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阮籍L 陶渊明看 文学研究 儒家归隐思想的特征 王建平 摘要归隐,历来被认为是道家的专利。其实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归隐也是一个重要 的组成部分,而且它对中国古代士人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以前常被认为是深受道家思想 影响的阮籍和陶渊明,事实上正是儒家归隐思想的体现者。他们的生平和诗作所表现出的“时 隐”和“道隐”,正反映了儒家归隐思想的特征。 关键词古代文学阮籍陶渊明儒家归隐 作者简介王建平,男,1 9 6 2 年1 0 月出生,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开封4 7 5 0 0 0 ) 在中国思想史上,起主导作用的思想是 儒家和道家。儒家以积极参与社会的变化, 采取积极人世的人生态度见著;道家则表现 为不与当世合作,消极出世的归隐方式。以 致一些人在解释历史上那些先出仕而后归隐 的文人现象时,都认为其思想变化是先儒后 道,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儒家思想中积极人世的参与意识,主要 是参与社会的政治生活,是一种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是儒 家思想的主流。但是,儒家思想作为一个思 想体系,其归隐思想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 个侧面,而且它对历代文人的影响也是重大 而深远的。 儒家的归隐思想,在儒家的经典著作论 语、孟子、苟子中都有许多论述:“天下 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 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隐居以求其 志,行义以达其道。”“以道仕君,不可则 止。”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 道,则可卷而怀之。” “道不行,乘桴浮于 海。”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 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舍 贵而为贱,舍富而为贫,舍佚而为劳,颜色黎 黑而为失其所,是以天下之纪不息,文章不废 也。” 从以上儒家经典中,我们可以看出,儒家 不但主张士大夫应积极人世,以天下为己任, 要“美政”,要“泽加于民”,而且也认为在天下 无道,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够实现时,应归隐 以保全志节,不仕无道之君。显然这种归隐 是一种以“道”为原则的“道隐”,是不与黑暗 政治同流合污的保全志向,而且这种归隐不 是消极的逃避,而是坚持守道的一种方式。 在归隐中还要坚持“行义”、“达道”,或修身见 于世,或以仁德改变社会风俗,或授徒讲学、 著述立说以传“道”。且在隐居之时,仍以“处 江湖之远而忧其君”的心情,关心政局的变 化。一旦有明君出现,便积极人世,实现自己 】0 1 万方数据 河南社会科学2 0 0 0 年第4 期 的政治抱负。 儒家的这种归隐思想,对中国古代士人 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在社会政治黑暗、吏 治腐败的情况下,大批文人怀才不遇,想要齐 家、治国、平天下的愿望无法实现时,一些文 人便自然而然或无可奈何地走上了归隐修身 的道路。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比 较黑暗的时期,封建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矛 盾和斗争,非常尖锐而残酷。司马氏为了篡 权,一方面用血腥的屠杀剪除宗室,排除异 己;同时又屠杀文人,以巩固其地位。尤其是 门阀制度的实行,确立了大贵族、大官僚的特 权,使他们世代把持朝政,造成了“上品无寒 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使贫寒出身的人,纵 有补天之才,而无进身之门,在政治上根本没 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正如左思在咏史诗中 所说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金张籍 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自首不见 招”。在这样的政治环境和用人制度下,儒家 的归隐思想便为许多文人指出了一条达到自 己心理平衡的道路,阮籍和陶渊明便是这方 面的代表。 阮籍早年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好诗书, 有济世志。