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常用方剂知识.ppt_第1页
课件:常用方剂知识.ppt_第2页
课件:常用方剂知识.ppt_第3页
课件:常用方剂知识.ppt_第4页
课件:常用方剂知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用方剂的组成及功用,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成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确定用量,恰当配伍而成,是临证治法的具体运用。,方剂,方剂学是研究药物配方剂组成原则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概述,方从法立,以法统方,方剂与 治法,方剂与药物,“药有个性之专长, 方有合群之妙用” “药有益亦有害,方有利而无弊”,常用治法和方剂,一、常用治法 二、方剂的组成原则 三、常用方剂,一、常用治法,治法指治疗大法。可概括为“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是针对八纲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而施治的大法,也是治疗原则中的八种基本方法。,随着医药实践的不断发展,八法不能完全概括临床常用方药,为了适应治疗的需要,在治法上又不断得到发展和充实。因此,又将常用的治法概括为十九法。 解表法 清热法 补益法 理血法 理气法 和解法 泻下法 祛寒法 祛湿法 祛风法 祛痰法 润燥法 消导法 催吐法 收涩法 安神法 开窍法 驱虫法 表里双解法,二、 方剂的组成原则,组方原则,方剂的组方原则是按照君(主)、臣(辅)、佐、使的规律进行配伍。 “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君药(主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居方中之首,用量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要大。在一个方剂中,君药是首要的,是不可缺少的药物。,臣药(辅药),有两种意义。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它的药力小于君药。,佐药,有三种意义。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使药的药力较小,用量亦轻。,方剂的变化,药味增减的变化 药物配伍的变化 药量增减的变化 数方合并 剂型的变化 药物的替代,佐使药 的加减,药味增减的变化,臣药的 加减,主证不变, 兼证不同。,改变了方剂的功效,三、常用方剂,熟悉常用代表方的组成、功用 10首方剂:桂枝汤、银翘散、藿香正气散、麻杏石甘汤、五味消毒饮、小柴胡汤、补阳还五汤、四君子汤、玉屏风散、六味地黄汤、四物汤、) 了解方剂的组成变化及剂型,桂枝汤,组成 主 药:桂枝解表通阳气 辅 药:白芍敛阴和营,防桂枝辛散而伤 阴,一散一收,调和营卫。 佐 药:生姜助桂枝解表 大枣助桂枝 ,白芍和营血 使 药:甘草调和药性,功用:辛温解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发热头痛、汗出恶 风、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缓。 本方对各种病证所出现的表虚有汗,产后关节痛。,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组成银花10g连翘10g桔梗6g薄荷6g淡竹叶6g甘草5g 荆芥穗5g 牛蒡子9g 淡豆豉5g芦根15g 主治 风热表症,温病初起。 【症状】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症见发热,微恶寒,无汗或少量汗出,口渴,咳嗽咽痛,苔薄白或薄黄,舌尖红,脉浮数。,功 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主 治:外感风热初起、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 咽 痛口渴、 有汗不多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 脉浮数。 现代常用本方加减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慢性扁 桃体炎,麻疹初起发热等证。,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 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风寒霍乱,主治,上吐下泻,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疼痛,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症状,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脾胃不和,病机,藿香三两(15g),君,半夏二两(10g),外散风寒,内化湿浊, 理气和中,升清降浊,茯苓二两(10g),臣,燥湿和胃,降逆止呕,白术二两(10g),臣,健脾益气,祛湿止泻,陈皮二两(10g),大腹皮一两(5g),厚朴二两(10g),佐,行气化湿,桔梗二两(10g),宣利肺气,调畅气机,方解,佐,紫苏一两(5g),生姜三片,发散风寒,芳香化湿,佐,白芷一两(5g),炙甘草二两半(10g),大枣一枚,佐使,调和营卫,调和药性, 调和脾胃,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功用,麻杏石甘汤,组成 _药:麻 黄发汗、宣肺平喘 _药:生石膏清泄肺热 _药:杏 仁宣肺止咳 _药:甘 草调和药性,功用:宣泄郁热,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热或风寒郁久化热,热壅于肺 所致。