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本试卷自行保管好,试卷讲评时使用。)第卷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 铁犁牛耕B. 石器锄耕C. 刀耕火种D. 木石锄耕【答案】A【解析】【详解】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故A正确;石器锄耕、刀耕火种、木石锄耕是我国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排除BCD。2.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答案】B【解析】紧扣材料中“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可知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提高了精耕细作水平。A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在秦、魏等国出土生铁铸造的农具”不符;C项中“必备品”的说法过于绝对,应排除;D项的表述从题目中无法看出,应排除。故B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3. 下列水利工程属于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是A. 井渠B. 都江堰C. 灵渠D. 郑国渠【答案】C【解析】井渠指地下水道,是一种利用古井技术打穿若干竖井相连的隧洞式灌溉渠道的方法,故A错误;都江堰是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故B正确;灵渠是秦始皇时期兴修的运河,故C错误;郑国渠是战国时期秦国兴建的水利工程,主持兴建郑国渠的是韩国水工郑国,故D错误。4.下列是我国考古发现的不同时期同一类农具,其中最晚出现的应该是A. 青铜耜B. 石耜C. 骨耜D. 铁耜【答案】D【解析】青铜耜出现于商代时期,故A排除;石耜和骨耜出现于原始社会时期,故BC排除;,铁耜出现于春秋时期,故最晚出现的应该是铁耜,故选D。5.我国古代赋税制度主要是建立在人口和土地等项目的基础上,这表明A. 我国是人口众多土地广袤的大国B. 农业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C. 我国历代政权都重视农业的发展D. 封建地主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它的赋税主要是来源于农业上,即农业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CDA错误。6.“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朝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述的是A. 翻车B. 筒车C. 耧车D. 水排【答案】B【解析】材料“转来转去自行”体现了该灌溉工具的动力不是人力,根据所学可知,筒车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亦称“水转筒车”,据史料记载,筒车发明于隋而胜于唐,所以B符合题意;A翻车还需要人力,与材料不符;C是播种工具;D是冶铁鼓风装置,排除。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古代灌溉工具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筒车是唐朝出现的灌溉工具,由水力流动自然带动,可以节省人力翻车靠人力带动,但比筒车灵活实用,现代在中国一些偏远的得出,还可以看到筒车的身影。7.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A. 家庭手工业B. 民营手工业C. 官营手工业D. 私营手工业【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官营手工业由官府垄断生产,生产规模大;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工艺技术水平最高;产品主要是武器等军需品和奢侈品,仅供贵族和官府使用。因此选C。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不会来自家庭手工业,排除A。民营手工业即私营手工业,产品主要面向社会民众,一般不是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排除B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联系所学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分析解答。8.明清时期,我国制瓷工艺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是A. 白瓷的烧成B. 青瓷的烧成C. 青花瓷的烧成D. 彩瓷的烧成【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彩瓷的烧制是明清时期制瓷器的成果,A唐朝时期盛行B东汉盛行C元朝盛行D正确。9.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它反映了A. 棉花在内地的传播B. 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C. 棉纺织技术的推广D. 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从“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可以看到棉布的普及程度是相当高的,实际上强调了棉布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题干无法反映出A、B、C三项内容,答案为D。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点评:此题难度不大,重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对题干主旨正确理解。10.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 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 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 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 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攻木”、“ 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说明官营手工业中各个部门分工非常明确,充分体现了生产专业化的特点,故本题选C项。【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11.下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商业贸易控制松弛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交子”的出现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和商业的繁荣,从城市布局看,宋代店铺随处可设,市、坊的界限已被打破,商业贸易控制松弛,正确;“交子”最早出现在四川地区,图片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排除BCD。12.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会馆的出现与商帮密切相关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清时期产生的会馆有关知识点。根据所学,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与商帮有密切关系,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对于保护工商业者的自身的利益,起了某些作用。但会馆与乡土观念及封建势力的结合,也阻碍了商品交换的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第项错误,会馆不是政府机构;会馆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资本主义萌芽于明中后期江南手工工场中。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会馆13. 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 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 物流通畅的草市C. 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 工官监管的夜市【答案】A【解析】由于抑商政策的实施“九市”是指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草市唐朝才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商业市镇明清才有,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夜市宋代才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4.