正始年问,曾任尚书郎、大将军曹 爽的参军。司马懿执政,召其为太傅府从事 中郎,以后相继为司马师、司马昭的僚属。晋 书阮籍传说:“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 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 事,遂酣饮为常。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 叹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 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由此可知,阮籍 是个胸有大志的人。曹爽、司马懿请他去做幕 僚,就是一种借招纳名流以扩大自己声望的 手段,而阮籍也正好借此以施展自己的政治 抱负。但是,随着司马氏篡权图谋的显露,政 治风云日趋险恶,阮籍只能放弃了往日的雄 心。他对司马氏的行为极为不满,但不仅不能 】0 2 公开反对,而且身为司马氏的幕僚,被卷入政 治旋涡而无法摆脱。为了少做违心事,多少维 护一些个人的意志,而又不致引起猜疑导致 杀身之祸,他只能用醉酒佯狂的办法来回避 矛盾,终日“饮酒昏酣,遗落世事”。正如晋 书上所说的“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 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I 临山水, 径日忘归。博览群书,尤好庄老,嗜酒能 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 痴”。后世的一些评论者因此说阮籍是由儒人 道,先儒后道,是用道家的自然来反抗儒家的 名教,其实,这是只看到了现象而没有看到本 质。阮籍尽管在行动上佯狂放诞,但内心却十 分痛苦。他“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 穷,辄恸哭而反”。他把寓藏在内心的、无由发 泄的痛苦与愤懑都在诗歌中用隐约曲折的形 式倾泻出来,8 2 。首五言咏怀诗就是他一生 复杂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在咏怀诗中,阮 籍多次流露出有济世的思想。如第1 5 首中有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被褐怀珠玉,颜闵 相与期”之语,第3 9 首更吐露了“壮士何慷 慨,志欲威八荒”的雄心和“忠为百世荣,义使 令名彰”的志节。但是,他渴望建功立业,却 没有条件,只好让时光匆匆流逝,第2 0 首中 的“于心怀寸阴,羲和将欲冥。挥袂抚长剑, 仰观浮云征。云间有玄鹤,抗志扬哀声。一飞 冲青天,旷世不再鸣。岂与鹑鹦游,连翩戏中 庭”,把他的雄心和牢骚和盘托出;诗中冲天 哀鸣,不愿与鹁鹪为伍的玄鹤,正是诗人自 己高洁性格的象征。从这组咏怀诗中,我 们可以看出,阮籍如果真的由儒人道,那么他 尽可以用道家的出世态度生活,遗世独立,与 世无争,彻底脱离官场,不与统治者合作;只 要自己过得潇洒,管你政治黑暗不黑暗,管你 是明君忠良还是奸邪当道,自己得过且过。以 庄子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等思想来满足自 己主观精神世界的自足自得,何必要内心痛 苦? 何必要佯狂装醉? 正是因为他伤心社会的 万方数据 从阮籍、陶渊明看儒家归隐思想的特征 离乱,不满当时的政治状况,愤恨统治者利用 礼法的虚伪,想脱离社会现实而又无法逃避, 所以他才忧生惧祸,时时有“终身履薄冰,谁 知我心焦”的感觉。所以,我们认为阮籍并非 是因为接受了道家思想而在行动上变得放荡 不羁、任性旷达的。他的佯狂装醉,是对黑暗 现实采取的一种消极反抗的态度,是他归隐 守道的一种形式,像他的做官只是为了“禄 仕”一样。如果他直接脱离司马氏集团去隐 居,他可能连性命也难以保全了,还能用什么 去守道? 与阮籍佯狂装醉的归隐形式相比,陶渊 明则是走了一条脱离官场、彻底归隐的道 路。他在2 9 岁时,就出任江州祭酒之职,不久 便辞官归隐。后又断断续续地在江州刺史桓 玄、镇军将军刘裕等人的门下当过几任参军, 但每次时间都很短。最终因生活所迫和亲友 的劝告而出任彭泽令,可他在任上仅8 0 余 天,即弃官返乡。从此,4 1 岁的陶渊明彻底脱 离了官场,以归隐躬耕而终其一生。 纵观陶渊明的生活经历和诗作,我们不 难发现,陶渊明肯定了自己的归隐道路,坚持 了自己的节操,对门阀世族统治的社会表示 了鄙夷不屑,甚至坚决地拒绝了统治者对他 的征召,表现出了与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 如果因此就认为陶渊明是受了道家蔑视富 贵、不与统治者合作的弃世思想影响而走上 归隐之路的,那就有点主观了。我们认为恰 恰相反,陶渊明的归隐,正是儒家“达则兼济 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处世思想的具体实践。 