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棵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解、阅读文本的能力。2、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朗读文章,在品味中提高学生的感受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树的形象及其寓意。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1、导课语:年幼的我们都会充满幻想,面对一辆辆从你面前急弛而过的列车更充满了无数个未知车上坐的是什么人,列车要到哪里去,那里有什么对于年幼时,多少有一些孤独、忧郁的作者,更充满了好奇,面对着一辆从“上海”开往“三棵树”的火车标志牌,竟产生了许多幻想,而日后他的生活也和“三棵树”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研读一篇由著名作家苏童所写的带有很浓厚自传色彩的散文三棵树。看一看作者写了怎样的三棵树,我们能从这三棵树上得到什么启示?2、学生介绍通过查阅资料(网络)所了解到的作者情况附作者简历:苏童,男,生于1963年1月,江苏苏州人。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到南京工作,一度担任钟山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会专业作家。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迄今有作品百十万字,其中中短篇小说集七部,长篇小说二部。目前苏童的风头正健,时有佳作面世。随妻妾成群被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苏童的名声蜚声海内外,无可争议是青年一代作家的佼佼者。作者苏童曾以他那些“大胆的充满奇思异想”的“先锋派”小说崭露头角,如一九三四年的逃亡。更以展示已退出历史舞台的旧式“妇女生活”系列而名闻遐迩,如妻妾成群。接着进入了虚构“家族历史”的“枫杨树”系列,如枫杨树山歌。与作者众多“新历史小说”中所扮演不动声色、近乎冷酷的“叙事者”角色明显不同,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充满感性色彩的和伤感情调的抒情散文。二、初读文章,理清思路:1、学生阅读文本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1)作者从什么着笔,写到三棵树?(探究一下文章的思路,检查同学们阅读的情况,关注语文文本)作者从童年生活中写起,孩童时看到的火车标志牌三棵树,引发了作者的对三棵树的幻想,在对树的渴望中,写到了作者生活中与三棵树相处的经历。(2)文章第三段中“树令我惆怅。我一生都在重复这种令人惆怅的生活:方式:与树擦肩而过”,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对全文内容的总提)(3)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以“树”为线索,通过“思树-种树-丧树-得树-失树”,而展开了与“三棵树”有关的真切感人的情感与心路历程。三、总结全文:作者本人伴随着“思树-种树-丧树-得树-失树” 而展开了与“三棵树”有关的真切感人的情感与心路历程。处处流露出作者不加掩饰的真情实感,那么,作者在文章中不同的段落中。流露出什么感情,课后有表情地朗读文章,体会文段中的感情。第二课时一、导课:(回顾上节课内容)文章以“树”为线索,围绕作者本人“思树、种树、丧树、得树、失树”的一系列与树擦肩而过的经历,流露出浓浓的个人情感。好的语言,是包含了作者的情感。读这样的文章,我们会体会到作者的情怀。我们的朗读声中会流露出快乐、忧伤。这篇文章是一篇情感非常浓郁的文章,下面我们就看一看作者那些灵动的语言中传达出什么样的情感?今天,我们就选取文章的几个段落,去品味文章,体会作者的感情。二、品读文章,体会情感:1、首先我们请一位同学给朗读一下文章的第三段:树令我怅惘。我一生都在重复这种令人怅惘的生活方式:与树擦肩而过。我没有树。西双版纳的孩子有热带雨林,大兴安岭的伐木者的后代有红松和白桦,乡村里的少年有乌桕和紫槐。我没有树。我从小到大在一条狭窄局促的街道上走来走去,从来没有爬树掏鸟蛋的经历。我没有树,这怪不了城市,城市是有树的,梧桐或者杨柳一排排整齐地站在人行道两侧,可我偏偏是在一条没有人行道的小街上长大也怪不了这条没有行道树的小街,小街上许多人家有树,一棵黄桷、两棵桑树静静地长在他的窗前院内,可我家偏偏没有院子,只有一个巴掌大的天井,巴掌大的天井仅供观天,不容一树,所以我没有树。2、评价同学朗读的情况,适当指出他的不足,并且引出问题。怎样读,才能读出味道来?