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京津加快发展廊坊市新型农业.doc_第1页
依托京津加快发展廊坊市新型农业.doc_第2页
依托京津加快发展廊坊市新型农业.doc_第3页
依托京津加快发展廊坊市新型农业.doc_第4页
依托京津加快发展廊坊市新型农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依托京津加快发展廊坊市新型农业中国园艺文摘20l0年第6期依托京津加快发展廊坊市新型农业宋秀红马万路周雪梅袁媛李名地(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廊坊065001)摘要:为加快都市现代新型农业的发展步伐,适应时代需求,紧密围绕建设都市现代新型农业的基本理念,对廊坊市的区位,地理概况和都市现代新型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廊坊市建设现代新型农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关键词:新型农业;服务体系;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现代新型农业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自进入2l世纪以来,廊坊市依托京津两大都市的资金,科技,信息和市场优势,进行建设都市现代新型农业的探索.1廊坊市区位特点与现代新型农业的发展现状1.1廊坊市区位特点廊坊市位于河北省中部,4Ltl京都,东与津门交界,南按沧州,西和古城保定毗连,地处京津两大城市环渤海腹地,素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3.1,年平均降雨量490.5mm,无霜期183d.全市耕地38.6万hm,平原且土地肥沃,适宜进行畜牧业,种植业,产品加工业等农业生产.1.2现代新型农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廊坊市按照都市型现代新型农业的发展目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健康畜牧水产养殖,无公害蔬菜,优质粮油和生态林果花木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型农业,培育和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新上一批大型农业项目,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壮大产业基地规模,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性特色的产业群.积极探索庄园型,工厂型,公司型等农业先进模式,在发展有机农业,创意农业,订单农业等方面也取得了新突破.并努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增强农业综合竞争能力,为加快现代新型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情况如下:1.2.1粮油产业目前,廊坊市以市区中南部为主要区域的优质特种粮油种植基地已基本形成,粮食播种面积达31.16万hm,单产401kg,总产量为l87.6万t;油料播种面积1.85万hml棉花播种面积4.54万hm.并依托廊坊市廊雪面粉有限公司,三河市汇福集团有限公司,霸州市梅花味精有限公司,固安县参花面粉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第一作者简介:宋秀红(1965一),女,副教授;从事园艺教学与研究工作.项目来源:廊坊市201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010067).重点发展以大豆,玉米,小麦,杂粮为主的精深加工产业,年加工量达300万t.1.2.2蔬菜产业廊坊市现以香河,永清,固安,霸州为主要区域的瓜菜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底,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11.35万hm.其中,设施菜面积3.90万hm(日光温室2.16万hm,大棚0.86万hm,中小棚0.89万hm),总产量596.67万t,总产值48.64亿元.并依托霸州市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永清县久明脱水菜有限公司,安次区茂雄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脱水,速冻,切割菜,淹渍,罐头蔬菜等深加工产业;依托固安县顺斋瓜菜种植合作社,广阳区绿龙蔬菜配送有限公司,永清县惠民蔬菜配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积极营销放心菜,包装菜,礼品菜等新鲜蔬菜,开拓京津市场.目前,廊坊市每年约有420万t蔬菜直接销往京,津地区,占据京,津地区1/3的市场份额.1.2.3畜牧,水产养殖业廊坊市现拥有各类专业养殖小区168个,发展各类养殖专业村412个,建设规模养殖场近600个.现拥有现代化大型屠宰加工企业l1家,年屠宰加工能力80万头,集中分布在三河,大厂等市(县),颇具规模优势,并创出福成,华安,福华,伊香,京穆等牛肉品牌产品.随着种草养畜工程的深入开展,奶牛养殖和肉羊生产已成为全市牧业经济的新亮点,奶牛和肉羊饲养量大幅度增长.此外,以小金鱼观赏创汇渔业和近郊休闲渔业为主的特色渔业也已初具规模.1.2.4生态林果,花木类全市实有林地面积19.33万hm,其中,防护林8.13Zhm,经济林7.87万hm,用材林3.33万hm,按现有林地面积计算森林覆盖率达1J30%.全市果树面积达N7.2万hm,年产量5亿kg,年创产值6.8亿元.通过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全市形成了以三河为主的优质苹果基地,以广阳,安次,永清为主的热杂果基地,以固安,永清为主的优质梨基地,以永清,安次为主的优质葡萄基地和以大城为主的金丝小枣基地五大果品生产基地.其中,永清县被河北省首批认定为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县,主要生产品种有红富士,新红星,嘎拉,黄金梨,晚秋黄梨,昌红,二十一世纪桃,红岗山桃,红提,金太阳杏,黑宝石李子等.