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 绪论一、选择填空环境区分为个体出生前的先环境,即合子环境,和出生后的后环境,即外环境。外环境又分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物理环境按人类干预的程度大小,又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物理环境按人类干预的程度大小的不同可以分为 自然环境 和 人为环境 。1P1环境心理学是关注 人 与 环境 的 相互作用 和 相互关系 的学科。1P5X2相对于社会心理学强调 社会环境 ,环境心理学更多地强调 物理环境 。1P5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以 物理环境 作为关注的中心,这是其他学科研究中通常要 消除 和 控制 的因素。 20世纪60年代 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出现2、 名词解释1. 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2. 环境心理学:普罗夏斯基(Proshansky,1990)提出 “环境心理学”是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环境心理学更多地强调物理环境。“相互性”是指:一方面强调人们怎样受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也关注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反应。P56 02、04、05、07、09历年真题3. 布伦斯瑞克的透镜模型:布伦斯瑞克(Brunswik)由于提出测量知觉恒常性程度的公式而著名。他认为:建构环境知觉时,主体起着非常主动的作用;尽管我们从世界上接受的原始信息常常有缺陷或被误导;但当我们把得到的感觉信息与过去的经验结合起来时,就会导致对环境真实状态的评估。4. 生态心理学:是环境心理学的前身之一。强调物理情境在整合人类行为中的作用,兴趣集中在物理环境对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人的影响。巴克,怀特建立了“中西部人类行为现场观测站”。P103、 简答论述简述环境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03简答 P67环境心理学将环境行为及其关系作为一个单元整体来研究。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是问题的指向。不仅要寻求问题的解决,也要力求寻找问题背后的规律性,建立起理解相似问题的理论框架;环境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研究成员主体还是社会心理学家;从方法学的角度来说,环境心理学家采用综合的和折衷的方法,而且由于环境心理学研究的自变量,往往是其他学科研究中需要控制和消除的“环境”。简述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前景。 P1112答: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后期,环境心理学出现;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理论(如拥挤、认知发展理论)80年代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19891994年间,新的研究成果关注居住环境、工作场所、医院、学校、监狱、大型社区环境的特点。前景:斯托考尔斯提出,在21世纪也许会在其他主题上有更突出的发展:在外层空间的生活和工作会有什么特点;如何形成有效的政策,以减少工业化和发达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度消耗。将来的研究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1) 全球环境变化; 2)群体间暴力和犯罪; 3)新的信息技术对工作和家庭的影响;4)人们健康花费的提高,对促进健康的环境策略感兴趣,以及社会老年化进程。举例说明,全球化的环境心理学。 P1415独特的历史,地理,社会变化和政治因素已经影响了环境行为研究的方向。1)不同国家的环境心理学家使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但他们的兴趣和研究问题的特点是不同的。 例如,日本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于是对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及自然灾害对个体行为的实际影响,就特别引起日本环境心理学家的兴趣。而人少,气候寒冷的瑞典,环境心理学家更关心的是保护能源和风景的研究。在各国,环境心理学发展的特点也反映了这门学科问题指向的特点。 2)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往往面临共同的问题。 例如:地球臭氧层的破坏,全球变暖,自然资源的减少,以及先进的电子通讯技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将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心理学除了会继续发展特定的主题外,还应对共同面临的问题共同攻关,寻找适用广泛的解决方案。中国的环境心理学还处于学习、模仿的阶段。大力开展环境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充实本土化的研究成果,是我国环境心理学发展的迫切要求。第二章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选择填空1、 科学的目标是(控制、预测和理解)。P172、 环境心理学根据实验条件是否对因变量产生影响。把变量分为(有关)变量和(无关)变量。07 凡是对因变量足以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都叫做有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都叫做无关变量。