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886.24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海藻酸钠(又名褐藻酸钠)》与《GB 1976-2008 食品添加剂 褐藻酸钠》相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1. 适用范围与分类定义:新标准更明确了海藻酸钠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分类,与国际标准和食品安全要求相接轨,可能对产品的应用领域做了更细致的划分。

  2. 技术要求:GB 1886.243-2016对海藻酸钠的质量指标进行了修订,可能包括纯度、杂质含量、微生物指标等方面的提升或细化,以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质量控制更加严格。

  3. 检验方法:新标准引入或更新了检测方法,这些方法更为科学、精确,能够更有效地评估产品是否符合安全及质量标准,例如可能采用了更现代的分析技术和设备要求。

  4. 标签标识:标准可能对产品标签和包装上的信息要求做了详细规定,要求提供更全面的成分信息、使用说明及警示语,增强了消费者知情权和使用安全性。

  5. 食品安全管理:考虑到食品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新标准可能加强了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增加了对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要求,确保从源头到终端的食品安全。

  6. 法律法规引用: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新标准引用了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文件,确保了标准的合法性和时效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6-08-31 颁布
  • 2017-01-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1886.24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海藻酸钠(又名褐藻酸钠).pdf_第1页
GB1886.24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海藻酸钠(又名褐藻酸钠).pdf_第2页
GB1886.24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海藻酸钠(又名褐藻酸钠).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文档简介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1 8 8 6.2 4 32 0 1 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海藻酸钠( 又名褐藻酸钠)2 0 1 6 - 0 8 - 3 1发布2 0 1 7 - 0 1 - 0 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 布G B1 8 8 6.2 4 32 0 1 6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 B1 9 7 62 0 0 8 食品添加剂 褐藻酸钠 。本标准与G B1 9 7 62 0 0 8相比, 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海藻酸钠( 又名褐藻酸钠) ” ; 增加了结构式、 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增加了鉴别试验; 删除了产品规格; 删除了透光率; 修改铅指标。G B1 8 8 6.2 4 32 0 1 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海藻酸钠( 又名褐藻酸钠)1 范围本 标 准 适 用 于 从 海 带 (L a m i n a r i a) 、马 尾 藻 (S a r g a s s u m) 、巨 藻 (M a c r o c y s t i s) 、泡 叶 藻(A s c o p h y l l u m) 等褐藻类植物中, 经提取加工制得的食品添加剂海藻酸钠( 又名褐藻酸钠) 。2 分子式、 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2.1 分子式(C6H7O6N a)n2.2 结构式 G(1C4) G(1C4) M(4C1) M(4C1) G -1,4 -1,4 -1,4 - 1,4 2.3 相对分子质量2.3.1 结构单元: 理论值1 9 8.1 1, 实际平均值2 2 2。