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松潘县广播电视网络灾后重建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contents第一章 总 论11.1 项目概况11.2 项目概况71.3 主要建设条件91.4 项目总投资101.5 可研报告主要结论11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22.1 国家提出有线电视数字化的目标和任务122.2 ps县广播电视“十一五”总体规划132.3 地震前后ps县广电事业发展现状132.4 灾后重建规划及目标15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173.1 地理区位173.2 自然条件183.3 社会条件183.4 政策条件193.5 技术条件20第四章 项目建设范围及内容214.1 项目建设地点及范围214.2 项目建设内容214.3 设施设备购置方案22第五章 工程技术方案275.1项目总体规划方案275.2工程技术方案29第六章 节能节水措施446.1 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446.2 节能措施446.3 节水措施44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457.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及环保标准457.2主要污染源分析457.3 污染治理对策46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488.1设计依据488.2 职业安全卫生因素分析及控制48第九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499.1 项目组织机构499.2 工程质量管理509.3 财务管理519.4 进度管理529.5 合同管理529.6 协调管理539.7 安全建设管理54第十章 项目招标方案5510.1 招标范围5510.2 招标组织形式5510.3 招标方式5610.4 投标人资格5610.5 招标备案56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5711.1 项目实施进度5711.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5811.3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59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112.1 投资估算依据及说明6112.2 投资估算范围6112.3 投资估算内容6212.4 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63第十三章 社会效益评价6413.1 社会效益显著6413.2 经济效益分析6513.3 会议电视、党政信息网络等其他服务6513.4 能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66第十四章 结论及建议6714.1 结论6714.2 建议68附录70附表70附图70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ps县广播电视网络灾后重建工程1.1.2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承办单位:ps县广播电视局ps县广电局为县级直属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全县新闻宣传、广播电视行业管理和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等职能。内设办公室、新闻中心、电视台、事业建设股等6个股(室、台)。编制为21名,现有职工共17人,下属乡镇广播电视站24个。近年来,我县广播电视事业得到较快发展。通过实施“村村通”工程,建成有线电视网络光缆主、支干线91公里,覆盖了进安镇、进安乡、十里乡、川主寺镇、山巴乡、青云乡等六个乡镇,实现了中央1-12频道、新闻频道、32个省台综合频道、阿坝州电视台及本县自办台等45余套电视台节目的有线电视传送。有线电视入户总数达1.2万余户。对下属的ps县电视台采、编、录、播设备进行了数字化改造,设备数字化率达到98%。新闻编辑制作采用了非线性编辑系统,新闻节目实现硬盘化播出,极大提高了电视节目播出质量。为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文化生活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县广电局充分发挥宣传职能,创新新闻宣传形式,开办了ps新闻、聚焦新ps、解读县域经济、百姓之声、科技之窗等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牌栏目,自办节目时间由原来的不足2小时增加到现在的12个小时。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国办函200854号);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第526号令);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2002年3月,中国电力出版社);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标准和规范以及通信信息技术相关设计规范、参数和标准。2、sc省相关文件sc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实施方案(川府发 200881号);sc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川府发200820号);3、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相关文件阿坝州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82020);阿坝州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4、ps县相关文件“5.12”特大地震ps县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2008);ps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ps县城总体规划(19982020);ps县广播电视局提供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文字资料和要求;ps县川主寺镇其他相关资料;1.1.4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1、良好的基础设施是项目实施的牢固基础。