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标准(李中和).ppt_第1页
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标准(李中和).ppt_第2页
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标准(李中和).ppt_第3页
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标准(李中和).ppt_第4页
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标准(李中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导则与标准,对复习第二科目的辅导 李 中 和,自我介绍,姓名:李中和 来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E-mail: 课后可以通过邮件讨论问题 可以提供课件参考复习,引言,本次学习定位:复习辅导,间接对应试辅导 距离考试还有30天时间,提出如何读书、如何复习、如何准备的建议 第二科目定位1:承上启下上承法规,下接技术方法和案例 第二科目定位2:工具性 具体尺度、做法 结论: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和复习的系统性,本科目引言,技术导则和标准都属于环境技术标准 两个知识板块 环境标准体系及标准内容 环评技术导则 前者比较简单、量小 后者具体、明确、量大,本科目知识结构,引 言,本科目的考试要求:考试大纲提出 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 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能力 正确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标准的能力 考的是半知半解条件下的阅读和记忆能力 重点在技术导则,本科目考试要求,学习要求:信心与细心相结合 法规最基础、标准最具体 技术最精确、案例最复杂 导则和标准以文字和数值的形式全面提出开展环评和保护环境的具体要求 因此很细致、很全面 注意细节!,复习和学习建议,第一部分环境标准的基本内容,环境标准体系 1.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 2.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环境标准组成 1.环境质量标准 2.污染物排放标准 3.其他标准,标准主体、最基本,导则、标准与技术方法备考的关系,导则和标准是规范性要求,以记忆为主 技术方法是操作性要求,需要一定的理解 可以串联后整理提纲 归纳后,写出每个导则涉及的技术方法、标准和法律法规 动笔是必要的。“人们正在丧失书写的能力” 动笔梳理和阅读是双重刺激,有利加强记忆,考试大纲要求环境标准体系,掌握以A计,熟悉以B计,了解以C计 3A: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特点;现行主要环评导则的种类及其应用范围;环境功能区与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 4B:国家主要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之间的关系;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考试大纲要求标准内容质量标准,环境标准部分共73项考点,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其中环境质量标准7个,25项考点;污染物排放标准13个,48项考点 空气质量标准5项:3A+2B 地表水质量标准5项:2A+3B 地下水质量标准5项:2A+1B+2C,考试大纲要求标准内容质量标准,海水质量标准2项:2B 声环境质量标准5项:2A+1B+2C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1项:1B 土壤环境标准2项:2B 一般要求:适用范围、功能区分类、标准分级、典型项目标准限值 特殊要求:大气长短期浓度及监测规范,考试大纲要求13个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排标准7项:2A+3B+2C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7项:4A+2B+1C 厂界噪声排放标准4项:2A+2B 施工场界噪声限值2项:1A+1B 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标准4项:3A+1C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3项:2B+1C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项:2B,考试大纲要求标准内容排放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5项:4B+1C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控标准4项:2B+2C 危险废物贮存污控标准2项:2B 危险废物填埋污控标准2项:2B 危险废物焚烧污控标准2项:2B 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处置场控制标准4项:2B+2C 重点在两个综合排放标准,应当了解的行业排放标准,行业大气排放标准:加油站、汽油运输、储油库、水泥、火电厂、饮食业、炼焦炉 行业废水排放标准:皂素、煤炭、医疗机构、啤酒工业、柠檬酸、味精、兵器(弹药装药、火工药剂、火炸药)、城镇污水处理厂、船舶工业、畜禽养殖业、造纸、烧碱-聚氯乙烯、肉类加工、磷肥、航天推进剂、海洋石油开发、钢铁、纺织染整、污水海洋处置工程、合成氨,第二部分技术导则的基本内容,1.总纲为首,提出基本内容和要求 2.大气、水、声环境导则为典型要素导则 3.风险、生态影响导则的应用对象特殊,要求各具特色 4.开发区区域环评导则从点到面 5.规划环评导则强调整体预防和统筹 6.另类:验收是规范,固废是标准,考试大纲的要求,技术导则部分知识点很多,共133项 包括验收技术规范共计9个导则,其中 导则总纲18项:11A,7B 大气导则23项:9A,11B,3C 地面水导则21项:6A,11B,4C 声环境导则20项:9A,7B,4C 非污染生态导则15项:4A,10B,1C,考试大纲的要求,开发区导则10项:1A,9B 规划环评导则6项:1A,3B,2C 风险评价导则9项:1A,6B,2C 验收规范20项:9A,11B,3C 从知识点数量和要求可以看出,总纲、大气、地面水、声环境是重点 非污染生态导则和验收规范另成系统,也要重视,第二科目,环 境 标 准,考试大纲的要求,考试大纲是指挥棒,一般要求 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特点 主要技术导则的种类及其应用范围 国家主要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关系 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关系 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之间关系 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之间关系,考试大纲对标准部分的要求,环境标准的定义,环境标准: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几重含义: 制定目的:三项任务 适用领域:环境保护 标准性质:技术规范和要求,环境标准定义,关于本科目的重点,考试大纲是准绳,重点要求掌握标准体系的分类组成和对应标准关系 环境标准部分的准备考试主要靠记忆,在掌握规律基础上的记忆。 