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14)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在校学生专科大三,本科大四才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目前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统考试点地区有河北、上海、浙江、湖北、海南、广西、山东、山西、安徽、贵州、江苏、吉林、陕西13个省份。以下为文章详情第五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及其确定一、教育活动与教育目的(一)教育活动与教育目的人类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有无目的性。目的性是人类的“类特性”之一,教育目的则是人类文化自觉的标志,因而也是真正教育活动开始的标志。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由于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所以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教育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所有能够传递人类生产生活经验和精神文化的活动都是(广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广义教育的相同 点在于它们都有目的性,不同点则在于学校教育具有的目的性更强。这表现在:(1)学校是专门的机构,是人类文化发展和教育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2)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比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具有更高更专门的教育素养,其中包括较高的对于教育活动目的的设定、反思与理解能力。(3)在设定的程序上, 国家或学校在学校教育目的上会有较为全面的考虑。教育目的可以分为社会的教育目的和个人的教育目的两类。社会的教育目的主要反映社会对于教育系统的总要 求,要求教育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及其发展服务。个人的教育目的则要考虑教育对于人类个体身心发展的促进,要求教育为个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以及 未来幸福生活的目标服务。教育的社会目的与个人目的应当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组成完整的教育目的整体。有效的社会教育目的必须通过个人教育目的 的实现而实现。反之,有效的个人教育目的也必须考虑到社会教育目的,以社会教育目的设定和实现的前提。孤立和割裂两者的关系,就会形成片面的教育目的乃致 整个教育观念上的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所以,在教育目的的设定过程之中,应当充分考虑社会目的和个人目的的统一;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则应在鼓励教育对象 具有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同时,注意引导这种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二)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教育方针教育目标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甚至可以是每一个具体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教育目的具有一定的终极性,而教育目标则是教育活动的具体努力方向。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教育方针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三)教育目的的功能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1)导向功能,作为整体活动方向的教育目的因此是教育活动的灵魂;(2)调控功能;(3)评价功能,教育活动既然以教育目的为 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检验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标准,也应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整合所有具体的教育评价标准的精神内核,也是教育评价的最高准则。二、不同的教育目的论由于教育目的道德反映的是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是教育理想的体现,因此不同的教育家往往都会有不同的教育目的观念和理论。教育思想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论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一些教育思想家从宗教的角度或从信仰出发论述教育目的,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神学的教育目的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认为:“今生只是永生的准备。”在现当代,持类似观点的还有法国教育思想家雅克?马里坦和日本教育思想家小原国芳等人。他们主张回归宗教教育,主张以培养青年对于上帝的虔诚信仰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从宗教的立场出发所阐发的教育目的具有明确的终极价值性,具有较高的精神含量,它对我们思考人与教育的精神实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欧洲的中世纪,这 一教育目的论曾经占据主导地位,对当时的教育活动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但是由于宗教立场的唯心主义的本质,其主张往往有脱离实际生活的缺陷。(二)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社会本位的目的论主要反映的是古代社会的特征和要求。中国古代的学记、论语,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所主张的教育目的就是教育应当 为维持奴隶社会的社会秩序服务。在近现代,教育史上也出现过社会本位的目的论思想。最具代表性的是教育社会学中的“社会功能学派”。代表人物有社会学家诺 笃尔普、涂尔干和教育家凯兴斯泰纳。社会本位目的论者认为衡量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只能是看教育能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能否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开社会的教育目的是不可思议的,也 是没有意义的。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充分注意到了社会对个人、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但教育目的如果只看到教育对象存在的条件而对教育对象自身的需要不做足够 的关照,就是有失偏颇的。(三)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与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相反,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持个人本位目的论的教育学家为数甚多,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倍尔和裴斯泰洛齐等人。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往往强调人的自然本性,希望教育按照人的本性而不是违背这一本性办事。正是因为相信人的天性是好的,所以个人本位的教育学家都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求得人的天性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它的全盛时期是18、19世纪。由于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倡导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等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一目的论至今仍然对全世界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不过,正如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只执一端一样而有失偏颇。(四)教育无目的论这主要是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的观点。杜威曾经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他将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本身联系起来, 反映了教育活动主体的自觉;同时他也注意到了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由此可见,“教育无目的论”并非主张真正 的教育无目的,而是认为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历史上出现的不同的教育目的论证明教育目的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教育目的的确定首先要反映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理想。但是教育目的的主观性又以客观性为 在在的前提,恰当的教育目的的制定又必须考虑到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所以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可以概括为主观和客观两个 方面。(一)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从主观方面来看,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时往往会受其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哲学观念影响教育目的的设定。柏拉图认为理性的培养是教育目的论的核心;而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认为教育目的应当是培养人对外在环境的兴趣,包括接受人 与人之间的影响,从而形成他所谓的“绅士”;中国古代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教学生领悟宇宙和人生的根本,从而从根本上修身养性。教育目的的确定还要受到思想家们或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的影响。中国古代的性善论者孟子认为,教育目的无非是要让人将失掉的善心找回来,恢复人的 本性并且发扬光大;主张性恶论的荀子则认为教育应当使人云性而起伪;古代基督教思想家们曾经由原罪说引申出必须对儿童采取严厉的态度,以去除他们身上的 “撒旦”的结论;卢梭则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求得儿童顺其自然的发展。教育目的的设定会受到主体有关理想人格之观念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上,从大的文化系统看,佛教倡导与世无争的佛陀人格,道教塑造了长生久视的 神仙世界,儒家则大力倡导成仁取义的圣贤人格。对于中国古代的学者而言,其修身或学问的总目标就只能是成圣成贤。在西方,卢梭所主张的自然发展的人,洛克 的“绅士”,杜威所谓的民主社会的公民等,也都寄托了他们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二)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首先是指教育目的的制定必须考虑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与价值取向相比,社会历史条件对教育目的的制约更具有基础和决定的性质。首先,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状况是确定一定历史时期教育目的的物质基础。其次,教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师附中2025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数学试题含解析
-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文学概论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商场员工内部偷盗培训
- 化疗局部毒副反应的护理
- 抢救病人护理工作流程
- 2025短期合同工的劳动合同示例
- 2025标准城镇住宅装修合同范本
- 【8物(粤)期中】芜湖市无为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物理试题
- 期中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下册(含答案)
- 劳务合作协议书(个人咨询版)
- 医院手卫生知识考试题库100题(含答案)
- 四年级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
-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件)高中物理
-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小螃蟹找工作》
- 施工环境保护培训课件
- 如何做好调查研究
- ZXR10 M6000-S路由器硬件手册下册
- 油性油墨分析报告
- 公路物流运输项目整体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成人体验馆管理制度
- 马克思的生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