我们先对这段作些分析,假如我把这段文字改为以下一段,看有何不同:我没有树,我从小到大在一条狭窄的街道上长大,这条街道没有人行道,也没有行道树,而我家又没有院子,只有一个小小的天井,仅供观天,不容一树,所以我没有树。3、同学们比较一下,哪些句子发生了改变?少了这些句子,这样改变,使原文丧失了什么?(尽量引导学生回答)参考答案:文字是简洁了,但也没有韵味了。首先会发现三组的对照比较性的句子没有了,文字失去了对照比较,体现不出作者羡慕,可怜、无奈、忧伤的情感来。其次,少了些重复的句子,“我没有了树”,没有突出“忧伤”,抒情性也就减弱了。再次,少了些这样的句子“树令我怅惘。我一生都在重复这种令人怅惘的生活方式:与树擦肩而过/我没有树,这怪不了城市/也怪不了这条没有行道树的小街”这些句子明显带有了作者自己的主观情感,把外物看作有生命的,可以对话交流的,一树一条街道都带有了作者的情感。使得文字富有感染力,渲染了浓浓的主观色彩。假如文字是有色彩的,那么这段文字的色彩应该是什么颜色?是带有忧郁的蓝色或紫色,情调是无奈的、忧伤的。老师重新范读第三段,然后让学生带着这种感觉再去读文章。4、接下来我们重点去品味一下文章的第四段、第八段、第十段,有表情的朗诵,去体验语言中那些语句透漏出了作者的情感,怎么写出作者的感情?第四段的感伤、幽怨、无奈、无助、自责。(灰色)-比喻、对比,精彩的动词。第八段的中所透漏出的欣喜(金黄)-设问、反复、夸张性的语句。第十段的亲密、满足(大红)-拟人化的语言。三、阅读理解:刚才,我们重点朗读的几段,涉及到了与作者相处过的三棵树,通过朗读,更深刻地理解了三棵树的特点,速读文章,完成表格。(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在阅读中理解文意,加以概括)特点情感、感受苦楝:孤单、弱小、忧伤、可怜、无奈、隐痛、缺憾石榴:热烈、宽容、欣喜、满足枇杷:含蓄、深沉、奉献四、主题探究、拓展:在作者的眼里,一棵树就是一个生命;一条街道,就是一位可以对话的长者;一朵绿叶,就是一位很好的对话者。文章第14段中,说“我一直觉得我应该有三棵树”,为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平等交流)参考答案:三棵树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生命形态。无助、无奈、伤感 ,热烈、宽容、奉献,含蓄、深沉,象征着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三棵树”又是作者人生经历中的三个重要环节,有关三棵树的记忆、经历与感受,实际与作者对生命的认识感悟重叠交汇在一起,成了作者对生命与情感的象征和寄托。三棵树成为作者人生的一种追求,生命的追求。在作者眼里,拥有了“三棵树”的生命是完整的生命。五、总结提升:通过老师的总结,提升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认识。生命是平等的,自然永远是人类的母亲,人类该是自然最美丽的面庞。我们要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六、课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县级医院临聘试题及答案
- 考中级茶艺证试题及答案
- 考叉车证试题 及答案
- 2025湖北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矿山电气面试题及答案
- 药剂学专业能力构建试题及答案
- 系统架构设计师高频考点试题及答案
- 西医临床知识点的重要性与理解方式试题及答案
- 药剂类考试趋势分析试题及答案
- 约束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广大附中等校联考中考语文模拟试卷(4月份)
- 医疗AI辅助康复管理
- 2025年03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所属单位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招聘考试真题2024
- 配电室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自来水有限公司应急预案
- 绞车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功能近红外光学脑成像系统(fNIRS)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9.2《项脊轩志》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
- 高速公路段工程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报告
- 2025年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