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tg-mboss规范1.0 ctg-mboss总体规范版本2.0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10年1月版权所有,注意保密508 ctg-mboss规范总册目 录1文档说明11.1编制说明11.2适用范围11.3文档结构11.4起草单位11.5解释权11.6版权22综述32.1企业信息化规范背景32.2企业信息化战略框架42.2.1企业信息化战略目标52.2.2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目标62.2.3技术体系62.2.4it管控体系72.2.5企业信息化实施策略82.3企业信息化发展基本原则92.4ctg-mboss2.0规范的驱动力和重点提升102.4.1业务驱动力102.4.2ctg-mboss2.0的重点提升132.5ctg-mboss规范体系243技术体系263.1功能架构263.1.1企业管理支撑功能域293.1.2业务支撑功能域313.1.3运营支撑功能域333.1.4企业数据应用功能域353.2系统架构353.2.1mss系统域373.2.2bss系统域383.2.3oss系统域423.2.4eda系统域453.3部署模式463.3.1ctg-mboss系统部署总图473.3.2ctg-mboss集团层面部署483.3.3ctg-mboss省公司层面部署483.3.4ctg-mboss本地网层面493.4系统间集成关系493.4.1域间横向集成关系493.4.2域间纵向集成关系513.4.3跨域关键流程523.4.4系统集成蓝图543.4.5信息流描述563.4.6关键业务流程的域间分工边界713.5数据架构873.5.1企业数据模型883.5.2数据应用903.5.3数据管控913.6基础平台923.6.1系统整合架构923.6.2企业内部it专网933.6.3it安全953.6.4it服务管理平台973.6.5数据中心1004管控体系1004.1企业信息化组织和人员1014.1.1企业信息化组织定位1014.1.2信息化组织结构1024.1.3企业信息化部与相关部门的关系1074.1.4企业信息化人员岗位类别1084.1.5企业信息化人员结构1104.1.6企业信息化骨干人才培养1104.2预算和资产管理1124.3企业信息化管控流程1134.3.1it规划管理流程1144.3.2it预算管理流程1154.3.3it需求管理流程1154.3.4it项目管理流程1164.3.5it架构管理流程1174.3.6it运营服务管理流程1184.3.7it人员技能管理流程1214.3.8it供应商管理流程1214.3.9it数据管理流程1234.3.10it信息安全管理流程1244.3.11it资产实物管理流程1244.3.12it绩效管理流程1244.4企业信息化支撑体系1244.5企业信息化推进模式1274.6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维护1275ctg-mboss规范体系1295.1总体规范1295.2分总规范1305.3分册规范131附录一:主要编写人员136附录二:名词术语136附录三:ctg-mboss标识说明138附录四:ctg-mboss规范体系维护和升级说明1391 文档说明1.1 编制说明ctg-mboss2.0规范之总体规范全面阐述了中国电信企业信息化架构,是ctg-mboss2.0规范体系的总领,是编制ctg-mboss2.0其它规范的依据和基础。后续文档中,ctg-mboss2.0简称为ctg-mboss。如果没有特别指定是ctg-mboss1.0的,都是指ctg-mboss2.0。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及下属省(市、区)电信公司进行ctg-mboss的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1.3 文档结构本规范由文档说明、综述、技术体系、管控体系和ctg-mboss规范体系五部分构成。其中,第2章对ctg-mboss进行概要描述,包括中国电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发展阶段目标、技术体系、管控体系和ctg-mboss规范体系。第3章详细阐述了ctg-mboss的功能架构、系统架构、部署模式、系统间集成关系、数据架构和基础平台。第4章详细阐述了中国电信的it组织和人员、预算和资产管理、企业信息化管控流程、企业信息化支撑体系、企业信息化推进模式、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维护流程等内容。第5章详细说明了ctg-mboss规范体系的层级和构成。1.4 起草单位本规范的起草单位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1.5 解释权本规范的解释权属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1.6 版权本规范的版权属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 综述2.1 企业信息化规范背景近几年在itsp2.0规划和ctg-mboss1.0规范体系的指导下,中国电信it系统和管控体系的建设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中国电信的it整体能力日趋成熟,不断朝着先进的国际电信运营商的水平靠近。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n 逐步形成了面向客户、综合业务、省集中的核心it系统,对离散在本地网、面向单业务、结构各异的系统进行了整合集中n 按照规划和规范要求,各省基本采用松耦合、模块化、可配置的建设原则,以相对灵活的架构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为构建it系统生命周期奠定了基础n it规划与规范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组成部分,结合企业预算、计划管理进一步形成了it战略规划、滚动规划、预算、计划、评估的闭环体系n 各省逐步形成了it专业化的组织和人员,提供共享的it服务在成体系的it系统和管控架构的支撑下,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变的客户需求,为企业转型和发展改革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it 工作初步扭转了“应急救火”的被动局面,正在向“主动服务”的阶段迈进。