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数字电视平台技术方案 第 1 页/共 52 页 目 录 一、一、 前言前言 2 2 二、二、 XXXX 省有线数字电视发展现状省有线数字电视发展现状3 3 三、三、 平台技术规划概述平台技术规划概述 4 4 (一) 总体技术要求 .4 (二) 总体规划示意图 .5 四、四、 平台建设目标和原则平台建设目标和原则 5 5 (一) 建设目标 .5 (二) 建设原则 .6 (三) 业务发展规划 .7 (四) 建设依据 .7 五、五、 平台建设方案平台建设方案 9 9 (一) CA 系统 .9 (二) EPG 系统 .10 六、六、 组织实施组织实施 1212 (一) 加强组织领导 12 (二) 加快充实骨干 12 (三) 加强协调协作 12 七、七、 技术规范附件技术规范附件 1313 附件一:省公司有线数字电视 CA 系统技术规范.13 附件二:省公司有线数字电视电子节目指南技术规范25 附件三:省公司有线数字电视节目 SI 信息规划.46 2 一、前言 有线电视涉及千家万户,是家庭通向社会的窗口,是党和政府 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有线电视数字化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 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有线电视的数字化转换,是全省信息化建设的 重要环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 求,也是广播电视自诞生以来面临的一次最大变革。总之,推进有线 电视数字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 要求,是现代生活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信息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率 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三个发展”的迫切需要,对推动全 省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具有重要 的意义。有线电视数字化,是 xx 省巩固宣传舆论阵地、推进“数字 xx 省”建设、做大做强广电产业、拓展省市广电媒体发展新空间的 内在要求。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省有线电视数字化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 省公司各省辖市中,xx、xx、xx、xx 建立了有线数字播出系统,并 基本完成了整体转换。xx、xx、xx 也建立了数字电视前端系统。 xx、xx 已建成了互动数字电视平台,并初步建成了一个综合计费系 统。xx、xx 和 xx 已使用省干线网公司传送的数字电视信号。全省有 线数字电视用户达 xxx 万户,整转率为 xx.xx。 但是各省辖市数字电视平台仍然存在技术标准不一致,资源不 共享,系统重复建设等问题。因此要加快推进全省有线电视数字化, 必须根据 xx 省有线数字电视技术规划,制定 xx 省有线数字电视平台 总体技术方案,打通技术壁垒、规避重复投资、实现全程全网、统一 规范建设全省数字电视平台。 xx 省数字电视平台技术规范 第 3 页/共 52 页 本方案是在充分调研全省数字电视现状及发展规划,并充分参 考其他兄弟城市和各分公司的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 二、xx 省有线数字电视发展现状 目前 xx 省广播电视省级干线网络线路全长 xxxx 公里,分为 xx、xx 两个光缆环路,网络传输容量为 xxxGb/s,承载数十套中央、 省、数字基本与付费节目以及部分数据业务的传输。xx 个省辖干线 光缆网已连通全省 xx 个县(市、区) ,线路总长度超过 xxxx 公里。 xxxx 年到 xxxx 年,xx、xx、xx、xx 等城市实施的数字化整体 转换,为全省数字化创造了新经验。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xx 广 电已经具备了雄厚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为推进数字化工作提供了 人才和技术保障。 Xxxx 年,xx 广电按照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政府领导、广电实 施、社会参与、群众认可、整体转换、市场运作”的原则,加速发展 有线数字电视。Xxxx 年 xx 省新增有线数字电视用户 xxx 万,连续两 年发展用户超百万。xx、xx 已顺利实现了整体转换并通过国家验收; xx、xx 实现了县级市的数字电视整体转换,xx、xx 等地推出了互动 电视。 xxxx 年底,xx 广电网络整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推进全省有 线电视数字化奠定了基础。xx 实现网络整合后,有线电视用户数将 达到 xx xx 万,成为国内较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 4 三、平台技术规划概述 (一) 总体技术要求 1、统一网络技术规划标准。统一网络技术规划标准。统一全省频谱规划、有线电视网络 技术标准、有线电视网络器材技术标准。 2、统一数字电视技术体系标准。统一数字电视技术体系标准。统一全省条件接收系统(CA) 、 数字电视业务(包含 EPG、数据广播、NVOD、股票等)系统、机顶盒 终端及中间件、互动数字电视等技术标准。 3、统一干线传输网络。统一干线传输网络。统一全省干线网络的规划,干线传输网 络的规划必须考虑到网络的容量、组网能力、安全自愈能力、管理调 度能力能够适应数字电视各项业务的发展。 4、统一前端播出系统统一前端播出系统。