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古代汉语语法(二) 古代汉语实词,词类活用,本节重点 1、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基本概念及其与词的兼类的区别 2、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名词的活用 3、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识别方法 4、词类活用的翻译,一 基本概念,(一)词类活用,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们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词类活用。如: “范增数目项王。”,(二)什么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而在意义上不一定有联系的语法现象。如:,“公赐之食,食舍肉。” 郑伯克段于鄢,(三)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别,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活用作它类词。 词的兼类是指某些词可以兼属两类或三类词。词的兼类现象,词义有明显的变化。,练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生乎吾前,其闻道业,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草木有生而无知。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二 词类活用的具体情况,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状语 动词用作状语,(一) 名词、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1.名词用作动词 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左传成公二年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方位名词也常常用作动词。 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2.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往往带有宾语。 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 是指主语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行为。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 项伯杀人,臣活之。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饮余马于咸池,总余辔于扶桑。(孟子告子上),由于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经常省略,因此使动用法的宾语也可以省略。,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2.名词的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战国策秦策一) 然得而腊(x)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腕、瘘、疬。 (捕蛇者说),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称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思考与练习,1.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于掌也。夫子当路于齐 2.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齐桓晋文之事 3.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4.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5.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6.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7.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9.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10.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11.势齐则不一,众齐则不使。荀子王制 12.内无苛慝(暴虐邪恶),诸侯不二。(国语晋语八),(三)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述语表示的性质、状态,或认为宾语是述语表示的人或事物。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1.名词的意动用法 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是充当谓语动词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即“认为宾语是”。 “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孟尝君客我。”,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语主观上认为形容词后面的宾语带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怎样辨别词类活用,1.两个名词连用,不构成并列关系和偏正关系,其中有一个名词一定活用为动词。 “遂王天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2.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晋君师于庐柳。” 3.助动词(能愿动词)“能”、“欲”、“可”、“足”等后面的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左右欲刃相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4.副词后的名词,特别是放在否定副词后的名词,往往活用作动词。 “晋灵公不君。”“秦师遂东。” 5.“之”、“我”等代词前面的名词、形容词一般活用为动词,而且常常活用为使动或意动。 “孟尝君客我。”“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6.“所”字后面的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置人所罾鱼腹中。”“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7.名词之间用“而”连接,或者名词的前面或后面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衣冠而见之。”“不耕而食,不蚕而衣。”,名词、形容词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名词、形容词的使动或意动用法,都是在名词或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前提下进一步加以识别的。 从使动和意动的语法意义来看,使动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而意动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多是主观的看法或意念。,1.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2.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也。 3.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齐策) 4.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劝学),以下列句子为例,说明形容词使动与意动的区别,找出并翻译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说明其活用类型,1.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2.范增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3.驴不胜怒,蹄之。 柳宗元三戒 4.师还,馆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5.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畏我。(韩非子说林上) 6.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7.令尹子蘭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8.