另外,花卉发展方兴未艾,全市花卉面积达到0.37万hm.其中,名贵花木达No.1万hm,年创产值2.2L元,年产花木4000万株,盆花900万盆,鲜切花1000万支.花卉-45-CHlNESEHORTICULTUREABSTRACTS面积及产值位居河北省第2位.名特优新种花木主要有花叶挪威槭,兰叶花楸,金叶皂荚,金叶白蜡,红花七叶树,华山杉,荷氏凤仙,大花蕙兰,珙桐等.并涌现出了三河燕赵园林公司,固安南王起营京南花卉第一村,廊坊市农业高新技术园区,润绿高科技园区等一批现代化花卉生产企业.2廊坊市加快发展现代新型农业的优势2.1区位优势明显廊坊市是一座发展中的新兴城市,这里交通发达通讯便捷,环境优美,市场繁荣.在周围lOOkm范围内,拥有3条高速公路,2个国际机场,15特大货运港口,拥有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和京畿圈内近1亿人口的消费群体.2.2种质资源丰富廊坊市98%以上国土为平原,耕地面积36.93万hm,土地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粮,油,瓜,果,菜,花等物产丰富,养殖业中牛,猪,羊,鸡,渔五畜兴旺,已成为京津两大城市重要的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2.3科技力量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区域内现有13-国家级科研机构,21所高等院校和20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东方大学城内还有10余所高等院校分校,人才密度达到10.07%.同时,京,津地区众多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也为近在咫尺的廊坊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4市场开发潜力巨大由于廊坊市处于正在规划的大北京经济圈的腹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市区距北京40km,天津60km,与京津两个机场相隔70kin,距天津新港lOOkm.既得近海开放之利,更占接受京津辐射之先.毗邻东北,华北两大工业基地,属多种产业,大中城市和人口高密度区,不仅市场容量大,而且有着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蕴育着广阔的发展空间.3廊坊市发展现代新型农业存在的问题3.1规模不断扩大,但缺乏项目支撑廊坊市农业产业发展的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格局虽已基本形成,但在项目支撑上仍较为薄弱.以蔬菜为例:全市建成万亩以上不同品种为特色的规模型基地20个,涌现出万亩以上蔬菜生产大乡35个,千亩以上蔬菜大村25个.而从总体上来看,还未形成项目化管理的机制,制约了新品种,新技术和各类信息的大面积推广,尤其是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引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3.2企业家素质有待提高廊坊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者多数是从最基本产业层次的经营者或经纪人做起,所以无论是战略思维,经营理念,还是管理方法,营销方式都相对保守落后,制约着廊坊市的龙头企业,难以实现大发展.3.3农业社会化服务仍需加强民办服务组织特别是各专业协会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缺乏应有的制度规范和政策引导,组织机构与服务功能-46-尚不健全,经营行为不太规范,普遍缺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机制与动力J.大多数乡镇财政比较困难,投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十分有限,无力为农业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3.4无公害体系建设运转不够通畅N2oo8年底,廊坊市农业部门开始着力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各大基地普遍执行国标,并制定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程,年检测样品8000多个;但整套体系刚刚建立起来,体制还不完善,机制运行还不够通畅,需要进一步向全市推广.3.5品牌意识不强,缺乏叫得响的拳头产品当前,品牌效应已成为农产品的重要卖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着力培植知名产地,知名产品,知名市场,才能站稳脚跟.近几年,廊坊市虽然出现了像翠萌,绿龙,惠民等品牌,但数量还太少,知名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3.6经营者认识不到位,技术不过硬一方面是广大经营者市场意识差,存在侥幸心理.广大农民认为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在目前市场上不能体现出优质,优价,生产普通农产品效益和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效益差别不大,产品也能顺利出售,所以自身对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不严格,影响了农产品质量的整体提升.另一方面是没有真正掌握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在具体面对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农产品生产栽培管理过程中肥水的管理,温湿度的调节及病虫害的有效预防和防治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4廊坊市加快发展现代新型农业的对策4.1加大对农产品运销,加工,配送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龙头企业的销售,订单拉动生产.