全省设立两个省级播出主前端,互为安 全备份。除为直接覆盖的用户提供信号外,还通过省干线网络向全省 各省辖市分前端提供统一的清流节目和信息。 5、统一统一综合计费系统。综合计费系统。全省建立一个综合计费系统,负责全省 数字电视用户管理和营帐功能。 6、统一内容集成统一内容集成平台。平台。全省建立一个内容集成平台,负责节目 和资讯信息等各类信源的引进、集成、包装,并向两个省级播出主前 端分发传输,为省级播出主前端提供 NVOD、数据广播和互动电视等 各业务播出系统提供节目源。 7、统一互动电视播出平台。统一互动电视播出平台。互动电视系统采用先集中后分布的 模式,逐步实现全省业务覆盖。 8、分级资讯。分级资讯。实现省辖市和县(市、区)分级资讯插入,本地 xx 省数字电视平台技术规范 第 5 页/共 52 页 电视节目、信息业务由各省辖市在本地分前端插入,满足本地政府宣 传需求。各县(市、区)也可以参照市级播出前端的做法,在本地插 入自办节目。 9、分级管理。分级管理。各省辖市、县(市、区)依托全省综合计费系统, 实现对本地用户的节目授权管理和用户信息管理,负责对节目进行加 密和 EPG 播发。 (二) 总体规划示意图 四、平台建设目标和原则 (一) 建设目标 远期目标:远期目标:能够支撑全省 xxxx 万用户的数字电视、高清电视、 互动电视等业务服务。 近期目标:近期目标:xxxxxxxx 年 xx 月底之前完成全省有线数字电视平台建设, 并支撑 xx 个城市(xx、xx、xx、xx、xx、xx、xx、xx、xx)共 100 万用户的数字化整体转换;同时,力争按 20的比例,xxxx 年共发 展互动电视用户 xx 万户。 6 (二) 建设原则 1、 发展互动原则 高清、互动电视是数字电视发展的总趋势和大方向。要实现全省 数字电视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互动电视的发展方向。这是数字技 术应用带来的历史机遇,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直面 三网融合、应对未来竞争,抢占发展制高点的迫切要求。因此,在有 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时,必须同步推广普及互动数字电视。 2、 统一标准原则 标准化原则是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兼容性和开放型的 前提。方案实施过程中,必须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的原则建 设全省数字电视平台,才能实现全省数字电视业务的协同、规模、集 约化发展。 3、 安全开放原则 安全开放原则是确保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高度的冗余性, 能够充分适应数字电视新业务和安全播出的需求。整个系统必须具备 安全备份措施和标准的软硬件接口,方便与不同厂家的设备的互联, 减少投资风险。整个平台在突出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要充 分考虑系统具备技术先进性和前瞻性,确保平台技术方案不落后。 4、 合理利用原则 平台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市现有投资设备重新利用, 既要避免重复投资,又要避免资源浪费。 xx 省数字电视平台技术规范 第 7 页/共 52 页 (三) 业务发展规划 xx 有线数字电视技术平台可以支撑以下主要业务: 1、支持 300 路以上节目流的传输能力,一期平台可同时传输 60 套以上公共电视频道、70 套以上付费电视频道。 2、支持包括电子节目指南、准视频点播(NVOD) 、证券资讯、 数据广播、马赛克导航等多种业务应用。 3、支持互动电视实时视频点播、家庭卡拉 OK、时移电视、网 络录像机(NPVR)等视频交互业务。 4、支持信息浏览、在线游戏、在线交易、在线证券、电视银 行等双向业务应用。 5、支持高清广播数字电视、高清互动电视点播等高清数字电 视业务应用。 6、支持各地电视节目和公共信息在本地插入。 (四) 建设依据 1、 国家标准 (1)GB/T 7400.11-1999 数字电视术语 (2)GB/T 17975.1-2000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 用编码第 1 部分:系统 (3)GB/T 17975.2-2000 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 用编码 第 2 部分:视频 (4)GB/T17975.3-2002 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 用编码 第 3 部分:音频 8 2、 国家广电总局行业标准 (1)GY/Z 2032004 数字电视广播电子节目指南规范 (2)GY/Z 175-2001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 (3)GY/Z 174-2001 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规范 (4)GY/T 170-2001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与调制规范 (5)GY/T 2012004 数字电视系统中的数据广播规范 (6)GY/T 170-2001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与调制规范 (7)GY/T 2212006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8)GY/T 224-2007 数字视频、数字音频电缆技术要求和测量 方法 (9)GY/T 198-2003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 QAM 调制器技术要求 和测量方法 (10)GD/J 12-2007 