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八单元第一节高考写作总论教案.docx_第1页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八单元第一节高考写作总论教案.docx_第2页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八单元第一节高考写作总论教案.docx_第3页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八单元第一节高考写作总论教案.docx_第4页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八单元第一节高考写作总论教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高考写作总论一、高考写作总纲综述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写作总的要求是:“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也是如此要求。不再提过去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这不仅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表述相一致,而且体现出高考写作目的的明确性着重测试考生的写作能力。二、高考写作“基础等级”要求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对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共十个考点。在“基础等级”中有六个考点: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在“发展等级”中有四个考点: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下面分述之。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关于“基础等级”的第一条要求是:“符合题意”。高考作文与自由作文最大的区别就是有统一的命题,有命题就要求作文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符合命题意图。对命题者所给的题目,要求考生能准确、全面地理解。准确,强调审题时要分清是非、优劣、高下、大小、可否等;全面,则强调审题时理解试题中各个部分的字面和深层的含义。二是文章和题目相符。作文题目内容很宽泛,如何选准一个切入角度非常关键,这个角度应该既体现在文章的标题上,也体现在文章的内容上。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审题立意呢?1审题的基本方法(1)扩展法。在材料指向的基础上加以扩展,以达到缩小写作范围,使写作内容具体化的目的。扩展的方法主要是添加限制成分,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限定以后,使文章选材、主题或中心论点的指向更加明确和集中,以便在构思时做到以小见大。(2)探究法。紧紧围绕材料指向全方位、多层面思考,多提一些诸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进行探究,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的写作思路就会越来越明确,自然也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达到了审题的目的。(3)类比法。尤其是对于那些带有比喻性的作文题,我们要通过其与其他事物(特别是人、社会现象等)的对比,找到相似点,这样才能够使立意更加深刻。2确定立意最佳角度确定立意角度,要顺着材料指示的方向朝更深更远处思考,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自己过去对某些事物的感悟去理解材料蕴含的深层意义。确定一个最佳立意角度至关重要。立意的最佳角度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通俗地讲,如果有一个角度,能让你占有典型而丰富的材料,使用你最拿手的文体,那么,对于你来说,这个角度就是最佳角度。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角度呢?这就需要我们辩证思考,多角度立意,发散思维,同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是立意要正确。思想感情必须是健康的,符合当前所提倡的道德或思想观念。第二要鲜明。文章的观点要鲜明,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是表扬还是批判,是同意还是反对,要旗帜鲜明。第三要集中。一篇文章最好集中表现一个观点,多角度、多层面地把观点说深说透,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第四要深刻。文章的立意要高远,要能多角度分析问题,要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第五要新颖。要善于发现新的事物,表现新的思想,展现新的观点,从平凡的事件中挖掘出新时代的精髓。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关于“基础等级”的第二条要求是:“符合文体要求”。符合文体要求,首先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试题或是指定写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写一封回信”;或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或是“文体不限”。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不能随意更改。如果是排除式的,比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很多,即使写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也可看成记叙文的扩大和延伸,因为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记叙文单元”就包含了记叙、抒情性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体裁。其次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的要求。试题不限定文体是给予考生选择的自由,但是考生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选定了写散文就要写得像散文,不要信手胡来写成“四不像”。平时要掌握文体知识,熟练写作议论文、记叙文、散文等常用文体。