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风大巷与金达山风井贯通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1页
回风大巷与金达山风井贯通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2页
回风大巷与金达山风井贯通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3页
回风大巷与金达山风井贯通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4页
回风大巷与金达山风井贯通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回风大巷与金达山风井贯通安全技术措施 日期:_ 单位:_第 1 页 共 17 页回风大巷与金达山风井贯通安全技术措施回风大巷工程施工前方根据工程要求,将与金达山风井贯通。回风大巷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与建设方经过多次合作对回风大巷与金达山风井的闭合控制测量,确定了贯通精确位置和两巷高差和平距。为了确保安全顺利贯通,特编制如下安全技术措施。一、贯通工程概况本次工程为2#煤回风大巷与金达山风井呈142.5度角横贯贯通,采用炮掘方式从2#煤回风大巷转角后524架棚为基准向右转角12.5度掘进,贯通平距为81米,高差为19米,巷道掘进坡度为13度,贯通距离为83米(附贯通实测控制测量图)。为确保此项工程安全贯通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二、巷道规格回风大巷断面为梯形,上毛宽3220mm,下毛宽4120mm,毛高2660mm,毛断面积9.76m2;上净宽2900mm、下净宽3800mm,净高2500mm,净断面积8.38m2。采用11号矿用工字钢梁、工字钢腿支护顶帮。棚间距0.85米。用6块木背板构顶,用8块水泥背板盘帮。先期掘进时,使用木背板盘帮。(附巷道断面图)距离贯通口十米范围内采用料石砌碹支护,巷宽3300mm,直墙高1050mm,基础深250mm,墙厚300mm,拱高1350mm,巷道净高2400mm。(附巷道断面图)金达山风井贯通点处巷道为料石砌碹支护,巷宽3400mm,直墙高1200mm,基础深250mm,墙厚300mm,拱高1500mm,巷道净高2700mm。风井巷道倾角由南向北为-15度。(附巷道断面图)三、料石砌碹支护工艺及安全注意事项:(一)、临时支护1.临时支护采用锚杆支护:锚杆为182000mm左旋螺纹钢高强锚杆,锚杆尾部螺纹长度100mm。锚固采用K2335和Z2360锚固剂各1支加长锚固。锚杆呈三花布置:即一排五根、一排六根,间排距均为900mm900mm。如遇顶板松软、淋水等顶板破碎时,应根据现场情况,缩小间排距,增加锚杆数量。2.打锚杆临时支护前,必须严格执行晋煤集团晋圣公司关于规范掘进工作面临时支护通知要求,拱形巷道采用内注式单体柱进行临时支护,单体柱距离永久支护的距离不得大于1000mm,单体柱必须戴柱帽,柱帽规格不得低于:长x宽x厚=300mmx300mmx50mm,并且必须支设在实底上。3.巷道在爆破成形后,由跟班岗干部、安检工、班组长和瓦检工严格按煤矿安全管理规定进行工作面四位一体安全检查,并对工作面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处理,确认无安全隐患后,由班组长组织操作人员站在后方永久支护下将内注式单体柱打紧锁牢进行临时支护,单体柱排间距不得大于1000mm,并保证支护在坚实底板上(如底板松软无法保证支护要求时,必须采取柱底“穿鞋”等安全措施保证单体柱支护牢靠。)单体柱之间必须用4分钢丝绳将上部链接进行防倒,每个单体柱必须按规定安设柱帽,并保证柱帽接顶牢靠,支撑有力,每根单体柱必须保证初撑力不得小于67.8KN。每一断面使用单体柱不得少于2根,每次掘进最大距离不得大于2.3米,临时支护最大控顶距为2.3米,最小空顶距为0.3米。