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只要血浆的化学成分不变,机体就能达到稳态B.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葡萄糖等C. 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 突触间隙也属于内环境【答案】A【解析】【分析】1、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详解】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以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只有血浆的化学成分保持稳定,机体不一定处于稳定状态,A错误;由上述分析可知,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葡萄糖等,B正确;大部分组织液进入血浆,少部分组织液进入淋巴,故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C正确;突触间隙中的液体是组织液,属于内环境成分之一,D正确。故选A。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B. 食草动物均为初级消费者,食肉动物均为次级消费者C. 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不都是自养生物D.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2)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如硝化细菌;(3)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还有少数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4)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如蚯蚓、屎壳郎等。【详解】分解者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A正确;食草动物均为初级消费者,食肉动物可能为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等,B错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C错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等,细菌属于生物成分,D错误。故选A。3. 第16届亚运会在中国广州进行,主题是“激情盛会和谐亚洲”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也要保持和谐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为了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滥砍滥伐森林B. 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C. 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D. 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滥砍滥伐森林会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A错误;B、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会污染环境,不利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B错误;C、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有利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C正确;D、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会破坏生态平衡破坏生物多样性,不利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D错误故选:C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来源于Na+和K+B. 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C. 若某人肾功能衰竭出现尿毒症,则说明内环境稳态失调D. 机体稳态破坏使细胞代谢紊乱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酶促反应受阻【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来源于Na+和Cl-。内环境是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的。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详解】构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A错误;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B正确;若某人肾功能衰竭则会导致内环境中的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使内环境稳态失调,从而出现尿毒症,C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机体稳态破坏使细胞代谢紊乱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酶促反应受阻,D正确。故选A。5.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属于在群落层次的描述是( )A. 搁置一段时间的洗碗水,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条件下,碗内微生物数量变化在开始一段时间内呈“S ”型曲线增长B. 科学工作者在草原上实验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实验区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C. 某高二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舞相同频率的声音;当蜜蜂感受到这一信息后,就会飞到花园采蜜D. 在极端恶劣环境中,人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代谢紊乱,加速机体大部分细胞迅速衰老、凋亡,最终造成个体死亡【答案】B【解析】【分析】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有:种间关系、优势种、物种丰富度、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群落的边界和范围。【详解】碗内微生物在开始一段时间内,其生活的空间和资源可以认为是无限的,又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所以在开始一段时间内,碗内微生物的数量变化最可能呈“J”型曲线增长,种群数量的变化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A错误;草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从而破坏了食物链,所以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上述现象说明了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为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B正确;用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舞相同频率的声音,当蜜蜂感受到这一信息后,就会飞到花园采蜜,强调的是种群内的信息传递,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C错误;在极端恶劣环境中,人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代谢紊乱,加速机体大部分细胞迅速衰老、凋亡,最终造成个体死亡,强调的是个体水平的稳态,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D错误。故选B。6. 人类要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 各地普降酸雨B. 二氧化碳过量排放C. 生物多样性下降D. 可利用的资源和空间有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人口增长过快,会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各地普降酸雨、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内,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要与资源和空间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控制人口增长。综上所述,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7.烧伤、过敏等情况下,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会异常增高,此时不可能发生( )A. 血浆蛋白随液体渗出毛细血管B. 细胞间隙液减少C. 血浆渗透压下降D. 淋巴液增多【答案】B【解析】【分析】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水肿现象。如(1)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组织液浓度升高。(2)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3)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下降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4)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详解】人体发生烧伤、过敏等情况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导致血浆渗透压相对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使组织液从组织细胞和血浆中中吸收水分,最终导致组织液增多,形成组织水肿,组织液渗透进入淋巴后使淋巴液也增加。