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内科病症护理一课题.ppt_第1页
课件:内科病症护理一课题.ppt_第2页
课件:内科病症护理一课题.ppt_第3页
课件:内科病症护理一课题.ppt_第4页
课件:内科病症护理一课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章 内科病症护理,高安市人民医院,鄢小莲,教学目的和要求,护理概要 了解:内科各病症的护理评估 熟悉:内科各病症的护理措施 病症举例 了解:内科各病症的概况、护理总则 熟悉:感冒、咳嗽、胃痛、失眠、眩晕、痹证、头痛的辨证分型 掌握:咳嗽、胃痛、失眠、眩晕、痹证、头痛的调护要点,章节介绍,外感病症 肺系病症 脾胃病症 肾系病症,心系病症 肝胆病症 气血津液病症 经络肢体病症,第一节 外感病症,护理概要,外感病证是指因感受外邪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症,临床常见病症有“感冒”“中暑”“秋燥”“风温”等,护理概要,病因发病 常与季节和环境因素有关 主要原因:六淫之邪引发 决定发病的关键: 人体卫气的盛衰 御邪能力的强弱,四诊资料 发热恶寒或壮热,鼻塞流涕,头痛咽痛,身重身痛,无汗或汗出不止,或咳嗽,或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舌苔薄白或薄黄,舌淡红或润或干,脉浮紧或浮数,护理评估,护理概要,护理措施 注意休息 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风寒侵袭 饮食宜清淡,多饮开水 寒者宜加厚衣被,壮热者可物理降温 中暑病人应迅速移至风凉处,病症举例,一、感冒 概说 主要临床表现:头痛、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四季皆可发,尤以春、冬多见 主要由风邪致病,一般以风寒、风热两者多见 发病的关键:人体正气的强弱 西医学: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病症举例,感冒 护理总则 辨别风寒风热,注意解表药煎服法和服药后的护理,病症举例,感冒 辩证分型 风寒感冒 主症: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声重,喷嚏,时流清涕,或咽痒咳嗽,咳痰清稀色白,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风热感冒 主症: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出,头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渴,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稠,苔薄黄,脉浮数,辨证施护 风寒感冒:护治宜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用荆防败毒散,中药汤剂应趁热服,稍加衣被,出微汗。但勿大汗淋漓而伤阴亡阳。轻症可自服生姜、葱白、芫荽煎汤,以发汗散寒。遵医嘱对发热、头痛者选用解热镇痛药,也可根据相应的症状选用抗生素、止咳、祛痰药物口服或静脉滴注,对咳嗽严重者可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超声雾化或蒸汽吸入。,辨证施护,注意观察患者体温的波动情况,高热者每4小时测量体温,若高热不退,要注意全身情况,如神志、皮肤等。注意休息和个人卫生,提供整洁、舒适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室温宜偏暖,可多加衣被,避免直接吹风,以防加重病情。饮食宜清淡、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可用胡椒粉、姜末葱等辛味发散的调味品,以散寒;鼓励患者多饮水,补充机体每日需要量外,,辨证施护,还须根据体温、痰液粘稠度,估计每日水分补充量,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忌生冷,油腻食品,辨证施护,风热感冒:护治宜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用银翘散,中药汤剂宜温凉服,药后观察出汗、体温、伴随症状的变化。若汗出热退身凉脉静则为正卫胜邪,可不必尽剂。轻症可自服银翘解毒丸(片)或桑菊感冒片。对于高热患者应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并及时记录。