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历史的尘埃——浅析新历史主义小说《尘埃落定》_第1页
(论文)历史的尘埃——浅析新历史主义小说《尘埃落定》_第2页
(论文)历史的尘埃——浅析新历史主义小说《尘埃落定》_第3页
(论文)历史的尘埃——浅析新历史主义小说《尘埃落定》_第4页
(论文)历史的尘埃——浅析新历史主义小说《尘埃落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技信息人文社科 历史硇尘埃 浅析新历史主义小说尘埃落定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李媛媛 摘要 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是描述过去发生的事的一种话语,是思考与描述世界的一种话语。新历史主义小说 的历史表述侵染着一种怀旧的情绪。就新历史主义小说家浓烈的怀旧意趣而言,历史在他们那里,体现的主要是一种 源自情感层面的关怀,是对某种历史精神的重释,它们强调人的历史性存在。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历史人人的历史性存在 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的话语 1 尘埃落定是以麦其土司家族的“傻瓜”儿子的视角,用 写实与象征意象的手法,讲述了藏民族的一支康巴人在土 司制度下的生活。我们正是从大智若愚的二少爷的极富哲理 的讲述中,体悟一种人与历史命定的循环,一种模糊了智愚的 人生真实。 克罗齐曾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也就是说所有的历 史叙事都是当代人的意识形态、现实态度在历史领域中的一种 折射或反映,特别是红色历史叙事,它所遵奉的主要是主流政 治的规定,反映的是主流意识形态,比如文革前十七年文学中 的红色革命经典作品。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具有丰富性、多样 性、主观性,具有多种解释、阐释的可能。我们知道在六七十年 代有一首非常流行的歌唱农奴解放的歌曲,是藏族歌手才旦卓 玛演唱的翻身农奴把歌唱,这首歌表达的是西藏农奴获得解 放后欢欣、喜悦的心情,还有另外的一些歌曲,如北京的金山 上等,在这些作品里,共产党、解放军就是红太阳,农奴对于自 身的被解放是持一种欢呼、感激的态度的,这几乎是被公认的, 被主流意识认可的主题。但是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是描述过 去发生的事的一种话语,是思考与描述世界的一种话语。正如 新历史主义学者海登怀特所言:历史是一种诗意的虚构的叙 事话语,“历史是象征结构、扩展了的隐喻”。阿来在尘埃落 定中告诉我们,那种主流意识形成的历史观念,那种对于那样 一段藏民族被解放历史的主流意识的看法只是历史的一种面 貌,只是历史话语的一种罢了,历史还有另外的面貌,另外的阐 释。 中的农奴在解放军大部队推进四川康巴人的 藏区的时候的反应完全不是我们以为的、在电视剧、红色历史 小说中看到的那样欢呼雀跃,列队欢迎。尘埃落定结尾写农 奴看到自己的主子被解放军带走了,放声大哭。“解放军听了 很不好受。他们是穷人的队伍,天下占大多数的都是穷 人,是穷人都要为天下终于有了一支自己的队伍大声欢呼。而 这里,这些奴隶,却大张着愚不可及的嘴哭起他们的主子来 了。”奴隶没有为自己的被解放而欢呼,却哭了,这背后可能就 隐藏着作者的意图:土司制度下的农奴在哭的不仅是主子的被 俘、死亡,而且是哭土司制度的灭亡,对土司制度、几千年沿袭 下来的生活的留恋。作者的这种意图在文中还有多处体现,比 如对红色汉人( 解放军) 在攻占麦其土司官寨时的一些做法的 描写,对投降的拉雪巴土司的鄙视,认为拉雪巴土司之所以投 降,是因为这个土司弱小。真正强大的土司是宁愿灭亡也不会 投降的,对于被解放持拒绝的态度。 二、哀情的历史怀旧 阿来在小说里多次运用反讽、戏仿的手法来消解崇高或神 圣,特别是对权力的抗拒、抵制。尘埃落定表面上淡出了急 切的现实关怀,它在表现一个藏族土司家族由盛及衰的历史过 程时,通过文本叙述者“傻瓜”的眼睛显出历史的景象,这种叙 述也就附带上了稚拙、虚幻且带有几分哀情的色调,有一种似 远似近的历史感。所有的历史事件都被浪漫化、诗化了:土司 家族之间发动的战争,就像是孩子们出于任性的半真半假的玩 笑;死亡就像一片随风而去的落叶,有一点凄凉,又很平常;仇 恨、暴力,亦失去了惯常的切齿与血腥之状。 阿来提供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部没有大喜没有大悲也没 有大痛,但却有着充分诗意的历史。可以看出,新历史主义小 说的历史表述,不论是偏重于某种历史精神的重释,还是倾向 于某种传统风格的回归,其实都在诉说着一种怀旧的心情。