3、 实验地点:实验进行的情境分为实验室情境(通常为模拟情境)和现场情境。P214、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基本上是运用心理学研究中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其特点主要是,环境心理学中的自变量是其它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和消除)的额外变量(潜在变量、控制变量)-环境。而且环境心理学研究往往使用多种方法,借鉴多种学科中的方法,反应出交叉学科的特点。与其它研究相比,环境心理学一个相当明显的特点是,关心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长期效应。P25 082、 名词解释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可以给被试发出刺激,通过试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被试:就是被实验者,实验对象。它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被试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变量:指的是可以在数量上或性质上改变的事物的属性。如声音的强度可从小到大,这是数量的变量;人的性别有男有女,这是性质的变量。一项心理学实验通常包括这三个方面的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因变量,也就无所谓自变量,反之亦然。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和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额外变量: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在确定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后,就应该使实验的其他因素保持恒定。自变量混淆:如果应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它就会成为造成因变量变化的一个原因,于是很难明确说明因果关系。我们把研究者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叫自变量混淆。也可以说额外变量是潜在的自变量。P19时间序列设计: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同一现象连续地进行一系列观测,由此所得到的随时间变化的序列性数据称为时间系列,也称为时间序列设计。自我报告:是利用一些调查技术,让被试报告他们的行为、情绪等条种反应。例如使用访谈、问卷、量表等来揭示人们外显行为及对环境的评价和感受。3、 简答论述1、 什么是自变量,它有哪四种?P18答: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和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06自变量有四种:(1)刺激特点自变量 (2)环境特点自变量 (3)被试特点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2、 对因变量的选择和测量需要考虑以下主要的几个问题? P1819答:因变量的可靠性(信度),即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得到相近的结果,否则就缺乏一致性,这种因变量是不可靠的。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当因变量的变化确实是由自变量而不是其它因素造成的,这种因变量就是有效的因变量的敏感性。即自变量的变化可以引起相应因变量的变化,这样因变量是敏感的,否则我们就说因变量是不敏感的。3、 如何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高限和低限效应?P19答:(1)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一类称为高限效应(天花板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没有什么差别,解决方法可采取加大任务难度。 (2)另一类称为低限效应(地板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太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了很差的结果,没有什么差别,解决方法可采取减小任务难度。4、 环境心理学有哪些研究类型?P19(1)描述性研究:通常是在研究的初期,利用各种数据取样的技术,通过观察(主要是现场观察),客观的记录下一些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发生,它常常只能得到一些定性的结果。(2)实验研究:通常是改变一个或几个自变量,考察它们对因变量的因果效应。 03(3)相关研究:是通过测定一系列变量来考察这些变量相互关联的程度,以及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预测。5、 举例说明环境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范式。P21答:实验范式:即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 03(1)有些实验范式只限于某一领域,而有些实验范式经改动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2)环境心理学研究攻击的实验范式叫“假装电击”,即让一个被试相信它可以控制给予另一个人的轻微点击(作为惩罚的刺激),以被式给出的刺激的强度和频率作为度量攻击性的指标。02、05、06 例如:噪音对人的攻击行为的影响的实验中,两个被试被单向玻璃隔开,即接受噪音,施加攻击行为的被试甲能看到被试乙,而被试乙看不到被试甲。