因为陶渊明从小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 统治者曾有过幻想,希望通过出仕的途径,实 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其政治抱负,仍 是儒家的“治国平天下”。但在当时的社会条 件下,像他这样出身贫寒的人,不可能得到社 会的重视。在几次出仕的过程中,他逐步看 透了他与当时黑暗的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在 感士不遇赋序中他说:“自真风告逝,大伪 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怀 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洁己清操之人, 或没世以徒勤。故夷皓有安归之叹,三闾 发已矣之哀。”这段话,是陶渊明内心最清 楚的自白,他原是有政治抱负的人,归隐本非 他的素志。他归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极端失望 造成的:“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 难逮,转欲志长勤。”正因为“大济于苍生”的 理想无法实现,他才走上了“击壤以自欢”的 道路。所以说,陶渊明从内心深处是不愿走 上归隐之路的。归隐之后,陶渊明虽然安贫 乐贱,把自己的志趣寄托到自然景物中去,经 常以儒家“君子固穷”的思想自我勉励,唱出 了“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的“守道”赞歌, 但他对政治的黑暗和自己抱负的无法实现终 究不能遗忘。他的饮酒第1 9 首写出了自己 的志节和行为:“世路廓悠悠,扬朱所以止。” 公开说出了自己归隐是由于社会黑暗,流露 出了对恶浊现实的激愤之情。在杂诗第2 首中,他一再表现出对政局的关心和自己理 想不能实现的忧愤:“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 骋;念此怀悲愤,终晓不能静。”想到自己的 志向不能实现,竟然长夜不眠,将诗人因光阴 已逝而感到的深切悲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 正是一种关注社会人生的人世情结,是陶渊 明归隐后思想矛盾的一种艺术外化。而他晚 年的咏荆轲、读山海经组诗等,更是不同 于田园诗平淡朴素的诗风,露出了金刚怒目 的一面。正如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 与药和酒的关系一文中所说:“陶集里有述 酒一篇,是论当时政治的,这样看来,可见他 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落。” 从上可以看出,陶渊明虽然彻底脱离官 场,走上了一条归隐之路,但他一生始终有一 股济世与济世不成转而愤世的情怀,早年他 “猛志逸四海”,中年他感慨“有志不获骋”,晚 年他赞扬刑天“猛志固常在”。朱熹说他“豪 放”,鲁迅说他有“金刚怒目”( 下转1 1 0 页) 1 0 3 万方数据 河南社会科学2 0 0 0 年第4 期 个人的发展获取社会发展为显著特征的。它 基本上是自发的,既没有事先设定目标,也没 有统一地规划出一定的道路。而社会主义则 不同,它要达到的富裕是共同富裕,是全体社 会成员合理地利用社会财富来发展自己。因 此,社会主义现代化既要解决生产未社会化 与社会化的矛盾,又要解决生产社会化与生 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它既反对封建的等 级制,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的那种“平等和自 由”。社会主义以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和谐 发展为目标,以消除社会剥削和社会异化为 宗旨,以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为目的,这就决 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不能以牺牲人的发展为 代价而发展经济,相反,而是要特别注重高举 “人的现代化”这面旗帜。当然,社会主义在 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诸如积累与消 费、生产与生活等社会与个人之间的矛盾。 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决不意味着以牺牲公 平来换取效率,以牺牲个人的利益来换取社 会的发展,而是要使公平与效率、人的发展与 社会的发展协调统一起来。因此,我们必须 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能 简单地被看做是为了中国的富强,它本质上 是中国寻求新文明秩序的一个转化过程。而 新的文明秩序应该是社会的物质与精神同时 获得发展的现代文明,是以人的现代化为核 心的现代文明。 