高热者可以用温水擦浴,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退热药,药后需观察汗出的情况,勿使大汗淋漓。发热口渴者可予温开水或清凉饮料,补充津液,,辨证施护,也可食用多汁水果,如西瓜、葡萄、荔枝等。室内宜通风凉爽,但避免直接吹风,发热身痛者应卧床休息。饮食宜清淡半流质,多补充水分,多吃蔬菜和水果。忌辛辣、油煎肥厚食品,戒酒戒烟;保持大便通畅,使邪有出路。,辨证施护,时行感冒 主症与风热感冒相似,但症状重,有传染性,在同一时期同一地区常可发生不同规模的流行。护治方法有所不同的是要进行呼吸道隔离。,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感冒 二、填空题 1感冒的护理以 为原则。 三、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区别依据的是(C) A、恶寒发热的孰轻孰重 B、口渴与不渴 C、头身是否疼痛 D、脉象数与不数 E、舌苔的黄白等来辨别 四、简答题 1 简述感冒的辨证要点。,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感冒:凡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功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称为感冒。 二、填空题 1解表宣肺。 三、选择题 1 C 四、简答题 答:主要是辨别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病症举例,二、中暑 概说 主要特征:头晕,出汗,泛恶,甚则高热、神昏,抽搐 多由于在烈日或高温下工作,感受暑热,使清窍闭塞、升降失常,阴阳气血失和 有轻重之分 轻者伤暑:胸闷头晕,心悸恶心,口渴汗出,四肢无力 重者:高热、神昏、抽搐等危重之象 西医学:多见于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等,病症举例,中暑 护理总则 辨别轻重缓急,分别采用清热除湿、益气养阴、清心开窍之法,并迅速将病人置于凉爽通风环境,促进散热,中暑的急救,急救五字诀:移、敷、促、浸、擦 一、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立即将病人转送至医院,最好用空调车转送. ),中暑的急救,二、敷。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中暑的急救,三、促。将病人置于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中暑的急救,四、浸。将患者躯体呈45度浸在18左右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过低不能耐受。,中暑的急救,五、擦。四个人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体四周,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多能迅速清醒。,预 防,1.暑热季节要加强防暑卫生宣传教育。改善年老体弱者、慢性病患者及产褥期妇女的居住环境。 2.有慢性心血管、肝肾疾病和年老体弱者不应从事高温作业。暑热季节要改善劳动及工作条件。在高温环境中停留23周时,应饮用含钾、镁、钙盐的防暑饮料,预 防,3.炎热天气应穿宽松透气的浅色服装,避免穿着紧身绝缘服装,适当补充防暑饮料。 4.中暑恢复后数周内,应避免室外剧烈活动和烈日下暴晒。,第二节 肺系病症,护理概要,肺系病症是指肺脏感受外邪或肺之气阴亏虚,致使肺的气机出入升降失常而引发的一类疾病。临床常见者,有咳嗽、喘证、哮证、肺痈等,护理概要,病因发病 有外感和内伤两种病因 肺主皮毛,又为娇脏,易受外感侵袭。日久不愈则转为内伤 病症有虚有实 邪实:外邪入侵 正虚:日久不愈,转为内伤 肺气亏虚 肺阴耗伤,四诊资料 咳嗽,吐痰或黄或白,或清稀或干咳无痰,胸闷,气急,气喘,或伴咽痒咽干,或伴寒热、头痛、身重(易疲劳),或伴乏力、无汗、潮热、盗汗,护理评估,护理概要,护理问题 肺气失宣 缘于外邪犯肺,肺失宣降 肺气上逆 缘于外邪犯肺或肺脏虚弱导致肺气不 利,失于清肃 卫表不和 缘于外邪侵袭肌表肺卫 肺气亏虚 缘于久病耗伤肺气 寒邪犯肺 缘于外感寒邪,肺气不宣,寒饮内阻, 失于清肃,护理概要,护理问题 邪热蕴肺 缘于风热上受,或寒郁化热,致使热邪 蕴肺,痰热内阻,肺失清肃 痰浊阻肺 缘于感受外邪,咳喘日久,以致肺不布 津;或脾气虚弱,聚湿成痰,上渍于肺 阴虚肺燥 缘于外邪伤肺,耗伤肺经;或气血亏虚, 久咳伤肺,以至肺阴不足,护理概要,护理措施 注意起居饮食,居处保持空气新鲜 避免烟尘刺激,注意温湿度 忌食辛辣刺激、过咸和肥甘甜腻食品 鼓励积极咳嗽、排痰,病症举例,咳嗽 概说 指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而言。