在ps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人民不懈努力,ps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交通方面:基本形成国道、省道相互交叉,陆、空互为补充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2007年底,全县25个乡镇完成通乡油路建设,有%的自然村完成村道建设。通讯方面:200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2798户;全县现有移动电话用户25460户;绝大部分乡镇和绝大部分村通了固定电话,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及绝大部分行政村。能源方面:ps县境内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县电站总装机容量6400千瓦,25个乡镇全部实施了农网改造,境内35kv输电线路113公里,110kv输电线路南北贯通全境。“5.12”地震发生后,ps县委、县政府不等不靠,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目前县境内国、省、县三级公路全部恢复,乡道、村道全部打通。境内电力、通讯网络已恢复正常。根据灾后重建规划,我县将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使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将大大超过灾前水平,成为广播电视项目实施的坚实基础。2、优秀的人才队伍是项目实施的有力支撑。近年来,ps县广播电视局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支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了解广电技术信息,掌握设备使用和维护技术的职工队伍;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引进了一批优秀记者和编播人员。新闻稿件质量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大幅度提高,对外宣传的影响力逐步扩大。2008年县电视台新闻报道3000余条,其中中央台用稿8条,sc台用稿22条,阿坝州台用稿268条;制作各类汇报电视专题片6个。拥有这样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将大大提升广播电视灾后重建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群众大力支持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保障。广播电视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生动直观的主流媒体,已经成为我县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农牧民群众切身感受广播电视给他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好处。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成为广播电视灾后重建项目实施的重要保障4、社会发展是项目实施的迫切需要。国家广电总局提出了建立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的目标和任务,ps县广播电视网络必须尽快实现从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的转变,在原广播电视(模拟技术)信号接收处理系统、信号监测管理系统、信号传输系统构成的承载平台基础上,建立与国内中等发达地区县级水平相当传媒体系,即由节目平台、传输平台、服务平台、监管平台构成的有线数字电视新体系,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动ps县有线电视网的数字化整体平移。数字电视系统构架: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和省州广电局建设有线电视数字电视体系的总体要求,遵循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片负责、协调发展的实施原则,建立节目接收处理平台、信源传输平台、网络管理平台、运营服务平台的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有计划、分步骤建设可支持多套数字广播节目、100套以上数字电视节目(含视频点播)和各类信息服务的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有线数字广播电视节目经过节目平台集成播出、传输平台传输、服务平台分配、终端解码接收,逐步形成以节目业务为龙头、以传输网络为纽带、以服务用户为根本、以利益调整为基础的新模式、新机制和新格局。数字电视系统前端设置在ps县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内的中心机房,通过建成覆盖全县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将数字电视信号传送给全县的电视用户,终端用户通过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数字机顶盒)进行解码接收。数字电视开展业务:有数字电视、数字广播、专业频道、付费电视、股市行情、远程教育、互动游戏、视频点播(nvod、tvod)、网页浏览、电视短信、信息服务等。5、灾后重建政策是项目实施的坚强后盾。为支持和帮助受灾地区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使地震灾区早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中央、省、州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地震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支持范围覆盖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的各方面,同时重点支持城乡居民倒塌毁损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恢复重建。