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5T 200-2011 桔小实蝇预测预报技术规程.doc_第1页
DB3205T 200-2011 桔小实蝇预测预报技术规程.doc_第2页
DB3205T 200-2011 桔小实蝇预测预报技术规程.doc_第3页
DB3205T 200-2011 桔小实蝇预测预报技术规程.doc_第4页
DB3205T 200-2011 桔小实蝇预测预报技术规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320500 JM 03-2001江苏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20120301实施20120301发布桔小实蝇预测预报技术规程DB3205/T 200-2011DB3205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B 051DB3205/T 200-20112 前 言本标准编写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本标准由苏州市农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市外来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中心、苏州市气象局东山气象站、苏州市林业站、苏州市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林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詹国辉、黄洁芳、印毅、陈良、樊新华、孙伟、袁卫民、顾荆奕、代劲松、袁伟红、高渊、陈云芳、邓海娟、李超。I桔小实蝇预测预报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桔小实蝇预测预报的性诱剂监测、桔小实蝇发生量预测、田间系统调查。本标准适用于桔小实蝇种群发生动态的预测预报。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SN/T 2031-2007 桔小实蝇检疫鉴定方法3 性诱剂监测3.1监测前的准备3.1.1 诱捕器选用Steiner诱捕器。诱捕器中间用铁丝钩悬挂直径约l0mm、长40mm棉花制诱芯。3.1.2 引诱剂选用甲基丁香酚引诱剂,英文名Methyl eugenol,简称Me,液体。3.1.3 材料选用规格为5ml的注射器、黑色油性记号笔、10ml塑料离心管或可密封塑料容器作为样品瓶。3.2 监测实施3.2.1 诱捕器的放置一般情况下,诱捕器挂在寄主植株上,放置处既不受浓密树叶遮盖,又不直接曝晒。无寄主果树区域,可置于其它树干上或屋檐下。诱捕器的位置离地高度1.5m1.8m。诱捕器的放置密度,一般要求每0.3km21个。3.2.2 引诱剂的注入和补充桔小实蝇引诱剂(Me)每半月添加1次,每次2ml3ml。3.2.3 诱捕器的标识根据监测计划使用油性记号笔在诱捕器上标记唯一性系列编号。3.3诱捕时间诱捕时间为每年5月1日至11月30日,每半月收集1次虫样。3.4 标本鉴定及结果登记根据SN/T 2031-2007对虫样进行鉴定。清点每批虫样头数。记录桔小实蝇虫样收集日期、虫数。3.5 发生程度的划分以单诱捕器每半月诱捕虫数作为发生程度的划分依据。分5级梯度:轻度发生:110头;中偏轻发生:1120头;中等发生:2150头;中偏重发生:51100头;大发生:101头以上。4 桔小实蝇发生量预测4.1 气象资料的收集收集调查当地气象数据,包括月平均温度,月平均最低温度,月平均最高温度,月平均相对湿度,月总日照时数,月降雨量。4.2 预测预报模型以单诱捕器每月诱捕虫数为发生量。对发生量与气象因子及虫口基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预测预报数学模型。X1:月平均气温X2:月平均最高气温X3:月平均最低气温X4:月降雨量X5:月平均相对湿度X6:月总日照时数X7: 五月份有虫总量X8: 六月份有虫总量X9: 七月份有虫总量九月桔小实蝇发生量预测模型:Y=0.3276X411.1132X82.4216X917.7114(R2=0.9816,P=0.00423)十月桔小实蝇发生量预测模型:Y=4.4782X20.4167X667.0264X716.7586X8123.807(R2=0.9999,P=0.0002992)4.3 模型应用输入预测月份月平均最高气温、月总降雨天数、月日照时数及5月、6月、7月有虫总量等数值即可获得当月桔小实蝇发生量数据。5 田间系统调查5.1 发生规律调查每年5月1日至11月30日,每5d调查一次,记录各代成虫的消长情况。5.2 寄主范围和为害程度的调查 调查桔小实蝇为害的寄主范围、为害程度和为害特征。为害程度以为害率表示,为受害果占总果数的百分比。5.3 发生代数的预测桔小实蝇发育起点温度为12.19,完成生活史所需的有效积温K为334.4日度。对于桔小实蝇,苏州地区全年的有效积温为:K苏州=(苏州地区年均气温-发育起点温度)365则在苏州地区一年的发生代数为:=(苏州地区年均气温-发育起点温度)365/334.4N桔小实蝇发生代数K苏州苏州地区全年有效积温K桔小实蝇完成生活史有效积温5.4 苏州地区桔小实蝇观测桔小实蝇在苏州地区1 年发生5代。4月上旬当气温超过15时开始羽化,到5月下旬以后,蛹羽化数量逐步增加。当气温超过25 ,成虫数量显著增加,6月底前为第一代成虫。此后,至10月底前完成4代5代繁殖,并伴有世代交替的现象。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仍有少量成虫活动,此时幼虫在落果中发育成熟,并逐渐入土化蛹。从11月起当气温持续低于15起,桔小实蝇陆续以老熟幼虫和蛹进入越冬状态。5.5 发生期预测根据苏州地区桔小实蝇发生代数、发生规律、气候特点,利用性诱剂引诱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办法预测预报发生期。桔小实蝇预测预报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本标准的制定任务列入苏州市2011年度农业地方标准制定项目目录(项目编号:15)。本标准由苏州市农委提出,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计划完成时间为2011年12月。该技术文件由苏州市外来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中心、苏州市气象局东山气象站、苏州市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林业站、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组成标准起草组共同完成。二、目的和意义 桔小实蝇是我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也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为害柑桔、枇杷、桃、李、丝瓜、苦瓜等46个科250多种植物。