业务成效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n 从产品为中心到客户为中心n 从简单受理开通到主动的、多渠道的营销n 初步形成了“数据集中,应用分布”的数据管理模式,支撑了基于客户分群的针对性营销n 形成了管理层带头看数用数,自上而下推动精确营销的数据氛围,精确管理水平明显提升n 实现财务分析从传统报表向多维分析转变,支撑财务精确管理当前,中国电信行业已经步入全业务经营和3g 时代,中国电信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和诸多不确定因素,市场竞争将出现新的格局,竞争更趋白热化。中国电信需要持续深入推进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坚持品牌统领及聚焦客户的融合、差异化竞争策略,相应调整组织架构,完善法人体制,强化精确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为了更好地支撑企业转型和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的实施,中国电信继承企业信息化规范体系1.0(ctg-mboss1.0 )的成果,并在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itsp2.0)的指导下,编制了中国电信企业信息化规范体系2.0(ctg-mboss2.0)。通过ctg-mboss2.0规范指导,有效落实it能力的提升和统一,将中国电信的企业信息化建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2 企业信息化战略框架中国电信企业信息化战略框架包括企业信息化战略目标、阶段目标、技术体系、管控体系、实施策略和基本原则。图2-1 企业信息化战略框架2.2.1 企业信息化战略目标中国电信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面向企业转型和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的实施,通过进一步地整合集中、持续优化,建成行业领先的it 技术体系与专业化的it 管控体系,形成与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相适应的整体化的企业信息化能力(one it),支撑企业信息共享、高效运营,实现企业信息化与企业运营模式的有机融合,将企业信息化建设成为中国电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有效支撑企业战略的实现。2.2.2 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目标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有效支撑,数据共享阶段:进一步推进整合集中,继续提升现有系统的能力,建设适应全网运营的基础系统,补充和完善移动业务支撑能力,满足对全业务经营和全网运营支撑的需要;围绕“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的实施,支撑好分客户群经营、针对性营销等品牌经营工作;加快数据体系建设,奠定数据应用的基础;建成与技术体系相适应的信息化专业组织体系,人员集中、组织建设到位,保证集中系统的运营维护。主动服务,优化管理阶段:持续完善系统的整合集中,全面提升it 体系对全业务融合和全网运营的支撑能力;不断完善数据应用,实现信息数据在企业内的充分共享,支撑对企业各类资源的动态管理能力,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精确管理水平;不断完善信息化专业组织的建设,通过主动管理、预先规划快速响应企业中各类it 需求;建立完善的it 管控制度和流程,不断提升it 管控的技术支撑水平,实现it 服务支撑的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有机融合,创造价值阶段:充分发挥it 技术体系的作用,持续固化和优化适应企业战略的业务运营和管理流程,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执行能力,实现企业信息化与企业运营模式有机融合;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专业化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形成一支忠于企业、精通技术、熟悉业务、高素质的专业化it 人才队伍,为企业的发展不断创造价值,使企业信息化真正成为中国电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2.2.3 技术体系it 技术体系从业务模式、流程、数据、系统、实施的角度进行规划和设计,包括应用系统、it 基础平台两大部分。应用系统部分由业务支撑系统(bss:business support system)域、运营支撑系统(oss:operation support system)域、管理支撑系统(mss:management support system)域、企业数据应用平台(eda:enterprise data application)域组成。各部分支撑的业务流程和相应功能如下:n bss 是面向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等企业前端的应用支撑平台,同时也是业务和财务管理等企业内部运营流程的重要一环。包括客户关系管理(crm)类系统、计费结算类系统等。n oss 是面向服务、资源和网络运营,提供电信业务后端运应支撑的系统域。包括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开通、服务保障、综合网络管理等类系统。n mss 是面向管理的支撑系统,包括企业内部门户与oa 类系统、财务、人力资源、供应链等专业系统。n eda 是面向企业数据的应用、以支撑数据共享和分析为目标的支撑系统域。