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教学质量检查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注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共24小题,48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英美人的姓名排列次序为名在前,姓在后;中国人的姓名排列次序则是相反。中国人姓名的排序突出体现了A. 君主专制色彩浓厚B.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C. 家族宗法意识突出D.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英美人的姓名排列次序为名在前,姓在后;中国人的姓名排列次序则是相反”意思是: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这里强调的是家族观念,是宗法制的体现。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中阐释的中国姓氏的特点,与专制王权无必然联系,排除;B项,表述过于笼统,排除;D项,传统观念的范围很广,不仅仅包括宗法制观念还有其他许多内容,如男尊女卑等,排除。【点睛】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中国的宗法制与中国姓氏有着直接的关系。宗法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制度,其主要精神为“嫡长子继承制”,这是一种以父系血缘为准绳的“遗产(包括统治权、财富、封地)继承法”。2.汉光武帝时期取士注重四个方面:一为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为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为明达法令,足以决疑;四为刚毅多略,明足以决。材料反映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是A. 注重门第B. 多元选拔C. 公平竞争D. 德才兼顾【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汉代察举必需遵循的四项基本要求或标准,对人才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即“四科取士”,体现出汉代选官制度的多元选拔的特点。故答案为B项。A项,表述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但与题干中的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汉代选官制度的形式,无法得知是否公平,排除;D项,表述是对材料的误解,材料强调的是选官的多重标准,并不是强调要同时具备四个方面,排除。【点睛】汉代察举必需遵循四项基本要求或标准,当然,在举荐过程中,这四项标准不可能要求每个科目都必须同时兼备,不同科目可以侧重某一项或某二项要求,但“孝悌廉公”这一标准必须“皆有”。以上标准的确定,比较慎密周详,然而在实际执行中却很难彻底实现,不免流于形式,成为冠冕堂皇的官样文章。3.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在本质上反映了A. 专制皇权不断强化B. 中央集权日益加强C. 丞相权力逐渐削弱D. 政治逐步走向反动【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反映了封建社会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衰弱的特点。故答案为A项。B项,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都是中央机构,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的权力即加强君主专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还存着另外一个趋向,就是中央逐步强化对地方的管理,其作用才是使中央集权日益加强,排除;C项,明清时期丞相已经被废除了,排除; D项,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专制制度、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并不能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反动,排除。【点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两部分,专制主义是指不断加强皇权;中央集权是指不断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的权力。4.在南京条约的谈判中,中方没有翻译,对约文的英文本全不过问;而对中文本的字句也不做仔细的斟酌。这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A. 不懂依据国际公法B. 具有半殖民地化特征C. 缺乏近代外交经验D. 成为列强操纵的傀儡【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英美人的姓名排列次序为名在前,姓在后;中国人的姓名排列次序则是相反”意思是: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这里强调的是家族观念,是宗法制的体现。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中阐释的中国姓氏的特点,与专制王权无必然联系,排除;B项,表述过于笼统,排除;D项,传统观念的范围很广,不仅仅包括宗法制观念还有其他许多内容,如男尊女卑等,排除。【点睛】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中国的宗法制与中国姓氏有着直接的关系。宗法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制度,其主要精神为“嫡长子继承制”,这是一种以父系血缘为准绳的“遗产(包括统治权、财富、封地)继承法”。5.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共强迫清政府开放了16处通商口岸。这反映出列强侵华的主要目的是A. 向中国勒索战争赔款B. 建立殖民侵略据点C. 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两次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多达16处,这都是因为英国工业革命以后,要求获得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列强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所以会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故答案为D项。A项,没有认识清楚两次鸦片战争的本质,排除;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从本质方面看,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两次鸦片战争的性质都是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由此可看出,两次鸦片战争在目的和性质方面带有明显的延续性,是“继续”的主要体现。两次鸦片战争的共同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市场。6.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从材料可以看出太平天国政权A. 开始全面学习西方B.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C. 关注农民阶级利益D. 得到西方列强支持【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近代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特征。故答案为B项。A项,中国向西方学习开始于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另外“全面”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出对农民阶级利益的关注,排除;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太平天国的领袖是排斥西方列强的,排除。【点睛】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继续反封建反侵略的纲领,它有强烈的革命性。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它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平等的外交等。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7.1907年开始筹备成立的全国的商会联合会,就是要把全国的资产阶级(当时这部分人成为了要求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都联合起来。武昌起义爆发以后,这部分人大多数都同情或者支持革命了。这说明当时的中国A. 革命时机趋于成熟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D. 改良主义思潮成为主流【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把全国的资产阶级”“都联合起来”“这部分人大部分都同情或者支持革命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前后,随着清末政治社会矛盾加剧,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清政府已完全孤立,中国的革命时机趋于成熟。故答案为A项。B项,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C项,表述片面,当时不仅仅有严重的民族危机,同时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排除;D项,材料不能体现改良主义思潮,排除。