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创业型经济研究报告 本报告属于非公开发表作品,使用时请注意“著作权法”相关规定。目录1.导言21.1基本概念31.1.1创业31.1.2创业者41.1.3创业精神41.1.4 创业型企业51.1.5创业型经济61.1.6创业环境61.1.7创业政策71.1.8创业教育81.2 创业经济兴起的缘由91.2.1宏观方面的原因91.2.2微观方面的原因101.3 创业型经济的重要性111.3.1促进经济发展111.3.2增加就业岗位121.3.3 实现科技进步122.创业型经济的基础理论:起源、本质及概念模型132.1创业型经济的起源132.1.1企业家生产要素的非独立地位142.1.2企业家“市场发现者”功能的确立152.1.3企业家生产要素的独立地位172.2创业型经济的本质182.2.1生产要素以企业家禀赋为核心182.2.2新创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192.2.3 融资方式以风险投资为主202.2.4经济增长以知识外溢和扩大竞争为主要途径202.3 创业型经济的概念模型212.3.1 wennekers和thurik 模型212.3.2全球创业观察(gem)概念模型223创业型经济发展的美中概况233.1 美国创业型经济典型模式:硅谷模式233.1.1硅谷模式的历史由来233.1.2硅谷模式的种类253.1.3硅谷模式的成功因素293.2中国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及挑战383.2.1创业型经济的发展现状393.2.2中国创业型经济面临的挑战404.面向创业型经济的国别创业教育424.1面向创业型经济的美国创业教育434.1.1美国创业教育简史434.1.2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型444.1.3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特点和实践454.2面向创业型经济的英国创业教育494.2.1 英国创业教育兴起动因494.2.2英国创业教育模型504.2.3英国创业教育的特点和实践514.3中国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挑战和对策534.3.1中国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534.3.2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挑战544.3.3中国创业教育发展的对策565.面向创业型经济的国别创业政策575.1面向创业型经济的美国创业政策575.1.1新创企业政策585.1.2中小企业延伸政策605.1.3特殊(弱势)群体创业政策645.1.4 整体宏观政策665.2 面向创业型经济的欧盟创业政策725.2.1中小企业(smes)延伸政策735.2.2利基(niche)创业政策805.2.3新企业创建政策835.2.4整体创业政策865.3 中国创业政策发展的现状、挑战和对策925.3.1中国创业政策发展现状925.3.2中国创业政策发展的挑战1005.3.3中国创业政策发展对策1021.导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业(entrepreneurship)引起了研究人员与公共政策决策者们的密切关注。从全球范围来说,当人类进入2l世纪后,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创业的核心是将思想转化为经济机遇的活动。创业是创新和变化的源泉,刺激了生产力和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创业型经济”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在创业中实现了就业的增长,技术的进步。政府通过制定有效的创业政策能够促进创业活动的开展。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经历的工业结构向更少集中化和更多分散化的转变,集中表现为各国创业比率的增加。(图1)图1 经合组织(oecd)六国的创业率(企业主相对于劳工总数的比例) 摘自audretsch & thurik(2004)。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由化导致全球竞争的加强,创业已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既有研究表明,当前讨论的“创业型经济”主要的对象是发达国家,创业政策主要是发达国家政策决策者关心的问题。事实上,对于面临“贫困、就业”难题,努力获取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借鉴欧美经验,推动创业型经济发展就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正因为此,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与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合作开展了全球创业型经济的初步研究,该研究主要关注四个领域:第一,创业型经济的基础理论:起源、本质和模型;第二,创业型经济发展的美中概况;第三,面向创业型经济的国别创业教育;第四,面向创业型经济的国别创业政策。1.1基本概念 1.1.1创业英汉双解剑桥国际英语词典中,“创业”的英文单词是“enterprise,其含义为“一种商业组织或者一种可以赢利的计划。”普洛克特.英汉双解剑桥国际英语词典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812、815. 熊彼特(schumpeter)对创业的定义是:“强调革新,包含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法、新的市场、新的组织形式。财富就是在满足新的需求的革新的活动中被创造出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创业者可以被视为那些将各种不同的因素组合在一项革新性的活动中,并以此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人。同时,他们也希望实现的价值要超越原来的各因素的价值总和,并且能够创造出新财富。”。