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8. 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内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等B. 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浆中含量先增加后减少C. 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D. 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中,蛋白质含量最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A错误;剧烈运动过程产生乳酸,使血浆中含量先增加,在血浆缓冲对的作用下后减小,B正确;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先下降后恢复,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C错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中,水含量最多,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输入能量传递能量储存能量转化能量散失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据此回答。【详解】能量输入是通过生物的同化作用获得能量的过程,属于能量流动,正确。能量传递是指生物之间通过有机物从一种生物传递给另一种生物的现象,正确。能量储存是能量储存在生物自身有机物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未利用,没有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流动,错误。能量转化,如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生产者体内,属于能量流动,正确。能量散失是生物体内的能量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到无机环境,正确。【点睛】能量流动是能量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之间的转移。储存不是流动。10.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 红树林生态系统受到大风浪影响而导致物种组成发生了变化,该变化属于次生演替C. 某种红树植物错落有致、高低不一的生长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 红树植物的细胞内渗透压很高,这有利于红树植物从海水中吸收水分【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生物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根据渗透作用原理,植物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失水,在低浓度溶液中吸水。【详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物种多样,在净化环境、防护海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体现了其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中的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正确;红树林生态系统受到大风浪影响,导致物种组成发生了变化,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B正确;某种红树植物错落有致、高低不一,属于种群的特征,不属于群落的特征,C错误;红树植物的细胞内渗透压很高,这有利于红树植物从海水中吸收水分,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特征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区别,明确群落必须包括多种生物,而题干中的某种红树只属于一种生物。11.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密度会( )A. 绝对不变B. 相对稳定C. 越来越小D. 越来越大【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1、增长型:锥体呈典型金字塔形,基部宽,顶部窄,表示种群有大量幼体,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2、稳定型:出生率大致等于死亡率,种群稳定。3、衰退型:锥体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宽大,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老年比例增大,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详解】种群中年轻个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变成成年个体,其出生率高,而年老的个体少,死亡率低,所以种群的数量将越来越大,呈现增长型。种群密度也逐渐增大,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12.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B. 种群数量增加至K值时,其种群的出生率为零C. 人类活动可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 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有利于提高其环境容纳量【答案】B【解析】【分析】1、S型增长曲线: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详解】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A正确;种群数量增加至K值时,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出生率不为零,B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正确;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可以给大熊猫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有利于提高其环境容纳量,D正确。故选B。13.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 )A.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化物和氮氧化物B.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C. 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D. 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答案】A【解析】分析】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因此减少碳排放有利于改善温室效应状况。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关于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是人类活动化学假说: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引起酸雨主要是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引起臭氧层空洞主要是氟化物和氮氧化物,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要求考生识记全球性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及主要危害,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4.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A. 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B.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C. 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虫和老蚜虫D. 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答案】C【解析】【分析】考点是种群,主要考查种群、群落的概念,以考查理解和分析能力。【详解】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属于一个群落,A错误.全部鱼不是一个物种,所以既不是一个种群,也不是一个群落,B错误.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虫和老蚜虫,是一个物种的全部个体,是一个种群,C正确.全部真菌不止一个物种,所以不是一个种群,D错误.【点睛】种群是一个自然区域,一个物种全部个体的总和;群落是一个自然区域全部种群的总和。15.某陡坡在实行封山育林的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各阶段出规的典型物种的最大种群密度如图所示,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 该陡坡上的全部植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 物种1、2、3依次代表草本、灌木和乔木C. 图中三个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均呈“S”型增长D. 0-a年内,物种种群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答案】D【解析】【分析】群落演替是从低级到高级,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由题意知,该群落演替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因此物种1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物种2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物种3是灌木。