独立掌握环境标准体系的知识-自成体系 各环境要素的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导则联系学习和记忆,关于本科目的重点,环境标准服务于环境保护,与环境保护法规、政策紧密联系 环评技术导则指导环评实施,具体完成联系法规和评价对象的预测和评价任务 从保护对象、保护目的和分级保护的原则入手理解、记忆标准 从环评工作全过程各个环节的目的和要求入手理解、记忆导则,第一部分 环境标准体系,环境标准体系有很清楚、明确的作用、组成、地位和相互关系,易理解、好记忆 主要考点: 环境标准的作用 国家环境标准的分类及特点 环评技术导则的不同类型 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关系和执行 两级与五类的组成及关系,关于环境标准的概说,环境标准: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作的规定 环境标准的地位 具有法律性、政策性和技术性综合的特点 环境标准的组成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方法标准、标准样品标准、基础标准,环境标准的作用 六大作用 国家环保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 推动环保科技进步的动力 环境评价的准绳 投资导向作用,关于环境标准的概说,分类: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其他标准。超标即违法的性质 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以外的环境标准;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环境标准 推荐性标准被强制性标准引用也需强制执行,环境保护标准与产品标准的关系,中国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现象 环境标准(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具有法规属性,属于技术法规,具有强制性。 产品标准属于市场规则,根据WTO原则,产品标准是自愿性标准 形式上的比较 环境标准:国家和地方两级 产品标准:四级国家、地方、行业、企业,环境标准与产品标准,执行上的差别 环境标准:质量标准以国家标准为主,地方标准补充国家标准空白,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同时执行 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标准中国家标准没有的和宽于地方标准的,优先执行地方标准 产品标准:国家级最高,已有国家标准不可再制定地方和行业标准,环境标准与技术标准的区别,内涵不同 产品标准针对大批量重复生产的产品,对规格、性能等技术指标作统一规定,可人工调控 环境标准规定的对象主要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交互影响,复杂、多变,属于自然过程的难调控 目前环境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环境保护部联合颁布,今后将逐步过渡到以环境保护部部长令的形式发布,环境标准与技术标准的区别,技术标准仅包含技术要求和数值指标 技术标准的实施是行业自律、自愿行为,受市场和行业协会约束 技术法规不但有技术要求,还有实现要求的技术路线与技术措施、合格与否的评定措施、监督的手段和程序、违反的处罚等管理措施要求。 技术法规的实施主体是国家,受相关法律的支持,带有强制性,环境标准的作用,环境标准是对排污单位遵守环境保护法规的基本要求;是环保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重要依据。 环境标准具有法律性、政策性和技术性综合一体的特点, 环境标准是环保法规、政策的具体化 环境标准是定量化的环境保护目标,是法规性的技术准则,环境标准体系,各种不同环境标准依照其性质、功能及其之间的客观内在联系,互相依存、互相衔接、互相补充、互相制约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关系: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 国家排放标准之间关系: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两者不交叉执行,环境标准体系,环境标准体系的体系要素: 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体系主体 环境基础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的基础,是标准的标准 环境方法标准和环境标准样品标准构成环境标准体系的支持系统,环境标 准体系,国家环境 保护标准,地方环境 保护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部标准,应熟悉的标准,国家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级分类 我国现行环境标准分为国家和地方两级 提出地方环境标准的原因和依据:环境的区域属性;环境保护法支持 地方环境标准仅有两类: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应熟悉的标准,我国环境标准的组成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 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物质标准 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保护部标准,六类环境标准的内容与作用,环境质量标准:为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一定意义上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引申:环境质量是环境组成和状态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适应程度的度量,六类环境标准的内容与作用,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根据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和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排放标准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综合考虑必要性、可行性、先进性,六类环境标准的内容与作用,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是对环境标准工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和信息编码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为制定和使用标准服务的标准 