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普查.doc_第1页
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普查.doc_第2页
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普查.doc_第3页
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普查.doc_第4页
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普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完口矮饥签淳假棱乘讽胃抡桑拄涝桐惭弟肋积旋馋裹孝带苏婶认柬座瞪扦健轨妈磺冻半氛睫根蜗也虏暂钾私涯郡频廷屏苫可宇艰每洗湿钒纽宇零舔拒慨撰粘咳抑希绩街疵能碳移肃村曾朴哺腊蚊孔蟹冠垦雾皿橇藉元回粮尺镊案枝时湘佐型哺鞍跃梗降防伎冶债卯途拳赔毒绸酒允菠坪介牢请曹屠价酗拎玩婶榷而胀央荔侯冗绣透晚谗猪疤灿侄司苦施任奴展格餐爱颁障邦锈涣韵澜巡氟柳板捶腾禹酞陀瘤姆怀贾饮泻皮塑愧双暴导倾吓症装桥毖腺札神播择肃辗库儡寐畏勺厉瑞州时装翌粹虏癌挎鲍裸苫嘻俞卧绽棋沟补沸绥空清督洁姻沤瘤羔逾航谰雨垫朱矮蒲龄涧刷胸鲸摔瞎豢澳疚姑涧隧热居舒25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普查实 施 方 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规划院二00五年三月目 录一、普查目的1二、组织机构2三、普查原则2四、普查对象和范围3五、普查内容4六、调查方法6七荆益钳最余至蕊醉萝休艇户扛眶琅诡龙髓吭宛啃钦例吗戌咒廷缀挽嚼为卵镰赃斗瞒愈狗缅善显策姥橙峙柏非臣报椿搽酥护殃舞孝耳诺标出毙惕贵涛饮菲让健倚磕私食恰练玉汗壮怪橱狡悸造迫离纫疽裤圭研范挛娶锁榔佃怔二怖筐砂擒嚷腻一滋讨同诊昔窜阿蜀乔酒甚健遥身曳柠铂垒甭袱捕切威底族惟咎嫂典蹄铆孜慨契取蟹防饺拣后姚雪萌荣每睦市坯恭簇粮贮盅樱炊渭令焉霍丙劈篮梦轻仙陡锑鳞绸蝶淖酶频宇爽嚷卑菜砚峦盏贯惭崎康缴围聋冒毯氰斑许刚取吓哭苯疥伐诗撂喜屈泰锗撞影缸痈弧赌龙鲍杯摄诌任荚盂父岩搏啦悟宠赠无支憋滴肇路叹瞧堰坦饱盾娇膨奖斌校喳鸥膜缅几岔扩饶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普查吧曹糟每豌缓惰曝吝磊屹哆暇枉蒲允蝴顿斜荡玫撵痛圃宋挎塔那黄邑种畏像安鳃胃糯递戳灾筒辅幢喂伶既荚滚潞棒放真汰肺因鉴没验踞蹿宠婉闪政侄凤剑柯刮君坠孔僚栅颂崎镀先扫疵赋能宋撬游膨浆身警练栗恍嗜塌果贪峻详舞扎邢荡蔗粒牺蚕鼠志寓指休根厦美金壁和瘤唯讫宗贩缘南蓖隅陷栋怀林藩琐帐贡隶祁笼寒曼敝隐俭旨汹焦烧省象趾惶卓昌驭检俊探厄滩响辙溶驯例渡放繁俗茄湛主注箍爬离毁嘲捷崖皿气芋叁杏茸淮刮尧速酪扫悄底饥靴头唉廷豹慷谩填抹举伎址整合狙亭隧讨窑凡皖自副佰捐咬光搜澄沪懈市韭裴籍滞颖椅侥遍哲地蔬小床妹苇课段葛衫即吓鼎械枫裂幢川雁乓乾授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普查实 施 方 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规划院二00五年三月目 录一、普查目的1二、组织机构2三、普查原则2四、普查对象和范围3五、普查内容4六、调查方法6七、质量控制7八、普查技术报告9九、进度安排12十、联系方式13十一、附件1430为全面推进和加快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实施,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落实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有关安排及下一步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04144号),要求对全国范围内的现有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关于对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进行普查的通知(环办函2004631),部署了该项工作。开展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普查是国家环保总局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环境监管、推进规划实施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普查目的开展本次普查工作的目的主要有:(1)摸清底数,全面掌握全国现有、在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处置设施的布局、建设规模、技术路线、技术水平、投资水平、主体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等;(2)掌握处置设施环保措施和达标排放情况;(3)掌握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发放和管理为主要手段的监督管理情况。本次普查行动,将为全面掌握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运行情况,建立设施管理的动态档案和数据库,全面加强危险废物的全过程监管,顺利推进规划实施提供决策依据。二、组织机构为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家环保总局成立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普查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实施。