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 读懂诗歌,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读懂是鉴赏的前提。没有正确的理解诗意,鉴赏就无从得分。所以近两年高考中对诗歌内容理解的考查逐渐升温。 高考命题的考查点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写了什么内容,对题材的判断,内容的提取概括和描述,层次转折和安排。设题上形式灵活,角度多变,能力层级也不相同。或提取,或概括,或描述,1(2011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 城 刘 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望湖楼晚景 苏 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_,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 解析: 要抓住登城诗中写雨特征的词“半有无”;另外,题干中对望湖楼晚景中的雨的特点的概括“疾风骤雨”也是对答案从反面的提示。 答案: 和风细雨,2(2011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_ _,解析: 词的上阕明显化用了韩愈的诗早春,由此不难看出词中描写的春天最美好的时节是早春。再结合“莺初解语”“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或用情景再现法进行描绘,不难分析出为什么。 答案: 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 _ _ _ _ 解析: 词的下阕大意是:不要以醉倒为借口不去看花,人生易老,这辈子能看到几次花开?等到春要归去了,落花满地,绿苔丛生,再想看就晚了,劝人珍惜美好的时光。,答案: 在作者眼中,早春显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应该倍加珍惜。花还没有开放人就会老去,时光易逝,不要等春天过去后悔,因而不要浪费时光,要在这个时候“醉倒”。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把握青春年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青春年华的感情,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的思想感情。,就题做题,忽视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这是一轮时的一个通病。考场上因读不懂诗歌而失分,也是普遍现象。为此在二轮复习时,必须做到: 1转变做题观念,强化“读不懂诗歌不做题”的意识。 2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标题切入对诗题材、内容及思路的理解。 抓住情感语言,尤其关注诗歌的尾句,理解诗歌的感情。,利用近体诗结构“起承转合”中的“转”和过渡句这些特点理清诗词层次思路。 反复咀嚼词语、诗句,理解基本意思。 充分利用作者、背景及注释这些暗示性材料辅助理解。,1(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琅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2.(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晓至湖上 (清)厉 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 (选自清诗选) 【注】 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3分),1紧抓关键词语,穿越理解障碍。 理解诗歌的关键最简单易行的一个方法就是抓住诗歌的关键词,如上面的2011年福建卷,如果抓住一个“静”字,诗歌的一个情感便应声而出。诗歌中往往有一些能够直接表现作者心情、观点、态度的词语,在解读诗歌时,若能迅速抓住它们,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抓好点滴细节,穿越解读壁垒。 很多考生在阅读中往往漏掉一些关键的细节,而这些小细节,往往是我们解读诗歌的一个突破点,做到下面五点,会让你在考场收取大量理解的信息。 (1)看标题。 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如:春夜喜雨表达欢愉喜爱之情(喜)。枫桥夜泊表达羁旅愁思(愁)。悯农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悯怜)。,(2)看作者(知人论世)。 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3)看序注。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如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小序对词作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作了明确的概括。,(4)找诗眼。 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5)品意象。 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只有领悟“意象”中的寓意,才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1看清要求,就题论题。 问什么,答什么,答案语言的组织一定不能离开原诗,或用原句词语,或用自己语言,或用原句词语加自己语言联缀而成。或意译,或概括,或扩展描述。种种不同回答方式,要因题择用。不可把概括当翻译。“提取”要用自己的语言。,2明确步骤,条理分明。 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2011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注】 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 阅卷专家警示 1要点就在诗中,理解要据诗而解 诗歌的理解是鉴赏的基础,没有理解,后面的题目就很难拿分。一定要细心读诗,在仔细的揣摩中抓住关键性的词语。还要注意综观全局,因为诗题、作者、小注都会为诗歌的理解提供一定的信息。 2学会就题答题 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千万不能放开自己的想象,天马行空地自由挥洒一己之见,这是造成高考中大量失分的主要因素。,一、专题精练 1(2011淮南五中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 江海:指上次的分别地,也可理解为泛指江海天涯,相隔遥远。翻:反而。,诗歌第三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_ _ _ 答案: 第三联借景抒情,既是描写实景,又是虚写人的心情。(答出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即可)不仅渲染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2(2011淮南二中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好事近 吕渭老 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为报布帆无恙,著两行亲札。 