支设好单体柱并做安全检查确认符合安全施工要求后方可进行锚杆临时支护的施工。4.锚杆临时支护施工工艺:(1)打眼。采用MQT-130型气动锚杆钻机打眼,孔深要求1930mm-1950mm,钻头钻到预定孔深后,下缩锚杆机,同时清孔,清除岩粉和泥浆。(2)放入树脂药卷。锚杆杆体套上托盘,带上螺母,杆尾通过安装器与锚杆机机头联接,先将K2335快速锚固剂装端头,然后装入Z2360中速锚固剂杆端,插入已装好树脂药卷的钻孔中,升起锚杆机,将孔口处的药卷送入孔底。(3)利用锚杆机搅拌树脂药卷。搅拌时间按厂家要求严格控制(20-30秒),同时要求搅拌过程连续进行,中途不得间断。停止搅拌后,等待3分钟后方可利用锚杆机拧紧螺母,使锚杆具有一定的预紧力,预紧力矩不小于120Nm。锚杆间排距最大不得超过规定值100mm,锚杆外露10mm-40mm。临时支护质量要求锚杆锚固剂长度螺纹孔深外露长度预紧力矩锚固力型号、数量搅拌时间初凝时间2000mm100mm194010mm10-40mm120Nm100KNK2335一支Z2360一支2030s3min(4)主要安全技术措施及要求:打眼工和支护工严格执行本工种岗位作业标准及技术操作规程,打眼时必须有两人协同操作,一人操作,一人按眼。打锚杆眼前,必须认真敲帮问顶,将顶帮松动的煤岩块找掉,并确认无危险后方可作业。打眼必须按要求画出眼位,锚杆布置要合理,严禁打穿皮眼或沿顺层面、裂缝打眼。施工锚杆钻孔时,严禁在空顶下和支护不完好的地方作业。施工人员必须站在碹体或临时锚杆的掩护下,且钻机、钻杆与巷道岩面成75的夹角由顶到帮逐孔进行。打眼及安装锚杆时,必须派有经验的老工人在一旁观帮望顶,然后再逐排由外向里打注锚杆,只有当预紧力矩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根锚杆的打孔安装;且必须坚持打一个孔,安装一套锚杆,严禁集中打完孔后一次安装。施工前,应将所用支护材料及工具准备齐全,由4-6人组成一个支护小组,整个过程在班长统一指挥下进行,验收员现场把关,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锚杆间排距最大不得超过规定值100mm,锚杆外露10mm40mm,锚杆角度不小于75。锚杆托盘必须紧贴岩壁,尾部螺母必须拧紧达到预紧力要求,且螺纹部分必须达到外露标准。过期树脂锚固剂严禁使用,不得乱扔乱放,搬运过程中要轻搬轻放,严禁碰撞、摔打挤压,以防破裂失效。上托板必须由两人共同进行,且安排一名有经验的老工人观察顶板变化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撤人。按规定必须对临时支护锚杆预紧力矩用力矩扳手逐根检测,锚杆预紧力应达到120Nm;锚杆锚固力用锚杆拉拔仪进行抽检,每300根抽检一组(一组9根),锚固力应达到100KN。锚杆外露长度20mm-40mm,对达不到要求的锚杆必须及时补打。安装锚杆须遵守下列规定:a、安装前,应先检查锚杆孔布置形式、孔距、孔深、角度以及锚杆部件是否符合作业规程要求,不符合规定的要进行处理。b、安装前,应将眼孔内的积水、岩粉用压风吹扫干净。吹扫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孔口一侧,眼孔方向不得有人。c、安装锚杆必须随打眼随安装锚杆,按要求安装。d、安装树脂锚固剂:按作业规程规定的规格、顺序将锚固剂送入眼内,用锚杆将锚固剂缓慢推入眼底。e、搅拌锚固剂:将钻机与锚杆连接,开动钻机,边搅拌边将锚杆推进至孔底,然后继续搅拌。搅拌时间和等待时间严格按产品说明书及作业规程的标准执行。f、紧固锚杆:等待3min后,开动钻机,上紧螺母,托板紧贴岩面,锚杆达到规定的预紧力。g、锚杆安装时要一次性安装完成,锚杆的外露长度要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一根锚杆不允许上两个托板或螺帽。l、锚杆安装后,检测初锚扭矩,不足的须二次紧固,并定期按规定进行锚固力检测,对不合格的锚杆必须重新补打。5.作好临时支护并检查确认临时支护安全可靠后,砌碹工开始清理工作面两侧浮渣,挖基础,砌筑直墙,施工永久支护。