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提升二生物技术实践.docx_第1页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提升二生物技术实践.docx_第2页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提升二生物技术实践.docx_第3页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提升二生物技术实践.docx_第4页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提升二生物技术实践.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遗传、变异与进化12018全国卷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眼性别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1/2有眼1/2雌9:3:3:11/2雄9:3:3:11/2无眼1/2雌9:3:3:11/2雄9:3:3:1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杂交结果, _(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_,判断依据是_。(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_(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_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_(填“显性”或“隐性”)。22018全国卷某种家禽的豁眼和正常眼是一对相对性状,豁眼雌禽产蛋能力强。已知这种家禽的性别决定方式与鸡相同,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且在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回答下列问题:(1)用纯合体正常眼雄禽与豁眼雌禽杂交,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_;理论上,F1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_,F2雌禽中豁眼禽所占的比例为_。(2)为了给饲养场提供产蛋能力强的该种家禽,请确定一个合适的杂交组合,使其子代中雌禽均为豁眼,雄禽均为正常眼。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要求标明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_(3)假设M/m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m基因纯合时可使部分应表现为豁眼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而MM和Mm对个体眼的表现型无影响。以此推测,在考虑M/m基因的情况下,若两只表现型均为正常眼的亲本交配,其子代中出现豁眼雄禽,则亲本雌禽的基因型为_,子代中豁眼雄禽可能的基因型包括_。32018全国卷回答下列问题:(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_。(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_。分解者通过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42018江苏卷以下两对基因与鸡羽毛的颜色有关:芦花羽基因B对全色羽基因b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而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T的存在是B或b表现的前提,tt时为白色羽。各种羽色表型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_型。(2)杂交组合TtZbZbttZBW子代中芦花羽雄鸡所占比例为_,用该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预期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为_。(3)一只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芦花羽全色羽11,则该雄鸡基因型为_。(4)一只芦花羽雄鸡与一只全色羽雌鸡交配,子代中出现了2只芦花羽、3只全色羽和3只白色羽鸡,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其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理论上为_。(5)雏鸡通常难以直接区分雌雄,芦花羽鸡的雏鸡具有明显的羽色特征(绒羽上有黄色头斑)。如采用纯种亲本杂交,以期通过绒羽来区分雏鸡的雌雄,则亲本杂交组合有(写出基因型)_。52018北京卷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Mp)侵染水稻引起的病害,严重危害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与使用农药相比,抗稻瘟病基因的利用是控制稻瘟病更加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措施。(1)水稻对Mp表现出的抗病与感病为一对相对_。为判断某抗病水稻是否为纯合子,可通过观察自交子代_来确定。(2)现有甲(R1R1r2r2r3r3)、乙(r1r1R2R2r3r3)、丙(r1r1r2r2R3R3)三个水稻抗病品种,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三对抗病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根据基因的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可将样本中的R1、r1、R2、r2、R3、r3区分开。这种方法可用于抗病品种选育中基因型的鉴定。甲品种与感病品种杂交后,对F2不同植株的R1、r1进行PCR扩增。已知R1比r1片段短。从扩增结果(下图)推测可抗病的植株有_。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将甲、乙、丙三个品种中的抗病基因整合,选育新的纯合抗病植株,下列育种步骤的正确排序是_。