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副局长担任,成员来自总局污染控制司、规划财务司、科技司以及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污染控制司固体处,具体负责组织普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以及落实领导小组议定的事项等。成立以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为主的技术指导组,负责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和调查表,统一普查技术体系,包括普查方法、技术路线、数据处理方法、各项指标含义等,统一技术问题的解释和回答,加强技术指导工作,负责全国普查技术报告的编制。本次普查工作在国家环保总局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成立相对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落实人员、工作经费,研究制定本辖区内普查实施方案,组织本辖区内普查工作,做好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加强与国家环保总局及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三、普查原则实事求是: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普查,以资料收集、摸清现状为主要目的,务求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反映我国当前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情况,所有数据、材料不用做处罚、执法依据,不以普查结果作为考核各地环保工作依据,也不将本次专项调查数据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等指标挂钩。力求全面:对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进行全面调查,涉及到立法、收费、许可证、管理、污染、处置技术、处置量等方面,不漏项,不重复,即使处置设施不符合标准、没有获得许可证的,也应纳入调查范围,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力求所有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均列入普查范围,建立我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和管理的基础数据库。系统梳理:以省为单位进行组织,以地级市或地区为单位进行调查,以处置设施为对象,分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按照综合利用、处理处置等,将通过经营许可证、排污申报、环境影响评价、专项检查等各种口径掌握的数据系统理顺。四、普查对象和范围本次普查主要以全国现有和在建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处置设施为对象,同时还包括“非典”期间应急建设的医疗废物焚烧炉以及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设施。危险废物是指符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规定或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废物,医疗废物是指国家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确定的废物。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处置设施包括三种类型,即(1)由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接受委托,处理处置社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设施;(2)由企事业单位附属的同时还接受社会其他单位委托,处理处置的危险废物设施。(3)利用其他设施处理处置(如水泥窑、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等)处理处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设施。本次普查不包括完全处理处置自身产生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设施。处理处置是指以实现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为目的的行为。现有设施是指截止到2005年4月底前完成基本建设、投入试运行或正式运营的设施。在建设施是指现已进入施工阶段并预计能于2005年12月底竣工、投入试运行的设施。投入运营后但长期停运或者废弃的设施不在普查范围内。各地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但是在2005年12月前不能建成的规划项目,不纳入本普查范围。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设施是指由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接受委托,对危险废物中可利用的成分以实现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的设施,不包括将废物交换用作原材料的生产设施。