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接收解码器(机顶盒)技 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11)GY/T 134-1998 数字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3、 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有线数字电视技术要求 (1)用户管理系统与监管平台数据交换接口技术要求(暂行) (2)运动图象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系统、视频和音频部分 的实施指南(暂行) (3)有线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应用指南(暂行) (4)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应用指南(暂行) (5)有线数字电视电子节目指南指导性意见(暂行) (6)有线数字电视中间件指导性意见(暂行) (7)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和遥控器功能实施指导意见(暂行) xx 省数字电视平台技术规范 第 9 页/共 52 页 (8)节目定购单和用户结帐单格式基本要求(暂行) (9)有线数字电视频道配置指导性意见(暂行) (10)有线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入网技术要求和测评方法 (暂行) (11)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用户管理系统入网技术要求和测评方法 (暂行) (12)条件接收系统缓存设备与监管平台交换协议和格式技术要 求(暂行) 五、平台建设方案 (一) CA 系统综述 全省统一确定 12 家 CA 系统。 全省数字电视 CA 系统采用集中授权与本地加扰的模式。 省综合计费系统通过统一授权平台与省辖市分前端 CA 授权系统 对接,实现集中的授权模式。省辖市播出分前端采用本地加扰模式, 即在本地通过再复用设备对省清流的公共节目进行加扰并发展用户。 集中授权和本地加扰模式,既能确保全省系统安全,又能适应不同省 辖市对节目不同分包营销策略的需求。 在未开始整转的省辖市,须采用全省规定的 CA 发展用户。已开 始实施整转的省辖市,可采用原有 CA,但是机顶盒须采用全省统一 的规范标准,原有机顶盒必须根据全省规划逐步优化升级,至少能接 收基本电视和付费电视节目。 10 再复用设备 EMMGECMG 统一授 权平台 SMS 接口 ECMGEMMG 计费平台 传输平台 本地节目 未加扰传输流 省平台地市分前端 市级CA平台 (二)CA 系统技术规范 1 使用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省平台中使用的CA系统的系统结构及总体功能。 2 引用标准和文件 GB/T 17975.12000 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 第1部 分系统 GB/T 17975.92000 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 第9部 分系统解码器的实时接口扩展 GB/T 183362001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技术安全准则 GB/T 16649.11996 识别卡 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 第一部分:物理特性 GB/T 16649.21996 识别卡 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 第二部分:触点的尺 寸和位置 GB/T 16649.31996 识别卡 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 第三部分:电信号和 传输协议 GY/Z 1742001 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规范 GY/Z 1752001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 xx 省数字电视平台技术规范 第 11 页/共 52 页 ETSI TS 103 197 v 1.4.1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Head-end implementation of 数字视频广播 SimulCrypt 广电总局相关技术要求或指导性文件 有线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应用指 南 (暂行) 广电总局相关技术要求或指导性文件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入 网技术要求和测评方法 (暂行) 广电总局相关技术要求或指导性文件 条件接收系统缓存设备与监管平台 数据交换协议和格式技术要求 (暂行) 3 定义和缩略语 3.1 定义 3.1.1 IC卡 Integrated Circuit Card 又称智能卡(Smart Card),在本技术规范中, “IC卡”与“智能卡”含义相 同,均指用于接收机中条件接收系统模块的集成电路卡。 3.1.2 业务service 作为节目提供给用户的一套基本流。它们通常由不同数据组成,如视频、音 频、字幕、其他数据等,通过公共同步关联起来。 3.1.3 广播者(业务提供商)broadcaster(service provider) 一个按照一定计划组织一系列事件或业务并向用户发送的组织或机构。 3.1.4 加扰/解扰系统 scramble/descramble system 加扰是为了保证传输安全而对业务码流进行加密。