北宋四川地区通行的铁钱体重值小。大铁钱每十贯重120斤,小铁钱每十贯重65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达130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开始出现A. 飞钱B. 交子C. 票号D. 柜坊【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北宋四川地区通行的铁钱不便于流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子是铁钱不便于流通与交换的产物,符合题意,故选B;唐朝出现飞钱,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A;清朝出现票号,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唐朝出现柜房,不符合“开始”,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北宋四川地区”“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联系所学北宋纸币出现的背景分析解答。15.某史书记载:“乔治华盛顿长期相信虽然中国人的形象和外表很有趣,但也是白种人。华盛顿这一错误观念直到1785年才由一名记者予以纠正。”下列对华盛顿“错误观念”的成因的分析,不恰当的是A.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所致B. 当时美国对欧洲以外的世界了解不多C. 乔治华盛顿未曾到过中国D. 当时欧洲人普遍认为中国人是白种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从时代背景入手,18世纪末,中国长期实行斗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中国与外界的联系,才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A正确。另外这道题用了偷换概念的方法,题目中说的是乔治-华盛顿,答案就把概念换成了所有欧洲人,可以说是以偏概全。所以选D。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杰出人物华盛顿16.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B.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C. 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可知,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以答案选B;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但并没有产生新的因素,所以排除A;C、D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繁荣,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1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逐步形成传统的小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工商食官”制度逐渐被打破传统的经济政策开始产生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逐步形成,铁犁牛耕的出现促进传统的小农经济形成,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制度有所松动,民营手工业和商业出现,正确;商鞅变法中提倡重农抑商,传统的经济政策开始产生,正确;故选D,排除ABC。18.“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A. 重农抑商政策B. 资本主义萌芽C.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 君主专制制度【答案】C【解析】“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说明是小农经济的模式,C正确;A、B和D不符合材料重农抑商措施。19.古代中国有“千年田换八百主”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社会动荡无法长期占有土地B. 古代中国朝代更替频繁C. 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D. 国家实行土地轮休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千年田换八百主”反映土地所有者经常变换,这是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的结果,故C正确;“千年田换八百主”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社会动荡、朝代更替频繁,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AB;D是对材料的误读,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所有者的变化,并非土地轮休,排除D。20.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反映清政府A. 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B. 绝对禁止中外贸易C. 坚持重农抑商政策D.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留广州一口通商,故D正确。广州为通商口岸,在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故A排除。绝对禁止中外贸易,不符合闭关锁国政策内容,故B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故C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闭关锁国政策21. 在某校校园文化艺术节晚会上表演的一场历史剧中,有四位同学分别扮演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下列台词中有误的是( )A. 我是迪亚士,我开辟了从欧洲到非洲最南端的一条航线B. 我是达伽马,我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线继续前进,到达印度C. 我是哥伦布,我总共三次航行,开辟了到达印度的航线D. 我是麦哲伦,我的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回到了欧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可知哥伦布开辟的是通往美洲而非印度的新航路,C项错误,符合题意。其它三项均符合历史史实。故答案选C。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名师点睛】正确评价哥伦布对哥伦布的评价应本着客观、全面的原则,既要看到哥伦布对增强世界各地交往的贡献,也要看到其作为殖民者的罪恶的一方面。作为开拓者,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将全球连成一体,使世界贸易空前扩大,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大贡献,推动了西欧和世界的进步。作为殖民者,哥伦布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此后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了长期而又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22. 1603年,以为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 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 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 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引起价格革命。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尤其对欧洲产生重大的影响,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所谓“价格革命”指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属源源涌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据此本题中西班牙正由于对殖民地疯狂掠夺,国内金银大量涌入,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故C正确。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新航路开辟影响23.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 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B. 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C. 