【点睛】武昌起义成功的必然性因素:a.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发动武装起义,使清朝封建统治动摇,并造就了新军革命党人的自主精神。b.是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压榨,使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断高涨,奠定了革命的群众基础;“预备立宪”的破产,使清政府陷入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窘境,王朝的末日终于来临。8.下图是一位同学参加“重走长征路”研学实践活动时在贵州拍摄的照片。他想将这幅照片发送朋友圈,给朋友留言的主题最恰当的是A. 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B.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C. 革命圣地延安精神传遍四方D. 十四年抗战胜利举国欢庆【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信息“贵州”可知,图片应是遵义会议旧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初,遵义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排除;C项,革命圣地延安在陕北,与题干中的“贵州”不符,排除;D项,抗战胜利与贵州遵义联系不大,排除。【点睛】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注意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注意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9.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有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等人。该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 国民党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B. 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C. 国共两党在两个战场的积极配合D. 国共两党合作的范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原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的会战,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中有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名字,说明八路军也曾开赴太原,在正面战场积极配合国民党军队的抗战,所以说明了太原会战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战。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在国民党组织的太原会战的指挥系统中既有国民党军官,也有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强调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到底是国民党还是中国共产党,排除;B项,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C项,太原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上组织的会战,不是在两个战场上的战斗,排除。【点睛】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而且是国共双方军队配合得最好的一次会战。八路军在会战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北平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惟娘子关方面防范疏漏,被日军乘虚而入山西省会太原,虽然最后会战以失利告终,但太原会战是八年抗战中,华北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日会战。太原会战中仅忻口战役就伤亡日军约两万人,创造了华北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10.1937-1941年,中国独立抗击了100多万日军。到抗战胜利时,仍有120万(日军海外派遣军总计230万)被牵制在中国,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9万多人。这说明抗日战争A. 中国共产党为抗战胜利作出主要贡献B.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C.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D. 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中国独立抗击了100多万日军”“仍有120万(日军海外派遣军总计230万)被牵制在中国,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9万多人”表明1937-1941年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故答案为C项。ABD项,表述都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军队,使其不能北攻苏联,又大大减轻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对美英的压力,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并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11.“它的提出恰逢其时,尤其是为不结盟国家开展外交活动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它为有着不同意识形态或者不同价值观的国家提供了一个可以沟通的共同平台。”这里的“它”是指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 “求同存异”方针C. 结伴而不结盟的政策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亚洲邻国”“周边国家”和“亚非国家”可知,“它的提出”中的“它”指的是1953年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答案为D项。A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提出的,与材料中“为不结盟国家开展外交活动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提供了一个可以沟通的共同平台”不符,排除;B项,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外交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进行,但与材料中的“它的提出恰逢其时”不符,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排除;C项,结伴而不结盟属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的对外方针,与材料中“为不结盟国家开展外交活动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不符,排除。【点睛】“不结盟”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斯里兰卡发表的一场演说中。尼赫鲁将一年前(1953年)中国总理周恩来为处理中印两国政治分歧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础。之后在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上,与会的29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向世界表明自己不愿意卷入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穷和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万隆会议是不结盟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2.下图为1949-2008年中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其中20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建交小高潮的关键因素是A. 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B.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努力C. 中美关系的解冻D. 中日邦交正常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初,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此后,中国迎来又一次建交高潮,即“20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建交小高潮”。故答案为C项。A项,新中国成立后,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主要是在建国初到20世纪50年代,与设问“20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建交小高潮”不符,排除;B项,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是多个因素促成的,不能单单强调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努力,排除;D项,中日邦交正常化也是在中美关系解冻的前提下促成的,排除。