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 跨国公司理论,一 微观跨国公司理论 二 宏观跨国公司理论 三、跨国公司理论的新发展,一、微观跨国公司理论,(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教材27)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LC)的产生 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 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提出,于1971、1974、1979年补充。(Product life cycle) 该理论把国际投资同国际贸易及产品生命周期结合起来,利用产品生命周期变化,解释美国战后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和区位的选择,该理论被称之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产品周期理论。 所谓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地位的变化过程:产品向市场推出产品扩大销路产品由盛至衰。,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容,这一理论认为,美国企业对外投资活动与产品生产周期有关。产品生命周期包括产品导入期,产品成长期,产品成熟期和产品衰减期四个阶段。 在产品导入阶段,生产一般都集中在国内。在产品成长阶段,产品逐渐标准化 。在产品成熟阶段,产品的生产程序,工艺完全标准化。在产品衰减期,该产品因在国际市场逐渐失去销路而遭淘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小结,在上述产品生命周期中,跨国公司在外建立子公司是发生在第二阶段(在其他发达国家)和第三阶段(在发展中国家)。按照这个理论,到国外建立子公司一般都拥有技术和产品垄断优势。这种优势是当地企业所没有的,或许也不能在市场上买到。他们对外投资建立子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持其垄断优势,并充分利用,以谋取最大化利润。,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产品周期理论的优点在于从动态角度,揭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PLC提供了一套适用的营销规划观点。它将产品分成不同的策略时期,营销人员可针对各个阶段不同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营销组合策略。此外,产品生命周期只考虑销售和时间两个变数,简单易懂。 这一理论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它侧重于解释以开拓新市场为动因的对外直接投资。其次 ,该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美国向西欧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研究得出的,对其他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缺乏普遍意义。,PLC具体缺点分析,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起止点划分标准不易确认。 并非所有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都是标准的S型,还有很多特殊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 无法确定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到底适合单一产品项目层次还是一个产品集合层次。 该曲线只考虑销售和时间的关系,未涉及成本及价格等其它影响销售的变数。 易造成“营销近视症”,认为产品已到衰退期而过早将仍有市场价值的好产品剔除出了产品线。 产品衰退并不表示无法再生。如通过合适的改进策略,公司可能再创产品新的生命周期。,4、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意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任何产品都和生物有机体一样,有一个从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的过程,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 借助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分析判断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一阶段,推测产品今后发展的趋势,正确把握产品的市场寿命,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产品生命周期是可以延长的。 产品生命周期用以解释工业制成品的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对解释国际贸易有重要参考作用。它引导人们通过产品的生命周期,了解和掌握出口的动态变化,为正确制定对外贸易的产品战略,市场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它揭示出比较优势是不断在转移的,每一国在进行产品创新、或模仿引进、或扩大生产是,都要把握时机。而进行跨国经营,就可以利用不同阶段的有利条件,长久保持比较优势。 它还反映出当代国际竞争的特点,即创新能力,模仿能力,是活的企业生存能力和优越地位的重要因素。,(二)垄断优势理论(教材28),1、垄断优势理论的提出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海默(S.H.Hymer)在他的博士论文一国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垄断优势论。 垄断优势理论是由麻省理工学院CP金德伯格在70年代对海默提出的垄断优势进行的补充和发展。它是一种阐明当代跨国公司在海外 投资具有垄断优势的理论。此理论认为,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应从“垄断优势”着眼。 鉴于海默和金德伯格对该理论均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时又将该理论称为“海默-金德伯格传统”(H-K Tradition) 这一理论首先创立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而且也开创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先河,被称为零公里界碑。,2 垄断优势论的主要内容,垄断优势理论亦称之为特定优势论、产业组织论,是关于跨国公司凭借其特定的垄断优势从事国外直接投资的一种跨国公司的理论。 海默认为,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是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而跨国公司持有的垄断或寡占优势,以及面对不完全市场是其实现对外直接投资利益的条件。,市场不完全可分为四种形态,由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产品市场的不完全;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由政府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前三种市场不完全使企业拥有垄断优势,第四种市场不完全则导致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以利用其垄断优势。