1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主要是以议论作为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一种文体。作者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或逻辑论证等手段,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方式,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意见和感情,以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2记叙文是通过记叙人物、事件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它通常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为主要手段。记叙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含蓄地表达主题,将作者的思想情感蕴含在叙事、描写之中,让读者通过叙事的倾向、景物的色调、细节的特征等去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二是明确地揭示主题,一般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在开头、中间或结尾之处,直接点明作者的思想情感。写考场作文,第二种比较合适。3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相对而言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篇幅短小,形式灵活,表达手法自由,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写散文要注意以下几点:主题集中深刻。散文取材自由灵活,但必须围绕中心进行,主题思想必须鲜明、集中、深刻。可以写日常生活中琐碎的小事,但一定要能够揭示出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哲理。情感真挚强烈。散文以表情达意为主,考生的感情体验越强烈,思想越独特,就越容易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并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达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境界。语言优美自然。用美的语言,给人以涤荡心灵的感动。从高考实践看,不管用哪种表达方法写,都不乏优秀之作。这就告诉我们,在备考训练中,不仅要注意各种文体的一般写作规律,更要注意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把各种表达方式灵活地结合在一起,切实提高写作能力。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关于“基础等级”的第三条要求是:“感情真挚,思想健康”。这是对作文内容的基本要求。“感情真挚”要求在作文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为情造文”,使情感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一些无病呻吟、缺乏真情实感的作文,是不可能打动阅卷老师而得高分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加以运用。高考作文怎样做到“感情真挚”呢?1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局限于自己生活的狭窄的圈子,以偏概全,偏激片面。也不能好话过头,表面上看是赞美诗,实际上是虚伪文,反而显得苍白浅薄。2选择典型性材料。作文时须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集中和概括,从平凡中挖掘不平凡的意义,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最能集中表现人物性格的事例,并把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应大中求小,小中见大。3通过具体的描写、叙述、议论等表达方式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把自己的感情准确、细致、充分、生动地抒发出来。写人抒情,寓情于事,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寄情以理,咏物寓情等都是借助于人、事、物、景、理来抒发作者的感情的。具体到某一表达方式,还能通过更细致的方法来加强表达效果。比如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就可以运用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等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思想健康”,就是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不要有不健康、不积极的思想内容,更不应该有违法乱纪的思想观点和腐朽堕落的感情倾向。高考作文的内容应反映当代社会的本质和主流,凡表现出高尚的理想、良好的道德、勤奋的态度、刻苦的作风、助人为乐的精神,等等,都可以看作是健康的、积极的。那么,社会的阴暗面可不可以写呢?当然可以,但必须表现出正确的批判态度。思想性是高考作文考查的重要内容,是高考作文的主旋律。提高作文的思想品位要注意以下几点:1政治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道德上合乎“传统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各项要求;思想上合乎“民主、科学、进步”的意识。2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乐观的精神,明辨是非的能力,坚持原则的立场等。3把握时代主流,把雷锋精神、抗灾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创新竞争意识等融入作品;重视知识、尊重人才、关注人文科学。4辩证、客观地对待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允许展示个性,尊重生命,关注人的本能。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关于“基础等级”的第四条要求是:“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这里的“内容”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人物事物和数据资料,等等。