a甲乙,得到F1b用PCR方法选出R1R1R2R2R3R3植株cR1r1R2r2r3r3植株丙,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子代d用PCR方法选出R1r1R2r2R3r3植株,然后自交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子代(3)研究发现,水稻的抗病表现不仅需要自身抗病基因(R1、R2、R3等)编码的蛋白,也需要Mp基因(A1、A2、A3等)编码的蛋白。只有R蛋白与相应的A蛋白结合,抗病反应才能被激活。若基因型为R1R1r2r2R3R3和r1r1R2R2R3R3的水稻,被基因型为a1a1A2A2a3a3的Mp侵染,推测这两种水稻的抗病性表现依次为_。(4)研究人员每年用Mp(A1A1a2a2a3a3)人工接种水稻品种甲(R1R1r2r2r3r3),几年后甲品种丧失了抗病性,检测水稻的基因未发现变异。推测甲品种抗病性丧失的原因是_。(5)水稻种植区的Mp是由不同基因型组成的群体。大面积连续种植某个含单一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将会引起Mp种群_,使该品种抗病性逐渐减弱直至丧失,无法在生产中继续使用。(6)根据本题所述水稻与Mp的关系,为避免水稻品种抗病性丧失过快,请从种植和育种两个方面给出建议_。62018河北正定中学调考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他从34个豌豆品种中选择了7对相对性状,为了便于分析,首先对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别进行研究。(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用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再用F1_得F2;他发现:F1都表现为_性状,F2出现_且数量比为3:1。(2)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存在的;配子中_;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3)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够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孟德尔设计了_实验,先根据以上假说预测了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实验结果,再用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豌豆杂交,他所做的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相符合,验证了他的假说。(4)以上科学研究的方法叫做_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后人将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归纳为_定律。7菜椒的红色、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D、d分别控制显、隐性状。请根据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菜椒的红色、黄色中显隐性关系是_,做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_。(2)亲本的杂交相当于_交,F1中红椒的基因型是_,F2中红椒黄椒_。(3)F2中红椒自交得F3,F3中性状分离比是_,红椒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_。82018吉林田家炳中学期末豌豆种子子叶黄色(Y)对绿色为显性,形状圆粒(R)对皱粒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发现子代出现4种表现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子代中圆粒豌豆皱粒豌豆_;黄色豌豆绿色豌豆_;因此可知,亲本的基因型是_(黄色圆粒),_(绿色圆粒)。(2)在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_,所占子代中的比例是_,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_。(3)子代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_。(4)从以上分析可知,基因Rr和Yy的遗传遵循_定律。基因r和y之间的关系是_,位于_。92018安徽马鞍山联考某自花且闭花传粉植物,种子的颜色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种子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E、e)控制,同时含有D和E表现为矮茎,只含有D或E表现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1)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纯合子,原因是_。(2)已知控制种子颜色的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没有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右图所示。为了确定植株甲的A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若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证明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若F1表现型及比例为_,证明A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3)现用黄色矮茎和白色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培育纯合的白色矮茎品种。若采用杂交育种,可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中选择白色矮茎个体,再经过_纯合化手段,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白色矮茎品种。如果只考虑茎的高度,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若采用诱变育种,需要用射线处理大量的种子,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若采用单倍体育种,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_(至少答二个)。