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976-1980 食品添加剂 海藻酸钠》这一标准文件规定了食品添加剂海藻酸钠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条件。具体要点如下:

  1. 适用范围:明确了该标准适用于以海藻为原料,通过提取、纯化等工艺制得的,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海藻酸钠产品。

  2. 技术要求

    • 感官指标:要求海藻酸钠应为白色或微黄色粉末,无异味,无肉眼可见的外来杂质。
    • 理化指标:具体规定了干燥失重(水分含量)、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粘度、pH值、重金属(以铅计)及砷含量的最大允许限量,确保产品的纯度与安全性。
    • 微生物指标:对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有明确限制,确保食品安全卫生。
  3. 试验方法:详细说明了各项指标如干燥失重、灰分测定、酸不溶性灰分测定、粘度测定、重金属及砷含量检测的具体实验操作步骤和判定标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4. 检验规则:规定了产品出厂前的检验项目、抽样方法、合格判定准则及不合格品的处理原则,确保每批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5.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标志:要求包装上应清晰标注产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商信息及执行标准等。
    • 包装:需采用能有效保护产品质量的材料进行密封包装,防止受潮、污染。
    • 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晒、雨淋,防止包装破损。
    • 贮存: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避免与有毒有害物质混放,确保产品性质稳定。

该标准旨在规范海藻酸钠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品质控制,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为生产和监管提供了统一的衡量依据。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1976-2008
  • 1980-01-01 颁布
  • 1980-10-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1976-1980食品添加剂海藻酸钠.pdf_第1页
GB1976-1980食品添加剂海藻酸钠.pdf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1976-1980食品添加剂海藻酸钠.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标准食 品 添 加 剂f 一 一 - - - 岌! 。 。 ,。 7 。 一 。 。 I海 藻 酸 钠 I一 一 一 _ _ _ j 本标准适用于从褐藻类植物 海带中加碱提取,经加工精制而成的一种多搪类碳水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海藻酸钠,可加于食品中,用作增稠剂等。 示性式:( C s H 7 O B N a ) n 结构式:COONa分子量:结构单位:理论值1 9 8 . 1 1 ,平均真实值2 2 2 . 0 0 o女 分 子 竺 3 2 , 0 0 0一2 5 0 . 0 0 0一、技术要求1 .外观:白色或淡黄色粉末。2 .海藻酸钠应符合下列要求:指标名称指标p H 值水不溶物( 以干基计) ,%透明度枯度,厘泊干操失重,%5硫酸灰分,%重金属 以P b 计) ,%簇铅(P b ) ,%5砷(A s ) ,%6 . 