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记叙文中的记叙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中的议论要素明晰,论据充足;说明文中的说明属性清楚,资料充分。“内容”最普遍的问题是单薄,能够有力地表明和说明中心的材料太少,还有就是材料不典型,不新鲜,不管写什么题目都是那几个“永恒”的例子。“内容充实”要求文章材料的高质量,其标准有三点:一是典型性。是指文章的材料要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一般来说,最能表现观点的材料就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材料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以一当十,就具有很强的力量。二是现实感。这是针对材料陈旧而言的,高考作文要求考生立足于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许多同学早已在平时养成关心社会的习惯,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一旦需要,便可源源不断地拿出来。当然,我们说的“现实感”,并不是排斥一切旧材料,只要用得好,旧材料照样可以出彩。三是新颖度。这是针对“人云亦云”而言的。读者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其强度往往与材料的新颖度成正比,所以考生必须在平时积累一些新鲜的材料,随时记下来备用。“中心”是文章中心思想的简称。中心明确是指文章的观点鲜明而准确。中心的表达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含蓄的;可以是理性的概括,也可以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但不管怎样来表达,中心必须是鲜明的。准确就是符合题意,要求每一个局部都不偏离题意,不允许有任何“逸出”之处。从近几年的考卷看,作文思路散漫,笔墨不集中,基本观点不明朗、若隐若现,有头无尾的现象还是存在。做到中心明确要把握以下几条规律:1抓住主旨。材料作文要以材料本身包含的最佳主旨来立论,联系实际展开议论,或记叙过程中以主旨为轴心,有目的有意识并有所侧重。2选取一点。为防止文章观点多而论述不深,记叙平均而用力不精,从多个角度中提炼选取感触最深、准备最充分的角度进行论述、记叙很有必要。3抽取共性。找出事件的共同特征,或挖掘共同的本质,集中笔墨有针对性地行文。4一针见血。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直接拿出自己的观点,自始至终围绕这一中心选材。5贯通一气。在记叙议论的过程中,以一种情感、态度贯穿全文,可以含而不露,但旨意必须是可确定的,能与读者产生共鸣。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关于“基础等级”的第五条要求是:“语言通顺,结构完整”。这是对作文形式的主要要求。语言是作文能力中最基础的因素。所谓“语言通顺”就是语言要规范、准确、连贯、得体。具体要求如下:1规范语言是社会现象,但对每一个人来说,语言的使用又是个体现象。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语言也需要共同的规范来维持人类联系。一个人在本民族的语言环境里长大,他能够自然而然地学得自己的母语;然而个人习惯又常常会和社会规范发生矛盾,这就形成了语病。对于中学生来说,特别要注意随着视野不断扩大,认识不断深化而出现的语言能力不适应的情况要表达的内容日益丰富而词汇量有限,这时就容易出现概念使用不当或生造词语的问题;思维日益复杂而构句能力一时还不能适应,这时便容易出现语法规则方面的失误。建议最好不要用俚语和方言。2准确“语言准确”,即在语言规范的前提下,遣词造句恰当,表达无偏差。要注意用词恰当,概念表达清晰,要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要准确表达,尤其是现代汉语中的全称与特称,一定要搞清楚,不要以偏概全。例如:秋天的眸子,这般圆!这般亮!晶莹里,折射着七彩。透明中,叠印着丰姿。纯净里,飘逸着辉煌。流霞,被赤橙黄绿青蓝紫包装。山里,被赤橙黄绿青蓝紫尽染。七色构成的韵致,在洒、在溢、在泻、在淌从坠着石榴、柿子、栗子的枝头上滴下来,从挂着扁豆、丝瓜、葡萄的藤蔓上滴下来,从结着稻谷、高粱、玉米的穗子上滴下来。如果说,春天是水粉画,夏天是国画,那么,秋天一定是油画了!只有此刻的露,才能称得上花露、香露、彩露、甘露,最富有的露!哦,满树的桂花就要放香了!哦,十五的月亮就要东升了!这段文字词语丰富、准确,用词生动,语言优美。3连贯句子是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若干句子合起来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时候,它们之间必须组成链状结构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链状结构”又称“句链”,指的是句与句之间应该相互衔接,前后联系。倘若缺乏这种衔接与联系,语言的连贯性就会遭到破坏。用词、构句方面的语病属于语言规范问题,句间关系处理得不妥,属于语言连贯问题。学生作文中语言不连贯的原因主要有四种:没有统一的话题和中心;句间顺序不合理;语言不呼应;文章表述出现脱节。4得体“语言得体”,即语言符合特定的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表达对象及场合。应该注意两个方面:要注意表达对象,如果试题中规定了写作对象,运用语言时就要考虑这一要求。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文体的语言风格,记叙性文体要以情动人,以记叙、描写为主,语言要形象生动;议论性文体要以理服人,以议论为主,语言严密;说明性文体要以知识授人,以说明为主,语言简明准确;应用性文体要以事告人,以记叙、说明为主,语言简洁平实。“结构完整”的具体要求就是“完整、和谐、严谨、清晰”八个字。完整即文章要有头有尾,首尾圆合;没有断层,没有残缺。和谐即文章要顺理成章,衔接自然;没有雕琢的痕迹,不要牵强地拼凑。严谨即文章结构要严密,“天衣无缝”;不要“颠三倒四”“顾此失彼”。清晰即文章要主线分明,层次清楚,顺序合理;不要“纠缠不清”“横生枝节”。文章安排结构的原则是:1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如要写一件事,最好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结构;要写一个人,宜从多角度来安排材料。2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与事物的发展规律有时是一致的,可从事情的发生、发展到结局来安排结构;有时却并不一致,则可从印象最深处着手。文章的结构要选择最利于读者的认识去安排。3服从中心的需要。要选择那些对表达中心有用的材料;有些材料虽然很生动,但对表达中心无用或用处不大,应坚决舍弃。4符合文体特点。各类文体对文章结构的要求是不同的,必须找到一种最适合的结构来安排材料。总之,文章的结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维的条理性,一是篇章组织的技巧。