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学校的疾病预防和急救,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防治 比较几种较为相似的传染病 儿童时期预防成年时的严重疾病,第一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免疫作用的种类: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A.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 B.吞噬细胞和体液的防御作用 C.血脑屏障 D.胎盘屏障:正常情况下,母体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难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但在妊娠3个月内,由于胎盘发育尚不完善,病原体侵入极易造成胎儿畸形甚至死亡。,2.特异性免疫 (1)自动免疫 A.自然自动免疫:患某种疾病后对该疾病产生终生免疫。如天花、风疹、水痘、腮腺炎等。 B.人工自动免疫:预防接种 (2)被动免疫 A.自然被动免疫:通过胎盘、母乳获得的抗体 B.人工被动免疫:注射被动免疫制剂获得抗体增强免疫力,第二节 传染病概述,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病原体:在人体外环境中,有一些能侵袭人体的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 由于儿童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在集体生活中,儿童接触密切,容易发生传染病,且可造成流行。因此,预防和管理传染病,是集体儿童机构中的一项重要的保健工作。,(一)传染病的特性,1有病原体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类疾病。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等。各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如麻疹的病原体是麻疹病毒,结核病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 2有传染性 病原体经一定的途径进入易感者体内,引起传染病的发生。所有传染病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传染性与病原体的致病力及人体免疫力有关。,3.有免疫性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该传染病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如麻疹、风疹、天花、水痘、腮腺炎等。 4.病程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 每一种疾病从发生、发展到恢复,大致要经历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四个时期。,(二)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是传染源。 2.传播途径 病原体由传染源传给易感者,在外界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称为传播途径。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1)空气飞沫传播 (2)饮食传播 (3)虫媒传播 (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5)医源性传播 (6)母婴传播:包括胎盘传播、哺乳传播和产后母婴密切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 3.易感者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免疫力,被传染后易发病的人,称为对该种传染病的易感者。 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多,则容易发生该传染病的流行。,(三)传染病的预防,1.“三早”: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儿,学校中常见传染病,一、婴幼儿常见传染病 (一)病毒性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1.麻疹 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 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该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过去在城市中每23年流行一次,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麻疹减毒活疫苗使用后,发病率已下降,但因免疫力不持久,故发病年龄后移。目前发病者在未接受疫苗的学龄前儿童、免疫失败的十几岁儿童和青年人中多见,甚至可形成社区内的流行。 婴儿可从胎盘得到母亲抗体,生后46月内有被动免疫力,以后逐渐消失;虽然绝大部分婴儿在9个月时血内的母亲抗体已测不出,但有些小儿仍可持续存在,甚至长达15个月,会影响疫苗接种。,麻疹是全身性疾病,其病理改变可出现于全身各个系统,其中以网状内皮系统和呼吸系统最为明显。全身淋巴系统出现增生,在淋巴结、扁桃体、肝、脾和胸腺等处可见多核巨细胞。在皮肤、眼结合膜、鼻咽部、支气管、肠道粘膜特别是阑尾等处可见有单核细胞增生及围绕在毛细血管周围的多核巨细胞,淋巴样组织肥大。 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短至1周左右。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这一期的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其它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浮肿变形。 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并发症 喉、气管、支气管炎( 麻疹病毒本身可导致整个呼吸道炎症) 肺炎 神经系统障碍 结核情恶化 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 麻疹过程中由于高热、食欲不振,可使患儿营养状况变差、消瘦;常见维生素A缺乏,角膜呈混浊、软化,且发展极迅速,最后导致失明。,防治 过去没2-3年流行一次,1965年,我国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性疫苗,已控制住其大流行。 (1)管理传染源:对病人应严密隔离,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儿入所。 (2)切断传播途径: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易感者。 (3)保护易感人群(空气清新、营养、眼部卫生),2.风疹 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5个月到5岁的幼儿。由于该病来得快去得也快,如一阵风,“风疹”因此而得名。一次患病,终生免疫,很少再次患病。 风疹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血液中,出疹后不易找到。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为1421天,前驱期有低热及其他症状,常因症状轻微或时间短暂而被忽略。 出疹期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伴有触痛,持续周左右。皮疹在淋巴结肿后24小时出现,呈多形性,大部分是散在斑丘疹,也可呈大片皮肤发红或针尖状猩红热样皮疹,开始在面部, 24小时内遍及颈、躯干、手臂,最后至足部。常是面部皮疹消退而下肢皮疹方现。一般历时3天,出疹后脱皮极少。,风疹经过良好防预后,并发症少,但孕妇(4个月内的早期妊娠)感染风疹病毒后,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风疹,发生先天畸形如失明、先天性心脏病、耳聋和小头畸形等。因此,孕妇在妊娠早期尽可能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同时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一旦发生风疹,应考虑中止妊娠。,防治 1.发现风疹病儿,应立即隔离,隔离至出疹后5天。 2.风疹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避免与风疹患儿接触。保护孕妇,尤其妊娠初期2-3个月内,避免接触风疹患儿。 3.患儿卧床休息,避免直接吹风,发热期间,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和容易消化,不吃煎炸与油腻之物。 4.防止播搔破皮肤,引起感染。 5.预防接种,风疹与风疹团的区别: 风疹与风疹团仅一字之差,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疾病。 (1)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孕妇风疹可导致胎儿先天性畸形。 (2)风疹团(即荨麻疹、风疹块),是由各种过敏原,如药物、蚊虫叮咬、食物、花粉等所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疾病。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色斑块,不具有传染性。孕妇患病不会致畸。,3.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空气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也可接触污染的用物间接感染。主要发生在2-10岁的婴幼儿, 以冬春季发病为主,病毒初次感染人体后,在体内大量增殖形成病毒血症,散布全身,导致人体发生水痘。 该病潜伏期为12-21日,平均14日。起病急、轻、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部及四肢近端,数目由数个到数千不等)。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脱症的演变过程,脱症后不留皮痕。水疤期痛痒明显,若因挠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体弱者可出现高热,约4%的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防治: (1)患儿应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结痂为止。与水痘接触过的儿童,应隔离观察3周,防止传染。 (2)加强护理,防止继发感染。 (3)该病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至预防皮肤继发感染,保持清洁避免瘙痒。 与天花相区别:天花全身反应重,始即39-40的高热,热度下降后发疹,皮损中央有明显的脐凹,颜面增多,愈后遗留凹陷性疤痕。,并发症: (1)皮肤疱疹继发感染:可引起脓疱疹、蜂窝织炎、败血症等。 (2)肺炎:成人多为原发性水痘肺炎,发生在出疹后15日,儿童常为继发性肺炎,多发生于病程后期23周。 (3)水痘脑炎:发病率低于1,儿童多于成人,常于出疹后一周发病。临床表现与脑脊液所见与一般病性脑炎相似,病死率约5%,存活者15%有永久性后遗症,如癫痫,智力减退、或行为异常等。 (4)其它:水痘肝炎、心肌炎、肾炎等均很少见。 ( 5) 神经系统:脑炎常在出疹后数日出现,发病率1,死亡率为5%10%。存活者中15%有癫痫、智能低下和行为障碍等后遗症。,(二)其他病毒性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 A.传染源:流感患者及病原携带者 B.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C.易感人群:各个年龄段人均可感染 D.发病时间:四季都有发生,冬春季更为常见。 E.临床症状:潜伏期为数小时4天,一般为12天;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一般持续23天;全身中毒症状重,如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持续时间长,体温正常后乏力等症状可持续12周;常有咽痛,少数有鼻塞、流涕等;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有少数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 F.并发症:肺炎、中耳炎、脑膜炎,G.防治: a.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b.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流感病毒。 c.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d.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e.多饮开水,多吃清淡食物。 f.注射流感疫苗。 流感与一般感冒的区别: A.流感:不仅影响呼吸系统还会损伤神经系统,具有传染性。 B.一般感冒(鼻感冒):对人体影响通常只限于呼吸系统,一周左右痊愈。,2.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5-10岁的儿童为易感人群,成人中也有发病。空气飞沫传播为主要途径,多流行于冬春季节。一次患病可终生免疫。 