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其过程(说明:选育结果只需写出所选育品种的基因型、表现型)。102018山东淄博联考甲图为一只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及其部分基因,其中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该果蝇与“某个体”杂交,F1个体数量统计如图乙所示。(1)“某个体”的基因型为_。(2)F1中与甲图果蝇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3)若去掉F1中所有的灰身果蝇,剩余果蝇的基因型有_种,如何利用这些果蝇培育出只根据表现型即可判断性别的果蝇(用遗传图解表示即可)。112018河北武邑中学调考家鼠的毛色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决定毛色的基因有三种,分别是AY(黄色)、A(灰色)、a(黑色),控制毛色的基因之间存在完全显隐性关系。随机选取部分家鼠设计杂交实验,每一杂交组合中有多对家鼠杂交,分别统计每窝家鼠F1的毛色及比例,结果如下表所示:杂交组亲本毛色F1的毛色及比例甲黄色黄色2黄色:1灰色;或2黄色:1黑色乙黄色灰色1黄色:1灰色;或2黄色:1灰色1黑色请回答:(1)推断控制家鼠毛色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_,灰色亲本可能具有的基因型是_。(2)在甲杂交组中,导致F1性状分离比均为2:1的原因是:亲本为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雌雄各产生_配子;雌雄配子之间结合是随机的;除F1中_个体在胚胎期致死,其他家鼠能正常生长发育。(3)若将乙组中F1毛色为2黄色:1灰色:1黑色的所有F1个体混合饲养,随机交配,全部F2中毛色及比例应为_。122018江苏启东中学联考果蝇的黑体(v)与灰体(V)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实验小组对果蝇的这对相对性状进行遗传研究。如果用含有某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果蝇,所有的果蝇都是黑体,现有一只用含有该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体雄果蝇,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其遗传因子组成。(1)应选取_果蝇与待测果蝇交配。(2)用_喂养子代果蝇。(3)通过观察子代果蝇性状,推断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若子代_,则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_;_。132018山东菏泽联考如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用B/b表示,乙病用D/d表示),其中甲病为显性遗传,4不携带致病基因。请分析回答:(1)甲病致病基因位于_(X、常)染色体上,乙病为_遗传病。(2)3的基因型为_,8为携带者的概率为_。(3)10为正常女孩的概率是_;若10为患病女孩,则导致该女孩患病的基因来自_(7、8)。14.2018湖南衡阳联考右图显示了某表现型正常女性的部分染色体及其基因组成,基因Aa和Bb分别与两种遗传病的发生有关,其中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1)若该女性与一正常男性结婚,仅考虑基因Bb,则所生育孩子的表现型是_。(2)若同时考虑两对基因,则该女性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孩子的可能性是_。(3)如何用调查法判断基因Bb控制疾病的显隐性关系:_。(4)为了降低生出患儿的概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5)该致病基因控制的蛋白质能否在图示时期合成并简述理由_。152018山东菏泽联考 某二倍体白花受粉植物的抗病、易感病与高秆、矮秆分别受常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A/a、D/d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以纯种抗病高秆植株作母本、纯种易感病矮秆植株作父本进行杂交,F1均为抗病高秆,F1自交,单株收获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的植株称为一个株系,发现绝大多数株系都出现了高秆与矮秆的分离,但其中有一个株系(A)表现为高秆矮秆351(不考虑致死)。请回答:(1)该植物抗病、易感病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等位基因是指_。(2)F2中会出现矮秆抗病植株,这是_的结果。正常情况下,F2抗病矮秆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3)请你提出一种合理假设,以解释A株系形成的原因。_162018湖北宜昌联考 油菜是一种常见的经济作物,科学家应用多种育种技术,培育出抗除草剂、抗虫等油菜新品种。(1)抗除草剂油菜的培育可应用诱变育种方法或转基因技术。前者是利用物理、化学因素提高_,后者应用的原理是_。(2)科研人员以纯合的抗线虫病(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萝卜和不抗线虫病油菜为亲本杂交,通过如图所示途径获得抗线虫病油菜。F1植株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_,因而高度不育。用_处理,形成异源多倍体。BC1在产生配子时,R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随机分配到细胞任意一极,其它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分配正常。选择染色体数为39的抗线虫病BC2植株自交,正常情况下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若染色体数为38的后代植株也具有抗线虫病的特性,则可能原因是_。172018河北武邑中学调考某生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20%,aa基因型个体占20%,回答问题:(1)若该生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这时,A的基因频率是_。