咳嗽气喘、痰多色黄、口渴、 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 常用本方治疗急慢性气管炎、肺炎、麻疹合并肺 炎。,五味消毒饮,组成 主 药:金银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痈肿 主治:各种疱疡肿毒,证见局部红肿热痛,舌 红,脉数。 现代常用本方治疗乳痈,急性扁桃体炎、痈疖等。,下一页,小柴胡汤伤寒论,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和解供, 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 少阳百病此为宗。,柴胡(半斤)24g,和解少阳,君,黄芩(三两)9g,清泄少阳之热,臣,人参(三两)9g,补益中气,佐,半夏(半升)9g,降逆和胃止呕,佐,甘草(三两)9g,调和药性,使,二者合用,一散一表,散不透表,清不走 里,恰入少阳,和解(清解)少阳之邪,补气以祛邪;扶正以御邪,生姜 三两,调和表里,大枣 四攻,生姜和胃止呕助半夏,佐,大枣助人参益气补脾,助甘草和药性,和解少阳,功用,1.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 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大证),口 苦、咽干、目率、脉弦,共八大证。 2.热入血室:月经适断,往来寒热。,主治,补阳还五汤(王清任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王清任医林改错),【组成】黄芪生四两(120g) 归尾二钱(6g) 赤芍一钱半(6g) 地龙一钱(3g) 川芎一钱(3g) 桃仁一钱(3g) 红花一钱(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舌暗淡,脉缓无力。,补阳还五汤,【治证机理】本方为益气活血的代表方,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剂。正气虚亏,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脉络瘀阻,经遂不通,气不能行,故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血不能荣,筋脉肌肉失养;气虚血滞,舌本失养,约束无力故语言蹇涩,口角流涎;气虚不能固摄,气化失司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 苔白、脉缓气虚之象。 综上,本方病机为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补阳还五汤,【方解】本病因虚致瘀,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治以补气为主,活血为辅。 君药:生黄芪(重用)补益元气而起废, 使气旺能行血, 臣药:当归尾活血祛瘀,兼以养血, 使祛瘀而不伤好血 佐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地龙性善走窜,长于通经活络 诸病合用,使气旺血行,瘀消脉通,机体得以濡养,诸证自可渐愈。 本方配伍特点:一是重用黄芪四两,取其量大力专,使卫气充足,能鼓动血行;二是活血通络药用量较少,五味药总量仅为黄芪的五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本方以补气为主的立法宗旨。,补阳还五汤,【运用】本方为益气活血的代表方,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 1、证治要点: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或脉细弱无力。 2、加减运用:偏寒者,可加肉桂、巴戟天等温肾散寒;脾虚者,加党参、白术以健脾益气;痰多者,加制半夏、天竺黄以化痰;语言欠利者,加菖蒲、远志以开窍化痰;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僵蚕、全蝎祛风化痰通络;偏瘫日久,疗效不显者,加水蛭、虻虫破瘀通络;下肢瘫痪者,加杜仲、牛膝以补肝肾。加威灵仙(通十二经气血) 3、现代临床:本方对脑血管意外的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半身瘫痪、截瘫、单瘫症属气虚血瘀者,均可酌情使用。,补阳还五汤,【使用注意】 1、使用本方需久服缓治,疗效方显。愈后还需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2、本方证以正气亏虚为主,故生黄芪用量宜重(可从3060克开始,效果不显再逐渐增加),祛瘀药物宜轻。