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下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反思+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高一语文下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反思 其实这是一篇比较简单的课文,在我的理解里,课文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莎莉文老师打开了海伦智慧的情感的大门,可是怎么样能够理解海伦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内心的痛苦和绝望呢?借鉴了以前史铁生的教训,孩子们生活得太幸福,根本就没有办法去理解海伦的内心世界,因此,在讲这节课之前,我下足了功夫。在大家预习之前,看了电影海伦凯勒的片段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的生活状态;我自己也大致看了一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去了解海伦的生活,将其中一些比较能够代表她转变前和转变后的心境的内容节选出来,上课给同学们作为拓展的资料;提前找了两个身残志坚的例子作为补充材料。真正到了上课的时候,我才发现,同学们的反应始料未及。首先,我的想法跟学生的实际差得有点远。开头的导入我引用的是刘伟和邰丽华,学生就撅嘴了,我们才三四岁,不知道.很自然,我要解释很久,浪费了时间。真正到了上课的时候,问题又来了:她看不见怎么看书?她不能说话还能上大学,怎么学?她还演讲?她会几国语言.我就要崩溃了。还好,提前看了书,能够为他们一一解答。不过课外材料的补充,倒是让他们很快明白了海伦之前的绝望和没有爱,没有感情的生活及她想要表达自己的心愿;后来补充的材料,大家很快明白了海伦已经变得乐观了,开始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了,她的生活真的变得“花团锦簇”了。总体来说,所有的拓展和准备,虽然拖沓了些,但是我觉得对孩子们的心灵还是产生了一些影响的,这就足够了。这一次的事情也在告诉自己,钻研透文本,融入学生的时代和生活是多么的重要。高一语文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乐府的特点以及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掌握相关的文言常识:通假字、偏义副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相”“谢”“适”)3.能够顺畅地、有条理地复述故事。过程与方法1.能够抓住关键字句分析人物形象;2.学会合作,在讨论中探究悲剧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诗作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毁美好爱情的罪恶;2.在强烈的感动中感受到向上的力量以及悲剧的美学价值。教学重点1.偏义副词、古今异义、“相”的指代用法的掌握;2.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罪恶;3.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教学难点1.多角度阐释刘焦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2.多角度分析人物。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1、出示诗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2、请同学说说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神话传说:七仙女与董永、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或白蛇与许仙)、牛郎与织女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传诵着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有如静女般美好的,有如氓般悲惨的。而我们将要听到的这个爱情故事也被人们用文字记载着,用影视表演着,用音符传唱着。我们这节课要讲述的爱情故事也被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演绎着,我希望我们同学也用话剧的形式将这个故事表演出来。二、文学常识1.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选自南朝宋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与北朝的木兰诗被宋代文人并称为“乐府双璧”,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2.“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三、通读全文,感知大意1.学生自读自译课文(1)字音公姥伶俜腰襦葳蕤聘礼磐石拊掌否泰赍钱踯躅冥冥摧藏晻窈窕仕宦箜篌玳瑁(2)结合注释,通读全文2.简要复述故事情节。3.结合小序,理清故事情节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学生复述:“孔雀”起兴兰芝自请回家仲卿为妻求情焦母怒而不许兰芝辞别婆、姑夫妻路口分手兰芝回家见母阿兄逼妹改嫁焦刘相约同死两人双双殉情合葬化鸟双飞教师陈述故事梗概: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布置作业:熟记的文言知识点在这篇课文中,我们除了要知道发生了什么故事,还要熟记在课文中涉及到的一些文言知识,因为考试经常涉及到这些知识点。(要学生拿出一张纸,分成四个板块,在每个板块上分别写上:通假字、偏义副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文言知识汇总(投影)1.