【详解】该陡坡上的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根据题意“某陡坡在实行封山育林的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可知物种1、2、3依次代表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植物,灌木,B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演替的进行,三个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不一定均呈“S”型增长,如灌木生长起来,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数量就会下降,C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0a年内,物种1种群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正确。故选D。16.山东省某些地区大力发展了“稻萍鱼”立体农业对该生态系统描述正确的是( )A. “稻萍鱼”体现了系统内群落的水平结构,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B. 是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生态农业,大幅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C. 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任何投入D. 放养鱼的数量与萍的生长量相匹配,依赖于系统内信息的传递【答案】D【解析】【分析】农业生态工程,就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因地制宜应用生态农业技术,将多种农业生物生产进一步组装为合理的生态农业系统。农业生态工程有效地运用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的分布、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群落共生原理,多种成分相互协调和促进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从而建立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详解】“稻萍鱼”空间立体养殖体现了群落垂直结构,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A错误;生态农业是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该立体养殖模式虽然更加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但由于存在农产品的输出,故依然需要一些外部投入,C错误;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所以放养鱼的数量与萍的生长量相匹配,依赖于生态系统内的信息的传递,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生态农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7.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组织液增多B. 组织液与血浆的成分差异主要在于蛋白质C.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D. 细胞外液是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外液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淋巴和组织液含有的蛋白质较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刺激,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加强其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详解】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故将导致组织液增多,A正确;组织液与血浆的成分差异主要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正确;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C正确;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D。18.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K值)的叙述,错误的是A. 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B. 是由该环境的有效资源决定的C. 与种群的个体数量无关D. 同一种群的K值稳定不变【答案】D【解析】环境容纳量也可用K值表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 :(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2)当环境遭受破坏时,K值下降;当生物生存环境改善时,K值上升。D错误,选择D。19.我国古代农民采取间作(指高矮不同的作物间行种植)、“看田选种,看种种田”等措施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间作有利于提髙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B. 间作有利于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 农田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D. “看田选种,看种种田”的依据是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大小,主要取决它自身结构特点,即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解】间作能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髙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A正确;间作增加了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正确;农田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看田选种,看种种田”的依据是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影响,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 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C. 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 血浆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淋巴中蛋白质较少【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赖以生存液体环境,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不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可能不同。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构成体液,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约占体液的2/3。【详解】血液中的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A正确;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占2/3,B错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C错误;血浆与淋巴、组织液最大的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 21.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请回答: (1)若该种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则应该采用_法调查其个体数量;若该种动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应该采用_法调查其个体数量(2)图中信息显示,该种动物种群的年龄组成随_而变化;若一种外来生物于6月份入侵该岛,并以该种群未成熟的个体为食,这将使种群的_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第二年的_,最终使岛上该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3)8-10月份该种群的出生率为_;若该种动物的成熟个体是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适度捕猎的时间可以考虑选在每年的_月份以后【答案】 (1). 标志重捕法 (2). 样方法 (3). 季节 (4). 年龄结构 (5). 出生率 (6). 0 (7). 6【解析】【分析】调查植物以及活动能力差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上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由图可知,2月没有新个体出生,6月份出生率较高。【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若该种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则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个体数量;若该种动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应该采用样方法调查其个体数量。(2)由图可知,不同月份中未成熟个体、成年个体和衰老个体的比例不同,说明该种动物种群的年龄组成随季节而变化;由图可知6月份未成熟个体最多,且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又根据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说明6月份以后没有新出生的个体。