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谢沐风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仿制药杂质研究与控制策略,(1) 请将手机调至“振动”档 (包括闹钟、叫醒、工作安排、约会等),谢谢您的配合! (2) 请勿交头接耳,保持会场安静。 (3) 无需拍照,会后与您分享讲义。,第2部分:万众瞩目的杂质研究 仿制药研发中杂质研究思路与控制策略 本人并非想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只是具备了独立思考与理性思维,与众人交流如下,供参考(本次仅从宏观阐述), 法国人乐了,因为中国人到法国旅游,基本不看名胜古 迹,一味购买奢侈品,让法国人赚得盆满钵满(现在改 为日本人了,呵呵); 英国人乐了,因中国药品研发人员争前恐后去该国药典 会购买杂质对照品,虽价格远高黄金,但仍乐此不疲; 美国人也乐了,因为中国药品研发人员为研究杂质,花 费几十万、甚至数百万去购买一台美国造分析仪器,让 他们移花接木地发大财 而国人仍在苦闷中:为什么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与杂质 死磕,结果研制出来的部分仿制药对于部分患者的临床 疗效还是与原研药有差距,无法获得医生与患者认可?,有这样一个段子 ,从宏观讲述杂质对于临床的意义, 口服固体制剂 仅是“锦上添花”:若主成分尚未吸收,遑论那0.5%杂质;解决主要矛盾后再来研究杂质。故“杂质不是高科技,生物利用度才是高科技”。,从宏观讲述杂质对于临床的意义, 静脉滴注注射剂 不良反应与杂质基本无关(有点儿“颠覆”,呵呵,详细讲述) 世界卫生组织N年前就已指出“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用药原则,盖因“是药三分毒”,药物(系指主成分)是把“双刃剑”,即有七分优点、三分缺点,,对看起来与药物有关的较常见不良事件,以下因素与这些事件关系较为密切: 剂量 剂量(mg/kg或mg/m2) 给药方案 疗程; 总剂量 其他基础特征,如肾功能状态 人口统计学特征,例如,年龄,性别,种族; 伴随用药 药物浓度(如提供了数据) (基本与主成分和个人体质差异相关,与杂质无关!),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摘自ICH通用技术文件M4E(R1) :疗效(模块2-临床回顾和临床概述;模块5-临床研究报告),2012年本人看到媒体报道: 挪威人埃玛格里森在中国日报撰文, 讲述自己在中国的经历:,我生病了,被人带到医院以便打点滴。打点滴?在挪威,只有快要死去的病人才打点滴;而在中国,得个感冒都要打点滴,还不止1瓶液体,而是5瓶以上。My God!,部分媒体报道(详见所附资料 ),1、过度医疗探因:患者热衷输液 医院搞创收(来自2014年01月09日17:29 央视新闻) 2、静脉点滴大国之殇:高利润与高风险(来自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3-09-06),正是静脉输液给药方式的滥用才导致: 必然发生的小概率不良反应事件变成了绝对值无限增大的大概率事件! 这才是问题的根源与核心,所以这些不良反应几乎与杂质无关。,(1) 相当一部分同仁未能洞察本行业作为高科技行业的核心之处,以为杂质是高科技!以为“强破坏试验”是高科技!,本人臆断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 ,(2) 未能从制药产业链全局和高度理解专业问题:药化药分工业药剂学药分生物药剂学药理/药物代谢对广大患者的临床有效性(这才是重点、也是终点) 。仅片面强调其中某一环节的技术要素,如此就会造成以偏概全的专业思维,最终“用大炮打蚊子”,并将“技术做成了艺术”!,本人臆断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 ,(3) 因20062007年间注射剂药害事件,不知从何时开始被认为是杂质所为,从此拉开了对杂质深入研究的大幕!,本人臆断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 , 已基本呈现“剑走偏锋、误入歧途”之状态,甚至“上天入地、走火入魔”的窘境! 