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永昌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甘肃省永昌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甘肃省永昌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甘肃省永昌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甘肃省永昌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共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端午节的文化事象节日是一个地域的人们由于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在历史上形成的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日子。端午节作为最有民族特色的节日之一,至少已有2000年的历史。如果究其产生原因,历史就更长了,主要有三个来源:(一)应对“夏至”节气的季候变化而引起自然生物性反应,借助巫术进行驱疫防瘟;(二)应对农历“五月初五”具有阴阳交合的数字所引起的心理反应,所采取的祈福禳灾措施;(三)对中华民族龙图腾的信仰而形成的祭祀活动。“夏至”是中华民族对天文学的伟大发现;“夏历”是把阳历和阴历巧妙结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这三点,使端午这个节日塑造了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处世精神。“龙”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合圆融的宽广胸怀。这样深邃的思想必须体现到具体人物上才能生动具体,于是各地区就选择了不同代表人物,以便使这种精神人格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有受人尊崇的贤德人物加入节日祭祀名单之中,最后形成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五大节日传说人物。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的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杰出的政治家,因看到国家沦亡而悲愤投河自杀。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名将,因遭到佞臣的诬陷被逼自杀,也是一位悲剧型政治家。陈临是苍梧太守,组织人民开沟设堤,疏导积水解决水患,因公殉职在水利工地,受到人民赞扬等等。从端午节所纪念的历史先贤人物事迹来看,端午节的节日精神首先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一种人生价值观、是一种感情寄托、是我们民族团结的精神旗帜。节日虽然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界变化的应对措施,但节日的发展是靠历史积淀下的人文精神。端午的节日精神最初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是对人自身的生命关怀;通过不断的发展,上升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爱国主义精神的颂扬。节日文化上属于人们的时间生活,人们用有声、有色的民俗文化事象,度过无形无声的时间。不断反复,达到对节日精神的高度文化认同,形成了一股伟大而又神秘的力量。这力量主要表现在人们共同约定的民俗文化事象中。端午节的民俗文化事象非常丰富多彩,主要反映在五大方面:第一,端午是个诗人节。把一个全民的盛大传统节日和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结合在一起,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浪慢情怀。第二,端午是个体育节。龙舟竞渡反映的是集体主义精神,只有齐心合力才能夺得胜利。除赛龙舟外还有“蹴球”“角球”“赛威呼”等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第三,端午是个卫生节,表现的是对人身体健康的关怀,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时间。第四,端午是个社交节。重点调节的是以地域为单位的社区人际关系,许多地方赛龙舟均是以乡、镇,村为单位组队进行。第五,端午是个美食节。粽子集中反映了中华美食“食材广泛,烹饪多样,医食同源,口味齐全”的特点。端午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继承它、享受它、发展它。人民是节日的主人,每个人均可以为节日增加色彩。通过端午节的民俗活动要使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文化责任、文化前途更加热爱和明确。1下列有关端午节节日精神的表述不正确一项的是( )A“龙”所具有的多元一体,和合圆融的宽广胸怀是中华民族处世精神的一种体现。B端午节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是在历史积淀下形成的,这种精神最终体现在“以人为本” 上。C端午节的节日精神是一种体现了人生价值观的、寄托人们情感的、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精神。D端午节既是诗人节、体育节,也是卫生节、社交节、美食节,这表明端午节节日精神已经得到人们的高度文化认同。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至少已有2000年历史的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具民族特色并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之一。B应对“夏至”节气的季候变化而引起自然生物性反应,借助巫术进行驱疫防瘟,这是历史悠久的端午节的来源之一。C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处世精神是由端午节塑造的。