依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个种群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_,为什么?_。(2)若该生物随机交配,子一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子二代中A的基因频率是_。子三代中A的基因频率是_。(3)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进化的实质是_,进化的原材料由_提供,_决定生物进化方向。二、遗传、变异与进化1(1)不能无眼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与无眼性状的分离(2)杂交组合:无眼无眼;预期结果: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3)8隐性解析:(1)两亲本分别为无眼和有眼,且子代中有眼:无眼1:1,且与性别无关联,所以不能判断控制有眼和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无眼为显性(用基因F表示),则亲本无眼雌果蝇和有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XFXf和XfY,子代的基因型为XFXf、XfXf和XFY、XfY,表现型为1/4有眼雌果蝇、1/4无眼雌果蝇和1/4有眼雄果蝇、1/4无眼雄果蝇。(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是有眼和无眼的杂交,子代有眼:无眼1:1,则子代中显性个体一定是杂合子,要通过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在常染色体上的显隐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可以选择表中子代中雌雄果蝇均为无眼的性状进行杂交实验,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 。(3)表格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9:3:3:1,可分析出显性性状为灰体(用基因A表示)和长翅(用基因B表示),有眼和无眼不能确定显隐性关系(用基因C或c表示),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的基因型可写为AABB_ _和aabb_ _,可推出F1的基因型为AaBbCc,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为2228种。F2中黑檀体(Aa Aa1/4)长翅(Bb Bb3/4)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可知无眼所占比例为1/4,则无眼为隐性性状。2(1)ZAZA,ZaWZAW、ZAZa,雌雄均为正常眼1/2(2)杂交组合:豁眼雄禽(ZaZa)正常眼雌禽(ZAW);预期结果:子代雌禽为豁眼(ZaW),雄禽为正常眼(ZAZa)。 (3)ZaWmmZaZaMm,ZaZamm解析:(1)该家禽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亲本纯合体正常眼雄禽的基因型为ZAZA,亲本豁眼雌禽的基因型为ZaW,两亲本杂交,理论上F1的基因型为ZAZa(正常眼雄禽)、ZAW(正常眼雌禽);F1自由交配, 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ZAZA(正常眼雄禽):ZAZa (正常眼雄禽):ZAW(正常眼雌禽):ZaW(豁眼雌禽)1:1:1:1。(2)用豁眼雄禽(ZaZa)正常眼雌禽(ZAW)杂交,子代雌禽均为豁眼(ZaW),雄禽均为正常眼(ZAZa)。(3)因为两只表现型均为正常眼的亲本交配,其子代中出现豁眼雄禽(ZaZa),由于该豁眼雄禽的一条Za来自父方,另一条Za来自母方,所以亲本雌禽必然含有Za,由于亲本雌禽表现为正常眼,因此该亲本雌禽的基因型为ZaWmm,子代中豁眼雄禽可能的基因型包括ZaZaMm、ZaZamm。3(1)协同进化(或共同进化)(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解析:(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共同进化。(2) “收割理论”是指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阻止部分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4(1)ZW(2)1/41/8(3)TTZBZb(4)TtZBZbTtZbW3/16(5)TTZbZbTTZBW;TTZbZbttZBW;ttZbZbTTZBW解析:由题意可知,芦花羽鸡的基因型为T_ZBZ、T_ZBW,全色羽鸡的基因型为T_ZbZb、T_ZbW,白色羽鸡的基因型为tt_。(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2)根据题意分析,TtZbZb与ttZBW杂交,后代芦花羽雄鸡(TtZBZb)所占比例为1/4;用该芦花羽雄鸡(TtZBZb)与ttZBW杂交,子代中芦花羽雌鸡(TtZBW)所占比例为1/8。(3)芦花羽雄鸡的基因型为T_ZBZ,与ttZbW杂交,子代中芦花羽(T_ZB_):全色羽(T_Zb_)1:1,说明该雄鸡基因型为TTZBZb。(4)一只芦花羽雄鸡(T_ZBZ)与一只全色羽雌鸡(T_ZbW)交配,子代中出现了白色羽鸡(tt_ _),说明两个亲本都含有t(即都是Tt),后代出现了3只全色羽(T_ZbZb、T_ZbW),说明父本含有Zb基因,因此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TtZBZb、TtZbW,则子代中芦花羽雌鸡(T_ ZbW)所占比例为3/41/43/16。(5)利用纯合亲本杂交,TTZbZbTTZBW,后代雌鸡全部是全色羽,雄鸡全部是芦花羽;TTZbZbttZBW,后代雌鸡全部是全色羽,雄鸡全部是芦花羽;ttZbZbTTZBW,后代雌鸡全部是全色羽,雄鸡全部是芦花羽。5(1)性状性状是否分离(2)1和3a、c、d、b(3)感病、抗病(4)Mp的A1基因发生了突变(5)(A类)基因(型)频率改变(6)将含有不同抗病基因的品种轮换/间隔种植;将多个不同抗病基因通过杂交整合到一个品种中解析:(1)水稻的抗病与感病是一对相对性状;为判断某抗病水稻是否为纯合子,可通过观察自交子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来确定。(2)甲品种与感病品种杂交后,子代基因型是R1r1r2r2r3r3;若对不同植株的R1、r1进行PCR扩增,已知R1比r1片段短,即M中标准DNA片段200bp和400bp分别表示R1和r1,因此植株1基因型为R1R1,植株3基因型为R1r1,植株2基因型为r1r1,所以1和3为抗病植株,2为感病植株。