具体试验时,已陷“刻舟求剑、缘木求鱼”的学术思维窠臼,落入极度疑神疑鬼、谨小慎微的研发思维桎梏。 想为行业发展正本清源、想为众人工作拨云见日 (具体的“如何理性开展仿制药杂质研究与质量控制”请登录“丁香园-分析技术版-杂质研究专栏”阅读本人撰写的文章即可知晓,本次由于时间限制、无法展开),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杂质研究现状,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18831931),工 作 感 悟,令 人 欣 慰 的 是 ,2013年5月,国家药典委员会网站发布了“国家药品标准工作研讨会议纪要”。其中明确提出:药品质量标准的关键在于临床,标准的提高不是一味追求某个单一杂质控制;过去我们忽略了临床药学评价,今后要加强质量标准的提高与临床用药的有机结合。标准的制/修订还应考虑社会和经济因素,应科学合理、不宜过度追求高指标,科学的标准不一定都是高精尖的,还应当从药物经济学角度予以客观考虑。这是官方首次旗帜鲜明地阐述出杂质研究的适度性,不禁令人拍手叫好,因许多有识之士早已翘首以盼、望眼欲穿。,无 独 有 偶:,历经2年多筹备、万众期待的美国FDA药品审评与研究中心(CDER)属下的药品质量办公室(OPQ)于2014年10月正式成立,该部门领导、华裔科学家余煊强博士也曾多次撰文指出:新部门成立后的主要变革点就是“方向上改变,即过去的质量标准是和数据连在一起,而不是和病人连在一起。今后,质量高不高,不是看标准高不高,而是看对病人的效果”,开展合理用药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十分重要、十分紧迫。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药物用得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不但不能治病,还会影响身体健康。轻则可能增加病人痛苦、提高医疗费用,重则可能使病人致残甚至死亡。 同时,公布了用药十大原则,其中第二条为: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2013年12月10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到:,更令人欣慰的现象(详见所附资料 ),1、 2014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在北京各大医院中率先取消了普通门诊输液,剑指过度输液现象。 2、2014年8月,安徽省卫计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文件。指出:充分认识加强静脉输液管理的重要意义、严格掌握静脉输液使用指征、尽可能减少不必要静脉输液、定期开展静脉输液处方点评、进一步加强静脉输液管理监督检查、广泛开展科学规范进行静脉输液的宣传。,3、为大医院取消门诊输液叫好!(中国医药报 2014年7月25日报道) 4、2015年11月,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发布转发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规定, 2016年7月1日起,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到2016年底前,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 5、2016年1月,浙江省已“萧规曹随”江苏省了,第3部分:发达国家向非发达国家 “发射的三枚烟雾弹”, 一枚是有关物质:目的为引入歧途。 另一枚是溶出度:往往韬光养晦、瞒天过海。因为这是最为核心的评价法:不会评价,就不知做出来的“馒头是死面疙瘩还是五星级馒头”;只有会科学客观地评价,才能做出与原研制剂一致的高品质仿制药来,即通常所讲的“标准就是生产力”! 