给被试甲施加不同程度的噪音,当接受噪音时,被试甲会按控制台上的按钮,对被试乙进行攻击。结果发现,当被试甲接受的噪音程度与其施加给对方的攻击程度成正相关。6、 实验设计方法有哪些?P2123答:实验设计是研究者实际动物做实验前所制定的实验计划。 实验设计可分为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1)真实验设计:可有效地操纵和控制实验变量,能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实验结果能客观反映实验处理的作用。2)非实验设计:是一种对现象的自然描述。一般用于识别和发现自然存大的临界变量及其关系。不易采取随机化原则分配被试,不易主动控制自变量和其他无关变量。3)准实验设计:是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一种实验设计。7、 什么是准实验设计?P22答:准实验设计是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一种实验设计。它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非实验设计要严格,但不如真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控制的充分和广泛。通常准实验设计不易对被试进行随机取样。总的说来,准实验设计有三点不同于真实验设计: 有时对自变量(如被试特点的自变量)无法有意识地操纵; 不能严格地控制无关变量; 无法按照随机抽样原则抽取被试,也没有随机地把被试分配到各种试验处理中。8、 举例说明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技术。P2326答:收集数据的测量技术包括(观察、自我报告、档案检索)。02、04(1)观察:即将所见所闻客观地记录下来。在公开场合进行观察,这种观察并不冒犯人的秘密性。进行不打扰被试的观察,过后要给予一定的解释和说明。在观察中,可以利用录像、照相、录音等作为辅助手段,以期得到更为客观而准确的数据。使用观察法的一个特殊方面是观察人们行为留下的痕迹,通过这些痕迹来构想他们的行为。05(2)自我报告:是利用一些调查技术,让被试报告他们的行为、情绪等各种反应。如使用访谈、问卷、量表等来揭示人们外显行为及对环境的评价和感受。(3)档案检索:各个国家、机构和个人都有很多档案资料,这些会为分析事物间的关系提供重要的数据来源。如把城市的气象资料,警察局的犯罪事件记录等作为资料,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第三章 环境心理学的理论1、 选择填空1、 环境行为理论:唤醒理论、刺激负荷理论、行为局限理论、适应水平理论、环境适应理论、生态理论。2、 刺激负荷理论经常被用于休闲环境和旅游环境的设计研究中。例如,博物馆、风景区都可以根据环境负荷理论采取措施,避免(定向注意疲劳)症状的出现。3、 环境一行为理论中,可用来解释休闲、旅游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定向注意疲劳症状的一种理论是(刺激负荷理论) 4、 行为局限理论认为,环境对行为的限制包含三个基本的步骤:觉察到对环境控制的丢失、阻抗、习得无助感。 5、 沃尔维尔的适应水平理论认为,三种环境刺激可以在以下三种维度水平上发生变化:强度;刺激的多样性;刺激的模式。6、 可以将其它理论并入自己体系中的是( 应激理论 )7、 环境缓和变量中介变量评价行为。8、 莫若比安和拉塞尔认为,所有的情感状态都由三个维度构成:愉快,唤醒,控制感。2、 名词解释唤醒理论:认为环境中的各种刺激都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唤起,增加人们身体的自主反应。唤醒是由于大脑中心的网状结构被唤起,脑活动增加。叶克斯道德逊定律:操作的最佳状态是中等的唤醒水平。当唤醒高于或者低于最佳水平点,操作行为都会越来越差。唤醒和操作任务是复杂程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倒U形曲线来表示:对于复杂任务,偏低的唤醒水平是操作的最佳状态;而简单任务,需要较高的唤醒水平才有利于任务的操作。唤醒水平太低不会促进任务的操作,太高会干扰操作,因为个体不能集中注意力完成正在进行的任务。刺激负荷:是环境提供的信息量。刺激负荷理论:又称为环境负荷或刺激过载理论。该理论主要关心环境刺激出现时注意的分配和信息加工过程。定向注意疲劳:长时间高度注意某个目标,导致注意减弱。P30 08行为局限:行为局限理论中的“局限”是指环境中的一些信息限制或者说干扰了我们希望去做的事。照行为局限模型理论,环境提供的信息超出了个体控制能力的范围,从而对认知活动产生了干扰。适应:适应水平理论认为,环境提供的刺激有一个最佳水平,然而,由于每个人过去的经验不同,所以要求的最佳水平也不一样。最佳刺激水平的改变称为适应,它指的是,当环境改变时,个体对环境反应的改变。调整:是指个体改变与之互相作用的环境,让环境适合于个体的生存。应激源:环境应激理论认为,环境的许多因素都能引起个体的反应,如噪音、拥挤等都是引起反应的应激源。应激源还包括工作压力、婚姻不合、自然灾害、迁移到另一个居住环境等。应激:是指个体对这些环境因素做出的反应。反应包括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把生理反应叫生理应激,把情绪和行为反就叫心理应激。因为生理应激和心理应激是相互关联的,人们会对应激物同时何做出这两种反应,所以,环境心理学家把它们合称为环境应激理论。行为情境:巴克的生态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环境处在一个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中,个体的行为都有一个时间和空间背景,也就是说存在一个整合了的行为情境。缓和变量:指增加或减少情境影响的因素。中介变量:指对环境条件反应的内部知觉,认知和情感过程。3、 简答论述刺激负荷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P29答:刺激负荷:是环境提供的信息量。刺激负荷理论:又称为环境负荷或刺激过载理论。该理论主要关心环境刺激出现时注意的分配和信息加工过程。刺激负荷理论认为: 个体对获得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 当环境提供的信息量超过个体的加工能力时,就出现超负荷现象。 