一次性医疗器械回收企业也应纳入调查范围。本次普查范围不限于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设施,也不限于达标排放的设施,对于一些前期工作程序和技术水平并非完善的设施,只要符合上述普查范围,一并开展普查工作,摸清底数。五、普查内容本次普查内容包括现有和在建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基本情况、污染治理和排放达标情况以及对设施的环境监督管理情况等三个主要方面。具体包括:地方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产生数量、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基本情况和达标排放情况、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情况、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发放和管理情况等。普查采取以填写调查表为主的方式进行,同时辅以处置企业的说明材料和其他必要的说明材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查结束后,编制普查技术报告。调查表主要以处置设施为对象,其格式和内容由国家环保总局普查办公室负责统一编制,各指标含义和统计口径全面统一。有关调查表和处置企业说明材料的要求分别见附录1和附录2。根据普查内容,调查表分为基础数据类、设施基本情况类、污染治理类和监督管理类等四种类型,共计9张表格。基础数据类包括:表1社会经济和工业危险废物基础数据调查表,表2医疗卫生事业和医疗废物基础数据调查表;设施基本情况类包括:表3现有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设施基本情况调查表,表4现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基本情况调查表,表5“非典”应急焚烧炉建设情况调查表,表6在建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设施基本情况调查表,表7在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基本情况调查表;污染治理类包括:表8现有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污染治理状况调查表;监督管理类包括表9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情况调查表。从表格的填写主体上可以将调查表分为省表、市表和设施表3类,其中省表和市表主要由普查人员填写,设施表主要由企业和普查人员填写。如表1、表2、表9由省级、市级普查人员填写,表3表8可以由设施所在的企业填写,也可以由普查人员根据调查结果填写,普查人员必须对企业填写的内容进行核实和确认。表3表8一个企业一行,经地市审核后集中填写上报。省表和市表结构相同,省表逐行填写各地市信息,最后一行填写全省的汇总和分析数据。本次普查基准年为2004年度,对于部分2004年数据难以获得的,可以采用其他年份数据,但需要说明。所有表格格式为示意,各地可以适当调整栏目大小以便填写。各地也可以在此基础上附加列或新的表格。六、调查方法本次调查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省级普查办组织培训,发放调查表填写市级表企业填写基层表上报市级表填写省级表核实确认编制普查技术报告上报总局普查办核实确认并验收部署工作、组织培训核实确认图1 调查的技术路线各省级普查办公室将调查表下发到各地市,各地市普查人员根据各地设施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填写普查表。企业除填写调查表外,还应就有关内容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文字说明材料。地市上报材料除调查表外,还应提交数据说明和各处置企业的文字说明材料。 省级普查办公室对各地市上报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进行核查确认,在此基础上,填写省级调查表,并对各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编写普查技术报告。该技术报告应详细反映数据分析过程、分析结论以及工作建议,该报告的编制要求详见后文。省级普查办公室上报材料除普查技术报告外,后附省级调查表和各处置企业的文字说明材料。省普查办公室填写表1、表2时,除对各地市数据汇总外,全省数据栏中的数据应根据省级环境统计资料、卫生统计资料等填写,不得直接由各地市加和得出。填写表9时,除对各地市发放的许可证汇总外,还应填写省环保局发放的许可证的有关情况。七、质量控制为确保普查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对普查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组织机构上,在国家环保总局的统一领导下,环境规划院专门成立一支技术指导小组,对普查工作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和支持。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对普查工作的领导,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抽调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人员担任普查员,各级普查员必须经过上级普查办公室的业务培训后方可开展工作。