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 1、糖: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70% 有氧氧化:1mol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可合成38molATP。 无氧酵解:1mol的葡萄糖只能合成2molATP。 2、脂肪:主要功能是贮存和供给能量。 3、蛋白质: 主要用于重新合成细胞成分或酶、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 次要功能是提供能量。,(二)能量的转移和利用 转移: 1、三磷酸腺苷(ATP):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机体 能量的直接提供者。 2、磷酸肌酸(CP):是高能磷酸键的贮存库。 利用: 肌肉收缩、腺体分泌;合成代谢;神经传导等等。,热能、机械功能、贮备能,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能量计量单位是焦耳(J)或千焦耳(kJ)。 (一)直接测热法 原理:能量守恒定律 (二)间接测热法 原理:定比定律。 1、与间接测热法有关的几个概念 1)食物的热价: 热价有生物热价和物理热价之分。 蛋白质的生物热价和物理热价是不同的。 2)食物的氧热价: 3)呼吸商: (1)定义: 产生的CO2ml数 RQ =,糖:1.0 蛋白质:0.8 脂肪:0.71 混合食物:0.85,消耗的O2ml数,(2)非蛋白呼吸商:氧和脂肪氧化时产生CO2ml的与消耗的 O2ml数比值,2、步骤: (1)测定机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耗O2量和CO2产生量, 方法:闭合式测定法,开放式测定法: 条件:呼吸空气; 测定:呼出气的量及其中O2及CO2的容积百分比。 (2)测定一定时间内尿氮排出量。( 1g尿氮相当于氧化分解 6.25g蛋白质),查表计算蛋白质的产热量、耗氧量、 CO2 产生量 (3)计算NPRQ查表其对应的氧热价计算非蛋白食物的 产热量。 (4)算出总产热量:即蛋白质食物产热量 +非蛋白食物产热量,举例:假定该受试者24小时的耗O2量是400L,CO2产量为340L。 另经测定尿氮排出量为12g,计算该受试者24小时的能 量代谢值。 (1)蛋白质代谢: 氧化量=126.25g=75g 产热量=18kJ/g(生物热价)75g =1350kJ 耗氧量=0.95L/g75g=71.25L CO2产量=0.76L/g75g=57L (2)非蛋白代谢:耗O2量=400L-71.25L=328.75L CO2产量=340L-57L=283L NPRQ=283L328.75=0.86,(3)根据NPRQ的氧热价计算非蛋白代谢的产热量 查表7-2,NPRQ为0.86,氧热价为20.40kJ/L。 所以,非蛋白代谢产热量=328.75L20.40kJ/L =6706.5kJ (4)24小时产热量=1350+6706.5=8056.5(kJ) 3、临床应用的简便方法 (1)测定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和CO2排出量呼吸商 作为NPRQ (2)用代谢测定仪测定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 将混合食物NPRQ定为:0.82,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一)生理活动和环境因素 1、肌肉活动:肌肉活动对于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2、睡眠 3、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蛋白质为30%,糖和脂肪约为4-6%,混合食物为10%。 4、精神活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肌紧张增强、激素 (如甲状腺激素)等释放增产热量增加。 5、环境温度:安静时,在20-300C的环境温度最为稳定 6、肌肉:主要是肌肉松弛。 (二)个体因素 1、体表面积:衡量单位 2、性别与年龄 (三)其他因素:温度,四、基础代谢 (一)定义 1、基础代谢: 2、基础状态:是指满足以下条件的一种状态:清晨、清醒、 静卧、未作肌肉活动;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无紧张状 态;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室温保持在20-250C。 (二)基础代谢率(BMR)的测定及表示方法 1、测定:临床用代谢测定仪耗氧量 用体表面积为尺度来衡量。 举例: 某受试者,男性,20岁,在基础状态下1小时的耗氧量15L, 其体表面积为1.5m2,计算基础代谢率。 将呼吸商设定为0.82,其相对应的氧热价为20.18kJ/L故: BMR= 20.18kJ/L15L/h 1.5m2=201.8kJ/(m2.h),2、表示方法: 基础代谢率=,实测值 - 正常平均值,正常平均值,100%,3、BMR的临床意义: 1)BMR与我国人正常的BMR平均值比较: 相差在10-15%之间,均不属病态; 相差之数超过20%时,才可能是病理变化。 2)BMR的测量是临床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重要辅助方法。 甲状腺功能低下时,BMR可比正常值低20-40%;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BMR可比正常值高出25-80%。,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 体温 二、 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三、 体温调节,一、体温 (一)体表体温和体核体温 1、概念: 2、差别: 1)体核温度相对稳定,各部位之间差异小肝温度380C 2)体表温度要低于体核温度,由表及里,存在比较明显的温度梯度。体表最外层皮肤各部位的温度差也大。 3)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体核与体表两者相对的比例可出现大幅度的变动。 3、体温:生理学所说的体温是指体核温度。