当环境刺激出现时,个体要进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刺激负荷理论认为,人对某个刺激的注意力不能持续不变,一段时间后注意力会暂时减弱,在这一段时间,就出现超负荷现象。按刺激负荷理论的观点,负荷过载导致注意力分散,从而影响到行为。按照行为局限理论的观点,环境对行为的限制包含哪三个步骤?P3031答:行为局限理论认为,环境对行为的限制包含三个基本的步骤:觉察到对环境控制的丢失、阻抗,习得无助感。 局限:行为局限理论中的“局限”是指环境中的一些信息限制或者说干扰了我们希望去做的事。按照行为局限模型理论,环境提供的信息超出了个体控制能力的范围,从而对认知活动产生了干扰。心理阻抗:当人们觉察到对环境的控制能力丢失,首先会引起负性情绪体验,这时,个体就希望重新获取对环境的控制力,这称为心理阻抗或阻抗。当个体感到行为受限制时,心理阻抗可以消除环境对行为的限制。习得无助感:行为局限理论还认为,当控制环境能力的恢复失败时,可能会导致习得无助感。也就是说,当多次努力重新获得控制环境的尝试失败后,人们会认为对于环境是无能为力的,于是放弃了努力,并且“学习”认识到对环境的限制是无力改变的。 环境提供的信息可分为哪三个水平?P31 07答:适应水平理论至少适合于解释三种环境刺激条件下的环境行为关系: 环境中的感觉刺激输入、 社会刺激输入和 环境的改变运动,这三种刺激可以在三个维度水平上发生变化: 强度:环境提供的信息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心理不适。如噪音太多让人易怒,一点声音没有, 也会不舒服。 刺激的多样性:适应水平理论认为多样性在中等水平是最好的。刺激的模式:是环境提供信息的组织结构和不确定对知觉的限制。为什么说唤醒理论、刺激负荷理论、行为局限理论、适应水平理论都可归入应激理论的结构体系中?P33答:环境应激理论认为,环境的许多因素都能引起个体的反应,如噪音、拥挤等都是引起反应的应激源。应激源还包括工作压力、婚姻不合、自然灾害、迁移到另一个居住环境等,应激是指个体对这些环境因素做出的反应。反应包括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把生理反应叫做生理应激,把情绪和行为反应叫做心理应激,所以环境心理学家把它们合称为环境应激理论。 上述几种理论都可以纳入应激理论的结构体系中, 刺激过载可以看作是应激的结果; 唤醒水平的提高是构成应激的一部分; 最佳适应水平是应激反应的最终结果; 行为局限是应激的标志。 应激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解释噪音、污染等环境刺激对人行为的影响。试对几种环境心理学理论进行的比较。P3536答:几种环境心理学理论进行的比较。一般性和特殊性。 一般性:可以解释的东西却不能预测个体特征或行为。特殊性:只可以解释个体的差异不可以解释普遍现象。 (1)唤醒理论、刺激负荷理论和适应水平理论都具有一般性的特点。它们都能用于解释很多物理、社会环境对行为的影响。这三中理论都可以预测当环境刺激不在最佳水平时,个体将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其中,唤醒理论的一般性最强,刺激负荷理论的特殊性要强一些,它主要关注环境刺激对认知活动的限制,以及预测信息过载对行为的影响。适应水平理论则是最具特殊性的一种理论,它能根据个体对刺激的适应水平,预知某种特殊水平刺激产生的影响。 (2)在解释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时,一般性和特殊性是可以交替使用的。 具有一般性的理论能够解释相同环境条件下,大多数人的反应,但是却掩盖了个体差异。具有特殊性的理论,就不会忽略个体差异的存在,但它又不能解释在某种环境下,人们普遍会做出的反应。 (3)环境应激理论具有较强的一般性,也就是说,它可以推断环境中各种因素引起的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但对于某个刺激源引起的反应如何,以及个体应激反应的差异却难以解释。 (4)行为局限理论是最具特殊性的一种理论。当行为局限理论认为的环境条件确实存在时,可以有效地预测这种环境下个体的行为。 (5)生态说是最具一般性的理论,它能解释不同环境对大多数人产生的影响,却不能解释在同一行为情境中个体行为的差异。 (6)各种理论在解释环境行为关系时,它们的分析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生态说是从群体水平上分析; 刺激负荷说是从个体水平上分析; 适应水平理论则是从个体差异的水平上来分析解释环境对不同个体所产生的影响。07年论述:请比较唤醒理论、刺激负荷理论、行为局限理论、环境应邀理论和生态理论在说明对个人空间的需要上的区别。答:1)唤醒理论认为,对个人空间的需要是由个体体验到的唤醒程度决定的;当个人空间的侵犯引起高唤醒水平时,个体就需要更大的个人空间。 2)刺激负荷理论则认为,对个人空间的需要,是因为环境提供的信息过载,此时,个体必须避免和忽略一些无关信息;因此个体往往采取退避的方式,这就需要有一定的个人空间,让退避成为可能。 3)行为局限理论认为,个人空间受侵犯,个体对环境的控制力减弱,行为自由受到限制,因此,需本重新恢复行为自由,这就必须有足够大的个人空间。 4)适应水平理论认为,由于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空间的需求是不同的。 5)环境应激理论则认为,当环境中的应激源过多时,为了避免各种应激源,个体就需要有足够的个人空间以回避这些应激物。 6)生态理论认为,对个人空间的需要是自然选择,以及具体环境决定的。什么是生态理论?答:生态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环境是处于一个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中,个体的行为都有一个时间和空间背景,也就是说存在一个整合了的行为情境。 行为情境认为,人们大多数的行为都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在不同的情境中,人们的行为是不同的。如当行为情境是一间正在讲“如何演讲”的教室,按生态理论,这个情境中的行为应包括讲解,聆听,观察,记录,举手的提问解答。生态理论认为根据情境,可以预测将出现的行为。