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论文]太阳能并网发电的研究_第1页
[精品论文]太阳能并网发电的研究_第2页
[精品论文]太阳能并网发电的研究_第3页
[精品论文]太阳能并网发电的研究_第4页
[精品论文]太阳能并网发电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课程定做 QQ1714879127论文题目:太阳能并网发电的研究毕业设计课程定做 QQ1714879127摘 要本文旨在研制一单相低功率太阳光电能能量转换系统,将太阳能板所产生的直流电力转换成交流电力输出。转换器的功率电路由推挽式转换器与全桥式变流器两级电路串接而成,可使太阳能电池模组的组装更具弹性。本系统可操作在市电并联模式或独立运转模式,在市电并联运转模式下并可随着不同的日照强度,调整变流器的输出电流控制讯号,使太阳能板能够运转在最大功率点。最后实际制作一套150W 之转换系统雏形,并且由模拟与实测结果互相比较,以验证本文所提系统之可行性。关键词:太阳能转换器,市电并联,独立运转The Resarch Of Solar GridAbstract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small-scale solar energyconversion system is presented in this thesis. The power circuit of the PV inverter is composed of a push-pull converter and a full-bridge inverter.The inverter converts DC power generated by photovoltaic cells into AC power. This design allows flexible arrangements of various solar cellsmodules. The systems can supply loads and feed excess power to the gridwith unit power factor when operated undergrid-connected mode,orsupplyloadsexclusivelyby operating in the stand-alone mode.Ingrid-connected mode, it is controlled to follow the variations of solarpanel insolation for achievin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A 150W prototype of the conversion system is implemented,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provided to verify the performance.Keywords:photovoltaic conversion system, grid-connected, stand-alone目录1绪论12总体设计方案1 2.1 设计思路1 2.2 设计原理分析1 2.2.1 设计简介1 2.3 总体设计方框图43逆变系统电路4 3.1直流升压器4 3.2 驱动电路和逆变器5 3.3电流回路控制6 3.3.1最大功率追踪电路73.4 PWM产生电路73.5 市电电压反馈电路83.6 太阳能板电压反馈电路83.7电流反馈电路93.8检测电路103.9 电压回路控制电路104 并网系统11结论11致谢12参考文献13附录151 绪论在现今各种能源逐渐枯竭的情况下,人类必须找寻新的替代能源,并且这个新能源必须要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目前有可能实用化的再生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力、燃料电池、地热发电等,其中最有可能来发展的替代能量为太阳能。自 1992 年起欧、美、日等国各地之电力公司,由政府制定政策配合大力推动下,已向太阳能发电系统购买多余电力,以减少尖峰用电时供电不足之困境,至今成效卓著。日本政府在 1994 年已订定了完善的太阳能供电系统安装及补助计划。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公布了百万太阳能屋计划,企图增加太阳光电能及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而欧联的能源委员会也提出一项计划在欧洲补助建造500000栋的太阳能房屋,并在开发中国家另外建造 500000 栋的太阳能房屋。 目前国内对于太阳能的应用主要还是在太阳能热水器的产品上,并且民众接受程度也高。因此,在缺乏新能源的今天,如何发展太阳能发电系统是一重要课题。