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新.doc_第1页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新.doc_第2页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新.doc_第3页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新.doc_第4页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视问题的难易程度安排教学:注重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按劳分配”这个知识点的相关问题由学生自学完成,教师加以点拨,结合材料进行验收。而“其它分配方式”这段内容精心挑选资料,对应知识点结合材料逐一解决。这样既注重基础知识的给予,更着力于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及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教材分析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何进行分配。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新课标基本要求: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学情分析经过两个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对经济生活的一些简单问题已经有所了解,前面所讲的注重将蛋糕作大的问题,而如何来分这个蛋糕,将是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认真设计活动,突出正面导向作用,从而达到在认知上接受和理解,在生活中提高自己政治素养的目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教学重点、难点1、 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2、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首先让同学讲述“三个和尚”的故事,让同学们来假设和尚是5人或者10人,在轮流挑水的过程中总是有人挑的很少,还有的人总是忘记去挑水,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设计方案,来弥补不足。同学们所想方案总结起来就是使“分配合理,奖勤罚懒”。教师总结后说道:而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社会财富将如何分配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内容。(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自学思考: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2、按劳分配的含义、原因及意义?(4分钟)教师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抽查、点拨!(按劳分配适用于公有制经济)提问什么是按劳分配?判断某一收入是否属于按劳分配应注意把握什么特征?学生:要注意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的,按劳分配是以劳动者的劳动为尺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教师:掌握按劳分配要注意明确三点:第一,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的,也就是说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具有明显公有性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才实行按劳分配;第二,社会向劳动者分配的是个人消费品,而不是生产资料;第三,实行按劳分配的一个原则就是以劳动为尺度,根据劳动的质量和数量进行分配,最终的结果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注意这里所说的劳动不能是无效劳动,必须是社会需要的,被市场承认的劳动)。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在公有制范围内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呢?学生: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的质量和数量直接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劳动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渡:提问不知道同学们在上学的路上是否注意过那些经营早点的摊位,他们非常辛苦,在用劳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赚取了不少收入。他们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吗?为什么?学生:不是按劳分配。因为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的,而经营早点的摊位属于个体经济,所以个体经营者的收入虽然也是劳动所得,但却不属于按劳分配。总结:在我国除按劳分配以外还有其它分配方式:1、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想一想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和按劳分配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我们再来探讨其他一些情形:师生互动(逐一显示五种情形)教师:A是某外商独资企业中的普通职员,月工资3000元,是按劳分配吗?为什么?如果不是按劳分配,又属于哪种分配形式?学生:不属于按劳分配,因为按劳分配只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而A是在外商独资企业中打工,A的收入应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教师:B把钱存入银行定期获得利息收入,属于哪种分配形式?学生:这是按资本要素分配。教师: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学生:买国债获得的利息收入、持有股票获得的分红、买卖股票获利、买证券投资基金的获利等。教师:这种分配形式有什么突出的特征?学生:因投入资金而取得的收益。教师:再来看第三种情形:C承包土地后转租给他人获得的收入,这是哪种分配形式?你还能举出属于这种分配方式的例子吗?学生:这是按土地要素分配,还有出租房屋获得的租金收入。教师:D获得专利后进行转让,获利10万元,这又属于哪种分配形式?学生:这是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教师:最后我们看第五种情形:(E作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每年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学生:这是按管理要素分配(在师生互动中,针对学生发言中不准确或有疑问的地方,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点拨)教师:我们刚才谈到的劳动力、资金、土地、技术、信息、管理都是可以用来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经济资源,即生产要素。以上涉及的五种分配的具体形式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2、按生产要素分配提问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谈谈你的看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生产要素是从事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谁拥有生产要素,谁就能从事经济活动和占有经济成果。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中,还存在着资金不足、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人才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涉及个人切身利益,必然会激发全社会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生产要素投入的热情,有利于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所以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提问除我们学习的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非按劳分配的形式?举例加以说明。学生: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也属于非按劳分配。例如: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3、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巩固(1)讨论:“工资属于按劳分配,非劳动所得属于剥削收入”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虽然是劳动收入,但不属于按劳分配,而是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2)非劳动所得的情形较多,如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从社会保障中获得的收入等均不属于剥削收入(2)私营企业主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形式?学生:私营企业主的收入是一种混合收入,包括资本要素收入、经营管理收入。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注意到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而在我国现阶段,并没有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而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什么?* 在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初中所学内容,要求学生回忆初中学习的有关知识) 归纳1、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2、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3、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做出分析)在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必然使一部分人通过合法劳动、诚实经营先富起来,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现实: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小组小张毕业后一直在青岛海尔股份公司(公有制)工作,是车间的一名技术工人。他现在每月平均能有3500元左右的收入。他的同学小王毕业后在南京熊猫电子股份公司(公有制)工作,也是一名技术工人,但是小王每月的收入平均只有2000元左右。他的另一个同学小刘毕业后在天津三星电机有限公司(非公有制)工作,同样也是一名技术工人,他每月的收入平均能有3000元左右。(1)小张和小王每天工作的时间相同,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也几乎相同,同样是按劳分配得到收入,但为什么两人的收入差距那么大呢?(2)你认为如何才能缩小两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呢?(3)小张和小刘每天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差不多,收入也差不多,他们的收入分配方式是否一样呢?形成理念:按劳分配而得到的收入要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也就是说职工的收入是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的。那么作为企业,要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就要靠科技、靠管理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那么作为职工,要获得更多的收入,就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技术水平和技能以及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而获得的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他们是靠生产要素之一,按自己的劳动参与分配。按生产要素除了劳动还有土地、资本、技术和管理等。下面这段材料所讲就是多种分配制度的并存。:小吴的爸爸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总工程师,月月有工资,年终有奖金;妈妈在一家外资企业做财务工作,去年增加了工资;姑姑是农民,除了承包集体土地种植蔬菜外,兼营蔬菜收购和运输,收入也有所增长;二叔开了一家个体杂货店,虽然忙些累些,可收入不少;三叔与他人合办了一家服装厂,自己直接经营,去年的税后收入比爸爸妈妈的收入总和还高出一倍。各抒己见:但是,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靠土地、资本、技术和管理而获得收入的人是不劳而获,这种方式获得收入是助长懒惰的思想和行为,应该取缔。”学生讨论(略)形成理念:(1)靠土地,资本而获得的收入是不劳而获,靠技术和管理而获得的收入是通过复杂劳动而获得的收入。(2)土地、资本、技术和管理是生产必不可少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流动是以市场为基础。让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不仅有利于调动社会成员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且还能极大限度的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3)所以,上述的观点是片面的。国家不仅不会取缔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现象,而且鼓励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 “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竟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知识总结 本框题我们学习了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理解了按劳分配的含义与原因,为更好地理解中共十六大确立的我国的分配制度与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 思考与拓展: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区别有哪些?(从存在的范围、分配的方式、体现的性质等方面分析)课余作业组织学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里的收入情况,分清哪些收入是按劳分配所得,哪些是非按劳分配收入,并进一步分析现在的收入形式与以前相比有哪些变化,这种变化给家庭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教学体会 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