潜在杂质/基因毒性杂质:我们研究时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要陷入疑神疑鬼、无穷无尽境地中!,本行业的“四高性”(高利润、高附加值、高科技、高端制造业)决定了:, 全世界都公开的就一定不是高科技,看不着的才是 高科技。 所以,很多品种的各国药典、进口质量标准等收载 的检测法要么是“烟雾弹(有关物质)”、要么就是 “韬光养晦、瞒天过海(溶出度试验)” 因此,我们决不能囿于其中便沾沾自喜、夜郎自大,一定要获取数批原研制剂样品,随后深度剖析与解读其关键指标(CQAs),如此才能科学合理地指导自我仿制药的研发与品质评价。,第一枚“烟雾弹”:溶出度 既有公开的质量标准很多均采用高转速或高浓度表面活性剂或高溶解性介质等没有区分力的溶出度试验条件 国外公开的质量标准 检测原研制剂样品发现:很多都是1520min、85%以上,没有区分力。,第一枚“烟雾弹”:溶出度 如英国药典:杂质罗列了很多、且还有对照品发售;而收载的制剂却很少,甚至有些难溶性口服固体制剂竟然没有溶出度试验,缓控释制剂更是一个品种也没有释放度试验! 难道英国人缺心眼、呵呵 请记住:老外不是“二傻子”!,第一枚“烟雾弹”:溶出度 再如:ICH迄今都没有专门针对溶出度试验的指导原则,而杂质研究却有多个指导原则,因为他们早已不再生产原料药,给非发达国家套上了技术枷锁! 欧美总是鼓吹:体外溶出度不重要、体内BE试验才最重要!除非建立起体内外相关性。而真实情况呢, FDA的CDER部门于2012年下半年推出的“质量源于设计”理念应用于仿制药申报2个模板。 北京大学药物信息与工程研究中心 组织翻译,购买网址: /zh-cn/page/1362044792,FDA溶出曲线数据库采用2.0%SDS,经剖析原研制剂,20min已达95%,没有区分力,改为1.0%SDS,使45min达90%,最为理想!, FDA的CDER部门属下的仿制药审评办公室(OGD)于2006年推出了2个原料药+制剂仿制药申报模板,极赋参考价值。网址:/Drugs/DevelopmentApprovalProcess/HowDrugsareDevelopedandApproved/ApprovalApplications/AbbreviatedNewDrugApplicationANDAGenerics/ucm120971.htm,网页的 Model Quality Overall Summaries for an extended release capsule (PDF - 235KB) for an immediate release tablet (PDF - 314KB) 里面的杂质研究与控制极为科学理性,绝没有如我们的部分CDE老师要求得那样,不信您看看 抛砖引玉一下,典型的pH值依赖性药物:美国药典采用没有区分力的快速释放介质1.2,我公司改为4.5!, 盐酸普拉克索片(商品名:森福罗)进口质量标准中拟定了12个已知杂质。主成分规格仅为0.125mg、0.25mg和1.0mg。 秉承“制剂质量标准仅关注降解杂质的原则”,主成分是不可能在货架期内降解产生12个杂质的,且主成分规格如此之小,每日最多服用3片,也无需如此深究杂质。 果然,经对原研制剂3批样品测定,结果几乎均是未检出,仅有2-3个杂质在报告限0.05%以上、鉴定限0.10%以下,根本无需针对性研究;且经对其进行加速试验6个月剖析,结果“没有含量不断增加的杂质”。,第2枚烟雾弹:杂质, 吡美莫司乳膏进口质量标准中拟定了8个已知杂质,主成分规格1%,每支15g。每次使用量约0.5g,其中含主成分仅为5mg,含杂质0.125mg(总杂限度2.5%);且由于给药途径为外用,杂质几乎没有任何安全性问题。,烟雾弹:进口质量标准拟定杂质情况, 2015年8月14日,中国药促会发布的对关于加快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问题若干政策的研究意见中有这样一段阐述:4、有些原研药公司为增加仿制难度,往往在质量标准上设置陷阱,例如提高杂质含量标准或增加与产品质量控制无关的其它杂质项目等;。建议对此类原研药的仿制品种制定相应规定,并允许对原研药标准进行修正。”,无 独 有 偶, 2014年12月,针对中国人癌症高发,WHO给出9条防癌建议(网址:/news/politics/115513.htm)。其中第6条为: 不要长期服用可能致癌的药物(连主成分自身都致癌,呵呵)。受某些观念的影响,很多中国人都有不经医嘱而自行使用药物的习惯,这就大大降低了他们用药的安全性,甚至因用药不当而致癌。