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年、月、日【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重点难点】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会用24时计时的方法表示时刻。能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制作年历,培养初步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体验数学知识是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教学指导】年、月、日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较短时间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年、月、日这几个时间单位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在理解这些较大时间单位时是有一定困难的。不过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也具有常识性,学生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但是,学生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还不够了解,对平年、闰年的相关知识也比较陌生。因此,本单元要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年历卡、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等现代信息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丰富的时间活动中系统地掌握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 :年、月、日(1)1课时 年、月、日(2)1课时 24时计时法(1)1课时 24时计时法(2)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1课时 年、月、日(1)教学内容: 年、月、日(教材第7678页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一年有12个月,包括大月、小月;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各年份的年历一人一张教学过程:【情景导入】1、师:播放视频。2013年日时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复习旧知,引出新知。这些时刻里有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时、分、秒)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年、月、日。板书课题:年、月、日(1)【新课讲授】1、初步认识年、月、日。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时刻。(课件出示)介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个伟大的日子,请大家读一读这个时间。展示申奥成功的图片。这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同学们知道是哪年的7月13日么?(2001年)还有很多有意义的日子,来看看。出示植树节图片(3月12日)、六一儿童节(6月1日)。2、学生介绍有意义的日子。一年中还有哪些有意义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一起在年历上标出来。(人手一张年历,各种不同的年份)学生汇报。生1:春节、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日重阳节。生2:五月一日劳动节、九月十日教师节、十月一日国庆节。3、自主探索,发现年历的知识。年历上有这么多有意义的日子呀,其实年历上还可以找到很多信息和知识!请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下,看看哪组获得的信息多。课件出示:(1)观察2013年、2014年的年历,记录每月的天数。(2)一年有()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_,这些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_,这些月份是小月。4.学生汇报探索到的有关年历的知识。一年有12个月。每月有31天的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大月)每月有30天的是:四、六、九、十一月。(小月)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一年有365天或366天。(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用什么方法算好呢?)31730428365天31730429366天5.学习大月小月的记忆法。能记住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么?用什么方法记忆的?(让学生说说,让知道的学生来介绍)拳头记忆法。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去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一边指一边读:一月大,二月少,三月大,四月小(二月不是小月,我们为了方便记住它比别的月份都少几天,我们读二月少),七月大,八月大(七月完是八月,这2个连着的月份都是大月)用歌诀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日永不差。(腊是十二月,这是帮助记忆大月的歌诀)这么多记忆的方法,现在考考大家,老师说一个月,看看你们能不能很快说出这个月的天数?(最后问到二月,有人说28有人说29)6.学生质疑,引导解决。【课堂作业】1.教材第78页做一做。2.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七第1、2、3题。(1)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七第1题。儿童画展从星期日开始,到下周六结束,一共展出7天。妈妈回来那天是星期日,共出差11天。(2)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七第2题。不能,超过了保质期2天。不能,超过了保修期。2016年9月27日必须进行检验。(3)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七第3题。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17+304+28=365(天)【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出来吗?教学板书:第1课时 年、月、日(1)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365天,366天。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小月:四、六、九、十一月教学反思:第2课时 年、月、日(2)教学内容:年、月、日(教材第79页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闰年和平年,知道闰年二月份有29天,全年有366天;平年二月份有28天,全年有365天。知道判断闰年和平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判断闰年和平年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日历学生准备:日历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出示填空题:1.一年有_个月;一年有_天或_天。2.大月:_小月:_【新课讲授】1.师:大小月的天数是固定的,我们可以用口诀和拳头来帮助记忆,可是2月看起来不够听话,有时候28天,有时候29天,谁知道为什么?