咳:有声无痰;嗽:有痰无声 分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咳嗽多因卫外功能减退或天气冷热失常,致使六淫外邪乘虚侵袭肺系 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肺脏虚弱或他脏有病累及肺脏 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作咳 西医学: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病症举要,咳嗽 护理总则 首辨外感与内伤,外感者宜宣肺散邪,内伤者宜依病症虚实,随其所在而调之,病症举例,袭 犯 蕴 壅 亏 虚,趁敌人不备时攻击 侵害,进攻 积聚,蓄藏 堵塞 ,遮盖,堆积 缺损 空 ,衰弱,咳嗽,病症举例,咳嗽 辩证分型 风寒袭肺(风寒咳嗽) 主症:咳嗽声重,痰白稀薄,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身楚,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风热犯肺(风热咳嗽) 主症:咳嗽气粗,痰黄而稠,咳痰不爽,口渴咽干,常伴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舌苔薄黄,脉浮数,病症举例,咳嗽 辩证分型 痰热壅肺(燥热咳嗽) 主症:咳嗽气促,甚则胸胁满痛,痰粘稠质厚,咳吐不爽,或面赤身热,口干喜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病症举例,咳嗽 调护方法 风寒袭肺 药物方法:选用通宣理肺丸、急支糖浆、复方甘草合剂等 针灸方法:针肺俞、合谷、列缺、风府、外关穴,用泻法 饮食方法:白萝卜1个切片,甜杏仁10g捣碎,冰糖30g,共用蒸熟热服,连用7天,健康宣教:避免诱发因素,如吸烟、粉尘及刺激性气体的吸入,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避免对流风。饮食宜清淡,不宜吃鱼虾蛋类及甘厚之品。,病症举要,咳嗽 调护方法 风热犯肺 药物方法:选用急支糖浆、止咳枇杷露、鲜竹沥液等;川贝10g,梨一个,煮水频服 针灸方法:针肺俞、尺泽、大椎、曲池,用泻法 饮食方法:食枇杷叶粥或鲜芦根粥。鲜枇杷叶15g或鲜芦根30g,加水煎煮去渣后入粳米适量,煮粥服食,健康宣教: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病症举要,咳嗽 调护方法 痰热壅肺 药物方法:选用橘红丸或蛇胆川贝液 针灸方法:针肺俞、尺泽、大椎、曲池穴,用泻法 饮食方法:川贝10g,鸭梨一个去皮核,煮熟,食梨饮汤。亦可选食新鲜水果,如梨、枇杷、荸荠等以清热止咳,健康宣教:多饮水,饮食宜清淡,水果类可选用雪梨、荸荠等清热生津之品,忌食辛辣煎炸温燥食品,戒烟酒。,2019/8/30,48,可编辑,测试题,一、名词解释 1咳嗽 二、填空题 1内伤咳嗽的病理因素主要为 。 三、选择题 1治疗风热咳嗽的主方是() A、桑菊饮 B、桑杏汤 C、二陈汤 D、三拗汤合止嗽散 E、三子养亲汤,日久不愈则转为内伤 肺气亏虚、肺阴耗伤,第三节 脾胃病证,护理概要,脾胃共处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脾胃病证,主要是饮食物的消化吸收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有腹痛、泄泻、呕吐、呃逆、便秘、胃疼等,护理概要,病因发病 脾胃相表里,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腐熟,脾升胃降,燥湿相济 起居不慎、饮食不节、思虑劳倦过度或其他脏腑之病引发诸多病症 脾病:阳气虚衰、运化失调、水湿痰饮内生 胃病:受纳腐热障碍,胃气上逆,四诊资料 脘腹疼痛或胀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嗳气,呃逆,泄泻或便秘,或乏力,消瘦,护理评估,护理概要,护理问题 气机郁滞 缘于情志不畅,肝气犯胃,致使脾胃气 机不利 脾胃气虚 缘于病久失养,正气虚耗,摄纳、运化 无权 脾胃虚寒 缘于脾胃虚损,劳倦过度,脉络失于温 养 湿热内蕴 缘于湿热中阻,气机不利,护理概要,护理问题 寒邪犯胃 缘于饮食生冷,寒邪直中脏腑,寒凝气滞 脾不健运 缘于脾之运化失司,水湿内停 胃气上逆 缘于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脾 胃虚弱,致使胃失和降 饮食积滞 