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教育功能.pptx_第1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教育功能.pptx_第2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教育功能.pptx_第3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教育功能.pptx_第4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教育功能.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理念与教育功能,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是 一种理念,两类课程,一种理念 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个性解放。 两类课程 学科课程:人的心理经验与学科逻辑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人的心理经验与生活世界(现实世界)的关系,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 学科课程的区别,课程的切入点与落脚点不同 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学科知识体系,课程的展开以学科知识体系为线索。,5,综合实践活动没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其课程开展的线索就是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对自我的认识。,6,学科课程中的综合性实践学习是在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中展开的,所展开的活动内容多与其相应的学科领域直接相关。 学科课程中的综合性实践学习的目的以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为基础,同时发展学生特定学科领域的能力以及独特领域的综合素养。 学科课程中的综合性实践学习方式往往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 学科课程中综合性活动的比较,7,学习内容:学科课程有学科的知识系统,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系统的学科知识内容。 课程目标:学科课程比较注重学科知识与技能,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中非常强调过程与方法。 实施条件:学科课程有统一教材、而且主要在教室里完成学习,而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统一教材,提倡走出教室和学校,以自然和社会为课堂来完成学习。,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8,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 与各学科领域课程的关系,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 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相互配合 相互促进,9,总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二、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10,总目标包括:,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 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形成从自己周围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11,自我,学生,社会,自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三条线索,12,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及能力 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13,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指定领域,14,四个指定领域分别强调的问题,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15,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指定领域构成了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然而四个指定领域并非平行排列的四个方面,它们各自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它们的互相渗透便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与发展创造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定领域,16,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整合,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淡化学科界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主动解决问题。学习方式强调亲历、实践,学习时空突破课堂时空局限,向社会生活及自然环境延伸。,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17,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要面对整个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由个人、社会、自然等基本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彼此交融。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探究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立足于人的生活世界的综合性和个体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完整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五个基本特性:,18,实践性 “做”、 “考察”、 “调查”、 “实践”、 “探究”、 “服务”、 “劳动” 开放性 关注个性发展、特殊需要,目标开放 活动内容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内容开放 注重体验、注重过程,评价开放,综合实践活动的五个基本特性:,19,综合实践活动的五个基本特性:,生成性 活动有目标,有整体规划和周密计划,但随着活动的进行,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火花不断迸发。 自主性 尊重学生兴趣、爱好,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及结果展示方式,教师做必要指导。,20,什么样的课程不符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定,以书本和教室空间为中心 以获得系统知识为目的 以教师讲解为主 以书面作业为主 ,21,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坚持实践性学习,关注学习方式变革 面向完整的生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从问题入手,重在方法与过程体验 切入素质教育,完善学生素质结构 重塑学校文化,营造创新氛围,22,1.坚持实践性学习,关注学习方式变革,综合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学习,它以学生实践和经验为基础,提倡亲历亲为,鼓励对知识的综合与运用,强调追求知识的过程。这种过程性学习是一种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变传统的结论式学习为过程性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和要领,感受活动的乐趣。,23,2.面向完整的生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我国传统教育强调的学科本位,主张以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这样三条线索作为内在的逻辑线索开发和实践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面对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24,综合实践活动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融合起来,选择和设计活动的内容,既关注学生现实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又兼顾学生长远发展,满足未来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丰富多彩的要求,秉持多元价值标准,因地制宜开发各类活动资源,提倡学科渗透,鼓励文理交融,体现个人、自然和社会的内在整合,既坚持整体规划,周密设计,又鼓励另辟蹊径,开放生成,在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健康发展。,2.面向完整的生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25,3.