太阳能的发电成本虽然比其他发电方法的成本来的高,但由于最近这几年来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的提升,使得太阳能电池的价格比起前几年来说已有明显的降低,未来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价格可望降到US$1/瓦以下,也因此使太阳能发电系统越来越有竞争力。太阳能发电系统之成本与效率,除了取决于电池模组外,系统所需之电能转换器亦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对太阳能电能转换器的要求为:(1)转换器成本低。(2)转换器可模组化。(3)可针对不同的需要,提供各种规格的输出。2 总体设计方案2.1 设计思路本设计是输出功率为150W,频率为50HZ的交流光电转换设备,基本的太阳能的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逆变器组成。但是要和市电并联,并实现供电,实现自动控制,所需的外围电路更多,如市电的相位检测,如何使逆变器输出的电压电流信号和市电同步,以及在太阳能系统或是市电电网出现故障的时候检测。首先要解决的是光电转换原件太阳能电池板的选取,这里我们选取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larmodule SP75电池板,其参数如表12.2 设计原理分析2.2.1 设计简介(1)系统分类一般而言太阳光电能系统可区分为在偏远地区或离岛地区市电无法到达的地方所使用的独立发电系统,以及有电力线所连接的并联系统。独立系统:指其太阳光电能只直接供给某些负载,利用太阳能板在白天产生电力,并对蓄电池组充电,而在夜晚在由蓄电池组经由电力转换器提供电源给负载,而电力转换器输出为可定电压、定频率控制的电压源。表1 太阳能电池板的单板电气参数(1kW/m2,25 C)电气特性规格额定最大输出功率(WP)75额定电流IMPP (A)4.4额定电压VMPP(V)17.0短路电流IC (A)4.8开路电压VOC (V)21.7NOCT()(NORMALOPERATING CELL TEMPERATURE)452短路电流温度系数KI(mA/)2.06图1 独立型太阳能供电系统示意图市电连接型系统:能和市电并联向电网供电,优点是(1)节省配线费用,因为系统使用住宅原有配线、(2)除去蓄电池的需求,因市电可提供不足电力、(3)能卖多余电力给市电、(4)有时系统的尖峰发电期正吻合市电之尖峰用电需求,具有抑低尖峰负载的效果。市电连接方式选择,市电连接方式有多极系统和单级系统,由于多极系统设计复杂且不易控制,且效率低下,我们选用单级系统,好处是其构成只有逆变器一级,效率提升了,而且逆变器基本上是一个单相全桥整流电路加一个LC滤波器构成,为了减少这种逆变器输出电流的涟波,在逆变器电路上再加路,再采用合成的PWM控制便可大量消除输出电流的涟波大小。单级系统主要的缺点为太阳能板的直流电压一定要高于市电电压的峰值系统才能运作,而市电电压一般多为交流110v/ 220v 系统,所以太阳能板的串联数量一定非常多,并且由于太阳能板受环境温度、日照强度影响很大,若天气变化剧烈,其输出电压变化的范围会太大一个而影响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正常输出。图2 市电连接型太阳能供电系统示意图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及达成系统与市电并联供电是此类转换器所要达成的基本功能。除了以上功能,更具备了虚功谐波失真的补偿的功能及不断电系统的功能,利用逆变器之反相操作,使之兼具整流功能,并利用离峰电力来对电池充电,达成电池储能的功能,而且更可以操作在独立运转模式,独立供给负载电力。市电连结型的太阳能供电系统除了其性能与功用之外,另外其安全性也是另一个注意的重点。为了保持电力系统的电力品质及安全性,除了要求系统输出电流的功因、谐波成分及市电电压的过高和过低电压和过高频低频检测之外,孤岛情况的问题更是倍受重视。其中孤岛情况的防止主要是在保护电力系统维修人员的安全。 图3 单级架构图(2)最大功率点追踪由查询到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太阳能电池板的电压与电流是呈现非线性的关系,并且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由于环境温度及日照强度不同,其具有不同的工作曲线。而且每条工作曲线均有一个最大功率点,此最大功率点就是太阳能板的最佳工作点,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太阳能板的工作效率,我们需要控制太阳能板的输出,是太阳能板随时都能够在其最大功率点,文献给出了几种追踪的方法,在此我们只选用直线近似法,因为它比较容易实现而且电路设计简单,但其需要太阳能板的具体参数。(3)孤岛情况检测与保护孤岛情况是指当市电发生故障后,太阳能发电系统没有即时检知并切离配电系统,而与负载呈现独立供电的现象。