【点睛】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受到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的影响,外交关系制定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外交政策能否实施和取得效果是国家力量所决定的。13.1985年,邓小平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论断。这一论断A. 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 成为了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C. 表明中国致力睦邻友好关系D. 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关系调整的重大依据【答案】D【解析】【详解】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有助于改变建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发展与世界上一切国家的外交关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的外交环境,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关系调整的重大依据。故答案为D项。AB项,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排除;C项,表述太过片面,排除。【点睛】邓小平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敏锐地把握到时代的主题已开始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及时提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和平问题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命运,是人类进步的必要前提。所谓发展问题,既包括各种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和再发展,又包括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综合协调发展。14.40年前的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国门,做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下图组合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大表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发重要B. 中国综合国力非常强大C. 中国积极倡导结伴不结盟的国际关系D. 中国积极推进区域合作【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及“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等活动,都表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答案为A项。B项,题干的图片信息是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表现,但是不能表明中国的综合国力情况的强大程度,排除;C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典型的经济行为,与“结伴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关系不大,排除;D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而不仅仅是推进区域合作,排除。【点睛】体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事件还有:a.中国每年经济高速增长,2010年GDP增长又达10.3,中国充当世界经济引擎。b.中国参与伊朗核谈判,力促解决伊朗核问题。c.中国参与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在有关各方斡旋,力促朝鲜半岛和平稳定。d.中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以加快世界经济复苏。e.中国持续购买美国等国家的国债,提升国际购买力与维护经济稳定。f.中国参与非洲刚果维和。g.中国参与亚丁湾护航,打击索马里海盗。等等。15.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约四万人,其中有二万三千人从军常驻国外,还有一些人派驻盟国境内任监察官。据此判断,雅典在公民权的法律规定方面A. 堪称完美B. 确保广泛C. 存在缺陷D. 维护特权【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成年男性公民约四万人,其中有二万三千人从军常驻国外,还有一些人派驻盟国境内任监察官”反映了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有公民权,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缺陷,故C正确;“堪称完美”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误;“确保广泛”说法不符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维护特权的信息,故D错误。16.如果道路因水灾或其他变故而毁坏时,邻近该道路的土地所有者,应该在道路未修复前任他人在自己土地上行走。罗马法这一规定反映了A. 公共利益高于个人权益B. 个人权益无关紧要C. 法律制度有重大缺陷D. 奴隶主特权受保障【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邻近”“因水灾或其他变故而毁坏”的“道路”的“土地”虽是个人所有,但由于涉及到公众利益,而规定“应该在道路未修复前任他人在自己土地上行走”即让公众使用,这体现了公共利益为先的原则。故答案为A项。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D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罗马法的缺陷以及奴隶主的特权是否受到保障,排除。【点睛】随着罗马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法规的及时制定和有效执行,提高了国家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裁决了大量的商业纠纷,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同时还调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减轻了社会各阶层关系的紧张程度,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同时,罗马法也体现了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不能因个人利益改变,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提供了典范。17.下表是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部分),这说明英国A. 国王权力不断增强B. 议会权力不断扩大C. 责任内阁制已形成D. 革命后开创了议会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1628年”“权利请愿书”限制了国王的财政权,“1679年”“人身保护法”一定程度上“保护资产阶级议员”的权利,“1689年”“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体现了国王的权力不断缩小,议会的权力不断扩大直至“至高无上”的趋势。故答案为B项。A项,表述不符合材料所体现的权力的变化趋势,排除;C项,材料所体现的权力大小的变化与责任内阁制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英国早在13世纪就已确立了议会制度,排除。【点睛】英国实行议会民主制,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议会至上,即立法权在三权中居于核心地位,行政权和司法机关都是立法机关的一个部分,行政权和司法权实际是立法权的派生,三者互有重叠。议会由英国、上院和下院组成,其中上院是贵族院,是主要西方国家中唯一以贵族政治为基础的政治机构。在司法权与立法权关系上,议会上院是英国最高法院,具有除苏格兰刑事案件外其他民事和刑事案件的上诉管辖权;大法官是上院议长也就是最高法院院长,同时还是内阁和执政党成员。政党获得权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赢得议会选举的胜利,即获得下院即众议院议席的多数,同时一般由获得下院相对多数的党领衔组建内阁,并由该党的领袖出任政府首脑。18.一学者称赞美国的体制时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该学者称赞的是A. 三权分立B. 中央集权制C. 联邦制D. 两党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体现的是美国联邦制下,中央政府拥有较大的权力,同时地方政府也保留了一定的权力。美国联邦制较好地处理了中央和各州之间的关系,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但是要服从联邦政府,中央拥有很大的统领权。故答案为C项。A项,美国三权分立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掌管,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B项,题干所给材料中“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表明,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权,而中央集权是指地方听命于中央,排除;D项,两党制是美国的政党制度,与题干中是信息不符,排除。【点睛】联邦制的优势和劣势:优势:a.