缘于饮食不节,致使胃气壅滞,和降失司,护理概要,护理措施 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防止暴饮暴食或饮食过量 不吃不洁净或有刺激性的食物 避免忧思恼怒,保持良好的精神状况 劳逸结合,注意休息和睡眠,病症举要,胃痛 概说 又称胃脘痛,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 如寒邪内客于胃、饮食不节伤胃、肝气横逆犯胃或脾胃自身虚弱,均可致胃气郁滞,失于和降而引起疼痛 西医学:急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胃部疾患,也可见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如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等,病症举要,胃痛 护理总则 辨虚实寒热,审在气在血,寒凝者散寒,热灼者清热,虚者补益,实者逐邪,气滞者理气,血瘀者活络,施护大法不离通降,病症举要,胃痛 辩证分型 寒邪犯胃 主症: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遇寒则痛剧,口和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饮食停滞 主症: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吐不消化的食物,或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病症举要,胃痛 辩证分型 肝气犯胃 主症:胃脘胀闷,连及胸胁,每因情志因素而发病,嗳气频繁,或伴吞酸呕吐,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瘀血停滞 主症:胃脘疼痛,疼有定处而拒按,多为刺痛,或见呕血、便黑,舌质紫黯,脉涩,病症举要,胃痛 辩证分型 脾胃虚寒 主症:胃痛隐隐,喜按喜暖,空腹痛甚,得食痛减,遇寒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差,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迟缓,病症举要,胃痛 调护方法 寒邪犯胃 药物调护:选用良附丸:白胡椒、肉桂6g,共捣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粒,温开水送服 针灸方法:针上脘、梁门、足三里、内关穴;艾灸中脘、足三里,并于局部热敷 推拿方法:按摩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肝俞、脾俞、胃俞穴 饮食调护:热服生姜红糖汤;饮食宜温热,可以生姜、葱、大蒜为佐料;温黄酒一杯,顿服,健康指导:注意防寒保暖,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宜温性饮食,可食生姜、红茶,忌食生冷瓜果。生活有规律、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保持乐观情绪。,病症举要,胃痛 调护方法 饮食停滞 药物方法:选用山楂丸或保和丸;脘腹胀满欲吐者,可予盐水探吐法 针灸方法:针内关、天枢、足三里、内庭穴,用泻法 推拿方法:按摩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肝俞、脾俞、胃俞穴,顺时针方向摩腹 饮食方法:选用曲末粥。先将神曲30g打碎煎煮,去渣取汁,入粳米100g煮粥服食;亦可食萝卜以健脾消食;或用炒莱菔子10g,与粳米同煮粥,连服12天,健康指导:1、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避免过饱;2、忌食产气食物如南瓜、芋头、红薯、土豆等以 及辛辣刺激性之品;3、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病症举要,胃痛 调护方法 肝气犯胃 药物方法:选用舒肝丸或胃苏冲剂 针灸方法:针中脘、足三里、章门、太冲、行间,用泻法 推拿方法:按摩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肝俞、脾俞、胃俞、檀中、期门、章门穴 饮食方法:陈皮、生姜各10g,水煎服,每次12次,7天为一疗程 情志方法:消除病人郁怒烦恼,保持乐观情绪,病症举要,胃痛 调护方法 瘀血停滞 药物方法:桃仁、五灵脂各等分,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一日2次。阿胶10g烊化,加入三七粉0.5g,温开水送服,一日2次 针灸方法:针内关、中脘、足三里。