环境保护行业的“专用语言”,六类环境标准的内容与作用,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科学、准确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对规范采样方法、分析方法、测试方法、试验方法、检验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中常见的规范监测方法有采样方法、分析方法、测定方法 方法标准多为推荐标准,在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中引用而成为强制标准,六类环境标准的内容与作用,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制定的标准 环境标准样品可用来评价环境监测的分析仪器和方法、鉴别灵敏度、评价分析者的技术水平,推动操作技术规范化 本标准是对标准物质制备和使用等的规定,六类环境标准的内容与作用,环境保护部标准 标识HJ 环境保护部标准属于环保工作中为实行统一的技术要求而制定的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环境保护部标准包括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监测技术、环境区划、规划的技术要求、规范、导则等 代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地方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针对地方特有而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标准 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1 对国家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制定标准 2 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有规定项目的标准 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之间关系:地方优先,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环境质量标准与功能区类别对应,高功能区要求高质量和高保护,低功能区相对宽松 环境空气质量三级,对应环境功能区三类 地表水环境质量五级,对应地表水功能区划分的共五类 城市区域噪声功能区划分五类,对应声环境质量标准04共五类,排放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关系,污染物排放限值建立在最佳可行控制技术基础上,不再分级 国家排放标准与环境质量功能区逐步脱离对应关系,由地方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补充制定排入特殊保护区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进入就要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主要针对废水排放 国家排放标准是通用的,基础的标准,排放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关系,原则上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服从环境质量标准要求。根据不同环境功能区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级别要求实行不同污染物排放限值。 一个地方环境质量受到污染源数量、分布、种类、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环境背景及环境容量等多因素制约,必须综合整治,才能达到环境质量标准。单个排放源与环境质量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环境标准的实施,实施标准指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地贯彻标准的活动 环境质量标准的实施:县以上政府 划分功能区,进行对应标准级别的管理 确定监测点位或断面,进行监测和评价 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 依据行业、功能区、污染物确定排放标准 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结合,浓度与总量结合,环境标准的实施,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实施 必须执行被强制标准引用的方法 按标准确定采样位置、频率、测试、计算 环境标准样品的实施 在考核、校准、标液、方法验证中使用 环境基础标准和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的实施 管理和技术工作中采用,环境标准的监督实施,实施监督的部门环境保护部监督地方环保部门实施环境标准 地方环保部门向同级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汇报标准实施情况 监督的重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执行情况 自我监督和管理性监督结合,应了解的标准,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海水水质标准,应了解的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建筑施工长街噪声限值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特殊的 涉及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应了解的标准,应了解的标准,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结合在导则中的应用和要求学习和理解,应了解一些环境标准史,第一个环境标准:1973年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制定标准的法律依据: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了环境标准的制(修)订、审批和实施权限 80年代末,环境质量按功能保护、污染物分级排放限值、开始浓度、总量双控 2000年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提出“超标即违法”的思想,第二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梳理环评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水环境标准 声环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声环境标准 非污染生态环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梳理环评技术导则,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有关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首先理解导则,技术导则指出环评具体要做什么?