据调查资料显示,中国每年至少有20万人因用药不当而致癌。可致癌的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氨基比林、氯霉素、土霉素、利血平、硫唑嘌呤、环磷酰胺、氨甲喋呤、甲基睾丸酮、乙烯雌酚、苯巴比妥、异烟肼等西药以及花椒、藿香、款冬花、石菖蒲、砒石、雄黄等中药。,第3枚烟雾弹:基因毒性杂质, 只要在质量标准规定的限度下,杂质对于临床而言就没有安全性问题,故多寡没有可比性!如:各国药典均规定某一杂质限度0.5%,各企业产品检测结果有差异,但只要合格,质量上就没有可比性! 含量也是如此:只要合格,即可;无多寡之分!,杂质研究把握好“度” 切勿陷入越小越好的误区!, 只要在ICH指导原则规定的鉴定限或质控限以下,杂质对于临床而言、无论何种给药途径都不存在安全性问题,故毫无必要降低杂质限度值和杂质含量。,杂质:切勿陷入越小越好的误区!,质量标准中制订有关物质检查项的原则, 阐述原料药质量标准中必须拟定有关物质的原理 阐述制剂质量标准中可不拟定有关物质的情形 当原料药 0天制剂 至效期,两个环节有关物质皆未变化,则可不拟定。因制剂质量标准仅关注降解杂质。详细讲述应用至复方制剂的研究与标准制订。 但注射剂必须拟定。(因前几年的“药害事件”)。,杂 质 谱 研 究 思 路, 采用逆向工程法: 1、原研制剂杂质谱(这是起点,来指导仿制药的开发) 2、仿制原料药杂质谱 3、仿制制剂杂质谱。 切记与原研原料药杂质谱无关! 所以,绝无必要研究国外药典原料药项下的所有杂质。,一、色谱条件的建立 六类仿制药研发 解读既有质量标准,(1) 查询所有制剂与原料药质量标准。(着重看制剂质量标准,原料药质量标准仅是参考) (2) 进口质量标准杂质现今皆为代号;不要想获得杂质对照品、且无需获得。 (3) 根据剖析结果购买杂质对照品。绝非将国外药典中的所有杂质对照品皆购买来,此乃“劳民伤财”之举! (4) 也绝非将自我仿制品中的杂质都做到0.1%以下,此乃“自断后路”!,(1) 用既有质量标准中罗列的所有已知杂质来验证既有质量标准色谱条件的系统适用性(毫无必要!可采用以下方法) 直接沿用既有质量标准色谱条件,因耐受性已良好。 对既有质量标准的色谱条件进行微调,通常是减少流动相中有机相比例或延长梯度洗脱时间,使所有色谱峰保留时间延长。(微调办法详见后) 仅采用质量标准中与主成分最难分离的那12个杂质验证分离度,杂质峰间无需强求。因为 (以上三法酌情选用其一), 色谱条件微调办法: (1) 尽可能使用25cm长色谱柱。 (2) 适当减少有机相比例。 (3) 主成分出峰时间至少15min以后(流速1.0ml/min) (4) 梯度洗脱可适当延长时间或增大比例。 随后,用以上建立的色谱条件用于验证仿制原料药中目标杂质的分离。(主要是仿制原料药的起始物和各中间体、精制前的粗品、或是针对性杂质的分离效能),研发时勿苛求完美!, 请不要对潜在杂质疑神疑鬼、患得患失。从规模化生产的三批样品测定结果入手分析杂质来源即可。若“正向分析 研究潜在杂质”,就会陷入永无止境的境地中。 还有我们应充分认知:任何检测法都不是万能的,即便有“漏检杂质”,这些杂质含量也基本上在制剂鉴定限以下,不会给临床带来任何安全性问题;倘若较大,通过验证。再着手亦不迟,,如何验证是否存在超过原料药鉴定限的漏检杂质, 对于包裹于主成分峰的杂质,一般可通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探明; 对于“逸出”于所建色谱条件以外的杂质,可通过至少两法测定主成分含量、观测结果是否“殊途同归”的办法予以探明; 对于含量不断增加的杂质,自会在稳定性考核(加速和长期)试验中“主成分含量下降量与总杂质增加量间相辅相成性(以下简称相辅相成性)”上体现出来,此时再着手亦不迟。 实际工作中,出现以上三种情形的概率均是极少的,因我国合成高手实在太多!,(1) 测定原研制剂杂质谱(无需测定原研原料药) 第一法:取1批原研制剂,进行加速试验6个月,厘清杂质分类。(一般三个月便可初现端倪) 第二法:获取不同时间段的货架期样品予以测定,厘清杂质分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 测定仿制原料药杂质谱 通过加速试验6个月。 (3) 测定仿制制剂杂质谱 通过原料药制成0天制剂和0 天制剂进行加速试验6个月。 对于仿制品中含量大于原料药鉴定限的杂质建议厘清结构式与来源。