事实上,不只太阳能发电系统会有这个问题的存在,只要是分散式的发电系统,例如:风力发电、燃料电池发电等,或是一般并联在市电的发电设备都会有此问题产生,当孤岛情况一但发生时,常会导致一些不良的问题产生。例如:(1)当市电故障后,电力系统维护人员必须在断电的情况下做市电的修复,但由于此时 太阳能发电系统还在持续运作,将使得电力系统维修人员的安全受到威胁;(2)在孤岛效应发生时,由于太阳能发电系统失去了市电作为参考讯号,所以电力转换器的输出电压,电流及频率会发生不稳定的现象,若不及时切离其它负载,在此情况下会使得一些较敏感性的负载受到损害。当有越来越多的分散式发电系统并联到市电时,发生孤岛情况的机率也会变得越来越大,使得孤岛情况的检测与保护更显得重要。本论文中使用被动检测法检测市电的状态,以电压、频率作为判断市电是否故障的依据。2.3 系统方框图 图4 总体方框图3 逆变系统电路3.1 直流推挽式升压器在系统运作时,由于本系统所设计的太阳能板输出电压只有 24V左右,其大小不足以提供逆变器切换成交流 110V 电压输出,所以本论文利用一直流升压器将太阳能光电板输出的 24V 的直流电压升至约 200V 的直流电压以提供逆变器作输出。在本论文中使用推挽式切换式电源电路,来做此功能的运作,为了使简化电路,使电路更为简单,我们使用 KA3525 PWM调变IC来作此推挽式转换器的控制IC,此IC具有RC振荡器,利用改变 R与C之值,就可用来设定PWM的切换频率;截止时间比较器可设定最大工作周期;通过两组PWM输出控制开关三极管,让初级线圈左侧的电容和电感形成谐振回路,由于谐振回路中L、C的电压电流是变化的,在副线圈就形成了感应电压,通过整流电路变成了脉动直流电,在整流桥前端并联一个R.C电路是为了滤波,通过整流桥,使输出电压波形为平直的,也就是高压直流电。而为了改进开关管在不断开关中的延迟,导致波形不连贯,设置了一个一个有极性的大电容,以避免在一侧开关管在PWM控制下截止而另一侧开关管还没有开启的情况下,储存电能,在空白时间返回能量,由于使用了KA3525,因此在电路设计上可大幅降低硬体线路,较易掌握各电路间的情况,本论文在转换器的控制上采用固定周期的方法,使其升压比例为固定值。其完整电路,如附录所示。图5 推挽式直流升压整流电路3.2 驱动电路与单相逆变器如图6所示为驱动电路和逆变器的电路图,驱动电路的目的是隔离并放大有PWM产生电路所产生的正弦脉波快读调变信号,是功率原件能依照次信号作正确的动作。由于PWM产生电路送出的小信号脉波,其功率及电压无法直接推动后继的全桥式逆变器,故需要有光耦合隔离器,耦合成较高功率及较高电压之脉波来驱动后级的逆变器,本论文使用TLP250光耦合器来作此项工作。TLP250具有快速响应、大电流情况下高频切换所造成的干扰信号,并可以使控制电路与驱动电路作电器隔离,以保护控制电路的正常的操作,另外,我们在功率原件的基极和源极并上一个约10K的电阻以降低杂散信号的干扰,在光耦合器左侧各有一个接口用来输入PWM调制波,通过驱动电路的放大来驱动后侧的大功率三极管电路,通过对大功率三极管的开关控制,产生了一个频率一定的,幅值不等的矩形波,也就是正弦波的频谱,由傅立叶变换可知,矩形波可以转换成N个频率和幅值不等的正弦波的叠加,后路再加一个低通滤波器以滤去不需要的高频波,留下近似于市电的正弦波。图6 驱动电路及逆变器3.3 电流回路控制电流回路控制电路方块图如图7所示,其中包括了最大功率点追踪电路、锁相电路及其它的运算电路。由电压反馈电路将市电电压Vs反馈后送入锁相电路,以取得市电电压的相位做为逆变器输出电流的参考相位,再与由最大功率追踪电路中所计算得知的最大功率点时的电流 Imppt 相乘,就可得知再最大功率点操作时,逆变器所应输出的电流之大小及相位,将此电流当作参考电流讯号Iref,再与逆变器实际的输出电流 Io相减,做闭回路控制,最后再加入电流前馈讯号送入 PWM 产生电路,此为整个控制电路的流程。 图7 电流回路控制电路框图3.3.1 最大功率追踪电路为了最大效率的使用太阳光的能量,同时也为了输出电压电流的稳定,必须有最大功率追踪电路,由查询到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太阳能电池板的电压与电流是呈现非线性的关系,并且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由于环境温度及日照强度不同,其具有不同的工作曲线。而且每条工作曲线均有一个最大功率点,此最大功率点就是太阳能板的最佳工作点,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太阳能板的工作效率,我们需要控制太阳能板的输出,使太阳能板随时都能够在其最大功率点,也就是最大功率点追踪,我们使用直线近似法来追踪,因为它容易实现而且电路设计简单,但是需要太阳能板的具体参数。其电路原理图如图8所示,其功能为计算逆变器输出电流的大小,使太阳能板能操作在最大功率点。其电路做法为将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及电流取回相乘后,取得太阳能板的输出功率讯号,再乘上一比例值(K),就可以求得太阳能板理想输出电流 Imppt 的大小。