0- 8 . 0 3 . 0合乎规定 1 5 0 1 5 3 0- 3 7 0 . 0 0 4 0 . 0 0 0 4 0 . 0 0 0 2本品生产时不得加入甲醛等有害防腐剂及可提高粘度的其他物品。国 家 标 准 总 局中华人民共和国 卫生部国 家 水 产 总局1980 年 1 0 月1 日旅大 市卫生防疫站旅 大 水 产 化 工 厂GB 1 87 8一 . 0二、验收规则 3 .本品应由生产厂的技术检验部门进行检验,生产厂应保证所有的出厂产品均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每批出厂的产品都应附有质t证明书。 4 .使用单位可按照本标准规定的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对所收到的产品质 量进行核 验,检验其指标是否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5 .每批的重量不超过生产厂每班的产量。 6 .取样方法:应从每批包数的1 0 %中选取试样,小批时不得少于3 包,从选出的包数中,用取样针等取样工具伸入每包的3 / 4 处, 取出不少于1 0 0 克的样品, 每批的总样品重量, 不得少于2 公斤,将选取的试样迅速混合均匀,用四分法缩分 到约5 0 0 克,装于清洁、干 操有磨口塞的广口 瓶中,瓶上贴以标签,注明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 批号及 取样日 期,送化验室分析。 7 如果检验中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时,应重新自 两倍量的包装中 选取样品 进行核验,产品重新检验的结果,即便只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则整批不能验收。三、试验方法 8 , 鉴别 ( 1)试荆和溶液 氯化钙(H G B 3 2 0 8 -6 0) :分析纯, 5%溶液; 硫酸( G B 6 2 5 -7 7 ) :分析纯。1 0 溶液,5 7 毫升硫酸加至1 0 0 毫升水中,冷后加 水稀释至1 0 0 0 毫升。 禁间苯二酚:分析纯, 1 %乙醇溶液. 盐酸(GB 6 2 2 -7 7) :分析纯, 异丙醚:分析纯; 醋酸氧铀钻溶液:取8 克醋酸氧铀,加6 克冰乙酸与适量水使成1 0 0 毫升,另取4 0 克乙酸亚钻,加6 克冰乙 酸与 适量蒸馏水使成1 0 0 毫升,将两液各加热至约7 5 0C 溶解后,混合放冷,并在2 0 放S E2 小时,使过量的盐类析出,用干操滤纸过滤,即得。 ( 2)鉴别手续 a . 取5 毫升试样( 1 , 1 0 0 ) 水溶液,加1 毫升5 %抓化钙溶液,立即生成胶状沉淀。 b . 取1 0 毫升试样( 1 : 1 0 0 ) 水溶液,加1 毫升1 0 % 硫酸溶液,有胶状沉淀产生。 c . 取5 毫克试样于试管中 , 加5 毫升燕馏水,1 毫升新配制的1 %蔡间苯二酚乙醉溶液,5 奄升盐酸煮至沸腾,并微沸3 分钟,冷至1 5 将内容物用5 毫升燕馏水洗入3 0 毫升分液漏斗中.用1 5 奄升异丙醚提取,提取液的紫色应比试剂空白提取液深。 d . 取 5 毫克试样灰化,灰分溶于 盐酸过滤,滤液加醋酸氧铀钻溶液,搅拌数分钟,即 渐渐析出金黄色沉淀。 9 . p H 值的测定 取试样配制成 1 % 水溶液,用p H 试纸或酸度计测定。 1 0 . 水不溶物的侧定 称取试样约0 . 5 克( 称准至。 . 0 0 0 2 克) ,于5 0 0 毫升烧杯中,加蒸馏水2 0 0 毫升加盖表面皿,加热煮 沸1 小时,经常搅动,乘热用已干 操称至 恒重的G3 垂熔滤器减压过滤,并用热燕馏水充分洗涤滤器,F 1 0 5 干燥至恒重。 水不溶物X , %) 按下 式计 算:X,二. G , - G 2x 1 0 0式中:G,滤器与不溶物总重,克; G2滤器重,克:G B 1 9 7 6 一 8 0 G 试样重。克。 t 1 .透明度的测定 ( 1 )试剂和溶液 硫酸 ( G B 6 2 5 -7 7 ) :分析纯,0 . O I N溶液,按G B 6 0 1 -7 7 配制与标定; 9 5 %乙醉 ( G B 6 7 9 -6 5 ) :分析纯, 盐酸 ( G B 6 2 2 -7 7 ) :分析纯,1 0 %溶液,以2 3 . 