化脓性腮腺炎:是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常见的病因有腮腺分泌机能减退,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及衰弱的患者;腮腺导管口堵塞;腮腺邻近组织的炎症。 症状是发热、白细胞增多,腮腺局部红、肿、痛、热,当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 病毒性腮腺炎 病毒性腮腺炎通常称之为流行性腮腺炎,较多发生于幼儿或少年时期有传染接触史,可双侧或单侧受累,白细胞不但不增高反而减低或正常,局部症状和化脓性相似,但没有化脓倾向。 表面皮肤不红,有热感。,防治: (1)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告诉孩子不要与患病者密切接触。 (2)室内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家里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流行期间不要参加大型集体活动。 (3)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增强体质。但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不能用于孕妇(以防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造成不良后果) 、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白过敏者(因为活疫苗系从鸡胚中所得) 。 (4)药物预防,采用板蓝根、金银花、仙人掌等。,并发症: 流行性腮腺炎给患儿带来极大痛苦,腮腺疼痛难忍,少数病人的胰腺、脑膜、肝和心脏都会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对机体的危害并不是腮腺本身,而是其引起的并发症:脑膜炎、急性胰腺炎、心肌炎、肾炎等症。,3.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原体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发现乙脑病毒,解放后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10岁以下发病率最高,2-6岁尤多。 感染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人体后,病毒先在局部组织细胞和淋巴结、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内增殖,不断侵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发病与否,取决于病毒的数量,毒 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绝大多数感染者不发病,呈隐性感染。当侵入病毒量多、毒力强、机体免疫功能又不足,则病毒继续繁殖,经血行散布全身。由于病毒有嗜神经性故能突破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尤在血脑屏障低下时或脑实质已有病毒者易诱发本病。,潜伏1015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起病急,体温急剧上升至3940,伴头痛、恶心和喷射性呕吐,部分病人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并有颈项轻度强直,病程13天。 体温持续上升,可达40以上。初期症状逐渐加重,意识明显障碍,由嗜睡、昏睡乃至昏迷,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神志不清最早可发生在病程第12日,但多见于38日。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强直性瘫痪,少数也可软瘫。严重患者可因脑实质类(尤其是脑干病变)、缺氧、脑水肿、脑疝、颅内高压、低血钠性脑病等病变而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 极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系统症状逐日好转。重症病人仍可留在神志迟钝、痴呆、失语、吞咽困难、颜面瘫痪、四肢强直性痉挛或扭转痉挛等,少数病人也可有软瘫。经过积极治疗大多数症状可在半年内恢复。 少数重症病人半年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称为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及肢体瘫痪,癫痫等。如予积极治疗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癫痫后遗症可持续终生。,防治: (1)灭蚊防蚊 (2)预防接种(乙脑疫苗) 并发症: 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因患者神志不清,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导致支气管肺炎和肺不张。其次有枕骨后褥疮、皮肤脓疖、口腔感染和败血症等。 后遗症: 神经系统后遗症常见者有失语,其次有肢体强直性瘫痪、扭转痉挛、挛缩畸形、吞咽困难、舞蹈样运动和癫痫发作等。也可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为多汗和中枢性发热等。精神方面的后遗症有痴呆、精神异常、性格改变和记忆力减退等。,4.传染性肝炎 (1)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毒(HA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经粪口传播途径感染,即由病人的潜伏期或急性期粪便、血液中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甲肝病毒对各种外界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而能长期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通过各种污染物品(手、日常用品、衣物、被单等)以及水和食物传播,也可经苍蝇携带而传播。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重。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中国急性肝炎中甲肝的发病率占病毒性肝炎的首位,约占4050。 甲肝为自限性疾病,能完全治愈;无慢性化。传染源是患者和亚临床型感染者,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潜伏期15-50天。前驱期中粪便排毒来自短暂的病毒血症。黄疸发生前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出现高峰,伴有重度厌食、恶心、呕吐。黄疸期一般仅10余天。