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针灸学 Acupuncture 李岩,绪言,绪言,针灸学定义: 针灸学(Scien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针灸学的内容,经络 腧穴 刺法灸法 针灸治疗,针灸学的特点,适应症广 疗效显著 应用方便 经济安全,适应症广,1979年,WTO就列出适宜针灸治疗的43种疾病名称。目前据统计,可用针灸治疗的病症已达300种,其中对100种左右的病证有较好或很好的疗效。,43种疾病名称,1979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在北京召开了地区间针灸、针麻学术会议,讨论制定了专门规划,决定向公众宣传针刺安全以及适应症,制定了针刺治疗的暂行疾病表共43种病,内容如下:,上呼吸道疾病:,急性鼻窦炎、急性鼻炎、普通感冒、急性扁桃体炎。 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在儿童有显效和无并发症的患者)。,眼部疾病:,急性结膜炎、中心视网膜炎、近视(儿童)、白内障(无并发症者)。 口腔疾病:牙痛、拔牙后的疼痛、齿龈炎、急性和慢性喉炎。,胃肠道疾病:,食道和贲门痉挛、呃逆、胃下垂、急性和慢性胃炎、胃酸增多症、慢性十二指肠溃疡(减轻疼痛)、急性十二指肠溃疡(减轻疼痛)、急性十二指溃疡(无并发症)、急性和慢性结肠炎、急性杆菌性痢疾便秘、腹泻、麻痹性肠绞痛。,神经系和肌肉骨骼疾病:,头痛和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瘫(3-6人月以内)、外伤后麻痹、周围神经炎、小儿麻痹后遗症(6个月以内)、美尼尔氏征、神经性膀胱功能不良、夜尿、肋间神经痛、肩与臂综合征、冻结肩、网球肘、坐骨神经痛、下背部疼痛、骨关节炎。,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针灸学的学习方法: 针灸学是一门综合性教强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既要熟记基础知识,更应勤于实践,熟练掌握针灸操作技术,为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1、学好中医的基础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经络的循行分布和腧穴定位、主治的掌握 2、结合骨度分寸和解剖标志反复点穴 3、熟练掌握针灸的操作方法,加强针刺手法的练习 4、掌握好针灸治病的原则和常见病证的针灸配穴处方,为临床实践打好基础。,针灸学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经络腧穴理论:重点介绍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361个经穴和38个经外奇穴的定位、主治功效及临床应用。 .刺灸法:重点介绍毫针刺法,另对灸法、拔罐法、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头针疗法、耳针疗法也给予系统的介绍。 .针灸治疗:介绍针灸学的常用辨证方法,针灸的治疗原则、处方规律和78种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目的要求】 1、掌握针灸学的定义。 2、熟悉针灸发展简史。 3、了解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1、针灸学的定义。 2、针灸的起源、发展和历代重要针灸史实。 3、历代著名针灸医家及代表著作。 4、教材内容简介。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针灸学发展简史,概述,针灸的起源(远古时期) 针灸医学起源于我国远古时期的石器时代。砭石是最原始的针刺工具,砭刺是针刺的萌芽。除砭石外,古代还有骨针、竹针、陶针的应用,并逐步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至现代的不锈钢针。古人在烤火或不慎被火灼伤某些部位后,反而减轻了病痛,因而得到启示,发明了灸法。,砭石是最原始的针刺工具 砭刺:以砭石为工具浅刺或割治人体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古籍记载伏羲氏“尝味百草而制九针” “黄帝咨访岐伯针道生焉” 山海经“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箴。” 1963年内蒙古自治区多伦旗头道洼在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一根磨削的石针,据鉴定为针刺的原始工具。,古人在烤火或不慎被火灼伤某些部位后,反而减轻了病痛,因而得到启示,发明了灸法。 拔罐法亦起源于 原始社会,古代称之为“角法“(古代用兽角做饮具,借燃火的热力,排除其中的空气,可使其吸附在皮肤表面以治病,故称“角法“。),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炙 。” 汉武帝内传“削冰令正圆,举以向日,以艾于后承其影,得火。”,关于医学起源的不同学说 医学起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过去的医史学家们对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诸如医源于神、医源于圣、医源于巫、医源于动物本能、医源于人类之爱、医源于劳动等等,都各有所据,又各有所偏。