5月30,sc省政府印发了sc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实施方案,按照优先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原则,sc省政府明确将广播电视设施重建纳入首批重建规划项目,先行启动建设。同时,中央、省级财政先后建立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中央财政通过统筹各类资金,筹集灾后恢复重建基金700亿元;省级财政通过整合一般预算、基金预算、预算外等各种资金,筹集灾后恢复重建基金55亿元。倒塌毁损民房、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恢复重建。1.2 项目概况1.2.1 项目建设地点及范围工程建设全县广播电视数字前端,实施县城进安镇和川主寺镇的双向hfc网络改造,实施县城至乡镇的光缆传输网工程建设(白羊乡除外)。 建设进安镇、进安乡、十里乡、川主寺镇、山巴乡、水晶乡、青云乡、黄龙风景区、牟尼风景区的有线电视网络。 建设其余1 7个乡和全县80个村的宽带无线数字电视覆盖网。实现县城和川主寺镇的有线电视用户的互联网宽带接入;开展视频监控和视频会议试点。1.2.2 建设规模与目标1、建设内容光缆传输网,完成县至乡主干光网建设(白羊乡除外)。建设成为城乡一体的带宽为860mhz双向hfc宽带综合信息网,该网络主要由中心前端、分中心前端、无线发射系统、传输网、用户接入网等五部分组成。完成电缆网络的建设,铺设光缆459.30公里。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前端的配置。完成小功率地面数字(dtmb)无线覆盖网建设。对现有有线电视网络的进行改造。改造范围进安镇、进安乡、川主寺镇、山巴乡、十里乡、青云乡、水晶乡、黄龙景区、牟尼沟景区,共15000户。2、建设目标ps县广播电视局灾后重建项目建成后,节目可达100余套,将使ps县的数字电视覆盖率可达100%,网内用户达25000户,通过采用业内先进的光传输技术建设的双向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络,真正实现了三网融合,是ps县行政区域内集视频、数据、语音为一体的宽带综合信息网。有效净化视听环境,使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加快捷地进寺入户,进一步推进民族地区的安定和谐,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树立一面旗帜。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畅通政府决策途径,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广泛宣传进行动员,调动全县一切力量,全力投入县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工作中。1.2.3 项目实施进度 根据灾后重建总体实施规划,本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从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时间为14个月,建设工期8个月。1.3 主要建设条件1、政策条件按照sc广播电视灾后重建规划纲要要求,ps县广播电视灾后重建规划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着眼长远,适度超前;区分缓急,突出重点;相互衔接,上下协调;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通过努力,使ps县广播电视事业迅速达到并超过灾前水平,实现城乡广播电视协调发展,为推动我县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2、社会条件“5.12”震灾波及ps县25个乡镇,受灾人口达7万人,受灾面为100%。其中白羊乡、镇江乡、镇坪乡、岷江乡、安宏乡、小河乡、小姓乡、大姓乡、红土乡9个乡镇受灾尤为严重。全县死亡25人、受伤22人、失踪12人。全县农村房屋、城乡道路、城镇设施以及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严重损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74.77亿元。此次地震中,ps县广电系统受损严重。广播电视部门办公楼、乡镇台站用房多处被震裂,受损面积1590平方米;无线发射系统、村村通、新闻采访设备均遭受不同程度地损坏,电视光缆损失32千米,专业设备损毁568台,3台摄像机被砸坏,广电系统直接经济损失942.6万元。因此,ps县广电网络重建是关系全县人民切身利益的基础性事业,是关乎党和政府信息传递的畅通工程,也是各级政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是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工程。1.4 项目总投资ps县广播电视局灾后重建项目投资估算总资金为1900.00万元。资金来源:灾后重建资金。项目总投资构成如下表所示:项目投资构成明细表序号费用名称投资额(万元)投资比例(%)1第一部分 工程费用1820.0495.79%1.1前端设备279.92 14.73%1.2光缆材料208.52 10.97%1.3光网络设备88.35 4.65%1.4dtmb宽带数字电视发射设备及接收终端520.00 27.37%1.5dvbc有线电视机顶盒378.00 19.89%1.6前端数据设备配置67.80 3.57%1.7有线电视网络改造277.45 14.60%2第二部分 工程其他费用42.712.25%3第三部分 基本预备费37.251.96%4项目总投资1900.00100%1.5 可研报告主要结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城市社会经济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承载水平、增加城市容量和发展后劲、发挥城市功能、实现城市稳定协调发展等均具有重要作用。