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 及作者观点态度,一、根据诗歌题材,把握思想内容 1儿女情长 这类诗多为爱情诗、闺怨诗,诗人或表达对恋人的挚爱,或抒写对自由幸福的追求,或倾泻对负心者的不满,或揭露扼杀爱情的罪恶等。 评价这类诗的内容,要从分析人物的性格入手,通过不同人物对爱情的不同态度,去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分析语言和表达技巧来分析诗歌内容。,2建功立业 (1)建功立业的渴望。曹操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陆游书愤里的“早岁那知世事艰”等。 (2)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伤。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缅怀古代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失地、为国立功,但又无人问津的悲愤。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寄托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流露仕途失意的伤感。 (3)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通过战斗场面的描写,表现了将士们保家卫国、奋起抗敌的英雄气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描写戍边将士平定边患的坚强意志和豪迈气概。 这类诗多为边塞诗或怀古诗。边塞诗往往都体现出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分析时要把握这一主旨。同时应了解时代背景:盛唐时,边塞诗大多豪迈、爽朗、昂扬向上;中晚唐期,国势渐衰,诗中悲壮惋伤渐增;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诗歌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登多景楼 杨炎正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问:“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对山河破碎、奸佞当道的深切忧虑;对报国无门,年华老去的悲慨和无奈;流露出寄情山水的归隐思想。 (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满分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问: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表达了诗人憎恨与世同流、苟且度日的生活, 向往躬耕田亩、超然物外的田园生活的感情。,情感判断上要有全局观: (问)局部(答)整体,3归隐情怀 这类诗多为山水田园诗或写景抒情诗。评析其内容,首先要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景物体现的思想感情;其次要注意表达技巧,因为丰富的内容、闲适的心情总得有一定的写作技巧来实现。 如山居秋暝,通过“明月”“渔舟”等意象,勾画出一幅清新恬淡、幽静明净的世外桃源式的秋居图,末句“王孙自可留”的“留”字暗隐了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泉水”“青松”“翠竹”“青莲”正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诗歌情景交融,反映了诗人对恬淡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衬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歌运用了动静结合、实虚相生等表现手法,使意境更加深远。,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 眠 唐 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问:“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 眠 唐 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问:“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答: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试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问: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试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课堂演练: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注:唐敬宗宝历元年至二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很不自由。 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课堂演练: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注:唐敬宗宝历元年至二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很不自由。 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希望出世归隐的情怀。诗人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4惜别与怀远 惜别诗,有的表达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有的是情深意长的勉励,有的是陈述心志 怀远诗,可以是游子思念亲人,朋友之间的思念,亲人思念游子 赏析这类诗,要注意人物的主客关系,弄清楚究竟谁送谁,谁思念谁;其次要注意情与景的关系。,2005: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2006: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2007:鹧鸪天 室人降日 以此奉寄 魏 初 2010:送魏二 王昌龄 2011:春日忆李白 杜甫 2012:梦江南 温庭筠,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帐幔(拂去琴上尘埃) (2)清冷、幽静。孤单、寂寞。 (3)为拂绿琴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间题。(8分)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间题。(8分)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3.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二)抓住诗眼,领会观点态度 “诗眼”是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的词语。如陆游书愤的颈联: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其中的“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的惆怅和满腔报国的热忱,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抒写悲愤之情。 再如白居易的长相思上阕:“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其中的“愁”字,就是上阕的诗眼。山水含愁,万物齐悲,主人公的哀愁弥漫山水,充塞天地。一字点醒全片,撼人心魄。 欣赏诗眼,首先要理解这个字眼的本义、语境义和词性变化等;其次要在语境中领会和感受它的效果和精妙;再次,要结合诗歌的主旨,来概括诗眼在表情达意等方面的效果。,(三)抓住典故,分析内容与观点 用典,一是可以用极其精练的语言来概括比较丰富的内容,二是可以借典故来议论或含蓄地抒发感情,所以在咏史抒怀诗词中用得较多,而在写景抒情的题材中则用得较少。