通假字终老不复取(“取”通“娶”)箱帘六七十(“帘”通“奁”,梳妆匣子)虽与府吏要(“要”通“邀”,约)蒲苇纫如丝(“纫”通“韧”)奄奄黄昏后(“奄”通“晻”)2.偏义副词由两个近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便可白公姥(公姥:原意为“公公婆婆”,这里的“公”字无意义,专指婆婆6下文“勤心养公姥”、 “奉事循公姥”。中“公姥”伺此)夜勤作息(作息:原意为“劳作和休息”这里“息”无义,专指劳作、劳动)我有亲父兄(父兄:愿意为“父亲和兄弟”,这里“父”无义,专指兄弟)我有亲父母(父母:原指“父亲和母亲“,这里“父”无义,专指母亲)逼迫兼弟兄(弟兄:原指“弟弟和哥哥”,这里“弟”无义,专指哥哥)其日牛马嘶(牛马:原指“牛和马”,这里“牛”无义,专指马。)3.古今异义原句古义今义原句古义今义便可白公姥告诉;常指一种颜色共事二三年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可怜体无比可爱;值得怜悯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不受约束槌床便大怒坐具睡觉的地方再拜还入户第二次下一次以此下心意耐心受委屈下定决心本自无教训教养训斥或从错误得到认识却与小姑别退出来副词,表转折自可断来信使者,媒人书信处分适兄意处理;处置对有错误的人作出处罚决定渠会永无缘他人工开凿的河渠蹑履相逢迎迎接奉承;拍马屁叶叶相交通交错,连接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4.一词多义(1)“相”副词,表示双方互相对待的关系,常译作“相互”相见常日稀六合正相应黄泉下相见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仰头相向鸣代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代指刘兰芝:及时相遣归久久莫相忘嬉戏莫相忘还必相迎取誓天不相负代指焦仲卿:会不相从许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代指仲母:好自相扶将代指媒人:登即相许和不得便相许名词,表相貌儿已薄禄相“谢”谢绝,推辞:阿姆谢媒人辞别:谢家来贵门告诉:多谢后世人“适”按照:处分适兄意刚刚:适得府君书女子出嫁:始适还家门“应”答应:汝可去应之合适:六合正相应随着:零泪应声落许配:以我应他人二、研读文本1.全班齐读“序”,说说“序”有什么作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汉末建安中)、地点(庐江)、人物(刘氏、焦仲卿)、情节(遣誓逼死)以及写作原因(时人伤之)。2.疏通全诗结构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3.作者要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但是为什么却用“孔雀东南飞”开头呢?联系氓:起兴,奠定了悱恻缠绵的感情基调。4研读第2节“十三能十六诵诗书”说明刘兰芝是一个怎样的人?多才多艺,知书达礼,富有教养;“鸡鸣夜夜三日断五匹”说明什么?勤劳能干;“大人故嫌迟”这“故”字可以反映出哪些内容?既显示了焦母的异常挑剔,也显示了兰芝洞察世情的聪慧。兰芝为何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谴归?一则不堪凌辱,二则她明白焦母的意图,深知谴归之事已无可挽回。这一节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5.研读第节请用此段中的两个字概括段意。严妆。兰芝为何鸡鸣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打扮时为何“事事四五通”?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既是对焦母无言的抗议与示威,也表现了她对爱仲卿,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这一段作者对刘兰芝的外貌进行描写,目的何在?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从容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也为下文太守为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6.研读第10节姑嫂关系本不易相处,可是兰芝“却与小姑别”时却“泪落连珠子”,这说明什么?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也同焦母的不容形成对照。辞小姑时落泪,辞焦母时不落泪,不卑不亢,足以见出兰芝怎样的性格?倔强。(请个别同学读)虽然作者极力写刘兰芝的善良和温顺,但善良和温顺之中别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刚性,这种刚性广泛地散布在兰芝全部言行的细节里,自请谴归是如此,严妆打扮、拜母别姑也是如此。7.研读第11、12节夫妻分别时她责怪焦汉卿?再来看夫妻誓别时,仲卿对着她哭不成声,一筹莫展,她便说:“勿复重纷纭。”仲卿劝她回娘家,再图后会,她便说:“何言复来还!”她看清问题,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的尊严。然而她爱仲卿,也知道仲卿爱她,儿女深情使她对冷酷的现实仍然不得不抱着一丝幻想,幻想团聚。“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她被仲卿的真挚的情义所感动于是“感君区区怀”;她对仲卿体贴谅解,认为两人“同是被逼迫”;她对爱情更是忠诚,“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8.研读1321节她先拒绝县令求婚,为何屈服哥哥的逼婚?哥哥逼婚时,刚性又立刻占据了兰芝的灵魂,处于弱者和被压迫者地位的那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尊严感在她心底升华,她决定以结束生命来表示最后的抗议,所以“仰头”回答,很快便应允了。“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忠于爱情。