本项目符合国家、sc省、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及ps县广播电视“十一五”总体规划及相关政策,项目建设条件具备,建设内容与规模适当,建设方案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项目建设可以改善川主寺镇的基础设施条件,规范市政管网建设,保护环境,保护水源地水质,减少污染,改善当地的人居环境及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建成后,ps县广电网络的数字电视覆盖率可达100%,覆盖区节目可达100余套,网内用户达25000户,每公里广电网络的功能投资为4.14万元,单位广电用户的运营成本为760.00元。总之,项目社会综合效益显著,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具体操作上也是可行的。第42页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国家提出有线电视数字化的目标和任务国家广电总局提出了建立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的目标和任务,ps县广播电视网络必须尽快实现从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的转变,在原广播电视(模拟技术)信号接收处理系统、信号监测管理系统、信号传输系统构成的承载平台基础上,建立与国内中等发达地区县级水平相当传媒体系,即由节目平台、传输平台、服务平台、监管平台构成的有线数字电视新体系,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动ps县有线电视网的数字化整体平移。数字电视系统构架: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和省州广电局建设有线电视数字电视体系的总体要求,遵循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片负责、协调发展的实施原则,建立节目接收处理平台、信源传输平台、网络管理平台、运营服务平台的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有计划、分步骤建设可支持多套数字广播节目、100套以上数字电视节目(含视频点播)和各类信息服务的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有线数字广播电视节目经过节目平台集成播出、传输平台传输、服务平台分配、终端解码接收,逐步形成以节目业务为龙头、以传输网络为纽带、以服务用户为根本、以利益调整为基础的新模式、新机制和新格局。数字电视系统前端设置在ps县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内的中心机房,通过建成覆盖全县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将数字电视信号传送给全县的电视用户,终端用户通过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数字机顶盒)进行解码接收。数字电视开展业务:有数字电视、数字广播、专业频道、付费电视、股市行情、远程教育、互动游戏、视频点播(nvod、tvod)、网页浏览、电视短信、信息服务等。2.2 ps县广播电视“十一五”总体规划 根据ps县广播电视“十一五”总体规划,ps县广电事业规划达到如下指标:1、广播、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均达到98%以上。2、建成联接省市覆盖全县的广播电视光纤传输干线。城区实现光纤到楼,农村实现光纤到村、到组。用户接入网逐步从模拟、单向网络向数字、双向、宽带、高速网络转变。3、从单一的传输经营有线电视业务向多业务、产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使广播电视成为集广播电视、多媒体、手机电视以及综合数据业务为一体的新型大众传媒。4、建立与中等发达地区县级水平相当的有线数字电视新体系,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动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2.3 地震前后ps县广电事业发展现状1、地震前ps县广电事业现状ps县广电局为县级直属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全县新闻宣传、广播电视行业管理和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等职能。内设办公室、新闻中心、电视台、事业建设股等6个股(室、台)。编制为21名,现有职工共17人,下属乡镇广播电视站24个。近年来,我县广播电视事业得到较快发展。通过实施“村村通”工程,建成有线电视网络光缆主、支干线91公里,覆盖了进安镇、进安乡、十里乡、川主寺镇、山巴乡、青云乡等六个乡镇,实现了中央1-12频道、新闻频道、32个省台综合频道、阿坝州电视台及本县自办台等45余套电视台节目的有线电视传送。有线电视入户总数达1.2万余户。对下属的ps县电视台采、编、录、播设备进行了数字化改造,设备数字化率达到98%。新闻编辑制作采用了非线性编辑系统,新闻节目实现硬盘化播出,极大提高了电视节目播出质量。为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文化生活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县广电局充分发挥宣传职能,创新新闻宣传形式,开办了ps新闻、聚焦新ps、解读县域经济、百姓之声、科技之窗等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牌栏目,自办节目时间由原来的不足2小时增加到现在的12个小时。2、ps县广电事业受灾情况在5.12大地震中,使得原本就十分薄弱的基础更显脆弱,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受到极大影响。ps县广电系统受损严重。广播电视部门办公楼、乡镇台站用房多处被震裂,受损面积1590平方米;无线发射系统、村村通、新闻采访设备均遭受不同程度地损坏,电视光缆损失32千米,专业设备损毁568台,3台摄像机被砸坏,广电系统直接经济损失942.6万元。2.4 灾后重建规划及目标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安徽省的大力援助下,ps县综合了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资源和区位优势,按照“一年恢复、二年大建、三年变样、四年提高、五年升级”的要求,初步确立了“围绕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目标,通过实施”3321”战略,(三大工程:农民新居建设工程,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社会事业振兴工程;三个基地:旅游休闲渡假基地,工业经济园区基地,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两大中心:交通中心、物流中心;一个新区:ps新城区),完成“六个一批”建设(一批新农居、一批新设施、一批新学校、一批新医院、一批新厂区、一批新基地),实现“农户新居所、基础新提升、农业新基地、旅游新亮点、工业新突破、城乡新风貌”的发展目标。