,跨国公司拥有的垄断优势,(1)技术优势 (2)先进的管理经验 (3)雄厚的资金实力 (4)相对全面且灵通的信息 (5)规模经济优势 (6)全球性销售网络,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这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企业自身必须拥有竞争优势,以抵消在与当地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因素;二是不完全市场的存在,使企业始终拥有和保持这种优势。,3、垄断优势理论的评价,垄断优势理论系统论证了企业的垄断优势和国内国际市场的不完全性是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它认为市场不完全是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如果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运行是完全有效的,则对外直接投资就不能发生。 垄断优势理论突破了国际间资本流动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传统贸易理论框架,突出了知识资产和技术优势在形成跨国公司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垄断优势理论在20世纪6070年代中期,对西方学者产生过较深刻的影响。 但是,这一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不能很好解释对外直接投资流向的产业分布或地理分布;它以美国为研究对象,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缺乏指导意义。,(三)内部化理论(教材31),1、内部化理论的产生 该理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其代表人物是英国里丁大学的巴克列、卡森和加拿大经济学家拉格曼,主要著作有跨国公司的未来(巴克列和卡森,1976年)、跨国公司的选择(卡森,1979年)、跨国公司内幕:国际市场的经济学(拉格曼,1982)。 内部化理论也称市场内部化理论,是当代西方较为流行、较有影响的一般理论。,2、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所谓内部化,是指把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的外部市场,公司内部转移价格起着润滑内部的作用,使内部市场像外部市场一样有效地发挥作用。 内部化超过国界时就产生了跨国公司。 内部化的思想来自科斯的交易成本学说,是当代西方较为流行、较有影响的一般理论。,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该理论认为,世界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跨国公司为了其自身利益,为克服外部市场的某些失效,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的增加,而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将本来应在外部市场交易的业务转变为公司所属企业之间进行,并形成一个内部市场。通过外部市场内部化,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外部市场失效是内部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2)知识产品是促使内部化市场形成的重要因素 具有自然垄断特性 具有公共产品性质 市场上具有买方的不确定性 (3)内部化过程同交易成本密切相关,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 由于市场的不完全,若将企业所拥有的科技和营销知识等中间产品通过外部市场来组织交易,则难以保证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若企业建立内部市场,可利用企业管理手段协调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避免市场不完全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质是基于所有权之上的企业管理与控制权的扩张,而不在于资本的转移。其结果是用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代替外部市场机制,以便降低交易成本,拥有跨国经营的内部化优势。,内部化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企业在不完全市场竞争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使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组织内部创造市场,以克服外部市场的缺陷。 跨国公司是跨越国界的市场内部化过程的产物。,内部化过程的决定要素,行业特定因素,主要是指产品性质、外部市场结构以及规模经济; 地区特定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文化差别以及社会心理等引起的交易成本; 国别特定因素,包括东道国政府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政策对跨国公司的影响; 企业特定因素,主要是指企业组织结构、协调功能、管理能力等因素对市场交易的影响。,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内部化过程的决定要素中,行业特定因素对市场内部化的影响最重要。当一个行业的产品具有多阶段生产特点时,如果中间产品的供需通过外部市场进行,则供需双方关系既不稳定,也难以协调,企业有必要通过建立内部市场保证中间产品的供需。 企业特定因素中的组织管理能力也直接影响市场内部化的效率,因为市场交易内部化也是需要成本的。只有组织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企业才有能力使内部化的成本低于外部市场交易的成本,也只有这样,市场内部化才有意义。,3、内部化理论的评价,内部化理论的开创是学术界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为跨国公司“通论”的形成作出很大的贡献。 内部化理论首次从企业组织发展的角度揭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研究各国(主要是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产品交换形式与企业国际分工与生产的组织形式,认为跨国公司正是企业国际分工的组织形式。 内部化理论不是静态地强调企业所拥有的特定优势,而是强调企业把既有优势跨国界内部化转移的特定能力,使它的分析更具有动态性,从而也更接近实际。此外还强调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但是内部化理论从跨国公司的主观方面单方面探寻其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基础,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考虑不够,这就使内部化理论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案例1:本田在北美,20世纪80年代最突出的现象是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浪潮,领导这股浪潮的是日本汽车公司,而始作俑者是本田,到1991年它已在北美的3个汽车组装厂中投资了11.3亿美元. 本田决定在北美投资的原因:一是为了绕过贸易保护主义的贸易法规;二是由于日元对美元的升值。