在环境设计中,生态理论是运用得最多的。 第四章 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1、 选择填空1、 汉尔森(1978)提出,环境知觉包括认知的(思维的),情感的(情绪的),解释和评价的成分。2、 听觉通过单耳只能判断声音的远近,双耳才能有方位的判断。 嗅觉道,个体是根据嗅觉刺激的强弱来判断距离的。P433、 我们对周围环境事物距离和立体的知觉在视觉中的加工,有单眼的和双眼的线索。 单眼线索包括相对大小、结构极差、线条透视、遮挡、空气透视、视野高度、运动视差、熟悉性、阴影等。 双眼线索一般只在近距离(46米)有效,主要是双眼的辐合作用和双眼视差。P432、 名词解释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可由外部刺激引起,也可由机体内部的刺激引起。根据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类。P41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过去的经验与各种感觉结合而形成的。知觉的几个主要心理特性包括: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完整性、知觉的恒常性和知觉的组织性。环境知觉:是从对环境中个别刺激的加工开始的。通常会经过刺激的觉察、刺激的辨别、刺激的再认和刺激的评定这些过程。运动知觉:是个体对周围环境物体在空间发生位置移动的反应,它是通过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实现的。习惯化: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个体对环境的知觉敏感性会发生变化。如果刺激恒定,反应越来越弱称为习惯化。环境认知:应该是“知道环境或具有环境方面的知识”。它是指人对环境的储存、加工、理解以及重新组合,从而识别和理解环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验和期待是两个需要考虑的很重要的方面。认知地图的维度:认知地图的五种关键维度:路径、边界、区域、结点及标志。寻路:是非常复杂的活动,包括计划、决策、信息加工,所有的这些都依赖于理解空间和心理控制的能力,这种能力即为空间认知能力。指路地图:一些空间规划比较复杂的大型广场、博物馆、地铁总站、购物中心,为了便于人们的寻路行为,在一些交叉路口、结点上都设置有“你在这里”的指路地图。3、 简答论述简述环境知觉理论。答:环境知觉可以通过两个过程完成,一是自上而下的过程,即概念驱动;另一个是自下而上的过程,即数据驱动。1)格式塔理论:认为,我们的脑以一种主动的方式对刺激进行建构,提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原则。2)功能主义理论:强调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即生物个体要寻找能使它们有最大程度生存的机会。这种理论也称为生态学观点,它比较强调知觉反应的先天性。3)学习理论:认为,我们的知觉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必须学会知觉环境中的关键方面。、4)概率功能主义:即布伦斯维克的透镜模型,它是布伦斯维克用数学来描述个体知觉过程的一个模型。当对包含多维度刺激的大环境作判断时,我们会给不同的刺激线索赋予不同的概率值(权重),并对一系列散在的环境信息过滤,重新结合成有序统一的知觉。个体利用可能歪曲的信息对环境的真实特征作(本质)作一可能性的判断。它强调知觉是一个概率计算的过程,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简述什么是认知地图?P4647答: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是一种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既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也包括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的信息。对人类认知地图的研究源于凯文。林奇对“城市的表象”研究。他对在波士顿生活工作的洛杉叽人进行了调查,请他们画出从家到工作地点的行走路线,对某些路径的细节进行描述,列出最独特的给人印象最深的途径,以及对某一城市的空间表征认知地图。目前认知地图研究的直接渊源是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Tolman)。根据对情境的“认知”,获得达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并从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符号-格式塔”模式,这种模式被形象地称之为“认知地图”。试述研究认知地图的方法。画草图:运用一系列问题请某一环境中的个体勾画出来他头脑中对这一环境的表象。对某一环境进行图示反应:再认一个人心理贮存的环境图像。如对一个居住点的偏爱,来评定或排列分级。再认任务:,除了画草图,还请被试报告,他们是否能找出在一些不熟悉地方的图片中所插入的一些标志的图片。距离估计并建造统计意义上的地图:不用画草图,而是通过让被试简单地估计一个环境中两个地点间的距离。简述认知地图的主要成分(关键纬度)。答:认知地图的一些共同成分,即用来描述和分析认知地图的五种关键维度:路径、边界、区域、结点及标志。02 1)路径:人们在环境中所使用的行进通道,如街道、河流、地铁线、步行街等;2)边界:不一定是线性成分,但倾向于是线性的,有限定和封闭的特征,象墙、法定的边界,海岸线等; 3)区域:是认知地图中较大的空间,它们具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宿舍区”、很多国家中的“中国城”等;4)结点:行为较为集中的点,它连接主要的路径,或者是几条路径的终点,或者是路径在此处中断,如交叉路口、车站广场、交通枢纽等;5)标志:人们用作参照点的突出特征、明显的界标和标志,通常从较远处就可以看到。如在一个城镇中有特色的建筑。简述认知地图可能的错误。