围绕以上灾后重建战略思想,按照sc广播电视灾后重建规划纲要要求,ps县广播电视灾后重建规划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着眼长远,适度超前;区分缓急,突出重点;相互衔接,上下协调;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通过努力,使ps县广播电视事业迅速达到并超过灾前水平,实现城乡广播电视协调发展,为推动ps县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实施有线电视网络灾后重建工程将可实现以下目标:1、开展数字电视、互联网接入、数字监控三项业务,实现“有线进村、数字入户”,打造“数字ps”,推进“三网”融合,实现广播电视事业的产业化。2、有效净化视听环境,使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加快捷地进寺入户,进一步推进民族地区的安定和谐,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树立一面旗帜。3、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4、畅通政府决策途径,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5、广泛宣传进行动员,调动全县一切力量,全力投入县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工作中。根据对上述情况的叙述及分析,为了能实现ps县广播电视“十一五”总体规划提出的目标,在分析地震前ps县广电事业发展状况以及震后广电事业受灾情况的基础上,在符合中央、国务院对灾后重建相关规划要求及目标的情况下,ps县广播电视网络需进行灾后恢复重建。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3.1 地理区位ps县位于sc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2063309,东经1023810415之间。东接平武县,南依茂县,东南与北川县相邻,西及西南紧靠红原县、黑水县,北与九寨沟县、若尔盖县接壤。县境东西长180公里,南北宽112.5公里,总面积8324平方公里。县城南距成都335公里,位于sc西部旅游黄金路线的中心位置,“九环线”西线沿岷江纵贯全县。3.2 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ps地貌东西差异明显,以中山为主;地形起伏显著,相对高差比较大,最低处白羊乡棱子口海拨为1080米,最高处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拨5588米,县城海拨2850米。由于地形复杂,海拔悬殊。2、气候特殊的地形地貌导致ps的气候具有按流域呈明显变化的特点,小气候多样且灾害性天气活动频繁。涪江流域湿润多雨、四季分明;岷江流域少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大部地区则寒冷潮湿,冬长无夏、春秋相连、四季不明。各地降水分布不均,但干雨季分明,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2%以上,多年平均气温5.70,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1.10,多年平均降水量720毫米。3.3 社会条件3.3.1基础设施条件 ps县基础设施完善。目前,已形成了国道、省道相互交叉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九寨黄龙机场的通航,进一步完善了立体交通网络;“九环线”及县境内重点旅游景区移动通讯已无盲区;县城先后建成了自来水厂、垃圾处理厂、液化气站;110千伏“茂九”输电线路纵贯全县,为工业、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3.3.2人文环境 ps县辖2镇,23乡,142个行政村,306个村民小组,有2个建制镇(川主寺镇、进安镇),2个回族乡(十里乡、进安乡)。县府所在地为进安镇。居住着藏、羌、回、汉四大主体民族,总人口7.1万人。其中:藏族31169人,占43.31%;羌族7315人,占10.17%;回族10824人,占15.04%,汉族22588人,占31.39%;其他民族64人,仅占0.89%。农业人口58163人,占总人口80.83%。3.3.3经济发展状况 ps县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7050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3%,执行计划的9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05万元,同比增长23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057万元,非税收入完成104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50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1%,比计划目标提高7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205元,同比增长21.6%,执行计划119.8%。3.4 政策条件为支持和帮助受灾地区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使地震灾区早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中央、省、州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地震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支持范围覆盖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的各方面,同时重点支持城乡居民倒塌毁损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恢复重建。