医学的起源,不可能是单一因素作用所能解释圆满的,我们认为只能是诸种因素综合参与不断发展的结果。,一、本能与医学 医学源于动物本能,西方一些著名医学史家大都持这一看法。中国学者在千年前已有这一论述。唐一书朝野佥载中说:“医书言虎中药箭,食清泥;野猪中药箭,逐荠苨而食;雉被鹰伤,以地黄叶帖之;鸟兽虫物,犹知解毒,何况人乎”?(唐,朝野佥载第7页,丛书集成本)动物在其生活中,具有克服痛苦、保护生命的本能,从而产生某些自疗行为,无论这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习得的,都是无庸怀疑的事实。人和动物一样,有求生和保护生命的本能。他们遇到疾病和意外创伤,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探求解除痛苦、恢复健康的方法,也是必然的。但要看到,原始人类和动物仍然有着本质的差别。原始人类尽管与动物同样具有保护生命的本能,却是在原始思维指导下进行的,他们可以观察、思索,把原始的经验积累起来,从偶然的事物中发现事物的某些联系。由于无意识的动物本能过渡到有意识的人类原如医疗经验的积累,才能有真正的医学起源。可以说医学源于本能,又高出本能不把本能的医疗保护行为转化为自觉的经验积累,便不会有医学产生。,二、实践与医学 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医史学界,提出了“劳动创造医学”的论点,成为当时普遍认同的观点。 劳动在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巨大作用,正是由于劳动,人们才逐步获得了可用于治疗的砭石、骨针等,认识到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的性能,才获得更多的医疗经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劳动创造了医学。 但强调医源于劳动,不应把它绝对化,也不应把劳动局限为生产劳动,更不应勿视其它因素在医学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三、医源于圣人的创造 医源于圣的说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广阔的市场。燧人钻木取火,伏羲画八卦阐明百病之理,神农尝百草,黄帝作内经阐发医理,是人所共和的。医源于圣当然是一种夸大,把原始人类经过长期经验积累形成的医学知识,归结为少数几个无所不知全能圣人的创造,甚至夸大为医源于神,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如果剥去这些传说的神话外衣,探求其合理内核,这些传说仍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为我们了解医学起源提供某些有益的根据。中国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指出:“古书凡记载大发明,都称为圣人。所谓某氏某人,实际上是说某些发明,正表示人类进化的某些阶段。”(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这是很恰当的。我国古代传说中关于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及黄帝等圣人创造医学的故事,实际上反映上古不同氏族集团群体和疾病斗争的实践中对医药经验的积累和贡献,神农、黄帝等不过是这些氏族群体的代名词,表示着医学发展有不同阶段。 医源于圣包含的另一个内容,是肯定医药领域中一些杰出人物在医学发展中起着较大的作用,在医药经验积累过程中,不仅各个氏族集团是不平衡的,一个氏族集团内部不同的人所起的作用也各有不同。一些比较留心医药而又具有创造才能的人,他们善于总结经验,能探寻出更有效的药物和更好的治疗措施,因而在推动医药发展中起着更突出的作用,却是完全符合历史实际的。,四、思维、巫术与医学 只有零散的医疗活动和片断的医药卫生知识,还不能构成系统的医学体系,要形成完整的医学,必须发挥思维,进行哪怕是初步或陋谬的理论探索,思维活动的逐渐成熟是医学发展成为系统知识的必要条件。 在原始思维那里,由于对自然力量的不了解和恐惧,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神秘感觉,认为存在着一种支配世界的超自然力量,成为巫术发展的基础,神秘感导致人群对天地、对山石草木动物等一切自然物的崇拜,对生殖的崇拜,进而发展为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并由此形成了巫术和发展而来的原始宗教。 巫术逐步巩固下来,有了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仪式,出现了专职人员。在当时,巫师成为代表着具有知识和思维能力的阶层。巫的产生是在原始社会晚期,后于医药卫生经验积累。巫师出现后,又往往承担着治病的职能,他们在治疗疾病时,有时施行巫术,有时也用医药技术,其中有的巫师更偏重于医。山海经大荒西经说:“有灵山: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海内西经说:“巫彭、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但如果由于巫医之间存在着联系,就断定医学起源于巫,这是不真实的。 巫主要是充当人与鬼神交通媒介的,是原始的宗教,是神学,在本质上是与作为科学的医学尖锐冲突的。