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可以有多种非典型的临床类型,有两点尤为瞩目: A.无黄疸病例很常见,中国人群lgG抗HAV检出率可达70%-80%,而广大感染者并无黄疸史,不能忆及曾有肝炎发作。 B.有些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则可有显著而迁延的肝内胆汁淤滞。没有特征性的生化改变,在进行系列检测时,ALT在甲型比乙型肝炎上升和恢复都较快。,防治: (1)改善居住条件,普及卫生常识,搞好环境及个人卫生。 (2)管理好传染源,早期发现患者,特别是在甲肝流行区,不仅隔离现症患者,更重要的是早期发现并隔离现症换制周围的隐性感染者。 (3)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加强饮食、水源及粪便的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共用餐具消毒,最好实行分餐,生食与熟食切菜板、刀具和贮藏容器均应严格分开,防止污染。 (4)保护易感染者,包括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两种方式。 a.被动免疫:对家庭内密切接触者,尤其是婴幼儿,应于接触后一周内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020.05ml,有一定预防作用。 b.主动免疫:甲肝减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已研制成功,动物实验和人体应用,证明能产生保护性抗体,可以广泛应用。,(2)乙型传染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世界性的传染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1.3亿。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乙型病毒性肝炎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近年来乙肝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 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2019/8/6,35,可编辑,乙肝的传播途径比较多,具体有: (1)血液传播:经血液或血制品传播乙肝病毒。 (2)医源性传播:由医疗过程中各种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针头等引起感染或拔牙用具及其它创伤性医疗器消毒不严格而导致感染。另外,吸毒者因共用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也可能会导致感染。 (3)母婴传播:患急性乙肝和携带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育龄妇女,通过妊娠和分娩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又可分为垂直传播(子宫内传播)和水平传播(围产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 (4)性接触传播:个体在与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进行性接触或生活密切接触引起感染。,症状: 防治: 1.疫苗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2.切断传播途径: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 3.饮食以清淡少油为主,提高自身免疫力 4.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5.做好消毒隔离,甲肝与乙肝的区别: 二者临床表现症状相似,只能通过特殊的血清学反应才能区分开来,但由于这种病毒性质不同,所以甲肝和乙肝实际上是各自独立的疾病。 (1)甲肝一般不会慢性化,治疗比较容易;乙肝容易慢性化,完全治愈比较困难,如慢性乙肝已久,会沿着“乙肝肝硬化肝癌”(乙肝三部曲)方向发展。 (2)甲肝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传染性强,日常生活中握手、拥抱、共用餐具或其它生活用品都可能导致传染。而乙肝属于血液传染病,并不通过共用餐具传染,日常的正常工作、学习更不会传染。,乙肝两对半 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强弱。 2.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3.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4.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并非完全没有传染性; 5.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 由于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测到,目前试剂盒也不过关,所以还剩两对半抗原抗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两对半”检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Ab) 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 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Ab)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Ab),+,+,+,+,+,+,2010年2月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规定“因职业特殊确需在入学、就业体检时检测乙肝项目的,应由行业主管部门向卫生部提出研究报告和书面申请,经卫生部核准后方可开展相关检测。经核准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不得从事的职业,由卫生部向社会公布。军队、武警、公安特警的体检工作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2011年02月17日卫生部发文卫生部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已核准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不得从事的职业的说明,经卫生部核准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不得从事的职业和可以开展相关检测的行业有: (1)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公务员体检特殊标准(试行),“乙肝病原携带者,特警职位,不合格。” (2)根据卫生部关于民航空勤人员体检鉴定乙肝检测调整意见的复函要求,民航招收飞行学生体检鉴定乙肝项目检测,可以保留体检鉴定乙肝项目检测。 (3)血站从事采血、血液成分制备、供血等业务工作的员工。血站应“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对从事采血、血液成分制备、供血等业务工作的员工,应当每年进行一次经血传播病原体感染情况的检测。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阴性者,征求本人意见后,应当免费进行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卫生部政务公开办公室2011年2月17日发布),5.带状疱疹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俗称为“腰缠龙”、 “蜘蛛疮”。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 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以潜伏形式长期存在于脊神经或颅神经的神经细胞中(该病毒具有亲神经性),人体免疫功能减退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一般只有少部分人能复发感染即患带状疱疹;大多数人携带病毒终身不复发感染。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后产生抗体,终身免疫,会有部分患者转为后遗神经痛。,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并发症: 1.疱疹局部破损后可能并发细菌感染 2.可能诱发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 3.引发内耳功能障碍: 发生在耳廓、耳道的带状疱疹,会出现内耳功能障碍症状。患者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听力障碍、眼球震颤等。 4.引发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防治: 1.增进膳食营养(及时补充适量维生素) 2.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预防感染(口腔、鼻腔炎症应积极治疗) 4.防治各种外伤(外伤易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水痘和带状疱疹区别: 两者都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是同一种病毒感染人体后先后引起的两种不同的致病过程。但临床表现却不同: 水痘:2-10岁多见,疹子呈向心性分布,无神经痛。 带状疱疹:多见40岁以上,疼痛剧烈,不是由体外病毒引起,而只能是由潜伏在体内的病毒复发所致。,(三)细菌性传染病 1.百日咳 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病程可长达23月,故名百日咳。 传染源: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自潜伏期末至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幼儿发病率最高。母体无足够的保护性抗体传给胎儿,故6个月以下婴幼儿发病较多。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罕见。,潜伏期321天,临床可分为三个时期: 1.前驱期:可见咳嗽、喷嚏、低热等上呼吸道症状。34天后,上述症状减轻,低热消失,咳嗽日见加剧,逐渐发展至阵发性痉挛期,本期传染性强。 2.痉咳期:一般为26周,特点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痉咳时面红唇绀、舌外伸、颈静脉怒张,躯体弯曲作团状。可有眼睑浮肿、眼结合膜出血、鼻出血,重者可发生颅内出血。因摩擦舌系带而有溃疡,病情轻者,多数痉咳后一般情况尚好,神态、活动及饮食均如常。新生儿及幼婴,病情多表现严重。因呼吸肌和胸廓软弱,无力咳嗽,因气管及支气管狭窄,痰不易咳出,易致堵塞,往往发生阵发性屏气、青紫、窒息,需及时作人工呼吸帮助呼吸恢复。并易发生脑缺氧而惊厥。 3.恢复期:咳嗽逐渐减轻,吼声消失至咳嗽停止,精神食欲恢复正常。,并发症: 1.肺炎:多为继发性肺部感染。支气管肺炎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多为继发感染所致,可发生在病程中任何时期,但以痉咳期多见。 2.脑炎:小婴儿多见。呕吐、意识障碍、惊厥等,脑脊液多无变化。 3.结核病恶化:肺结核恶化引起播散、而发生全身栗粒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4.肺气肿及皮下气肿是由于痉咳及分泌物阻塞,可导致肺气肿,当肺泡高压,肺泡破裂可引起肺间质气肿,通过气管筋膜下产生颈部皮下气肿,通过肺门可引起纵隔气肿,通过胸膜脏层可产生气胸。,防治: 1.控制传染源:隔离患儿34周。密切接触者观察21天。 2.切断传播途径:保持空气清新(患者的痰、口鼻分泌物要进行消毒处理) 3.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按时接种三联疫苗: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为我国计划免疫之一。对年小、体弱有接触史的可进行被动免疫,可给高效价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同时可用抗生素或 中药。,2.猩红热 由链球状细菌引起的发疹传染病。 A .传染源:病人或病原携带者 B.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C.易感人群:10岁以下儿童 D.发病时间:四季都有发生,冬春季更为常见。 E.临床症状:潜伏期2到12天;起病急骤,发热,体温一般3839,重者可达40以上,婴幼儿起病时可能产生惊厥、抽筋。患者全身不适,咽喉疼痛明显,会影响到食欲。咽喉及扁桃体显著充血,亦可见脓性分泌物。舌头红,乳头红肿如草莓,称杨梅舌。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触痛。皮疹于24小时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颈部与腹股沟,1日内迅速蔓延至全身。病程第1周末开始脱屑,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首见于面部,次及躯干,然后到达肢体与手足掌。面部脱屑,躯干和手足大片脱皮,呈手套、袜套状。脱屑程度与皮疹轻重有关,一般24周脱净,不留色素沉着。 F.并发症:急性肾炎、风湿热、化脓性并发症(如化脓性淋巴结炎)、中毒性心肌炎 。故应引起特别的重视。 G.预防及护理: a.管理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7天,学校进行检疫。 b.