前者是指把应表达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出来,后者则更多地体现在段落之间的衔接与呼应等技巧上。那么,怎样培养考生结构文章的能力呢?平时要培养写作前拟制提纲的习惯。提纲的拟制过程,就是整理思路、完善构思的过程。这样做可以有效地理清思路,组织材料,避免十步九回头、前言不搭后语的毛病。提纲的内容一般应包括文章的中心、重点(主要材料)、材料的组织安排等。不同的文体其构思的方法和侧重点也各有差异。议论文编列提纲可用五步法:第一步,立论;第二步,入据;第三步,结承;第四步,选据;第五步,归纳。记叙文可以按时间、空间顺序或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来安排,先列出中心思想,然后列出各段落的内容要点,人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要明确。编列提纲宜简略,只要能体现出文章的思路、所运用的材料及布局、层次的设置、首尾的呼应、详略的安排等内容即可,提纲的语言过于详细则失去了列提纲的价值;而没有提纲则可能会使文章思路不清、中心不明、主次难分、杂乱无章。一句话,编列提纲就是为了定中心、理思路、明主次、提方法。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关于“基础等级”的第六条要求是:“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这是对作文的表层形式的要求。首先是字的书写、标点符号的运用要规范、正确,不要写错别字,不要用错标点符号;其次是字体美观端正,不要写字潦草,字迹难辨;再次是书写格式正确,卷面整洁,不要随意乱写乱画。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作文评分标准实行“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实际上,那些错字连篇、字迹难辨、标点错乱的作文,往往得不到原本应该得到的分数,平时不注意规范书写的考生必须格外注意。考生应在平时多下功夫,到考试时呈上一份令人赏心悦目的卷子。网上阅卷时代的书写要求:1作文前不能在作文纸上及其周围作任何标记。书写时不超出试卷规定的边框,超出部分一律视为无效。2不求书法之美,但求工整清楚;不求遒劲漂亮,只求笔笔送到。忌连笔字,忌细长不稳定;忌忽大忽小字,忌挤扭成团。笔笔交代清楚,字重心下移,字形大致统一,笔画少的字也不要挤到一块。3应用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笔尖宜使用0.5mm,墨水选较深的。不得用铅笔、红笔或圆珠笔等其他笔书写。用钢笔,尤其是用黑色墨水作答的答卷被扫描后生成的字符清晰度高且准确,容易识别。4答题时组织好语言再落笔,尽量避免书写失误。写了错字,在错字上斜划两笔即可,不宜“刷”成黑条。不用涂改液。使用涂改液,虽然改掉了一个字,但却在文面上留下了污迹,再填上的字又往往字道加粗,字迹不清,弄成脏兮兮的一片,影响卷面整洁。5答题纸应保持平整和洁净,不要折叠、弄破,以保证扫描的顺利进行。6掌握基本的行文格式。一字一格,开头空两格提行。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分四五段为宜。书写质量在于考场的操作,更在于平时培养认真书写、保持整洁的良好习惯。高三学生虽然学习时间紧张,但每天结合做作业注意练字,这样一年之后,文面肯定有很大改观。三、高考写作“发展等级”要求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关于“发展等级”的第一条要求是:“深刻”。深刻,是指作文的见解深刻。议论性文章要说理透彻,论点深刻;记叙性文章要形象生动,思想深刻。高考作文见解深刻的表现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或是深入本质,或是揭示原因,或是说明结果,或是抓住要害,或是给人启发,等等。这也只是举例而已,具体作文具体观点要具体评价。这里所说的深刻,包括上面对深刻的种种表现的解释,是对高中毕业生的年龄和水平在考场上所能做出的文章和见解的优秀程度而言的,不能用评价专家、学者文章所达到的思想深度来作为衡量高考作文的标准。也不能仅仅认定逆反思维、别出机杼的创新思维才是深刻,高考作文中认同社会流行的正确观点而又有自己深切体会的,也是深刻。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中对“深刻”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三点: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事物都有各自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本质。要深入到本质,必须有一个概括的过程。也就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我们的认识就会产生飞跃:不仅看到人或事物的表面现象,还可以发现这个人或这件事区别于其他人或事的本质特征;不仅发现了一个人或一件事的特征,还可以发现这一类人或一类事的特征;不仅了解了一件事情的发展过程,还可以发现其他事情发展的规律;不仅了解了人或事物的方方面面,还可以分辨出哪是主要的本质的属性,哪是次要的非本质属性。2“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任何一个问题的产生总有原因。一个问题存在就意味着从无到有,从原状到现状中间有一段很重要的空白,把它补出来,就弄清了来龙去脉,也就找到了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即观点富含哲理,具有思辨性,有时代感、前瞻性,并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产生心灵共鸣,灵魂震撼,使思想境界升华。如何使自己的文章走向“深刻”呢?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文章走向深刻的踏脚石。一方面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勤于观察、思考;另一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阅读和写作训练,使认识水平和思维品质同步提升,考场之中才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其次,要关注社会生活,点击社会热点。作文中,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点击社会热点,会增强文章的针对性,使观点有启发性,从而使文章走向深刻。再次,用纵深剖析法发掘深刻立意。对话题材料的分析要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逐层挖掘,以求立意之深刻。最后,学会辩证分析,学会推因论果,使论述显得深刻。辩证分析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分析、认识问题,不是孤立地、绝对地、片面地看待问题。