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单元综合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单元综合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单元综合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单元综合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单元综合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训练(共100分,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某德国学者曾说:“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A“城市中心论” B“农村包围城市”C坚持“持久战” D实行人民民主专政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找到的这条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B项正确。事实证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的武装斗争一再失败,A项错误。“持久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策略,C项错误。D项明显与材料不符。答案:B2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个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这是因为该报告()A是在三大改造胜利完成的情况下提出的B主要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C总结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D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解析:三大改造胜利完成是在1956年底,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论十大关系没有涉及学习苏联的内容,B项错误;论十大关系是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中,得出需要正确处理的十对主要矛盾,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C项正确;论十大关系是党的工作的指导思想,涉及各个方面,不会直接起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的作用,D项错误。答案:C3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提道:“(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为此,毛泽东提出了()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C两类矛盾学说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解析:“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表明这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A项正确;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材料与此无关,B项错误;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两类矛盾学说,材料与此无关,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理论,D项错误。答案:A4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日本)就非死不可。”其意在说明()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B民众需要得到有效的动员组织C中共坚持持久抗战的革命路线D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到相持阶段解析:从材料中的“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说明毛泽东认为对民众进行有效地动员组织,对于抗战取得胜利非常重要,A项正确;材料是针对动员民众,B、C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可以排除;1938年10月武汉、广州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D项。答案:A5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强调:“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制止歌功颂德现象。”这一主张的贯彻()A巩固了土地革命战争的社会基础B有益于内战向抗日战争的转变C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D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形势需要解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1949年3月召开,不是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也早已结束,排除A、B两项;毛泽东是在1949年3月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上述主张的,旨在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因此这些主张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答案为C项; 1949年3月属于内战时期,D项“民族解放战争”说法错误,排除。答案:C6中国共产党在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找到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第二次飞跃找到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道路内容相同 B领导力量相同C面临社会矛盾相同 D依靠力量相同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第一次飞跃的道路是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第二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A项错误;领导力量都是无产阶级,B项正确;第一次飞跃时,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第二次飞跃时,社会矛盾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C项错误;毛泽东战略思想中的一大核心观点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产业工人、农民,也包括各种民主资产阶级、进步人士等,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依靠最广泛的统一战线,D项错误。答案:B71987年6月,邓小平在接见南斯拉夫代表团时说:“农村改革中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这是我个人没有预料到的,许多同志也没有预料到,是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效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民间的经济活动决定了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B中央政府的宏观决策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C该意外收获的主要意义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D民众积极参与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之一解析:A项因果关系颠倒,明显错误;题干信息的出现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大的背景下出现的,排除B项;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主要源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项错误;根据材料“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可以知道与民众积极参与有关,D项正确。答案:D8“我们就是要好好向世界先进经验学习,不然总是跟在人家后面爬行。你们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人家是怎样搞的。