医学越发展,医与巫之间的斗争就越尖锐,巫术就更成为医学发展的桎梏。公元前五世纪,中国医学家提出的“信巫不信医”作为六不治的一种,黄帝内经素问中所说,“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都是医学摆脱巫术,确立自身价值的标志。,总之,医学起源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复杂的过程,疾病的危害与人类最初存在的保护自己、消除病痛的本能给予医学发生以最初的动力,但人一开始就在思维支配下活动的,他们能够把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积累起来,传递给后代,与动物单纯求生的本能有着质的差别。动物的本能永远不能使其卫生反射成长为医学。生产劳动及广泛的生活实践,深化着人们的认识,也深化着人们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使人们不但更深入地认识疾病,而且提供了医用器具及丰富的药物知识,使人们得以更好地积累医学经验。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需求及有意识的积累和传播医学知识,是医学起源的真正源头,在这一过程中,一些留心医学,善于总结医学经验,具有创造才能的优秀人物,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巫可能是脱离生产劳动,从事祭祀与文化事务的专职人员,他们在当时固然从事着神秘的宗教事务。其中一部分却利用他们的条件,在带有神秘色彩的思维指引下,对医学知识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并逐渐使医学成为一种专门职业。医学从巫术出现时就开始了同它的斗争,并逐渐冲破它的羁绊,确立了自己的独立地位,走上发展的康庄大道。,(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有关经脉的记载:现存最早的有关经络的文字记载见于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 该帛书用秦篆文字手录的有关“脉”的内容,共两类,均记载了脉的循行与主病。但帛书中只提及了十一条脉,而无“经”字。其中以足臂命名的十一条脉,近人称之为足臂十一脉灸经,以阴阳命名的十一条脉,称为阴阳十一脉灸经。帛书记载的脉没有互相衔接的联系,也无全身的循环流注,且循行路线和分支短少,病候记载也很简略。 由此可知,马王堆帛书中所载脉的内容为经络学说的雏形。,2019/8/5,34,可编辑,(二)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内经中经络学说的形成:内经是中医学中最早的经典著作,总结了秦汉以前医学方面的成就,尤其对经络的论述更为详尽,说明战国时代经络学说已基本形成。 内经中有关经络学说的记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十二经脉在人体的循行分布及其与脏腑器官的关系,经脉流注依次衔接,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 .阐述了十二经脉功能失调 时所发生的病候。 .分别论述了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皮部的分布与作用。 .阐述了十二经脉的标本、根结联系。 .阐述了人体中营、卫、气、血在经络内外流行散布的情况,以及对人体组织器官所起的营养濡润和卫外作用。,难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又名黄帝八十一难经,相传为扁鹊所作。该书以问答的形式,讨论了内经中的81个疑难问题,在阐述经络学说中的奇经八脉理论,腧穴学中的八会穴、五腧穴理论,刺灸学中的针刺补泻手法、得气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难经对经络学说的贡献:难经补充了内经的不足,其第一难论切脉时就提出了“十二经皆有动脉”,突出 地阐述了经络问题。二十三至二十九难更直接地论述了脉的长度、循行和十二经顺序,以及流注关系、十五络脉的作用、脉气竭时出现的症状等,尤其对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临床运用进行了更详细的阐述。此外,还论述了“肾间”动气是经络脉气产生的根源,对经络学说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三)针灸学术的发展时期,魏晋时期的著名医家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而较全面的系统性针灸专著。 针灸甲乙经成书于魏甘露间(公元256_260年),作者皇甫谧,该书根据灵枢、素问、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参考难经有关文献编写而成。全书共收了349穴,按脏腑、气血、经络、腧穴、脉诊、刺灸法和临床各种病证针灸治疗等次序编辑,是我国现存最早而较全面的系统性针灸专著。,唐代,针灸已成为一门专科,针灸教育也占有重要地位。唐太医署负责掌管医药教育,内设有针灸医学专业。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绘制了五色“明堂三人图”。