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数 量大、增长快,人口质量低、提高慢,这种状况 给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 力,严重影响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这就 要求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必 须首先考虑人的现代化问题,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质量,变沉重的人口负担为巨大的 人力资源。由此不难看出,中国现代化的突破 口在于人的现代化,尤其是在于人的知识水 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现代 化。 社会现代化,首先应该是社会主体 人的现代化;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同样也 应该以中国人的现代化为先决条件和根本。 而中国人的现代化,实质上就是中国人素质 的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固然离不开良好的政 治环境,强大的经济基础,但更重要的则是 中国人的现代化。 责任编辑章石 ( 上接1 0 3 页) 的一面,都正确地指出了陶 渊明思想中本质的面。 从阮籍和陶渊明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 儒家的归隐是“时隐”或“道隐”,是自己的道 义志向与朝政不合时,为保存道义而采取的 一种措施,而且在归隐时还要保全志节,行义 达道,身在江湖,心系朝廷,不忘国计民生和 社稷安危,仍是一种关心社会人生的入世态 度。遇到明君时,仍要积极出仕,这与道家的 归隐是有本质区别的。道家的归隐是建立在 对社会完全绝望,对政治完全不信任基础之 上的一种彻底逃避现实的做法。二者相比较, 儒家的归隐思想能够教人在仕途穷困时“不 1 1 0 降其志,不辱其身”,隐居以求志,进而行义以 达道,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也是儒家归 隐思想为古代士人的人生道路提供的多种选 择之一,是儒家思想强大张力的具体体现。 责任编辑朱彤晖 注释: 见扬伯峻:论语译注 第8 2 页,第1 7 7 页,第1 1 7 页,第1 6 3 页,第4 3 页,中华书局,1 9 8 0 年1 2 月 出版。 诸子集成,第1 版,第1 册第5 2 5 页。上海书店影 印,1 9 8 6 年7 月出版。 见诸子集成第1 版,第2 册,第7 6 页,第3 6 2 页,上海书店影印。1 9 8 6 年7 月出版。 万方数据 从阮籍、陶渊明看儒家归隐思想的特征从阮籍、陶渊明看儒家归隐思想的特征 作者:王建平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 开封 475000 刊名: 河南社会科学 英文刊名:HENAN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0,(4) 引用次数:0次 相似文献(10条)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米晓燕 阮籍诗歌研究 2008 本论文由六部分组成,其中除绪论和结语外,中间四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 绪论回顾阮籍的研究情况,说明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阮籍生平与诗文创作分期阮籍生平经历直接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家世的渊源注定了阮籍早年对儒家思想的尊崇。笔者认为,陈留阮氏作为 当时的大家族,整个家族是世奉儒学的,因此阮籍思想中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后来转而为名教与自然的分离,则完全是他生活的特殊时代促成的结果 。本文将阮籍的生平和诗文创作分为壮志昂扬、怀珠自安和意气消沉三个时期,这三个不同时期,阮籍的诗文创作也体现出不同的风貌和特点。 第二章阮籍思想与诗文创作玄学与儒学是阮籍思想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并直接作用于他的创作。以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玄学”,影响了一个 时代的玄学发展,另外作为魏晋之际的哲学家,以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玄学”,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玄学发展,并在创作和生活行为上给后世以极大 的影响。