为了在较短时间内选育新的纯合抗病植株,先让甲、乙杂交得到子一代(基因型为R1r1R2r2r3r3),再用子一代植株与丙(r1r1r2r2R3R3)杂交,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子代,再用PCR方法选出R1r1R2r2R3r3植株,再让该植株自交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子代, 最后用PCR方法选出R1R1R2R2R3R3植株。(3)因为只有R蛋白与相应的A蛋白结合,抗病反应才能被激活;基因型为R1R1r2r2R3R3水稻合成R1和R3蛋白,不能合成R2蛋白,基因型为r1r1R2R2R3R3的水稻合成R2和R3蛋白,不能合成R1蛋白;基因型为a1a1A2A2a3a3的Mp只能合成A2蛋白;若基因型为R1R1r2r2R3R3和r1r1R2R2R3R3的水稻,被基因型为a1a1A2A2a3a3的Mp侵染;只有基因型为r1r1R2R2R3R3的水稻中有与A2蛋白结合的相应的R2蛋白,抗病反应能被激活,所以这两种水稻的抗病性表现依次为感病、抗病。(4)研究人员每年用Mp(A1A1a2a2a3a3)人工接种水稻品种甲(R1R1r2r2r3r3),几年后甲品种丧失了抗病性,由于只有R蛋白与相应的A蛋白结合,抗病反应才能被激活;检测水稻的基因未发现变异,只能是甲品种Mp的A1基因发生了突变。(5)由于Mp有多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而单一抗病类型的水稻只对其中一种Mp有抗性,长期种植这一种类型将会引起Mp种群中其他类型的个体大量繁殖,其A基因频率升高,该品种不能对其他类型的Mp有抗性,导致其抗病性逐渐减弱直至丧失,无法在生产中继续使用。(6)为避免单一抗病类型的水稻品种抗病性丧失过快,可以将不同水稻抗病品种(甲、乙、丙)混种;育种时培养同时含有多对抗性基因的纯合子品种(如R1R1R2R2R3R3)。6(1)自交显性性状分离(2)成对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或遗传因子成单存在) (3)测交(4)假说演绎孟德尔第一(或分离)解析:(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用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再用F1(F1都表现为显性性状)自交得F2(F2出现性状分离且数量比为3:1)。(2)孟德尔做出的假说: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配子中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或遗传因子成单);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3)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说。(4)孟德尔采用的科学方法是假说演绎法;后人将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归纳为孟德尔第一(或分离)定律。7(1)红色性状是显性,黄色性状是隐性红色菜椒自交后出现性状分离(2)测Dd3:1(3)红椒:黄椒5:1解析:(1)由于F1红椒自交后代出现黄椒,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红色为显性性状,黄色是隐性性状。(2)根据子一代的表现型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Dd和dd,这两个个体的杂交相当于测交。F1红椒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其是杂合体,基因型是Dd,所以F2中红椒:黄椒3:1。(3)F2中红椒DD:Dd1:2,自交得F3,F3中dd占,所以性状分离比是红椒:黄椒5:1。红椒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8(1)3:11:1YyRryyRr(2)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3)YyRR、YyRr(4)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解析:(1)分析柱形图可知,子代中圆粒豌豆:皱粒豌豆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黄色豌豆:绿色豌豆1:1属于测交,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Yyyy;因此可知,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黄色圆粒),yyRr(绿色圆粒)。(2)亲本的表现型为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则在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黄色皱粒、绿色皱粒;所占子代中的比例;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1:1。(3)由于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因此子代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YyRR、YyRr。(4)从以上分析可知,基因Rr和Yy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r和y之间的关系是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9(1)该植物是闭花传粉植物(2)黄色:白色1:1全为黄色(3)连续自交矮茎:中茎:高茎9:6:1不定向性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或染色体变异和细胞的全能性)解析:(1)在自然状态下该植物是自花且闭花授粉,因此一般都是纯合子。(2)若A基因位于9号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甲进行自交产生F1,因为Aa个体产生的雄配子中只有a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Aa):白色(aa)1:1;若A基因位于9号正常染色体上,因为Aa个体产生的雄配子只有A能参与受精作用,则后代全为黄色。(3)如果采用杂交育种的方式,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所得F2中选出白色矮茎个体(aaD_E_),再通过连续自交及逐代淘汰的手段,最终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白色矮茎品种(aaDDEE);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量越多,需进行多次的自交和筛选操作才能得到所需的纯合品种。