美国百森商学院被誉为“创业教育之父”的蒂蒙斯(timmons)认为,“创业不仅仅意味着创办企业、筹集资金和提供就业机会,也不只等同于创新、创造和突破。”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利教授认为,“把创业仅仅理解为创建新企业是片面的,创业的本质更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创新和快速行动,创业精神是创新的源泉。”张玉利,李乾文,李剑力.创业管理研究新观点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5):1. 彭继华认为,狭义的创业是仅指创办企业;广义的创业是指人们根据社会需要,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立一种事业,或在工作中有所创造、创新和发展。彭继华.论创业教育我国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新领域.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511. 综上所述,创业是指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进行开创新企业或改进原企业的一种市场活动。1.1.2创业者企业家最早由康替龙(r.cantillon)1755年引入经济学,创业者就是采取风险以及可能正当的分配利润的人。按照熊彼特(schumpeter )的说法,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其作用在于创新,或“实现新的组合”。哈耶克和柯兹纳强调企业家在获取和使用信息方面的作用,企业家对利益机会很敏感,并且随时准备通过套利性的经营活动来利用这些机会,这就使他成为“市场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利本斯坦认为,企业家就是避免别人或他们所属的组织易于出现的低效率,从而取得成功的人。奈特认为企业家是在极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决策的人,并必须承担决策的全部后果。卡森把企业家定义为专门就稀缺资源的配置做出判断性决策的人。约翰.伊特韦尔.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162163. 综上,创业者,开拓性地将商业机会转变为经济实体,并扮演经济实体中组织、管理、控制、协调等关键角色的个人。1.1.3创业精神熊彼特认为创业精神系“创造的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力量,是一个被新商品或新服务引进而分裂的财富、将资源由现存公司转移,新公司因此而成长的过程。企业创业精神与既存企业进入新事业、在组织脉络中提倡新的产品创意和组织的观点、营运过程中充满着创业哲学三个现象密切相关。lumpkin和dess将创业精神区分成五个方面:自治,创新能力,风险承受,事前因应能力和竞争主动性。lumpkin g t, dess g g. clarifying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linking it to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6, 21(1): 135-172.miller(1983)认为,创业精神不仅可以指创业者的个性特征,也可以指企业的行为特征。miller, d.(1983). the correlates of entrepreneurship in three types of firms. management science, vol. 29, no. 7, 770-791. shaker a.zahra & donald o.neubaum(2000)提出,公司创业精神体现在一个公司整体的创新与风险创业行为上,对组织的革新、新业务的开拓、公司业绩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zahra, s. a. & garvis, d. m.(2000). international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hostility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5, 469-492.miller认为公司创业精神应包括产品市场创新、风险承担和行动领先三个维度。产品市场创新包括新产品开发、产品改进、新生产方法和流程的发明等。风险承担倾向是区别创业型企业家与工人的最主要因素,dessetal(1997)认为创业战略必须具有大胆、直接、机会追逐的风格,并且必须具有风险承担和大胆尝试的特征。行动领先是指创业者试图领导而还是跟随竞争者,在追求机遇的过程中,敢于尝试并且非常大胆和激进。吴道友.公司创业精神: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5556.bostjan antoncio & robert d. hisrich(2001)提炼了公司创业精神的四个维度:新业务开创、创新,自我更新,行动领先纬度。bostjan antoncic, robert d. hisrich. intrapreneurship: construct refinement and cross-cultural validation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6, 495-552. 新业务开创是通过重新定位产品或服务来开发新的市场,在公司内部产生一个新的业务;还包括半自我管理或自我管理的团队或子公司的形成。创新指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尤其强调技术的开发和革新。自我更新纬度反应了公司通过主要观念、包括战略性的和公司层面的变革内涵的更新,来进行组织变革。行动领先的企业倾向于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来承担风险,在追求机遇的过程中敢于尝试、并非常大胆和激进,试图领导而不是跟随竞争者。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其核心在于超越既有资源限制而对机会的追求(stevenson,1999)。创业意味着变革、意味着探寻机会和承担风险,意味着创造顾客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李政.