有时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理解的基础上有助于加深记忆 总纲颁布时间早,已不完全适应目前法律法规、现有政策和环评技术的要求,但考试将是共性的、基本原则性的,能满足今后一个时段工作要求的基本内容 技术方法部分有较大扩展,首先理解总纲,总纲是统领所有建设项目环评的技术导则 总纲是技术导则共性部分,基本内容和基础 专项导则在总纲一般原则、技术方法、评价内容和相关要求下,突出要素特殊要求 把总则作为树干,专项环评导则作为树枝 注意新规定;规划与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新增地下水导则HJ610-2011,6月1日实施,导则总纲,总纲的背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1993年发布,1994年4月1日开始实施 总纲的对象和规定范围 针对厂矿、事业单位的建设项目,不包括各种规划; 规定了进行项目环评的一般原则、方法、内容和要求 有举一反三的作用,导则总纲,总纲的重点内容 程序:编制环评大纲 编制报告书(表) 评估报告书(表) 审批报告书(表) 准备、正式工作和报告书编制三个阶段 三种成果形式: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 简化掉的程序:环评大纲评审 记好工作程序图,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内容,研究国家和地方法规、发展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技术导则和相关标准、建设项目依据、可行性研究资料及其他有关技术资料 进行初步工程分析,明确项目工程组成,根据工艺流程确定排污环节和主要污染物 识别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筛选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明确评价重点,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内容,进行建设项目影响区域环境现状调查 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和评价工作等级 知识内容:划分依据(原则) 一个内核,四个外部约束 不同等级环评的不同要求; 等级升降调整原则和限度 编制评价大纲或工作方案。,第二阶段工作重点,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做进一步工程分析,进行充分的环境现状调查、监测并开展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根据污染源强和环境现状资料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并开展公众意见调查; 提出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的环境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第三阶段工作,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 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从环保角度确定项目的可行性,给出评价结论和提出进一步的减缓环境影响的建议,最终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制。 最终成果,关键是要有从环境保护角度看问题,项目可行与否的结论,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 按照要素评价,划分等级,共三个评价等级 工作等级划分依据(重点掌握) 项目工程特点:工程性质、规模、能源及资源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数量、种类、性质、去向、浓度、方式) 内因 所在地区环境特点,历史和自然约束 法规政策、规划和标准要求,社会约束,不同等级环评的内容和深度要求,一级评价: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和深入的评价。采用定量化计算完成 二级评价:对单项环境要素的重点环境影响进行详细、全面的评价,采用定量化和定性描述完成 三级评价: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一般评价,通过定性描述完成。,工程分析地位和作用,工程分析是整个环评工作的基础及关键 环保法第13条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 “产生的污染”包括污染源、污染物、污染物的数量和性质、污染产生原因、污染排放规律等,说清这一切即为工程分析。,工程分析基本原则-五项,完整、真实、准确、可信; 尽可能定量表述; 贯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突出重点,表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行业特征和项目具体特征,抓主要因素 在对选址、选线、设计建设方案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工程分析阶段划分-三段,划分施工、运行、服务期满三阶段 所有项目均分析运行期,包括正常和非正常工况 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复杂且区域广,进行施工期分析 运行造成区域环境发生质的变化,需进行服务期满分析核设施、矿山、尾矿库 实施中易酿成严重后果事故,风险源分析,工程分析的方法和特点,常用类比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不同特点见表,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重点),工艺过程分析-找出污染源、主要污染物 资源能源的储运分析-资源能源消耗 交通运输影响分析-物流对环境的影响 厂地开发利用分析-与土地利用规划一致性 非正常工况分析-带来非正常排放的预测 宏观背景分析 总图布置分析,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重点),进一步的3个分析 宏观背景分析-与区域规划的协调性 总图布置方案分析-项目布局环境合理性与保护周围环境、景观及敏感保护目标的防护距离 生态影响要素分析-明确生态影响因子,影响范围、性质、特点和程度,关注针对敏感保护目标的工程分析。特殊工程点段分析:桥梁隧道、取弃土场、水库淹没区等,工程分析的重点,工程分析的实质是污染源分析和影响远分析,是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建设项目 重点是核算、确定污染源强 突出关注非正常工况下的排放与环境影响 其他资源、能源的储运、交通运输等的工程分析内容与深度由建设工程特点、环境特点和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决定,环境现状调查 一般原则,根据项目和拟建地区环境特点,结合评价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调查范围,筛选调查参数,提出涉及因素、项目和重点因子 首先收集资料,信息不够时进行现场调查 对于项目密切相关部分如大气、地面水、地下水应进行全面详细调查,对其环境质量现状要有定量数据并作出分析、评价。