此虫原产东南亚,现已扩散到北美洲、大洋州和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由于我国部分地区为桔小实蝇的疫区,我国的水果、蔬菜出口受到严重限制。从2003年起,江苏检验检疫部门在实蝇监测中从果园陆续诱捕到桔小实蝇并观察到其为害。据在江苏省苏州、无锡、南京、镇江等地的调查,此虫对柑橘早熟品种温州蜜桔、早桔为害率可达34%、41%,对晚熟品种早红、黄皮为害率可达7%、18%,对石榴、枇杷、枣子、梨亦危害严重,造成大量落果甚至绝收。目前,国内还没有桔小实蝇预测预报技术规程。制定桔小实蝇预测预报技术规程可以及早发现桔小实蝇的传播动态,全面掌握桔小实蝇传播规律,可为及早防控提供预警,也可科学指导针对性的防治,继而减少农药使用,降低防治成本,对于保护水果、蔬菜的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促进我省农产品出口具有重要意义。 三、标准编制原则为及时发现和跟踪桔小实蝇种群动态,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2001年春季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苏州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实蝇监测网络。监测结果显示苏州发现桔小实蝇的最早时间为2003年6月,发现地点为板泾水果批发市场。最早诱捕到桔小实蝇的2003年全年捕获数量为21只,此后呈逐年急剧增加的态势。截止到目前,本标准编写组已积累了11年的桔小实蝇种群动态监测资料。此外,标准编写组在2004年底既已启动桔小实蝇适生性、桔小实蝇综合防治技术、桔小实蝇耐寒性分子遗传机制及江苏省重要外来有害生物检疫防控与预警技术等系列课题的研究,并且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厅、江苏检验检疫局、苏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支持。相关研究已全部结束,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并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三等奖1项,江苏检验检疫局科技兴检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及苏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等奖项。上述项目研究成果及种群动态监测数据为制定我市桔小实蝇预测预报技术规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基础。经过标准检索,目前尚无桔小实蝇预测预报及时规程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基于以上分析,本标准制定时重点参考和引用国内外在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本编写组业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同时根据GB/T1.1-2009起草,使得该标准先进性、技术性、可靠性及可行性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主要参考文献:1. 吴佳教,梁广勤,梁广勤. 桔小实蝇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研究J.植物检疫, 2000, 06 : 321-324.四、主要工作过程2011年下半年接到标准编制任务后,我们迅速组建了标准起草工作组。标准起草工作组组建后,于2011年8月5日和8月20日,在江苏苏州召开了起草工作组会议,明确了分工,收集整理了历年桔小实蝇监测数据、苏州市气象数据、国内外有关技术资料及本编写组业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并对有关技术方法可行性及可靠性作了调研,确定了工作重点和进程安排。2011年9月,标准起草工作组集中对2005-2009年度桔小实蝇监测数据、气象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建立了预测预报模型。同时应用2010-2011年度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2010-2011年度桔小实蝇实际发生量与预测预报模型推算的发生量基本一致,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此外,在2011年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实施的实蝇监测工作中,本技术标准确定的监测调查技术方法在苏州市果树研究所、拙政园管理处、虎丘管理处、相城生态园、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等单位得到了应用验证。2011年10月10日,标准起草工作组再次召开会议,集中学习了GB/T1.12009、GB/T20000.22009,进一步明确检验检疫行业标准起草工作要求,就标准基本框架及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明确工作任务及时限要求。2011年11月5日,完成本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向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苏州市果树研究所、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专家征求意见。标准起草工作组对反馈意见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吸收,并不断修改本标准。2011年11月底,形成本标准送审稿。2011年12月8日,苏州市质监局举办标准评审会议,来自苏州市植保站、苏州市林业站、苏州市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拙政园管理处等单位的专家对本标准进行了认真评审,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会后,标准起草工作组根据评审意见对本标准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修改。2011年12月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