发展创业型经济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j.学习与探索,2005(2):194198. 有些学者认为企业家精神包括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契约精神、诚信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民族精神等7种精神特质。林左鸣.弘扬企业家精神、实现民族复兴j.中国企业报,20080311.综上,创业精神就是勇于创新、并敢于承担风险的一种精神状态,它类似一种能够持续创新成长的生命力。1.1.4 创业型企业创业型企业,又称为成长型企业或增长型企业,是关注于新兴的创新型产品及过程而得到快速发展的企业。创业型企业可能是由小公司发展壮大的,致力于占领市场份额;创业者经常将收益进行再投资来扩大他们原有的企业或创建新的公司。高成长性创业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创业效率,强劲的竞争力,并且勇于采用新商业模型,是能迅速进入市场、成长速度较快的创业型高技术企业。该种企业数量越多,该地区的创业活力越强,发展速度越快,在促进经济增长、创新、解决就业方面功效卓著。推动高成长性企业的快速增长,将逐步培育为专业领域的“小巨人”和具有技术集成创业能力的“大公司”。 美国、日本、德国等一批竞争力很强的高成长型创业企业,很多大型企业、跨国公司是由此发展起来的。硅谷对于高成长性新兴企业有一个特殊称呼“瞪羚”。david birch将“瞪羚企业”定义为五年内年增长速度至少为20%的公司。2005年第三季度有17个“瞪羚企业”坐落于硅谷。张茉楠.当前全球创业经济发展的成因、态势及主要特征bol.http://qdstp/ci/detail.asp?ciid=200810211337创业型经济创业型经济(entrepreneurial economy)相对于管理型经济(managed economy)而言,它是基于企业家的创意和创新,以新办“创业型公司”为主要途径,微观上实现企业家个体价值,宏观上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表现为创业活动多,创新发明与专利多,创业型中小企业多。与传统经济相比,创业型经济具有较高的创业启动与退出率,较高的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资、较高的经济增长等特征。如果说,传统经济的增长模型为q=kl,新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型为q=klr,创业型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型则为q=klree,其中的e表示企业家的创新与创业活动。也就是说,驱动创业型经济发展的主要不是传统资本、劳动,甚至不是科技研发,而是企业家的创意、创新与创业活动。宫剑,李政.论创业型经济的发展与创业型社会的构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150创业环境各国的学者都对创业环境的界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嘉特纳从个体、组织、过程和环境四个纬度描述了企业创生框架,认为创业环境由资源的可获得性、周边的大学及科研机构、政府的干预及人们创业态度等因素组成。gartnerw b: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describing the phenomenon ofnew venture creation. th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5, 10.借鉴嘉特纳的观点,我们认为创业环境指在创业者创立企业的整个过程中,对其产生影响的一系列外部因素及其所组成的有机整体。环境是一个外延很大的抽象概念,通常在谈及环境时,首先想到的是环境要素,我们可以把创业环境要素视为创业过程外部影响因素的集合。henri把创业活动外部影响因素分为感性环境要素和理性环境要素。henrig: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and the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helsink: i helsinkiuniversity oftechnology, 2004. 同时gem报告中对创业环境要素体系有一个较明确的界定,其概念模型把创业环境要素归为九个方面,即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支持、教育与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和专业基础设施、进入壁垒、有形基础设施、文化与社会规范。另外相关学者还具体研究了区域创业环境要素体系,如annalee通过对硅谷地区移民创业者研究,探讨了当地的创业环境,主要包含以地区网络为基础的工业体系、密集的社会网络、开放的人才市场、地区的社会文化氛围;annalee s: silicon valleys new immigrant entrepreneurseb/ol. 2000-11-2. http: /wwwccis-ucsdorg/publications/wrkg15pdf. deborah从社会文化氛围、公共基础设施和政府支持三个方面研究了区域创业环境要素体系。deborahm: community environment for entrepreneurship eb/ol. 2002-12-25. http: /wwwngaorg/files/ppt/atlantaforum_ mackecommunityppt.创业环境主体是创业环境的承载者,如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等,而功能是环境主体对创业企业所发挥的作用。环境主体与环境要素具有映射关系,如果结合环境要素来解释功能,可以认为环境要素所体现出对创业企业的影响是环境主体所提供功能的外在表现。1.1.7创业政策创业政策(entrepreneurship policy)是为激励一国或地区经济主体的创业精神并促进创业活动而采取的政策措施。david m.hart(2003)认为,创业政策就是为熊彼特式的企业家创新与创业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的措施。