运用丰富的“言”、选取广阔的“象”、创造深广的“意”,是玄学思想影响阮籍诗歌形成的特点。阮籍的诗中多处表现了他对儒家思想的认 同,而且儒家思想贯穿了他生命的始终,尽管后来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但其诗的题材选择、早期人生理想的表现、诗歌中的讽刺手法,以及诗歌形式等 等,均可见儒家思想的影响。 第三章阮籍五言诗研究 82首五言咏怀诗代表着阮籍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按照感情表达的不同,它们可以分为孤寂忧伤、无常苦闷、奋发昂扬 、忧虑愤懑、讥讽嘲弄、无奈平和六个方面。以求尽量清晰的表述阮籍的诗歌,从而为下文阮籍五言诗的特点分析做好基础。“玉温醴醇,意味深厚 ”是其五言诗的总体风格,可以细分为:悲慨忧愤、自然质朴、言近旨远、深远宏放几个方面;朦胧变化、富于想象是其诗的抒情特点,同样从开创了 五古抒情组诗的体例、朦胧于复杂变化的内心表达、悠游于想象的美好世界这几个方面来谈;意象丰富、典故精当则是则是其写作特色,重点对其诗歌 中出现的意象特点和点古怪运用的特点来谈。82首五言咏怀诗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抒情组诗的体例,这一诗个特点是值得注意的。 第四章阮籍四言诗研究阮籍名下的四言咏怀共13首,通过文献加以分析,并从文本出发根据其典故、意象的运用,以及作者诗歌语言的相似性 来分析,笔者认为均为阮籍所作。四言诗的表达方式和反映的思想与五言诗都有些不同,这些不同表明,四言与五言有着一定的文体分工:四言为正统 ,多表现正统思想,五言则可以在更广阔的领域里表达更复杂的内容和情感。其四言诗表现出与嵇康有所不同的风貌,这和诗人的个性,及创作从习惯 和成就是分不开的。 结语对本文的研究作出简要总结。 另外,笔者整理的阮籍家族谱系图、阮籍评论资料选编和撰著的阮籍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分别作为附录一、二、三,置正文之后。 2.学位论文 李志梅 嵇康阮籍比较研究 2009 嵇康,清远峻烈、龙性难驯;阮籍,清幽至慎、韬光养晦,二人都是竹林七贤的名士,也是当时“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斗士,学界常常把嵇康、阮 籍二人当作反礼教的标签和符号。其实无论是生存体验、文本的主体特征,还是从生命情怀来说,嵇康、阮籍二人都有很大的不同,一是自我拯救的人 生,一是自我挣扎的人生;一个是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一个是拷打灵魂的炼狱;一是与天地万物齐一的物我两忘的自足逍遥,一是理想与现实的夹缝 中无奈、虚无的逍遥;一是“诗化”的庄子,一是“易化”的庄子;就理想境界而言,嵇康的“神与物游”和阮籍的“与物凝滞”共同诠释着“物化 ”,嵇康是真正的“物化”,而阮籍则是貌似的“物化”;在从王弼、嵇康、阮籍、到东晋郭象的思想传承上,将以点连线、由表及里,分析嵇康的 “无之无化”和阮籍的“无之有化”。本文对嵇康与阮籍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嵇康、阮籍在政治的高压下选择的生存方式是不同的,这也就导致二人不同的生存体验,嵇康是诗意地生存,优游从容的逍遥,而阮籍 是心灵炼狱中的自我挣扎、苦闷无奈的逍遥。 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侧重文本的研读,是论文的重点。大致分三节加以论述。首先,二人在“诗化人格的自我塑造和理想追求”上表现出的异同 ,侧重于异;其次,二人在“神仙和隐逸”悖论上异同;再次,嵇康、阮籍都心解庄子,但是嵇康是“诗化”的庄子,而阮籍是“易化”的庄子,嵇康 是最得庄子内核精神的原旨,而阮籍则是貌似的庄子。阮籍“易化”的庄子既是对王弼“以儒解道”的玄学的回归和超越,又是向秀、郭象注庄的先声 ,他是最感性、最痛苦的生存体验者。 第三部分:关于嵇康、阮籍理想境界之探讨,第一节:结合刘勰的文心雕龙、庄子的“物化”、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德国海德格尔的“存 在主义”,在探讨心物关系内在心里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嵇、阮诗文中“飞鸟”意象的对比,形象得论述嵇康的“神与物游”和阮籍的“与物凝滞 ”;第二节将简略梳理从王弼、嵇康、阮籍到郭象的思想脉络以及探讨“无”的内涵和外延的流变,将着重通过文本来论述嵇康的“无之无化”和阮籍 的“无之有化”。 3.学位论文 张建伟 阮籍研究 2005 本文是对作家阮籍的版本研究。根据五言咏怀诗八十余首的不同编次,阮籍集的明代刻本可分为三大系统:汉魏诗集本系统、李梦阳 序刊本系统和汉魏诗纪本系统。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录阮步兵集四卷即有咏怀“四言诗十三篇”,则此四言咏怀诗十三首 当为阮籍集原本所收录。明正德朱子儋存余堂刊本阮嗣宗诗一卷和崇祯潘璁本阮嗣宗集二卷所收四言咏怀诗十三首,当继承自宋本阮籍集 。 