主要包括运营数据存储(ods)、企业数据仓库(edw)、数据抽取转换与加载(etl)及承载在其上的数据分析应用。it 基础平台部分包括企业内部it 专网(dcn 网络)、应用整合架构、安全和it 服务管理类系统等。技术体系继续按照“模块化、松耦合、可配置”的技术思路;遵循“数据与功能分离,功能与流程分离,应用与展现分离,生产与分析分离”的技术原则,保证以相对稳定的技术架构去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需求;继续坚持“两级集中、三级应用”的整合集中模式,提高it 集约化运营和管理水平;高度重视数据体系的建设、完善和应用,提高企业内信息数据共享水平, 充分发挥企业信息数据的价值和作用。2.2.4 it管控体系企业信息化管控体系从规划规范、建设推进、运维支撑、数据管理等角度进行规划和设计,贯穿整个企业信息化生命周期,从it 组织和人员、it 流程与制度、it 预算与资产等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和规划。it 支撑单位和供应商是企业it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外部支撑力量,也是管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架构指在集团、省、地市分公司三个层面建立专业化的信息化部门,规范化部门内部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为企业内所有部门提供共享信息化服务。it人员指集团内部从事支撑系统规划、建设和运营等it 相关工作的人员。规划涵盖内容包括it 人员的岗位结构、it 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和it 骨干专项管理机制。it 流程包括为协调业务部门与信息化部门的关系、信息化部门各层级间的关系,确保it 高效运作和提供优质共享服务而制订的一系列的流程。it 流程需要以制度的方式落实到管理工作中,为提高流程执行效率,确保提供优质的it服务,还需要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支撑it 流程。it 预算包括资本性支出和成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主要用于形成新的it 能力,成本性支出主要用于现有能力的维持。it 资产是各类it 系统涉及的软硬件资源。it 支撑单位特指电信集团下属的研发机构和it 供应商,其中it 供应商包括主业(控股)公司和外部开发商(集成商)等信息化支撑单位。it 管控体系要按照和it 技术体系平衡发展、相辅相成的总体思路;遵循“组织人员集中化、服务支撑专业化、运营管理流程化、供应商管理体系化”的专业化管控原则;高度重视与it 技术体系相适应的it 组织架构、人才队伍建设,加快it 骨干人才队伍培养,优化it 职业通道和岗位认证体系;确保持续稳定的it投资和维护成本,促进信息化能力的持续增强和稳步提升;建立健全各类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流程,保证it 运营和服务的可靠和稳定;建立运营商主导、合作共赢的it 供应商管理体系,为企业信息化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障。2.2.5 企业信息化实施策略在中国电信企业信息化向战略目标演进过程中,要以统筹兼顾的思维把握以下实施策略:(1)技术与管控平衡:在企业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不仅要重视it 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也要高度重视与之相适应的it 组织、制度、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化服务支撑的专业化水平,确保it 技术体系与管控体系的平衡发展。(2)业务与it协同:在企业信息化能力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it 技术体系建设,同时要高度重视对端到端业务管理流程、规则的理解和梳理,有效实现对流程和规则的固化,保证对企业业务运营和经营管理的有效支撑。(3)需求与规划共驱:在企业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要始终把握好需求管理的内涵和规律,同时要把握好it 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按照规划规范的要求,根据业务需求的优先级有序推进it 系统的建设与优化。(4)数据与应用齐抓: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不仅要重视系统的应用,也要同时关注数据整合和数据质量的提升,不断挖掘数据的价值,提升企业精确化管理水平。(5)建设与运营并重:企业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系统的建设与能力的提升,更要重视系统的维护和应用,要创建与it 系统融合集中相适应的电信级it 运营管理体系。2.3 企业信息化发展基本原则(一)统一规划的原则集团公司制定中国电信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各省根据战略规划制定本省的滚动规划,坚持“不符合战略规划,不纳入滚动规划;不纳入滚动规划,不列入年度计划”的原则。(二)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不断强化企业信息化数据、应用系统、设备、投资、人员的集中管理,确保信息化资源为企业充分共享。(三)规范先行,强化架构的原则系统建设和运营要依据ctg-mboss 规范,遵照统一的架构,保证规划、规范目标的实现。(四)注重投资效益的原则信息系统的新建和改造要进行投资管控与效益分析,要集中采购,集中建设,充分利旧。(五)明确职责,规范需求的原则强化it 专业化管理,明确业务部门和信息化部门在需求提供和服务提供层面的分工合作关系。