,二、测得各样品“杂质谱”,ICH对制剂中杂质研究的报告限要求,报告限就是最小峰面积的设定:即小于该限度的杂质,没有任何研究价值,所以无需积分。 这是杂质研究的“度-1”!,ICH对制剂中杂质研究的鉴定限要求,解读:小于该限度值的杂质无需鉴定结构,因含量介于报告限鉴定限的杂质对于临床而言不会带来任何安全性问题,故无需再做深入研究。 这是杂质研究的“度-2” ,ICH对制剂中杂质研究的限度要求,解读:超过该限度值的杂质必须对其进行毒理研究,以确定此种给药途径时该杂质对于临床的限度值。对于仿制药研发,与原研制剂共有的降解杂质限度借鉴既有质量标准即可。,ICH对原料药中杂质研究的限度要求,引申至:极小规格制剂杂质绝对值含量已至极微量级;无论何种给药途径,这些杂质的存在均不会带来任何安全性问题,故无需研究,包括残留溶剂、炽灼残渣等一系列杂质。(要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意识!),解读ICH 设定的杂质控制“三限”,(1)报告限:小于该限度的杂质无关注价值,故无需积分; (2)鉴定限:笼统法(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或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结果不大于该限度的杂质,仅需报告测定结果,无需研究、也无需鉴定结构式,因该限度以下的杂质在临床上不会存在安全性问题;超过该限度的杂质,需厘清结构式。 (3)质控限(也称“界定限”):准确法(杂质外标法或主成分+校正因子法)测定结果不大于该限度的杂质,依然不会在临床上带来安全性问题;大于该限度的杂质应进行动物毒理研究,确定临床使用时的安全限,且药品中的该杂质含量应在效期内不大于该限。,测定注意事项,(1) 对所有样品的积分限度采用原料药报告限0.05%。 (2) 小数点后2位即可,切不可多,如0.25%、0.08%。 (3) 测定技巧:对原研制剂可采用最终一并测定方式进行(样品置于冰箱冷藏)。 (4) 顺便采用DAD检测器测定一下主成分纯度。 (5) 切记:仅是借用既有质量标准“液相色谱条件”和“降解杂质限度值”。至于杂质数量、种类等仅是参考!,原研制剂“杂质谱”测定结果,A,B,C,D, 杂质A不断增加:0.15% 0.50% (限度0.7%) 杂质B不断增加:0.20% 0.68% (限度1.0%) 杂质C不增加:始终保持在0.43% 0.45% 杂质D不增加:始终保持在0.06% 0.07%,仿制原料药和仿制制剂“杂质谱”测定结果, 杂质A不断增加:0.12% 0.48% (限度0.7%) 杂质B不断增加:0.18% 0.66% (限度1.0%) 杂质C不增加:始终保持在0.41% 0.43% 杂质D不增加:未检出。 杂质E不增加:着重讲述。 杂质F增加:着重讲述。,(1) 针对共有降解杂质:仿制制剂降解速度不大于原研制 剂;由此,效期才能不短于原研制剂。 (2) 针对共有的不增加杂质: 当原研制剂中的该杂质含量大于制剂鉴定限时,仿制制 剂含量不大于原研制剂即可; 当原研制剂中的该杂质含量小于制剂鉴定限时,仿制 制剂可大于原研制剂,但不得过制剂鉴定限。 (3) 针对仿制品中特有杂质:含量不过制剂鉴定限。,三、仿制药中杂质控制策略 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结合,理论与实践齐飞,才能使研发工作事半功倍、一针见血。即:,对仿制制剂与仿制原料药的要求, 针对共有的不增加杂质(如杂质C ) (1) 原研制剂中该杂质含量(如0.8%)超过制剂鉴定限(如0.2%) 仿制品中可存在,含量不超出原研制剂即可;且 6个月稳定性考核结果、含量无变化。 (2) 原研制剂中该杂质含量(如0.13%)小于制剂鉴定限(如0.2%) 仿制品中可存在,含量也可超过原研制剂,但必须不超过制剂鉴定限。 结论:质量标准中无需单独控制,笼统要求即可。,对仿制制剂与仿制原料药的要求, 针对原研制剂中特有的未知杂质,含量在0.05%鉴定限(0.2%)间(如杂质D) 仿制品中无,故无需研究。 引申至:国外药典原料药项下的众多杂质、进口某制剂质量标准中收载的众多杂质,只要是原研制剂特有的,皆无需研究!,对仿制制剂与仿制原料药的要求, 针对原研制剂中不断增加的杂质(如杂质A和B) (1) 借鉴既有质量标准限度值(因为共有降解杂质)。 (2) 通过液质联用探明结构式,购买来对照品/或自我合成(此时需验证结构式),验证校正因子。 (3) 只要仿制制剂未超出质量标准中所规定限度值,即便超出原研制剂量亦可(通过缩短有效期)。但现今仿制品效期不允许短于原研品,故该杂质降解速度不能快于原研品,效期也不能短于原研制剂了。,对仿制品中报告限以上的特有杂质如何控制, 针对原研制剂中不存在、仿制品中特有的杂质 (1) 如杂质E,为原料药合成中间体杂质。厘清来源于结构式,最低要求:含量不得过制剂鉴定限(笼统法测定)或制剂质控限(准确法测定) ,且加速试验不增加。 强烈建议:不要因杂质量大于鉴定限就去进行毒理研究、推算限度,证明自身产品杂质量小于该限度的“钻牛角尖”作法!将此类杂质做到制剂鉴定限以下是评价合成人员技术水平的核心考核指标! 结论:质量标准中无需单独控制,笼统要求即可。,(2) 如杂质F,为仿制制剂中新增降解杂质。原料药中不存在、0个月制剂中也不存在,但加速试验开始后出现。别怕:只要效期内含量不过制剂质控限即可。 结论:质量标准中无需单独控制,笼统要求即可。 源自:我国药审中心2006年12月11日的一篇电子刊物:从ICH的指导原则谈非特定杂质的控制(作者:黄晓龙) 根据以上规定可以引申出:在仿制药研发或改剂型药品以及药品上市后变更等的研究中,即使出现了新杂质,只要新杂质含量低于表1(原料药)或表2(制剂)中的鉴定限度,就可以认可这些新杂质的安全性。(其实ICH指导原则中早已阐明),对仿制品中报告限以上的特有杂质控制逻辑树,第1步:仅积分报告限0.05%以上的杂质峰。 第2步:采用笼统法测定,如未过0.08%,则研究结束,质量标准拟定限度为原料药鉴定限0.10%或制剂鉴定限0.2%。 第3步:如超过0.08%,改用准确法测定,并厘清结构式、来源、甄别是否具备基因毒性官能团。 第4步:质量标准拟定:限度不过原料药质控限0.15%或制剂质控限0.20.5%。 切忌对所有报告限以上的杂质均采用准确法测定,并进行大量的、毫无意义的方法学验证。,近来“极为时髦”的基因毒性杂质研究:,欧盟:高于鉴定限杂质才要研究以排除基因毒性风险; 美国:高于界定限杂质才要研究以排除基因毒性风险; 日本:口服的、没那么多疑神疑鬼的杂质; 中国:高于报告限杂质就要排除基因毒性风险。 应答方案:针对仿制品中原料药鉴定限(0.10%)以上的杂质需厘清来源与结构式。如具备文献报道的结构式(非一般性杂质)再深入,否则无需。,A为烷烃基、芳香基或H;X为卤素,包括F、Cl、Br、I;EGW为吸电子取代基,如氰基、羰基或酯基等,质量标准拟定法:杂质定量法, 虽杂质对照品法最为准确,但对照品的获得与验证令人发憷!(自行酌情定夺) 乐于采用“相对保留时间 - 校正因子结合法” 。 (1) 杂质对照品仅用于研究时验证校正因子(如何验证)和系统适用性试验用(讲述如何配制该溶液)。如通过文献可获得校正因子,可无需购买杂质对照品。 (2) 为确保相对保留时间的准确性,质量标准中必须指明色谱柱型号与具体参数。(不要认为此种方式会被看作方法耐受性不佳。耐受性与固定色谱柱型号无关!),杂质校正因子的测定(主要针对降解杂质),如文献报道值已翔实确凿,则可直接采用; 采用液质联用仪或其他检测手段,甄别出降解杂质结构式,随后从国外药典会或某实验室购买来(必须有纯度值),测得该杂质校正因子。 或通过自我合成制备 结构式确认 获得纯度值 测得校正因子(单点法即可)。 需提醒的是:无论何种途径获得的杂质对照品,纯度值无需很高,只要该值准确、误差范围以内即可。,质量标准拟定法, 质量标准中应尽可能拟定系统适用性试验: (1)采用杂质对照品 (2)采用强破坏试验法 (3)采用最难分离的杂质。,质量标准中采用强破坏试验法验证系统适用性的典型图谱,质量标准中杂质拟定法 分类拟定, 质量标准中如何制订杂质与限度 绝无必要照搬照抄既有质量标准! 总之:应既有已知杂质的针对性测定,也有未知杂质的笼统性测定。如: 杂质A不得过0.7%(根据既有质量标准)、 杂质B不得过1.0%(根据既有质量标准)、 其他最大未知杂质不得过0.5%(根据原研制剂测定结果和既有质量标准拟定)、 其次未知杂质不得过0.2%(根据ICH对制剂未知杂质鉴定限的要求)、 总杂质不得过1.5% (根据既有质量标准)。,举例:盐酸普拉克索片(规格0.25mg)的仿制,进口质量标准:梯度洗脱、3个波长、12个代号杂质(且分别有校正因子、相对保留 时间等。完全是“烟雾弹”!)。 