通常在广播前端的条件接 收系统控制下改变或控制被传送业务的某些特性,使得未经授权得接收者不能得 到正确的业务码流。 解扰是加扰的逆过程,在用户接收端的解扰器中完成。 3.1.5 加密/解密系统 encryption/decryption system 在条件接收系统中存在两种类型的加密,用途如下: 对授权管理信息EMM进行加密处理,然后以单独授权或分组授权的方式 发送到用户接收终端的相应处理装置。 对授权控制信息ECM进行加密处理,其ECM信息中包含了对业务的访问准 12 则信息以及用于解扰的信息。 解密操作在接收机端进行。为安全性起见,解密操作应和接收机分离,解密 操作在一个可分离的模块中进行,如在智能卡中进行,可增强系统的保密性。 3.1.6 多密 multicrypt 指接收机中对多个不同的条件接收系统的节目进行接收的技术或方式。 3.1.7 同密 simulcrypt 指通过同一种加扰算法和加扰控制信息,使多个条件接收系统一同工作的技 术或方式。 3.1.8 通道channel 代表TCP连接的一个应用,并允许应用来决定该连接的参数。通常对应一对 一的TCP连接。 3.1.9 控制字control word (CW) 用于加扰的控制信息。 3.1.10 控制字发生器 control word generator (CWG) 用于产生控制字的部件。 3.1.11 加扰周期 crypto period (CP) 加扰器使用某一个控制字的周期。 3.1.12 授权控制信息 entitlement control message (ECM) 一种专有的条件接收信息,包含有经安全加密的控制信息和授权信息。 3.1.13 授权控制信息发生器 entitlement control message generator(ECMG) 产生授权控制信息的部件。 3.1.14 授权管理信息 entitlement management message (EMM) 一种专有的条件接收信息,指定了用户或用户组对服务或事件的授权等级。 3.1.15 授权管理信息发生器 entitlement management message generator(EMMG) 产生授权管理信息的部件,并按照合适的时间间隔重发。 3.1.16 复用 multiplex 在一个物理频道中承载一个或多个业务或事件的所有数据流。 xx 省数字电视平台技术规范 第 13 页/共 52 页 3.1.17 复用器 multiplexer (MUX) 对数据流进行复用的设备 3.1.18 业务信息 Service Information(SI) 用于描述传送系统、内容和广播数据流的计划/时间表等的数据。它包括 MPEG-2的PSI信息及独立定义的扩展部分。 3.1.19 同密同步器 simulcrypt synchroniser (SCS) 一种获得控制字和授权控制信息,并使所有与之相连的条件接收系统同步播 出的逻辑部件。 3.1.20 传输流 Transport Stream(TS) 传输流是由GB/T 17975.1-2000定义的数据结构,是数字视频广播标准的基 础。 3.1.21 机顶盒 Set Top Box(STB) 机顶盒是集声音、图像、数据处理于一体的,具备交互扩展能力,软硬件体 系开放、完整的多媒体信息终端系统。 3.2 缩略语 表一 AC-3Dolby AC-3 audio coding(ITU-R BS 1196) 杜比AC-3音频编码 CAConditonal Access 条件接收 CAMConditonal Access Module 条件接收模块 CASConditonal Access System 条件接收系统 CATConditonal Access Table 条件接收表 CPCrypto Period 加扰周期 CWControl Word 控制字 CWGControl Word Generator 控制字发生器 DSM-CCDigital Storage Media Command & Control 数字存储媒体指令与控 制 ECMEntitlement Control Message 授权控制信息 ECMGEntitlement Control Message Generator 授权控制信息发生器 EISEvent Info Scheduler 事件信息调度器 EITEvent Information Table Generator 事件信息表 EMMEntitlement Management Message 授权管理信息 EMMGEntitlement Management Message Generator 授权管理信息发生器 EPGElectronic Program Guide 电子节目指南 ETS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 欧洲电信标准 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 Institute 欧洲电信标准委员会 14 HDTV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 高清晰度电视 IECInternational Electronical Commission 国际电工委员会 IPPVImpulse Pay Per View 即时按次付费节目 IRDIntegrated Receiver Decoder 综合接收解码机 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国际标准化组织 MPEGMoving Pictures Expert Group 运动图象专家组 MUXMultiplexer 复用器 NITNetwork Information Table 网络信息表 OSDOn Screen Display 屏幕显示 PATProgram Association Table 节目关联表 PMTProgram Map Table 节目映射表 PPCPay Per Channel 按频道付费 PPVPay Per View 按次付费 PSIProgram Specific Information 节目专用信息 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正交调幅 RFRadio