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3869-1997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相比于其前版《GB 3869-1983》,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1. 体力劳动强度的分类更加细化:1997版标准在原有劳动强度分类的基础上,对各类别的划分依据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定,使得体力劳动强度的评估更为精确。它依然保持了将体力劳动分为四个等级(I、II、III、IV级),但具体评价指标和方法有所优化。

  2. 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新标准引入或调整了一些评价体力劳动强度的具体指标,如工作循环周期、作业姿势、负重程度、动作频率、劳动环境条件等因素,这些变化旨在更全面地反映劳动者在实际工作中的体力消耗情况。

  3. 考虑了现代生产方式的影响: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化,1997版标准在制定时充分考虑了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对体力劳动强度的影响,对某些因技术进步而减轻的体力负担给予了适当调整,使之更能适应当时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劳动市场的实际情况。

  4. 强调了劳动保护与健康安全:新标准在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同时,更加注重劳动者的健康保护,强调了合理安排劳动强度,预防职业病和工作相关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劳动保护理念。

  5. 适用范围的明确与扩展:1997版标准对适用行业的范围进行了明确,并适当扩展,以覆盖更多类型的体力劳动,确保标准的普遍适用性和指导意义。

  6. 术语定义的更新与规范:为适应时代发展,标准中对一些专业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使其表述更加准确、科学,便于理解和执行。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1997-07-07 颁布
  • 1998-01-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3869-1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pdf_第1页
GB3869-1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pdf_第2页
GB3869-1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文档简介

G B 3 8 6 9 一 1 9 9 7 前言 本标准是G B 3 8 6 9 -8 3 (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标准的修订版。 G B 3 8 6 9 -8 3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标准在我国已执行多年,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受劳动部委托对原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 进行修订。 本修改标准比G B 3 8 6 9 -8 3 (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标准更加科学, 更加实用。 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有如下几方面的优点。 ( 1 ) 把作业时间和单项动作能量消耗比较客观地合理地统一协调起来, 能比较如实地反映工时较长、 单项作业动作耗能较少的行业工种的全日体力劳动强度, 同时亦兼顾到工时较短、 单项作业动作耗能较多的行业工种的劳动强度, 因而基本上克服了以往长期存在的“ 轻工业不轻, 重工业不重” 的行业工种之间分级定额不合理现象的问题。 ( 2 ) 体现了体力劳动的体态、 姿势和方式, 提出了体力作业方式系数, 这比笼统地提所谓体力劳动进了一大步。 ( 3 ) 充分考虑到性别差异是本标准的重要特色之一。 与旧的体力劳动分级标准相比较, 修改后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所发展和深化, 但任何一个标准都决非一成不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标准法规需要不断完善,适时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是( 标准的附录) 。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刘尊永、 金书香、 李天麟。 中华人 民共和 国 国家标 准 G B 3 8 6 9 一 1 9 9 7 体 力 劳 动 强 度 分 级 代替 G B 3 8 6 9 -8 3 C l a s s i f i c a t io n o n in t e n s i t y o f p h y s ic a l w o r k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划分原则和级别。 本标准适用于体力劳动作业, 是劳动安全卫生和管理的依据。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 . 1 能量代谢率e n e r g y m e t a b o l ic r a t e ( M) 某工种劳动日内各类活动和休息的能量消耗的平均值, 单位为k J / ( min m ) .2 . 2 劳动时间 率 w o r k in g t im e r a t e ( T ) 工作日内纯劳动时间与工作日 总时间的比, 以百分率表示。2 . 3 体 力劳 动 性别系 数 s e x c o e f f ic ie n t o f p h y s ic a l w o r k ( S ) 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 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引起男女性别不同所致的不同生理反应, 使用了性别系数。男性系数为1 , 女性系数为1 . 3 02 . 4 体 力劳 动 方式系 数 w a y c o e f f ic i e n t o f p h y s ic a l w o r k ( W) 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 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由于劳动方式的不同引起人体不同的生理反应,使用了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方式系数为 1 、 扛方式系数为0 . 4 0 、 推 拉方式系数为0 . 0 5 02 . 5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i n t e n s i t y i n d e x o f p h y s ic a l w o r k ( ) 用于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指数大, 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大; 指数小, 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小。3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为四级( 表1 ) 0 表 1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巨 InQN 一甘川国家技术监督局1 9 9 7 一 0 7 一 0 7 批准1 9 9 8 一 0 1 一 0 1 实施 G s 3 8 6 9 一 1 9 9 7 附录A ( 标准的附录) 能量代谢率、 劳动时间率和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方法A 1 平均能量代谢率M计算方法 根据工时记录, 将各种劳动与休息加以归类( 近似的活动归为一类) , 按表A1 的内容及计算公式求出各单项劳动与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 分别乘以相应的累计时间, 最后得出一个工作日各种劳动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值, 再把各项能量消耗值总计,除以工作日总时间,即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 k J / ( m i n m- ) ) 。 单项劳动能量代谢率 ( k J / ( m i n m2 ) ) X单项劳动占用的日 J 间( m 川) 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 k J / ( m m m ) ) X休息 占用的I If IIQ ( 111 11 1 1 M( k J / ( m i n m ) ) 一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二 二 二 二 二 一 二 二二 上 上 立 : 二 兰 一 丫 止 二 立 ( A l ) 工 作 日总时 间 ( mi n ) 单项劳动能量代谢率测定表( 表 A D. 表 A1 能量代谢率测定表一 每分钟肺通气量3 . 0 -7 . 3 L时采用式( A2 ) 计算。 1g m 0 . 0 9 4 5 x一 0 . 5 3 7 9 4 ( A 2)式中: M能量代谢率, k J / ( min m2 ) ; 二 单位体表面积气体体积, 1 , / ( m in II I ) 。 G B 3 8 6 9 一 1 9 9 7 一一 每分钟肺通气量8 . 0 - 3 0 . 9 L时采用式( A 3 ) 计算。 1 g ( 1 3 . 2 6 一 M) 1 . 1 6 4 8 一 0 . 0 1 2 5 x ( A3)式中: M 能量代谢率, k J / ( m i n m 2 ) ; x 单位体表面积气体体积, L / ( m i n m 2 ) 。 每分钟肺通气量 7 . 3 -8 . 0 L时采用式( A 2 ) 和( A 3 ) 的平均值。A 2 劳动时间率T计算方法 每天选择接受测定的工人 2 -3 名, 按表A2 的格式记录自上工开始至下工为止整个工作日从事各种劳动与休息( 包括工作中间暂停) 的时间。 每个测定对象应连续记录3 天( 如遇生产不正常或发生事故时不作正式记录, 应另选正常生产日, 重新测定记录) , 取平均值, 求出劳动时间率( T ) , 一 。 、 工作日 内纯净劳动时间( m in ) T( ) 二 - . I r - 升 r 7 书 . T - i . r 4 1i x -. r 1 .1 L - r I-. , 井于 二 X 1 0 0 、 / u , 一工作日 总工时( m in ) 2 各单项劳动占用的时间( m i n ) , (N “ “ 。 , 、 二匕匕二二乡劣人子钻决井书拼井月又 1 0 01 “ (A 4 ) 一工作日 总时间( m i n ) 表 A2 工时记录表儿 二 广 一A 3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方法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公式见式( A 5 ) : 1T M S 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