答:对熟悉的环境,人们通常会有相当正确的认知地图,但由于它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所以有时会出一些人意识不到的错误:1)认知地图中有时会丢失一些环境表征或表征的不完整的现象,这种错误被称为简单化。 2)另一类常见的错误是失真,即地理特征、方位以及距离上的不正确表征。如当要求画认知地图时,人们常把最熟悉的地方放大,并放在地图的中心。在对距离进行估计时,如果从A到B之间是由一条直线连接的,人们估计的距离,要比中间有几个交叉路口要短些。还有距离歪曲的现象是,购物者偏爱朝进城方向的商场走。3)除了减少、丢失某些成分,还会出现添加的错误,即增加了环境中实际没有的成分。如路两旁并没有树,确画了两排树。试述影响认知地图的因素。P511)环境熟悉程度对认知地图的影响表现在对环境越熟悉,认知地图越完善,越清晰,细节越多,越接近自然 2)社会阶层对认知地图的影响,表现在中产阶级或高阶层的个体对自己所处环境的认知地图较正确。3)在个体差异的各因素中,认知地图的性别差异比较明显。通常认为在总体上男性的视空技能优于女性;在认知地图所包含的成分的数量上,表现出女性的认知地图中路径较男性的少,标志则更多。我们如何记忆认知地图? / 认知地图是如何表征的 / 认知地图是如何记忆的?P5354答:1)每个人的认知地图代表了它对其环境的理解。物理环境的某些特征可能使其知觉得更为重要或更加突出,于是也就更可能在记忆中储存。“易辨认性”。 2)认知地图是如何表征的:我们可以从心理表征的确切形式和记忆、提取过程的组织和结构上来讨论。 3)关于表征的形式,对空间知觉的表征形式,在我们的记忆中是环境的“心理意象”或“心理图片”,即模拟的表征,就象环境的一些幻灯片储存在我们的脑中一样。 4)另一种观点认为,在我们的脑中储存的是整个基于意义的命题和陈述。环境中的成分用一些概念来代表,每个概念与其它的概念由可检测的联系联结在一起。在记忆中,但我们可以使用这种命题网络很快构成模拟表象。 5)关于记忆的结构,常常会采用将它们组织成有意义的一个个小的“组块”,每个群集也许由“参考点”代表,参照点是群集内用符号代表所有位置的“最好的例子”。这些组块或群集以某种序列的方式储存在脑中。 总之,认知地图在脑中记忆的表征形式有两种,一是类似于外界环境的心理图像或意象;另一是命题式的,是基于数据意义基础上的贮存,表征为几个概念的表述。09试述认知地图的获得和记忆的过程。对环境的认知地图的获得包括两方面意思,一是随着个体的成长发展,个体认知地图的发生过程;另一是个体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如何获得其认知地图。个体认知地图的发生过程。皮亚杰的“三山实验”测查儿童对空间方位的认识,结果发现孩子三、四岁的时候,他们的答案总是表现出认为别人从不同方位看到的山与自己看到的山的样子是一样的。因为这个时期的儿童是一种“自我中心参照系统”,他们不能区分自己所看到的和别人所看到的环境的差别。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环境探索经验的增加,儿童逐渐具有了“部分协调参照系统”和“操作协调和等级整合的参照系统”。7岁左右开始具有了与成人差不多的认知地图。空间环境的表征需要4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即注意并记住路标;构建路标之间的路径;对一些路标和路径形成组块、群集;这些组块、群集再与其它特征一起整合进总体认知地图的框架中。成年新的认知地图的获得。对于成年个体,到了一个新环境,也会逐渐建立发展出认知地图。这个过程与儿童对环境发展出认知地图的阶段基本一致。不同在于成人到一个新的环境,首先会利用出版的地图,帮助自己对环境探索,从而有助于很快建立起这一环境的认知地图。按照信息获得途径的不同,认知地图通常包含两类成分:一类是初级信息,即通过直接经难获得的信息;另一类是二级空间信息,即通过地图和从其它关于环境的描述中获得的。(3)认知地图的记忆。每个人的认知地图代表了它对其环境的理解。物理环境的某些特征可能使其知觉得更为重要或更加突出,于是也就更可能在记忆中储存。“易辨认性”反映了环境易于学习和记忆的程度。这种“易辨认性”还会影响我们对这一环境的情绪反应,如喜欢或不喜欢。关于记忆的结构,当人们想记往复杂信息的时候,常常会采用将它们组织成有意义的一个个小的“组块”。总之,认知地图在脑中记忆的表征形式有两种,一是类似于外界环境的心理图像或意象; 另一是命题式的,是基于数据意义基础上的贮存,表征为几个概念的表述。其结构是层次记忆网络。 认知地图在脑中记忆的表征形式有两种,一是类似于外界环境的心理图像或意象;另一是命题式的,是基于数据意义基础上的贮存,表征为几个概念的表述。什么是指路地图?试述认知地图和指路地图的异同。答:指路地图:一些空间规划比较复杂的大型广场、博物馆、地铁总站、购物中心,为了便于人们的寻路行为,在一些交叉路口、结点上都设置有“你在这里”的指路地图。在设计和放置指路地图时,只要遵循几个简单原则,就可改变其指向作用:06与周围环境具有结构匹配性; 方位指向不一定是地理坐标系统,是自我指向的参照系统等。指路地图与标准地图的相同之处在于:各种特征与周围实际环境的相应和一致。 不同处在于指路地图的方位不一定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只要是在自我指向时,图示位置与周围环境结构匹配就可以了。指路地图也不同于认知地图。标准指路地图的各方面还是客观的,不能任意添加、减少、歪曲。而认知地图是主观的,很多主客观因素会影响它的准确性和对客观环境的吻合程度。第五章 气候与行为一、选择填空1、 莫若比安提出了环境负荷的概念它指环境给个体传递的信息量。环境负荷有三个特征:环境信息的强度、新奇性、复杂性。 P63 05、072、 一般来说,如果在温度高于32的环境中超过2小时,对于没有达到环境适应性的个体,会影响智力任务的操作。然而,有一些研究却得出结论,认为热不会妨碍操作行为,相反有助于任务的完成。P683、 冷与行为:如果长时间在冷环境中,可能造成两种损伤:冻伤,体温降低。冷和健康的关系:冷和健康似乎没有直接的关系,低温对健康不会有危害。 严寒与操作:研究发现,当温度低于13C时,会使反应变慢,思维灵活性和肌肉的灵敏性降低。4、 海拔与行为:高海拔地区具有气压低、氧气稀薄、温度低、日照强、潮湿、风大等气候特点。P775、 某些工作是一天8小时,甚至是更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度过,如炼钢工人,这样的环境易引发人的脱水、失盐和肌肉疲劳现象。使人耐力降低而影响操作行为。P69另一个工业热环境的实验是怀德汉姆1969做的,他研究了热对金矿工人工作的影响。