5月30,sc省政府印发了sc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实施方案,按照优先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原则,sc省政府明确将广播电视设施重建纳入首批重建规划项目,先行启动建设。同时,中央、省级财政先后建立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中央财政通过统筹各类资金,筹集灾后恢复重建基金700亿元;省级财政通过整合一般预算、基金预算、预算外等各种资金,筹集灾后恢复重建基金55亿元。倒塌毁损民房、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恢复重建,并且本项目的实施得到援建省(安徽省)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先后完成了对该项目的方案设计及规划。3.5 技术条件近年来,ps县广播电视局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支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了解广电技术信息,掌握设备使用和维护技术的职工队伍;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引进了一批优秀记者和编播人员。新闻稿件质量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大幅度提高,对外宣传的影响力逐步扩大。2008年县电视台新闻报道3000余条,其中中央台用稿8条,sc台用稿22条,阿坝州台用稿268条;制作各类汇报电视专题片6个。拥有这样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将大大提升广播电视灾后重建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四章 项目建设范围及内容4.1 项目建设地点及范围工程建设全县广播电视数字前端,实施县城进安镇和川主寺镇的双向hfc网络改造,实施县城至乡镇的光缆传输网工程建设(白羊乡除外)。 建设进安镇、进安乡、十里乡、川主寺镇、山巴乡、水晶乡、青云乡、黄龙风景区、牟尼风景区的有线电视网络。 建设其余1 7个乡和全县80个村的宽带无线数字电视覆盖网。实现县城和川主寺镇的有线电视用户的互联网宽带接入;开展视频监控和视频会议试点。4.2 项目建设内容为了更好推进ps县有线电视数字网络建设进程,ps县广播电视局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按照sc广播电视灾后重建规划纲要要求,ps县广播电视灾后重建规划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着眼长远,适度超前;区分缓急,突出重点;相互衔接,上下协调;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通过努力,使ps县广播电视事业迅速达到并超过灾前水平,实现城乡广播电视协调发展,为推动ps县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结合灾后重建实际情况,本项目建设内容如下:1、光缆传输网,完成县至乡主干光网建设(白羊乡除外)。建设成为城乡一体的带宽为860mhz双向hfc宽带综合信息网,该网络主要由中心前端、分中心前端、无线发射系统、传输网、用户接入网等五部分组成。2、完成电缆网络的建设:铺设光缆线459.3km。3、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前端的配置。4、完成小功率地面数字(dtmb)无线覆盖网建设。5、对现有有线电视网络的进行改造:改造范围进安镇、进安乡、川主寺镇、山巴乡、十里乡、青云乡、水晶乡、黄龙景区、牟尼沟景区,共15000户。4.3 设施设备购置方案对于上述拟建的建设内容,所用到的设施设备为:前端设备、光缆材料、光网络设备、dtmb宽带数字电视发射设备及接收终端、dvbc有线电视机顶盒、前端数据设备,各设施设备工程量如表4-1至4-5所示:表4-1 前端设备工程数量表序号产品名称单位数量1ts流卫星接收机台602复用器台103编码器台304dvb-c调制器台105dmb-t调制器台106混合器台27asi码流分配器台88cas+sms+epgg系统套19后备电源(ups+发动机)套110标准机柜台811光缆配线架台212其它辅件项1表4-2 光缆材料工程数量表序号产品名称型号单位数量1光缆92dkm32光缆44dkm53光缆32dkm1.54光缆30dkm7.35光缆28dkm3.86光缆20dkm14.17光缆18dkm58光缆16dkm299光缆14dkm13.810光缆12dkm75.711光缆10dkm107.312光缆8dkm134.613光缆6dkm44.114光缆4dkm15.1小计459.3表4-3 光网络设备工程数量表序号产品名称规格单位数量11550光发射机双端口台121550光放大器22db台331550光放大器7db台141310发射机8db台251310光发射机8db台261310光发射机9db台271310光发射机10db台681310光发射机11db台291310光发射机12db台7101310光发射机13db台7112光分路器台4123光分路器台6134光分路器台10145光分路器台3156光分路器台1167光分路器台1178光分路器台3189光分路器台21910光分路器台32011光分路器台121光接收机台17722尾纤根14023尾缆根200表4-4 dtmb宽带数字电视发射设备及接收终端工程数量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1发射机10w台302发射机50w台403机顶盒台10000表4-5 dvbc有线电视机顶盒工程数量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1普通机顶盒户120002增值业务机顶盒户3000表4-6 前端数据设备配置工程数量表序号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1出口路由器千兆上行台12防火墙台13宽带接入服务器24计费认证系统套15数据网管系统16三层交换机含olt台37分光器1:32个58onu个909eoc局端90第五章 工程技术方案5.1项目总体规划方案5.1.1设计依据及规范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061999; 市、县有线广播电视网设计规范gy50631998; 有线电视网中光链路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1311997; hfc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gy52122008; 有线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应用指南(暂行);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应用指南(暂行); 有线数字电视电子节目指南指导意见(暂行); 有线数字电视中间件指导意见(暂行);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和遥控器功能实施指导意见(第一部分:透明传输电性能参数);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暂行); 援建方提供的设计方案5.1.2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科学重建。