5 毫升盐酸加蒸馏水至1 0 0 毫升; 氮化钡 ( G B 6 5 2 -7 8 ) ;分析纯.1 2 %溶液。 ( 2 )测定手续 称取试样0 . 5 克 ( 称准至0 . 0 1 克) , 加沸蒸馏水9 0 毫升溶解, 冷后加燕馏水至1 0 0 毫升, 将此溶液倒至一比色管 ( 2 5 0 X 2 5 毫米)中,比色管放于划有相距 1 毫米的1 5 条黑线的白纸上,另取一比色管 ( 3 0 0 X 1 5 毫米) 套于上管中. 将此内管上下移动, 至能看清白 纸上所划的黑线为止, 如此重复操作三次,测出二比色管管底间的距离,此距离不得比标准液所测的距离小. 同时配一标准溶液, 取8 毫升。 . O I N硫酸溶液. 加 I 毫升1 0 %盐酸溶液. 5 毫升乙醇, 加燕馏水至5 0 毫升。加2 毫升1 2 %氛化钡溶液混合均匀, 放置1 0 分钟,照上法操作。 1 2 .粘度的测定 ( 1 )仪器 爱米勒 ( E MI L A)旋转粘度计; 恒温水浴。 ( 2 ) 测定手续 称取试样二克, 其重量能恰配成其浓度为1 %的海藻酸钠溶液1 0 0 毫升. 按绝对干样计算, 计算方法如下: 1 z =一 1 -D式中二 称取试样量.克; D干燥失重.%。 称取试样r克 ( 称准至0 . 0 1 克) ,加冷蒸馏水2 5 毫升,搅动, 再加沸蒸佃水7 0 毫升,搅动数分钟,冷后加蒸馏水到1 0 0 毫升,于室温放置4 小时后,使成均匀胶液. 选择相应转子置于量罐内,并将胶液细心倒入,达到圆锥体的表面下沿,转子完全浸入液体内,将量罐放到架上,将钩挂在驱动器上, 调正零点, 接通恒温装置. 使保持测定温度在 2 0 士。 . 1 C范围, 启动开关, 使标尺盘上指针保持稳定,即可读出度数。如果读数小于1 0 ,则需换用第2 个较大的转子。粘度X a ( 厘泊)按下式计算: X , =指针读数x转子倍数 1 3 ,干燥失重的测量 ( 1 )了 义 器 铝盒:直径 4 5 5 0 毫米,高 2 5 毫米 ( 2 )测定手续 称取试样适量 ( 称准至。0 0 0 2 克)于已烘干称至恒重的铝盒中,试样厚度约5 -1 0 毫米,铺匀.开盖于1 0 5 干燥 4 小时至恒重。干燥失重X J)按下式计算:X ,一 G ,G G x 1 0 0式中:G干燥前铝盒及试样重。克; G 干燥后铝盒及试样重,克; G 试样重,克 1 4 硫酸灰分的测定 ( 1 )试剂和溶液GB 1 9 7 6一 8 0化后冷,硫酸(GB 6 2 5 -7 7) :分析纯。 ( 2 )侧定手续于已 烧灼称至恒重的瓷皿中,称取试样2 克( 称准至0 . 0 0 0 2 克) , 加1 . 5 毫升硫酸,置于高温炉中以4 5 0 . 5 5 0 0C 烧灼,放冷,再加1 毫升硫酸烧灼至完全灰化为止,将试样润湿炭干干燥器内放称重。硫酸灰分X 4 ( %) 按下式计算: X4 =G, 一G2G( 1 一 D)x 1 0 0式中:G, 灰分及瓷皿重,克; GZ -瓷皿重,克; G 试样重,克, D 干燥失重,%。 1 5 . 重金属的测定 ( 1)试剂 酚酞( H G B 3 0 3 9 -5 9 ) 指示液:1 %乙 醉溶液, 硝酸( G B 6 2 6 -7 8 ) :分析纯; 氢氧化钠( GB 6 2 9 -7 7 ) :分析纯,1 0 溶液; 盐酸(GB 6 2 2 -7 7) :分析纯,1 0 %溶液; 冰乙酸( G B 6 7 6 -7 8 ) :分析纯,3 0 蜕 溶液, 饱和硫化氢水:现用现配; 铅标准溶液:按G B 6 0 2 -7 7 配制后稀释1 0 倍使用,每毫升含0 . 0 1 毫克铅。 ( 2)测定手续 取测定灰分的残渣加入5 毫升硝酸,在水浴上蒸干,冷后加燕馏水溶解,加1 滴酚酞指示液,用1 0 氢氧化钠溶液调碱性, 用1 0 盐酸调至红色刚褪. 过滤于5 0 毫升量筒中, 用燕馏水洗涤残渣多次,并稀释至2 5 毫升,加。 . 5 毫升3 0 %乙酸溶液,用燕馏水稀释至4 0 毫升,为A 管。 取另一个5 0 毫升纳氏比 色管,加入铅标准溶液4 毫升及0 . 5 毫升3 0 %乙酸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4 0 毫升,为B管。 A, B 二管,各加1 0 毫升饱和硫化氢水,摇匀后,在暗处放置1 0 分钟进行比 色,A 管颜色不深于B管。 1 6 .