研发的最高境界“有所为有所不不为、绝非使蛮劲儿和轴劲儿”,呵呵,举例:复方制剂有关物质研究思路,第一步:查询每一个主成分单方制剂国内外质量标准,观测是否有目标降解杂质。(应可寻找到) 第二步:通过杂质谱比较研究,对未变化/增加的杂质,质量标准中不予拟定(原研制剂一定要平行做稳定性考核试验)。 第三步:质量标准中仅拟定降解杂质,既可拟定采用杂质对照品法、也可拟定采用“相对保留时间-校正因子结合法”(推荐前者)。 第四步:不建议采用笼统法测定未知杂质。,三类仿制药的研发 无既有质量标准,(1) 查询文献,建立色谱条件;同时采用原料药合成的中间体验证色谱条件的系统适用性。 (2) 购买1批原研制剂(如购买不来、研发休眠) (3) 进行原研品6个月的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 (4) 解读原研品,获得“杂质谱”。 (5) 回到上述思路:其中降解杂质的限度设定是难点: 查询文献 依据临近效期的原研制剂杂质量来推定 进行加速试验 迫不得已采用杂质的毒理试验。,深度解读探求药物内在稳定性的四级”手段”(按由弱到强顺序),(1) 长期试验(包括中间试验) (2) 加速试验(重中之重、不可或缺!) 杂质研究的全面性与完善性 制剂处方筛选与工艺合理性评价 制剂包装的合理性 其他诸多方面 (3) 影响因素试验 (4) 强破坏试验,客观理解强破坏试验和影响因素试验的作用,(1) 是期望通过较为激烈外界刺激来洞悉药物易受何条件影响、发生降解或质变,从而在药物生产、包装、贮藏、运输等环节上规避掉该条件,以保证药物在效期内的质量稳定性 (2) 如验证有较大漏检杂质存在,可采用该两法去“寻找那丢失的杂质”。 (3) 保证在遭遇不知情某极端条件时、即便产生杂质也能保证被检出。 (4) 因此绝对无需研究该两条件下产生的杂质,仅验证分离度即可。,强破坏试验的意义, 研究主成分的杂质谱、降解途径和帮助建立有关物质测定法。 可知晓主成分易受何条件影响,从而来指导处方开发与工艺设计,预防杂质生成。如易受热降解,则湿法制粒应被排除,而采用干法制粒。(这才是该试验的最大用处) 杂质产生515%最佳。,强破坏试验的深度剖析, 对该理念产生的历史背景 试验结论:基本上没有推翻既有色谱条件,实际是 破坏方法:没有统一规定、自己看着办 一定要赋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主峰纯度的测定 如何应答“物料平衡/质量守恒”要求。(该试验理念与14号资料稳定性考核中的“含量与有关物质变化应相辅相成”理念是不一致的,所以不应强求),摘自“有关物质的研究与新药注册”一文 CDE陈震老师发表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0, 11期,在破坏试验中应关注物料平衡情况,但是由于降解产物和主药的响应可能存在差异或降解产物无法被检出、降解产物可能进一步降解以及存在多条降解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商业类(电子商务)-职业技能理论知识(二)(答案版)
- 简支梁斜截面课程设计
- 数字日历的课程设计
- 红茶厂课程设计及其图纸
- 落料拉深课程设计
- 2024基本建设工程借款合同
- 2024签约作家合同范本
- 2024房地产典当借款合同范文
- 2024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责任由谁承担工程
- 手术室护士手足外科矫形手术护理配合常规
- 网红夜市古风主题市集策划方案
- 2024年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妇产超声知识讲座
- 【单元专项】人教PEP版五年级上册英语-Unit 2 My week 阅读(含答案)
- 高思学校竞赛数学课本五年级
- 终期预评估报告
- 胶东国际机场
- 关键时刻的决策力
-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学学院本科生课表
-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任务和指导书
- 蛋白的分离纯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