,补阳还五汤歌诀,补阳还五芪归芎, 桃红赤芍加地龙, 半身不遂中风证, 补气活血经络通。,四 君 子 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 君 子 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人参去芦(10g) (参芦为催吐剂) 白术 (9g) 茯苓去皮(苓皮利水)(9g) 甘草炙 (9g) 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冰一盏,煎大宜服之. 七分。 通口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气短乏力,语声轻微,面色萎白,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组成 人参10g 白术9g 茯苓9g 甘草6g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 脾胃气虚。 【症状】面色萎白,语声低微,四肢无力,食少或便溏,舌质淡,脉细缓。,四君子汤,【证治机理】四君子汤,是补气的基本方剂,治疗气虚诸证。脾为中气之源,灵枢营卫生会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脾主运化,胃主受纳。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则纳运机能薄弱,食少便溏。原书局方谓:“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脾胃为后天之本,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虚食少,则化源不足,遂致“营卫气虚,脏腑怯弱”。面色萎白,语声低微,四肢无力,脉来虚弱等气虚诸症显现。故气虚当补气,“补气必从脾胃着手”(中国医学大辞典)。,四君子汤,【方解】方中人参甘温,益气补虚,本经谓“主补五脏”。合以炙甘草加强甘温益气补中之效。配以白术、茯苓,健脾和胃。白术甘苦温,健脾燥湿,本草求真谓其“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本草经疏谓其为“安脾胃之神品”。茯苓甘淡平,渗湿健脾。苓、术健脾祛湿,顺其脾喜燥恶湿的生理特点,则中焦运化复常。脾运健则化源足,化源足则气得补。内经云“甘入脾”,“脾欲甘”。补脾胃必用甘味。是方,四药皆甘温、甘平,益气健脾。“常服温和脾胃,进益饮食,辟寒邪瘴雾气”(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名为四君子,以取其作用平和之义。,四君子汤,【运用】 1. 四君子汤是补气的基本方。临床应用以面色萎白,食少神倦,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证治要点。 2.若伴呕吐者,加半夏、陈皮以降逆止呕膈痞满者,加枘壳、陈皮等行气宽胸;畏寒腹痛者,加附子、干姜等以温中散悸失眠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乙型肝炎、慢性肾炎氮质血症、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症等证属脾胃气虚者。,四君子汤化裁方,(1)异功散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四君子汤配伍陈皮、生姜、大枣为异功散)) 人参切,去芦 茯苓去皮 白术 陈皮制 甘草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两个,同煎至七分,食前,温服,量多少与之。功用:温中和气。主治:吐泻,不思乳食。凡川讥虚冷病,先与数服,坩助其气。 说明:异功散功效与四君子汤基本相同。惟陈皮理气和胃,姜枣调脾胃,和营卫。是方重视胃气,以裕营卫生化之源,其功更著。,四君子汤化裁方,(2)六君子汤(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 即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各一钱。若中气虚寒假热,误服寒凉克伐,以致四肢发热,口干舌燥,呕吐,此因寒气隔阳于外,须更加姜、桂。不应,急加附子。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胸脘痞闷,大便不实,或咳嗽痰多色白等。 说明: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理气和胃化痰,成为六君子汤,既消且补,属于通补之剂,用于气虚生湿,脾虚生痰者,最为相宜。,四君子汤化裁方,(3)香砂六君子汤 (古今名医方论卷一)(六君子汤+木香,砂仁) 人参一钱 白术二钱 茯苓二钱 甘草七分 陈皮八分 半夏一钱 砂仁八分 木香七分 右(上)生姜二钱,水煎服。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理气。主治:气虚肿满,痰饮结聚,脾胃不和,变生诸证。脘腹胀满或疼痛,纳呆嗳气,呕吐泄泻等症。 说明: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理气止痛,即是香砂六君子汤,常用于虚寒胃痛或脾虚泄泻。,四君子汤化裁方,(4)保元汤 (痘疹全书博爱心鉴,录自景岳全书痘疹诠古方四君子汤去苓术+黄芪肉桂) 人参二三钱 炙甘草一钱 肉桂五七分 黄芪二三钱 灌脓时,酒炒四药时蜜炙,水一钟半,加糯米一撮,煎服。