从今日日在南楼,鬓自此时白。一咏一觞谁共?负平生书册。 【注】 吕渭老,南宋词人。1127年靖康之变,局势危急,宋室南渡,很多士人也纷纷南迁。这首词就是吕渭老南渡平安抵达后,写给友人的。,联系全词分析作者“鬓自此时白”的原因。 _ _ 答案: 南渡后生活百无聊赖;战乱频仍,不能与朋友互诉衷肠;辜负自己读了一辈子书,无法实现为国建功立业的抱负。,3(2011安庆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 庠 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笑蓉叶叶愁。 【注】 黄茅店:指的是乡村客店。赤叶楼:这里指女子所居之楼。灞桥杨柳:汉代人送别,在长安灞桥折柳相赠,故后代以“灞桥杨柳”代指离别。,词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_ _ _ 答案: 开头两句,写旅途上所见的秋郊景色:枫叶凋零,飘落河桥,野水退落,暮烟飘散,郊外山丘衰草漫漫,一片枯黄。渲染出秋的寥廓、苍凉、萧瑟,烘托出词人的离愁别绪。,4. (2011安徽模拟最后一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 _ _ 答案: 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作者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参考鉴赏: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首联写与故人相聚的时间、地点;颔联写在乱世中相聚实属出其不意;颈联写秋夜的凄凉景色,暗寓他乡生活的辛酸况味;尾联写长夜叙谈,借酒浇愁,深刻地表达了对故人相聚的珍惜和朋友间深厚的友谊。全诗叙事写景,情景交融,含蓄婉转,真切感人。,“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秋夜里,一轮圆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城池沉浸在夜色重重的包围之中。诗的开头两句,一写时间:秋天的满月之夜,一片清辉。一写地点:京城长安,已沉睡在静静的深夜里了。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我们不期而遇,一起在江南相聚,却令大家怀疑,是相逢在梦里。虽身在长安,还能与江南故人偶集客舍,倒反而使人怀疑起来,这莫不是在梦中相会吧。“还作”“翻疑”,感情真挚,笔底传神。为什么会有这样动人的感情呢?因为自己离家在外,心境也是极为凄苦的。,“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秋风飒飒,惊飞了树枝梢头栖宿的乌鹊,玉露冷冷,秋草里寒虫唧唧地啼泣着。第三联所写的“惊暗鹊”“泣寒虫”,固切时序写秋景,实寓有怀乡的悲凉况味。“惊”“泣”二字,含意深刻,写尽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漂泊在外的人都沉醉于饮酒,酒醉方能解千愁,大家相互挽留着不肯散去,心里只怕听到报晓的钟声又要分手。末联里,作者直抒胸臆“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羁旅他乡的人,只有醉了才不思乡啊,那就长醉不用醒吧;虽欲相留,共话乡情,却怕听到报晓的钟声,因为晓钟一敲,彼此势必就要分手了。竟夕长谈,犹不忍分离,这既表现了对故人的深情厚谊,也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全诗情景交融,婉转深至,韵调清美,悠然不尽。夜深将晓,显示出异地故人相会的喜悦及友人们的真挚感情,衬托出羁旅生活的孤独、寂寞和愁苦。他乡遇故人,是人生之一大极乐,正因为当中浸透着多少的异乡孤寂啊!,二、整体鉴赏 5(2011皖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续古诗十首(其四) 白居易 雨露长纤草,山苗高入云。 风雪折劲木,润松摧为薪。 风摧此何意,雨长彼何因。 百丈涧底死,寸茎山上春。 可怜苦节士,感此涕盈巾。,(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 _ (2)全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 _ _,答案: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守节不渝、卓有才识的寒门子弟遭受冷遇和摧残,而豪门贵族子弟享恩泽、踞高位这一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无奈、愤懑和感伤之情。 (2)全诗主要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以“山上春草”比喻豪门贵族子弟,以“涧底青松”比喻寒门子弟;把涧底松坚强而富有生命力而遭风摧雪折和山上草以寸茎之长却享受雨露滋润两种截然不同的遭遇和命运进行对比,从而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6(2011安徽芜湖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饮 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 绁:捆绑,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绿化园林工程设计与施工合同协议
- 重庆市拔尖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梅苑双语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书软件服务合同样本
-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说声“谢谢”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 2024护士资格证考试国际护理标准解读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健康管理师考试内容全解析试题及答案
- Unit 2 第3课时 Grammar 详解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牛津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下册
- 上门女婿合同标准文本
- Unit 8 Section B 3a-selfcheck 英文版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道法】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2025偏心半球阀技术规范
- 【培训课件】DOE培训
- 水利工程信息化项目划分表示例、单元工程质量标准、验收应提供的资料目录
- 一例有机磷农药中毒个案护理
- 2025道路运输安全员两类人员考试考核题库含答案全套
- 2025年高考数学备考立体几何压轴题(八省联考新考向)
- 数字化染整工艺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文化艺术项目管理制度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
- 镇咳药和祛痰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