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山海经) 9.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10.齐威王欲将孙膑。 11.曰:“不食三日矣。”食之。(左传宣公二年),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沛公欲王关中。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晁错论贵粟疏 。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论语公冶长 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史记甘茂列传 既来之,则安之。 浴乎沂,风乎舞雩。 “履我。”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史记廉蔺列传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记孙膑,分析下列句子中形容词的活用现象,1.时充国年七十,上老之。 (汉书赵充国传) 2.帝壮其节。(后汉书班超传) 3.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4.渔人甚异之。(陶潜桃花源记),(四)名词用作状语,现代汉语只有时间名词、方位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却很少见。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可以作状语,而且普通名词也都可以用作状语,这是古代汉语里一种常见的现象。它本不属于活用范畴,所以有的语法著作就把这种现象看作名词活用作副词。,普通名词作状语 方位名词作状语 时间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的类型,一 普通名词作状语,(一) 表示比喻,“像一样”。 嫂虵(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战国策苏秦连横约纵) 射之,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像对待一样”。,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三)表示处所、工具或依据,“在” 、“用” 、“依据”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四)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用”。,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思考: 蜂拥、瓜分、蚕食、炮击、敌视、奴役 义不容辞、理所当然、理固宜然、口诛笔伐 狼吞虎咽、风起云涌、星罗棋布、人拉肩扛 文明经商、礼貌待客、,二 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方位,相当于“在”、“从”、“向”。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望,不见水端。”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东”都是方位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向东”。 “北”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到北面”。,三 时间名词作状语,古代汉语的时间名词和现代汉语的时间名词一样,在句中作状语时表示时间修饰。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朝济而夕设版焉。 这一点无需讨论,需要讨论的是古代汉语中的时间名词“岁”、“月”、“日”等的用法。这些词,按照古代的语言习惯常常被用作状语,但是,它们作状语时所表示的意义和它们平时的意义有所不同,已经不是单纯的时间修饰。,“岁”、“月”、“日”作状语(见教材p351),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或经常,可译为“每年”、“每月”、“每日”。 表示情况逐渐地发展变化,主要指“日”,译作“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地”。 “日”用在句首,表示追溯过去,可翻译为“从前”、“往日”。 “岁”、“月”、“日”、“时”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还表示“按年”、“按月”、“按日”、”按时“的意思。,吾日三省吾身。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鸾鸟凤凰,日以远兮。 日我先君共王引领北望,日、月以冀。 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习题:找出并分析下列句子中作状语的名词,山居而谷汲者,膢腊相遗以水 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寓言黎丘丈人 舜勤于民事而野死。(国语鲁语) 童子隅坐而持烛。(礼记檀弓上)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山海经夸父逐日) 大月氏复西走。(汉书张骞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史记商君列传) 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三国志华佗传)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会天大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 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史记项羽本纪) 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史记屈原列传 刘豫臣事丑奴,南面称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鸿门宴)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名词用作状语的识别,名词用作状语和名词用作主语,位置都在谓语动词之前。不过在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上下文意来判别是主语还是状语;此外,在用作状语的名词前面,往往还另有名词作主语(有时会省略主语,但是可以补出),据此可以识别出名词作状语的现象:“豕人立而啼。” “失期,法皆斩。”,对比下列句子: 1.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3.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 4.项梁涉淮而西。 5.大月氏复西行。,(五)动词作状语,1.动词作状语。这种情况非常罕见,用作状语的动词一般只现于不及物动词。例如: 啼告母/永州之人争奔走焉。 再如: 广 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史记李将军列传) 争割地赂秦。贾谊过秦论 2. 用“而”或“以”和动词谓语连接,表示修饰关系。这种情况比较多。例如: 夜缒而出。/坐而假寐。/咏而归。/子路拱而立。,3.动宾词组作状语,有时加“而”或“以”,有时不加。这种情况更多。例如:执刃而立/登高而招/ 弃甲曳兵而走/触槐而死/老妇恃辇而行。 再如:先帝知臣谨慎,故临终寄臣以大事。(诸葛亮出师表) 注意:动词(或动宾词组)作状语与连动式的区别。二者词序相同,但意思上不同。连动式一般表示一先一后的行为,不分主次,例如“公入而赋”,“右援枹而鼓”;动词(或动宾词组)作状语,是修饰动词谓语的,有主有次。我们必须细玩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有关安全的施工规范
- 静脉血气操作技巧
- 学校危房加固方案范本
- 临泽硅pu跑道施工方案
- 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显微形态学(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电脑辅助设计一(AutoCAD)》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概要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网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全球文化交流盛宴》课件
- 四川师范大学《医学科研方法入门及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层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全手算附图)
- 电动葫芦出厂检验报告
-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 挖机大中斗油封资料,液压泵资料
- 住院患者探视登记表
- 废气处理工程施工方案模板
- 境外所得个税新政解析PPT课件
- 工程网络计划技术概述
- 《不定期船营运管理模拟系统》实验指导书
- 华上集团基本法讲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