痛甚加梁丘,用泻法 推拿方法:按摩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肝俞、脾俞、胃俞穴 饮食方法:鲜藕汁一小杯煮沸,加入生鸡蛋一个,三七粉1g,口服,每日2次,病症举要,胃痛 调护方法 脾胃虚寒 药物方法:选用附子理中丸或香砂养胃丸温开水送服;干姜10g、寇仁6g,水煎服。饴糖12匙,温水化服,每日3次 针灸方法:针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用补法;热敷胃脘部 推拿方法:按摩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肝俞、脾俞、胃俞、命门穴 饮食方法:选用吴茱萸粥。吴茱萸3g研末,粳米100g煮粥,等米熟后下吴茱萸末,生姜、葱白少许服食;或以温黄酒一小杯,饭前服,健康指导:1、注意休息和保暖,防受凉,避免劳累;2、宜温补饮食,如莲子、胡桃、龙眼、大枣羊肉及姜葱、胡椒、大蒜等调味品;3、痛时可热敷上腹部或进热饮食,以暖中止痛,或遵医嘱艾炙中脘、足三里等穴位以温中散寒止痛。,第四节 肾系病证,护理概要,肾系病证是因肾精封藏不固,气化功能失调等而产生的诸如生殖机能减退,水液代谢障碍和二便失调等病证,常见的有消渴、水肿、癃闭、遗精、阳痿、腰痛、耳鸣、眩晕、淋证等,护理概要,病因发病 肾藏真阴而寓元阳,只宜封藏,不宜滑泄 肾病多虚 禀赋素虚,劳倦过度,房事不节,久病失养,皆可伤及肾脏,造成肾之阴阳耗损,精气虚衰,四诊资料 腰痛,水肿,小便不利或失禁,尿频,尿急,尿痛,尿闭,遗尿,护理评估,护理概要,护理问题 肾阳虚衰 缘于禀赋虚弱、年老久病或房劳伤肾, 致使下元亏损 肾阴亏虚 缘于房室不节,劳伤过度或久病之后耗 伤真阴 膀胱湿热 缘于湿热蕴结下焦,气机不利,护理概要,护理措施 慎起居,保冷暖,多休息,节房事 注意情志护理,饮食应注意营养,多食补肾之品 水肿者应注意限制水、盐的摄入 腰痛者宜注意劳逸结合 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 淋证者应鼓励患者多饮水,病症举要,水肿 概说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腰背、乃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症。临床上分为阴水和阳水两大类。如因风邪、水湿、疮毒等因素,日久则肺气不宣,不能通调水道而病,多为阳水实证,以青少年多见;如因饮食不当、劳欲、体虚等致脾阳受损,难以运行、肾阳虚弱,气机不利致水湿内停,“血不利则为水”。,病症举要,脾肾亏虚而病者,多为阴水虚症或本虚标实证,以成年人 多见。如阳水迁延不愈,或屡经反复,正气渐伤,则可转为阴水;阴水复感外邪,导致急性发作, 肿势增剧者,可以转为阳水标实证。如此反复,迁延不愈。用中医辨证施护法配合水肿的治疗。,病症举要,水肿 护理总则:发汗、利尿、健脾温肾,病症举要,水肿 辨证施护 阳水,其特征是夹杂风邪,初起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小便不利或短少,气短懒言纳少,并伴有恶寒发热,四肢酸楚困重,舌质淡有齿痕,脉细弱。因风为阳邪,为百病之长,风邪袭表致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水湿停聚,脾为湿困,阳气不得舒展致使肢节酸楚困重,小便不利。,病症举要,水肿 施护措施要注意保暖,避免潮湿及寒冷刺激。由于水湿侵淫,皮肤抵抗力下降,更需要加强皮肤护理,严防损伤感染,同时密切观察水肿部位、程度及发展趋势,以及小便情况、血压变化、电 解质平衡等。,病症举要,水肿 阴水,其特征表现为神倦肢冷,面浮身肿,面色发白,水肿腰以下为甚。由于脾肾阳虚,阳不化气,水湿下聚,水气妄行,治疗原则多为温运脾阳,化气行水。,病症举要,水肿 施护措施:除同样做好阳水的施护措施外,还要观察病人的虚寒表现,水肿的消长规律及温阳利 水等中药后有无伤阴现象,如舌红、口干等表现。,病症举要,水肿 情志护理:古人云:“治肿者,必先治水,治水必先治气。”所谓气,包含气化之意,即温肾化气,以利水湿排泄;另一方面,是指条达气机,使气机通利,则水道通畅,即所谓“气行则水行”之意。阳水病人,以青少年多见,,病症举要,水肿 情志护理: 此类病人常常因学习或工作而不能正确对待疾病与休养、治疗的关系,盲目乐观,不注意摄生或配合治疗,以致病情反复或加重,对其宜“告之以其败”,并介绍因为疾病盲目乐观、麻痹大意而失去治疗机会的具体病例,使之引以为戒。,病症举要,水肿 情志护理 阴水病人由于病情迁延不愈,病魔折磨,正气挫伤,病程长,常出现消极悲观失望的情绪,甚至产生绝念,这势必加剧疾病的恶化,故护士应注意病人的思想动态,与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