历 史在新历史主义小说家那里,体现的主要是一种源自情感层面 的关怀。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历史表述,是对某种历史精神的重 释,它们强调人的历史性存在,而且这种历史性里蕴藉着格外 沉重的、极其残酷的生存事实。但是在这种看似的淡出中依然 有着强烈的抗拒,对于权力、命运、历史的抗拒。比如在尘埃 落定中,对权势、权力的描写。小说里写到,在藏语里“迦格” 指的是印度,直译就是“我们信奉的教法所来的地方”;“迦那” 是指汉人居住的地方,直译是“我们权力所来的地方”。文中多 次写到教法与权力,写藏族人面对宗教和权力的矛盾。藏族人 包括土司、头人这些奴隶主在内都有这种困惑、挣扎,他们有着 对神祗的敬畏和对帝王权力的膜拜的双重意识。在神和权力 二者中我们还是可以明显地看出土司及其农奴对权力的抗拒。 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有两条路可走:去东方( 权力所在地) ; 去西方( 教法所在地) ,最终麦其土司还是选择了去西方自 己的神、宗教所在的地方。他们宁愿相信虚无缥缈的神可以解 救自己,那里才是自己的归宿。在苏童的小说罂粟之家中也 表达了同样的选择:地主刘老侠在解放军到来时,同样选择去 投靠山上的土匪而不是来解救他们的解放军共产党。 三、“悬空”的历史和人 阿来在尘埃落定里要表达的困惑,矛盾,其实是很多这 个年代的民族作家的困惑、矛盾。作为少数民族作家,他们除 了面临汉民族会面临的人生、历史、命运等问题外,还会面临民 族的自我存在、自我价值,寻找民族主体意识等问题。而这些 民族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既想寻找“原乡”,肯定民族血缘,对 自己民族的历史很留恋,同时又受汉族主流意识的影响支配, 找不到民族历史存在、实现价值的出路。作为汉化的作家,他 们既看到了社会、历史前进的必然,强势权力压倒弱势权力,文 明征服野蛮,先进改造落后的必然,土司制度、农奴制度的不合 理之处;又因为自己的民族身份,作为藏族人,对自己的历史、 制度覆灭的心痛,怀恋,不舍。 所以,在尘埃落定的结尾,最后一个土司,即使有着开化 的头脑,可以被“改造好”的可能,依然也是没办法存在的,不 得不死去;罂粟之家中的刘沉草,虽然也受过新思想的熏陶, 受过新式教育,面临新的世界、新的时代,最终也是选择了死 亡。他们就像时代的“悬空人”“中间人”,生活在时代的“边缘 地带”,他们像哈姆雷特一样不停地思考着:是生存还是毁灭? 对于父辈的土司制度、地主身份持反对、不赞同的态度,有开明 的思想,对于被压迫阶级,被奴役的人民有着同情心,也试图改 变这种不合理的制度,给农奴人身自由,尊重个人,把土地还给 农民,但是,他们对于自己所属的那个阶级,自己家族的辉煌历 史还有留恋、哀叹,他们对于未来,对于自己的命运恐惧,宿命 地感觉到自己在一个脱离了自己现在身份、地位、阶级的新世 界里是没有办法生存的。他们既看到了历史的必然趋势,自己 阶级、家族的必然灭亡,又无法走出历史,只好以结束自己的生 命来取消存在的矛盾,来殉葬自己的阶级、家族。他们是在感 知着历史的过程之中,表达着自己对于历史的抗拒的。也可以 说,他们正是通过对历史的抗拒,感觉着历史的在场。如果他 们放弃了反抗,甘愿服从历史的支配,那无疑会招致他们对于 历史知觉的丧失。因为只有在反抗中,他们的主体存在意识才会 处于醒觉状态,使其既能认识历史亦能认识自我。 ( 下转9 1 页) 一8 9 万方数据 科技信息人文社科 名有任何传播障碍。女性产品应有女性韵味,如“雅芳”、“丹碧 丝”;男性产品应有男性气质,如C h i e f ( 首领、头儿) 译为“卓 夫”;儿童用品选择音韵柔和的字眼,如T 0 t a l 食品,译为“多 多”,采用叠音,十分亲切。纸尿布P a m p u s ,译为“帮宝适”,亦 是佳译。商标的翻译,与其他翻译一样,要从原语出发,研究译 入语语境。尽量全面体现原语商标的特点和神韵,在通盘考虑 的前提下,灵活处理。 2 3 英汉商标互译的常用方法 对比分析我国汉字商标和英文商标,中英商标互译常采用 以下四种译法一1 : 2 3 1 直译法 即直接寻求个外语对应词。当商标词的指称意义,社会 文化意义,审美功能,产品信息提示功能和广告宣传功能在两 种语言中都相吻合或基本吻合时,其翻译可采用直译法。例 如,“幸福”( 摩托车) 可译为“H a p p i n e s s ”,“钻石”( 电风扇) 可 译为“D i a m o n d ”,“长海”( 语言教学设备) 可译为“I n g s e a ”。不 过,英汉两种语言中能够如此吻合的词汇为数不多。此外,一 些以我国名胜古迹,珍稀动植物命名的极富民族特色的商标也 可采用直译法。例如,“熊猫”( 彩电) ,“长城”( 电脑) ,“牡丹” ( 电视机) 可分别译为“p a n d a ”,“t h eg r e a tw a l l ”和“p e o n y ”。 