D屈原、伍子胥、陈临等五位受人尊崇的贤德人物被人们加入节日祭祀名单之中,最后形成了端午节的传说人物。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龙舟竞渡 “蹴球”“角球”“赛威呼”等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反映的是集体主义精神,揭示的是只有齐心合力才能夺得胜利的道理。B因为端午是我们祖先留给后代的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我们要继承它、享受它、发展它。C端午节的民俗文化事象丰富多彩,作为节日的主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它增加色彩,使其更加绚丽多姿。D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传人,是端午节的主人,明确我们的文化身份、文化责任、文化前途是我们参加端午节活动的最大意义。(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问题。老水车旁的风景梁晓声其实,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它是一处旅游地最显眼的标志。旅游地原本是一个村子,两年前,这地方被房地产开发商发现并相中。于是在盖别墅和豪宅的同时,捎带着将这里开发成了旅游景点,使之成了小型的周庄。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城里人络绎不绝地驾车来到这里,吃喝玩乐,纵情欢娱。村里人终日里耳濡目染,思想迅速地商业化着。城里人成群结队地来到的时候,必会看到,在那水车旁有一老妪和一少女。老妪七十有几,少女才十六七岁,都穿着清朝的衣裳。老妪形容枯瘦憔悴;少女人面桃花、目如秋水,顾盼之际,“道是无晴却有晴”。老妪纺线,少女刺绣,成为水车的陪衬,景观中的风景。她们是景区雇来在那儿给观光客们看的,若有观光客与她们照相,或可得些小费。老妪是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在村里有一间半祖宅。村子受益于旅游业,有了些公款,每月亦给她50元。少女是从外地流落到这儿的。她的家在哪里,家境如何,身世怎样,没人知道。只有老妪觉得她是个好女孩儿。她们成为“同事”几天以后,老妪曾问过少女住在哪儿,少女说住在一家饭店的危房里,每天五元钱,晚上还得帮着干两个多小时的活。饭店里面有老鼠,她最怕老鼠。“就是每月150元,也花去了我半个月的工资,还得看主人两口子的眼色”少女说得泪汪汪的。“闺女,住我家吧。我那儿就我一个人,我也喜欢有你这么个伴儿,不会给你气受。”于是,少女作为老妪所希望的一个伴儿,住到了老妪家里。少女脸上的笑容多了,老妪脸上的皱纹少了。熟悉她那张老面孔的人,发现她脸上几条最深的褶子变浅了,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了。她脑后的抓髻也好看了,不像以前那么歪歪扭扭的了。她的指甲不再长而不剪。指甲缝也不再黑黢黢的了。她那身“行头”显然洗得勤了。她的好心情让她的小费也多起来了。有好心人提醒她:“你让那小人精住你那儿去了?千万防着点儿,万一你那点钱被她偷了,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老妪不爱听那样的话,她爱听少女的话。少女常对她说:“奶奶,尽量想高兴的事儿,那样您准能活一百多岁。”经历了许多年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孤寡生活以后,忽然有了一个朝夕相处的女伴儿,老妪返老还童了似的。然而有一天老妪忽然失明,接着咯血了。村里不得不派人把她送到县医院,一诊断是癌症,早扩散了。那么老的人了,也只有回家挨着。村里的负责人就对少女说:“她都这样了,你搬走吧,爱住哪儿往哪儿去吧。”少女哭着说:“我不搬走。奶奶对我好,我也要服侍服侍她”非亲非故,来历不明,还口口声声“奶奶,奶奶”叫得挺亲,就是不搬走,图什么呢?村里的负责人想到了老妪的一间半祖屋。于是,在老妪精神状态稍好的某日,村里的负责人带着一男一女来到了老妪家里,他介绍那男的是县公证处的,女的是位律师。他开门见山地对老妪说,她应该在临死前作出决定,将一间半的祖屋留给村里。那屋子是可以改装成门面房的,稍加改装以后,或卖或租,钱数都很可观。老妪说:“行啊!”村里的负责人又说:“那你就在这张纸上按个手印吧!” 老妪不高兴了:“我觉得,我一时死不了。”村里的负责人急了:“所以趁你还明白,才让你按手印嘛!”老妪就不理他们三个男女,把身子一转,背朝他们了村里的负责人没主意了,找来另外几个有主意的人商议,他们都认为老妪完全有可能被那个外省的小人精蛊惑了,把一间半祖屋“赠送”给那小妖精了于是全村男女老少同仇敌忾起来。没人愿意去照顾那糊涂的老妪了,少女就连她那份儿工作也不能干了十几天后,老妪走了。老妪攒下的钱不够发送自己,少女为她买了一件寿衣。又没了几天,那少女也消失了,没跟村里任何人告别,也没留下封信(选自东南西北,因原文较长,有删减)4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老妪最初“形容枯瘦憔悴”,在收留少女后,“她脑后的抓髻也好看了,不像以前那么歪歪扭扭的了。她的指甲不再长而不剪。指甲缝也不再黑黢黢的了。”老妪的变化,显然是源于少女的照顾。作品通过人物外貌的变化,表现人物生活状况的变化。B村里人对少女的称谓,前后也出现变化,先是“小人精”,这是他们认为少女住到老妪的家里是为了老妪的钱,认为她精明;后是称她为“小妖精”,这是村里人认为老妪经她的蛊惑。作者把村里人对少女的敌意融于称呼的变化之中,真是匠心独运。C作品最后安排少女为老妪买一套寿衣的情节,既回应了上文村里人说的“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的无端猜测,同时也表现了少女的心灵之美,少女真正把老妪当作自己的奶奶,尽了孝心。D梁晓声的作品始终关注人物心灵,展现内心世界,主张回归正义、质朴、知足的美好人生,以及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这也是梁氏作品的价值与灵魂。本文以老妪和少女随缘结成情谊、并给彼此带来幸福与安慰的故事,正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创作理念。E关注人的心灵,重新唤起真善美,梁晓声曾说,他的作品就是要把自己心中最温馨的那部分写出来献给读者。老妪忍受村里人的闲言碎语坦然接受少女,少女对老妪的照顾,以及村里“好心人”的提醒,都是人物内心美的体现。