(二)、永久支护1、洒水降尘、装岩、出渣临时支护到位,经班组长、安全员验收合格后,先行洒水降尘、然后装矸、出渣。2、砌基础根据中腰线检查地槽深度和位置,并标定上基础边线和上平线。深度不足的用风镐打够。砌基础时应先填入不低于50mm厚的铺底砂浆,然后摆放基础石,基础石要平、直稳实,灰缝饱满,灰缝大小符合设计要求,基础必须砌筑在坚实的岩石底板上,如果由少量煤质底板,可以采用加大基础深度的方式清理掉煤层,露出岩石底板砌筑基础,如果底板煤层太厚,超过1米以上时,必须采取砌筑钢轨架子浇筑的C25混凝土底座的方式加强基础的稳定性,保证基础牢固可靠。3、砌料直墙(1)敲帮问顶,清除浮矸,清洗基础面。(2)根据巷道中腰线先挂好垂线和水平线,按线施工。(3)砌墙时必须将料石摆正放平,不平时,应用小子石垫平,垫稳。在倾斜巷道,料石大面缝口应和巷道坡度一致。(4)随砌随将壁后用矸石充填严实。(5)料石压茬要明显,正常情况下,压茬宽度不得小于料石宽度的1/3。接茬要严密,严禁出现重缝、瞎缝、干缝和齐茬。碹头必须留好长短茬。(6)新碹和旧碹的接茬处,必须清除煤矸等杂物,并用水处理干净。4、搭工作台、支碹胎(1)工作台长2m,高1.0m,工作台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工作台板搭接部位用钯钩钯牢。使用14#矿用槽钢弯制碹箍,模板使用50mm*80mm*2000mm的木板。(2)用清水冲洗碹胎与模板,清理碹胎、模板表面的浮尘、杂物。(3)先栽小柱腿,柱腿规格1600mm*150mm*200mm,小柱腿必须挖到实底上,然后放连接板,连接板上最多放一层柱帽。最后放工作台大梁,大梁小头直径不小于160mm,大梁与连接板搭接不小于70mm。(4)人工抬运稳碹箍,抬运时至少2人以上进行,保证运力均匀。碹箍支设和上模板过程中,要安排专人观察顶、帮,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安全员、班组长要全程监督。模板支好后,要对模板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支设的模板安全可靠。5、砌拱(1)砌碹拱时,必须从两侧起拱线向中心对砌,使碹胎受力均匀,严禁非对称砌筑。(2)随铺好碹板随砌拱。碹拱料石要紧贴碹板,大头朝上,料石安放要平、直、稳,料石之间必须用咬子石打紧。碹拱后要随砌随充填,碹与巷帮之间必须填充严实。6、封顶及合拢门碹拱砌到最后三层料石时,将碹板全部放好,按1.5m长度分段封顶,由掌面向永久支护方向,依次安放拱顶料石,封顶灰浆必须饱满,料石居中,最后一块料石必须用咬子石塞紧,严防偏顶或灰缝居中。7、拆碹胎和模板(1)拆除碹胎模板应自外向里依次进行,并禁止有人在拆碹胎附近逗留。(2)回胎人员站在安全一侧,并预先清理好退路。(3)回胎后,将贴在碹壁上的悬板、模板全部拆掉。(4)拆下来的碹胎、碹板、模板、撑木等,应及时清理,拔掉铁钉,并码放整齐。(5)上下山回胎前,应设挡板,回胎时,人站在上方。(6)料石墙必须勾缝。拆除碹板、模板后,砼碹体表面凹凸不平或有麻面、蜂窝,要用砂灰找平。(7)一般回碹胎时间应不少48小时,大的碹岔不应少于72小时。四、准备工作1、根据测量数据,在距离贯通点30米时,应将测量控制点测至回风大巷工作面,并以测量结果为准,在回风大巷工作面以实际测得角度向预计贯通点进行钻探,直到与贯通点探通。钻探时,必须派人到金达山预计贯通点观察探通的钻孔情况,并向矿技术部汇报,根据测量数据和探孔情况进一步确定掘进坡度,在掘进过程中,要保证工作面钻孔的可见,方可正常掘进。2、回风大巷施工至距贯通点距离30米时必须完成的准备工作有:将金达山矿井内贯通点标高以上的积水抽排干净,并将水位控制在贯通点标高30米以下,保证通风系统正常运行。3、在距离贯通点20米时必须完成的准备工作有:(1)将贯通测量控制点延伸至工作面,并通过钻孔在工作面和预计贯通点的位置,进一步复合贯通数据,修正掘进坡度。(2)根据通风管理部制定的通风系统调整方案做好调整通风系统的准备工作。(3)必须在金达山风井标出贯通位置。4、在距离贯通点10米时必须完成的准备工作有:(1)回风大巷改为料石砌碹支护,砌碹墙体厚度为300mm。