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企业和自由市场:创新驱动式经济增长的微观制度基础.ppt_第1页
私人企业和自由市场:创新驱动式经济增长的微观制度基础.ppt_第2页
私人企业和自由市场:创新驱动式经济增长的微观制度基础.ppt_第3页
私人企业和自由市场:创新驱动式经济增长的微观制度基础.ppt_第4页
私人企业和自由市场:创新驱动式经济增长的微观制度基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私人企业和自由市场: 创新驱动式经济增长的微观制度基础,张春霖 世界银行东亚地区私营经济发展部首席专家 email: ,2,好资本主义一书的两个主要观点,第一:资本主义有四种形式:企业家型、大企业型、国家导向型和寡头型; 第二:“好的”资本主义是企业家型和大企业型的某种混合。 定义: 企业家型资本主义 -创新型的企业家们开办的小型企业在经济中起主要作用。 大企业家型资本主义 - 主体是在经济中已经确立了主导地位的巨型企业。 国家导向型资本主义 - 基本特征是政府引导市场、“选择赢家(pick the winner)”; 寡头型资本主义- 基本特征是权力和财富的相当大部分由一小批个人和家族所拥有。政府也对经济起导向作用,但政府干预经济的目的主要或完全是为了促进人口中极少数人的利益。,3,两个观点的核心是一个观点,作者的核心观点其实是,最能够实现经济长期增长因而也最值得推广的市场经济,是企业家型与大企业型体制的某种混合体,而不是国家导向型和寡头型的体制 。 为什么企业家型和大企业型体制的某种结合就是“好的资本主义”呢?作者的基本看法是,这样的体制最有利于创新,从而也最有利于经济增长。 “好资本主义” = 创新能力最强的市场经济体制。,4,国家主导型的体制呢?,值得讨论的要害问题是:国家主导型的体制是不是一种能有效促进创新型经济增长的体制? 一种观点说“是”,根据? 中国的成功; 全球经济危机标志着西方自由市场体制的失败; 美国和西方都在“向左转”。 我的观点:不是。国家主导型的体制很难成为有效促进创新型经济增长的体制。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需要私人企业和自由市场作为微观制度基础。 难道只要市场不要政府吗?难道完全自由放任吗?当然不是。现代市场经济从来就不是、也极少有人主张完全自由放任的经济,但有政府干预和监管的市场经济与国家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有本质不同。,5,什么是创新?若干简单定义,这里说的都是技术创新。 广义的创新,三种类型: Creation: 全球尚不存在的新的技术;new to the world. Adaptation: 改进现有技术以适用于实际需要; Adoption:采用已有的技术。New to the firm. 中国的概念类似: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 狭义的创新仅仅指原始创新。 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6,为什么创新需要私人企业?,创新是知识与企业家精神的结合。 创新不同于发明(invention)之处在于,创新意味着新的知识和技术进入市场,转化为市场可接受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发明来之于知识的获取、积累和创造。需要一种“求知文化(inquiry culture)”的支撑。知识的创造更多的是来自对权力和金钱的热爱?还是来自对知识本身的热爱? 企业家精神是把发明转化为创新的关键要素。一个敌视或鄙视企业家精神的社会不可能成为一个创新社会。 理论上说,在一定条件下,国有企业可以和私人企业一样具有创新性,但实际上这样的条件很难满足。尚无靠国企创新实现技术赶超(产业技术整体性提升)的例子。,7,为什么创新需要市场机制?,创新首先需要决定创新什么、如何创新。没有市场机制,这样的决策很难有利于经济增长。 对企业来说,创新是为获取一种企业所没有掌握的技术而进行的投资。没有健全的市场机制,企业的决策容易被误导。 适度竞争的市场结构可以增强企业的创新激励。鲍莫尔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和完全垄断的市场都不利于创新激励,寡头垄断的市场能给企业提供相对较强的创新动力。核心问题:创新活动高外部性。,8,中国的技术创新战略,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 提出这样的战略意味着存在这样的问题。 企业为主体:从非企业为主体到企业为主体,再从国有企业为主体到私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企业在市场价格信号引导下决定创新什么和如何创新。 产学研结合: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结合,并在结合中起主体作用,使科研更紧密地与经济结合。