当温度高于33C时,管理的影响消失,所有工人都是低水平操作。P696、 如果长时间在冷环境中,可能会造成两种损伤:冻伤和体温降低。 冷和健康似乎没有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当有足够的保暖措施和庇护地方时,低温对健康不会有危害。P747、 海拔带来的生理反应都是短期的变化,人会逐渐适应这种高海拔的环境。P788、 风对行为的影响:注意,唤醒水平和知觉控制的减弱是风对行为产生影响的一个中介变量,也就是说风不会直接影响行为。P812、 名词解释周围环境:是指我们周围摸不到、看不见的一些稳定的环境特征,如声音、温度、气味和照明。周围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情绪作为中介变量产生的。环境负荷:莫若比安提出了环境负荷的概念,它指环境给个体传递的信息量。高低负荷环境:按照感觉信息量的不同,环境负荷可以分为高负荷环境和低负荷环境。高负荷环境:指环境输入的感觉信息量多;低负荷环境:指周围环境输入的信息量少。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高负荷环境导致更高的激活水平。天气:是指相对快速的冷热改变或是暂时的冷热条件。气候:是指一般情况下具有的天气状况或长期存在的主要天气状况。核心温度深度温度:指个体身体内部温度的知觉,是温度知觉的心理成分。分享效应:贝尔和巴伦研究发现,在某些情境中,势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具有“分享效应”。也就是说,是否与他人在同样温度条件下,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与他人分享同样的环境遭遇时,高温不会降低人际吸引;相反,高温会减少人际吸引。P7106消极情感逃离模型:按照这个模型,消极情感可能是热和攻击性的一个中介变量,它们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倒U形曲线来表示。在U形的某一段区间内,消极情感增加了攻击性行为;但是超过这一个区间,攻击性随消极情感的增加而下降。因为此时尽快消除不适感成为个体急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三、简答论述环境负荷具有什么特点?莫若比安提出了环境负荷的概念它指环境给个体传递的信息量。环境负荷有三个特征:环境信息的强度、新奇性、复杂性。1)强度:感觉刺激的绝对量,如85分贝比60分贝声音的环境负荷要大。2)新奇性:个体对刺激的熟悉性。任何陌生的环境信息都要求更多的注意和认知活动参与,并且激活水平也更高。 3)复杂性:指环境信息的复杂程度。按照感觉信息量的不同,环境负荷可以分为高负荷环境低负荷环境。 1) 高负荷环境指环境输入的感觉信息量多; 2) 低负荷环境指周围环境输入的信息量少。 3) 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高负荷环境导致更高的激活水平。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P64答:1)天气是指相对快速的冷热改变或是暂时的冷热条件。 2)气候则是指一般情况下具有的天气状况或长期存在的主要天气状况。 3.)区分清楚二者的不同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它们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其次,在研究天气对人的影响时,控制一些文化和社会因素要比研究气候对人的影响时更难以控制。关于气候与行为间的关系,主要有哪些观点?P6566气候与行为间的关系,环境心理学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气候决定论、气候可能论、气候概率论。1) 气候决定论认为,气候决定了行为的范围。(谈到气候决定论时,必然会联系到地理决定论。很难把它们分割开,地理位置决定了气候。)2)气候可能论认为,气候对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它限制了行为可能的变化范围。3)气候概率论认为,气候不是导致某种行为产生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它决定了某些行为出现的概率比另一些。举例说明气候决定论与气候概率论的异同。答:1)气候决定论认为,气候决定了行为的范围。谈到气候决定论时,必然会联系到地理决定论。很难把它们分割开,地理位置决定了气候。例如,高山总比平原的海拔高、因而温度要低。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究竟是哪一个因素对人的行为起了主要的影响作用,至今仍没有肯定的结论。2)气候概率论认为,气候不是导致某种行为产生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它决定了某些行为出现的概率比另一些。周围温度与有效温度的区别。P66答:温度可分为周围温度和有效温度。周围温度是指周围环境或大气的温度,是实际的客观温度;有效温度是指个体对周围温度的知觉,是个体的主观感受。个体对温度的知觉包括温度的物理成分和心理成分。温度的物理成分就是指周围环境的实际温度,温度知觉的心理成分主要指对个体身体内部温度的知觉 ,也就是对核心温度或深度温充的知觉 。核心温度是在37.C左右。它能根据周围环境的温度来自动调节体温,使之与环境相适应。大脑中视丘下部就起到了这个作用。环境适应性与适应环境是有区别的。P67环境适应性:在适度的高温环境中待的时间稍长一点,对身体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害;从低温环境进入高温环境,身体也会自动调节适应,这种适应过程叫做环境的适应性。它主要包括生理调节机制发生的改变。如进入高温环境中后,会流出很多汗。环境适应性与适应环境是有区别:环境适应性指适应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如温度,风,湿度);适应环境指适应环境中的某种特别刺激。对周围环境的知觉的主要的影响因素:湿度和风力,它是影响个体对周围环境知觉的因素。1、 试阐述热对个体行为的影响。P68在热环境中的时间稍短一些,完成机械操作会受到干扰,但是对警觉性的任务则可能先产生干扰,随后得到促进。