2 3 2 音译法 即根据汉字商标词的读音,用相应或相似的英语音节将之 组合成臆造词汇商标词。例子如“美加净”( 洗涤用品) 如果直 译为“b e a u t i f u la n dc l e a n ”不但缺乏音韵美,而且显得俗气,因 而被音译为“M A X A M ”。该译名不但谐音,而且词形优美对称 ( 以x 为轴心,以M A 和A M 分列其左右) ,读音响亮,节奏感 强,同时还能使人联想到英语中一个与之外形和读音极为相 似,涵义非常优美的词“m a x i l n u l n ”。“康佳”( 彩电) 的译名为 “K O N K A ”,“科龙”的译名为“K e l o n ”,都是采用音译法的典范。 2 3 3 拼译法 即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英文词或词根,词缀诠释汉字商 标词。例如陕西“彩虹”( 电子产品) 被译为“I R I C O ”,I R I C O 由 m i x 加C O R P O R A T I O N 拼缀而成。I R I X 是古希腊传说中专门 播美好消息的彩虹女神。该译名不但读音动听,而且意境优 美,很能体现产品的性能,具有极强的广告宣传功能,是一个具 有鲜明的国际形象的译名。其他成功的商标拼译还有河南“新 飞”( 冰箱) 的译名“f r e s t e c h ”,源于f r e s h + t e c h n o l o g y 意喻“新 科技”;沈阳毪龙”( 药业) 被译为“p h a r o n ”,既谐汉音,又释英 意( 前缀p h a r 意为“医药的”) ,可谓一箭双雕;青岛“海信”( 电 视机) 的英译为“H i s e n s e ”,h i S h ( 高) + s e n s e ( 视觉,听觉) ,该译 名不但谐音,而且突出其产品性能,堪称中西合璧。 2 3 4 音译和意译结合 要真正做好商标的翻译就不能只拘泥于貌似,更重要的是- “神似”,以求译出商标词的广告宣传功能和内涵。要达到这个 目的,就不能只机械地使用某一种翻译方法,而应该结合商标 自身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技巧。如:香港金利来公司将英文 “G O L DL I O N ”译成中文“金利来”。在英语里,“G O L DL I O N ” 本为“金狮”,象征“勇猛、权威与无畏”,这很符合西方关于男 子汉这一文化概念的标准,但译为中文,该商标则含有一份“黄 金财运滚滚来”的意思,这种译法迎合了中国人祈望“财运亨 通”的心态,敲开了市场的大门。又如:荷兰进口奶粉D u t c hL a d y 译作“子母牌”奶粉,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译名并不 局限于字面意义,而是另辟蹊径,重新组织,不仅没有“跑题”, 且与原商标的神韵相通。 2 3 5 仿译法 即依照现在英文商标巧妙地将汉字商标译出。由于汉字 既代表音节,又是语素甚至单词,因而汉字商标中存在着不少 “动宾式”甚至“短句式”的商标,例如,“勿忘我”( 服装) ,被译 成“f o r g e 卜一m e n o t ”,它既是英语中个常用词( 英文释义为 at y p eo fl o w - - g r o w i n gp l a n tu s u a l l yw i t hp a l ea n db l u ef l o w e r s ) ,又 具有独特的词序变异之美。由于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和商标 词的特殊功能要求,我国汉字商标的翻译仍然不能完全适应国 际化的要求,因而许多企业不得不将原有商标更名,树立起崭 新的国际化的商标,如广东容升冰箱“R o n g s h e n g ”( 容声) 更名 为“K e l o n ”( 科龙) ,湖南“光辉”( 洗衣粉) 更名为“R e s u n ”( 丽 臣) ,等等。 商标的翻译不必拘泥于某种翻译方法,无论音译、直译、意 译还是其它的翻译方法,只要能够表现其产品的特点,符合目 标国消费者文化习俗,就是好的译作。 综上所述,民族文化差异是商标翻译内在的无形的羁绊。 因此,在商标翻译过程中,无论采取哪一种翻译方法,译者都应 具备深厚的双语功底,更要深入研究目的语语境,了解目标国 的民族文化,尊重其民族感情,宗教信仰,使所译商标既能体现 原语商标的特点和神韵,还要能够引起该民族的认同,激发其 购买欲望,达到促销的目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不但 要重视对国外商标的翻译,更应重视国内商标的翻译,在追求 汉字商标国际化目标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国际化和民族化的关 系:我们既要善于吸收异质文化的优点,研究异质文化的接受 需要( 即符合目的语消费者的文化需求) ,使我们的商标和商标 词具有国际性。