被贯通巷道内,金达山风井被贯通口处20米范围内应按照巷道规格架设碹箍,对贯通口支护进行加强,保证碹箍对原巷道支护支撑可靠,碹箍下方的支撑腿必须挖好柱窝,柱窝深度不得低于100mm,碹箍支设时必须按照规定按2-3度的迎山角度支设,保证对原有碹拱稳定可靠的支护。(2)对被贯通口处已经有的宽1.8米、高2米的硐室按要求采用木点柱加强支护,保证贯通施工过程中顶板安全。五、贯通前安全技术措施:1、贯通前,巷道必须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并按给定的施工中线和腰线进行施工。如在钻探过程中,探得前方或下方有空巷,必须制定专项的过空巷安全技术措施,保证施工安全。2、贯通距离为20m、10m、5m、2m时各出具一份贯通通知单交矿各生产部室。3、施工至距离贯通处20m时,每班开始在回风大巷和金达山风井贯通地点按规定设好警戒。将金达山风井贯通点10m范围内的风水管路、电缆等设备放在地上,采取有效措施(用废旧皮带包裹等)保护好,回风大巷每次严格按作业规程爆破作业前,必须在被贯通巷道贯通点处同样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一炮三检制度和放炮警戒制度。4、施工至距离贯通处5m时,每班必须及时通过探眼进一步精确确定贯通距离、时间及贯通位置,并向分管部室汇报。5、施工至距离贯通处2米时,要及时向调度指挥中心汇报,各分管部室现场评估具备贯通条件后,方可进行贯通。6、贯通前,及时通知调度指挥中心和矿通风管理部,由通风管理部做好贯通后调整风路及风量的准备工作后方可下达允许贯通通知单。7、贯通前,必须对贯通点两端支护进行安全检查,必须确保顶板完整,支护可靠,如有隐患必须及时处理。六、贯通时安全技术措施:1、巷道贯通全过程必须由通风管理部组织,其他各部门及项目部人员配合。贯通前所有参加现场贯通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贯通安全技术措施的有关规定及注意事项。2、贯通前及贯通时,每次放炮前必须与设警戒人员联系好,确认无误后方可放炮。放炮前在回风大巷、金达山风井设警戒人员,警戒距离不得小于120m(附贯通警戒示意图),警戒人员必须在安全地点警戒并将警戒范围内的全部人员撤离,禁止人员通行,防止片帮伤人。警戒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在没有接到班组长的命令前不得擅自离开警戒点,贯通距离低于5米时,金达山处警戒点必须全天警戒,严禁人员进入警戒区域,如有特殊情况必须与矿调度指挥中心取得联系,由矿调度指挥中心停止回风大巷工作面施工后,方可由矿调度指挥中心安排人员进入。3、距贯通距离剩余1.5米时,先用钻将煤壁探通,然后采用风镐破煤的方式掘进施工,直到贯通。施工到贯通口直墙墙体时,不能先破坏墙体,必须先检查确认被贯通巷道内临时加固的支护稳固可靠的情况下,对已经掘进的巷道永久支护全部到位并检查确认可靠后方可拆墙贯通。4、贯通时,必须按通风管理部下达允许贯通通知单要求贯通。贯通时必须先小断面贯通,然后全断面贯通。5、贯通前,必须保证永久支护到位并且完全凝固;另外,回风大巷内距离贯通点10米范围内永久支护的模板不能拆除,并且对模板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模板支护可靠,能对永久支护起到可靠的加强作用时才能继续贯通施工作业,小断面贯通后,在通风管理部调整通风系统,并确认通风系统稳定后方可全断面贯通。七、其它安全技术要求顶板管理1.贯通前,两巷贯通点附近支护必须保证齐全、可靠,如有隐患必须及时处理。2.贯通前,距贯通距离剩余20米时,用160mm木点柱对被贯通处已经开口的硐室内顶板加强支护,每一根支护的木梁必须用木点柱加强支护,每根木梁增加的支护木点柱不得少于1根,另外,必须根据探通的钻孔所确定的精确贯通位置沿着巷道方向架设锁口用的抬棚将已开口巷道内贯通处的支护托起,加强对木梁的支护,并保证接顶可靠,背紧背牢,与原有支护做好连接防倒固定。3.巷道贯通前,必须对回风大巷工作面20米范围的顶板进行木点柱支护加固,每根钢梁支设木点柱不得少于3根。4.