功用:补气温阳。主治:虚损劳怯,元气不足。倦怠乏力,少气胃寒,小儿痘疮,气虚顶陷,血虚浆清,不能发起灌浆者。 说明:保元汤取四君子汤人参、甘草,再加黄芪,补益元气,配以肉桂以温下焦元阳,两顾脾肾,纯补无泻,用于虚损劳怯,元气不足诸证。,四君子汤歌诀,四君子汤中和义, 参术茯苓甘草比, 食少便溏体赢瘦, 甘平益胃效相当。,玉屏风散录自医方类聚,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 玉屏风散最有灵,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药虽相畏效相成。,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晃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于感冒。,主治,卫气虚弱,腠理不密,则易为风邪所袭,卫虚失固,营阴不能内守,津液外泄,则自汗恶风。,病机,益气扶正,固表止汗。,治法,黄芪二两(30g),君,大补脾肺之气,固表止汗,白术二两(30g),健脾益气,防风一两(10g),佐,祛风邪,益气固表止汗,功用,臣,黄芪得防风,固表不留邪; 防风得黄芪,祛邪不伤正。,玉屏风散 世医得效方,玉屏风散 世医得效方,【组成】防风 黄芪各一两(各30g) 白术二两(60g) 【用法】上药研末,每服三钱,水一盅半,姜三片,煎服。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咣白,舌淡苔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玉屏风散,【证治机理】本方主治气虚卫表不固之自汗证。卫气发自胸中,行于脉外,分布于体表,行温养肌肤腠理,调节汗孔开合,防御外邪侵袭之职。正如灵枢本藏所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医旨绪余亦说:“卫气者,为言护卫周身,温分肉,肥腠理,不使外邪侵犯也。”可见卫气之名已包含“护卫”这义。肺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卫气之输布体表,充养肌肤,全赖肺气的宣发作用,即所谓“脾气散精,肺输入皮毛,轻清者入于经络为营,慓悍者入于皮肤为卫“(慎斋遗书)。一旦肺气虚弱,不能宣发卫气于体表,则卫气亦弱,进而不能固表,毛窍疏松,腠理空疏。若营阴不守,津液外泄,身常汗出汗;卫气既虚,肌腠失于温煦,则见恶风怯寒;表虚不能卫外,故易为风邪所袭,则常患感冒;面色恍白、舌淡苔白,脉浮虚软等症,皆为肺卫气虚,脏腑经络失于濡养,功能衰减的反映。因此,肺卫气虚,腠理失固是本证的基本病机。治宜益气实卫,固表止汗。,玉屏风散,【方解】方中黄芪甘温,归脾肺二经,“入肺补气,入表实卫,补气诸药之最”(本草求真),本方用之,取其擅补脾肺之气,俾脾气旺则土能生金,肺气足则表固卫实,用为君药。白术甘苦而温,专入脾胃经,为健脾益气要药,协黄芪则培土生金,固表止汗之功益著,为臣药。二药合用,使气旺表实,则汗不能外泄,风邪不易内侵。佐以防风甘温不燥,药性缓和,走表而祛风散邪,与黄芪、白术相配则补中寓散,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正如成方便读所说:“黄芪固表益卫,得防风之善行善走者,相畏相使,其功益彰,则黄芪自不虑其固邪,防风亦不虑其散表。”全方配合,补中兼疏,散中寓收,共具益气固表、止汗、扶正祛邪之功。表虚自汗之人服之,能益气固表以止汗泄,体虚易感风邪之人服之,能益气固表以御外邪。 本方益气固表,止汗御风之功,有如屏障,珍贵如玉,且为散剂,故名之“玉屏风”。,玉屏风散,君药 黄芪 入肺补气,入表实卫 臣药 白术健脾益气协黄芪培土生金 君臣合作:使气旺表实,则汗不能外泄,风 邪不易内侵 佐药 防风走表而祛风散邪 以上诸药合用:补中兼疏,固表不留邪 散中寓收,祛风不伤表 黄芪得防风,固表力愈大,领药力达表。防风得黄芪,驱风力愈强,扶正以驱邪。白术固里,安内实外。本方配伍特点:散中有补、补中兼散,补散兼施: 以益气固表药为主,酌配少量解表祛风之品,固表之中寓有疏散,祛风亦可加强固表止汗之功,相畏相使,相反相成。,玉屏风散,【类方鉴别】本方与桂枝汤均可用治表虚自汗。然本方证之自汗,乃卫气虚弱,腠理不固而致;桂枝汤证之自汗,因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所致。故本方功专固表止汗,兼以祛风;而桂枝汤则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取效。,玉屏风散,【运用】 1证治要点 本主为治疗表虚自汗的常用方剂,临床以自汗恶风,面色 白,舌淡脉虚为证治要点。 2 加减变化 汗出量多者,加浮小麦、牡蛎、麻黄根等以加强因表止汗之功;表虚外感风寒,头痛鼻塞,汗出恶风,脉浮缓者,可与桂枝汤合用,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 3 现代常用本方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因卫阳不振,表气失固而感受风寒所致者,以及各类肾小球肾炎患者中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本方有良好疗效。 使用注意 虚人外感,邪多虚少,以及阴虚发热之盗汗,不宜应用本方。,玉屏风散歌诀,玉屏风散少而精, 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 固表敛汗效特灵。