长期把自己锁在本乡本土,不与外界交往,闭关自守,只能把我们国家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由此可知,邓小平认为()A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外交政策总体上是正确的B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历史优越性,应该承认现实C中国只有走向市场经济,否则无法实现现代化D中国必须坚定走对外开放战略,大胆取长补短解析:材料重点是强调向发达国家学习,不是肯定改革开放前的外交政策,A项错误;材料没有集中讨论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问题,而是强调中国要向发达国家学习,B项错误;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市场经济体制,C项错误;材料主张中国应该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经济建设的经验,实行改革开放,D项正确。答案:D9(2018河北五校联盟)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的常规重型武器装备是火炮,本次阅兵式上先后亮相歼20、歼10C、红旗22等六款新型战略武器成为合成兵种的常规装备。这一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A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成效B工业化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保障C人民军队突破西方的军事封锁D教育与军事科技创新高度结合解析:由“六款新型战略武器成为合成兵种的常规装备”亮相阅兵式,表明我国改革开放后“科技强军”战略成效显著,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工业化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保障”“人民军队突破国家的军事封锁”和“教育与军事科技创新高度结合”,排除B、C、D三项。答案:A10“对我国的诗歌创作来说,1958年乃是划时代的一年。”这一年诗歌界“出现了普遍繁荣的、盛况空前的图景”,各地出版的油印和铅印的诗集、诗选和诗歌刊物,不可计数。诗写在街头上,刻在石碑上,贴在车间、工地和高炉上。诗传单在全国飞舞这一现象反映了()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快速提高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解析:由题干1958年这一年诗歌界“出现了普遍繁荣的、盛况空前的图景”可知,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快速提高不符合当时实际,A项错误;1958年,我国经济领域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济建设遭受严重挫折,B项错误;受“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1958年文学领域也开始出现“大跃进”的现象,C项正确;由于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实际上受政治运动的影响,因而发展是片面的、畸形的,D项错误。答案:C11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中国一年只有几千人出国留学,且大部分是公费留学生。到2011年底,中国共送出约224.5万名留学生,成为全球最大留学生输出国,且自费留学的比例高达90%。这一现象反映出()A恢复高考促进了出国留学迅速普及B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得以满足C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人才培养机制顺应了经济发展要求解析:恢复高考并不能促进出国留学迅速普及,A项错误;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仍然急需更多的高素质人才,B项错误;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形成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项不合题意;改革开放后,国家教育制度的变革,公费和自费留学生的增加,有利于为社会发展提供复合型人才,D项正确。答案:D12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解析: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52年”可判断,此时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新中国即将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再结合题干中的“工科系”“多科性工业大学”等信息可判断,新中国即将开展工业建设,故B项符合题意。此时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故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高校的院系调整不仅仅局限于天津地区,同时也不单纯是为了天津的经济建设,故排除D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13题28分,第14题12分,共40分)13(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材料二邓小平从世界经济多极化的格局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梯度的开放政策和对外资的优惠政策,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多层次的梯度推进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陈钺、汤秀莲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富民强国之路材料三从1978年算起我国曾有过两次思想大解放:一、1978年,一篇署名文章打破“两个凡是”神话,拉开了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的序幕;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触动姓“社”姓“资”,导致了第二次思想大解放潮流的形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地位。(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思路,并指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思想大解放的不同作用。(10分)答案:(1)事件:“百家争鸣”。地位: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思路:先试验,取得成功经验后再推广,走渐进式开放之路。特点:点、线、面,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3)作用:第一次思想大解放,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次思想大解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江西师范大学校史摘要1940年10月31日,国立中正大学在江西泰和县杏岭正式创立,直属“教育部”领导。蒋介石发来“训词”,原则上规定实施“文武合一”“政教合一”的三民主义大学教育。1945年1月底,因日寇进攻,学校撤离泰和,搬迁至宁都长胜。抗战胜利后,学校暂迁至南昌西郊望城岗,1946年元月7日,正式复课。1949年5月22日,解放军开进校园,学校获得解放。1949年8月,“国立中正大学”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1951年5月28日,中央教育部批准南昌大学设立师范部。1953年学校进行院系大调整。此次调整中,南昌大学数学系43人调入中山大学,生物系51人调入中山大学,理学院物理系48人调入武汉大学,文法学院文史系39人调入武汉大学,俄文系及俄文科144人调入武汉大学。调整结束后,学校改名为江西师范学院。“文革”开始后,学院大量老师被下放。1969年1月,江西省革命委员会下令撤销江西师范学院,以之为主体,并入同时撤销的江西大学之政教、中文、生物三系和江西教育学院,成立“井冈山大学”。1972年11月6日,撤销井冈山大学,恢复江西师范学院。1976年恢复高考和招生。1978年,学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江西师范学院升格更名“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12月24日,学校隆重举行了瑶湖校区奠基典礼。解读上述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答案:示例:观点:政治形势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论述:近代以来,伴随着国门被迫打开,西式教育和西方科技文化随之传入中国。江西地处内陆,近代化进程较为缓慢。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蒋介石的直接关照下,江西创立了第一所西式综合性大学“国立中正大学”。受抗战时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