再嫁期作定时,裁衣做裳乃至“举身赴清池”,没有一点迟疑和犹豫。她从来没有向恶劣的环境低头。三、小结本课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制度渐趋严密,在家庭生活方面,家长制成为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面对儒家所规定的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礼教,刘焦举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帜,无疑是茫茫长夜中的一道闪电!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第三课时一、学生重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和探究悲剧根源(一)人物形象1.刘兰芝:引导学生讨论(1)要求学生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明确:第13段是第2段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但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了一段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开焦家前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2)讨论:面对一个如此聪明、勤劳、善良、美丽的儿媳,婆婆为什么不能容她?认为她出身卑贱,配不上自己的儿子。认为她挑战了自己的家长权威。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长期寡居,蛮横无理。妒忌儿子媳妇的恩爱和美。恋子情节。不想有人分享对儿子的爱。(3) 刘兰芝为什么再嫁后后身价反高?明确:这个情节反衬兰芝容貌出众,美名远扬,突显婆婆逼退兰芝的不合理。考察汉代历史,可以发现当时的社会对妇人的贞节并不怎么看重,妇人再嫁无人制止,也有人愿娶,史学界已得出汉代妇女有离婚和再嫁自由的共识。史实上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如西汉时的朱买臣妻嫌弃丈夫贫穷而力逼丈夫写下休书后便再嫁他人;东汉时蔡邕的女儿文姬初为卫仲道妻,卫死无子,归娘家,后被掠人匈奴,为左贤王妾,相处十二年,生二子;后被曹操以重金赎回,再嫁董祀,恩爱极笃,社会上也没人看不起她。卓文君由此可见当时贞操观念是相当淡薄的。(4)刘兰芝最后为什么选择了殉情?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冷酷的现实使她放弃了最后的一丝幻想,只有死才能厮守相爱,只有死才能警醒世人,所以她选择了殉情。本文以时间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矛盾冲突为线索,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投影:“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自尊“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举身赴清池”果断“新妇起严妆,”镇定,庄重“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比较懦弱,胆小怕事。他终于爱情,又守礼尽孝。他深爱刘兰芝却又不敢直接与其母抗争知识消极反抗,忍辱负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他是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养成了拘谨懦弱的个性,是一个比较善良的白面书生。他忠于爱情,又守礼尽孝。他深爱兰芝却又不敢直接与其母抗争,只是消极反抗,忍辱负重。当他知道母亲要驱逐兰芝的时候,先是“婉启”,继是“跪告”:“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可见他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等到“母槌床便大怒”时,他就“默无声”地退了出去,一面劝兰芝暂回娘家,一面约定将来再去接她。其实,他只有一点幻想的期待并无实际行动。兰芝被逼改嫁,他声言要独个儿自杀。兰芝死后,他以爱兰芝之深,终于以身殉情。诗中写了他在“庭树下”“徘徊”了一阵,然后上吊,活生生地刻画出了这个怯弱书生的性格和面貌。这最后的反抗令人感动。他的反抗性格还表现在回家辞母的那段话里:“今日大风寒勿复怨鬼神!”这番话无异于晴天霹雳,而“自挂东南枝”,既违背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也是对封建礼教最有力的抗争。他的思想经历了一个由幻想到绝望,由软弱到坚强的过程。这位忠于爱情的人物,跟兰芝一样是充满叛逆精神的。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极端蛮横无理,一味独断专行。势利。“何乃太区区”“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想从许”“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焦母极端的蛮横无理,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独断专行,强行拆散。她对仲卿是软硬肩施,一会儿(逼谴时)是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一会儿(阻死时)又是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目的是要仲卿速谴兰芝,除去眼中钉,以维护她的家长权威。这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刘兄对兰芝粗暴训斥,“作计何不量!”显得盛气凌人。“先嫁足以荣汝身。”足见他趋炎附势,见利忘义。“不嫁义郎体,其欲往何云?”