要规范需求管理和需求变更管理流程,以保证需求符合企业的要求,并保证应用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4 ctg-mboss2.0规范的驱动力和重点提升2.4.1 业务驱动力中国电信行业在行业重组和3g 牌照发放后,市场竞争出现新的格局,竞争日趋白热化。伴随着全业务经营和3g 时代的来临,中国电信持续深入推进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坚持品牌统领及聚焦客户的融合、差异化竞争策略,针对性地提升分客户群经营能力、精确营销能力以及网络资源应用能力,进一步强化精确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对企业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包括支撑综合信息服务、品牌经营、精确管理和全网一体化运营等方面。2.4.1.1 综合信息服务要求“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一是指中国电信的业务范围除了传统的固网通信外,还进入移动通信,以及文化、传媒、it服务等领域,进行全业务运营;二是要为客户提供捆绑、融合的一揽子信息通信服务;三是要从以网络为中心的“网络运营商”向聚焦客户的“服务提供商”转变。业务融合需要信息化体系的融合运作。随着业务领域从传统固网语音到数据、移动、视频和ict 等业务的拓展,中国电信为发挥全业务运营优势和满足客户日益复杂、多变的体验要求,需要提供融合的服务,从而对企业信息化提出了融合运作的新要求:提供统一客户视图和统一客户资源视图;支撑业务捆绑和组合套餐;实现统一的客户接触、针对性营销和销售渠道管理;集中的产品及销售品管理、积分管理;提供融合、实时计费服务,支撑内容计费/后向计费等新型计费要求、统一受理和单一账单、提供移动支付;实现全业务综合开通与保障等。企业商业模式的变化需要企业信息化提供综合、灵活和快速的支撑。为适应客户综合信息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横向整合纵向融合各客户品牌下的不同业务,中国电信需要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业务体系。在通信技术方面,要做好对网络ip 化和融合化运营的支撑;信息服务方面,要做好价值链的管控,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在分客户群经营方面,要提供差异化服务。因此,中国电信需要以灵活和相对稳定的信息化体系架构来应对企业转型多变的综合性要求,需要清晰定义企业信息化体系与各业务管理平台的边界,规范化企业信息化系统与网络、业务平台的接口标准,提高业务开通与保障的效率,统一客户体验。2.4.1.2 聚焦客户的品牌经营要求为适应企业转型和发展新生产力的要求,把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观念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中国电信需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品牌体系,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从经营业务到经营品牌的转变。目前,中国电信根据客户的不同特征,划分了不同的客户群,推出了针对不同客户群的客户品牌。品牌经营对信息化支撑的共性要求包括提供多维动态的客户视图;实现基于品牌的统一受理和业务捆绑;提升客户洞察能力,提供针对性营销;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开通及保障体系,提供差异化服务等。对政企客户要强化直销渠道的营销,提供行业特色的个性化服务,贯穿售前售中售后的全过程接触和商机管理,服务等级的差异化;对家庭客户实现fmc 与宽带接入的融合,针对不同家庭类型的针对性产品推出,增强多媒体内容交付与整合;对个人客户要加强移动产品分类管理和跨业务捆绑,增强社会和电子渠道支撑能力,提升客户感知和服务协同水平。2.4.1.3 精确管理要求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企业转型的战略目标,中国电信提出了精确管理战略举措。精确化管理是以数据和事实为驱动,以信息化为支撑,提升客户服务能力、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具体、可操作且可复制的管理模式。数据的精确化是市场营销精确化的基础,要依托信息系统的调整和建设,实现数据支撑的精确化。量化管理是精确管理的核心,数据管理是精确管理的基础,信息化是精确管理的支撑手段。精确管理的重点是做好针对性营销、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数据管理三方面工作。实施针对性营销要以精确的客户理解和客户数据为基础,以完善品牌和产品体系为切入点;优化资源配置要逐步推行作业成本法,按客户、产品、地域分解收入和成本;加强集中采购和供应管理,建立完整的维护成本定额体系;提升业务高效交付能力,提供精确智能保障,加强运维协同;完善数据管理要规范基础数据的质量管理,统一企业数据模型和主数据编码管理,提升数据及时性、准确性、一致性和全面性,完善前端客户数据库和后端资源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企业信息数据的有效共享,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实现数据服务向信息服务的提升。精确管理需要从整合企业整体信息入手,将前端不同客户群需求特征、不同针对性营销方案及产品、后端企业业务、网络、人力、财务、物资等各类资源信息有机衔接,从数据和流程两方面推动企业精确管理目的实现和价值提升。2.4.1.4 全网一体化运营要求中国电信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必然需要对传统商业模式和经营模式进行创新。需要建立全国性业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商业模式,全网协同,形成规模效应;需要全面实施品牌经营,全面统一品牌,合力统一企业整体形象;推进“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国际化经营。企业全网运营的信息化要求主要体现在提供实时和跨域的受理开通、服务保障、营销支持等方面,充分实现总部和省的纵向集成联动。