5从全文看,文章写村里人对老妪接纳少女这一行为的种种反应,有什么用意?请说说你的理解。(6分)_6文章的标题是“老水车旁的风景”,含义深刻,可以唤起读者更深层次、更丰富意韵的思索,但对标题的理解是本文的一大难点。有人说,主要的难点有两重,第一重是对“老”的理解;第二重是对“风景”的理解。你是否赞同,并谈谈你对本文标题的理解。(8分)_二、古诗文阅读(共40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汉兵起,异为王莽拒汉。光武略地颍川,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时异从兄孝从光武,因荐异,得召见。及光武为司隶校尉,道经父城,异等即开门奉牛、酒迎。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至饶阳无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光武使异别收河间兵。还,拜偏将军。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建武三年春,大司徒邓禹要异共攻赤眉。异曰:“异与贼相拒且数十日,虽屡获雄将,余众尚多,可稍以恩信相诱,难卒用兵破也。”禹不从。大战移日,赤眉阳败,弃辎重走。车皆载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饥,争取之。赤眉引军还击,禹军溃乱。异兵救之,赤眉小却。异以士卒饥倦,可且休,禹不听,复战,大为所败,死伤者三千余人。异复坚壁,收其散卒,与贼约期会战。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追击,大破于崤底。异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上书思慕阙廷,愿亲帷幄,帝不许。后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号为“咸阳王”。帝使以章示异。异惶惧,上书谢。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夏,遣诸将上陇,为隗嚣所败,乃诏异军栒邑。未至,隗嚣乘胜使其将行巡将二万余人下陇,因遣巡取栒邑。异即驰兵,欲先据之。潜往闭城,偃旗鼓。行巡不知,驰赴之。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巡军惊乱奔走,追击数十里,大破之。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九年春,诸将共攻冀,不肯拔,欲且还休兵,异固持不动,常为众军锋,病发,薨于军。(选自后汉书冯异传有删改)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赤眉引军还击 还击:回来攻击B. 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多:称赞C. 乃诏异军栒邑 军:驻军D. 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 自伐:亲自讨伐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冯异善于用兵的一项是( )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余众尚多,可稍以恩信相诱 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上书思慕阙廷,愿亲帷幄 潜往闭城,偃旗鼓A. B. C. D. 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冯异曾为王莽旧吏,在潜出城巡视属县时,被汉兵捉住。经人推荐被刘秀召见。后来成为光武帝独当一面的一员大将。“上豆粥”一事可见其与光武帝为患难之交。B. 每当诸将领谈论功劳时,冯异常躲避在大树下,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虽然大家愿意跟随他,但此事也不能不表现出他还缺乏大将风度。C. 在最初攻打赤眉时,冯异认为士卒饥倦,应该休息,不宜出战。邓禹没听他的意见,继续出战,而赤眉军失败,弃辎重而逃。 D. 冯异认为长久在外带兵,心里很不踏实,就呈奏章说思慕朝廷,希望在朝廷任职,光武帝没准许。后来有人说冯异在关中独断专行,光武帝亲自拿奏章给他看,他十分害怕,又呈奏章表示感谢。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可稍以恩信相诱,难卒用兵破也(5分)译文:_ (2)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5分)译文:_ (二)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11分)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注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次年王维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结束隐居,出任右拾遗。长薄:绵延的草木丛。 闭关:佛家闭门静修。11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5分) _ 12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来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默写(每空一分,共10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为学贵在专心致志,其中“ , 。”两句说明蚯蚓自身的不足之处。(2) 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4)琵琶行中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 , 。(5)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 。