铅的测定 ( 1 )试剂和溶液 铅标准溶液:按G B 6 0 2 -7 7 配制后稀释1 0 0 倍使用,每毫升含。 . 0 0 1 毫克铅。 柠棣酸钱:分析纯,1 0 溶液,取5 0 克柠橄酸钱溶于1 0 0 毫升蒸馏水中,加2 滴酚红指示溶液,加氨水至 微红色,用双硫腺氯仿液分次提取出铅,弃去抓仿层,溶液继续用舰仿提取,直至提取液为绿色,残余的双硫腺用抓仿洗去,直至抓仿层无色,加无铅水至5 0 0 毫升。 盐酸经胺( HG 3 -9 6 7 -7 6 ) :分 析纯, 2 0 % 溶液, 取1 0 0 克盐酸经胺溶于2 0 0 毫升蒸馏水中,照柠檬酸钱溶液的配制法除去铅,然后加盐酸调节至酸性,最后加无铅水至5 0 0 毫升; 氰化钾:分析纯,1 0 溶液。 氨水( C B 6 3 1 -7 7 ) :分析纯,1:1 溶液; 甲酚 红( H G B 3 0 8 4 一”) :分析纯,0 . 1 %乙醇溶液; 双硫朦(H G B 3 3 4 3 -6 0 ) :分析纯,称取5 0 毫克双硫脍加1 0 0 髦升抓仿,以 此为贮备液,临用 时取1 . 5 毫升此溶液,用氯 仿稀释至1 0 0 毫升,此液在分光光度计波长5 3 0 m il 测定其透光率在6 0 % 左右; 抓仿 (GB 6 8 2 -7 8) :分析纯. 硫酸( GB 6 2 5 -7 7) :分析纯; 3 0 %过氧化氢(HG 3 一1 0 8 2 -7 7) :分析纯。GB 1 97 6一 8 0 ( 2)测定手续 称取试样5 克( 称准至0.1 克) 于小烧杯中,然后移入2 5 0 毫升凯氏 烧瓶中,用少量蒸馏水洗烧杯,洗液合并于凯氏烧瓶中,加1 0 毫升3 0 %过氧化氢,缓缓加热,待作用稍缓,放冷,自瓶壁缓缓加入3 毫升硫酸加热,若溶液呈棕黑色,可每次补加2 一3 毫升3 0 %过氧化氢,继续加热至发生白烟,溶液呈澄明无色或微黄色为止,放冷,移入5 0 毫升容量瓶中,用少量燕馏水洗凯氏 烧瓶数次,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冷后加蒸馏水至刻度,同时做一 试剂空白。 取试剂空白溶液1 0 毫升于5 0 毫升具塞比 色管中,加3 毫升铅标准溶液,加蒸馏水至2 0 毫升,加5 毫升柠檬酸钱溶液,1 毫升盐酸经胺溶液,2 滴酚 红指示液,用氮溶液调节至微红色,加2 毫升氰化钾溶液,加2 毫升双硫膝氯仿溶液,振摇 1 分钟,静置分层。 取1 0 毫升试样溶液( 相当于1 克试样) ,加1 0 毫升蒸馏水,然后照上法由“ 加5 毫升柠檬酸铁溶液, 起操作。 试样溶液氯仿层红色色调不得比加标准溶液后的试剂空白溶液的氯仿层红色色调深。 1 7 .砷的测定 ( 1 ) 仪器装置: 按中 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 9 7 7 年版 “ 砷盐检查法”仪器装置。 ( 2 )试剂和溶液 盐酸( G B 6 2 2 -7 7) :分析纯; 碘化钾(GB 1 2 7 2 一7 7) 分析纯,1 5 %溶液; 硫酸( G B 6 2 5 -7 7 ) :分析纯; 氯化亚锡( GB 6 3 8 -7 8) :分析纯,4 0 %盐酸溶液; 无砷金属锌 (H G B 3 0 7 3 -5 9) :分析纯; 乙酸铅棉花:以5 %乙酸铅溶液浸润脱脂棉花, 挤干, 于1 0 0 以下烘干, 保存于密闭瓶中; 澳化汞试纸:将致密平滑滤纸剪成小块,浸入5 %澳化汞的乙酸 溶液中,取出置于阴凉处晾干,保存于密闭的 棕色瓶中, 砷标准溶液:按G B 6 0 2 -7 7 配制后,稀释1 0 0 倍使用,每毫升相当于。 . 0 0 1 毫克砷; 氦水( G B 6 3 1 -7 7 ) :1:1 溶液。 ( 3 )测定手续 取1 0 毫升第1 6 条测铅项下 试样消化液( 相当于1 克试样) ,加蒸馏水至总体积为2 3 毫升,移入锥形瓶中, 加4 . 5 毫升盐酸、 5 毫升1 5 %碘化钾溶液及5 滴1 0 酸性氯化亚锡溶液 ,摇匀后放置 1 0 分钟,加2 克无砷金属锌,立即将已 装好乙 酸铅棉花及澳化汞试纸的玻璃管密塞,放置于2 5 - 3 0 0 C的暗处 1 小时,澳化汞试纸呈现的色泽不得深于标准。 标准是取2 毫升砷标准溶液加至1 0 毫升试剂空白液中与样品溶液同时同样处理。四、包装、标志,贮存及运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