Frequency 射频 SASSubscriber Authorization System 用户授权系统 SCSmart Card 智能卡 SCRScrambler 加扰器 SCSSimulcrypt Synchroniser 同密同步器 SDTService Description Table 业务描述表 SDTVStandard Definition Television 标准清晰度电视 SIService Information 业务信息 SMSSubscriber Management System 用户管理系统 STStuffing Table 填充表 STBSet Top Box 机顶盒 TDTTime and Date Table 时间和日期表 TSTransport Stream 传输流 4 省平台 CA 系统概述 省平台 CA 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分前端 CA 系统对节目进行本地加扰,由省 计费平台进行统一授权,在省计费平台与分前端 CA 系统之间通过统一授权平台 进行授权调度,由 EIS 负责对各分前端 CA 系统进行统一调度。 5 省平台 CA 系统构成 xx 省数字电视平台技术规范 第 15 页/共 52 页 省平台 地市平台 分前端CA MUX&SCR EMMG SCS ECMG QAM EIS 统一授 权平台 QAM QAM 分前 端 CA 接口 ECMGEMMG 省计费平台 省节目 传输平台 本地节目 未加扰传输流 5.1 系统构成 5.1.1 分前端CA系统: 分前端CA系统主要完成EMM、ECM的生成,在加扰器的配合下完成节目的加密 与加扰,其中分前端CA接口提供包括授权、取消授权、发送屏显、发送邮件、区 域设置、配对、解除配对等功能接口。 5.1.2 统一授权平台: 完成各分前端的授权调度工作,将省计费平台发送的授权指令正确及时的发 送至相应分前端CA系统。 5.1.3 EIS: EIS向各分前端CA系统提供静态或动态AC,提供节目加扰、限播、指纹、录 像等一系列控制,实现对各省辖市SCS的集中控制,从而实现统一的节目控制。 5.2 系统实现过程 5.2.1 用户通过省计费平台在各省辖市的营业终端订购节目或节目包,并在省 计费平台中记录本次受理; 5.2.2 省计费平台将符合条件的请求发送至统一授权平台; 5.2.3 统一授权平台分析授权请求以及节目属性,进行判断之后向相应的分前 端CA系统发送授权指令。 5.2.4 分前端CA系统完成授权后,通过统一授权平台向省计费平台返回结果代 码。 5.2.5 EIS向分前端CA系统中的SCS分发静态或动态AC,实现全省的统一节目控 16 制。 6 分前端 CA 系统内部模块之间接口 6.1 EIS与SCS之间接口传输的消息类型 Channel_setup Channel_test Channel_status Channel_close Channel_error Channel_reset SCG_provision SCG_test SCG_status SCG_reset SCG_error SCG_list_request SCG_list_response 6.2 EIS与ACG之间接口传输的消息类型 Channel_setup Channel_test Channel_status Channel_close Channel_error AC_request AC_response AC_error AC_interrupt 6.3 SCS与ECMG之间接口传输的消息类型 Channel_setup xx 省数字电视平台技术规范 第 17 页/共 52 页 Channel_test Channel_status Channel_close Channel_error Stream_setup Stream _test Stream _status Stream _close_request Stream_error Stream_close_response Cw_provision Ecm_ response 6.4 EMMG与复用器之间接口传输的消息类型 Channel_setup Channel_test Channel_status Channel_close Channel_error Stream_setup Stream _test Stream _status Stream _close_request Stream_error Stream_close_response Data_provision 6.5 SCS与复用器之间接口传输的消息类型 目前该接口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将来国家或行业标准出台后,需 要使之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SCS与加扰器之间接口传输的消息类型 18 目前该接口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将来国家或行业标准出台后,需 要使之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6.6 SCS与CWG之间接口传输的消息类型 目前该接口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将来国家或行业标准出台后,需 要使之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6.7 加密和加扰算法 加密算法和加扰算法必须采用符合相关国家信息安全规定,并得到国家信息 安全管理机构和国家密码管理机构的批准。 采用三层加密体系:对CW和SK及用户授权信息采取三层加密体系,保证CW和 用户授权信息不被窃取。 加密算法替换:CA系统所使用的加密算法能由国家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和国家 密码管理机构的指定的加密算法或密钥所代替。 