联邦制国家各构成单位政府,不同于单一制国家的地方政府,它们在国家中具有很高的、独立的地位。从性质和功能上说,单一制国家的地方政府是实现全国政府目标的手臂,联邦制国家各构成单位政府却并非如此。b.联邦制作为多中心、自治、非集权的制度安排,是一种有着巨大包容性的政治体。自其诞生以后,人们不仅用它来将分散的政治体结合成统一的国家,还用它来在统一的国家中实现不同种族、民族、语言、宗教、文化、习俗的人民和平相处。c.联邦制的最大优点在于,在保持联邦是个强大统国家的同时,确保州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劣势:联邦制的最大问题是效率不高。全国性资产阶级利益集团与地方性资产阶级利益集团分享权力,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资产阶级则利用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相互推卸责任。19.下列四种政治体制的图示,属于近代美国政治体制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美国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掌管,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故答案为D项。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宰相主持内阁工作;宰相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排除;B项,依据所学,法国总统有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内阁对参议院负责,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首相由议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然后由首相组织内阁,首相和内阁都对议会负责,排除。【点睛】美国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美国采用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美国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掌管,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国会有立法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权否决,国会又有权在一定条件下推翻总统的否决;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但须经国会认可,国会有权依法弹劾总统和高级文官;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经国会认可,最高法院又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以违宪为由宣布无效。20.1875年法国宪法性文件参议院组织法规定:“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此规定的主要目的在于A. 实现权力的互相制衡B. 防止总统独立行使行政权C. 立法机构行使司法权D. 限制官僚集团的部分特权【答案】A【解析】【详解】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主要目的”,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总统受到参议院议员的制约,其主要目的自然是实现分权制衡。故答案为A项。B项,是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表述属于“规定”的内容,不是“主要目的”,与题干中的信息无关;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特权”,排除。【点睛】法国1875年宪法分权制衡的特点的主要体现:a.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以普选方式选出。b.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议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内政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c.法国议会享有真正的、独立的权力,它虽受总统的制约但与总统是并立的机构。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最终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后,议会又对宪法做了修改和补充,从此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21.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皇帝不仅有权任命军官,也可以任命帝国首相、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A. 君权至高无上和君主专制B. 具有浓厚的专制、军国主义色彩C. 将军享有最高的政治荣光D. 容克地主集团极端的保守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圣旨”“皇帝不仅有权任命军官,也可以任命帝国首相、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可知德国的皇帝权力很大,可以主宰议会,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根据“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可以看出德意志还具有军国主义色彩。故答案为B项。A项,不能准确反映材料主旨,排除;C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德意志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而不是容克地主集团的保守主义,排除。【点睛】德国君主立宪制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与军国主义传统,就专制主义传统根深蒂固的原因,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a.经济上,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薄弱。b.政治上,德意志是以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民族国家统一的,民主共和的基础异常薄弱。22.美苏冷战是在对抗和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下列事件中“充满了火药味”的是A. 杜鲁门主义B. 柏林墙C. 越南战争D. 古巴导弹危机【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反映了当时亚洲的热战,越南战争符合题意,故C正确;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并不是亚洲的热战的表现,故A错误;柏林墙属于欧洲冷战的表现,故B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是在美洲,也是冷战的表现,不属于亚洲热战,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信息“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亚洲热战的史实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23.据2017年数据统计:“美国GDP总量大致相当于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印度、意大利、巴西和加拿大八个国家GDP总量之和。”对该数据理解最恰当的是A. 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B.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逐渐动摇C. 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D. 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剧【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美国GDP总量大致相当于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印度、意大利、巴西和加拿大八个国家GDP总量之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故答案为A项。B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逐渐动摇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材料中的时间“2017年”不符,排除;C项,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与材料中的时间“2017年”,排除;D项,材料中的信息不能体现世界各地发展是否均衡,排除。【点睛】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经济全球化中出现的问题又会影响到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而这些矛盾只能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中,通过建立国际新秩序来解决。世界多极化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趋势,促使不同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4.2018年4月27日,在朝韩边境板门店,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和韩国总统文在寅在军事分界线握手。这是11年来朝韩领导人再次会面。