acs, zoltan j. a formul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r. the fsf-nutek award winner series, 2001. degadt认为,支持创业意味着促进创造和创新,从定性角度,塑造更好的创业环境、为新企业提供更好的成长机会等,从定量角度,激励更多的人创建企业、提高初创企业的存活率;创业政策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其目标和手段能否为其目标群体所理解和感受。degadt j. foramore effective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perception and feedback as preconditions r. research centre for entrepreneurship, kub/ehsal, brussels, belgium. rencontres de saint-gall, 2004. collins认为,“创业政策”就是政府所采取的鼓励小企业创立、成长的政策和支持措施。collins j. cultural diversity and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responses to immigrant entrepreneurs in australia j. entrepreneurship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2003(15).创业政策的本质就是刺激创业,其作用是用来减少初创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hart,david m.,2003,entrepreneurship policy,chapter1:entrepreneurship policy:what it is and where it came fro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表现在开始前阶段、开始阶段以及开始后42个月内的创业过程,通过设计和传递动力、技能和机会这三个要素来鼓励更多的人选择创业,使他们开始步入创业幼儿期和早期阶段。stevenson,lois and lundstrom,anders,2001,entrepreneurship policy for the future,vol,1,swedish foundation for small business research.也就是说,创业政策是指为了鼓励人们创业而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伦德斯特罗姆和史蒂文森(lundstrom和stevenson,2001)根据10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发展阶段、政府角色、创业发展动态等因素,提出了4种类型的创业政策。李政,邓丰.面向创业型经济的创业政策模式与结构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6):2633.(1)中小企业延伸政策。实施这类政策的国家有着完善的中小企业支持体系,这些业政策措施基本上是对己有中小企业政策的引申和补充。主要涉及创业贷款、融资担保以及创业和中小企业管理培训等。美国和我国台湾是实施这类创业政策较为典型的国家和地区。(2)细分创业政策。政府针对特定人群有的放矢地采取的措施。一类是弱势群体创业政策。如妇女、青年、少数民族、失业者、土著居民等,他们在获取创业相关信急、获得创业贷款等方面通常处于劣势,创业政策目标主要是帮助他们克服障碍。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通常采用这种创业政策来促进少数民族和青年创业。二类是技术型创业政策。这种创业政策瞄准那些具有创建高成长性企业潜力的群体,如科研工作者、发明者、大学毕业生以及具有技术和经验的人员等”,旨在促进具有高科技性、高成长潜力的企业的创建和成长,非常重视研发资助、风险资本支持和基于大学的孵化器,并鼓励大学毕业生和研究人员创立高科技公司。爱尔兰是采用这种创业政策最典型的国家,其次是瑞典和澳大利亚。(3)新企业创建政策。主要通过法律和制度保障,旨在减少进入和退出障碍,促进新企业的创立。包括简化企业创立程序,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微型创业贷款和担保、创立企业的相关信急、创业培训及企业孵化器等。这种政策也鼓励特定的目标群体进行创业,如年轻人、妇女和失业群体等。西班牙是实施这种创业政策的一个典型。(4)整体创业政策。整体创业政策是一种综合性创业政策体系,包括创业促进、创业教育、创业环境、创业融资、创业支持和目标群体战略六个方面,即旨在加强创业文化和创业能力。实施这种创业政策的国家一般都有较完善的创业政策体系,设立由主管部门领导、多部门合作的创业政策组织结构,并制定并实施旨在营造创业文化、建立创业促进机制和创业教育体系等的多方位政策措施。加拿大、芬兰、英国和荷兰等是最为典型的国家。acs, zoltan j. a formul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policyr. the fsf-nutek award winner series, 2005: 1-10. audretsch, david b. the entrepreneurial societyr. the fsf-nutek award winner series, 2005: 3-创业教育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强调“通过教育培养21世纪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将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最开放的人。柯林.博尔博士认为:未来的人都应该掌握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的,一本是职业性的,第三本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指出创业教育的两方面内容:“求职”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巴黎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提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发表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上作岗位的创造者”。