支设木点柱时,必须刨好柱窝,柱窝深度不得小于100mm,每根木柱子必须保证支设在坚实底板上,如遇底板松软情况时,必须采取穿鞋等措施保证支设牢靠;巷道有坡度时,必须按照规定的迎山角度,木点柱支好后必须用柱帽和木楔与顶板接顶背牢。并根据接顶情况使木楔子接牢背紧,迎山有力。5.严格按照规定交接班,做到手交手,口交口,你不来,我不走,交清接严,不得玩忽职守。接班后,跟班领导、班组长、安全员、瓦检员共同进入工作面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6.工作面每次进入前,必须由班长指挥,派有经验的同志观察顶板,先看好退路,清理好路上的障碍,然后用钩钎由外向里进行,时刻注意打顶人员周围的情况,发现异常立即通知观察人员,做好防范准备,保证人员的安全7.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交班后、打眼前、放炮后、支护前,都要设专人敲帮问顶。8.工作面每个工作人员必须密切注意观察工作点的顶板及巷壁情况,当发现异常时,必须立即撤到安全地点,而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9.严禁在不完好的顶板或空顶下作业,井下工作人员必须做好自保,互保工作。通风管理1.加强风筒,风机管理,设专人落实责任,不得无故停开风机。2.风筒悬挂要保证风筒节口严密,平直,发现破口,必须及时修补,做到无漏风,无死弯,不落地。3.风筒末端距工作面迎头距离不超过5m。4.严格按规定安装风电闭锁及瓦电闭锁装置,并保证灵敏可靠。5.无论任何原因停风时,人员必须撒到新鲜风流中去,重开风机通风20分钟后,瓦斯检查员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0.8%,人员方可进入工作地点。6.送风送电时,必须由瓦斯检查员检查巷道回风口瓦斯,只有在瓦斯低于0.8%,且局扇及其开关附近20米范围内瓦斯浓度低于0.5%时方可人工送风机电源,风机运转正常后,方可送巷道电源,若停风造成瓦斯超限时,必须制定专门措施,组织人员进行瓦斯抽放。回风大巷与金达山风井贯通前,回风大巷仍使用原来的通风系统:(1)进风风流地面主斜井主井车场胶带上山胶带平巷风机风筒回风大巷工作面。(2)污风风流工作面回风大巷轨道平巷轨道上山回风大巷回风斜井地面。(附贯通前回风大巷通风系统图)7.回风大巷与金达山风井贯通后,调整通风系统为由金达山主斜井进风通风系统。(1)进风风流地面金达山主斜井金达山主斜井与风井联络巷金达山风井回风大巷与金达山风井贯通点工作面。(2)污风风流回风大巷与金达山风井贯通点工作面回风大巷轨道平巷轨道上山回风大巷回风斜井地面。(附贯通后回风大巷通风系统图)瓦斯和降尘管理1.每班由专职瓦检员检查瓦斯,瓦斯员严格执行瓦检制度,将每次检查结果记录并填写牌板,瓦斯超限时,瓦检员有权责令工人停止作业,撒离至安全地点,严禁瓦斯超限作业。2.严禁井下使用明火明电,严禁带烟草及带火工具下井。3.严禁敲击金属或用金属敲击岩石,防止产生火花。4.严禁放明炮,糊炮。5.坚持湿式打眼,放炮时喷雾,装岩煤洒水,定期冲洗巷道,采取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6.放炮前后,工作面20m范围内巷道周边洒水冲尘。7.不够深的炮眼禁止装药,炮泥必须使用黄土炮泥,对无封泥或封泥不足的炮眼,严禁放炮,严禁用煤粉矸石代替炮泥。八、避灾线路1、井下一旦发生突变,施工人员应沉着冷静,分析是何种突变,迅速按避灾路线撤退。2、撒离时应在队、班长的指挥下,有组织地撤退。3、撒离时应切断巷道内除风机外的全部电源。4、遇到火灾或瓦斯爆炸时,要正确使用自救器,帮助撒离或自救互救,撤离时必须逆着风流撤退,从进风井撤出矿井。5、贯通前避灾路线:回风大巷胶轨联络巷胶带平巷胶带上山主斜井地面。6、贯通后避灾路线:回风大巷金达山风井金达山主斜井与风井联络巷金达山主斜井地面。九、贯通后的其它工作:(一)、调风和清理工作1.贯通后,严格按通风管理部要求,停止工作面施工作业工作。配合通风管理部进行安全检查,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