7 分前端 CA 系统基本要求 7.1 系统一般性要求 a) 广电总局测试报告 b) 产品名称及型号 c) 生产厂家 d) 生产地点 e) 产品的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 f) 工作温湿度范围及保存温湿度范围 g) 外形尺寸及重量 7.2系统具体技术要求 a) 标准性 必须符合现有及未来的国家标准。系统如有专用控制协议或管理协议,应公 开其相关协议内容及接口类型,并对前端系统实现相关协议的对接和接口互相支 持,最后实现稳定的同步运行。 b) 安全性 必须具有完整、严密的加密体系,从硬件设备、密码算法到管理规范都需经 xx 省数字电视平台技术规范 第 19 页/共 52 页 过严格的技术论证和实际考验。 CA系统安全性的具体要求: i、必须遵循商用密码管理条例 (国务院第273号令,1999年发布) 。 ii、必须满足国家密码委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要求。 iii、 必须有相应的技术确保智能卡在使用中不被破解。 iv、智能卡与机顶盒之间的信息交换必须采用加密通信,增强对未经确 认的盗卡不被机顶盒接纳。 v、控制字CW需要周期性的变化,变化周期在530秒范围, vi、CW对节目的加扰需要确保安全正确。 vii、 CW和用户授权信息需要加密传输。 viii、针对CW共享必须具有完善的解决方案,可以追踪共享智能卡。 ix、智能卡安全认证等级不低于EAL5+。 c) 开放性 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开放性,支持标准协议和接口以保证网络和信息 资源的互连互通。厂家设备不能保留任何控制、限制或不利于系统同密的设置。 系统可实现与任何数字电视支撑系统的集成,且能同时支持二个以上数字电视支 撑系统。 系统在与加扰器、复用器、数字电视支撑系统、EIS、机顶盒及中间件等方 面的接口须严格遵照国家相关数字电视标准并提供以上接口及相关参数。 d) 稳定性和可靠性 系统须有足够的容错能力和可用性,保证系统在出错情况下能正常运营,并 为运营中的意外故障提供简单快捷的恢复措施。CA系统的重要设备和部件必须采 用冗余措施,进行自动或手动切换时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且其他相关系统不需 要进行任何设置的改动。 e) 扩展性 系统必须具备平滑升级的能力,要具有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持续扩展的能力, 这包括设备对于新技术、新业务的支持和拓展能力。 f) 可管理性 20 系统应该具有先进、完善的系统管理、操作员管理等功能,对系统配置的修 改、日常操作等操作应比较简单。说明系统管理各环节直观、方便、有效的监控 手段。系统应易于维护保养和升级,设备在出现故障时可以迅速更换。 g) 效率 CA系统要具备较高得运行效率、最佳的带宽使用策略。 7.3 功能要求 7.3.1 基本功能 a) 用户规模:百万级别以上; b) 加扰对象:视频、音频、数据; c) 加扰方式:按节目加扰、按产品加扰; d) 多种寻址方式:组寻址、逻辑寻址、和单个寻址; e) 支持授权/反授权; f) OSD:支持OSD屏显消息; g) 邮件:支持邮件功能; h) 支持区域禁播; i) 支持加密算法置换; j) 支持多种打包方式; k) 支持TS层次加扰或PES层加扰; l) 支持中文EPG; m) 支持节目的父母级控制; n) 支持智能卡兼容单向CA和双向CA; o) 支持单向CA到双向CA的平滑升级; p) 支持多CA同密; q) 支持IP共享防护; r) 支持IPPV/IPPT; s) 支持二级CA授权; t) 支持指纹追踪技术; 7.3.2 扩展功能: xx 省数字电视平台技术规范 第 21 页/共 52 页 a) 支持机卡配对与解除; b) 支持电子货币; c) 支持多个用户管理系统; d) 支持多语种的信息显示; e) 支持免费预览; f) 支持高清数字电视; g) 支持统一Loader; 7.3.3 高级功能: a) 支持双向电子邮件; b) 支持带硬盘机顶盒的PVR个性化电视; c) 支持防盗录功能; d) 支持智能卡分区支持多运营商。 7.3.4 日志功能要求 a) 可记录ECMG和SCS通讯过程中产生的告警日志; b) 可记录EMMG和复用器通讯过程中产生的告警日志。 8 EIS 系统基本要求 8.1 导入电子节目单信息 节目单格式采用国家广电总局数字电视广播电子节目指南信息规范中定 义的XML文件格式的电子节目单。 8.2 产品 a) 定义产品 能够编辑(添加、修改、删除)普通产品、IPPV、IPPT产品。 b) 查询产品 能够查询定义过的普通产品、IPPV、IPPT产品信息。 c) 导出产品信息文件(XML文件格式) 能够将目前定义的普通产品、IPPV、IPPT产品信息以XML格式导出来,或者 将以XML格式的产品信息导入进来。 8.3 AC信息 22 a) 支持不同CA系统对AC的需求; b) 在产品设置上,可采用统一产品设置,分别生产各CA系统需求的具体 AC。 8.4 动态加扰管理 a) 兼容基本的EIS与SCS通讯协议,将产生的不同产品、不同CA系统的AC信 息发送至SCS; b) 通过SCS动态调度加扰; c) 实时显示EIS与SCS的通讯状态。 8.5 PIN码保护 8.6 日志要求 a) 可记录EIS事件信息调度引擎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告警日志; b) 可记录产品管理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日志; c) 可记录ACG子模块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日志; d) 可记录EIS与产品管理器通讯过程中产生的告警日志; e) 可记录EIS与ACG通讯过程中产生的告警日志; f) 可记录 EIS 与 SCS 通讯过程中产生的告警日志。 9 智能卡要求 a) 智能卡应采用主流的芯片技术,说明如果智能卡被复制,运营商的有效 应对措施。 b) 系统所用智能卡,在软件(逻辑保密) 、硬件(物理保密)和其在使用过 程中,都具有充足的的安全保障技术措施和屏蔽措施。对剖卡、磨片、 逆工程、显微、探针、监听、协议攻击、复制卡片、码流录制回放及侵 入篡改等破解或复制手段具备相应有效的防范措施。 