关于创业教育的定义,并不统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柯林博尔将创业教育总结为: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韦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李春琴.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探索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15. 根据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给出的解释,第一,进行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第二,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霍恩比. 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创业教育又称为企业家教育或称自我雇佣式教育,是一种培养和提高人的生存能力的教育,是在失业问题日益严峻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人们对传统“就业教育”内涵的拓展与功能的延伸。卢丽华.美国大学实施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7(5):5963.狭义创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创业技能培训以满足其自谋职业或创业致富需要进行的教育活动;广义创业教育则是适应创业社会需要与个人创业素质发展需要进行的教育活动。杨艳萍.创业学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19.1.2 创业经济兴起的缘由1.2.1宏观方面的原因1.新科技革命。上世纪80年代,以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成为经济增长的技术基础,使资源优势日益让位于技术优势,推动了科技创业活动。传统企业注重生产要素的投入,科技创业型企业则将重心放在生产前端的r&d、技术项目转移和知识要素的配置。即创业企业依托高技术创新成果实现对创业资源的重新配置,并孵化出新企业。同时,在以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为先导的现代制造业领域,最佳规模较小或者不存在规模经济,进入壁垒较小,创业门槛降低,为新创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张茉楠.当前全球创业经济发展的成因、态势及主要特征bol.http://qdstp/ci/detail.asp?ciid=20081021133723.)。2.体制环境变革。经济体制的变革。在垄断体制时代,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发展潜力受到了限制,其重要性得不到认同。二战后,垄断经济体制的崩溃为广大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小企业在吸纳社会就业、提高市场竞争性、培养企业家等方面都得到了各国政府的认可。市场体制的变革。很多国家进一步放松管制,市场体制和市场结构更加灵活与开放,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配置更加自由,市场需求和供给也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使规模经济的优势逐渐让位于知识优势和信息优势。众多新兴创业型企业能把科技发展的前沿性与市场需求的前瞻性准确地对接起来,不仅满足了消费的个性化需求,还开辟出许多的新兴市场,催生出许多的新兴产业。可以说,创业适应了科技时代市场价值发现和竞争机制由“生产导向、供给推动”向“服务导向、需求驱动”转变的发展趋势。金融体制的变革。知识和技术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只有与创业资本相结合,才能使创业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创业需要社会风险资本和政府政策性融资的支持。20 世纪80 年代,美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功,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风险资本和技术创新基金的资助。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扶持政策,推动了创业活动的发展。张茉楠.当前全球创业经济发展的成因、态势及主要特征bol.http://qdstp/ci/detail.asp?ciid=20081021133723.)。3.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体现着一体化特征的世界经济增长关联和依存体系,世界经济正走向一个“增长条件共同体”,各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球化的程度。产业阶梯式转移成为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机制。发达国家高科技产业化程度高、技术成果多,与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势差”,这种“发展势差”和“技术势差”往往存在着“互动机制”,发达国家的某些产业可能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伴随着产业转移,也会获得相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了摆脱技术落后的现状,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许多新兴发展中国家,会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积极推动创业,试图缔造能与发达国家抗衡的新兴力量,以进入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另外,新兴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也使生产呈现分散化、小型化趋势。