对这次会晤的准确解读是A. 半岛已实现统一B. 半岛和平的新起点C. 半岛战争已消弭D. 半岛影响世界局势【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朝韩”“领导人”“会晤”并结合相关知识可知,这是朝鲜战争停战60多年之后朝鲜最高领导人首次踏上韩国土地,也是继2000年和2007年后,朝韩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双方在会晤后发表宣言,宣布将继续举行首脑会晤,全面巩固互信,再次确认了致力于实现半岛无核化的共同目标,同意共同推动实现停战协定向和平的转换,为半岛构建永久和平机制。故答案为B项。A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表述夸大了朝鲜半岛问题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力,排除。【点睛】朝鲜核问题,是指朝鲜开发核应用能力而引起的地区安全和外交等一系列问题,相关方为美国、中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为使朝核问题和平解决,中国政府积极斡旋,于2003年4月促成有朝鲜、中国、美国参加的朝核问题三方会谈。2018年9月6日,韩联社消息,金正恩承诺实现半岛无核化。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52分。其中,第25题16分,第26题、第28题各11分,第27题14分。)25.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表2中国统一封建王朝统治时间简表(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所包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2)材料二“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秦朝、元朝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方面有何重大举措?有何积极作用?材料三 “清代学者李兆洛高度概括了清朝的民族政策:对于诸藩容之如天地,养之如父母,照之如日月,威之如雷霆,饥则哺之,寒则衣之。来则怀之,患则救之,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旷然更始而不惊,靡然向风而自化”。摘编自中国边疆史地研究(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中央主管民族事务的机构名称,并概括清王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答案】(1)中国历史发展主流是统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朝开创了统一的封建王朝;元明清延续了统一进程;历史上强盛朝代多为统一的王朝。(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郡县制。元朝:行省制。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影响深远。(3)机构:理藩院。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恩威并重。【解析】【详解】(1)依据表中的时间依次分析“所包含的重要信息”。首先是总趋势也就是主流是统一;其次,中国封建社会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开始,至1912年清宣统帝退位,持续时间近两千年。从表中数据可知统一时间的长短、持续统一的封建王朝,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般的盛世或强盛的朝代多出现于统一时期。(2)第一小问“政治制度”,由材料二“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制度贯穿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绵亘不绝,应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二小问“重大举措”,秦朝、元朝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为郡县制和行省制度。第三小问“积极作用”,应立足对整个国家的管理、统治和统一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它削弱了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3)第一小问“机构”,结合所学可知,清朝中央主管民族事务的机构名称是理藩院。第二小问“原则”,紧扣材料中“威之如雷霆”“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旷然更始而不惊,靡然向风而自化”依次展开概括总结即可得出: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26.2018年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向世人宣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马克思诞生于德国历史文化名城特里尔。1947年,他的故居被辟为博物馆,其中两个展室的主题分别为“转折点1848年”和“卡尔马克思思想的世界影响”。摘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1848年是马克思的“转折点”?材料二 1917年11月7日,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晚上9时45分,“阿芙乐儿”号巡洋舰发出了震耳欲聋的炮声,这是进攻临时政府最后据点冬宫的信号。次日凌晨,冬宫被占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材料三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毛泽东决定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0月,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俄共(布)与中国共产党在斗争方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在革命道路选择上两者又有什么不同?(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俄两国选择不同革命道路的认识。【答案】(1)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相同:都采取暴力革命(武装斗争)不同:苏俄采取了城市中心道路;中国则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3)认识: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解析】【详解】(1)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2)第一小问“相同”,材料中“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说明材料二的观点是暴力革命,城市起义;材料中“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毛泽东决定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0月,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表明材料三的观点是暴力革命,从城市向农村转变。所以俄共(布)与中国共产党在斗争方式上的相同点是进行暴力革命。第二小问“不同”,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前者是属于城市中心论,后者则是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与苏俄走的道路不同,正是因为两国的国情不同,因此可以得出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才能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的认识。27.民主化道路的选择是近代以来大多数国家探索的重要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的真正才能。”摘编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征。材料二 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摘自英国法律人士的评论(2)材料二反映出英国实行哪一种政体?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英国是如何“选任政府”的?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采取了通过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西方宪政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摘编自王熙莹实施受挫原因分析(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价值。材料四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哪些基本制度?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总体趋势。【答案】(1)特征:人民主权(少数服从多数);法治;平等;任人唯贤。(2)君主立宪制。议会多数党领袖组织内阁。(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4)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政治制度。主要趋向:由专制走向民主化、法制化;由人治走向法治。【解析】【详解】(1)材料中“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表明雅典民主政治少数服从多数的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