,案例:本田在北美,本田宗一郎,二、宏观跨国公司理论,(一)资源禀赋理论(教材34) 1、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3、赫克谢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二)梯度转移理论(教材34),1、梯度转移理论的提出 在实证研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实践的基础上,日本逐步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日本一桥大学小岛清教授运用比较优势原理提出的梯度转移理论(或叫“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1978年,小岛清发表代表作:对外直接投资:一个日本多国企业经营的模型。,2、梯度转移理论的主要内容,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认为,一国应从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边际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并从与被投资国相比较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或产品开始,依次转移。这时投资和贸易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如果直接将自己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或产品的生产通过对外投资移植出去,双方的比较优势反而会缩小,投资代替了贸易,不利于投资国利用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收益。在投资转移方面,中小企业应该走在前面。因为中小企业在自己国内没有比较优势,但在国外却有比较优势。,3、对梯度转移理论的评价,梯度转移理论对日本跨国公司的研究,比较符合日本的国情和20世纪6070年代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较有说服力地解释了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该理论指出,无论是投资国还是东道国都不需要有垄断市场,企业比较优势的变迁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分析的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为基础的对外直接投资,而传统理论分析的是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分工基础的对外直接投资。 梯度转移理论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无法解释80年代之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该理论上也容易引起错觉,使人们误认为按比较优势大小为序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总是对东道国有利的,似乎这样就能形成合理的国际分工格局,从而掩盖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还存在消极作用的一面。,(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教材36),1、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产生 邓宁是英国里丁大学教授,当 代跨国公司问题专家.他运用折衷 主义方法对各种跨国公司理论进行了概括性和综合性分析,并于1976年发表了其代表作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多国企业:折衷理论探索,形成跨国公司折衷理论。1981年邓宁发表了国际生产与跨国企业一书,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动态化折衷理论。,折衷理论,邓宁认为其折衷理论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它吸收了过去20 多年中出现的各种直接投资理论的优点; 它与直接投资的所有权形式有关,适合于解释不同形式的国外直接投资; 它能解释国际企业营销活动的三种主要方式,即出口、技术转让和直接投资。,2、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内容,跨国公司是市场不完全性的产物,市场不完全导致跨国公司拥有所有权特定优势,该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 所有权优势还不足以说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还必须引入内部化优势才能说明对外直接投资为什么优于许可证贸易。 仅仅考虑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仍不足以说明企业为什么把生产地点设在国外而不是在国内生产并出口产品,必须引入区位优势,才能说明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之间的选择。 企业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决定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条件。,2、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宁认为,企业优势包括所有权专门优势、内部化专门优势、特定区位优势。 所有权优势包括专利、商标、品牌、产品差异、专有效率、特定的营销技术、管理经验、规模等,归企业所有,均是企业的竞争优势。这些优势如果由企业垄断,当可以向海外投资拓展。 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在内部运用所有权优势,节约或消除交易成本的能力,包括企业对技术等中间品的独占、克服市场机制失效(如通过投资绕过关税壁垒)等多方面的优势。 区位优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所产生的优势,如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方便、人口众多等;另一主要指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政策法规灵活、优惠而形成的有利条件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等。,2、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内容,所有权优势(Ownership) 技术优势。即国际企业向外投资应具有的生产决窍、销售技巧和研究开发能力等方面的优势; 企业规模。企业规模越大,就越容易向外扩张,这实际上是一种垄断优势; 组织管理能力。大公司具有的组织管理能力与企业家才能,能在向外扩张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金融与货币优势。大公司往往有较好的资金来源渠道和较强的融资能力,从而在直接投资中发挥优势。 区位优势(Location) 劳动力成本。一般直接投资总把目标放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以寻求成本优势; 市场潜力。即东道国的市场必须能够让国际企业进入,并具有足够的发展规模; 贸易壁垒。包括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这是国际企业选择出口抑或投资的决定因素之一; 政府政策。是直接投资国家风险的主要决定因素。 市场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签订和执行合同需要较高费用 买者对技术出售价值的不确定 需要控制产品的使用。 这就是所谓的 OLI 模式,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内容,该理论可概括为:对外直接投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企业优势和国际经营方式选择 注:“”代表具有或应用某种优势;“”代表缺乏或丧失某种优势,从选择某种营销方式的条件来看,表说明国际企业要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同时具备所有权、内部化和区位三种优势;而出口则只需拥有所有权和内部化优势;如果企业只拥有所有权优势,那只能选择技术转让方式。 