一般性问题选择并从简,环境现状调查 调查内容14大项,分组有利记忆 1地理位置、2地质环境、3地形地貌、4气候与气象 自然条件 5地表水环境、6地下水环境、7大气环境、8声环境 需要保护的环境要素对象 9土壤与水土流失、10生态调查 生态环境 11社会经济、12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景观、13人群健康(职业与地方病) 社会环境 14其他-放射性、电磁辐射、地面沉降等 特定,环境现状调查 基本方法,调查的方法和特点:三法 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方法,影响预测和评价(核心工作),包括预测和评价两部分,预测是基础,回答将会是什么情况,评价作判断,是结论 影响预测的原则 已经确定的评价项目都要分析、预测、评估可能的环境影响 根据评价等级、工程与环境特性、环保要求确定分析、预测、评估范围、时段、内容、方法 尽量考虑评价范围内相关规划项目的影响,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及特点,环境影响时期划分和预测时段,按照生命周期和表现,3+2+2划分 3生命周期三阶段 建设阶段建设周期长、影响大项目 生产运行所有项目;初期和中后期 服务期满阶影响累积性、生态型项目 2生产运行两种工况 正常与不正常排放 2环境承载两种状态 承载能力最差和一般,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和内容,范围取决评价等级,项目和环境共同决定应设预测点和预测断面具体控制和表述 预测内容 影响预测的概念:对能代表评价区的各种环境质量参数变化的预测 预测参数包括常规参数和特征参数 常规参数 反映一般通用环境质量状况 特征参数 评价项目与建设项目有联系环境质量状况,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和内容,预测范围有面(大气、噪声、生态、土壤等)、线(河流、交通噪声等)两类 对提出备选的多方案分别预测,给出具体结果 生态影响预测包括生态系统整体性及其功能变化预测和敏感生态问题预测、野生物种及其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自然资源、农业生态、城市生态、海洋生态、区域生态问题预测,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水土流失预测、移民影响预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单项评价方法 以法规标准为依据,一一对照评价项目各个质量参数的环境影响 注意叠加现状值,背景值、项目增量与总量 单项评价应有重点,评价应有多个预测点在不同条件下的质量参数变化 尽量评价影响的特性、范围、大小及重要程度 多项评价方法 对多个质量参数的综合评价,重点选择适当参数进行预测。需要有具体模式(计算公式),报告书编制 总体要求,全面概括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 文字应简洁准确 尽量采用图表和照片直观、清晰表达,以利于阅读和审查 论点明确 符合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要求,报告书编制 内容 11项中全选或部分,1 总则 2 建设项目概况 3 工程分析 4 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状况 5 环境影响预测 6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7 环境保护措施评述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8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9 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建议 10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1 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环境风险评价、总量控制、公众参与等,报告书编制 结论,结论的基本内容 概述环境现状,说明主要环境质量问题 简要说明建设项目的影响源及污染源情况 概括总结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价结果 对环保措施的改进意见 对项目建设环境是否可行的结论, 放得出,收得回,报告书的关键之笔,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有统领性的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新版08年12月31日发布,09年4月1日起实施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 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 不同等级评价项目的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的特点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的监测因子、监测制度和监测布点原则 不同等级评价项目的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因子和预测范围的确定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一般步骤 各类污染源计算清单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常规预测的情景组合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推荐模式的适用条件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的主要内容 其中绿色黑体字者是考试大纲的掌握要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术语,敏感区:一类区+部分二类区+特定敏感区 常规污染物4类5种:SO2/TSP/PM10/NO2/CO 特征污染物:常规以外的 污染源分类:点源、面源、线源、体源 污染物分类:颗粒物和气态物,小颗粒可归气 排气筒:有组织排放,相对无组织排放 简单地形:周边5km内地形低于排气筒,反之复杂地形;多源时以最高污染源高度判断,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术语续,推荐模式:估算模式和进一步预测模式 先估算,再进一步预测 非正常排放:非正常工况下的排放,点火开炉、设备检修、治理设施失效、工艺设备异常等 长期气象条件和典型小时和典型日:达到一定时限及观测频次要求的气象条件。为代表性 一级评价:近五年内至少连续三年逐日、逐次 二级评价:近三年内至少连续一年逐日、逐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术语续,复杂风场:评价范围内存在距地风速、风向等因子不一致的风场。因地表的地理特征或土地利用状况不一致造成:海边-海陆风、山谷-山谷风、城市-城市热岛环流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保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影响,在厂界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大气环评工作等级划分方法,占标率概念:污染物对地面浓度份额贡献率 原则:依据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和地面浓度达到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 Pi =Ci/COi100% COi的选取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1小时浓度限值的二级标准,无小时浓度时用日均浓度的3倍 其他污染物: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一次浓度值。