采用这种方法易做到分析全面、论证有力。推因论果,就是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或分析已然原因,或设想必要条件,或推断出未然结果,或推想将然结果,如此的分析和推断,会使论述步步深入。总之,只要我们善于进行生活储备和思想储备,勤于探索,善于借鉴,勇于创造,就能够写出针对性强、思想深刻的佳作。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关于“发展等级”的第二条要求是:“丰富”。丰富,是内容丰富,是在基础等级“内容充实”基础上的更高一层的评价标准。高考作文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是内容单薄,内容单薄的主要原因是平时缺少甚至没有积累。这个积累包括了阅读积累、生活积累、审美积累。平时积累多,不是临时抱佛脚的学生,高考作文内容往往都会呈现一种“丰富”的状态。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对“丰富”提出的具体要求主要有四点:1“材料丰富”指文章使用的材料种类多、数量大,内容丰赡,血肉丰满。记叙文,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场景描写突出;议论文,论据丰富而典型。这是针对近年来高考作文内容陈旧单一、论据苍白无力的现状提出的一个新要求,考生要善于观察思考,从生活中汲取新鲜的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材料库。2“论据充实”“论据”即持论者用来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它可以是事实,也可以是理论、数据等。“论据充实”就是文章所引论据能够充分满足论证的需要。从根本上讲,它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能否充分支撑自己的观点。3“形象丰满”指叙事类作文中能够塑造出具体可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做到既能绘形,又能传神,使人物形象具有独特的性格,有丰富的精神世界,真实自然地站立起来。要使形象丰满,离不开生动的细节。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应有细节,环境和氛围也应有细节。细节的产生需要调动多种感觉,变换多种角度,运用丰富的想象。4“意境深远”意境是指文艺性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画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能使具有类似生活体验的欣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这个艺术境界,产生强烈的反响。意境是现实生活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作者创造的高于生活的理想境界。它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和具体的生活画面(境)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因而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评价。其中,思想感情是主导的,写景是为了抒情。考生如果写散文、诗歌等文章,要做到情景交融,创造出深远的意境。那么,怎样做到内容“丰富”呢?1旁征博引巧整合,充分论证理更明。写议论类文章,“丰富”就是要紧扣观点,善于选择典型而精当的各种材料。如名诗文名言,史实事例,现实生活中的鲜活片断等等,并巧妙采用一定的整合驾驭方式,如繁简结合、点面结合、多则信息铺排成段等,让材料充分“燃烧”,这样,文章就会说服力强,内容充实而丰富。2叙述描写求传神,绘声绘色塑形象。写记叙类文章,做到“形象丰满”,就是叙事写人时,注意抓住人物的个性特点,选取典型事例,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手段,力求以形传神,塑造出一个立体、丰满、有个性的人物形象。3状物写景,融情于景绘意境。散文,美在意境,贵在意境深远。绘意境的方法主要有三点:一是状物移情,在客观事物的描绘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使抽象的思想情感具体化、形象化。二是缘境生情,即在特定生活场景的描绘中融入主观感受,力求起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术效果。三是赋予诗意,即善于用诗化的语言,描绘诗的意象,使之含蓄而富有韵味。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关于“发展等级”的第三条要求是:“有文采”。这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语言标准。或是用词贴切,或是句式灵活,或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或是文句有表现力这些也都是举例性质的。就是说,考生在运用语言方面,只要有某一点闪光耀彩的地方,都应该加以肯定和鼓励,引导他们在通顺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语言特色。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对“有文采”的具体要求主要有四点:1“用语贴切”即要求文章措词恰当、准确,切合所表现事物的本质特点。词语是构成语言大厦的基石,不可或缺。我们在选择词语时,应该选择那些具体的、形象的、新鲜的、内涵丰富的和能够调动人的感官体验的,而少用那些抽象概括的、不痛不痒的、人云亦云的。有一定的量的积累,才可能做到运用自如,画龙点睛。2“句式灵活”句子有长、有短,语气有陈述、感叹、疑问、祈使,构成有常式、变式不同的句子,有不同的表达效果。了解各种句式不同的表达功能,才能随手拈来,舒卷灵活,为我所用。3“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从小学上到高中,我们学了那么多的修辞手法,特别是常用的比喻、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等,应该好好地利用它们,让它们为我们的作文增色。4“文句有表现力”文句的“表现力”至少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丰富性,即文句含义深刻、哲理丰富、韵味悠长。二是形象性,即能够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句表现事物的性质、状态等。当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靠多读、多悟、多练实现的,是阶梯状向上发展的,即通顺、准确、简明、连贯、得体、生动、有文采、有意蕴。这几个台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是互相交叉、互相影响着螺旋式向前发展的。