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桥》说课稿_第1页
五年级语文《桥》说课稿_第2页
五年级语文《桥》说课稿_第3页
五年级语文《桥》说课稿_第4页
五年级语文《桥》说课稿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情感筑出语文课堂的精彩 五年级语文桥第二课时说课稿五年级语文桥第二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题是桥。本单元的 单元主题是感人的故事。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入境入情,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并且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一、教材解读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 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 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 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全文篇幅 较长共2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人们在山洪来临时都惊慌的涌 向窄窄的木桥。第二部分(第7-23自然段)写老汉为了让村民安全过桥,牺牲了自己和儿子的生 命。第三部分(第24-27自然段)写洪水退后,一位老太太来桥边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本文是按 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展开的,层次清晰,结构明了。 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上很有特点:1.构思新颖别 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 强表现力。 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 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本篇课文的训练重点是入情入境地 读,抓住文中感动之处体会人物的感情,还要领悟作者的表达特点。教学本课分两课时完成。我以 第二课时为重点进行说明 。 二、说学生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 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理解 恐怕不够深入,也不容易联想到桥的深刻含义。 三、说教学理念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 技巧。怎样在教学中体现课标的理念呢?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践行的:1.让关键词走进学生的心灵; 2.让重点词句成为课文的主旋律;3.整体感受留存于学生的心灵版图;4.学生能活学活用词句,词 句是进行迁移。 四、确定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 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2)积淀情感,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 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的表达特 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五、确定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引 导学生抓住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领悟 作者表达的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六、说教法、学法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所以学习桥时,我让学生通过自主读、合作 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双线并行,情景再现: 我会着力渲染环境的真实,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将环境描写这一条线与老 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这一条线相结合,并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使老汉的英 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高大动人。 、情法并重,读写结合: 在指导学生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中,我会结合文章的有关语句进行表达方法的渗透。在学生理 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环节来祭奠老汉,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落实语言实践 的活动。 七、说教学设计 (一) 感受桥的“无奈” 师:同学们,都说桥是路的延伸,今天我们在这里不仅会体会到桥的作用非常重大,更能感受 到桥的意义非同寻常。好,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十六课桥。 1、师:在翻开书本之前,请大家先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洪水到来之时,一位村支部书记忠于职守,不徇私情的疏导全村群众安全撤 离,最后,他和他的儿子却被洪水无情的卷走了。) 2、感受洪水的肆虐 同学们,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聚焦在洪水来临时悲壮场面.请看大屏幕. 请用语言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情景。可以用书中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 3、感受桥的无奈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又窄又不结实的桥) 引导:这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平日里或许只是山村里极不起眼的,可在洪 水来临时却成了 生回答:生死桥 逃命桥 生命桥 救命桥 希望桥 就是这样一座又窄又不够结实的桥,成了洪水突然袭击时的唯一的逃命桥。那么它是否真的能 那么轻易地救老百姓的性命呢?(不能) 请你说出原因. 此时的情况万分危机,后有如同猛兽的洪水,前有又窄又不结实的但又是人们救命桥,如果这一百多 号人一拥而上,造成后果就是人毁桥亡. (设计意图:一熟悉课文内容,为教学做铺垫;二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意识; 三情景的营造,情感的积淀,训练了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语言的积累和与运用能力。) (二 ) 生命之桥,心灵震撼 1、请同学们打开书,读第二大段,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感受到的? 2、学生自学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汇报,师随即指导朗读.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惊 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 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2)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3)老汉突然冲上来,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 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4)老汉吼到: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5)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设计意图:在课文读通读熟的基础上,紧扣重点词句进行组织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 策略,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文字所描绘的精神世界。让重点词句真正唱响课文的主旋律) 4、用心读课文,走进老汉 师激情述说:是啊,就是这样一位受人拥戴的村支书,他在最危险的时候,把生的希望让给别 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才是真正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架起了一座通向希望的生命之桥啊。 是的,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 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 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 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后代,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 讨论:这是一位怎么的老汉? (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 像一座山。) 1、请你再轻轻地读读老汉。 2.、当你读到哪里的时候,心会久久难以平静?(木桥前、就要退休的老汉) 3.(课件出示)结合你的理解,完成说话练习。 就在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 就在木桥前,没腰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 就在木桥前,没到胸膛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 就要退休的老汉,真的完全可以不必费心费力啊,但是; 就要退休的老汉,真的完全可以毫无争议地先走一步啊,但是; 我们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这样的老汉; 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 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潜心读书,促进浸润性积累;同时这又是情感的深化。) (三)中国的脊梁 1.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齐读最后四自然 段。 2.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 断。参考题目: 爷爷,我们想您! 老支书,慢走! 挥泪送别老支书! 我们永远纪念您! 洪水退后 (设计意图:在结尾部分,为了升华学生对老汉的情感,再创设情境,配上为了谁这首动情的 歌曲,表达他们对老汉的敬意,读中学写,写中悟读地运用语言) 3、理解题目”桥”的含义 (出示课件,播放短片大江保卫战) 小结:老支书是千千万万的党员中的一员,是中国的脊梁。 (设计意图:文中的那座木桥已经垮掉了,可老支书身上的那种伟大的精神已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 中建立起一座永不垮掉的桥,那是一座可以跨越死亡的生命桥,是一座党员联系百姓的连心桥。突 破教学难点,把握教学主脉) (四)领悟表达 1.自由读全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领悟,鼓励学生在课文中有所发现。 (1)巧妙的设置悬念。(2)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3)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设计意图:提供迁移机会,运用学法,领悟表达方法。) (五)课外欣赏 推荐阅读材 “诺曼底”号遇难记 伦敦地铁大火灾 (设计意图:以语文课本为扩散点,开展扩散性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与此相伴 的是学生语言感知量、积累量的不断增加,领悟力的不断增强。) 板书设计 16 桥 洪 水 无 情 (老支书) 人 却 有 情:不徇私情 舍己为人 八、反思教学 就这节课而言,我认为有以下几处亮点: 1.以课标为理念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