,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掺,组成,熟地 山药 山茱萸 茯苓 泽泻 牡丹皮,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地黄丸) 小儿药证直诀,【组成】熟地黄八钱(24g) 山茱萸四钱(12g) 干山药四钱(12g) 泽泻三钱(9g) 茯苓去皮,三钱(9g) 丹皮三钱(9g) 【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 【功用】滋补肝肾。 【原书主治】地黄丸,治肾怯失音,囱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咣白等症。(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主治】 肝肾阴虚证。腰膝痠软,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以及小儿囱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肝 肾 阴 虚,精髓不足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足跟作痛, 牙齿松动,小儿囟门迟闭,虚热内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滑精、牙痛、小便淋沥、消渴,舌红少苔、脉沉细数,六味地黄丸,主治,滋补肝肾,功用,六味地黄丸,补养肝肾 兼能涩精,补益脾阴 兼能固肾,臣,君 熟地 滋阴补肾 (重用) 填精补髓,山药,山茱萸,三补,利湿而泻肾浊 减熟地之滋腻,清泄虚热 制山萸之温涩,淡渗脾湿 制山药之粘腻,泽泻,茯苓,丹皮,三泻,佐,(趣记)两座高山一块地,茯苓泽泻牡丹皮,六味地黄丸,方解,配伍特点,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以补为主,以泻助补;,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本方为肝肾阴虚证的基础方。,辨证要点,六味地黄丸,运 用,临床应用以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辨证要点。,加减变化,虚火明显者,+ 知母、玄参、黄柏;,兼脾虚气滞者,+ 白术、砂仁、陈皮。,六味地黄丸,双向免疫调节作用;,药理研究,六味地黄丸,抗基因突变 ;,保护肝肾功能;,降血糖作用;,降血脂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降血压作用;,抗肿瘤作用;,雌激素样作用;,抗衰老作用;,增强机体对钙、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作用;,促进性腺发育; ,高血压病、高血脂病、糖尿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炎、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心性视网膜炎、更年期综合征、排卵性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黄褐斑、脱发、早衰、小儿发育迟缓等属于肾阴亏损者。,现代运用,六味地黄丸,脾虚泄泻者慎用。,使用注意,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地黄丸),【治证机理】本方为滋阴补肾之著名方剂。所治诸证,皆因肾阴亏损,虚火上炎所致。肾为先天之本,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故肾阴不足不仅在阴虚诸证中最重,而且常变生诸证,临床表现复杂,故有“五脏之伤,肾为最重”(医碥)之说。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则骨髓不充,故见腰膝酸软无力,齿牙动摇;脑为髓海,肾阴亏损,不能生髓充脑,故头晕目眩;肾开窍耳,肾阴不足,精不上承,故耳鸣耳聋;肾藏精,为封蛰之本,肾阴虚水不济火,相火不藏,妄扰精室,故见遗精;阴虚生内热,故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消渴、盗汗、脉沉细数;阴亏虚火上炎,故舌燥咽干,舌红少苔。又小儿囱门不合,亦肾虚生骨迟缓所致。由上可见,本证临床表现虽然繁杂,但均不出肾虚精亏,虚火内扰这一基本病机,且以阴虚为本,火动为标。故从补肾滋阴立法。亦即王冰所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六味地黄丸(地黄丸),【方解】方中重用熟地黄,味甘纯阴,主入肾经,长于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方中君药。山茱萸酸温,主入肝经,滋养肝肾,秘涩精气,益血以生阴精(有一个问题:山萸肉有涩精、补精、温肝肾的作用,既然阴虚已导致火动,为什么还要用它?p313) ;淮山药甘平,主入脾经,“健脾补虚,涩精固肾”(景岳全书),补后天以充先天,共为臣药。君臣相协,滋阴益肾之力相得益彰,又兼具养肝补脾之效。但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肾为水脏,肾元虚馁每致水浊内停,故又以泽泻泄肾利湿,并防熟地之滋腻恋邪;阴虚阳失所制,故以丹皮清泻相火,并制山茱萸之温;茯苓淡渗脾湿,既助泽泻以泻肾浊,又助淮山药之健运以充养后天之本。