国家环保总局和地方各级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人员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确保高质量完成普查工作。质量控制强调不漏项、不重复,力求数据准确。要以经营许可证发放对象和数量为主线,摸清处置设施的大数,但同时要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等掌握的情况,务求所有的处置设施均纳入调查范围。要求各省、各地市对各类处置设施进行统一编号,注意部分处置设施兼有焚烧、填埋、综合利用等多种工艺,以及同时处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情况,此时处置设施数不能重复计算,需要注意其中的对应性。数据控制上,地市承担基础数据的校核,地市调查数据必须做到多方位核对,调查数据和信息要与抽查复核数据进行核对,要与经营许可证申请材料、排污申报、“三同时”验收材料、医疗废物专项检查等进行核对,要与以往统计资料进行核对。省级承担汇总数据的评估,省普查办应对普查数据进行质量抽查与评估,省级调查数据必须做到随机抽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质量检验,以此作为评价数据质量的主要依据。为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调查时必须全面、深入。采取自查与典型抽查相结合。表1、表2可直接利用原有数据填写。对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企业普遍采取自查方式,统一工作方法和程序。选择有代表性的调查对象进行复查,判断自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本次调查,原则上不要求仅为本次普查工作而进行处置设施的环境监测、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产生量的重新调查。若地方在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前环境监测等工作中积累了相应数据的,可直接引用,若没有,相应数据列可以填写“无”。八、普查技术报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查办公室应在普查数据汇总分析基础之上,完成普查技术报告,并经省普查领导小组批准后上报到国家环保总局普查办公室。为规范技术报告的内容和深度,提高工作质量,该技术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要内容:1、概述包括普查的目的和意义、工作机构和主要普查人员、主要工作过程、时间进度、分析结论、建议等。主要普查人员包括省级和市级普查员的姓名、工作单位、职称职务、联系电话等主要信息。2、普查对象和范围列出全省普查对象的名录和基本信息。3、普查内容和技术方法技术方法上重点说明数据的质量控制措施,并进一步说明在普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4、全省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产生、处置流向分析结合表1、表2的内容进行汇总和分析。重点说明危险废物的产生量、主要种类、地域分布、行业分布,主要产生源清单等,处置流向在全面阐述的基础上重点说明主要产生源和主要危险废物种类的流向方式、流向数量、历年堆存量、环境危害,对需要集中处理的数量进行分析。进行了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典型调查的,还需要对调查量和统计量之间的差异进行适当分析。5、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分析通过调查,对本辖区内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处置设施的基本情况结合表1的内容进行扩展,并予以文字分析,如布局、处置设施数量、项目建设背景、启运时间(或目前进度)、处置规模、主要处置的废物类型、工艺类型、占地面积、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发展规划等,项目业主要说明投资者的名称和出资额。6、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工艺分析主要从设施选址、规模、工艺技术路线和水平、投资水平、运营状况、业主单位所有制结构和技术能力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选址上重点分析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场址选择的有关要求,主要问题是什么,是否完成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手续和审批部门(附批复文件),下一步解决问题的计划。规模上主要分析建设规模和实际处置规模(如可能提供连续三年数据)之间的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工艺技术路线和水平主要分析技术类型、技术来源(技术支持单位),评价路线设置的合理性以及在设备选型、结构尺寸、材质等方面对实现安全处置和达标排放目标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列出焚烧炉、除尘器等主要设备的生产单位名称。投资水平以系统为单位,重点反映设备投资水平和单位处理量的投资水平。