2.3.2 大分子典型平均值:1 00 0 06 0 00 0 0( 按2 0 1 3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 技术要求3.1 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感官要求项 目要 求检验方法色泽乳白色至浅黄色或浅黄褐色状态丝状、 粒状或粉末状取试样置于清洁、 干燥的白瓷盘中, 在自然光下, 观其色泽和状态G B1 8 8 6.2 4 32 0 1 62 3.2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黏度(2 0) /m P as符合声称附录A中A.3p H6.08.0G B/T9 7 2 4a水分,w/%1 5.0G B5 0 0 9.3直接干燥法水不溶物,w/%0.6附录A中A.4灰分( 以干基计) ,w/%1 8.02 7.0G B5 0 0 9.4铅(P b) / (m g/k g)5.0G B5 0 0 9.7 5砷(A s) / (m g/k g)2.0G B5 0 0 9.7 6 a1 0g/L试样溶液。G B1 8 8 6.2 4 32 0 1 63 附 录 A检 验 方 法A.1 一般规定本标准除另有规定外, 所用试剂的纯度应为分析纯, 所用标准滴定溶液、 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 制剂及制品, 应按G B/T6 0 1、G B/T6 0 2、G B/T6 0 3的规定制备, 试验用水应符合G B/T6 6 8 2中三级水的规定。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 均指水溶液。A.2 鉴别试验A.2.1 试剂和材料A.2.1.1 乙醇: 化学纯。A.2.1.2 乙醚: 化学纯。A.2.1.3 试样溶液(5g/L) : 称取0.5g试样, 在搅拌状态下慢慢加入1 0 0m L水中, 不断搅拌, 直至呈均匀的溶液, 放置至气泡脱尽, 备用。A.2.1.4 氯化钙溶液:2 5g/L。A.2.1.5 硫酸铵饱和溶液: 称取7 8g硫酸铵, 加入1 0 0m L水, 在加热状态下使其溶解, 放置过夜, 上层清液即为硫酸铵饱和溶液。A.2.2 鉴别试验A.2.2.1 可溶性试验称取约0.5g试样3份, 分别加入1 0 0m L水、1 0 0m L乙醇及1 0 0m L乙醚, 试样在水中缓慢溶解形成黏胶状液体, 不溶于乙醇、 乙醚。A.2.2.2 氯化钙沉淀试验取5m L试样溶液(A.2.1.3) , 加入1m L氯化钙溶液, 应立即产生大量的凝胶状沉淀。该方法可区分海藻酸钠与阿拉伯树胶、 羧甲基纤维素钠、 角叉菜胶、 明胶、 茄替胶、 刺梧桐胶、 角豆胶、 甲基纤维素和黄蓍胶等。A.2.2.3 硫酸铵沉淀试验取1 0m L试样溶液(A.2.1.3), 加入5m L硫酸铵饱和溶液, 不形成沉淀。该方法可区分海藻酸钠与琼脂、 羧甲基纤维素钠、 角叉菜胶、 脱酯化的果胶、 明胶、 角豆胶、 甲基纤维素和淀粉等。A.3 黏度的测定A.3.1 方法原理黏度计的转子在褐藻酸钠溶液中转动时, 受到黏滞阻力, 使与指针连接的游丝产生扭矩, 与黏滞阻力抗衡, 最后达到平衡时的数值。G B1 8 8 6.2 4 32 0 1 64 A.3.2 仪器和设备旋转黏度计。A.3.3 分析步骤A.3.3.1 称取5.0g6.0g试样, 在搅拌状态下慢慢加入水中, 配成1 0g/L试样溶液5 0 0 m L6 0 0m L,不断搅拌, 直至呈均匀的溶液, 放置至气泡脱尽, 备用。A.3.3.2 先调整溶液温度为2 0 0.5 , 再按黏度计操作规程, 先将黏度计转子浸入试样溶液(A.3.3.1)后, 再启动黏度计开关, 旋转约0.5m i n, 待显示值稳定后, 读数。A.3.4 结果计算A.3.4.1 数值式黏度计直接读数, 即为试样的黏度值。A.3.4.2 指针式黏度计黏度值w1, 单位为毫帕秒(m P as) , 按式(A.1) 计算:w1=Sk(A.1) 式中:S 旋转黏度计指针指示读数, 单位为毫帕秒(m P as) ;k 测定时选用的转子与转速的系数。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3.0%。A.4 水不溶物的测定A.4.1 方法原理褐藻酸钠水溶液通过砂芯坩埚减压抽滤, 将残留物洗净后干燥至质量恒定, 以质量分数表示。A.4.2 仪器和设备A.4.2.1 真空泵。A.4.2.2 砂芯坩埚: 滤板孔径3 0m5 0m。A.4.2.3 烘箱:1 0 52。A.4.3 分析步骤称取试样约0.5g( 精确至0.0 0 02g) 于5 0 0m L烧杯中, 加水至2 0 0m L, 盖上表面皿, 加热煮沸, 保持微沸1h( 加热时注意搅动) 。趁热用已干燥恒重( 前后两次质量之差不大于0.0 0 02g为恒重, 冷却操作时需严格保持冷却时间的统一) 的砂芯坩埚减压过滤, 并用热水充分洗涤烧杯和砂芯坩埚, 然后将砂芯坩埚于烘箱内干燥至质量恒定( 前后两次质量之差不大于0.0 0 03g为恒重) 。A.4.4 结果计算试样中水不溶物的含量w2, 按式(A.2) 计算:G B1 8 8 6.2 4 32 0 1 6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