潘璁本阮嗣宗集二卷是阮籍诗文集的一个重要版本。根据潘璁本避崇祯讳“由”、“检”二字,确认潘璁本刻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潘璁 本从刻于正德年间的朱子儋存余堂刻本阮嗣宗诗一卷补录了阮籍四言咏怀诗十三首,是现存唯一收录四言咏怀诗十三首的刻本;潘璁本文 的底本是刻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的范陈本,诗的底本是刻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汉魏诗纪本,所存异文甚多。李志钧等校点阮籍集和陈伯 君校注的阮籍集校注,均未将阮嗣宗集潘璁本作为校本。 阮籍的政治态度。阮籍处于魏晋易代之际,他同情曹魏,痛愤司马氏的篡夺,又不得不屈从而作官。但他内心不甘屈服,在一系列的作品中含蓄而 确切地表现了同情曹魏,痛愤司马氏篡位的政治态度。阮籍在司马师废魏帝曹芳、立高贵乡公时被加官进爵,不得已与司马氏合作,当时所作首阳山 赋表面上是批评伯夷、叔齐,实际上是借以表达强烈的悲愤和深刻的自责。东平赋通过用典,抒发了阮籍“殷忧”曹魏王室的“独诚”,和自己 与司马氏集团的格格不入,并以无为的政治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司马氏集团的血腥屠杀和恐怖政治。为郑冲劝晋王笺结尾关于让天下一段文字对司马 昭进行了最后的抗争,阮籍痛愤和反对司马昭篡魏,并公开地表示出来。 阮籍的放诞。生活于政治恐怖的时代,阮籍的放诞风度表面上是任性放达、违反礼教,实际上暗含两层意思:一是掩盖自己的矛盾。阮籍的许多举 动并不符合他的内心,他在出处、是非以及对待功名礼法的态度几方面存在矛盾,他放诞的行为是为了掩盖自己对曹魏王室的同情,掩饰自己对司马氏 篡位的痛愤。二是保持原来的自我。阮籍出仕后,坚持自己的“真”,以放诞风度显示假名教的伪,从而与司马氏保持距离。 4.学位论文 束莉 阮籍入世精神及其诗文考论 2008 阮籍研究是中古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前贤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笔者认为以往的研究中尚存在着若干问题: 一、长期以来对魏晋易代之际时代特点的认识存在着偏差:过于关注司马氏代魏的非正义性,而对其所代表的世家大族势力上升的必然趋势没有 充分认识。实际上,在与曹魏皇室的政权争夺中,世家大族的代表司马氏得到了士族的广泛支持,阮籍作为大族子弟,在这场斗争中也亲附了司马氏 ,笔者通过对阮籍的入仕经历的梳理、入世事迹的考证、入世思想的考论,及其与司马昭关系的考实,多方证明了这一点,并对阮籍在参与政治活动中 所表现出的入世精神嬗变轨迹进行了论述。 二、以往对阮籍的研究基本上止于其身,而没有将其置于魏晋士族社会背景中准确定位,事实上,以司马氏执政为起点,魏晋士族进入发展的 “上坡面”,很多家族在这个时期获得发展的契机,成就了绵延数百年的家族声望。陈留阮氏的兴盛是从阮籍开始的,阮籍的家族观念,以及他个人对 阮氏家族的深远影响都是值得探讨的。魏晋时期,经国济民的儒学逐渐退化成安身荣家的儒学,士人的入世精神同样体现了这种退化,阮籍也不例外。 三、阮籍行事,多有不可解之处,以往论著多将他的任诞行为理解为与司马氏对抗所导致的过激反应,实际上,阮籍的行为既是对东汉名士放旷之 风的接继,又是魏晋士族社会形成过程中思潮流变的自然产物,阮籍在社会思潮流变中扮演了“预流者”的角色,同样体现了其入世精神。 综上,“不预世事”只是阮籍某段时期的行为特征,而作为世家大族的成员,他也积极参与当时的政治活动,并与家族呈现出互为影响的关系 ,对时代思潮的流变也有着深入体察,他所表现出的入世精神值得重视。 5.学位论文 于德信 魏晋玄学与阮籍的游仙诗 2007 阮籍是竹林玄学的著名学者,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大家,玄学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方式,也渗透进了他的诗歌创作。他的咏怀诗 旨意幽远,蕴含着深刻的哲思与理性,具有浓厚的玄学色彩,明显地体现出竹林玄学的性质和精神,是其玄学思想的外化。而在八十多首咏怀诗中,具 有游仙色彩的诗歌占了大多数,这既是阮籍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他诗歌创作中的一个特色,成为历代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试图突破 传统观点的束缚,摒弃以道德判断代替历史判断的惯性,从“人”的角度来还原并探究阮籍的心态。魏晋时期,社会政治的极度混乱,人性意识逐渐觉 醒,玄学思想日益弥漫,整个士人群体的人生及其政治态度都较从前有了极大的变化。作为当时士林的精神领袖,阮籍面临极其险恶的生存处境,他力 图在动荡纷乱的时局中保全自己的性命,并试图找到一条能够全身远害、超脱游世的道路,艰难地寻找心灵与精神的“乐土”,试图做到以“仕”为隐 ,与世推移,亦即隐于“世”。他的这种精神世界的追求和斗争体现在文学创作中,就表现为具有强烈的玄学色彩的游仙诗的创作。 