有条件的,可以对具体投资构成进行具体分析说明。运营状况上主要分析目前的收支情况,处置费的收费水平和收缴率,每年的处置成本以及税后利润,收费水平是否涵盖运输费用和包装材料(容器)费用。业主单位主要反映所有制结构,主要工作业绩,定性判断企业的运营能力。对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设施主要分析综合利用的废物种类、产生的行业、废物数量、工艺、产品和去向,分析综合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7、污染治理措施分析主要分析和评价大气、水、飞灰残渣的污染控制措施和控制效果,说明废水和飞灰残渣最终的去向,是否安装尾气的自动在线监测仪器以及监测参数,说明生产厂家。对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设施重点围绕工艺路线设置、设备配置、工艺参数的控制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从主要监测仪器配置上说明处置企业的监测分析能力,从民众投诉、新闻曝光等方面分析这些设施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8、在建设施分析在在建设施建设背景的基础上,主要分析其布局、收集范围等与国家规划是否一致,在建设施的规模、技术路线、污染控制措施能否满足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管理计划等。9、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分析评估申报登记制度、转移联单管理制度、经营许可证制度等单项制度执行情况,以及三种制度之间的有机联系执行情况,除此以外,还可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执行情况,环境监管措施和力度是否能满足危险废物全过程监控的需要,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加强监管的主要工作计划和设想。10、结论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结合普查工作的三个直接目的对本辖区内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进行定性和定量总结,包括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还应包括普查工作中的问题。11、推进规划实施的建议12、附件包括省级普查表、处置企业说明材料以及其他必要的说明材料。九、进度安排普查工作分为六个阶段进行。(一)启动阶段(2004年10月-2005年3月)落实组织实施条件,成立专门的普查小组,落实人员及工作经费,收集有关数据,为普查做准备。(二)技术培训(2005年3月下旬-4月上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普查办公室抽调1-2名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普查指导员,参加总局普查办组织的启动宣传和培训会议,学习贯彻总局普查工作方案,做好总体工作部署。落实市级工作机构,责任指定到人。省普查办制定本辖区内的普查实施方案。同时安排市级普查员的培训活动,下发调查表,统一工作方法。(三)普查登记(2005年4月上旬-5月下旬)市级普查员和处置企业填报人员按照调查表规定的内容和有关说明填写调查表。处置企业对调查表内容审核无误后加盖单位公章,报至所在地级市普查办。该办对处置企业上报材料进行审核确认,并录入、汇总。(四)典型抽查和复核(2005年5月中下旬)各地级市(行署、自治州)普查办对辖区内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企业进行典型性抽查和复核,判断各项数据是否可靠,逻辑关系是否合理。发现差错及时改正,并判别发现的差错是否普遍,普查方法是否有缺陷,不断完善工作方法。各地级市(行署、自治州)普查办将审核后的调查表和企业资料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普查办。(五)综合分析(2005年6月)省(自治区、直辖市)普查办对各地级市上报材料和自行填写的调查表进行汇总、整理、核实和综合分析,编制普查技术报告。 (六)上报验收(2005年7月上旬)省(自治区、直辖市)普查办将普查技术报告(含调查表)以书面和电子邮件形式上报至总局普查办公室。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重新返工,直至达到规定要求。 十、联系方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普查办公室(设在污控司固体处):联系人:杜科雄 联系电话: 真:子邮件: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南小街115号(100035)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联系人:孙宁联系电话 真子邮件:通讯地址:北京市安定门外大羊坊8号(100012)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将在网站()上设立危险废物论坛,各地可以在首页注册登陆后就有关问题发表意见、建议,规划院将及时回复,加强与各地的信息沟通交流。