c) 说明智能卡在国内生产能力,智能卡供货能力和供货周期。 d) 说明智能卡发放体系。 e) 智能卡支持多运营商(数量不小于4个)的实现方案,支持在线更新。 f) 智能卡支持区域管理功能。 xx 省数字电视平台技术规范 第 23 页/共 52 页 g) 智能卡具备授权自动过期功能。 h) 智能卡支持全国统一编号,具备标准条形码。 i) 智能卡符合ISO7816标准对智能卡物理特性、电气特性、通讯协议的规定。 j) 说明智能卡与接收设备配合完成EMM、ECM的解密工作、实现对用户控制 的实现基本原理。说明智能卡与机顶盒之间的通信过程。 k) 说明智能卡存储的参数类型和数量,智能卡中的各类参数如何实现相关 的业务能力。 l) 智能卡须包含基本版本信息,如CA系统的说明等。 m) 智能卡包含基本用户信息,如:数字电视用户号、发行商说明等。 n) 智能卡的其它参数说明(包括:每运营商最大产品数量、每运营商最大 IPPV事件数量、每运营商最大电子钱包数量、PIN码控制读写区、前端控 制读写区、自由读写区、数据存储时间能力、单个存储单元擦写次数等) 。 o) 智能卡须支持双向CA系统 (三) EPG 系统综述 全省统一 EPG 技术标准和规范。 省级播出主前端和各省辖市播出分前端分别建立 EPG 系统。各 省辖市分前端采用与省级播出主前端技术标准一致的 EPG 系统,遵照 全省统一制定的 SI 信息规范对 NIT、SDT、BAT、EIT 等进行配置,以 便节目单导入与以后的统一管理。EPG 与其他业务系统关系密切,如 LOADER,数据广播,马赛克等,统一技术标准有利于今后网络资源的 24 相对统一,并便于系统维护。 分级 EPG 系统的建设支持两级系统之间数据自动同步和手动更 新的 2 种方式;EPG 业务采用符合 GY/Z 174-20012电子节目指南信 息规范和 ETS 300 468 标准的系统平台,在标准规定的范畴内,综 合各地既有业务系统中自定义描述符实现的特定功能,统一规划实施; EPG 的播出在各地分前端实现。 各省辖市 EPG 系统必须遵循“统一标准、分级制作、本地插入” 的原则,即按照统一的节目 Service ID 规划,由省内容集成平台统 一制作公用 EPG,各省辖市制作本地 EPG,各省辖市本地自行播发所 有 SI 信息表,并在需要节目更新的情况下,分前端通过本地版本控 制同步进行节目更新。 节目单由省内容集成平台对所有公共节目(含付费节目)进行 统一编辑制作,将制作好的 XML 文件通过 INTERNET 或其他方式传给 各省辖市。各省辖市将本地自办节目加入 XML 文件导入播出系统即可。 各省辖市所建 EPG 系统可以灵活调整 NIT 版本号,利于本地个 性化服务,相对于全省采用一个 EPG 系统,可以有效解决频点干扰问 题、本地节目排序和节目调整问题,在服务和频率资源利用上具有更 大的灵活度,为向县(市、区)一级的扩展提供了方便。 针对全省统一 EPG 标准后将出现部分已建前端 EPG 系统发生变 更的情况,建议对现有机顶盒进行升级,逐步过渡到新标准的 EPG 系 统。过渡期可以两套系统进行并发,过渡期结束后,停止原有 EPG 系 统播发。 EPG 系统具体建设技术规范详见EPG 系统技术规范,SI 信 xx 省数字电视平台技术规范 第 25 页/共 52 页 息规划 。 1 1 U UE EP PG G数数据据库库服服务务器器(主主) 1 1 U UE EP PG G数数据据库库服服务务器器(备备) 1 1 U UE EP PG G应应用用服服务务器器(主主) 1 1 U UE EP PG G应应用用服服务务器器(备备) 4 4 U U E EP PG G播播出出服服务务器器(主主) 4 4 U U E EP PG G播播出出服服务务器器(备备) N NV VO OD D百百兆兆- -2 24 4口口 主主 备备 E EP PG G编编审审0 01 1 E EP PG G百百兆兆交交换换机机 前端 复用 设备 (四)EPG 系统技术规范 1前言 电子节目指南是数字电视的标志性业务,是观众进入数字电视的门户。为保 证电子节目指南在数据格式和传输方式上的一致性,符合 xx 省本地化需求,符 合 xx 省数字电视各项业务的发展,特制定了 xx 省有线网络数字电视电子节目指 南系统本地化标准。 本标准规定的电子节目指南基本内容的数据格式符合 GY/Z 174-2001 数 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规范中的有关规定,但根据电子节目指南的应用需求对其 中的可选部分进行了更严格的限定,以保证数字电视广播系统都能够方便而且正 确地处理电子节目指南的基本内容。 对于电子节目指南中涉及到 MPEG-2 复用层的内容,符合 GB/T 17975.1- 2000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 第 1 部分 系统中的有关 规定;对于涉及到条件接收的内容, 符合 GY/Z 175-2001数字电视广播条件 接收系统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对于涉及到数据广播的内容,符合 GY/T XXX 2003数字电视系统中的数据广播规范 。 2范围 26 本规范规定了xx省数字电视广播100种电子节目指南(EPG)信息的内容格式, 包括基于SI的基本EPG信息的内容格式,以及它的传输方式。 本规范没有规定EPG的生成和显示方式,数字电视接收终端制造商可以自由 选择生成和显示方式。 本规范适用于 xx 省数字电视广播前端向接收终端传递 EPG 信息。 3规范性引用文件 GY/Z 174-2001 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规范 4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1 业务群 bouquet 同一实体在市场中提供的业务集合。 4.2 广播者(业务提供者) broadcaster (service provider) 组织一系列事件或节目,并按时间表或者实际需要将其传送给观众的机构。 4.3 组件(基本流) component(Elementary Stream) 构成一个事件的一个或多个实体。例如:视频、音频、图文。 