,9,中国的创新:成就,10,1995年以来研发投入迅猛增长,11,呈现出强劲的赶超势头,2004年研发强度,19992004研发 强度年均增长率,中国,12,企业取代科研院所和高校成为研发活动的主体,研发开支执行部门,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院所高校,13,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引进开支相对减少,占销售收入,14,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汽车工业: 1980年:总产量22万辆,其中轿车5,400辆; 2006年:总产量730万辆,其中轿车390万辆; 中国在全球汽车产量中的份额:1978年0.4;2007年12.2。 家电工业:整个行业的历史就是“一部技术引进的历史” 。通过技术的消化吸收,这个行业在十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中国的家用电器产品(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在全球产量中占到了四分之一。,15,创新能力也有明显加强,内资企业专利,19952006: 总数增长13倍,从1995年的5386到2006年76379。 发明专利增长45倍,从1995年的205到2006年的9433。 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由1995年的8.5上升到2006年的14.8。,16,知识密集型行业在经济中的比例上升,高技术产业增加值 占GDP的,“高技术产业” 为:(1) 医药制造业;(2) 航空航天制造业;(3) 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4)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5) 医疗设备及以及仪表制造业。,17,企业技术进步支撑了经济增长成就,通常估计,改革时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在年均2到4之间。 根据调整后的GDP数据,世行研究发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为 19781993年,年均3.8, 19932005年,年均3。 这在国际上已经属于较高水平。例如, 日本19601989年为2, 韩国19661990年为1.7, 中国台湾19661990年为 2.1, 美国19601989年为0.4,18,中国的创新:挑战,19,两类挑战,过去的成就毋庸置疑,但未能改变一个事实,即中国同技术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只是一个后来者,与国际技术前沿的差距仍然很大。 挑战可分为两大类。 发展挑战:产生于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 转型挑战:产生于中国经济体制和国家创新体系的转型性质。,20,中国仍是技术创新的后来者,中国企业在2007年提交了5470份国际专利合作条约(PCT)专利申请,比2006年增加了38.5,是2003年的3.2倍。 然而,尽管如此,中国企业提交的申请数量仍然仅占全球总数的3.5,而美国为33.6,日本为17.5,韩国为4.5。 若不计算华为,中国企业总的申请数量为4105份,占全球总数的比重将下降到2.6。 不包括华为的中国企业申请数量仅相当于日本的松下电器株式会社(2100份申请)与荷兰的飞利浦电器公司(2041份申请)两家公司申请的总和。,21,发展挑战,中国企业必须 不仅要有竞争力而且要有创新性, 不仅要有创新性而且要创造就业岗位。,22,不仅要有竞争力而且要有创新性,21世纪的中国工业的特点是: 在全球市场上已经被视为迅速崛起的竞争者,但竞争力主要不是来自于创新性。 从企业构成看,少数创新者加大量“制造商”; 少数技术先进的领先企业加大量技术落后的跟随企业。,23,中国工业企业:少数创新者加大量制造商,299,995家中国工业企业,200406,国家统计局,24,中国工业企业:少数先进者加大量跟随者,中国水泥工业的能源使用效率 2007年,水泥产量中用新型干法窑生产的仅占55。,Coal/Output 吨标煤/吨熟料,25,不仅要有创新性而且要创造就业岗位,劳动力队伍的教育背景,台湾19782006,大陆2006,26,转型挑战,一个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研发活动主要由国有企业执行。 市场体系不能有效激励和引导创新。 私营部门创新能力薄弱。 本土风险投资业的生态系统尚未充分发育。,27,研发活动以国有企业为主,2006年研发开支,按执行部门分,28,国企可能不是有效率的创新者,2006,2006,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开支和效果,按所有制类型,2006,29,市场体系不能有效激励和引导创新,定价机制的扭曲。 劳动者权益保护薄弱,环保规则实施薄弱。 垄断和进入、退出壁垒。 产业集中不够。 全国工商联:“在市场上存在诸如房地产、资源开采等行业巨大利润效应诱惑的情况下,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包括相当部分民营科技企业,根本不愿意在真正的技术创新上花精力、投金钱” 。,30,私营部门创新能力薄弱,全国工商联:“我国私营企业已经超过460万家,但真正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