一句弦外之音是:“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吗?”这分明是在下逐客令,可见其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面孔。(二)刘焦之间的坚贞爱情焦母求情时,仲卿表示与兰芝永不分离的决心:“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在焦母的压力下“遣去慎莫留!”仲卿则表示了他坚定的信念:“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在焦母的淫威下,仲卿仍未改变初衷,对幸福生活还存一线希望:“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在送别兰芝的途中,仲卿还是信誓旦旦:“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在得知兰芝改嫁的消息后,一线希望已绝,他毅然表示:“吾独向黄泉!”兰芝已死,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于是他“自挂东南枝。”由此可见,焦仲卿一直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后来的一切活动,都发端于“黄泉共为友”。可以想见当初说这句话时,焦仲卿已抱定了宗旨:要是爱情破灭,就以死相抗!(三)到底是谁动了这块“奶酪”?1)焦母的专横和刘兄的趋炎附势。(辩论:检察官认为焦母、刘兄是杀害刘兰芝、焦仲卿的凶手,要求判他们死刑。但是焦母、刘兄的辩护律师为他们辩护,要求减刑)刘兰芝聪慧美丽、勤劳能干。知书达理,焦仲卿与她又情深似海,可是焦母为何非要休她不可?真的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焦母蛮横专制兰芝不会生育(引出“七出”)门不当户不对刘焦感情太好,导致焦母嫉妒。2)封建礼教的冷酷无情(刘焦门不当户不对,刘兰芝违背了封建礼教)3)焦仲卿的胆小懦弱,在爱情面前退缩忍让4)刘焦的反抗不彻底教师小结:悲剧“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抓住“有价值的”与“毁灭”两个关键词。有价值的东西:真、善、美(1)刘兰芝的美好品质;(2)焦刘之间真挚的情感。有价值的:才高、品善、人美、不慕名利情真、重誓如何毁灭社会、性格(1)不该毁灭的被毁灭,才是悲剧社会悲剧:a.焦母和兰芝兄长的专制(焦仲卿对母亲的妥协;刘兰芝对兄长的屈服。根源:汉代独尊儒家后对礼教的推崇孝。)b.女性的个人能力与社会世俗伦理的冲突。焦仲卿两次求见母亲试图挽回;刘兰芝成功拒绝了第一次求亲,但第二次未能成功。性格悲剧:刘兰芝性格(自尊敏感、外柔内刚、率性倔强)与焦母性格(怪僻暴戾、专横跋扈、独断专行)的冲突。(2)本可避免的被毁灭,才更可悲性格悲剧:焦仲卿的性格(正直纯朴、懦弱内向、优柔寡断)。三、拓展学习欣赏:陆游与唐琬。【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钗头凤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注释】1)红酥手:红润而白嫩的手。2)黄滕(tng)酒:酒名。3)宫墙柳:以柳喻唐琬。她已另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安外国语大学《景观设计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南京玄武区2025届初三3月联合检测试题(生物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 山西省晋中学市榆社县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期初自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能源动力测试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5年学生学业调研抽测试卷(第二次)化学试题含解析
- 吉林省梅河口五中2025年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II)生物试题含解析
- 山西医科大学《通风与空调工程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美术学院《基础药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安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省楚雄北浦中学2025届初三大练习(一)数学试题含解析
- 一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在网上交流信息教学设计 清华版
- 专题五 战争与文化交锋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项提分训练(含答案)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标准检测卷(含答案)
- 【湛江】2025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第一批招聘工作人员30人(第1号)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组织机构设置,部门及岗位职责
- 妇产科课件-早产临床防治指南(2024)解读
- 成人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专家共识 解读
- 2024年湖北省中考地理生物试卷(含答案)
- 2024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垂直管理系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无锡市锡山环保能源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医务科依法执业自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