廊坊市70%的农产品销往京,津市场,随着有机农产品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北京实行放心菜工程后,对进入市场的蔬菜实行准入制度,要求必须与相关企业签订合同,进行场,地挂钩,所以必须加大对农产品运销,加工,配送等企业的扶持力度.4.2构建科研,院校,农村合作社,农户联合体,建立四位一体的科技服务体系政府应该联合相关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由专业教师,研究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农民技术员的四位一体科技服务体系.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向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村合作社提供先进的研究成果,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通过学习,消化,再传授给一线生产者,为高效生态型园艺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要针对廊坊市城郊农业特点,建立职业技术人才认识和培训机构;要发挥农业科研机构的作用,促进农技服务.同时,结合京,津高校促进合作和技术交流,形成产,学,研一体的精准农业发展实验机制;同时,进一步将精准农业的高新技术转变为生产力.要不断提高农户的文化,技术,经营素质,要实现农村人才应用与技术培训.中国园艺文摘2o10年第6期加快冀西北地区甜仁杏基地发展的建议闫力勤楚燕杰.顾忠贵(1.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林业局,河北围场068450;2.河北省涿鹿县林业局,河北涿鹿075600)摘要:根据冀西北地区的环境条件,甜仁杏发展应合理规划适栽区域,加强良种繁育,实行集约化经营,做好早春霜冻害的防御工作,提高甜仁杏的商品化性能.关键词:甜仁杏;基地;冀西北地区甜仁杏是仁用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仁用杏生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是冀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和生态树种.长期以来,甜杏仁是我国传统的高汇率土特产品,并为我国所独有.甜杏仁生产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关怀,建国以来先后举行过多次全国杏仁生产会议,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指导并组织全国杏仁生产,使我国甜仁杏生产有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相继建起规模不等的甜仁杏生产基地,沿三北地区形成了甜杏仁种植带.其中,形成了河北的张家口杏扁基地,辽西朝阳大扁杏基地,陕北延安地区仁用杏基地,内蒙古赤峰杏仁基地,甘肃陇东杏仁基地等.位于冀西北的张,承两地是甜仁杏的主产区,占河北省甜仁杏生产的90%以上.现就如何加快冀西北甜仁杏产业发展,尤其是基地建设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第一作者简介:闫力勤(1967-),女,农艺师;主要从事林果技术推广研究工作.1合理规划,适地发展因地制宜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法则,仁用杏的发展仍然要遵循这一法则,才能取得高产,优质和高效益.具体区划为:(1)在北纬42.以南,海拔1000m以下,无霜期大于120d,年均温6C以上,10T年积温2400C以上,晚霜终日在5月中旬以前,花期霜冻频度不高于30%(UlJ10年中有3年发生霜冻害造成绝收)的地区,树体能生长良好并有较好收成,确定为甜仁杏的适栽区.(2)在北纬42.以南,海拔1000m以下,无霜期大于110d,年均温4oc以上,10C年积温2200C以上,晚霜终日在5月下旬以前,花期霜冻频度不高于5o%(a110年中有5年发生霜冻害造成绝收)的地区,确定为甜仁杏的可以栽培区.(3)在北纬42.以南,海拔1000m以上,无霜期小于120d,年均温4C以下,10C年积温2400C以下,晚霜终13在6月上旬以后,花期霜冻频度不高于70%(5110年中有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信息来源广,辐射带动面宽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在技术信息服务,行业管理,加强企业和农户的联结,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4.3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构建公司,基地,农户联合体,发展订单农业,并结合市场供需信息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建立企业+农业投资公司+农户的共同担保体系,促进公司+农户的健康发展,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4.4发展创意农业利用地域优势,突出农业采摘,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商务办公,农家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发展创意农业.4.5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对有发展前景的大宗名特农产品,现有加工出口创汇产品率先开展制标工作,鼓励出口加工企业建立能与进口国技术标准和市场准入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的贯彻实施工作,强化产前农资,产地环境,产品质量从源头到加工的全过程质量认证,重点加强种植业生产过程的GAP认证,兽药生产的GMP认证,饲料生产,农产品加工,畜禽水产养殖方面的HACC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