从建立某种优势的途径来看,表也说明如果国际企业要同时拥有三种优势所帝来的收益,那就必须选择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如果公司仅采用出口方式,就会丧失区位优势的收益;如果只采用技术转让的方式,那么企业就会丧失内部化和区位优势所能带来的收益,3,理论特点为何把邓宁体系称为跨国公司“通论”(一般理论)?,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特点在于“集众家之所长,融众说于一炉”,力图开创一个“通论”。 (1)从思想渊源来看,邓宁体系对各家学说兼收并蓄,形成了一个综合的理论模式。 (2)从经济内容来看,邓宁体系涵盖了各种跨国经营活动,如商品贸易、技术转让、对外直接投资。 (3)从适用范围来看,邓宁体系既可以用于发达国家,也可以用于发展中国家。,三、跨国公司理论的新发展,(一)谬尔和希勒的子公司特定优势理论(教材37) 1、子公司特定优势理论的产生 1998年,缪尔和希勒 指出除了传统的优势以外,跨国公司还存在第四种优势,即基于子公司层面的子公司特定优势。这种优势既不像所有权优势那样能为整个跨国公司所共享,又不能像区位特定优势那样为处于相同国家的其他企业所共享,是结合所有权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于一体的新优势。2001年,缪尔发表题为通过子公司卓越中心建立子公司特定优势的战略一文,正式提出了建立子公司特定优势的理论设想和行动策略。,2、子公司特定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材37),(1)子公司特定优势的概念。所谓子公司特定优势是指它只属于某一个跨国公司的子公司,为一个子公司所独有,而不存在于同一个跨国公司范围内的其他姊妹企业。从一般意义上讲,子公司特定优势包括:产品差异化、管理能力、产品管理与流程管理能力、全球营销的规模经济性、东道国市场的持续需求增加、充分利用东道国的资本市场和金融专门知识以及适合于跨国公司的结构性变革能力等。这种优势事实上就是区位优势和所有权优势的组合。,子公司特定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2)子公司特定优势的来源。子公司特定优势是子公司在跨国公司内部的竞争优势,是区位优势和所有权优势的组合,所以子公司特定优势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子公司专有知识,二是来源于子公司的区域位置。,子公司特定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3)子公司特定优势的建立途径。 研究,开发,分销和生产制造能力技术与特定优势有关,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和采购领域较为困难。 缪尔认为,建立子公司的特定优势,最好的组织方法不是总部的集中指导和控制,而是通过建立“卓越中心”,集中配置和协调公司内部的优势资源,并通过中心,最有效地整合外部资源。根据缪尔的定义,“卓越中心”是指具有独特知识且被任命负责把该知识扩散到整个跨国公司的一个实体。它作为一种组织设计,可以使子公司特定优势充分展现出来。“卓越中心”代表跨国公司里“最好的实践”或最领先的理念,它承担着使知识在跨国公司内实现充分共享的责任,同时通过发展和支持“卓越中心”,子公司能够在跨国公司框架内取得更广泛的全球性角色。,(二)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教材39),美国哈佛大学研究跨国公司的著名教授刘易斯威尔斯1983年出版了第三世界跨国企业一书,提出了小规模技术理论,该理论被学术界认为是研究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开创性成果。,1、小规模技术理论的主要内容,威尔斯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相对比较优势: (1)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提供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斯里兰卡印度) (2)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当地采购和特殊产品”。(华人社团) (3)低价产品营销战略。(广告费用),2、对小规模技术理论的评价,优点: 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在西方理论界被认为是关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研究的代表性的理论; 小规模技术理论对于分析经济落后国家在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初期阶段,怎样在国际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是颇有启发的; 小规模技术理论不仅可用来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行为,而且也可用来解释发展中国家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复变函数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玉溪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有限元与数值计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公共组织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寄生虫学中医文献检索》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游泳》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呼市二中2025年高三下-期中考试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西北师范大学《果蔬加工工艺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华兴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调研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绵阳城市学院《施工组织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日语综合能力训练(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碎石外包合同协议
- 2025年第三届天扬杯建筑业财税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1001-1536题)
- 2025科技辅导员培训
- 劳务联合施工协议书
- 智研咨询发布:2025年纸浆模塑餐饮具行业市场规模及主要企业市占率分析报告
- 2025年广东能源集团云浮蓄能发电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CCAA《管理体系认证基础》考前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重点题)
- 2024年考生面对挑战时的心理调整试题及答案
-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及上报流程
- 2025年03月湖北荆门市招硕引博公开招聘141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考点剖析附解题思路及答案详解
- 2025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垂直管理系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