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追求“国际化”而舍弃中 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中国产 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才有利于我国打造世界名牌。 参考文献 1 N e w m a r k ,P e t e r 2 0 0 1 AT e x t b o o ko fT r a n s l a t i o n S h a l g h a i :S I l a I l g l l a iF o r e j 印L a n g u a g eE d u c a t i o nP r e s s 2 N i d a ,E u g e n e L a n g u a g e ,C u l t u r ea n dT r a n s l a t i o n M S h a n g h a i :S h a n g h a i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E d u c a t i o nP r e s s ,1 9 9 3 3 梁志坚中文商标英译探微 J 2 0 0 1 ,( 5 ) 1 2 3 1 2 6 4 彭石玉汉字商标词的跨文化传统 J 外语与外语教 学,2 0 0 1 ,( 4 ) :5 7 - - 5 9 5 贺川生商标英语 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 9 9 7 6 汪海洁从功能派理论的角度看商标词的翻译硕士论 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 0 0 6 7 王新驰商标监督管理 M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1 9 9 7 ( 上接8 9 页) 他们自己的历史其实是一直进行着纠缠的历史或 历史性的存在。 四、历史的尘埃 具有鲜明的新历史主义性质.在80年代末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思潮传入我国,苏童在创作中先锋性的实践了这一流派 的创作方法,完成了对“历史的文本性“、“逸闻主义“、“单线历史的复线化和大写历史的小写化“等新历史主义元素的实践.通过对“米“这个“权力“的隐喻 物以及主人公五龙一生的描绘,还原了一个关于历史的真实语境与氛围.表现了构成历史的基本元素-谋夺与占有,从而展现了一种崭新的关于历史的叙述 观念. 7.期刊论文 李娟 历史的隐匿与逃亡论新历史主义小说艺术特色 -安徽文学(评论研究)2008,“(9) 新历史主义是诞生于80年代的英美文化界和文学界的“新“的文学批评方法,一种对历史文本加以重新阐释和政治解读的“文化诗学“.在新历史主义理 论指导下,新历史主义小说蓬勃兴起,它用个人视角切八历史,考究历史中偶然与必然的二律必反关系,解构叙迷模式中的“上帝之眼“,呈示出独特的艺术风 貌. 8.学位论文 刘晓平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裸者与死者 2008 二战结束后,尽管法西斯国家被击败了,战争并没有为美国人民带来任何利益,美国人民没有享受到美国政府所宣扬的民主与和平。战后美国社会 出现了极权主义、新法西斯主义倾向、美国梦和个人主义、种族和性别歧视、女权主义的兴起等问题。像众多战争小说家一样,美国作家诺曼梅勒在 他的作品中对这些问题都给予了深切的关注。他对于美国战后的社会文化与政治生活的及时和深切的关注使他成了许多批评家眼中美国社会历史的代言 人。他的作品因而成为美国战后经典文库中不可缺少的不朽篇章。他的第一部小说裸者与死者也被誉为美国二战小说中最负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诺曼梅勒经过整整六年的观察与准备,并亲赴二战现场创作出不朽长篇巨著裸者与死者。小说讲述的是二次大战中南太平洋近菲律宾的一个 叫“安诺佩斯”的小岛被日军侵占,美军上将卡明斯奉命率领一只6,000人的部队夺回该岛。小说把焦点聚集在这位将军的指挥部和一个仅有12个战士 组成的侦察排,特别突出了4个人物,除了卡明斯上校外,还有他的助手霍恩中校、侦察排排长克罗富夫特及战士瓦尔生。梅勒是一位富有个性与敏锐洞 察力的社会观察家,在文中,他着重分析美国内部的极权主义现象和等级制度,并将战场作为展现整个美国病态现象的全景图,剖析美国社会的弊端以 及危机,并对其出路作了暗示,使作品主题得到升华。 自出版问世以来,评论家分别从作品的主题,写作手法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对其作出了不同的评价。