以上三药相合,一则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除由肾虚而生之病理产物;二则制约滋补药之副作用,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涩不恋邪,均为佐药。全方配合三补三泻,以补为主,寓泻于补,补不碍邪,泻不伤正,相辅相成,构成通补开合之剂。,六味地黄丸(地黄丸),君药 熟地黄主入肾经,滋阴补肾,填 精益髓 臣药 山茱萸主入肝经,滋养肝肾,秘 涩精气,益血以生阴精 淮山药主入脾经,健脾补虚, 涩精固肾补后天以充先天 君臣合用,滋阴益肾,养肝补脾,补其不 足以治本。 佐药 泽泻泄肾利湿,并防熟地之滋腻恋邪 丹皮清泻相火,并制山茱萸之温 茯苓淡渗脾湿,既助泽泻以泻肾浊,又助山药健运以充养 后天之本。 以上三药:渗湿浊、清虚热以治标 三补三泻,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涩不恋邪,相辅相成,通补开合。 本方配伍特点:一是三补三泻,以补为主;二是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为什么要补又要泻呢?P311;三味补药各有什么侧重点?p312) 本方由钱仲阳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桂、附而成。原方主治小儿“五迟”之证。,六味地黄丸(地黄丸),【运用】 1本方是治疗肾阴虚证的基本方、代表方。临床以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证治要点。 2加减变化:阴虚而火盛者,加知母、黄柏、玄参等以加强清热降火之功;兼纳差腹胀者,加焦白术、砂仁、陈皮等以防滞气碍脾。 3现代应用:广泛用于肾阴亏虚的各种证候,对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肾结石、甲状腺机能亢迸、中心性视网膜炎及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肝肾阴虚者均可加减运用。 【使用注意】本方虽有茯苓、山药之补脾助运,但毕竟熟地味厚滋腻,有碍运化,故脾虚食少及便溏者均当慎用。,六味地黄丸化裁方,1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又名知柏八味丸,系将六味地黄丸加知母二两(60g)、黄柏二两(60g),配为蜜丸,或作汤剂煎服。丸剂、汤剂服法与六味地黄丸同。功用: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而致的骨蒸劳热,虚烦盗汗,腰脊痰痛,遗精等证。(为什么要用知母和黄柏这两味苦寒泻火的药呢?p314),六味地黄丸化裁方,2都气丸(医宗己任编) 本方系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二钱(6g),作蜜丸。亦可作汤剂煎服。功用:滋肾纳气。主治:肾阴虚气喘、呃逆之证。(虚喘,加五味子以补肾纳气),六味地黄丸化裁方,3麦味地黄丸(医级) 原名八仙长寿丸,本方在六味地黄丸内加麦冬三钱(9g)、五味子二钱 (6g),亦即都气丸加麦冬,制为蜜丸,亦可作汤剂煎服。服法与六味地黄丸同。功用:敛肺纳肾。主治:肺肾阴虚。咳嗽喘逆,潮热盗汗(加麦冬、五味子以滋肺阴、敛肺气。),六味地黄丸化裁方,4杞菊地黄丸(医级) 本方系将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各9g,制为蜜丸。亦可作汤剂,水煎服。功用:滋肾养肝。主治:肝肾阴虚而致的两眼昏花,视物不明,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肾阴虚已经连及肝阴虚,所以加补肝阴、清肝热的枸杞子和菊花),六味地黄丸化裁方,知柏地黄丸、都气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都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加味组成,均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六味地黄丸为滋补肾阴的主方,适用於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腰痰梦遗等证;加黄柏、知母名知柏地黄丸,增强了滋肾阴、清相火作用;加五味子名都气丸,兼有纳气平喘之功;加麦冬、五味子名麦味地黄丸,兼有敛肺止咳作用;加枸杞、菊花名杞菊地黄丸,兼有养阴平肝,滋水明目作用。,六味地黄丸歌诀,六味地黄益肾肝, 山药丹泽萸苓掺, 肾阴亏损虚火上, 滋阴补肾自安康。,肾气丸,组成 主 药:附子、肉桂 滋补肾阳 辅佐药:六味滋补肝肾,功 用:温补肾阳 主 治:肾阳不足之腰膝冷痛或下半身发凉,小便 不利或尿频,夜间尿多以及咳喘,消渴、 水肿等。 现代常用本方治疗慢性肾炎、糖尿病、腰痛,性 功能不全等,见有以上症状均可用。 加 减:济生肾气丸,肾气丸加牛膝、车前子。 利尿消肿,用于肾阳不足之腰痛、腿肿、 小便不利。,四物汤 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 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功效补血调血。 主治冲任虚损。 【症状】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时发疼痛。