地方标准或国外参考标准,大气环评工作等级划分方法,导则给出的划分等级判据 表3-1 评价工作等级,大气环评工作等级划分方法,划分等级的判据:P37表3-1,抓两头带中间 调整:单源排放多种污染物,取P值最大者 多源排放同一种污染物,取级别最高者 提高原则:高耗能行业、多源项目不低于二级 敏感区、临界区、重危害特殊项目不低于二级 城市道路项目考虑线源影响不低于二级 公路、铁路项目考虑线上点源影响计算 排放总量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可低于一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不同工作等级的预测要求和评价范围 一二级评价预测要求:采用推荐的进一步预测模式预测 三级评价预测要求:直接利用估算模式成果 评价范围的确定:以污染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形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 直径和边长不小于5km,不大于25km 线性工程中心线两侧200m,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等级调整,多源排放同一污染物,分别定级并取高者 高能耗行业不低于二级:电力、煤炭、有色、建材、化工、钢铁、造纸、纺织 减排明显改扩建,可低于一级 评价范围有一类区、现状质量接近或超过标准、排放特殊污染物的不低于二级 城市道路为主新建、扩建项目不低于二级 公路、铁路项目以沿线集中污染源定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清单列表 污染源排放概况 计算新建项目两本账和改扩建项目三本账 分别统计点源、线源、面源和体源污染源 大气污染源影响与空间位置、尺度密切相关 其他调查内容:与颗粒物有关的调查清单 四个参数:粒径分级、分级粒径、颗粒物质量密度、所占质量比,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p41 目的:现状质量值,叠加的本底值 监测因子:排放的常规污染物、特征污染物有环境质量标准的、有居住区大气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都入选;考虑其他毒性大的 监测制度 从一级到三级,从两期到必要一期 每期保证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监测数据满足有效性规定,p57表3-23 全年、月份、每日的频次和分布要求 监测布点要求见p43表3-11,递减规律 监测点数:10-6-24,线源重点在点 监测因子:常规污染物,标准支持;无标者 布点基本要求:方位,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基本原则:与评价等级相关 常年观测资料,调查评价区20年以上主要气候统计资料 气象:物理现象;气候:气象的表现规律 一级评价的要求 50km分界,对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的差别 近5年内连续3年,地理特征一致,否则补实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一级补充观测连续一年,二级代表性连续观测2个月以上 气象资料内容 温度 风速 风向、风频 主导风向,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影响预测的步骤,确定预测因子: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 确定预测范围:覆盖评价范围 确定计算点:三类:敏感区、预测区网格点、最大地面浓度点 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污染源调查清单 确定气象条件:典型小时和典型日 确定地形数据:简单地形和复杂地形,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确定预测内容,逐时或逐次气象条件下敏感点、网格点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逐日条件下敏感点、网格点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长期气象条件下敏感点、网格点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年平均浓度 非正常排放,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条件下敏感点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设定预测情景 预测情景组合五个方面:污染源类别、排放方案、预测因子、气象条件、计算点 常规情景组合,p49表3-15 污染源类别:新增、消减、被取代、其他在建、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是设定情景的主动项 以1号、2号为基本的主要情景,大气导则预测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影响分析;对最大地面浓度点的影响分析 叠加现状监测背景值 最终影响=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消减污染源计算值-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 分析典型小时和典型日气象条件下对敏感点和全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主要内容,分析长期气象条件下对敏感点和全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 分析评价不同排放方案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在选址、污染源排放强度与排放方式、污染控制措施等方面评价 对解决方案进行进一步预测和评价,给出最终的推荐方案,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问题的提出 控制无组织排放的影响,一是治理,二是隔离防护 防护距离确定方法 利用推荐模式计算 防护距离参数选择:参数首先满足厂界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大气评价的推荐模式 两类:估算模式和进一步预测模式 三个进一步预测模式的特点、适用对象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模式的适用条件 模式对气象资料的要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三附”要求 附图5个、附表5个、附件3个的名称 不同等级评价的不同要求 一级全要求 二级少一图:复杂地形的地形示意图 三级2图、3表、1附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相关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982年制定,1996年修订,2000年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单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 