当周围环境温度过高,人们体验到热带来的不愉快时,人际吸引降低 (1) 较热的地方暴力犯罪率要高。 (2) 在某些情境中,热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具有“分享效应”,也就是说,是否与他人在同样温度条件下,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温降低了攻击性: (1)巴伦和贝尔用“消极情感逃离模型”来解释这种现象。 (2)消极情感可能是热和攻击性的一个中介变量,它们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倒U形曲线来表示。在U形的某一段区间内,消极情感增加了攻击性行为;但是超过这一个区间,攻击性随消极情感的增加而下降。热使利他行为减少。 热与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较复杂,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需要帮助者的长相、热引起人的好或坏的情绪体验等。第六章 光照、颜色、气味与行为一、选择填空1、 光照与行为: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当一套住宅的居住空间超过四间的时候,其中应有两个获得日照。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是380纳米至780纳米。光照通常比暗(无光)使人愉悦,从而使人愿意做出利他行为。P83842、 颜色有三个心理特性,分别是色调、饱和度、明度。P8602、04、083、 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讲,颜色中会有一些“基本色”,如红黄蓝三原色,它们是和谐稳定的。P894、 基本气味:引起嗅觉的气味刺激主要是具有挥发性、可溶性的有机物质。有六类基本气味,依次为花香、果香、香料香、松脂香、焦臭、恶臭。P9002、05、08香与臭是一种主观评价,香味使人感觉舒适,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一种气味有不同的感受,因而就有不同的评价,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绪时对一种气味也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P905、 法国香水专家根据香味特征把香水分为五在类:花香型、素心兰香型,醛香型,东方香型,辛香型,还有学者在书店、计算机商店和体育用品商店里进行的研究表明,柠檬香味能增加销售额。P90916、 臭:臭味是使人感觉不好的,但香与臭并无明显的界限。P91二、名词解释光饥饿:人类是昼行动物,光照增加唤醒水平。阳光有助于减少瞌睡和抑郁感。如秋冬日照时间缩短,一些人会抱怨、瞌睡、疲劳、嗜食碳水化合物,体重增加,情绪不高等,罗森塔尔称把这种人称为光饥饿者。季节性情感障碍:光饥饿的问题女性多于男性。在北欧或靠近极地地区,极夜出现的几个月里,人们情绪易低落,出现的症状与上述类似。由于这些问题与季节有关,也称它们为季节性情感障碍光治疗:有些学者认为,季节性情感障碍是光照不足造成的,因而提出,如果对人进行有效的光照补偿,应减轻甚至消除上述症状。日光帽,可有效地缓解季节性情感障碍。最佳光环境:白天人们最喜欢间接的自然光线。到了晚上,利用人工光源延续自己活动的时间,扩大自己活动的空间。现代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制造不同色光(冷、暖、中性 )的电光源,以适应各种环境的需要。光环境的设计不应只局限于满足照度标准这一个方面。光环境设计应具有明亮、舒适和具有艺术感染力三个层次。颜色:是视觉系统接受光刺激后的产物,是个体对可见光谱上不同波长光线刺激的主观印象。P86气味:引起嗅觉的气味刺激主要是具有挥发性、可溶性的有机物质。P90三、简答论述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如何治疗季节性情感障碍?P84 02、10简答1. 人类是昼行动物,光照增加唤醒水平。1)阳光有助于减少瞌睡和抑郁感。如秋冬日照时间缩短,一些人会抱怨、瞌睡、疲劳、嗜食碳水化合物,体重增加,情绪不高等,这种人为光饥饿者。2)光饥饿的问题女性多于男性。由于这些问题与季节有关,也称为季节性情感障碍。 2. 对人进行有效的光照补偿,可减轻甚至消除上述症状。清晨和傍晚给予光照、戴在头上的日光帕,可有效地缓解季节性情感障碍。简述颜色的心理维度。颜色可以分为彩色和非彩色。颜色有三个心理特征分别与光的物理特征相对应。 1)色调与其物理刺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房屋租赁合同书模板
- 2024浙江省注册监理工程师合同管理:变更管理考试试题
- 2024粮食收购合同书
- 盐城师范学院《网页设计与制作》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盐城师范学院《唐诗诵读》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工程合同管理师范文
-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乘法 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培优】
- 2024宁波劳动合同范本示例
- 年产8万张贴面板项目环评报告表
- 搅拌设备表面处理项目环评报告表
- 情侣分手经济纠纷起诉书模板
- 妇产科副高答辩-进展部分
- 单人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
- 前庭康复-医学课件
- 实验报告-平稳时间序列的建模
- 小学一二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整理书包》课件
- 房屋租赁运营服务投标方案
- 2023年湖北恩施州发改委招聘3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智能林业装备与技术
-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 医疗差错、投诉、事故纠纷登记记录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