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高中历史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件岳麓版.pptx_第1页
2017秋高中历史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件岳麓版.pptx_第2页
2017秋高中历史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件岳麓版.pptx_第3页
2017秋高中历史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件岳麓版.pptx_第4页
2017秋高中历史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件岳麓版.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 1.“二十一条” 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二十一条”密约,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教材图解观察教材第64页漫画“蝎子政策”,分析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二十一条”实际上是想把中国变为日本的独占殖民地,形成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进而征服全世界。 2.巴黎和会 (1)参会身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 (2)目标: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3)结果:欧美列强做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经过 (1)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掀起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 (2)学生的爱国行动引起各界的广泛响应。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上海的 “三罢”斗争将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2.结果 北京政府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3.意义 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和约。,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五四精神 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 教材解读阅读教材第66页李大钊的“三大信誓”,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精神? 提示:强烈的民族民主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3.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4.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构成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自此,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自主思考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提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五四运动的背景 史料导入 史料一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上刊登了一则题为外交警报警告国民的短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并呼吁:“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 史料二 在那一代青年人周围,是令人感到窒息、令人满怀悲愤的黑暗环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已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对有志气的爱国青年来说,剩下的只能是置个人生死安危于度外的英勇拼搏。 金冲及自选集 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警报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出的。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前国内和国际形势处于怎样“令人感到窒息、令人满怀悲愤”的环境中。,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 (2)国际: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国内:军阀统治,政治黑暗。,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1)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北洋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妥协,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 (2)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社会力量成长起来。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十月革命的影响。 (4)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典例分析 五四运动中,学生的表现日益激进,胡适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文中写道:“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文中“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指的是( ) A.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B.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题目立意:本题通过提供新的背景材料,设置新的问题情境,考查对五四运动的背景的理解。 解题指导: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中国要求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但是,英、美等国操纵会议,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就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材料中“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指的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故选D项。 答案:D,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史料导入 史料一 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彭明彻底地爱国 激情的“五四” 史料二 (五四运动是)中国国家感情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令人信服的教训。 杜威 互动探究(1)如何理解史料一中“补课”和“起点”的含义? (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第一次历史巨变”指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并不彻底,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所以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第二次历史巨变”指的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称其为“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2)主旋律是指爱国主义精神,还包括民主、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领导阶级: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主力军,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将承担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责任。 (2)指导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3)群众基础:五四运动启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联合,比辛亥革命有着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4)时代特点: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这样,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进入了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典例分析 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新”的主要表现是( ) A.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 B.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C.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心 D.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 题目立意:本题通过对五四运动的评价,考查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解题指导:抓住题干要求“新”的主要表现。移风易俗、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都不能体现“新”,A、B两项不正确。弘扬科学和民主属于资产阶级文化,没能挽救中国,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挽救了中国,故C项不正确,D项正确。 答案:D,探究点一,探究点二,1.“双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近来山东、青岛二问题均大失败,京津学界大为愤恨。而今,若不极力争之,行将一落千丈,吾国之无日矣!”该信件叙述的事件是 (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五卅运动 答案:C 2.民族主义、公众舆论和群众游行是近代中国社会革命的重要表现形式。最先体现了此三种形式的革命运动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解析: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希望救亡图存,体现了民族主义;都利用报刊宣传主张,体现了公众舆论;但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前期(五四运动前)都没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故A、B、C三项错误;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且有进步报刊的推动,出现了学生、工人和市民的“三罢”斗争,故D项正确。 答案:D,3.五四运动中,起先锋作用的阶级或阶层是(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青年学生 D.民族资产阶级 解析: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青年学生最先举行罢课和游行示威活动,掀起爱国运动。 答案:C 4.“试观此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这次“结合”是指( ) A.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 B.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 C.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相结合 D.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取得初步成果,所以选B项。 答案:B,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学、商打倒曹、陆、章(1919年沈泊尘作) 材料二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请完成: (1)通过阅读材料一中漫画,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阅读材料二,分析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关键力量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果? 参考答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