若只考虑茎的高度,F1(DdEe)在自然状态下自交,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9矮茎(9D_E_)6中茎(3D_ee、3ddE_)1高茎(1ddee)。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若采用单倍体育种,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或染色体变异和细胞的全能性)。用遗传图解表示过程如图:10(1)AaXbY(2)1/8(3)4解析:(1)由甲图可知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与“某个体”杂交,后代灰身和黑身的比例为3:1,因此“某个体”控制体色的基因型为Aa;后代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因此“某个体”控制眼色的基因型为XbY,故“某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2)F1中与甲图果蝇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41/41/8。(3)去掉F1中所有的灰身果蝇,则剩余果蝇的基因型有aaXBXb、aaXbXb、aaXBY、aaXbY四种。要培育出根据表现型可以判断性别的果蝇则需要利用伴性遗传,选择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进行杂交。11(1)基因AY对基因A、a为显性,基因A对a为显性AA、Aa(2)杂合子比例相等的两种AYAY(3)6黄:5灰:4黑解析:(1)甲组中黄色和黄色杂交后代有灰色和黑色出现,说明AY(黄色)对A(灰色)、a(黑色)都为显性,乙组中黄色和灰色杂交后代出现黑色,说明A(灰色)对a(黑色)为显性,推断控制家鼠毛色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基因AY对基因A、a为显性,基因A对a为显性 ,灰色亲本可能具有的基因型是 AA、Aa。(2)在甲杂交组中,导致F1性状分离比均为21的原因是:亲本为杂合子,雌雄各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雌雄配子之间结合是随机的;除F1中黄色显性纯合AYAY个体在胚胎期致死,其他家鼠都能正常生长发育。(3)根据乙组实验结果可知:若乙组中F1毛色为2黄色:1灰色:1黑色,则亲本基因型为黄色AYa和灰色Aa,所有F1个体黄色(1/4AYA、1/4AYa)、灰色(1/4Aa)、黑色(1/4aa)混合饲养,随机交配,则F1个体的雌雄配子有:1/4AY,1/4A,1/2a,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可得F2中相关基因型为AYAY、AY_、A_、aa,又因为黄色显性纯合AYAY个体在胚胎期致死,其他家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全部F2中毛色及比例应为6黄:5灰:4黑。12(1)多只用不含该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体雌(2)不含该种添加剂的食物(3)全为灰体若子代全为黑体,则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若子代既有灰体又有黑体,则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解析:(1)检测某动物的遗传因子组成,常用测交法,即选取多只用不含该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体雌果蝇(vv)与待测雄果蝇交配。(2)用不含该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子代果蝇。(3)若子代全为灰体,则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即VVvvVv;若子代全为黑体,则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即vvvvvv;若子代有灰体,也有黑体,则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即VvvvVv、vv。13(1)常伴X隐性(2)bbXDXd1/2(3)1/47解析:(1)遗传病系谱图中,甲病是显性遗传病,2患甲病,若此病位于X染色体上,他的女儿都患病,但是他的女儿6不患病,因此此病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3和4不患乙病,他们的儿子9患乙病,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又由于4不携带致病基因,因此乙病位于X染色体上。(2)3不患甲病(bb),不患乙病(XDXD或XDXd),但是他们的儿子9患乙病,因此3是乙病的携带者(XDXd),所以3的基因型为bbXDXd,4的基因型为bbXDY,因此8为携带者的概率为1/2。(3)由系谱图可知,7的母亲正常,父亲患甲病,因此7的基因型是BbXDY,8的基因型是1/2bbXDXd、1/2bbXDXD,10为正常女孩的概率是1/21/21/4;若10为患病女孩,患病基因应该是甲病基因,因此导致该女孩患病的基因来自7。14(1)女孩正常,男孩一半正常一半患病(2)3/4(3)分性别统计患病率如果男性患病率多于女性则该病为隐性,如果女性患病率多于男性则该病为显性(4)遗传咨询,产前诊断(5)不能。此时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基因无法转录解析:(1)若仅考虑基因Bb,该女性(XBXb)与一正常男性(XBY)结婚,则所生育孩子的表现型是女孩正常,男孩一半正常一半患病。(2)若同时考虑两对基因,则该女性(AaXBXb)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孩子的可能性是3/4,原因是该女性能产生四种配子,只有AXB是正常的,其它都携带有致病因子。(3)如何用调查法判断基因Bb控制疾病的显隐性关系:分性别统计患病率,如果男性患病率多于女性则该病为隐性,如果女性患病率多于男性则该病为显性。(4)为了降低生出患儿的概率,可采取的措施有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5)该致病基因控制的蛋白质能否在图示时期合成并简述理由:不能。此时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基因无法转录。15(1)抗病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