90年代以后,新兴发展中国家在第三次创业浪潮中表现出色,随着一批具有高速发展潜力、成长前景好的创业型企业脱颖而出。4.扶持政策。创业政策的基本任务是对创业行为形成一个激励集,鼓励人们创业,并得到合理的利益分配。各国政府制定了鼓励创业的政策和措施。增加r&d资金投入,完善商业基础设施,通过有针对性的、高效率的研发机构,加快技术成果商业化进程,提高专利和知识产权的效率和利用效益,刺激技术再生及催化,特别是形成有益于一些能够促进微观活力和促进创业知识溢出的制度激励结构,如知识产权制度、风险资本制度、技术商业化制度、利润分配制度、股权激励制度等。美国以硅谷和华尔街为代表,形成了以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相互联动的一整套发现和筛选机制。事实证明,这套机制具有强大的制度优势。强大的资本市场和科技创业浪潮帮助美国实现向创新经济的转型。1.2.2微观方面的原因1.市场结构与企业规模的变化。当前各国纷纷放松管制、降低税率,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以及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多样性,以及由此引起的高度不确定性,使得产业结构从高集中度向低集中度方向转变(loveman andsengenberger,1991;acs and audretsch,1993)。 市场环境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张茉楠.当前全球创业经济发展的成因、态势及主要特征bol.http://qdstp/ci/detail.asp?ciid=20081021133723.)。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大企业掀起一股以缩小规模、集中核心业务为主要内容的企业重构(corporate restructure) 浪潮,反映了大企业内部的组织创新和业务创新的内创业的兴起。美国大部分新企业是由大公司主动离职的雇员创立的,他们具有一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又有一定的积蓄。作为大企业内创业兴起的结果、中小创业企业由于经营灵活性,而比大企业更具市场适应能力。与成熟企业相比,创业型企业在生产要素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创业活动不仅增加了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还增加了新生产要素知识与信息,扩大了资源的范畴,比如知识、社会资本、创新能力、商业模型等。同传统工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相比,它们更侧重于资源的整合、技术的开发、组织的革新和行动的迅速反应,企业的竞争焦点转变为产品的创新性、多样化以及组织的灵活性。由于创业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和创新型的创业企业,成长速度很快,无疑会促进社会的技术步和生产率提高;同时,新创企业总是在不确定性中运行,生命周期短暂(大约35年)和生老更替频繁,优胜劣汰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都推动了经济增长。(2)劳资关系的变化。随着劳工关系的变化,去公司就业是不值得的。劳资方之间的忠诚减弱了。工作40年能在退休时得到很好的补偿、已经被“人人为自己”的规范所替代,当雇员感到无法从雇主那里得到照顾,也就减少了对雇主的忠诚程度。工作保障消失了。很多人选择就业、而不是创业,是因为能获得比较稳定的工资收入,而现在雇主可能仅仅为了节约开支、而雇员并无过错,就会开除雇员,这样,雇员的工作安全感就消失了。雇主索取更多而支付更少。雇主往往通过让现有雇员干更长时间、而不是雇佣更多的员工来获得更多的利润。在过去四年中,gdp以8%的速度增长、而员工工资仅仅增长2%。雇主越来越难以相信。非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与雇员曾经在课本上学到的伦理规范形成很大的反差,他们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没有多余的娱乐时间。很多想从被雇佣的境况中摆脱出来,走上试着自主创业的道路。dawn rivers baker.the entrepreneurial economyj.the microenterprise journal,2004(10).1.3 创业型经济的重要性1.3.1促进经济发展人们在信息不精确的条件下形成的预感或判断,难免导致供求不均衡以及资源配置不当的“失误”。创业者警觉地发现了那些“失误”,并从低价的地方购买资源,将其重新组合,然后以高价售出。因此,创业的过程,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也就推动了经济发展。麦克米伦和伍德拉夫(mcmillan and woodruff)认为,创业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扮演着中心角色,决定着改革的成败。j. mcmillan, c. woodruff. the central role of entrepreneurs in transition economies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02, (16). 奥德里特施等(audretsch etal)研究发现,在oecd国家的经济中,人们更加注重自我创业,企业正朝着小型化发展,将推动经济增长加速和减少失业。d. b. audretsch, a. r. thurik, i. verheul, a. r. m. wennekers entrepreneurship: determinants and policy in a european-us comparison m. boston/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2. 