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6三峡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6三峡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6三峡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6三峡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6三峡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文两篇,第一课时,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资料助读,1.作者链接。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2.背景介绍,答谢中书书写自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3.文体知识,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 “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 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 书信。尺牍的文学功能多种 多样,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生。尺牍也和其他文体一样,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正音或解释。 (1)正音。 颓( ) 歇( ) 鳞( ) 与( ),tu,xi,ln,y,(2)重点字词,晓雾将歇 沉鳞竞跃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将:将要。 歇:消散,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与:参与,这里指欣赏,(3)一词多义,欲,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4)古今异义,四时俱备,季节,时间,晓雾将歇,消散,休息,夕日欲颓,坠落,消沉,委靡,(5)词类活用,五色交辉,辉,名词作动词,辉映,2.结合注释译文,教师重点点拨。,合作探究,1.朗读指导。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理清思路,整体感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总领全文,写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为复有能与其奇者。,3.语句赏析,(1)第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概述从古至今的山水美景人人皆爱。 总领全文,点明中心。,(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描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山之高,水之清,(3)“猿鸟乱鸣”中的“乱”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乱”字表现一种自由、一种活力。通过“乱”字,写出了山川的早晨万物都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景象。,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为复有能与其奇者。,(4)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对美好的景物发出感慨,并展开议论。 先以“实是欲界之仙都”总结前文,再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来证实“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之说。 这样首尾呼应,使叙事、写景、议论融为一体,使主体部分更加鲜明突出。,4.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文章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答谢中书书,仰视:高峰入云 俯视:清流见底 平视:两岸石壁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晨昏,美,山水相映之美 四季色彩搭配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动静相衬之美,得意 ,自豪之情,热爱大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拓展延伸,1.陶弘景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人间仙境图,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梦想的人间仙境,你能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人间仙境吗?,拓展延伸,2.大自然是个广阔的舞台,那么其中的一切事物可就是演员了,他们都想在这舞台上展示自己。如果请你用生活中的一种人来比喻文中所写事物,你看它们像什么人?,你看,那高峻的山峰直入云端,就是一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第二课时,旅 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记 承 天 寺 夜 游,苏 轼,资料助读,1.作者链接。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我国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出生于四川眉山。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少年承受家学,在蜀中读书,22岁中进士,深受欧阳修赏识。曾官至礼部尚书,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黄州。,2.背景介绍,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本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正音或解释 (1)正音。 遂( ) 寝( ) 相与( )藻( ) 荇( ),su,qn,y,zo,xn,(2)重点词语。,相与: 空明: 交横:,共同,一起。,形容月的澄澈。,交错纵横。,(3)古今异义,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耳,助词,相当于“罢了”,名词,耳朵,闲人,清闲的人,与事无关的人,户,多指门,窗户、人家,念,想到,思念 ;读,古义:,今义:,古义:,今义:,古义:,今义:,古义:,今义:,(4)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2.结合注释译文,教师重点点拨。,合作探究,1.朗读指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第一句有什么作用?,交代时间、地点、 人物和夜游的起因。,(2)文中并未直接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但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亲密无间。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体会,从文中“遂至承天寺”可看出他去“寻张怀民”的不假思索。而“怀民亦未寝”则显示出两个人“心有灵犀”。两个人的关系甚笃,通过“相与步于中庭”体现得极为充分。 结尾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更是直接表明了作者与张怀民的志同道合。,(3)作者虽贬谪黄州,成为担任闲职的“闲人”,但并未因此而消沉,依旧保持着旷达的胸襟。文中充分表达了这种“闲人”的“闲情”。作者是怎样流露出这种情感的?,文中开头写诱人的月色穿窗入户,勾起了作者赏月的情趣,“欣然”二字,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闲适的心境。 接下来的景物描写把人带入空明澄澈、亦真亦幻、爽心悦目的境界,作者陶醉其中,愉悦之情溢于笔端。 文章寓情于叙,融情于景,处处都能感受到作者乐在其中的闲情。,“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文中哪一句描写了月夜美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用了比喻的修辞,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好境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5)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疑难解答,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闲人,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疑难解答,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赏月缘由,中庭月景,愉悦苦闷,贬居 寂寞,景色 宜人,点睛 之笔,悲凉 苦闷 豁达 乐观,叙事,绘景,抒情,月色入户 怀民相与,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记承天寺夜游,拓展延伸,有关月亮的诗句 唐张若虚:春江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