要想尽快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从现在想说的、从眼前看到的写起。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关于“发展等级”的第四条要求是:“有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新的教育观念之下,也是语文科必须参与完成的任务。高考作文在发展等级中设立“有创新”的条目,目的也是想通过一个侧面鼓励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或是见解新颖,或是材料新鲜,或是构思精巧,或是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或是有个性特征这些也都是举例指出可能蕴涵“创新”因素的地方。凡是能够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地方,我们就必须给予重视和鼓励。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对“有创新”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五点:1“见解新颖”“见解新颖”是指考生的主张、看法、认识有独到性,不人云亦云。立意创新的方法很多:或正面肯定,挖掘闪光点;或逆向思考,反弹琵琶;或多向思索,纵横比较;或辩证剖析,推论因果等。2“材料新鲜”“材料新鲜”,是指写作素材应力避陈旧、俗气,要与当前的生活、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多用给人以新鲜感、现实感、时代感的材料,这就要求考生多看书报,多了解当前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高考作文,万人同题,选用新鲜的材料,才能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做到材料新鲜的方法很多:或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或推陈出新,旧料翻新;或跨越时空,驰骋想象;或写出独特经历,反映时代印记;等等。3“构思新巧”“构思新巧”,是就结构而言的,指文章的谋篇布局应当引人入胜,以巧取胜,不落俗套。构思创新的技巧很多,或巧选线索,脉络分明;或运用倒叙,设置悬念;或卒章显志,振聋发聩;或移花接木,独出心裁;或巧设伏笔,前后呼应;或抑扬生变,出人意料等。4“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是就思维过程而言的。推理想象的技巧很多,如再现性推理想象、类比性推理想象、假设性推理想象、幻想性推理想象等。在审题准确的前提下,想别人想不到的,想别人不敢想的,想别人想不透的事物。写记叙文,情节设计和材料安排新奇巧妙;写议论文,符合题意并能从新的角度提出创造性的见解。5“有个性色彩”个性色彩,即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人的思想、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主观因素的总和。“性情面目,人人各具。”高考作文也应有个性特征,或雄浑、劲健、豪放、壮丽,或淡雅、高远、婉约、飘逸,或质朴、平静、冲淡、自然,初具风格之形,我们可以把它们分别叫豪放派、婉约派、实力派。中学生不是作家,谈不上有成熟的风格,但具有一定的个性色彩还是必要的,表现在选择文体、选取材料、确立中心、安排结构、运用语言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活泼的个性来。要使我们的文章拥有亮点,写出特色,一要自我审视,发现亮点。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的作文,看看自己的作文具有哪些亮点或潜在的亮点。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面努力可以使文章平添“闪光”之笔,或者在哪方面可通过训练,使文章增加亮色。二要平时加强训练,发展亮点。一开始发现的很可能只是潜在的亮点,在找到之后,就要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限于时间较紧,不一定每次都写整篇的大文章,可以进行单项的训练,每次小习作只强化一两方面亮点。这样,我们完全可能使自己在“发展等级”上有所突破,在考场上写出优秀的文章来。四、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导析”与“标杆作文”(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导析】这是一则复合型材料的作文。材料由多个现象或者事例组成。考生要想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优秀考场作文,审题立意是关键的一步。考生最好按照“材料要求”的这种形式去思考切入的角度。作文要求考生对“以上材料”“据此”写一篇文章,那么我们首先就得弄明白材料重点讲了什么内容。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适合用“求同存异”的方法概括出材料的核心内容。到底是“求同”还是“存异”,就要根据作文具体要求而定了。此次作文,虽然没有明确地标出材料一、材料二等,但是以不同年份的形式呈现出来了。分开来看,每个材料都是独立的。考生要把每个独立的材料联系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3年的“天宫一号”“村村通”“精准扶贫”,2017年7.72亿规模的网民等,这些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的成就。而2008年汶川大地震,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遭遇的前所未有的天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美好的蓝图,这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这是我们追求的梦想。两者亦是中国梦的一部分。2000年出生的宝宝,今年正好18岁。2018年到2035年又相隔近18年。作文要求2018年18岁的考生跟未来2035年18岁的一代人进行对话。形式上,采用书信体的方式比较方便。“时光瓶”就在眼前,我们该与2035年的青年们说些什么呢?其实,材料里面有所提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我们可以谈谈中国的“机遇和机缘”“成就和困难”“使命和挑战”。这是最接近中国梦的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机遇和机缘。但与机遇和机缘相随的是使命和挑战、责任与担当。在实现中国梦的路途中,成就与困难并存。材料里面列举了不少成就,也提到了我们遭遇的天灾(汶川大地震)。