全球创业观察(gem)的研究表明,gdp增长差距的大约30%可以归因于创业活动水平的差异babson.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m. london business school, 1999-2003. 郑风田,傅晋华.创业型经济的兴起与我国创业政策面临的挑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6):2529.拜格雷夫(bygrave)通过实证研究指出,美国经济取得成功的秘密是其拥有一种创新与创业的文化,创业精神与创业活动是美国经济最重要的战略优势。bygrave w. building an entrepreneurial economy: lessons from the united statesj. business strategy review, 1988, 9(2).拉里法雷尔(larry farrell)认为,发展创业型经济是打赢21世纪这场全球经济战争的关键。larry c, farrell. the entrepreneurial age: awakening the spirit of enterprise in people, companies, and countries m. new york: allworth press, 2001.audretsch( 2002)对oecd国家的统计分析表明:那些拥有较多小企业和创业活动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较低的失业率,而小企业和创业活动较少的国家具有较低的增长率和较高的失业率。audretsch d b. entrepreneurship: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r. european commission, enterprise directorate general, 2002.baldwin(1995)揭示了制造业生产率增长中2025来自于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活动,也就是说,企业进入和退出推动公司分布和部门生产率的提高,尤其是那些有大量小公司主导的部门。李政.发展创业型经济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j.学习与探索,2005(2):194增加就业岗位德鲁克发现,19651985年工作数量增长了1/2,从7100万增加到10600万个,而美国财富500强、政府机构、大型与超大型学校至少缩减500万个劳动机会,中小机构和企业却成为提供就业机会的源泉,而且它们许多是新创的企业。david bireh( 1981)曾证实,美国超过80%的新工作岗位是由中小企业而非大企业提供的。birch d. who creates jobsj.public interest,1981:65. balje and waasdorp的研究显示,1997-1998年间,澳大利亚45%的新工作是由新创公司创造的;1994-1998年间,荷兰新创立企业和高速增长公司创造了新工作的80(bajie and waasdorp,2001)。balje s h,waasdorp p m.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21st century:the role of public policy in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netherlandsr.new economy:new entrepreneurs zoetemeer eim business & policy research and the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2001.davis haltiwanger and schuh发现,尽管大企业创造了53%的新就业岗位,与此同时也消减了56%的就业岗位。davis s,haltiwanger j,schuh s. small business and job creation dissecting the myth and reassessing the fact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1996(8). gallaghcr and stewart和storey and johnson对英国的研究,也得出小企业创造了该国大部分新增就业岗位的结论。宫剑,李政.论创业型经济的发展与创业型社会的构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150 实现科技进步21世纪是创业时代,各国的竞争聚焦在创业与创新水平上。创业是高新技术最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日益重要的推动力。而经济发展又会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科技进步。(1)创业型经济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形态、表现为以创新为基础创业活动的全方位发展。创业型经济更依赖于创新、更易引发创新,创新是创业活动的本质,创新是创业型经济的基础力量。随着新经济时代知识研发与传播方式的更新,创新成为更普遍、更深入的活动。更多的人投入到创业活动中来,更多的现有企业通过内部创业活动开拓了新的事业。(2)创业型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从微观到宏观形成促进有效创业的推进机制。从微观上看,在多样性、异质性、变动性的市场环境中,创业者为了促进盈利商业模型打造中成功率的提升,不断增强创业中的回应性、适应性、创造性。从宏观上看,企业适应市场环境的组织能力不断增强,行会组织、商会组织的作用也不断加大、大大提升了创业的组织水平;另一方面,政府在创业中的推动机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也从如何规制转向如何鼓励和推动创业。这样,企业、社会、国家相互协同,形成创业活动有效的促进机制,体现市场自组织性和政府重要作用的创业推进机制已经成长起来。经济与科技的良好循环的系统得以建立。景云祥,卫家稳.对创业型经济的产生动因、基本特征、推进机制的再认识j.前沿,2006(12):5662.2.创业型经济的基础理论:起源、本质及概念模型2.1创业型经济的起源“创业型经济”在熊彼特的长波理论中建立了其最直接的基础。