图8 最大功率追踪电路3.4 PWM产生电路PWM 产生电路方块图如图9所示,本论文采用单极性电压切换的方式来做逆变器的控制。首先,由三角波产生电路产生一11.4kHz的三角波信号,将此三角波反向之后,再分别与调制讯号做比较产生PWM 控制讯号。另外,考虑开关元件之非理想因素,即其导通与截止过程均需要时间,因此同一臂上二开关切换时间必须错开一小段时间,此段时间称之为空白时间,以避免二开关同时在非完全导通或截止状态下发生短路之情况。本论文使用IXDP630来产生空白时间,此空白时间之作法乃将每一开关由 OFF至ON之瞬间往后延迟一时间t。一般来说空白时间的大小必须配合开关之切换速度,我们利用IXDP630 只需经由调整外部 RC 值,就可以依不同功率晶体的需求来控制空白时间的大小,本论文中的空白时间大小为 6s。图10为电压反馈电路和锁相电路输送正弦波信号到PWM控制电路来控制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的,通过控制开关的关闭实现调制频率和相位的目的。图9 PWM产生电路方块图 图10 PWM产生调制电路3.5市电电压反馈电路图11所示为市电电压反馈电路。由于市电电压为110V 的电压,所以我们先藉由变压器来作隔离及降压的功能,再经由一级电压跟随器后,送入主控制电路的锁相电路中。 图11 电压反馈电路3.6 太阳能板输出电压反馈电路图12所示为太阳能板输出电压反馈电路。由本论文使用的太阳能板参数知道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最高为21.72=43.4V,所以我们依太阳能板的变动特性,将太阳能板输出电压的感测范围设定在 15V45V 之间。我们将太阳能板输出电压分压后,再经由一级电压跟随器,送入主控制电路的最大功率追踪电路中。 图12 太阳能板输出电压反馈电路3.7电流反馈电路电流反馈电路中包括了逆变器输出电感电流(Io)及太阳能板输出电流(IPV)的反馈电路。本论文采用HY5-P霍尔CT元件来检测电流信号,将电流信号输入霍尔 CT元件,经内部的霍尔效应将电流信号转变为电压信号,经OP放大器将信号放大,最后送至主控制电路中,其电路如图13所示。另外,由于霍尔CT可能会产生直流偏移问题,故必须在加一直流准位来调整其直流偏移量。此种电流截取方式可将电力电路和控制电路完全隔离,而不会有共地的问题,亦可降低功率消耗,改善了传统的电流截取方式。 图13 电流反馈电路3.8 孤岛检测电路在本论文中,我们使用被动检测法来检测孤岛情况的存在与否,就是检测市电电压和频率的方式做孤岛情况发生时的保护。当市电电压大小或频率的高低超过我们所设定的范围后即送出一个触发讯号通知直流升压器及逆变器停止输出,并且通知继电器将系统与市电网路切离。为了能够达到此功能所以我们分别设计了市电电压检测电路及市电频率检测电路。图14 市电电压检测电路方框图图15 市电电压频率检测电路方框图3.9 电压回路控制在独立运转模式下,其主要目的为控制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所以我门所需的硬体电路,除了单相逆变器、升压器,逆变器的开关功率元件的驱动电路、缓冲电路、PWM产生电路之外,我们还需要逆变器输出电压的电压反馈电路以及计算逆变器输出电压的电压回路控制电路。另外,由于逆变器输出电压反馈电路与前面介绍的市电电压反馈电路是相同的,只是反馈的是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而已,其原理相同。以下就只对电压回路控制电路作说明。电压回路控制方块图如图16所示,当系统在操作在独立运转模式下时,由锁相电路产生一参考50HZ的正弦波给控制电路作参考Vref,作为变流其输出电压的参考,再与逆变器实际的输出电压Vo相减,做闭回路控制,最后再加入电压前馈讯号送入PWM电路,此为整个电压控制电路的动作流程。 图16 电压回路控制电路方框图4 并网系统并网系统其实是由零点检测电路和锁相电路组成,其电路图如图17所示,其功能是取得市电电压的相位,及在独立运行是提供一参考正弦波给控制电路,在本论文中我门使用LM565这颗锁相IC,配合零点侦测电路及带通虑波器来作锁相电路,首先,我门将市电电压利用电压反馈电路取回后经零点这策电路取得市电电压的相位,在送入LM565作锁相,由于LM56为方波,所以必须再有一级带通滤波器将方波滤波成正弦波输出。再送入PWM控制器进行比较,然后由PWM控制产生4路控制信号,这4路控制信号通过驱动电路的放大然后驱动4个大功率三极管的开关关和闭,开关的频率由PWM产生电路通过和市电比较产生相同频率的4路信号,进而控制逆变器产生相同频率和相位的正弦波信号。图17 并网控制电路(零点检测及锁相电路)结论太阳能为目前最有可能实用化的能源,所以如何发展太阳能发电系统为一重要课题。太阳能发电系统中除了太阳电池模组外,其所需的电能转换器亦扮演重要角色,转换器除了能将太阳电池所发出能量转换成一般负载所使用电力之规格外,一般还必须搭配其它能源系统,使其在夜晚或低日照的情况下也能供给负载使用。