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 环境空气质量对应的等级 常规污染物的浓度限制,9种污染物 代表性,考试有用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TSP、可吸入颗粒物,主要二级标准值,大气导则相关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名词术语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无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源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污染源 单位界周 排气筒高度,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相关标准,关于排气筒的若干规定 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气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需同时遵守两项规定,超过一项极为超标排放 两个排放相同污染物排气筒合并成一个等效排气筒的条件和计算方法 新建排气筒的高度要求,大气评价导则考题式样 单项选择题,1 新污染源的排气筒高度一般不应低于( )。 A 10m B 12m C 18m D 15m 2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以()为起点的控制距离 A 污染源中心点 B 监测布点 C 厂界监控点 D 排放源中心点 3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分级应选择() A 进一步预测模式 B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C 估算模式 D 系统模式,大气评价导则考题式样 不定项选择题,1对照各污染物有关的环境质量标准,分析其()的达标情况 A 前期浓度 B 长期浓度 C 中期浓度 D 短期浓度 2 在应用气象资料前对原始资料进行插值处理,其插值方法包括() A 连续均匀插值法 B 均值插值法 C 间断插值法 D 实际观测插值法,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主要考点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不同评价等级的水域调查时期 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源调查的原则和基本内容 水质调查时水质参数的选取原则 拟预测水质参数筛选的原则和方法 水质现状监测的断面和取样点布设,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主要考点 续 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时期和影响时段的确定原则 各类地面水体和污染源简化的条件 水质预测数学模式的选用原则 河流、河口、湖泊(水库)和海湾水质常用预测模式和适用条件 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的基本资料要求,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地面水评价有关基本概念 水域功能和执行标准:一一对应 污染物分类:四大类型 污水排放量,分五级,与污染物共同构成水污染的主体 基本水文条件:受纳水体是客体 地面水体类型,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内陆水体和海湾水体分三级,一级高,三级低 分级判据的基本内容 项目的污水量、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内因 地面水域的规模和水质要求外因 内因污水量5级,水质三等 外因规模三类,水质要求五级 污染物4类:持久、非持久、酸和碱、热,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水质复杂程度,按照污染物类型数和预测水质参数的多少分复杂、中等、简单三类 地面水域的规模 大河、中河、小河,大湖(库)、中湖(库)、小湖(库) 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的时期 河流、河口、湖泊与水库,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水环境现状调查的时期 地面水分三期: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 北方可化为冰封期和非冰封期 分级调查要求:p72表4-3 特殊的对象 面源污染严重,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 冰封期较长,且作为生活水源和渔业用水,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地面水系水文调查的原则和内容 污染源调查p75 原则:以收集现有资料为主,十分必要时才补充现场调查或测试 地面水污染源分类 点源调查 非点源调查,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水质调查和水质参数的选择原则 调查尽量利用现有数据资料 水质参数包括二类 常规水质参数:pH、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凯式氮或非离子氨、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总磷 特征水质参数:与项目和行业有关 注意:没有化学需氧量(COD),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现状监测,地面水水质现状监测 河流采样断面设置 三种类型:对照、控制、消减 分别对应:背景-排污口上游500m、项目贡献、自然恢复 设断面基本原则:评价范围两端、保护对象附近、水文水质突然变化处、水文站 适当考虑预测关心点,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现状监测,河流取样点设置 在一个断面上的采样具体位置 基本要求:代表性、完整性 与宽度、深度正相关,宽50m、深5m为界 水样的处理 一级评价每个水样独立分析 二三级评价取混合水样,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现状监测,湖泊水库采样断面设置 由水文条件的差异决定:面积变化大、相对静止、分区分层 湖泊水库取样点设置:p7677 河口:排污口位于感潮段,考虑潮水影响 海湾采样断面和取样点设置,与湖泊相似 特殊水体:设闸坝人工调控的河流,流动期同河流,静止期同狭长湖泊-城市橡胶坝水面,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的原则 预测范围、时段、内容、方法由评价等级、项目、水环境特性、环保要求确定 预测方法:数学模型、物理模型、类比分析、专业判断 季节性河流由水体功能确定 重点保护水生生物,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预测水质参数筛选 计算ISE值后排序 ISE=cpQp/(cs-ch)Qh ISE的重要性(水环境容量问题) 分子是污染物量,分母是差值容量 单因子等标法,最常用方法 形式简单,结果直观,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ISE一般为小于1的数值; ISE值大的参数是重点评价参数 如ISE1,则表明受纳河流不能承受排入如此多的此种污染物; 如ISE为负数(0),则表明河水对此种污染物已经超标。