在受理开通方面,实现客户和产品信息的统一管理,实现全程全网的流程贯通,实现异地受理和充值等;在服务保障方面,需要提供一站式服务保障和防欺诈处理等功能;在营销支撑方面,提供一体化的商机管理、品牌管理、标准化的解决方案等功能。2.4.2 ctg-mboss2.0的重点提升2.4.2.1 功能与应用的重点提升2.4.2.1.1 bss域的重点提升crm域围绕着支持客户体验一致化、营销服务协同化、全网运营一体化、产品套餐配置化、流程规则显性化等目标,crm域重点提升如下方面的内容:n 业务门户:打破原有各个业务系统数据、流程及功能分散独立的状况,提供面向不同角色的个性化的集成业务门户;进一步要求业务逻辑与展现分离,业务系统专注于业务组件、服务和流程的实现及组合,门户承担界面的实现与集成。n 渠道管理:将自有渠道与社会渠道信息统一管理,并定义全面的考核与工作支持功能要求提升渠道运营效率;通过渠道交互支撑提供任务调度功能,协同其他业务功能模块共同支撑渠道协同业务流程。n 产品管理:覆盖固网、移动和增值业务,实现产品/销售品的统一管控;实现企业范围内产品/销售品统一编码;建立产品/销售品一点配置、全局共享的支持体系,提升运营效率和管控水平。n 规则管理:建立统一业务规则目录、显示化管理业务规则;分离和模块化业务规则实现;提供灵活的业务规则策略支撑;建立规则生命周期管理。使得业务规则达到“好理解、好配置、好维护、好排错、可定制、可扩展、可复用、可管控”的目标。n 营销/销售:打通与eda的交互通道,完整支撑针对性营销和维系挽留;关注销售过程的管理,新增商机和集团crm的互动;加强合同在转化为订单后的跟踪管理;建立客户合同管理流程的业务功能,提升整个销售过程的支撑能力。n 业务受理:提升全网业务和异地业务受理能力;通过增值业务订购关系管理平台支撑增值业务的统一查询、退订和订购。n 营销资源管理:优化营销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为提高营销成功率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库存管理、销售与售后支持管理实现对全类型营销资源的有效管理。针对终端,提供从终端的入库、下发/调拨、销售、及售后支持的整个过程管理。n 全网运营:建立全网客户信息全集,提供跨域信息共享服务;提供全国统一产品管控流程、产品目录管理,统一编码;统一管理全网增值业务的查询、订购和开通;两级crm与协同支撑统一的营销活动、商机跟踪与管理。计费域围绕着中国电信经营移动业务后,支撑全网计费整体运营、融合计费、实时计费,以及在3g场景下的包括内容计费、手机钱包、后向计费等各类计费工作,计费域重点提升如下内容:n 欠费风险控制:提升离线计费系统的实时帐务、信控能力;提升对增值业务信控能力,满足全停、全控制的目标;优化计费与开通接口、开通与网络设备接口交互,提高停复机执行效率和成功率;完善防欺诈能力;通过对用户欠费(恶意/非恶意)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保证企业资金链的顺畅。n 消费提醒和费用查询:建立方便快捷的提醒与查询渠道;提供丰富准确的提醒与查询内容,及可定制的多样化提醒频度,从而提升客户感知。n 内容计费:实现基于内容的精确计费;实现基于qos计费;彻底解决重复计费问题。增强数据业务计费策略的控制力度,提高中国电信移动数据业务的运营支撑能力,提升客户消费透明度。n 后向计费能力:对信息和内容的提供者(后向客户)进行计费、收费、结算、催缴、对帐,并提供对消费者(前向客户)的优惠赠送。有效支撑中国电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协同商业模式。n 核对及收入确保:通过端到端的收入流程梳理、诊断和分析,实现对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相关数据进行跨平台、跨环节和环节内的监控、稽核、分析和审计,控制收入风险。n 预/后付费身份切换:提供预/后付费身份切换能力,做到不论客户采用何种付费方式,均可享受相同的优惠套餐;同时从运营商的角度,做到恶意欺诈的防范。n 定制化的账单和发票:优化定制化账单和发票的能力,规范面向客户的账务处理工作,提高帐单信息清晰性和完整性,改善客户感知。n 统一的外部数据提供:强化统一的外部数据提供能力,采用有效的稽核手段来保证据提供过程的每个环节的准确性,彻底解决由于统计口径和展示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n 移动支付:提供移动支付能力,通过手机终端完成小额支付功能。为用户和商户之间建立起一个便捷的资金支付通道n 在线计费:直接与网元交互,处理基于会话级的计费请求并进行信用度控制,提供服务使用过程中的费用或使用量的计算能力,对用户的帐户余额和累计量进行管理,按照一定的策略(定时/定量/定时定量结合等)输出话单文件。n 统一余额管理:在计费域多系统之间共享的余额、客户、销售品、产品、定价、基本参数等数据;加强共享数据的实时性、正确性、一致性,加快生产数据在流程中的传递;促进离线计费系统、ocs、vc等有机融合。n 统一充值:接收客户来自ivr或自服务平台等多渠道的充值请求,实现对充值卡进行鉴权、对被充值帐本进行归属认证、向被充值用户余额归属系统(abm)发送充值通知等充值操作的控制功能,提供客户在漫游/非漫游、使用本地/异地、向客户归属/非归属设备进行充值的能力。n 全网运营:完成全网业务数据的高速交互,包括文件和消息两类;提供跨省各种漫游类业务转发和摊分处理;提供跨省的基础运营信息共享服务,并对全网共享数据进行管理;集团-省两级计费系统协同支撑客户计费业务的统一批价、优惠、合账联动处理。2.4.2.1.2 oss域的重点提升oss域围绕业务融合、支撑全业务经营;聚焦客户、提升客户体验;全程全网、实现一体化管理;集中高效、支撑网络转型;精确智能、运营优异等目标,重点提升如下内容:n 资源管理:支撑新增的cdma 、pon网络资源、管理家庭网关和业务平台资源和组网管理;提升资源系统具备产品级资源配置能力;提升资源数据质量、提高资源数据共享水平。n 服务开通:以客户为中心,接收crm完整的客户订单并生成多个服务定单,提高开通效率,提升客户感知;梳理优化集团到省公司的一体化开通流程,完善集团与省一体化的开通体系。n 服务保障: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统一支撑障碍和劣化的全网全业务服务保障管理;建立运维门户,为生产指挥、运维管理以及嵌入式服务提供支撑;梳理代维管理体系,实现对施工调度的集中预约、前台预约、人员管控等支撑。