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高考试题中的典故,应是课本中学过的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因此对课文涉及的典故应烂熟于心。(如滕王阁序中典故较多,要熟知。),鉴赏途径 1知人论世,通解文字 “世”即作者生活时代,即写作背景;“人”即作者。要具有文言知识和语法知识方面的修养,才能读懂诗歌,通解诗意。 2融入境界,体物察情 诗歌的描写、抒情、议论,都表达着诗人深刻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想真正把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就必须走进境界中,体察景物,体会真情,从而体味境界之妙。 3概括内容,分析目的 鉴赏内容,要分析写作内容(人、事、景、物)和写作目的(情、理、趣)。,例: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请分析概括本诗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是一首叙事诗。写自己到洛阳去寻访“才子”袁拾遗不遇,原来他被流放到江岭去了。我们从才子”和“流人”的对比中可推知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君主的昏庸。从三、四句中我们还可以体味出另一层感情:作者深深挂念着被远地流放的袁拾遗。因此,可以这样概括:这首诗通过写寻袁拾遗不遇、袁被远地流放之事,表现出作者对他的深深挂念,流露出对才子被流放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分析概括时,要明确该诗所写的内容是什么;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要抒发怎样的感情,阐发怎样的观点态度,表现怎样的人生志趣。,【典题示例】阅读两首清诗,回答问题。 新 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解析:新后三句实际上是对“却有情”的解说。其中“觉春生”中的“觉”有“使醒”之意。新诗中的末句有一个关键字“待”,所以就有“渴望与期盼”的意思。 龚自珍于道光十九年离开京都辞官南归。正值暮春时节,万花纷落,残红满地。诗人痴迷地看着这种景象,心中猛然一惊,自己不就正像这一片飘零的落花吗?但他毕竟不是俗人,满地堆砌的落花染成的一片火红,使人的心也被点燃了:我们这片落花,花落归根,化作春泥,也要去滋润未来的花,去孕育未来的春天。,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1新雷诗中“造物”“有情”体现在“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即时巩固】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词二首 刘禹锡 (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 嗾,指使狗时发出的声音。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的感情评价和“春”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的感情评价和“春”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 解析: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本题设题点正在秋气”“秋色”处,考查学生对不同之处的鉴赏。 第二问,对春的情感,可从“胜”和“嗾人狂”处领悟。从词语色彩上即可看出第二首诗对春色的否定。 答案:1前诗侧重描写了秋天的天气和活力,从而鼓舞人们要振奋精神,顽强奋斗;后诗咏叹秋天令人敬肃的色彩,从而唤醒人们要情操清白,意志坚定。 不一致。前诗并没有否定春的生气和活力,并且用来正衬秋的生气和活力;后诗否定了繁华浓艳、教人轻浮若狂的春色,诗中用来反衬秋色的清净高雅。,【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 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将:岂 纪:经营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了那种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解析:这一题既考查了思想内容,又考查了表现手法。作为田园诗人的陶渊明,他对田园生活是抱有一种向往和追求的态度,所以,他笔下的田园生活一般都是美好的。从这首诗来看,他描写的是人们之间的日常生活,从“相呼”、“斟酌”、“披衣”、“言笑”等描写来看,表现的就是人与人之间那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其“白描手法”从语言的质朴中不难看出。 答案: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人与人之间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相呼、相饮、相思、相言、相笑等情景,尽情地表现出来。,2.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解析】第(3)题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答案参考: (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 超凡脱俗。,3.(2012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预报 金王寂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2分),(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内容上题干已点明写出了山水的变化,题干主要是要结合诗歌分析其表达效果。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答,会更好。 答案示例: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2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理解诗歌从诗句开始,然后从整体上思考。 答案示例: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在钓鱼所以说荒废了旧钓矶。 参考答案:就是作者用了一个典故表明自己不想做官了,想回去钓鱼,颐养天年,不让钓鱼台再荒却了。,上片写景。 下片抒情。 一、二句不直接接景物,先写自己。自己已经老了,不再有机巧之心了,就是在暗示不想做官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装空调投标合同范本
- 影视投资合同范本
- 农业种植用工合同范本
- 租赁合同范本的内容
- 农村征地拆迁合同范本
- 2025届重庆市第十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校模拟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
- 2025装饰装修质量员核心备考题库(含典型题、重点题)
-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结构力学C》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江苏省部分市区重点名校初三5月调研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广西南宁市江南区维罗中学初三第三次联考(江苏版)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API618标准学习》课件
- 清明节的中医养生和保健方法
-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国家卫健委-202403
- 新生儿头部护理课件
- 全科医学培养的病例讨论教学
- 智慧数字博物馆建设方案
- 2020年ISH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
- 《体育保健学》课件-第三章 运动性病症
- ACS患者救治总流程图
- 防爆检查五十条
- 23秋国家开放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