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oc_第1页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oc_第2页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oc_第3页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oc_第4页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方法创新研究2011年8月第26卷第8期渭南师范学院journalofweinanteachersuniversityaug.2011vo1.26no.8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方法创新研究卜元(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陕西渭南714000)摘要:文章对目前太极拳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认为目前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和形式化,与太极拳的运动规律,运动特点不相配套,在教学中没有真正抓住太极拳运动的技术关键,学生学习不轻松,教师教学也很辛苦,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该文提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使目前的教学效果得以改善.关键词:二十四式太极拳;套路;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5128(2011)08007903收稿日期:20110414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科研计划项目(11xk017)作者简介:卜元(1966),男,陕西白水人,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太极拳自身的运动规律和运动特点决定了太极拳运动与其它运动项目的显着区别,这种区别也决定了太极拳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对高校太极拳教学来讲,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太极拳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1太极拳运动特点高校太极拳教学主要以杨氏太极拳为主要教学内容,太极拳套路的动作特点要求身姿保持中正安舒,悬头竖顶,上体自然正直,旋转松活,不偏不倚,自然平稳,不可僵滞浮软,俯仰歪斜,忽起忽落.肩,肘要松沉,腕要松活,掌指要舒展,皆不可僵硬或浮软.太极拳运动时,全身各部位要协调一致,各个姿势动作要求上下相随,前后衔接,一气呵成.各种步法变换要求轻灵沉稳,虚实分明.前进时,脚跟先落地;后退时,前脚掌先落地,不可平起平落,沉重笨滞.两脚前后和横向距离要适当,重心稳定,姿势和顺.它的动作运行像抽丝那样既缓又匀,又稳又静.迈步像猫轻起轻落,一提步,一落脚都要有轻灵的感觉,往返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折叠是要求有层次的意思,转换是要求有虚实变换.从第一个势式开始,直到最后一个势式,都需贯串一气,中间没有停顿,没有间断,势势相连,绵绵不断,犹如行云流水一般.太极拳的动作路线以各种弧形,曲线构成.手和臂的前伸或后收,腿脚的上步或后退,都不能走直线,要走弧线.在动作要领上,要特别注意运用腰脊带动四肢进行活动,只要做到以腰为轴,才能使手法,步法变转圆活,动作轻灵顺遂.2传统教学方法分析目前太极拳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示范,分解,讲解,领做,学生练习.基本上是教师的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受的教学形式.由于学生的太极拳基础薄弱,教师在教授新动作时对动作分解的过细,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任务,不能形成完整动作概念,在练习中就会出现一个完整动作学生分几步来完成,动作僵硬,连贯性不好.同时太极拳的柔,圆,活的运动特点就表现不出来,这是教学方法的问题.3太极拳教学方法创新3.1太极拳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教学方法是在教学内容基础上,依据教学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和运动特点,制定具有适合教学对象实际情况的传授思路与传授方法.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师其教学方法是有一定的区别.在太极拳教学中,由于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和运动特点与学校开展的所有运动项目有着显着的区别,这决定了太极拳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这就需要认真分析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关键技术,分析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3.2太极拳基本动作的教学方法3.2.i身体基本姿势教学方法卜元: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第26卷太极拳是在体松,心静的状态下进行运动的,要学好太极拳首先要学好太极拳所要具备的身体姿势.其教法是原地站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腿屈膝,两肩下沉,含胸拔背,顶头目要平视,做到松腰沉髋,气沉丹田,练习34次,每次坚持23分钟.养成太极拳练习的基本姿势.3.2.2丁步转动身体教学方法练习时学生两手叉腰,两腿屈膝,一脚承重,一脚脚跟提起靠近支撑腿,由非支撑腿膝关节领劲向同侧转动45度左右,反复练习数遍,两腿轮换练习.这样太极拳要求的松腰,沉髋,开髋的动作技术就基本达到.在太极拳学习时就做到了圆活.3.2.3步法教学方法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太极拳的步法.前进步法是当转够45度时,非支撑脚提起,向前迈步,重心不动,当脚跟落地,全脚掌踏地时重心再前移形成弓步.在整个变化过程中.身体重心要平稳过度,不能忽高忽低,身体姿势保持正中.后退时的区别是脚掌先落地,练习口令以提示口令为主,一转,二动,三落地,四重心前移成弓步.比较符合二十四式太极拳套路步法的基本规律,通过这样的练习,太极拳学习对步法的要求就基本做到.在动作要领上,要特别注意运用腰脊带动四肢进行活动,只要做到以腰为轴,才能使手法,步法变转圆活,动作轻灵顺遂.从第一势开始,直到最后一势,没有间断,势势相连,绵绵不断,犹如行云流水一般.这样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就能基本达到,克服了太极拳操化的现象.3.2.4手法教学方法(1)教会学生两手画圆.太极拳套路中云手这个动作出现了四次,是太极拳套路动作重复次数最多的,也说明了该动作的重要性,而云手动作的主要特点就是两手在做圆形运动.教学时先从单手画圆教起,左手在体前逆时针画圆,右手在体前顺时针画圆,而后两手同时画圆.当学生练好后再来教太极拳的左右抱球动作就简单多了.(2)教会学生两手在不同的空间画阴阳鱼图形.