n 自动激活:以客户为中心,引入用户配置理念,扩展系统功能,实现激活服务能力前移,提高激活效率和数据质量,提升客户感知。n 网络运营服务分析: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支持覆盖开通/保障的全程全网的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n 无线网优:建设以基础数据为核心,与性能管理、问题分析关联的网络优化综合平台,实现对移动网络优化工作的全程支撑,确保移动网络质量,提高客户感知。2.4.2.1.3 mss域的重点提升中国电信在持续推进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的进程中,强大的业务驱动力不仅造就了业务领域的创新,而且也逐步推动管理领域的不断进步。管理支撑系统也应顺应业务的发展,不断提升各个模组的业务功能,逐步实现企业精确管理目标,促进中国电信从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mss域重点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n 强化资本性支出类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管控。工程模组实现从工程项目管理的规划、立项、设计、工程实施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管理,将各个业务流程it化,实现对工程项目预算、立项、设计、工程进度、资金、转固、竣工决算等信息的集成管理。n 逐步实现对中国电信集团物资与服务的统一、集中管理。物资管理范围扩充到服务管理、卡、终端等多种业务,实现终端的串号管理,提升物资的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等方面的管理力度。n 实现不同角色和不同层级的全面人力资源应用。包括面向决策层的人力资源规划、报表决策分析;面向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人工成本管理、组织机构管理、人员信息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等;面向全体员工的员工自助管理。n 继续完善财务集中管控模式。目前,一本帐系统已经实现了股份公司财务数据集中,可以在集团统一出具财务报表。该功能缩短了财务报表报送时间,提高了财务信息透明度,增强了集团财务控制力度。n 财务管控逐步向业务渗透,逐步建立全员的成本管控意识。财务辅助模组加强内控功能支撑,将财务管控由事后向事前、事中延伸,使决策者能更快速准确地把握资金、成本的流向使用情况,提高资金的运营效率。n 落实精确化管理的需求,重视效益分析。充分利用管理会计模组提供的内部订单、成本中心、abc作业成本法等管理会计工具,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支撑管理经营决策。n 内部审计手段it化。审计管理模组将对审计项目进行全过程控制。通过联网审计、在线风险监控和审计查证分析工具,对审计对象的财务、业务信息进行及时全面的分析查证,促进审计工作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由财务审计为主向管理审计、效益审计转变,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效率。n 加强统一的企业管理门户。用户通过web接入的方式,应用用户和权限管理、内容和功能个性化定制、内容管理和发布以及对外接口和工具等功能,按照业务逻辑与展现相分离的原则,将现有mss的数据和应用集成,实现统一的企业管理门户。2.4.2.1.4 eda域的重点提升eda针对全面支撑各级各层人员快速看数需求、全面支撑企业信息数据服务提供、全面支撑企业管理和运营分析数据应用,重点提升如下内容:在eda架构体系上,按照生产与分析分离、数据与应用分离原则,在架构体系中明确ods和edw基础数据平台、数据集市、数据应用的部署原则,避免数据重复整合和系统应用交叉;增加实时etl接口,提升数据及时性;增加eda对外系统提供数据服务的能力,提升数据共享水平。在eda业务应用支撑上,明确企业数据应用规划分为管理分析、运营分析、运营监控、数据查询与统计、数据计算五层,梳理了相关专题应用,规范数据分析需求的管理,拓展全业务的分析应用范围和内容,提升数据服务的价值。在eda数据质量管理上,明确元数据管理、主数据统一编码、数据质量等基础数据管理功能,增强指标口径管理功能,规范数据编码,落实数据质量稽核制度,全面提升数据质量。在eda运营管理上,明确eda对生产系统接口及日常运维的要求,优化eda处理性能,持续提升数据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强数据安全管理,规范系统运营,提升系统管理水平。2.4.2.2 数据模型和治理的重点提升2.4.2.2.1 数据模型的重点提升中国电信企业数据模型(edm)定位是企业级的,分为企业数据模型概念模型和企业数据模型逻辑模型两个部分,其主要是根据企业目标和通用业务规律,统一定义企业核心数据和关系,包括参与人、产品、帐务、市场营销、事件、地域、资源和财务八大主题域,其“总和”构成了中国电信“所有的”信息和数据。中国电信企业数据模型不直接做为系统的数据模型,而是作为一个企业的数据标准,指导各个应用系统的数据模型统一设计,避免出现大的业务概念不一致,从根本上保证系统之间能实现数据的较好共享,消除由于各个系统自行设计开发而导致的数据孤岛现象,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益、提高数据质量。为支持新的业务需求,解决现有系统实现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降低系统间的耦合度,支持系统向soa演进,配合规则引擎等新技术的应用;实现通过统一版本对业务的统一解释和系统实现,针对bss域(包括crm和计费)、oss域等数据模型进行重点提升,eda域的数据模型和bss、oss、mss域模型保持一致。