熊彼特认为,“任何人当他实际上完成新的结合时,都是企业家”。找到产品要素的新结合是一个企业家的发现过程,它将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些“新的结合”会产生更好的方法去满足现有的需求或者创造新的产品,经常会使当前的技术和产品荒废掉(在一个 “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中 ”)。因此,通过现存的供应者和对市场中提供的产品增长的全面需求(通过延伸经济活动的范围)这两个双重过程得到的市场份额,改革创新的企业家的公司将会成长。这样,创造性的破坏过程是建立在动态的、深思熟虑的企业家改变市场结构的努力,这个过程对改革创新和得到利益都是有利的。根据创造性破坏的观点,熊彼得明确地表达了他关于长波商业周期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商业周期被看做是改革创新的结果,这个结果是一个新想法的产生和这个想法在一个新产品、过程或服务中的执行,并且导致了国内经济的动态增长、就业的增加和改革企业的净利润的产生。经济发展进入标准化阶段,则预示着人员、实物资本的大量积累和专门化程度的提高。经济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推动力则会发生质的变化。表现为经济发展主要由科技进步和知识积累所推动,知识积累产生于公司研究开发方面的努力(peretto, 1999)。舒米兹(schmitz)提出了一个模型,指出创业活动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决定因素。在他的模型中,舒米兹(schmitz)特别关注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模仿行为的作用。这一关注是由大量经济的发展经验所推动,表明革新企业家对发展所做的贡献不如模仿企业家做的贡献多。模仿企业家,指企业家模仿现有的行为并将其付诸实践,因此常常通过舒米兹(schmitz)所说的通过执行学习的过程创造知识(schmitz, 1989)。可见,在多数生产、分配和增长理论中,企业家是作为创业型经济中最为基础的生产要素。因此,“企业家”作为独立核心生产要素的形成历史,实际上就是管理型经济转向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历程,也就是创业型经济的理论起源。2.1.1企业家生产要素的非独立地位学者们大多赞同企业家是经济中必不可少的要素。lazear认为“企业家是现代经济惟一重要的角色” 参见lazear, e.,2002, “entrepreneurship”, nber working paper 9109.。奥地利学派甚至将企业家置于经济理论的中心位置。在经验上,已有许多学者就企业家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与更新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系统检验 参见audretsch, d.b. and a. r. thurik, 2000, “capitalism and democracy in the 21st century: from the managed to the entrepreneurial economy”,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10, 17-34.。然而,尽管受到广泛重视,企业家始终没能作为一个独立概念进入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企业家”概念在主流经济理论文献中甚至都很少被单独提及,而代之以“雇主”、“企业经营者”、“剩余控制者”等。奥地利学派强调市场作为一个过程的演化特征,市场随着交换收益的潜在信息的扩散由非均衡状态向均衡状态(walras经济)收敛,这种潜在信息是通过企业家得以发掘的 参见熊彼特,1990: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casson, m., the entrepreneur: an economic theory, martin robertson & company, oxford, 1982,以及kirzner, i. m., 1997, “entrepreneurial discovery and the competitive market process: an austrian approach”,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数据库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河南长期劳动合同范本
- 2025至2031年中国普通绿豆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收卡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生态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至2031年中国打印机外壳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仓贮用低温除湿装置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致敬劳动筑梦成长主题队会教案
- 造型模板护岸施工方案
- 2025年合同法务人员合同管理实训题
- 《商务接待礼仪培训》课件
- 玩转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原理(青岛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五一节前安全培训
- 钢结构的工业机器人智能焊接工作站的设计
- 开学体育家长会
- 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文课件
- 2025年辅警招聘公安基础知识100题及答案
- 《篮球运球 移动技术》教案(共四篇)
- 高级考评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及答案
- 智能建筑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 建筑工程住宅水泥制品排气道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