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功用:补血活血调 主治:血虚血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以及一切 血虚证,舌质淡,脉细。,四物汤 加减,1. 桃红四物汤:四物加桃仁,红花。 活血化瘀,用于血虚挟瘀之月经不调或闭 经。 2. 八 珍 汤:四物加四君。 气血双补,用于气血两虚之证。 3.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加黄芪、肉桂, 用于气血不足兼阳虚之证。,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组成】当归三钱(9g) 生地三钱(9g) 桃仁四钱(12g) 红花三钱(9g) 枳壳二钱 (6g) 赤芍二钱(6g) 柴胡一钱(3g) 甘草二钱(6g) 桔梗一钱(5g) 川芎一钱半(5g) 牛膝三钱(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夜不能睡,或夜寐不安,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淤血化热),或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血府逐瘀汤,组方特点:方剂特点功效本方由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合四逆散(柴胡、枳壳、甘草、赤芍)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纯化瘀之伤正;四逆散疏理肝气,使气行则血行;加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胸中(血府);牛膝引瘀血下行而通利血脉。诸药相合,构成理气活血之剂。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血府逐瘀汤,【治证机理】本方证原为治血瘀胸中(血府)而设,是王清任活血化瘀诸方中应用最广泛的一首方剂。 瘀血内阻胸部,阻碍气机,不通则痛胸痛日久不愈; 气郁不舒,肝失其柔顺条达之性急躁易怒; 郁而化热,病在阴分傍晚渐热,内热烦闷; 瘀热上扰心神,心失所养心悸失眠; 瘀血阻滞,清阳不升头痛; 引动胃气,胃失和降呃逆; 瘀血既久,新血不生,肌肤失于濡养唇暗或两目暗黑,舌面淤点; 脉道不利脉涩。,血府逐瘀汤,【方解】本方证总病机为瘀血阻滞胸中,血瘀气滞,以血瘀为主,气滞为次。故本方立法活血化瘀,兼以行气、止痛、养血、凉血。,血府逐瘀汤,君药 桃仁、红花 活血祛瘀止痛 臣药 川芎、赤芍 助君药活血祛瘀 牛膝通利血脉,活血祛瘀 佐药 当归、生地 清热养血,以使祛 瘀不伤新血 枳壳、桔梗一升一降,宽胸行 (枳桔散:治胸中满而不痛,一升一降) 气, 气行则血行 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柴胡和牛膝,又是一升一降) 使药 甘草调和诸药 桔梗载药上行 综合本方,不仅行血分淤滞,又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而又生新,合而用之,可作为通治一切气滞血瘀之方。,血府逐瘀汤,【运用】 1、证治要点: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舌黯红或边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2、加减运用:血瘀经闭、痛经,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等以活血调经止痛;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可用本方加郁金、丹参以活血祛瘀,消徵化积。,血府逐瘀汤化裁方,(l)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上卷) 赤芍一钱(3g) 川芎一钱(3g) 桃仁三钱,研泥(9g) 红花三钱(9g) 老葱三根,切碎(3g) 鲜姜三钱,切碎(9g) 红枣七个,去核(6g) 麝香(麝香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痛、消肿。可用白芷、冰片代替 。)五厘,绢包(0.16g) 用黄酒半斤(250g),将上七味煎一钟,去渣,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功用:活血通窍。主治:头发脱落,眼疼白珠红,槽鼻子,耳聋年久,白癜风,紫印脸,青记脸如墨,牙疳,出气臭;妇女干劳(月经3-4个月甚至半年不见,伴咳喘),男子劳病(初病四肢酸软无力,渐渐肌肉消瘦,饮食减少,面色黄白,咳嗽吐沫,心烦急躁,午后潮热,天亮汗 ),交节病作,小儿疳证,紫癜风。,血府逐瘀汤化裁方,(2)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上卷) 灵脂二钱,炒(6g) 当归三钱(9g) 川芎二钱(6g) 桃仁三钱,研泥(9g) 丹皮二钱(6g) 赤芍二钱(6g) 乌药二钱(6g) 元胡一钱(3g) 甘草三钱(9g) 香附钱半(5g) 红花三钱 (9g) 枳壳钱半(5g) 水煎服。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积块,小儿痞块,痛不移处,卧则腹坠,肾泻,久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