有人称裸者与死者是一部自然主义与现实主 义的杰作,是一部历史文献性的作品,认为它是作者在二次大战中军队生活的真实记录。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部表达存在主义思想的小说,意在说明战争 的残酷与荒诞,人生的虚妄和无望。更多的人则把裸者与死者看成是一本反映二次大战的战争小说或“反战小说”,因为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梅勒确实以二次大战作为小说的背景,描写了美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解读裸者与死者,运用“文本 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及“文本的政治意识”新历史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探究裸者与死者与它所产生的社会历史环境间的“对话”性关系。 全文由三部分组成:导论、正文和结论。 导论部分介绍了诺曼梅勒的生平和文学生涯;然后介绍了裸者与死者的主要故事情节,简述了国内外有关这部作品的研究现状并列出了本文 的理论框架和主题结构。 正文部分分为三章: 第一章介绍了新历史主义。包括:新历史主义的兴起、历史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的区别、对新历史主义产生影响的理论,新历史主义的主要理论并分 析了历史和小说的关系。 第二章首先分析了新历史主义理论的“文本的历史性”,即文学的文本不仅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而且是历史形成的主要部分。本章将从新历 史主义的视角讨论裸者与死者不仅仅反映了梅勒所处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状况,而且开创了理解历史的新纪元。因此该作品参与创造了梅勒 所处时代的思想文化历史,形成了新历史主义所认为的文学和历史之间的那种互文关系。在裸者与死者中,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历史事件和主要 社会问题都呈现出来。梅勒的文本不仅展示了新历史主义文本形成的特点:真实历史和虚构的人物和情节的结合,而且激发了我们对自己生活的这个时 代的意识。 本章接着论述历史在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文本:传统的历史文本是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而后现代的历史文本具有主观性和虚构性。裸者与死者 展现了一幅历史碎片的图画:真实的人物和历史的事件通过虚构的情节交织在一起。在后现代批评的文本中,历史作为文学是一种文本,一种叙述 ,一种语言上的建构能够一遍又一遍的被讲述再讲述;历史是主观的、虚构的。因此,历史的这种后现代状况被新历史主义者称为“文本性”。历史的 事实仅仅作为文本的追溯而存在,我们只能通过文本来了解历史。但是历史学家和小说家的文本中反映的历史绝对带有他们个人的偏见和主观态度。因 此历史的非真实性不可避免的存在与文献和文本中。本章分析了梅勒在裸者与死者中建构虚构历史的写作策略:互文性和反英雄,目的是告诉读者 历史存在于多种多样的文本中,我们只能通过不同的文本了解历史,同时文本对于历史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三章研究了“文本的政治意识”在裸者与死者中的应用,揭示了文本的主题意义。新历史主义批评在赞同“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 性”概念的同时,也都认为文学文本是权利关系的载体,其中充满了各种个样的政治矛盾和斗争。新历史主义批评认为在权利关系的矛盾斗争中,颠覆 者的颠覆行为只不过是权利存在的体现,它服务于统治者的权力,最终将会被代表着权力的一方所抑制。本章将以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为指导对裸者 与死者中法西斯主义者卡明斯和克罗夫特与自由主义者哈恩之间的斗争进行分析研究。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梅勒在裸者与死者这 部作品中表现出的对新历史主义理论“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及“文本的政治意识”的思考和他的新历史主义的倾向使他闪耀于美国文坛。