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马克思第5章.ppt_第1页
大学马克思第5章.ppt_第2页
大学马克思第5章.ppt_第3页
大学马克思第5章.ppt_第4页
大学马克思第5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唯物史观,揭示社会进步和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目标。因此,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是唯物史观所必须探讨和回答的。它认为,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人的真正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自我价值通过实现社会价值体现出来;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跃进的过程,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那时人类将获得全面发展和真正的解放。,内容提要,第五章 唯物史观,社会进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进步及其必然性 社会发展客观性和选择性 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本质 人的价值 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历史“实现形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 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性 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极其实现条件,基本理论,第五章 唯物史观,九.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的属性及本质属性,第五章 唯物史观,人是长着两条腿的没有羽毛的动物。(Plato)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Aristotal) 每一个人都能认识自己,都能明智。(赫拉克利特) 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孟子) 人之性恶。(荀子) 人性之无分于善与不善也,犹如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告子) 人之初,性本善。,其它观点:,九.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的属性及本质属性,第五章 唯物史观,人的本质是一个感性的实体。(费尔巴哈) 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萨特) 天生不变的人性。(实用主义),其它观点:,九.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五章 唯物史观,人的属性是多种规定性的统一,人的自然性,“吃、喝、性行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使这些机能脱离了人的其他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么,在这种抽象中,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人的属性及本质属性,九.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五章 唯物史观,人的属性是多种规定性的统一,人的社会性,人的属性及本质属性,九.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五章 唯物史观,人的属性是多种规定性的统一,人的意识性,人的属性及本质属性,九.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的属性及本质属性,第五章 唯物史观,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指出:,九.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的属性及本质属性,第五章 唯物史观,区别于动物 区别于其他人 人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变化的 人性是多方面的统一,马克思的人性观的意义:,九.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五章 唯物史观,人民群众在质上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量上是指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从事物质财富生产的体力劳动者和从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人的地位和作用,九.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五章 唯物史观,人民群众的作用,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的地位和作用,九.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五章 唯物史观,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第一,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要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主要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的制约。 第二,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要受到政治条件的制约,主要是指政治制度的制约。 第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精神条件的制约,主要是指传统科学文化水平的制约。,人的地位和作用,九.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第五章 唯物史观,所谓个人,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在社会地位、需要、能力和历史作用等方面存在差异的个体。,个 人,普通个人,历史人物,范围,政治家 思想家、科学家 艺术家等等,杰出人物反动人物,作用,人的地位和作用,九.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第五章 唯物史观,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首先,杰出人物是先进思想理论的提出者。 其次,杰出人物是群众斗争的发动者、策划者、组织者和领导者。 再次,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进程给予了深刻的影响。,人的地位和作用,九.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第五章 唯物史观,正确估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首先,从杰出人物的产生来看,他们是群众斗争和社会需要的产物。 其次,从杰出人物智慧的来源看,他们的才能和智慧是群众斗争经验的总结和群众智慧的结晶。 再次,从杰出人物作用的发挥来看,他们是以群众斗争为大背景和舞台的。 最后,杰出人物成败的关键在于民心向背及其是否顺应历史潮流。,人的地位和作用,九.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第五章 唯物史观,普通个人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每一个普通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正是千千万万微小的普通个人汇集成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人民群众;历史是由无数普通个人的分力汇成的合力造成的。 每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认清社会发展方向,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能对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人的地位和作用,九.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的价值,第五章 唯物史观,对人的价值的二重性作出具体区分,可以划分出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他人或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九.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的价值,第五章 唯物史观,人的自我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个人作为人的存在的各种需要的满足和自己对自己需要的满足,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应能够提供保证个人的尊严和满足个人需要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条件;二是表现为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满足自己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需要。,选 举,九.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的价值,第五章 唯物史观,自我价值,九.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的价值,第五章 唯物史观,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不可分割的,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必要前提;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集中体现。,九.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的价值,第五章 唯物史观,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辩证统一 的,一方面,社会价值是一个人的价值的最为根本的方面,因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另一方面,社会必须兼顾大多数人的需要,为每一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九.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历史“实现形式”,第五章 唯物史观,古代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九.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历史“实现形式”,第五章 唯物史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根本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人的各种潜能和素质都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这包括德、智、体、美、劳以及个性、能力、兴趣、性格、气质等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九.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历史“实现形式”,第五章 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过程,是指由于私有制以及异化劳动,使人们所创造出来的社会关系反过来奴役人自身这样一种社会状态。,九.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历史“实现形式”,第五章 唯物史观,自由王国,是指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从而也成为自然界的自觉主人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关于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争论,问题探索,为什么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 能不能离开“人”来谈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适合?为什么? 上层建筑有哪两种性质的反作用? 为什么说往往要从解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入手,才能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第五章 唯物史观,精神财富是谁创造的?,问题探索,“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两种观点是否是根本对立的? 对“精神财富是谁创造的”的问题的讨论有什么理论意义?,第五章 唯物史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问题探索,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如何认识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第五章 唯物史观,世界创造了“我”,还是“我”创造了世界?,问题探索,唯物史观强调“世界创造我”,还是强调“我创造世界? 作为每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怎样在自然、社会等条件的束缚下来创造世界?,第五章 唯物史观,从人本主义到社会批判主义:对技术与制度的偏见,学术视野,马丁海德格尔,哈贝马斯,第五章 唯物史观,阅读文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赵家祥等著: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肖前 李秀林 汪永祥主编: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辛敬良著:历史唯物主义教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陈新汉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吴倬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 韩庆祥 邹诗鹏著:人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赵家祥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姚伯茂主编:大学哲学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人学学会编:人学与现代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五章 唯物史观,阅读文献,第五章 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斯大林选集下,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江泽民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2年。 林武:技术与社会东方出版社1989年版。 罗荣渠:东亚现代化:新模式与新经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莱斯特.瑟罗:资本主义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汉斯-彼得.马丁:全球化陷阱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15页。 洪谦主编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商务印书馆1982年。 霍克海默和阿尔多诺:启蒙的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89年。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 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 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和科学,学林出版社1999年。 E.舒尔曼:科技时代与人类未来东方出版社1996年。 参见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杰弗里.亚历山大:社会学二十讲二战以来的理论发展华夏出版社2000年 布莱克: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 M.P.托达罗: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安维复:技术创新的社会建构文汇出版社2003年。 安维复:从国家创新体系看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5期。,唯物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社会历史中的运用。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上的重大变革。 有关的哲学概念: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生产力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国家 国体 政体 基本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本章总结,第五章 唯物史观,多项选择: 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具有阶级性 B.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具有历史继承性 D.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E.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 A.生产劳动是一种物质活动 B.社会活动同人的意识无关 C.社会运动有其物质承担者 D.社会运动的原因是社会内在的矛盾 E.社会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3.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D.人类社会实践方式 E.构成社会运动的诸物质要素的总和 4.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 A.地理环境 B.劳动者 C.科学技术 D.劳动对象 E.劳动资料,课堂练习,第五章 唯物史观,5.生产关系包括: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产品分配形式 C.生产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