太极拳综合和吸收了明代拳法,特别是吸取了戚继光的三十二式长拳,并结合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中医的经络学说以及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以道教,太极理论为太极拳的哲学基础.太极拳的手法来源于太极图,太极图包含着阴阳转化的哲理,在武术上体现出刚与柔的变化,防守与进攻的矛盾转化.在阴阳鱼图形中不难看出,大圆弧是化解对方的劲道,是防守.而小圆弧则是进攻,是发力.如野马分鬃,前面的手是化解来敌的劲路,运动路线是大圆弧,而另一手做的是小圆弧,是进攻对方,可打,可捌.搂膝拗步也是一样的技击含义.两手学会画阴阳鱼图形就是结合太极拳运动规律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方法是,首先让学生看清楚阴阳鱼图形,用单手在体前练习.其次教会学生一手在体前画,一手在体侧画,两手同时在不同的空间画两个阴阳鱼图形.如搂膝拗步动作的手法就是这个规律.这样就克服了这个动作先分解成肩侧抱球,再到弓步推掌的分解教学环节.由于太极拳的手法运动基本上是做圆,弧形运动,教学中应该完整教学,这样教会学生后,在太极拳套路练习时学生就容易完整的掌握动作.3.3完整动作教学法在前面练习的基础上,学生基本掌握了太极拳动作的关键环节,对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和运动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一些简单的动作学生一看基本就能完成,在这样的教学前提下,对太极拳套路教学就不应对动作分解过细.完整动作的教学方法是:一看,二做,三讲,四练,五纠错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有区别的.一看是让学生建立完整动作的框架,形成完整动作概念,形成完整动作表象.二练是看后学生自己琢磨练习,也可以相互研究,其学习现象是有的学生能做完,有的学生只能做一部分,学生因动作的不统一而相互讨论,课堂研究型学习气氛自然就形成了.由于学生对自己所做动作的错与对没有自信心,急于解决问题,这时再进行第三步讲,学生听讲时特别认真,每个学生都是带着不同的问题来听讲的,教师简单的几句话,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样的教学就达到了精讲多练,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节省的课堂时间用于集体练习,分组练习,进行个别动作的纠错.在动作学完后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完成动作时的上下相随,开合问题,达到太极拳学习较高的要求.4结语教学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进,教学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教者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的教与学的教学氛围.正确处理2011年第8期渭南师范学院?81?好教与学中以学为主的主次关系.才能做到精讲多练,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参考文献:1刘宇峰,潘殿华.太极拳课堂教学步骤设计j.白城师范学院,2005,(3):85-86.2罗代华,朱施成.对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模式的探索j.湖北师范学院(自然科学版),2003,(4):105-107.3周仕东.科学探究与教学内容的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ii):59-62.4刘罡,申国卿,王宏.太极拳中的阴阳哲理j.福建体育科技,2003,(1):30-33.5高树盛.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辽宁教育,2004,(z2):20-21.【责任编辑牛怀岗】innovationresearchof24-styletaichiteachingmethodsbuyuan(schoolofeducationscience,weinanteachersuniversity,weinan714000,china)abstract:thispapersummarizesandanalyzestheteachingmethodsoftaichithroughthestudyofliteratureandobservation,thinkingthatthepresentteachingmethodsoftaichiaretootraditionalandforma1.teachingmethodsandthemovementregularityandcharacteristicsoftaichidonotmatchwel1.teachersdidnotreallygraspthekeytechnologyoftaichiinteaching,whichleadstothatstudentscouldntlearneasilyandteacherstaughtsohard,whatsworse,theteachingeffectsalestillnotunsatisfacto-ry.asforthis,thispaperputsforwardasetofnewteachingmethodstoimpmvethepresentteachingphenomena.keywords:taichi;teaching;methods;research(_y-4t70页)步加深,教师职业的专业性逐步体现.因此,今天的教师要能够胜任教育工作,就要从知识的传授者拓展为学习的促进者,从单纯的授课者拓展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课程的消费者拓展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的从教者拓展为社区文化的传播者的转换.参考文献:1刘旭东,荣宁.关于重建学校文化的思考j.青海民族学院(社会科学版),2007,(3):109-112.2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3美约翰?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4刘旭东.论教师职业的去理论化现象j.教师教育研究,2006,(3):47.51.5孙正聿.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责任编辑王炳社】onthereconstructionofmeaningfulschoolculturexiaozi.ming(schoolofeducationscience,weinanteachersuniversity,714000weinan,china)abstract:humandevelopmentistheresultofabsorbingculturesnutrition.theschoolcultureestablishedsincetheindustri-alizationpursuessomestandardizationandquicksuccess.whichlackculturalconnotations.theidealschoolshouldhaveitsownculturalphilosophy;practicefocusshouldshifttowardthedevelopmentofstudents.it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