优先恢复广播电视等公共服务设施,在规划期内重建服务体系,恢复并完善服务功能,保障并强化服务手段,针对灾区特点创新服务模式,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恢复正常运行。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灾区各政府为主导、广大干部群众为主体,在国家、各援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精心规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又快又好地重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5.1.3规划原则1、科学规划、有序渐进。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必须考虑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科学规划。并根据轻重缓急统筹安排,有计划、分步骤的开展恢复重建工作。2、以人为本、和谐重建。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工作尤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解决与灾区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问题放在首位。既要建好“硬件”设施,又要搞好“软件”服务,凝聚重建战斗力,增强重建自信心,为灾区建设和谐社会打好基础。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要从实际出发,科学界定适宜重建和不适宜重建项目,因地制宜开展4、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各个公共服务领域涉及面广、因灾损毁严重、恢复重建内容多,在恢复重建中既要兼顾各领域、各方面的恢复重建需求,又要突出与灾区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内容,以保证在有限时间、有限资金的情况下达到恢复重建目标。5、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灾后恢复重建既要从当前实际出发,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又要充分考虑长远发展,吸收和采用各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以恢复重建为契机,为各公共服务领域长远发展打下基础。6、规范标准,安全重建。严格执行强制性建设标准规范和各行业建设标准,提高抗震设防标准和施工质量。7、整合资源,节约集约。以恢复重建为契机,鼓励和推进各个公共服务领域进行资源共享和整合,做到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布局,合理安排,适当集中规划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和附属设施使用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增强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效能。8、创新机制、协作共建。在恢复重建机制中创新机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体,社会参与、多元投资的重建机制,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与国家支持、对口支援相结合,广泛吸收企业和社会帮扶,共同参与恢复重建。5.2工程技术方案5.2.1 光缆传输网总体设计建设目标是将ps县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成为城乡一体的带宽为860mhz双向hfc宽带综合信息网,该网络主要由中心前端、分中心前端、无线dtmb发射系统、hfc传输网、用户接入网等五部分组成。根据ps县网络传输距离长的实际情况,采用1550nm光传输系统进行骨干网传输,对于长距离的传输链路,采用不超过3级ed fa的光中继,以满足远距离的传输的指标要求。1、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依据gy/t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和gb j民用建筑电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结合hfc有线电视系统的特点,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分配如下:系统指标分配值指标名称国标要求设置值前端光链路(干线)同轴网分配系数分配比例分配值分配比例分配值分配比例分配值c/n(db)43441/10574/10485/1047ctb(db)54551/10755/10614/1063cso(db)54551/10755/10614/1063备注:根据上表要求,光纤传输网的三大指标的分配值为:c/n=48db,ctb=61db,cso=61db2、乡镇光缆传输网络结构及设计图对于ps县光纤网络建设,在保证有线电视图像信号传输的同时,在网络中预留传输数据信号的通道,以便有线电视多功能业务的开展。乡镇有线电视覆盖网络分为三层设计,分别为县乡镇分前端的主干网、乡镇村(镇区光节点)光网络和电缆接入网以及无线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对于传输距离较远的第三级中继edfa前设置光纤色散补偿设备。在乡镇分别建立分前端。