师:我们听听科学家是怎么说的。(课件:平年、闰年和2月)(1)学生探究2月的变化规律。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2月的奥秘。课件出示:2011年2月和2012年2月,这两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学生观察后,出示填空题。2月,有28天的是平年,有29天的是闰年。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生1: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生2: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师:你是怎么计算的呢?生3:因为一年中大月有7个,小月有3个,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304+317+28=365(天)。生4:304+317+29=366(天)。2.认识并判断平年和闰年。(1)出示教材第79页“做一做”。思考:观察19972008年2月的天数,你发现了什么?把上面日历中的闰年圈出来。2008年是闰年,4年后,即()年又是闰年。今年是()年,上一个闰年是()年,下一个闰年是()年。(2)小组交流(四年一闰)。生4:1997年2月有28天;1998年2月有28天;1999年2月有28天;2000年2月有29天;2001年2月有28天;2002年2月有28天;2003年2月有28天;2004年2月有29天;2005年2月有28天;2006年2月有28天;2007年2月有28天;2008年2月有29天。生5:简单说就是:2月有29天是2000年、2004年、2008年。2月有28天是1997年、1998年、1999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师:明确判断闰年、平年的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都是闰年。“4年一闰”指的是4年中有一个闰年,可以用是否能被4整除的方式帮助判断闰年和平年。(3)判断:师:我们已经发现了2月的奥秘,下面你能利用刚才的这些发现,判断平年和闰年吗?(2009,1932,1983,1900)追问学生的判断依据。(4)产生疑惑,解决疑惑:1900年为什么是平年?(教师操作万年历,证实1900年确实是平年)师:2月里还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让我们听听数学小博士的介绍吧!(课件出示:因为我们设置闰年时,把5时48分46秒看作6时来计算的,这样长年累月也要造成很大的误差,所以整百年一般不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有一句话叫:4年一闰,百年不闰,400年又闰)归纳:判断闰年、平年的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都是闰年,但是公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2000年【课堂作业】1.教材第81页第4题。每个闰年有366天,3667=52(个)2(天);527+2=366(天)。2.教材第81页第5题。2月29日出生。3.教材第81页第6题。4.教材第81页第7题。【课堂小结】我们在不断的怀疑与探索中,对“年、月、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老师希望你们不仅能了解年、月、日,更要珍惜你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教学板书:第2课时 年、月、日(2)1.闰年2月有29天,平年2月有28天。2.判断闰年、平年的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都是闰年,但是公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2000年教学反思:第3课时 24时计时法(1)教学内容:24时计时法(教材第8283页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生活能力。3.在探索活动中,发展空间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1.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2.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互化方法。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师:刘老师今天想考考大家的猜谜能力,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谜语。生:钟表。师:同学们的能力可真强,现在钟面上是几时(课件出示:钟表9时),你可能在做什么事情?生1:上午9时,我在上课。生2:晚上9时,我在睡觉。师:原来一天中有两个9时,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随机板书:上午9时晚上9时)像这样,在9时的前面加上上午或者晚上的词语,这种计时法叫做普通计时法。师:谁能再举一个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刻。生:凌晨3时早上6时中午12时下午4时晚上11时师:同学们对普通计时法已经掌握了。【新课讲授】1.认识24时计时法。师:老师知道大家很喜欢看电视,中央台今天有哪些精彩的节目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中央台节目单。师:观察这个节目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获取信息,发言。师: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你们有问题要问吗?生1:为什么这些时间的前面没有加“上午、下午、晚上”的词语?生2:16时是几时?生3:美术星空和七巧板间隔多长时间?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有价值,先猜想一下16:00是几时?(课件出示)生1:4时。师:是4时吗?生:下午4时。师追问:16:00为什么是下午4时?生:时针第一圈走了12个小时,再走4小时就是16时。16时就是下午4时。师:真聪明,不愧是我们班的小数学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计时法。(板书:24时计时法)2.感知24时计时法。师:课件出示(晚上12时),这是几时?生:晚上12时。师:对,当我们沉睡在梦乡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晚上12时它既是前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也可以说成是0时。(课件演示:0时)师:请把你钟面上的时刻调到0时,利用钟表学具,从0时开始,边拨边数,研究一下从0时往后是几时?然后把你的发现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咱们看哪个小组的研究最深入,发现最多!学生汇报研究结果。师:每个小组的研究发现都非常了不起,现在我们来证实一下你们的想法。开始一天的旅程吧!(课件出示)师:可以跟着数。一天结束了吗?生:没有。师:从0时到12时,时针走了几圈?是几小时?生:1圈,12小时。师:时针继续转动,现在是几时?生:13时。追问:为什么是13时?生:时针已经走了12个小时,再加上1小时就是13时。师:说得真好,掌声送给他。老师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像他一样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师:继续,现在是几时?生:17时,我正在写作业。师: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现在是几时?生:24时。(0时)我们正在睡觉。师:一天结束了吗?(结束了)师:从12时到24时,时针走了几圈?是几小时?生:1圈,12小时。(课件出示:一天的时间。)师:小博士告诉大家,这种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师:根据刚才的研究探索,(课件出示:钟表)想一想,外圈数和内圈数有什么关系?生1:内圈是时针走第1圈的时间。外圈是时针走第2圈的时间。