n crm域模型层面提升的内容包括:n 针对政企客户积分管理,完善积分账本、积分归集、积分分类等模型n 针对俱乐部会员管理,完善俱乐部会员、等级、服务活动等模型n 针对渠道管理,完善渠道、网格、划配关系等模型n 针对渠道协同,增加接触任务、协同要求、接触记录等模型n 针对营销管理,完善营销活动、营销波次、营销工单等模型n 针对提升业务受理能力及前后端衔接,调整客户订单、销售品订单项、产品订单项等模型n 针对终端及营销资源管理,完善和增加营销资源、配送事件、出入库、调拨等模型n 针对业务规则显示化管理,增加业务规则、业务规则目录等模型n 计费域模型层面提升的内容包括:n 完善移动元素:增加min码信息、cell信息、边界漫游信息等;n 完善群组产品表达:增强对ivpn,协同通信等产品支持;n 强化信控能力支撑:增加基于附属产品的信控策略支持;增加后付费高风险业务的欠费控制能力;n 三棵树理论落地到模型:快速提供相关统计数据,用户准实时稽核,快速发现潜在的问题;n 完善ocs控制相关元素:引入了ocs在线控制相关的实体,如预留策略等;n 制定资费描述语言:建立统一的定价相关的业务语言,方便配置,便于系统和人、系统和系统、人和人之间的沟通;n 增强全网运营支撑能力:增强跨省级大客户服务能力,如一点缴费、集团代付等;n 增强移动支付场景下的反套利:完善了余额相关实体,提供了反套利的支撑;n oss域模型层面提升的内容包括:n 全业务支撑:增加c网资源管理模型并完善固网相关模型;n 提升客户体验:提供全业务的资源查询、确认模型,增加以客户为中心的网络资源视图;n 全程全网支撑:改造集团资源、开通相关模型,支撑资源管理和开通管理的全程全网贯通;n 增加智能终端设备模型、客户端网络设备模型,支撑一体化资源管理;n 支撑网络转型:增加新网络技术的相关模型,如ip承载网、无线宽带网、增值业务平台等;n 完善服务定单、工单、任务单映射规则,改为面向客户及产品,与产品的对应关系均为一对一或一对多,支撑订单分解;n 支撑精确化管理:完善对施工人员、工具、材料相关模型;n 增加统一预约的规则模型,支撑同一客户的上门预约;n mss域模型层面提升的内容包括:n 全业务覆盖:移动业务的开展带来物资管理、工程管理方面的特殊需求,需要在现有模型中进行补充和完善;n 完善参与人层面的数据实体。mss-参与人层面的数据模型描述了mss域内跨模组的主数据,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完善该层面的数据模型,达到mss域内的信息一致和共享;n 组织层面:实现人力资源组织与各种管理虚拟组织数据的一致和同步;n 财务客户层面:区分集团客户数据与公司帐套客户数据,区分财务客户和客户数据;n 供应商层面:区分集团层面与公司层面的供应商数据,满足不同管理层面的数据需求;n 财务核算层面:根据业务类型细化具体的业务表单信息,例如:坏账提取表、供应商帐龄分析、资产折旧计算表等;n 人力资源管理层面:从人员的“选”、“用”、“留”、“考”、“育”五个方面描述人力资源管理的数据模型;n 工程管理层面:增加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各项数据,包括工程的计划、立项、施工、里程碑、初验及终验等数据;n 物资管理层面:增加终端的串号管理;2.4.2.2.2 数据治理的重点提升完善企业数据治理体系,包括确立企业主数据、统一主数据编码、增强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相关完善和补充。n 确立企业范围的主数据定义和管理原则n 确立主数据的定义,主数据指在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产生,被多个系统重复使用的,相对稳定的核心实体数据。其特点是基于业务、长生命周期、跨系统使用。n 主数据的属主特性以产生主数据的系统为主。n 主数据内容包括:客户域、产品域、帐务域、地域、营销域、事件域。n 确立主数据编码统一原则n 统一企业范围内主数据的编码,避免主数据在不同系统的不一致。n 主数据统一编码对于每一个编码从编码的业务解释、编码规则、扩展规则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并分别描述每一个具体编码取值和编码值的业务解释。n 统一编码注重简易性、唯一性、通用性、永久性、无二义性,编码一经分配,就不得随意更改。n 增强数据质量管理n 建立数据质量管控体系,各相关部门做好数据质量管理工作,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确保企业对于数据的有效应用n 数据质量管理针对完整的数据生命周期包括产生、处理、存储、应用、归档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企业数据在各类应用中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n 数据质量管理主要通过制定数据质量管理流程、数据质量问题处理流程、数据质量检查办法并实施。n 加强数据安全管理n 企业数据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产,数据安全是数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管控数据安全。n 数据安全包括传输安全、存储安全和访问控制2.4.2.3 技术架构的重点提升技术架构演进的提升目标是构建松耦合、可配置、应用展现分离的it系统,促进it系统架构的统一化。技术架构重点提升如下内容:n 技术体系优化与重构:技术收敛,实现相关系统的技术收敛,逐渐统一到soa架构和技术实现上;系统融合,建设共享的技术平台,并在系统架构和功能上充分实现系统融合。n 流程与应用分离、功能与数据分离、应用与展现分离: 系统采用分层结构开发和设计,将界面、业务流程、服务、数据分离,实现系统内部松耦合,以灵活、快速地响应业务变化对系统的需求。n 能力封装,对外提供统一标准化的服务: 对外提供标准化的统一业务逻辑服务,应对周边多样化的系统接入请求。通过标准化的接入,减少对核心系统的冲击,同时提高业务接入实现的效率。n 统一能力:实现各省相关系统的业务组件和流程能力的统一,达到技术体系一体化的目标,统一中国电信全网it支撑能力。n 云计算:逐步推进建设三个层面的云计算服务架构模式。模式一:基础架构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以服务的形式提供虚拟硬件资源,如虚拟主机/存储/网络/数据库管理等资源;模式二: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提供应用服务引擎/平台,第三方基于该应用服务引擎/平台,可以构建该类应用;模式三: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将网内的支撑能力,实现在全网和价值链范围的共享和使用。