本论文分析与设计一150W 之太阳光电能转换器,电路架构的设计主要由推挽式直流升压器及单相逆变器所组成,此方式可降低转换器的输入工作电压,使得太阳能电池模组的组装方式更有弹性,以提供不同地方的需求。在逆变器的控制上分别由逆变器之电压源型电流控制及电压控制,使系统能达到系统与市电并联供电或独立供电之目的,以提高其适用范围。并加入系统过欠电压及过欠频率侦测,以防止孤岛情况的发生。本论文所安装之太阳能电池模组在一般的天气状况下,其输出电压约在直流 20-35V 之间,因此本论文利用推挽式直流-直流升压器将电压提升到直流160V-280V之间,再利用逆变器作输出。由模拟与实作结果中可验证,本文所制作之太阳光电能转换器确实可以操作在并联市电运转模式,配合最大功率追踪的方式将太阳能电池模组所产生之能量利用本系统转换与市电并联,将能量传送回市电或一起供给负载使用,并加入了简单的保护装置,以提高安全性;而操作在独立运转模式下,可以将太阳能电池模组所产生之能量直接转换成交流 50Hz、220V 之电力,提供一般小型的负载使用。由前面之实验结果可验证本文所提之电路架构及控制策略的可行性。致谢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指导老师的亲切关怀和耐心的指导。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多少个日日夜夜,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除了敬佩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最后我还要感谢机电学院和我的母校河南科技学院四年来对我的栽培。参考文献1欧宏麟.太阳电池供电系统控制器之研制J.电力电子技术,1995(4 ): 35-602黄庆连,白富升,蔡明村,黄世杰.电流控制逆变器之光伏系统孤岛行为之研究J.第十九届电力工程研讨会论文集,1998 年。3吴财福,何佩怡.太阳能与市电并联之单独运转现象探讨J.电力电子技术,1999 年。4何信龙,关侃胜,蔡庆龙,吴黎明.太阳能电力转换器与最大功率追踪J.第十七届电力工程研讨会论文集, 1996 年。5黄庆连、蔡明村、林清一、蔡文荫.光伏系统併入电力线之应用研究J.第十七届电力工程研讨会论文集,1996 年。6黄庆连、林清一、蔡明村、袁成明、蔡文荫.一种小型光伏能量转换系统之研究J.第十六届电力工程研讨会论文集,1995 年。7林琼辉.国内太阳电池产业发展契机与系统应用机能J.电力电子技术,1999年8月。8何信龙,关侃胜,蔡庆龙,吴黎明.太阳能电力转换器与最大功率追踪J.第十七届电力工程研讨会论文集,1996年。9 M. Yamaguchi, K. Kawarabayashi. Power ElectronicsJ.John Wiley & Sons Inc.,1995.10 T. Takiebayashi and H. Nakata. New Current Feed Back Control Method forSolar Energy Inverter Using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J.Proceedings of PCC97, Aug. 1997. 11 H. Shinohara, K. Kimoto, T. Itami, T. Ambou, and C. Okado. Development of a Residential Use Utility Interactive PV Inverter with Isolation Transformer-lessCircuit-Development AspectsJ.Proceedings of IEEE WCPEC, Dec. 1994.12 M. Yamaguchi, K. Kawarabayashi, and T. Takuma. Development of a New Utility Connected Photovoltaic Inverter Line BackJ.Proceedings of Intelec, Nov. 1994.13 J.H.R. Enslin.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J.A Cost Saving Necessity in 200014 Ghali and F. M. A. A Combined Technique for Elimination of IslandingPhenomenon Grid-Connected Power SystemsJ. Proceedings of IEEE Photovoltaic Specialists Conference, 1996.15 A. Kitamura, M. Okamoto, F. Yamamoto, K. Nakaji, H. Matsuda, and K. Hotta. Islanding Phenomenon Elimination Study at Rok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