然而,困难与挑战绝不只这些,材料里的省略号,为我们的思考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比如2018年的“中兴”事件、“中美贸易战”等。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跟2035年18岁的青年谈谈中国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与辉煌,也可以说说遭遇的无数困难与挑战,还可以讲讲对2035年以后的发展的美好期待和幻想。当然,考生也可以聊聊为了实现中国梦,自己的人生选择、担当和责任,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另外,如果从“选好角度”这一要求出发,“成就与挑战”则是更佳的选择。例文一与时代共振,不负韶华亲爱的2035年同龄人:你们好!此时的我正在2018年高考的战场上奋笔疾书,迎接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不知道你们现在的高考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是,我想,不管怎么变,高考终归是一个选拔性考试,只不过,考试方式可能更加多元化了。真羡慕你们!当看到作文材料的时候,我确实感慨万千,既感慨时光的飞逝,又为这个时代变迁取得的巨大成就而心潮澎湃。“世纪宝宝”、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精准扶贫”、7.72亿的网民从这些词汇,我们看到了这些年来我们经历了什么,这个世界又发生了什么。由于我出生时,适逢千禧年,于是我们被称为“世纪宝宝”。那个时候,互联网刚刚起步,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它还是一个时髦词,听过的多,见过的少。谁能想到短短十几年,7.72亿网民冒了出来,互联网已经深深地嵌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中。可以说,这个时代变幻速度之快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让人有一种一觉醒来,世界翻天覆地的错愕感。人们常说,人生变幻无常。是啊,无论是人生,还是时代,总会经历一些波折,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总是在曲曲折折中蜿蜒向前,就连时代,有时候,也是在退一步、进两步中螺旋式前进。2008年,汶川大地震让我们感慨生命的无常,重新认识和思考人生、世界。同一年,我们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让全世界看到了我们的北京。如今,我们已经在筹备2022年冬奥会。我们的“天宫一号”已经飞上了太空授课。我们坐落在贵州的FAST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可以捕捉到来自宇宙的声音。我们在科技、体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足以让全世界为我们鼓掌。欣喜之余,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每一个时代中,除了机遇,也充满了挑战。要知道,我们的乡村公路还不够完善,在西部偏远地区,很多村子还没有通路,孩子们上学还需要攀登悬崖;我们还有数千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频频受到污染这令我们感到痛心、不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不管我们处于什么样的时代,作为一个个体,我们无法分离出去,无法置身事外,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我们要把自己的“小时代”放到大时代中,随着时代的脉搏跳动而跳动,与时代共振,唯有如此,我们才可在身处的时代中有一番作为。亲爱的同龄人,不知你是否有同样的感受呢?2018年6月7日点评这篇考场作文突出的优点是以情感人。开头以羡慕2035年的同龄人的多元化考试方式入手,拉近与“同龄人”的情感距离,“同龄人”的称呼本身就透露出亲切感。紧接着就明确了自己面对作文材料的感受:感慨万千。用谈自身感受的方式现身说法,既能增强说服力,也能拉近与对方的关系。随后,用材料中列举的重大事件具体介绍“感慨万千”:先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这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接着是汶川大地震,感慨生命的无常;然后是2008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等材料,感受到的是“欣喜”;再然后笔锋一转,列举了面对的挑战,感受到的是“痛心、不安”。最后指出我们应“与时代共振”,并用反问的语气号召“亲爱的同龄人”也这样去想(同样的感受)、这样去做(与时代共振)。例文二相信未来亲爱的朋友:你好!还是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我生于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因为是20世纪的最后一年,那一年的我们被称为“世纪宝宝”,也被称为“00后”。在我们父辈的眼中,我们是一群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孩子。的确,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生于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给予了我们相信未来的无限可能。诗人食指曾如此写道:“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是的,相信未来,这正是今天我写这封信时的内心感受。此时的我,正在考场上,为我的未来书写文字,为我的未来努力,因为,唯有相信,才有未来。但,其实,对于未来,我也曾经不相信。尽管已经远去了10年,但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2018年5月12日,当我从电视画面上,看到因为地震而开裂的土地、倒塌的房屋、惊恐的眼神那时,刚刚8岁的我似懂非懂地感受到,原来科普读物上所说的地震是如此可怕,可以瞬间把眼前的生活撕咬得破碎不堪。那一刻,我那8岁的弱小心灵,对于未来,确实产生了怀疑,因为,我害怕,害怕未来。如果彼时,8岁的我,就止步于害怕,那么或许今天我就不会对你说相信未来。突如其来的地震确实让我害怕,但也让我那似懂非懂的内心第一次感受到来自群体与国家的力量,我第一次清晰地明确了原来只在课本中出现的“中国”与“中国人”代表着什么。为在地震中罹难的同胞默哀,为需要救助的同胞自愿捐款,为军人的舍命救援而感动,那时的我,还小,但又突然长大了很多。我开始朦胧地感觉到,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好像还有很多人与我有关。