然后以各个分前端为中心,规划乡镇光纤网络的光节点,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更多的用户。针对ps县有线电视网络的实际情况,按照每光节点覆盖用住户数不超过300户的设计要求,网络规划了总前端和1个分前端,共84节点,分前端每节点设计4芯光缆,分前端到每个光节点的光纤芯数设计为4芯,以满足数字电视业务、数据业务的开展,对于有专线接入(含视频会议)需求的光节点增加2芯。光纤链路设计光链路设计就是根据上述的系统设计指标,结合各光链路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光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及光分路器的型号及相应的分光比。对于光传输窗口的选择,县总前端到各乡镇分前端使用1550 nm光端设备,分前端至各光节点使用1310nm光端设备。光链路总损耗包括光发射机和光接收机尾纤的连接损耗,光分支器分支衰减,光分支器附加损耗,分光比误差,光纤损耗及光纤熔接损耗。各光链路的光路损耗计算如下:a i=lil 0 lgki+l f+aa i:第i路光链路损耗;l i:第i路光链路光纤长度; (留有3的余量):光纤损耗系统;1 5 5 0 nm取02 5 db/km(含光纤熔接损耗)。k i:第i路光链路分光比;l f:光分路器插入损耗;a:系统余量;(留有l db余量)光分路器各个光链路分光比k i=p i/p zk i:第i路光链路分光比;p i:雾占篓豢萧慧翁豢#输出光功率;p z:分路器输出总功率。各光链路值计算表见附表八 ;各光功率分配表计拓扑图见附图一;3、光设备选型光发射设备:1550nm发射机、光放大器采用机架式;1310nm采用机架式,发射功率选用16-20mw且功率等级相同或相近以便备份。光分路器:根据传输距离远近,原则上配置等比分配的光分路器。光接收设备:一般采用预留回传和网管的的光接收机,新建高档住宅小区,采用预留回传和网管的光工作站。5.2.2 电缆网络的规划设计1、hfc的同轴电缆网结构光节点到放大器(含放大器下的支干线):采用“对称树型结构,均衡分配”方式;在城网中,光节点后优先采用无源集中分配直接入户,串接放大器不超过一级。放大器以下入户部分:城网采用无源集中分配方式,农网中农村光节点下可采用树枝型分支分配方式。2、hfc的同轴电缆网器材选型光节点以下主、支干线:放大器之间采用-9电缆,连线长度遵循“单位增益法(即在一段链路上,放大器“增益”和电缆“衰减”应当相等),放大器至楼栋分配部分采用一7以上同轴电缆;主、支干线以下入户线:布放一根-5优质物理发泡同轴电缆。放大器:采用野外型、集中供电860mh z以上优质放大器;分支分配器:室内分支分配器都应采用5 mh zl gh z、后盖焊接式一体化设计、高屏蔽的优质分支分配器;室外分支分配器采用防雨箱或防雨型优质分支分配器;电缆连接头:所有暴露在室外的线路接头采用防水接头或直接贯通头,并在做好接头后做进一步的防水处理(加703硅胶后再外加一层伸缩胶布或热缩管),室内-5、-7电缆采用压接式接头;用户终端盒:应采用高屏蔽的终端盒。5.2.3 有线电视前端的配置ps县广播电视数字前端,由信号源接收设备、信号处理(编码、复用)设备、调制设备以及ca管理平台设备组成,编码采用mpeg-2编码,复用后的信号一路送到qam调制器(dvbc标准)调制,混合后,经有线网络送到用户终端;另一路送入dtmb标准的调制器调制,经光缆传送到宽带数字电视发射机进行无线发射5.2.4 小功率地面数字(dtmb)无线覆盖网为了解决光纤干线不能入村或不具备有线联网的高半山村寨用户的数字电视收视,采用小功率宽带无线数字电视发射设备(直放站)进行无线覆盖。所有设置无线数字电视发射设备的区域,均在崇山峻岭之中,经测试,电视频段的频谱干净,无外部电磁干扰,因此也不会造成对外界的电磁干扰。这种方式是将前端混合经主干光缆传输的多路地面数字电视信号,送入无线小功率宽带数字电视发射机(dtmb标准),供用户收看。根据所需覆盖的距离和方向,选择采用不同的天线和发射功率。根据ps县的地形、居住区分布情况和覆盖的要求,数字电视总前端6 0套数字电视节目,有线数字电视部分按每频道传输8套节目共规划8个频道。无线数字部分采用1 0个频道,利用国家标准 (dtmb)来传输6 0套电视节目,采用邻频传输,频率选择在470860mhz,频率带宽80mhz。860mhz,频率带宽80mhz。5.2.5 ps县数据网设计ps县城网设中心前端1个,规划45个光节点;川主寺距离县城19公里,设1个分前端,规划39个光节点,根据ps县城区和川主寺镇的实际,本次宽带接入网采用epon方式建设,光纤到小区。前端到光节点采用1:32分光。互联网出口防火墙路由器宽带接入服务器aaa系统三层交换机(含olt)分光器(1:32)光节点光节点1、ps县epon方式数据网拓扑图2、ps县数据网设计基本方案描述(1)前端主要数据网设备和应用平台包括出口路由器、防火墙、以太网交换机、宽带接入服务器、计费认证系统、光纤收发器等。(2)前端配置支持0lt的三层核心交换机,通过0lt光口实现城域rrpp协议互联。(3)根据具体光节点分布、光纤距离、32路分光的要求,采用单个0lt端口做l:32分光。(4)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第一课大班
- 青春梦想未来可及
- 炉膛燃烧动态过程预测
- 基于毫米波信号的抗干扰感知与成像技术研究
- 聚焦“一带一路”关注新疆及兵团经济
- 二零二五版商业物业合同转让及公共设施维护管理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销售合同中英文样本库
- 二零二五年度健康管理与大数据分析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房购房合同(附房产证办理指导)2篇
- 砼烟囱安装方案
- 开展课外读物负面清单管理的具体实施举措方案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完整版
- 2025年云南中烟工业限责任公司招聘42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年中国洗衣液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调研分析报告
- 2024解析:第三章物态变化-基础练(解析版)
- 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自行成交版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自行成交版
- 《AM聚丙烯酰胺》课件
- 系统动力学课件与案例分析
-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测试与装调》电子教案
- 客户分级管理(标准版)课件
- GB/T 32399-2024信息技术云计算参考架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