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1.1人口的数量变化基础训练_第1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1.1人口的数量变化基础训练_第2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1.1人口的数量变化基础训练_第3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1.1人口的数量变化基础训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知识点1、人口的自然增长下表示意2019年、2025年(预测)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单位:亿人)。读表回答1-2题。年份亚洲非洲北美拉丁美洲欧洲大洋洲2019年41.6610.333.515.887.320.352025年(预测)47.2312.583.747.037.140.41注:在人口统计上,常把美国分为北美和拉丁美洲两个地区。北美包括美国和加拿大,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120192025年,人口增长最快的两个大洲或地区是 ( ) A大洋洲和欧洲 B亚洲和大洋洲 C非洲和拉丁美洲 D北美和拉丁美洲2人口数量及其变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非洲资源丰富,经济增长快,人口压力将得到缓解B欧洲人口增长缓慢,导致劳动力过剩等一系列发展问题C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压力变小D北美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下图是某国19602019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该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时间大约是 ( )A19631972年 B19751984年 C19851990年 D2019-2019年4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就业压力大 B男女性别比失衡C人口增长过快 D人口老龄化严重知识点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下表是X、Y两国人口数据表。据此回答5-6题。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X804218Y228675X国最可能是下列国家中的 ( )A俄罗斯 B澳大利亚 C缅甸 D日本6Y国最可能位于下列大洲中的 ( )A欧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北美洲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回答7-8题。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7如果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同一地区不同历史阶段的人口增长过程,按照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A甲一乙一丙一丁 B丁一丙一乙一甲 C丙一丁一乙一甲 D乙一丙一甲一丁8若该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则最有可能表示我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读我国1953年、1982年、2019年和2019年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9-10题。9我国1953年人口普查的金字塔图最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l0与2019年相比,2019年我国0-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约 ( )A10 B04 C15 D20参考答案1C解析:人口增长最快是指人口增长率最高,而不是指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由表可知,20192025年人口的增长率=(2025年的人口数量-2019年的人口数量)2019年的人口数量100。通过计算可知,亚洲的人口增长率约为13;非洲的人口增长率约为22;北美的人口增长率约为7;拉丁美洲的人口增长率约为20;欧洲的人口增长率约为-2;大洋洲的人口增长率约为17。由此可知,2019-2025年人口增长最快的两个大洲或地区是非洲和拉丁美洲。2D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快,人口压力大;欧洲人口增长缓慢,导致劳动力不足;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经济发展快,但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压力仍很大。3C解析: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该地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当人口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此时人口会出现负增长。4D解析:图中显示该国人口目前的增长情况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严重。5C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X国人口出生率很高,死亡率相对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选项中只有缅甸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属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6A解析:Y国人口出现了负增长且人口密度较大,最可能位于欧洲。7B解析:判读坐标图可知,甲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乙、丙的人口增长模式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丁的人口增长模式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再考虑乙、丙出生率的差异,可得出正确排序应为丁一丙一乙一甲。8A解析: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故最可能表示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是甲。方法技巧: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1)根据国家类型判断。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2)根据人口增长特征判断。原始型是“高一高一低”型,传统型是“高一低一高”型,现代型是“低一低一低”型。(3)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超过3,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3.5左右,死亡率在l以上,自然增长率在l-2.5。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通常在1以下。9A解析:从1953年到2019年,我国014岁人口比重降低,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升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