尽管那时的我,尚未把鲁迅的名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作为我的座右铭,但我却真真切切地从这些看似无关实则有关的人身上,感受到力量与勇气,对于未来,不再害怕,而是相信,因为,在这个时代,面对灾难,我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民族。幸运的是,自从2008年到现在,我更加坚定了这种相信,因为在今天,那无穷的远方与无数的人们已经不再遥远,而是彼此相连。2013年,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不管是城市中的我们,还是乡村中的朋友,贫穷不再是限制我们沟通的障碍,中国是一个更为趋向公平的整体。而到了2017年,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的普及,让我们感觉到彼此间是如此接近,中国是一个联系更为密切的整体。每一个中国人,即使是在遥远的战乱中的利比亚,那无穷的远方,依然无法阻止救援的步伐,依然不会让你陷入那绝望的害怕之中,因为,此时的我们,从地震中走来的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我们的真正意义所在。所以,在2018年的今天,我们依然相信,在那2020年,甚至在那18年后的2035年,在属于你们的时代里,未来也一定值得相信。因为,这个时代,可以给予我们足够的相信,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不再是彼此的隔阂,而是彼此的力量所在。朋友,未来的朋友,18岁的你们,正值芳年,在属于你们的新时代里,坚定地相信未来吧,就像食指所言:“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还有,更重要的是相信你我,相信无穷的远方与无数的人们,因为,这个时代,是我们的时代!相信我们,相信未来!2018年6月7日点评读罢此文,不禁为考生的巧妙构思拍案叫绝。构思的巧妙主要体现在对所给材料的灵活处理上。开篇“世纪宝宝”材料的阐释,确立了文章温情的笔调。然后引用食指的诗句亮出观点:相信未来。接着借用对所给材料的巧妙编排和合理阐释,阐释了自己对未来由“害怕”到“相信”转变的原因。文章构思的巧妙也就在于此,材料中的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一种灾难,从性质上讲和其他的事例是不一致的,但该考生借用汶川大地震这个事件,引出“害怕未来”的感受,然后随着正面事例的增多,这种感受逐步发生变化。先是抗震救灾,让“我”不再害怕;接着是“村村通”“精准扶贫”“互联网”等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相信未来”。值得一提的是考生第四段对鲁迅名言的引用和第六段对该名言的拓展性阐释,切合语境,增加了文章的意蕴。例文三愿2035年的你如我满怀希望看着作文题列举的年份,颇有18年弹指一挥间之感。从2000年到2018年,是中国飞速发展的18年。其中有坎坷,也有喜悦。中国从汶川大地震中的众志成城,到在北京奥运会中收获满满的国家自信。这18年,也是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的18年,互联网把中国快速带入了新时代。当2017年走近,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革,正是“世界是平的”的隐喻。越来越多的国人通过阿里巴巴网站,将远在山里的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打开微信,就可以与远在万里的亲朋视频。一千多年前,唐朝诗人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提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刻的中国,正通过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以及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加快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代。当下,是中国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近的时刻。机遇从未走远,一直都在。这是充满可能的中国。站在18岁成年的一刻,“世纪宝宝”已经到了接棒的时刻。回看来时路,前辈一路披荆斩棘。下一个18年,中国梦谁来成就?我们接过接力棒。未来18年,我们将通过我们的热情、努力、拼搏,朝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奋勇前进。2035年的时空,已然18岁的你们,是否已经进入了一个“人工智能”普及的时代,生活无忧,但也面临更多新的困扰?就像我们此刻的扶贫攻坚战、水污染治理我们非常想通过实践与努力,为你们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撸起袖子加油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句句振奋人心的口号,是我们创造2035年幸福生活的注脚。在这个有限时空中,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去光彩。那就是年轻人的担当与使命感。毛泽东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还是你们的。你们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历数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每逢国难当头,无不是年轻人率先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有梦想就去追,面对困难不后退。只要有“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笃定迎难而上,勇敢接过时代交过来的接力棒,我们的目标就能逐步实现。此刻,我们遥望2035年的你们,充满希望。希望2035年的你们,同样对未知的时代满怀憧憬与希望。点评这篇考场作文胜在以情感人。标题中的“愿”体现的是一种希望,“满怀希望”凸显的是一种豪迈。开篇提到的“弹指一挥间之感”,既切合实际,也拉近了与“2035年的你们”的距离。随后,文章通过重点描述互联网的发展,赞美了中国的快速发展,表达了作为“世纪宝宝”的自己要接棒的豪迈决心。然后,文章提到2035年可能存在的新的困扰,用振奋人心的口号激励同样是18岁的年轻人要勇于担当,同时列举名人名言激励年轻人“勇敢接过时代交过来的接力棒”。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豪迈气魄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感染着“2035年的你们”,也感染着读者。五、高考作文命题趋向1高考作文命题特点(1)发散、选择和限制结合。(2)思辨性强:多元化、虚实转换、深刻与品味。(3)命题风格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