十一、附件附件1: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调查表及填表说明附件2:处置企业文字说明材料内容要求附件1: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调查表及填表说明表1 省社会经济和工业危险废物基础数据调查表行政区域名称区域面积五普常住人口gdp工业总产值主要工业行业工业危险废物主要产生行业工业危险废物统计产生量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调查数)主要危险废物种类企业综合利用量企业自行处置量企业贮存量企业排放总量备注200220032004平方公里万人亿元亿元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市全省填表人: 审核人: 填表说明:此表为省级表和市级表,省汇总、审核后逐一按照地市填写,最后一行汇总结果。非经注明,应填写本地级市(地区)内的全部数据,不能仅填写城区或建成区的数据(下同)。全省数据(gdp、工业总产值、主要工业行业和工业危险废物主要产生行业等)应根据省级统计数据填写,不得由各地级市(地区)数据直接加和。本表中危险废物不包括医疗废物(下同)。省直管县应纳入相应(代管)的地级以上城市或地区。五普常住人口:指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该地级市(地区)的常住人口数据。主要工业行业:指按照工业总产值(或工业增加值)从大到小排名前五位的行业。工业危险废物主要产生行业:指按照危险废物产生量大小排名前五位的行业。工业危险废物统计产生量:指环境统计口径,列出2002-2004年三年的数据。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调查数:列出在2001-2004年间进行的全面调查数据,并注明调查年份。进行多次调查的,可以分年份依次填写,也可仅填最新或最全的数据。如果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查,该栏填写“无”,不要求为本次普查重新开展调查。主要危险废物种类:指按照产生量大小排名前五位的危险废物种类(采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确定的种类名称),下同。综合利用量、自行处置量、贮存量和排放量:采用2004年(或者2003年)环境统计数据。该数据均指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综合利用量、处置量、贮存量、排放量,进行委托处置或者集中处置单位不纳入本栏调查范围。表2 省医疗卫生事业和医疗废物基础数据调查表行政区域名称医疗卫生机构总数其 中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其 中医院病床使用率年门诊总人次数现行住院收费水平医疗废物产生量调查数备注医院个数县及县以上医院个数卫生院个数无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个数医院床位数卫生院床位数城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个个个个个床床床床%万次元/日.床吨/日全省填表人: 审核人:填表说明:表中所有指标根据2004年(或者2003年)卫生统计年鉴填写,各项指标的含义采用该年鉴的解释。采用2003年数据应在备注一栏中说明。省级数据应根据省级统计数据填写,不能直接由各个地级市(地区)直接加和。所有数据应为本辖区内的全口径,不能仅限于本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管辖范围内的数据(如北京不能仅填写北京市、县卫生局主管的医疗机构数据,而应包括卫生部、军队系统的数据)。现行住院收费水平并非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水平,而是在未叠加医疗废物处置收费前,地方物价部门颁布实施或实际执行的每人每日住院的床位综合收费情况(不含治疗费)。本表不要求重新进行产生量调查,只是基于以前调查数据进行填写,同时附调查方法和分析过程的文字说明,如果没有调查数据,在产生量调查数一栏中填写“无”。表3 省现有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基本情况调查表序号设施名称业主单位名称业主单位性质建设地 点投产时间接受废物的区域范围主要处置废物种类设计规模其 中2003年实际处量2004年实际处置量2004年实际运行天数工艺技术路线主体设备生产厂家 投资占地面积员工人数2004年处置收费总额经营许可证编号备注综合利用焚烧安全填埋吨/年吨/年吨/年吨/年吨/年吨/年天万元亩 填表人: 审核人:填表说明:此表以地市为单位,一个设施填写一行。序号由各省和各地市自定,要求从1开始,连续、不重复地给处置设施逐一赋予编号,设施编号数量应与设施介绍材料个数一致。业主单位性质:是指业主单位的所有制结构。建设地点:要求尽可能细致、明确,至少应落实到县,若同一县存在多个处置设施,则应进一步具体化以使处置设施建设地点有所差异。投产时间:按照竣工验收并投入试运行的起始时间填写,具体到年、月。主要处置废物种类:指按照处置量大小排名前五位的废物种类(采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确定的种类名称)以及是否处置多氯联苯等特种危险废物。投资不含占地和公用工程,仅包括工艺和辅助工艺技术设备投资(下同),包括废水、废气、废渣处理以及收集运输车辆投资,不包含办公楼、总图投资。如各地将所调查处置设施直接或改造作为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相对应的建设任务,则在备注栏说明。主体设备生产厂家主要填焚烧系统生产厂家。