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小儿应避免到公共场所,住房应注意通风。 c.保护易感者: 对儿童机构、部队或其它有必要的集体,可酌情采用药物预防。,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 A.传染源:病人及病原携带者。(病人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10天内具有传染性 ) B.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C.易感人群:婴幼儿,6个月2岁发病率最高。 D.发病时间:常见冬春季发病 E.临床症状:潜伏期17日,一般23日。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F.并发症: a.继发感染以肺炎多见,尤多见于老年与婴幼儿。 b.化脓性迁徙性病变有中耳炎、化脓性关节炎、脓胸、心内膜炎、心肌炎、全眼炎、睾丸炎及附件炎等。 c.脑及其周围组织因炎症或粘连而引起的损害有动眼神经麻痹、视神经炎、听神经及面神经损害、肢体运动障碍、失语、大脑功能不全、癫痫、脑脓肿、脑积水和硬膜下积液。 d. 可由任何并发症引起后遗症,其中常见为耳聋(小儿发展为聋哑)、失明、动眼神经麻痹、瘫痪、智力或性情改变,精神异常等。 G.预防及护理: a.早期发现病人就地进行呼吸道隔离和治疗,做好疫情报告工作。 b.要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多晒太阳,避免到拥挤公共场所。 c.注意保暖,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 d.秋末冬初对岁以内儿童接种流脑疫苗。,(四)龋齿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十大健康标准第八条为:牙齿清洁、无蛀虫、无疼痛,牙齿色泽正常,无出血现象。并已将龋齿、癌症、心血管疾病并列为当代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 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1989年,由卫生部、教委等部委联合签署 ) 、世界爱牙日。 2006年主题:婴幼儿口腔保健 2007年:面向西部,面向儿童 2008年:中老年人口腔健康 2009年:维护口腔健康,提高生命质量,据调查:我国约有6-7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病,其中患龋齿为最多,人均有2颗以上龋齿,牙周疾病高达80%。平均每个孩子有 4.56 颗坏牙,根据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的恒牙患龋率为 49.88%,儿童的乳牙患龋率为 76.55%。 俗称虫牙或蛀牙,是因牙齿经常受到口腔内酸的侵袭,使牙釉质受到腐蚀而变软变色,逐渐发展为实质缺损而形成龋洞。 牙釉质位于牙冠表面,是一层坚硬、白色透明的组织,保护着牙齿内部的牙本质和牙髓组织,常食用酸性成分较高的食物,牙齿表面的牙釉质就会脱落,失去光泽。,1.病因 A.口腔中细菌的破坏作用: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在口腔残留物上繁殖变酸,使牙釉质脱钙,形成龋洞。 B.牙齿结构上的缺陷:牙釉质发育不良;牙齿排列不齐。 C.牙齿中的食物残留 2.预防 注意口腔卫生 多晒太阳注意营养 氟化防龋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五)近视眼 凡是裸眼视力低于1.0的一般称为视力不良,造成视力不良的原因很多,如屈光不正、远视、散光及其他。学生大部分为近视性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眼睛在使用视网膜调节时,平行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形成清晰物象,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成像,包括远视、近视和散光。 散光:因角膜不规则(大多由于角膜先天性异态变化所致)弯曲而引起的影像变形(光线不能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形成清晰物象);表现为视力模糊、视力疲劳、有重影等。,屈光性近视(假性近视):用眼距离过近,使睫状体调节过度紧张而引起功能改变(晶状体屈折力过强),眼轴正常,属调节痉挛。 轴性近视(真性近视):眼球前后轴过度拉长,晶状体屈折力正常。主要由于长期近距离视物所致。 近视的原因: 预防:,第四节 儿童时期预防成年时的严重疾病,一、小儿肥胖症 肥胖症是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由于诊断标准不一而变异较大,国内报告肥胖症为2.4%-3.92%,而西安市对青少年的调查则高达8.3%。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婴儿如果每日睡眠不足12个小时,到3岁时的发胖几率比每日睡眠超过12小时的婴儿高出1倍。(睡眠时间缩短对人体健康造成难以想象的危害),单纯性肥胖:皮下脂肪积聚过多(无明显病因) 继发性肥胖:有明显病因,常由内分泌代谢紊乱、脑部疾病引起。 因过量脂肪的储存,使体重超过正常值的20%以上的营养过剩性疾病成为肥胖症。超过标准体重的20%-30%为轻度肥胖症;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症;超过50%以上为中度肥胖症。,1.病因 A.多食 B.少动 C.遗传。双亲都为肥胖者,子代有70%-80%出现肥胖;双亲一人为肥胖,子代为肥胖者的几率为4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运公司办公室租赁协议
- 研发中心消防员招聘合同模板
-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提升质量效益
- 企业就业工作管理准则
- 校园电梯安全培训手册
- 果场种植合作契约
- 2024全新家具维修质量保修合同协议书
- 2024年度新能源开发合同
- 2024至2030年中国减速箱齿轮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五节式中凸滑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5000字论文范文(推荐十篇)
- 教案评分标准
-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表
- 《节能监察的概念及其作用》
- 综合布线系统竣工验收表
- 蔬菜会员卡策划营销推广方案多篇
- 导管滑脱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 (精选word)三对三篮球比赛记录表
- 大型火力发电厂专业词汇中英文翻译大全
- 火电厂生产岗位技术问答1000问(电力检修)
- 八年级思想读本《4.1“涉险滩”与“啃硬骨头”》教案(定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