用落叶和江水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第II卷三、语言文字运用(23分)1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喟(ku)然长叹 举一返三 暴虎冯(pn)河 祸起萧墙 B屏(pn)气凝神 发奋忘食 箪食(s)瓢饮 循循善诱C粢盛(chng)既洁 礼崩乐坏 斐(fi)然成章 文质彬彬 D色厉内荏(rn) 耰而不辍 曲肱(hn)而枕 杀身成仁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产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汽车向神农架方向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A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B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C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D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丽江古城5A级景区整改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强景区从业人员文明服务意识的教育引导,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善待每位游客,维护古城形象。B.早在1979年,中方就提出共同开发钓鱼岛附近资源的设想,首次公开表明了中方愿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解决同舟边邻国间的领土争端的立场。C.百岁老人李玉珍是镇上最老照相馆的摄影师,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码,可以说她用自己百岁的人生,经历和见证了国内摄影的各个发展阶段。D.到2025年,我国铁路网规模将达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3. 877万公里左右,比2015 年底翻一番,到2030年,基本内外互联互通、国际多路畅通、县域基本覆盖、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桂花又开,喜出望外。 ,桂花树下因此又聚满了赏花人。 ; , 。 ,因为我纵然拍下了这花开之盛,也拍不了这香飘之远。有的垫脚抬头,细细闻香;有的轻压桂枝,低头深吸这桂花虽然细碎,却朵朵盛开,丛聚成簇,亦是繁花似锦,金黄一片,分外惹眼我本想拍几张桂花照的,却是不能了有的女孩儿甚至张开双臂,让馥郁淡雅的桂花香气弥漫全身如此一来,桂花香气不仅从树上飘送,也从女孩儿的身上飘来,借助风力,香飘十里,华师校园,尽是桂香萦绕A B C D18仿照例句,写一组句子。(6分)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仿写:父爱是_ ;父爱是 _。19整合下面五个短句的意思,为“黑洞”下定义。(5分)黑洞是一种暗天体。它的前身是质量比太阳大40倍以上的恒星。这种恒星在超新星爆炸中结束生命。这种恒星留下了致密恒星核。黑洞就是因这个致密恒星核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塌缩而形成的。_ 四、作文(6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我们常想拥抱一下自己的亲人,但总是等适当的时机。我们常想写封信给最要好的朋友,表达一下浓郁的情谊,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我们常想完成自己的一项创意,但总是说“找机会”。我们常想很多美妙的想法就这样被搁置了。其实每天早上我们睁开眼睛时,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一天,是多么可贵的一天,要做的事就从现在开始。 请以“就从现在开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题答案高二年级 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共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B 错在“最终”。2、C 错在“处世精神是由端午节塑造的”。3、D错在“最大意义”。(二)文学类文本阅读4A、E(4分)5表明对村里人种种行为的不满和批判。衬托出老妪和少女的善良和仁爱。折射出在商业化大潮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呼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和关爱,呼唤抛开了金钱和利益的最纯真的感情的回归。6赞同。(1分,只表示赞同与否,没有分析不得分)水车并不老,说其“老”,是因为水车见证了老妪和少女之间纯真的感情,这种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远流长,是古老的,也是永恒的。“风景”既是指自然风景之美,更是指老妪与少女的人文风景之美。老妪和少女用自己的善良与关爱,谱写了一曲信任、理解和关爱的高歌,彰显了心灵的纯净和人性的光辉,成为老水车旁最美的风景。(意思对即可。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分)7. D 8. D 9. A 10. 可以慢慢地用恩德信义引诱他们投降,难以在短时间内用武力打败他们。贼兵看到冯异兵力薄弱,于是出动全部人马围攻冯异军,冯异这才出动大军决战。(二)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11分)11. 拟人。这两句以“如”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 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表面写物,实则写人,旨在表现自己归山时悠然自得之情。(“拟人”1分。解释其运用2分,思想感情2分。)(以下答案可酌情给分:(1)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感;(2)比喻:流水句比喻一去不复返的意思,表示归隐的坚决态度。)12. 前两联写出发时看到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