,北宋时期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考证了354个腧穴,增补了腧穴的主治病证,撰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并刻于石碑供人们参抄拓印,还设计了2具铜人模型,外刻经络腧穴,内置脏腑,作为针灸教学的直观教具和考试针灸医生之用。,明代,针灸学术发展至高潮。杨继洲所著针灸大成影响最为深远。,针 灸 大 成,历代诸家学说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是继内经、针灸甲乙经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该书现有40余种版针灸大成成书于公元1601年,作者杨继洲。本书是在作者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本,并译成英、法、德、日等多种文字,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后世学习、研究针灸的重要参考文献。,(四)针灸学术的衰退时期,清朝前期针灸学继续有所发展。公元1742年吴谦等人撰医宗金鉴 刺灸心法要诀,不仅继承了历代前贤针灸要旨,并且加以发扬光大,自乾隆14年以后(公元1749年)定为清太医院医学生必修内容。,清朝后期,道光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的荒谬理由,悍然下令禁止太医院用针灸治病,于公元1822年废除了太医院的针灸科。从此针灸医学开始走向衰退。 但针灸在民间仍广为流传。针灸名医李学川公元1822年撰针灸逢源,强调辨证取穴、针药并重,并完整地列出了361个经穴,至今仍为针灸学教材所采用。,民国时期政府曾下令废止中医,遭到中医界的强烈反对而不得不将废止中医案搁置起来。许多针灸医生为保存和发展针灸学术而成立了针灸学社,编印针灸书刊,开展针灸函授教育等,近代著名针灸学家承淡安先生是其代表人物.,(五)针灸学术的繁荣时期,延安时期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开设了针灸门诊,开创了针灸正式进入综合性医院的先河。 建国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中医事业的措施。 50年代初期率先成立了卫生部直属的针灸疗法实验所,即当今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的前身。随后针灸学列入中医院校学生的必修课。,文献整理 临床观察 实验研究,70年代在针刺镇痛的基础上创立的“针刺麻醉”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空前的反响。,针刺麻醉:针刺麻醉(简称针麻)是依据经络脏腑理论和针刺镇痛临床经验,以针刺穴位为主,辅以少量药物,使病人能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的一种麻醉方法。针麻是针灸学理论与实践在现代麻醉学中的运用与发展,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成功典范。针麻的实践与研究于1958年发端于中国,60年代中期被确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麻醉方法,7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推广。其后有30多个国家先后开展了针麻的临床和原理研究。,针灸标准化的建立,中医针灸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正在肯尼亚首都内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地理七下8.2欧洲西部教学设计
-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 2024四川泸州交投集团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劳务派遣人员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体育-王文兵-《中长跑的技术动作分析与训练》教学设计
- 劳动项目二《叠被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劳动一年级下册
- 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培训
- 出境旅游线路培训
- 财务报表培训课件
- 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上册 Unit 4 We love animals 表格式教案
- 单纯的高血压护理查房
- 陕西省公务员招聘面试真题和考官题本及答案102套
- 铁路工务巡道工岗位作业标准(岗位职责、岗位风险)
- 陕西省建筑施工质量验收技术资料统一用表
- 幼儿园红色故事绘本:《鸡毛信》 课件
- 监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计划书),开题报告
- 夹层钢结构施工方案钢结构夹层施工方案
- CB/T 3707-1995船用漩涡泵修理技术要求
- HEY JUDE歌词逐字逐句教唱
- Axio-Imager-M2显微镜使用手册课件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 2014郑开马拉松医疗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