在谁的左(或右)边”或者“谁的左(或右)边是谁”。5. 当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位置关系可能不同。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 准确地确定前后的位置与顺序(重点)。2. 体会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难点)。3. 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重点)。4. 能清楚表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难点)。5.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重点)。6. 体会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难点)。7. 在具体情境中,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重点)。8. 认识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难点)。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前后、上下、左右的综合应用。第六单元。本单元知识盘点:1. 长方体的特征。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如图 。2. 正方体的特征。有6个面,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如图 。3. 圆柱的特征。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横放在桌子上能液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如图 。4. 球的特征。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如图 。5. 立体图形的拼摆。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下面搭得比较平稳,圆柱要竖着放才能平稳,球容易滚动一般不放在下面。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 长方体有6个面,面有大有小;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一样大。2. 判断是不是圆柱的关键:一看上下是否一样粗,二看上下两个面大小是否一样。3. 数物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时,可以先数看得见的,再数看不见的;也可以从上到下分层数,或从前往后、从左往右分排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重点)。2. 能对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难点)。3. 能准确地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重点)。4. 感受球的不稳定性(难点)。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第七单元。本单元知识盘点:1. 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2. 数的组成。十几是由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二十是由个十组成的。3. 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4. 读数。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5. 写数。从高位写起,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6. 1120各数的顺序。(1) 从前往后数:11,12,13,14,15,16,17,18,19,20。(2) 从后往前数:20,19,18,17,16,15,14,13,12,11。7. 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8. 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十位上的数不变,只把个位上的数相加。9. 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十位上的数不变,只把个位上的数相减。10.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1)利用“点数法”计算;(2)利用计数器计算;(3)利用“凑十法”计算;(4)利用数的组成计算。11.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表。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 读数时,一个数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就读“十几”。2. 写数时,要先确定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几,再写数。3. 看计数器写数时,个位上一个算珠也没有,必须写0占位,如果不写,会改变数的意义和大小。4. 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5. 1120各数,从前往后数,位置越往后的数越大,越往前的数越小。6. 用“凑十法”计算时,将其中一个数凑成10后,一定要用10加另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后剩下的数。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 会认、读、写1120各数(重点)。2. 理解“个位”“十位”的含义(难点)。3. 掌握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