,(二)体温的测定 临床:直肠温度:36.9-37.90C; 口腔温度:36.7-37.70C; 腋窝温度:36.0-37.40C。 实验研究:食管温度体核温度的一个指标; 鼓膜温度作为脑组织温度的指标。 人类的体温范围: 35 - 410C,(三)体温的正常变动 1、体温的昼夜周期性变化: 2-5Am:体温最低,Pm:1-5时最高;波动幅度不超过10C 2、性别的影响: 成年女子高于男子约0.30C,随月经周期而出现双相体温。 3、年龄的影响: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体温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体温亦偏低。 4、情绪和体力活动其它因素的影响: 5、季节和地区:,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一)产热 1、主要产热器官:安静肝、脑;运动骨骼肌。 2、机体的产热形式 1)基础代谢产热 2)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产热 3)寒战产热:是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的表现。 2)非寒战产热:又称代谢产热,发生在细胞水平。以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量为最大。,3、产热活动的调节: 1)体液调节: A、甲状腺激素:作用缓慢,但持续时间长。 B、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生长激素:作用迅速,维持 时间短。 2)神经调节: 寒冷刺激交感神经系统肾上腺髓质NE、E释放增加。 寒冷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TRH释放TSH释放。,(二)散热 1、人体的散热途径 1.5% 粪、尿 14% 呼吸道 85% 皮肤 2、机体内热量到达皮肤的途径 (1)热传导 (2)皮肤血液循环 热量 = 比热(血液) 血量(皮肤) 温度差(动脉-静脉) (KJ/h ),交感神经紧张性,2)环境温度升高到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 蒸发散热:分为不感蒸发和发汗两种。 不感蒸发:即人在低温环境中,皮肤和呼吸道不断有水份渗出而被蒸发的一种形式。其中皮肤的水份蒸发叫不显汗,与汗腺活动无关。 发汗:又称可感蒸发,是通过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过程。,3、皮肤散热方式 1)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 A、辐射散热: B、传导散热: C、对流散热:通过气体交换热量。 2)环境温度升高到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蒸发散热 不感蒸发:(皮肤、呼吸道)不受体温调节机制控制 不显汗,与汗腺活动无关。 发汗(可感蒸发):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过程。,蒸发散热,4、发汗 (1)汗腺的分类 1)大汗腺腋窝、乳头、阴部不受神经支配 2)小汗腺 全身皮肤 交感胆碱能神经 (一些)掌心、足底 肾上腺能神经 (2)温热性发汗 小汗腺分泌蒸发散热、调节体温 精神性发汗 交感胆碱能 与体温调节无关 肾上腺能神经 味觉性发汗。,(3)成分:水99% 固体成分不到1%(大部分为NaCl) (4)汗液分泌 主动分泌 醛固酮调节低渗汗液 大量发汗高渗性脱水。,散热过程的调控 汗腺 皮肤出汗,小汗腺(皮肤) 温热性出汗 蒸发散热增强 汗腺(手掌、足趾、前额) 精神性出汗 (散热作用不大),皮肤小动脉舒张、A-V吻合支开放 皮肤血流量增多 辐散、传导、对流散热增加,主要散热部位皮肤,三、体温调节 (一)概述:体温调节系统自动控制环路(负反馈),行为,(一)温度感受器 1、外周温度感受器:以冷感受器为主。 游离的神经末梢; 皮肤、粘膜、内脏; 2、中枢温度感受器: 神经元; 脊髓、延髓、脑干网状结构、下丘脑等; 冷敏神经元、热敏神经元;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 能感受局部脑温的变化, 能对其以外部位传来的温度变化信息发生反应。,(二)体温调节中枢 1、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 PO/AH体温调节中枢整合的关键部位。 2、传出途径: 躯体神经行为性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路洒水养护方案范本
- 新餐厅木工施工方案
-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高雅艺术走进学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信息系统项目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组合钢模板衬砌施工方案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药物合成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镀锌桥架施工方案
-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化学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九江理工职业学院《智能移动设备应用软件开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汝州职业技术学院《中西医结合外科学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及答案)
- 脑疝医学课件
- 严重心律失常急救与护理课件
- 美术写生基地可行性方案
- 糖尿病病情评估与风险分级标准
- 2021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 检伤分类资料
- 储气罐使用注意事项培训
- 建筑技术质量考核评分表
- 机器学习-聚类分析
- 七年级心理健康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