n 业务连续性:制定业务连续性策略,包括本地安全策略、灾难恢复策略,并按照本地级安全、异地数据级容灾、异地应用级容灾等层级逐层推进。2.4.2.4 管控体系的重点提升针对当前it运维目前存在的流程缺失、职责不清、岗位缺失等现状,定义相关it运维工作、岗位和职责,同时梳理全网业务两级运维流程。重点提升内容如下:n 定义省级it运维工作,并对应到岗位和职责n 针对全网业务it运维,定义集团-省两级协作的流程;明确集团-省两级分工;明确it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分工n 建立it系统运行指标体系,从业务层、应用层、基础设施层对it系统进行评估监控,强化it系统管控;主动发现it服务潜在问题,提前消除隐患,保证it系统健康运行。2.5 ctg-mboss规范体系ctg-mboss规范体系为ctg-mboss的建设提供了统一的规范和标准。ctg-mboss规范体系分为三个层次:ctg-mboss规范总册,mss、bss、oss、eda各分总规范,和各系统的分册规范。总体规范指导分总规范,分总规范指导分册规范。其中bss分总规范包括计费分总规范和crm分总规范。图 2-2 ctg-mboss规范体系 总体规范ctg-mboss总体规范从高层次描述了整个ctg-mboss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综述、功能和技术架构、管控架构和规范体系等内容。 分总规范分总规范包括mss分总规范、bss分总规范、oss分总规范、eda分总规范和it管理分总规范。各分总规范在总体规范的基础上,从功能和技术架构、系统间集成关系、实施演进等方面对mss、bss、oss、eda和it管理各系统域进行细化。 分册规范分册规范包括mss分册规范、bss分册规范、oss分册规范、eda分册规范和it管理分册规范。分册规范包含一系列的文档,是在各分总的基础上,从业务功能、技术要求、数据模型、实施指南等方面,对相关系统域中的系统,如mss中的综合管理、bss中的crm和计费、oss中的资源管理等进行了深入描述。分册规范从系统功能、技术要求、数据模型和实施演进等方面直接指导系统的建设。3 技术体系ctg-mboss技术体系通过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如图表3-1所示:图表 31技术体系说明图3.1 功能架构功能架构明确定义了支撑企业管理和运营所需要的业务功能,并清晰界定其范围和层次。功能架构的目的是在业务和it之间形成统一的、完整的功能视图,作为设计和规划系统的基础。参照电信管理论坛的增强电信运营图(etom),ctg-mboss功能架构纵向按照 “规划(strategy,infrastructure&product)”,“运营支撑与就绪(operations support & readiness)”,“实现(fulfillment)”、“保障(assurance)”、“计费(billing)”进行组织;而横向划分为“市场、客户及产品”、“服务”、“资源”、 “供应商与合作伙伴”以及“企业管理”五层。ctg-mboss功能架构可以划分为多个层级,最高层级为功能域(level 0 function domain),包括企业管理支撑功能域、业务支撑功能域、运营支撑功能域和企业数据应用功能域。往下依次可细分为第一层功能组(level 1 function group),第二层功能组(level 2 function group),第三层功能组(level 3 function group)等等,直至最后一级功能点 (function point)。各层级为逐层包含关系,即功能域包含功能组,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职数学高教版(2021·十四五)基础模块 下册5.3 对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第2框 参与民主生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四季的脚步-初识“画图”软件教学设计 鄂教版
-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4.1 美国政治的心脏 华盛顿 教学设计
-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二单元《云中的城堡》教学设计
- 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册第一节 感受信息教案
-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5课《演唱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教学设计
- 人教版八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画基本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 人教统编版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 河北单招时政试题及答案
- 实验14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中考物理必考实验专项复习
- 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培训
- 2025年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中考一模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冯姓姓氏历史起源研究报告
- 小学生安全教育校本教材
- 体检护士礼仪规范
- 3.1伟大的改革开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日本动漫文化之旅
- 湖北省十一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数学联考及答案
- 课间15分钟微运动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