另 外,通过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可以得出更为重要的结论:该作品使读者对历史、小说、虚构的历史有了正确理解。梅勒意在使读者能够跳出虚构历史的陷 阱,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事实,从而开创了小说和文学批评的新纪元。 本论文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同时使人们对历史有了一个重新的理解。另外梅勒通过新历史主义的手法向世人发出警告,战 争与军事竞争已经将全世界的人们折磨得筋疲力尽,世界再也经受不住战争带来的任何威胁。由此可见和平与安全对人们至关重要。 9.期刊论文 曾耀农.ZENG Yao-nong 新时期影视中的新历史主义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受新历史主义的影响,中国影视文本呈现出游戏历史、消费历史、拼贴历史的特征:常常将古代生存的丰富性简化为一个个亦喜亦 乐的情节化故事,将历史上多元的权力关系简化为一次次爱情的游戏,将无情的历史真实简化为善恶分明的道德寓言,企图调和空间距离与时间进程的分离 ,为观众制造一个又一个的狂欢场景,从而满足他们实现社会认同或本能欲望的白日梦. 10.学位论文 李俊丽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EL多克托罗的拉格泰姆时代研究 2007 爱德伽劳伦斯多克托罗(1931-)用他那犀利的笔唤醒了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美国人民,因而在美国文学历史上的地位显赫,并获得多种奖项。 今天他以76岁的高龄仍然活跃在美国的文坛。多克托罗作为一位美国伟大的历史小说大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的历史小说:但以里书(1970), 拉格泰姆时代(1975),比利巴思格特(1989)和进军(2005)无一例外都涉及到美国的历史和政治,尤其是拉格泰姆时代奠定了他成为美 国重要作家之一的基础。他的小说中涉及到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弗洛伊德、荣格、摩根、亨利福特,甚至连美国的总统都是多克托罗创造虚构的小 说世界的对象。由于他的作品表现出对美国社会文化生活和政治的关注,多克托罗被美国文学批评家称为“一位激进的犹太人文主义者”。 不断变化的主题、频繁参加社会活动、对作家地位的认真思考和对美国政府在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成功形象的关注,引起批评家对多克托罗的作品 和思想尤为关注。在他出版的作品中,拉格泰姆时代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于1976年获得了第一枚“全国图书评论界奖”和美国高校学术界所颁发的 “文科和文学奖”。拉格泰姆时代正是因其涉及到美国的历史和政治而受到许多批评家的青睐。虽然多克托罗位列美国一流小说家,赢得好评,但是他 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不为大家所知。因而对他及其作品的研究甚少。本文将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兴起于英、美两国的新历史主义批评为理 论指导,对多克托罗拉格泰姆时代中的主题和作品的美学价值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多克托罗的作品拉格泰姆时代充分的体现了历史的后现代的 地位,表现了多克托罗在拉中的新历史主义倾向。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多克托罗的生平和文学生涯:然后介绍了拉的主要情节;最后,简述了国内外有关多克托罗和其作品的研究并列出本文的理 论框架和主题结构。 第二章介绍了新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的兴起、历史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的区别、新历史主义的理论(主要集中在路易斯蒙特洛斯的“历史和文本 ”的理论)、分析了历史和小说的关系。 第三章首先分析了新历史主义理论的“文本的历史性”,即文学的文本不仅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而且是历史形成的主要部分。本章将通过新 历史主义的视角来讨论多克托罗的文本不仅仅反映了他所处的各个历史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