从问题入手,重在方法与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认识世界和感受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形成问题意识和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要着眼于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使学生了解获得科学结论必需遵循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发现和确定研究的问题是活动实施的前提,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体验和科学方法习得是活动成功的关键。,26,4.切入素质教育,完善学生素质结构,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它不以掌握知识多少为目的,更不以能否对知识进行复述为标准,而是意在形成学生和谐、健康、积极、善纳的素质结构,着眼于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秉着建构主义的原则和多元智能理论,努力追求学生独具特色的全面发展。,27,5.重塑学校文化,营造创新氛围,科学的发展需要人文精神的滋润,科学方向需要人文精神的指引。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双向平衡,协调发展,从小就要信奉科学又崇尚人文,努力建构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方向和目标的发展观,参与创建符合社会发展的新文化。,28,5.重塑学校文化,营造创新氛围,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深远意义,还在于重塑学校文化,全面提升人们的情感、态度、世界观。培养敢想、敢干,又能想会干的创造型人材。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创造精神,构建“钦佩成功、又容忍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29,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突出主体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发挥学校在实施课程中的主体作用 联系学生生活 回归生活,发挥生活的教育意义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生活 注重实践与反思,30,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价值,1、综合实践活动特殊的教育价值 2、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1,1、综合实践活动特殊的教育价值,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克服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课程体系以及“以教室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诸多弊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与以往教育过程和教学方式相较,不难发现活动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突破了“三中心”的束缚,坚持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鼓励学生“联系实际,主动探究”。 也即是说,要求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发展等三条线索,从社会生活和生产发展的实际出发,选择力所能及的问题,主动进行探究和学习,这种联系实际,主动探究的实践性学习,较之以往学科课程中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自然会有其特殊的教育价值。,32,1、综合实践活动特殊的教育价值,首先,解决现实的问题,无论这些问题是源于生活或工作,也无论是出自生产和社会生活,都需要对多重背景的分析。 人们需要解决的这一类问题,大多情况下都是被诸多现象掩蔽着的,要想将问题从多重背景中剥离出来,就需要对现象进行挖掘和分析。 进行这样的学习远不会像书本学习那样简单,因而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对问题的敏感。,33,1、综合实践活动特殊的教育价值,其次,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通常结构性都比较差,不像教科书中提供的问题那样,已知条件清清楚楚,求解问题明明白白,一般都符合充分而必要的原则,只要循着一定的解题思路,用足给定条件,问题即可以迎刃而解。 解决这样的问题,充其量只能具有加深对既有知识的理解,起到复习和巩固知识的作用,或兼具思维训练的功能。 只有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已知条件要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靠自己去挖掘,使用工具的种类和方法要自己选择和确定,才能有利于训练学生多种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地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34,1、综合实践活动特殊的教育价值,再次,现实中的问题大多没有标准答案,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多方求证,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 一般讲,解决书本中的问题,大多有标准答案可做参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多涉及思维方法的归一性,只要得到众口一词的标准答案,问题解决告一段落,思维过程亦宣告结束。 解决现实问题,一般都并非只有一种方法,也不存在任何标准答案,要解决问题通常需要寻找许多“非劣答案”,在众多的非劣答案中择善而从,思维过程常会运用“发散收敛求优”的办法,这种求异求优的思维过程也即是创造思维的本质,因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35,1、综合实践活动特殊的教育价值,最后,与任何学科课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需要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多种手段的复合参与。 无需刻意追求,遇到的问题就是综合性的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必然要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从而有利于与学课课程的联系,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自然会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解决现实的问题,光有知识常常是不够的,为了有效地解决问题,动手操作,技术与技能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人际沟通,社会交往,更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可以达到的教育功能是任何学科课程都不可替代的。,36,2、综合实践活动 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体系,37,七、充分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功能,1、防止取消论,推动课程不断发展 2、防止代替论,坚持实践性学习的多样性 3、防止校本论,实现课程的区域推进 4、防止分立论,坚持课程实施的综合性,38,1、防止取消论,推动课程不断发展,这里所谓“取消论”,是指以为随着学科活动教学广泛而深入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基础教育中独立开设的必修课程必将被取消。这种认识,模糊了两种不同性质课程的本质区别,因而是缺乏科学依据的。,39,2、防止代替论,坚持实践性学习的多样性,所谓“代替论”,是指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纳入所谓研究性学习的单一轨道,甚至用研究性学习代替综合实践活动。这种将综合实践活动单一化的倾向脱离中国教育的实际,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受到不应有的伤害。,40,3、防止校本论,实现课程的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几年来,整体运行并不理想,原因固然很多,课程定位不清是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同志仅仅看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某些相似之处,便将综合实践活动视为校本课程,希望用校本课程开发的办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人为地加大了课程的实施难度,更使课程出现了严重的随意性倾向。,41,4、防止分立论,坚持课程实施的综合性,强调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的特殊性,坚持分领域设课的现象目前在各个省市都十分普遍,这就是当前课程设置分立论的主要表现,严重障碍了对课程的深入实践和研究。,42,八、新课程改革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43,新课程功能强调的三个维度,44,课程改革的具体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