4.4 条件接收系统 Conditional Access (CA) system 可以控制用户接收业务、节目和事件的系统。 4.5 传送系统 delivery system 传送一路或多路复用流的物理媒体。例如:卫星系统、宽带同轴电缆、光纤、 一个发射点的地面通道等。 4.6 事件 event 一组给定了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属于同一业务的基本广播数据流。例如: 一场足球比赛的半场、新闻快报或娱乐表演的第一部分。 4.7 MPEG-2 参见GB/T 17975。第1部分定义系统编码,第2部分定义视频编码,第3部分 定义音频编码。 4.8 复用流 multiplex xx 省数字电视平台技术规范 第 27 页/共 52 页 由一路或多路业务的所有数据合成一路物理通道内的一个码流。 4.9 网络 network 一个传输系统,可以传输一组MPEG-2传送流(TS)。例如:某个有线电视系 统中的所有数字频道。 4.10 网络标识符 network_id 一个网络的唯一标识符。 4.11 原始网络标识符 original_network_id 一个原始网络的唯一标识符。 4.12 节目 program 由广播者提供的一个或多个连续的事件。例如:新闻广播,娱乐广播。 4.13 预留 reserved 当术语“reserved”在定义编码比特流的子句中使用时,表示该值在将来 ISO标准扩展定义时有可能被用到。除非另有说明,本标准中所有的 “reserved”位都被置为“1”。 4.14 预留使用 reserved_future_use 当术语“reserved_futre_use”在定义编码比特流的子句中使用时,表示该 值在将来本标准扩展定义时有可能被用到。除非另有说明,本标准中所有的 “reserved_future_use”位都被置为“1”。 4.15 段 section 段是一个语法结构,用于将本标准中定义的所有业务信息映射成为GB/T 17975.1的传送流包。 4.16 业务 service 在广播者的控制下,可以按照时间表分步广播的一系列节目。 4.17 业务标识符 service_id 在传送流中,业务信息的唯一标识。 4.18 业务信息 Service Information 用于描述传送系统、内容和广播数据流的计划/时间表等的数据。它包括 MPEG-2的PSI信息及独立定义的扩展部分。 4.19 子表 sub_table 28 子表是指具有相同表标识符(table_id)的段的集合,并且: a)对网络信息表(NIT) 具有相同的table_id_extension(network_id)和version_number; b)对业务群关联表(BAT) 具有相同的table_id_extension(bouquet_id)和version_number; c)对业务描述表(SDT) 具有相同的table_id_extension(transport_stream_id),相同的 original_network_id 和version_number; d)对事件信息表(EIT) 具有相同的table_id_extension (service_id),相同的 transport_stream_id 、original_network_id和version_number; e)对 EPG 映射信息表(EMT) 具有相同的table_id_extension (network_id)和version_number。 当段语法指示(section_syntax_indicator)字段置“1”时,表标识符扩 展 (table_id_extension)字段等同于段的第四和第五字节。 4.20 表 table 由具有相同的表标识符(table_id)的一系列子表构成。 4.21 传送流 transport stream(TS) 传送流是由GB/T 17975.1定义的数据结构,是数字电视广播标准的基础。 4.22 传送流标识符 transport_stream_id 一个原始网络中的传送流的唯一标识。 4.23 电子节目指南 Electronic Program Guide(EPG) 电子节目指南是一种电视节目信息导航系统。用户通过电子节目指南,能够 了解到节目的相关信息(包括节目名称、播放时间、内容梗概等) ,并且实现对 节目的快速检索和访问。 4.24 EPG映射信息表EPG Mapping Table(EMT) 用来描述扩展EPG内容文件的入口位置以及数据轮播特征信息的表(table)。 4.25 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要考纲细节解析试题及答案
- 激光设备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试题及答案
- 西医临床考试考点多样性分析试题及答案
- 计算专利和法律风险的方式试题及答案
- 雷达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 营养支持在病人护理中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激光在3D打印中的应用分析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二级重要考点归纳试题及答案
- 规划师考试中的综合应用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
- 矿山运输考试试题及答案
- 老旧小区改造要素设计课件
- 超市供应商合同:超市采购合同样本超市供应商超市食品供应商合同
- 6σ西格玛质量管理培训课程课件
- 脱硫调试方案计划
- 物业绿化养护方案绿化管理方案
- 2022年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3年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教案
- 课题研究文献资料的收集与分析记录表
- 《西游记》孙悟空的人物分析课件
- 寄生虫虫卵专业知识讲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