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D. 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欧洲人的角度,认为哥伦布推动地理大发现;从美洲土著的角度则认为哥伦布推动了对美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开始汇合,逐步打破了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孤立、分散的状态,因此选D。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24.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中心转移到A. 地中海沿岸B. 亚洲太平洋地区C. 大西洋沿岸D. 北美地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新航路开辟的两个急先锋国家是位于大西洋沿岸的西班牙与葡萄牙两个国家,所以世界贸易的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A项错误而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是欧洲人进行的,所以不可能世界贸易中心出现在亚太与北美地区,所以BD两项不正确。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25.新航路开辟以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大陆及北非等地,总之是不出世界某一局部。造成上述认识局限的原因是A. 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B. 当时世界各地大体还处于相互隔绝状态C.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D. 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目的时间限制语为“新航路开辟以前”,此时世界各地处于相互隔绝状态,各地的人们对世界的了解都局限于某个局部,而不能从整体上了解世界。ACD所述的情况至今仍然存在,因此不足以解释原因,故选B项。考点:新航路开辟点评:新航路开辟,注意从背景、经过、影响方面,全面学习新航路的开辟,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过程及影响.26.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A. 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B. 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C. 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联系D.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弱【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题干中的关键词是“不包括”,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西、葡两国开辟新航路,掠夺金银等,并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是用于王室的享受。所以选A。27.1588年,英国打败了下列哪个国家的“无敌舰队”,使其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A. 荷兰B. 法国C. 葡萄牙D. 西班牙【答案】D【解析】【详解】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故D正确;贺兰是17世纪的海上殖民强国,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法国不是16世纪的海上霸主,排除B;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不是葡萄牙,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588年”“无敌舰队”,联系所学英国殖民扩张的史实分析解答。28.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从根本上说明了A. 荷兰占有广阔的殖民地B. 荷兰商船当时数量最多C. 掌握着海上的商业霸权转运世界各地商品D. 荷兰成为“世界工厂”【答案】C【解析】“海上马车夫”表象上是因为商船众多,但题干关键词是“根本”,C是本质,故选C。ABD是现象,排除。29.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民族的发展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A. 西方的殖民扩张和掠夺B. 东方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C. 东西方之间的政治交流D. 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答案】A【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随之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对殖民地国家进行残酷的掠夺,客观上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各民族的发展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故选A项;BCD不是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联系加强的主要方式,排除。30.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省,大洋洲有新西兰;法国有奥尔良,美国有新奥尔良。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历史背景相同B. 地理环境相同C. 世代友好交往D. 殖民扩张的结果【答案】D【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纷纷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欧洲殖民者在世界各地侵占殖民地时,为了表明该地成为自己国家的领土,基本都以本国的国名或城市名来命名,但为了区别原地名,都在前面加一个“新”字,因此出现了新西兰、新奥尔良等,ABC均不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排除。故答案选D。第II卷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材料二 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直(按:即使自己在争讼中获胜),及断狱曰,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国语晋语九材料三 季孙欲以田赋(按:按田地收取地租),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丘不识也。”左传哀公十一年材料四 唐高宗时,富商邹风炽“邸店园宅,遍满海内,四方物尽为所有。”太平广记材料五 至(开元)十三年在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歧州(陕西凤翔),夹路列让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至荆襄,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州(今成都)凉府(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杜佑通典材料六 唐玄宗曾问巨豪王元宝有家私多少,回答说:“臣请以绢一匹,系陛下南山树,南山树尽,臣绢未穷。”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其实质是什么?(2)材料二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什么问题?(3)材料三表明了什么问题?(4)材料一至材料三这一组材料反映了什么重要的历史进程?(5)材料四和材料五反映了哪些现象?(6)材料五和材料六反映了哪些实质问题?【答案】(1)材料一反映的是井田制。这一制度的特点是一切土地归周天子所有,实质是贵族土地所有制。(2)材料二说明当时土地所有权的争夺十分普遍,表明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3)表明出现了地租这一新的剥削方式,反映了封建剥削关系产生。(4)反映了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产生的过程。(5)唐朝前期,商业出现繁荣景象,经商活动频繁,道路畅通,旅行安全,出现大富商。(6)唐朝前期,商贾中一些富商的资本非常雄厚。【解析】【详解】(1)根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井田制。结合所学可知,井田制实质是贵族土地所有制。(2)根据“刑侯与雍子争田”可知,材料二说明当时土地所有权的争夺十分普遍,表明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3)根据“季孙欲以田赋(按:按田地收取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