生2:外圈数比内圈数多12。3.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换。师:同学们已经会用24时计时法计时了,想不想做小主持人预报节目?正好我们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正在招聘小广播员,条件是要用24时计时法预报,你想试试吗?老师相信你能行!课件出示:红领巾广播站节目预报。学生自己练习播报。师:谁第一个来应聘?(指名播报)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根据学生表现师小结。师: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普通计时法是怎样转化成24时计时法的?你有什么好办法?生:如果是第一圈的时间,直接把前面的词语去掉。如果是第二圈的时间,把前面的词语去掉,还要在几时的基础上再加12。师:24时计时法又是怎样转化成普通计时法的?生:如果是第一圈的时间,直接加上前面的词语。如果是第二圈的时间,把前面的词语加上,还要用几时减掉12。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化。24时计时法因为使用方便,被广泛的应用于交通、邮电、广播等许多部门。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生:电话、万年历、手机、电视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那赶紧来挑战一下!【课堂作业】教材第83页“做一做”。【课堂小结】同学们,一节课40分钟就在我们的研究、讨论、交流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课后作业】 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第1题。教学板书: 第3课时 24时计时法(1)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从凌晨0:00到中午12:00,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相同,中午12:00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对应时刻相差12小时。教学反思:第4课时 24时计时法(2)教学内容:24时计时法(教材第84页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重点难点: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计算经过时间。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列时刻。下午2时是()上午8时是()晚上10时是()夜里2时是()下午5时半是()凌晨4时20分是()2.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列时刻。19时是()12时是()24时是()8时是()22时40分是()13:50是()【情景导入】(1)出示例题情境图(见教材第84页例3图)。(2)问:从图上说说你得到哪些信息?如何计算乘车的时间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简单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新课讲授】1.讨论计算方法。2.教师板书计算过程。18时-9时=9小时3.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的时间。(1)问:你还能想到什么办法?(2)师生共同进行拨钟表的方法。(3)小结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课堂作业】教材第84页“做一做”。【课堂小结】说一说你的收获,你是怎样计算经过时间的?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课后作业】教材第8587页“练习十八”第210题。教学板书:第4课时 24时计时法(2)简单的时间计算:18时-9时=9小时教学反思:第5课时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教材第88页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牢固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进一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进一步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重点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牢固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进一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进一步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过程:【复习讲授】一、年、月、日板书:年、月、日这三个是时间单位,请说出关于它们的知识(一年有12个月,按天数来分,31天的为大月,分别是:1、3、5、7、8、10、12月,7、8月是连续的大月,7月之前的单数月是大月,8月以后的双数月是大月,一年有7个大月。一个月有30天的月为小月,可以对照大月,找它们剩下的月份。除了2月,还有4、6、9、11月。一年有4个小月。剩下的2月最特殊。7个大月+4个小月+特殊的二月=12个月)。儿歌小结:一、三、五、七、八、十、腊,31天都不差,平年二月28,闰年二月29,其余30不用查,不用查!二、平年、闰年通常年份是4的倍数的那年是闰年,但遇到整百的年份就应该是400的倍数。板书:年份都是四位数,为了计算的简便,我们只要用后面两位除以4就可以了,但遇到整百的年份,如00,就要是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蒙古艺术学院《专业英语(建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潍坊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药学仪器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南大学《大规模数据挖掘与分布式处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咸阳市渭城区2024-2025学年数学三下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新星职业技术学院《手绘表现艺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普外科胰腺炎护理常规
- 外出培训交流与成果分享
- 湛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题
- 酒店中式铺床培训
- 2025标准股权分配协议 制造业类合同参考格式
- 2020年10月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 2018年顺丰控股公司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能
- 中国联通大客户业务故障处理工作实施细则
- 华为WLAN培训资料课件
- 干眼(症)诊治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GB/T 6488-2022液体化工产品折光率的测定
- GB/T 1871.1-1995磷矿石和磷精矿中五氧化二磷含量的测定磷钼酸喹啉重量法和容量法
- 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
- 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英语读后续写公开课课件:continuation writing-receiving and giving课件
- 2023年初中数学竞赛试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数学周报杯
- 第七章流域水环境规划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