,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地面水水体简化的要求 预测模型的要求 河流:矩形平直、矩形弯曲、非矩形 河口:定义,感潮河段的判断 湖泊与水库:区分大、小、分层(深) 海湾:只考虑潮汐作用 污染源简化的要求 排放方式和排放规律的简化:连续恒定排放,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水质模型的类型与选用原则 类型:动态、稳态和准稳态 零维、一维、二维、三维 水质模型选用原则 区域:水质混合区预测二维和三维;水质均匀区预测零维和一维 状态:水质水量变化大动态或准动态;其他用稳态;有一定变化,分段平滑处理、稳态,常用河流水质数学模型与适用条件,关注条件:河段、污染物和两项流性质;对比 河流完全混合模式: 河流一维稳态模式 河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 河流二维稳态混合累积流量模式 S-P模式 充分混合的判断:任一点浓度与平均浓度差小于平均浓度5%,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单项水质评价,以法规和标准为依据,等标法 注意预测值与背景值的叠加 不同类型指标的评价计算技术方法 多项水质综合评价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所需基本资料 水质标准、水体功能、污染物总量三大要件,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标准,地面水质量标准 标准组成:基本项目、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 适用范围:具有使用功能的河流、湖泊、运河、水库、渠道 补充项目适用于一级和二级保护区 水环境功能分类:类,记住各自功能!,地下水保护的概念,重要保护对象,导则出台艰难 地下水质量标准:同样五类:类 地下水质量标准:监测项目;生活饮用水标准监测方法 地下水质量评价:单项组分评价,与地表水相同;综合评价 地下水质量保护:严格控制污水回灌、污水回排放、有害废物对方和地下处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污染物分类,69种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第一类污染物和第二类污染物 不同的排放口管理 不再执行的与排入水体水质标准对应关系 综排标准和行业排放标准 配套监测要求,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试题示例,单项选择题 当水环境现状调查区域面源污染严重,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时,( )评价的各类水域应调查丰水期 A 一级评价 B 二级评价 C 三级评价 D 一二级评价 河流的断面宽深比( )时,可视为矩形河流 A 10 B20 C30 D 40,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试题示例,不定项选择题 单一组分的水质模型可以模拟的污染物类型包括( ) A 持久性污染物 B 非持久性污染物 C废热 D点污染源 河流二维问题混合模式不包括( ) A横向混合系数 B河流宽度 C耗氧系数 D平均水深,声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主要考点,新导则、新要求、出题概率高 环境噪声评价量:环境质量、声源源强、厂界噪声及其应用条件 声环境评价时段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声环境现状调查 环境噪声现状监测布点和监测制度 声环境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声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主要考点,声环境影响预测需要的基础资料 制定噪声防治对策的原则 不同评价等级对污染源噪声数据的要求 不同类型环境噪声源的简化条件和方法 声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声环境背景值、贡献值、预测值的含义、应用和相加、相减计算,声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声环境评价类别和时段划分 类别:项目对外环境影响和外环境对项目影响 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 施工期和运行期 运行期: 固定声源投产后作评价期 代表性时段:运行近期、中期、远期作评价期,声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环境噪声评价量 概念较生僻,要记忆 分声环境和噪声源强两类 声压级和声功率级两类:主观感受和客观能量 分来源、分时段、分频率 声环境质量评价量 昼间等效声级、夜间等效声级、最大A声级;机场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声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评价量,声源源强表达量 A声功率级或倍频带声功率级,距声源r处的A声级或或倍频带声压级;等效感觉声级 厂界、场界、边界噪声评价量 昼间等效声级、夜间等效声级、室内噪声倍频带声压级、频发和偶发最大A声级 社会生活噪声源变价噪声评价量 与厂界相同,声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声环境评价等级划分。有特点而重点 划分三级: 一级详细评价、二级一般评价、三级简要评价 划分依据: 声环境功能类别 建设项目带来变化程度 人口数量 还要考虑项目规模。与大气和地面水分级比较,声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测量 基本方法 现状调查收集资料、现场调查、现场测量三法 测量点布设原则:与声环境特点要求紧密相关 重点和全面相结合 近密远疏 线状声源分断面和距离 空白区简化,声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环境噪声的测量量 连续等效A声级、最大A声级和持续时间、机场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WECPNL) 倍频带声压级、总声压级、 A声级、线性声级或声功率级、 A声功率级 特殊声源:频率特性、脉冲周期等 测量时段 正常工况下;昼夜有分别;起伏大加密,声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环境噪声预测 预测条件 噪声源数据的获得 数据包括声压级(包括倍频带声压级)、 A声级(包括最大A声级)、声功率级、倍频带声功率级、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数据来源包括类比测量、引用已有数据 首先考虑类比测量,一级类比测量,声环境影响评价导则,预测范围 等于或大于评价范围 预测点布设原则 所有现状监测点 网格法定点,边长20m20m100m100m线状声源调整:近密远疏 声源简化条件 基本声源:点声源、线声源、面声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