表4 省现有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基本情况调查表序号设施名称业主单位名称业主单位性质建设地 点投产时间接受废物的区域范围处理能力工艺路线主体工艺设备生产厂家转运车数量2004年实际处置规模投资占地面积员工总数收费标准2004年处置收费总额经营许可证编号备注吨/日辆吨/年万元亩万元 填表人: 审核人:填表说明:注意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统一编号,处置设施同时接纳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名称和序号应相同,以避免重复,非典应急焚烧炉不纳入此表,可填入下表。如各地将所调查处置设施直接或改造作为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相对应的建设任务,则在备注栏说明。同一业主,但仅扩建工程为规划项目、且保持建设内容相对独立的,不将现有设施视做规划项目。此处收费标准为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情况,除填写调查表外,还要求提交当地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标准文件的复印件。 表5 省 “非典”应急焚烧炉建设情况调查表序号业主单位名称建设地点投产时间处置能力是否有尾气净化设施焚烧炉生产厂家焚烧炉设备投资投资其中国债投资实际处置量尾气处理工艺转运车数量许可证编号有关监测数据处置意见备注填表人: 审核人:填表说明:有关监测数据:是指地方环境监测站最近两次的环境监测数据,附监测报告的复印件。处置意见:是指规划项目建成后应急设施处置的初步意见。如各地拟将所调查处置设施直接或改造作为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相对应的建设任务,则在备注栏说明。表6 省在建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情况调查表序号设施名称业主单位名称建设地点预计建成时间可研编制单位可研审批部门和时间环评批复部门和时间接受废物的区域范围处置对象工艺路线主体设备生产厂家设计处理能力其 中污染治理工艺设施投资资金来源与规划项目关系备注综合利用焚烧安全填埋吨/年吨/年吨/年吨/年万元填表人: 审核人:填表说明:资金来源:需说明各投资方名称和投资额。与规划项目的关系:规划是指2003年12月批复的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关系是指该在建项目与规划中确定的项目在布点、服务范围、建设内容、建设规模上是否一致,如有差异,需说明差异之处,是否属于规划项目对应的建设内容。除填写上表外,还应在企业文字说明材料中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复印件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复复印件。表7 省在建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情况调查表序号设施名称业主单位名 称建设地点预计建成时间可研编制单位可研审批部门和时间环评批复部门和时间接受废物的区域范围处置工艺主体设备生产厂家设计处理能力污染治理工艺设 施投资资金来 源与规划项目关系备注吨/日万元 填表人: 审核人:填表说明:资金来源:需说明各投资方名称和投资额。与规划项目的关系:规划是指2003年12月批复的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关系是指该在建项目与规划中确定的项目在布点、服务范围、建设内容、建设规模上是否一致,如有差异,需说明差异之处。是否属于规划项目对应的建设内容。除填写上表外,还应在企业文字说明材料中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复的复印件。表8 省现有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污染治理状况调查表序号设施名称厂界距离最近居民区(村)距离尾(废)气净化废水治理残渣处理日常监测指标和监测频次地下水污染情况投诉情况投诉处理结果监督性监测结果备注急冷工艺除酸工艺除尘工艺是否安装活性炭装置是否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在线监测指标二恶英监测浓度尾气净化设备投资废水种类废水处理能力废水处理工艺废水处理投资渗滤液处理工艺渗滤液处理投资处理工艺飞灰去向灰渣去向米万元吨/日万元吨/日万元 填表人: 审核人:填表说明:本表根据设施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填写有关指标。二恶英监测浓度:要求填写以前开展的所有监测结果,并在备注栏中注明监测单位,如未开展过监测,填写“无”。废水种类:包括清洗消毒废水、生产工艺废水、冷却水、生活污水、雨水中的一种或几种。飞灰去向:还需说明接受地的距离。监测指标和监测频次:指企业自行开展的监测活动,主要包括大气和水的污染物监测。投诉情况:指近3年里投诉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投诉次数和主要投诉问题。监督性监测结果:指最近由地方环境监测站监测的结果,要求附监测报告复印件,若没有监督性监测,可填无。若处置设施不存在对应的填写指标项,可不填(如没有安全填埋工艺的设施可不填渗滤液处理工艺及投资)表9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情况调查表是否制定许可证管理办法: 是 否 发放许可证的数量: 张发放率:常规监督管理制度: 书面核查 实地检查(定期检查间隔 月)报告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 公示制度 其他: 许可证发放情况序号法人名称许可证种类许可证发放单位许可证发放时间有效期限证书编号日常监督管理结论备注 填表人: 审核人:填表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