本文分析了阮籍所处时代的政治、思想文化背景,指出探究阮籍心态的形成与时代背景及其个人人生经历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进而分析了玄学思 想对阮籍的思想及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这种玄学思想在阮籍的游仙诗中的体现。具体分这样几个方面:一、玄学思想阮籍游仙诗创作的文化氛围 ;二、以玄入诗阮籍游仙诗的主要倾向;三、山水自然与玄学思理阮籍的精神家园;四、生死无常中的自我认识阮籍的超脱;五、阮籍的 心态及其意义。 通过对魏晋玄学与阮籍游仙诗之间的影响和玄学思想的阮籍游仙诗中的表现的论述,本文试图较全面地论证阮籍游仙诗的玄学特征,以期对阮籍的 诗歌研究有所贡献。 6.学位论文 曹春茹 阮籍、陆机诗歌死亡意识之比较 2007 阮籍和陆机都是魏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们诗歌中的“死亡意识”异常浓重,体现了他们对死亡问题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原因是,魏晋是中国 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政治动荡、灾害频仍,造成了大规模的死亡:思想文化处于交替、转型的状态;诗歌发展继承了抒写死亡的传统,并融合时代 特征形成了以悲情为美的创作倾向:阮籍和陆机本人又都有着深刻而独特的死亡感受。所以,二人成为魏晋时期抒写“死亡意识”的代表人物。 共同生活于魏晋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都历经了改朝换代,都有过在不同政权中为官的经历,阮籍和陆机诗歌中的“死亡意识”有着一些不谋而合 的共性,主要表现为“死生无常”“卑生悲死”“患死忧生”三个方面。但是,由于他们的家世出身、思想基础和经历遭遇的截然不同,其诗歌中的 “死亡意识”又有着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在生存危机中,阮籍因理想破灭、生命将逝而愁苦无奈,陆机却因功名难成而惋惜遗憾;在死后问题上 ,阮籍想象出美好的神仙世界,陆机描绘出凄惨的世界。对死亡的认识、情感不同,决定二人的生存之道也截然不同:阮籍淡薄功名、鄙弃礼法,死于 精神焦虑和饮酒过度;陆机则热衷于功名,周旋于官场,最后死于政变。 阮籍和陆机是魏晋时期政治、生活态度截然不同的两类士人的代表,从他们对生死的感受和认识,可以看出乱世中士人普遍的生死忧虑和恐惧。这 也是魏晋时代“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的体现。 7.学位论文 彭建华 论汉魏六朝游仙诗 2006 本文着重探讨汉魏六朝游仙诗之发展、流变及艺术风貌。游仙诗作为中国诗歌体裁之特定样式,创作传统源远流长。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 上的游仙诗是传为战国时期屈原所作的远游。至汉魏六朝,游仙诗的创作经历了成型、繁荣和式微三个阶段,魏晋时期形成中国诗史上第一个创作 高峰。 游仙诗的定义及分类所谓游仙诗,是诗人凭借幻想,抒写在天界、仙界或其它类似性质的虚幻境界中遨游,以摆脱现实时空局限而获得精神超越的 一种诗歌形式。本文按游仙诗之创作旨趣,大致将其分为“坎壈咏怀”、“列仙之趣”、“游玄游道”三类,其中,以借游仙来抒怀言志的“坎壈咏怀 ”为主要类型。 第一章:游仙诗的发展及其流变先秦是游仙诗的滥觞时期。远游历来被认为是游仙诗的滥觞之作。秦汉游仙诗的发展受到远古神话传统之影响 。汉代由于神学思潮兴起,汉乐府游仙诗借歌咏快乐的神仙生活来祈神延寿,表现帝王长生之欲念,开启“列仙之趣”游仙诗的先河。魏晋时期,游仙 诗的创作极为繁荣,出现了文人游仙诗和道人游仙诗。以三曹游仙诗发端,继以阮籍、嵇康、郭璞等人的游仙之作,形成中国文人游仙诗的第一座高峰 。此间,游仙诗的创作经历了从“正体”游仙到“变体”游仙的转变。曹操借游仙来抒写政治思想;曹植由于政治的迫害,借游仙抒写慷慨不群的超逸 情怀。二曹奠定了文人游仙诗“坎壈咏怀”之兴寄传统。正始时期,阮籍、嵇康是最早把老庄哲学意义上的“道”与游仙相结合的诗人,他们借游仙以 体道体玄,丰富了游仙诗的体类特征。阮籍以游仙咏怀,曲折地刺时伤世,呈现“厥旨渊放”的风貌,旨趣则是老庄;嵇康将游仙之境转化为“齐物养 生,与道逍遥”的老庄玄学境界。东晋方士化文人郭璞,不仅有坎壈咏怀的游仙诗,还塑造了亦仙亦隐的方士形象,融游仙、隐逸于一体,实为仙隐游 仙诗。此外,东晋道人游仙诗蔚为大观,杨羲身为道士,其因修道而为诗,又以诗而明道乐道。他创作的80多首诗,表现了道教上清经派祈求长生成仙 的宗教信仰,呈现纯粹的“列仙之趣”。 游仙诗在南北朝时期走向式微。其特点有二:一、继承了秦汉游仙诗“列仙之趣”的传统。二、承继东晋杨羲道教游仙诗的传统,出现了宣扬佛教 教义,美化老子的玄歌组诗老子化胡经玄歌37首。 