若一种外来生物于6月份入侵该岛,并以该种群未成熟的个体为食,这将使种群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第二年的出生率,最终使岛上该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3)由(2)分析可知,8-10月份该种群的出生率为0;由于每年的6月份以后种群没有新个体出生,所以适度捕猎成熟个体的时间可以考虑选在每年的6月份以后。【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2.鼠兔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物种,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鼠兔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鼠兔种群密度大数量多,是狼、藏狐等动物的食物资源,鼠兔打洞可以帮助翻新土壤,加快土壤的物质循环,这体现了鼠兔的_价值。(2)狼依据鼠兔留下的气味捕猎,鼠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捕猎。在此过程中,生物间传递信息的类型有_,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_的作用。(3)成年鼠兔的日摄食量约占自身体重的一半,鼠兔摄食的青草中的能量一部分流向肠道微生物或随粪便流向分解者;另一部分被鼠兔_,其中用于_的能量可以流向下一营养级。(4)鼠兔肠道中的多种微生物能促进鼠兔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这些微生物与鼠兔的关系是_。鼠兔肠道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因鼠兔的种类、食物、生活环境等不同而存在差异,这是_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答案】 (1). 标志重捕法 (2). 间接 (3). 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4).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5). 同化 (6). 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7). 互利共生 (8).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解析】【分析】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包括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生物;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生物。2、消费者摄入的能量的去向包括:未被消化吸收的部分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被分解者利用;消化吸收的部分被同化到体内,这部分能量又包括两个去向:一是大部分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二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而这部分能量一部分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摄食,另一部分死亡后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1)鼠兔活动范围较大,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鼠兔种群密度大数量多,是狼、藏狐等动物的食物资源,鼠兔打洞可以帮助翻新土壤,加快土壤的物质循环,这是生态方面的作用,体现了鼠兔的间接价值。(2)狼依据鼠兔留下的气味捕猎,鼠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捕猎。在此过程中,生物间传递信息的类型有化学信息、行为信息,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 (3)鼠兔摄食的青草中的能量一部分流向肠道微生物或随粪便流向分解者;另一部分被鼠兔同化,其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以流向下一营养级。 (4)鼠兔肠道中的多种微生物能促进鼠兔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这些微生物与鼠兔的关系是互利共生。鼠兔肠道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因鼠兔的种类、食物、生活环境等不同而存在差异,这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信息传递的作用等知识点。该题的难点在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考查,要求学生理解消费者摄入的能量的准确去向是突破难点的关键,这也是该题的易错点。识记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适用条件以及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解决该题的重点。23.近年来,一些城镇、社区修建了人工湖泊,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如图是某新建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有_条,鱼类与贝类关系应该是_图中未标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_(2)该湖泊被排入过量居民生活污水后,水体逐渐变绿、发臭,在注入湖泊的四个主要水源的入口处采集水样并镜检水样中的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号水源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号水源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的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号水源水样中未见任何动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号水源水样中浮游动植物均有发现,但数量不多根据以上结果分析,该湖泊的污染源中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_从生物因素分析,湖水变绿的原因是_,发臭的原因是_【答案】 (1). 6 (2). 捕食和竞争 (3). 分解者 (4).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5). (6). 藻类爆发 (7). 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解析】【分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生物捕食的动物。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繁殖,使水体变绿。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些生物死亡以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使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大量减少,接着,生物遗体又会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产生出NH3、H2S等气体,使水体发臭。【详解】(1)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分别是水草鱼类水禽、水草贝类水禽、水草贝类鱼类水禽、藻类贝类水禽、藻类鱼类水禽、藻类贝类鱼类水禽,其中水草鱼类水禽、水草贝类水禽这两条食物链说明了鱼类和贝类之间存在竟争关系,水草贝类鱼类水禽又说明了鱼类和贝类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所以鱼类与贝类关系为捕食和竞争。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是个食物网,食物网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经分析可知,号水源水样中发出刺鼻的气味,未见任何动植物,说明它是污染最严重的;号水源水样中既有浮游动物,又有浮游植物,说明号水源污染最轻;分析号水样可知,号中只有单一的纤毛虫,而号水源水样中有较多的单细胞藻类,说明号水源比号水源污染严重。故该湖泊的污染源中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从生物因素分析,湖水变绿的原因是藻类爆发,发臭的原因是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形成具有臭味的气体形成的。【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以及生态系统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识工具的应用计算机二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药学教育与职业发展的现状分析试题及答案
- 激光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前景试题及答案
- 药物研发的风险管理试题及答案
- 激光显示技术的产业发展趋势试题及答案
- 激光工程师证书考试要注意的事项
- 激光技术工程师证书考试复习经验分享试题及答案
-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311葡萄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 网络管理中的自动化工具试题及答案
- 权威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眼解剖(简单版)课件
- 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练习题知识讲解
- 厨房隔油池清理记录
- 常见生物相容性实验汇总
-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课堂运用)
- 企业重组相关税收政策培训教学课件(38张)
- 肝癌的防治(大众科普版本)-PPT课件
- 成都高新区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半期考试数学试卷
- 职业危害防治实施管理台账
- 2018年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单词表
- 毕业设计U型管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