第二章:游仙诗的艺术风貌汉魏南北朝时期的游仙诗,从奇幻之仙境意象的选取、繁众之仙人形象的塑造,到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对时空的 体验,皆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游仙诗宏富之仙境,雄奇壮丽、气势恢宏,多由仙山意象、太阳意象、动物图腾意象等构成;游仙诗中仙人形象有三 类:一、由昆仑、蓬莱神话系统产生的天上仙人。二、由凡间修炼成仙的仙人。三、亦仙亦隐的仙人。游仙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夸张、用典、曲笔。 这一时期诗人对时空的体验也很有特色,具体为世俗生活空间的局限和游仙空间的张力;前者体现诗人现实生活空间的狭小、孤独,后者是诗人精神的 飞扬、超越。而时间的表述经历了两个时期变化,魏晋时期,多迁逝之悲;南北朝时期,齐梁文学占主导地位。由于取得政权后的新贵族,只关注现实 的荣华富贵生活,游仙诗的时空转变为现实生活的体验。此前游仙诗所表现的摆脱时空促狭的生命不自由感而追求精神的自由,至此跌入世俗生活的现 实享乐之中。 8.学位论文 宋凤玲 阮籍赋及散文研究 2008 阮籍是魏晋时期的玄学名士,与嵇康同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阮籍本有“济世志”,可残酷的现实终使其无法施展,在对时局的悲悯和对自 身的伤悼中,达到了高举遗世、不与世俗合流的人生境界。他擅长诗歌创作,同时他的赋和散文也非常出色,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阮籍赋常常 托物言志,含蓄而确切地表现了魏晋易代之际的悲愤、忧伤、无可奈何的感情,体现了任性放达,纵情为文的特点。阮籍散文中体现的是阮籍对人生问 题的哲学思考,也因此体现了文人的理性精神。 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首次出现的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是作家生命和思想的觉醒时期,钱穆先生在国学概论中说:“魏晋南北朝三百 年学术思想,亦可以一言以蔽之,曰个人自我觉醒是已。”这要求我们研究魏晋时期作家作品时要把握时代特征和作家的思想特征。作者的思想会通过 作品体现出来,因此对于文本的解读至关重要,但是,对文本的解读不能完全停留在文本上,也不能停留在个人化的反应上。对文本的解读还要求我们 能够对文本的美学趣味,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等作出分析和判断。本文在把握阮籍生活的时代特征和其思想特征的前提下,紧扣文本对阮籍赋及散文的 美学价值跟艺术特点浅做探讨。本文正文共分三个部分,另有一个前言。 前言部分梳理当代学者有关阮籍的研究状况,主要分析阮籍赋及散文的研究侧重点及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说明选定此论题的意义。 第一章分析阮籍生活的时代特征和他的思想特征,指出探究阮籍心态的形成与时代背景及其个人人生经历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为下文分析阮籍的 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曲江景区旅游推广计划书
- 学前安全课件
- 儿童教育机构员工手册
- 质量管理体系承诺书协议书
- 拳击馆租赁合同适用于拳击租赁
- 零售行业总经理助理聘用函
- 建筑材料采购合同管理要点
- 电信公司职员工作证使用办法
- 服装设计师聘用合同
- 美容院库存预警系统预防与应对
- Unit9SectionA定语从句西游记主题语法课课件人教版英语九年级全册
- 《CSCO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实践指南(2024)》解读
- DB13(J)T 8427-202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京津冀)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智能节水系统设计与安装赛项)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历年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及解析)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习作《 即景》说课稿
- 小红书:2024母婴行业特色人群报告
- DB2104-T 0034-2023 地理标志产品 抚顺琥珀
- JT-T-496-2018公路地下通信管道高密度聚乙烯硅芯塑料管
- 工会支出科目与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对应表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点默写(填空+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