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选人育人用人之道.ppt_第1页
曾国藩的选人育人用人之道.ppt_第2页
曾国藩的选人育人用人之道.ppt_第3页
曾国藩的选人育人用人之道.ppt_第4页
曾国藩的选人育人用人之道.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曾国藩的选人育人用人之道,取人为善,与人为善; 忧以终身,乐以终身。,-广揽、慎用、勤教、严绳,一、曾国藩的生平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 23岁取秀才,入县学;24岁入岳麓书院,中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 湖南人成为中国的中流砥柱作用的第一人! 著作曾文正公全集 、曾国藩家书、冰鉴,对曾国藩的评价: 毛泽东:“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年青时,曾对曾国藩倾服备至,现藏韶山纪念馆的光绪年间版曾国藩家书中,数卷扉页上都有毛手书的“咏之珍藏”。他曾说:曾国藩建立的功业和文章思想都可以为后世取法。认为曾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孕群籍而抱方有”,是国学的入门书。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毛一生很注意这点。曾“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毛建立红军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蒋介石: 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礼”,“曾文正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说:“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在黄浦军校,他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他说我认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二、曾国藩的人才观 1、人才观:人是决定性因素 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 曾国藩对人才非常重视,他认为:“成大事者,以多得助手为第一要义”,国家强盛,以多得人才为强盛,如果不得人才,国家就不可能富强,如果不得将才,军队就不可能强大。 邓小平同志说:“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道理很简单,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 唐太宗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曾国藩把治军、治政、治饷等全部归功于人才。关于治政,他认为“人存而后政举”“将欲维持成法,所须引用正人”;关于治军,他说:“无兵不足深虑,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关于给饷,他认为:“广求人才,参错布置,庶期改观。”总之,不管为政,治军,给饷,抵外侮等等,曾国藩都认为人才是最重要。 “今日所当讲求者,惟在用人,人才不乏,欲作用而激扬之,则赖皇上之妙用,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三者不可废。,2、才德观 : 正确评价人才,曾氏主要讲的是才德观,曾国藩在日记中曾写道:“司马光曰:“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余谓德与才,不可偏重,德若水之源,才即其波澜;德若木之根,才即其枝叶。德而无才以辅之,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以主之,则近于小人。”当才与德不可兼得时,他认为:“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 曾国藩认为当才德不能兼得时,宁可取愚者,而不可取小人;关于才,就是一个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能兼备的人进班子。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这是眼前的一个问题,并不是已经顺利解决了,希望解决得好”。,3、选才观: 他强调:“衡才不拘一格,论事不求苟细,无因寸木朽而弃连抱,无施数罟以失巨鳞。” 、“凡有一技之长者,断不可轻视。” 、“人才之人礼之,则弃于草野饥寒贱隶之中,有人求之,则足以为国家干城腹心之用。” 曾国藩认为:“求人之道,须如百圭(人名)之治生,如论鹰隼之击物,不得不休”、“山野材智之士,感其诚,虽惑不往见,皆为曾公可与言事。而国藩逢乡里士来谒,辄温语礼下之,有所陈,务毕其说,言可用,则其斟酌施行即不可行,亦不加诘责。有异等者虽卑幼与之抗礼,故人人争磨濯(zhuo),求自效,一时中兴人才,皆出其门”、 “得一而可得其余”。 曾国藩说:“君子有三乐,而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为其一乐。”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诸弟若能有恒,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 。 他的谋士郭嵩焘在为他作墓志铭中指出:“曾以美化教育人才为已任。”,4、用人观:操守、学识、才具 曾国藩制定了他的用人标准:操守、学识、才具; 曾国藩认为,全才应德才兼备。“德与才不可偏重,譬之于水,德在润下,才即其载物溉田之用;譬之于木,德在曲直,才即其舟楫栋梁之用。德若水之源,才即其波澜;德若木之根,才即其枝叶。”若德才难以兼备,曾国藩更强调“德”,宁用有德无才,而不用有才无德之人。 曾国藩将人才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有官气的人,一种是属于有乡气的人。官气重的人,特点是学样子、讲官话、不实际,是心窍比较重的,而且圆滑取巧,最重要的是官气重的人关键的时候靠不住,不能深刻体会到下情,所有的文件都等着秘书写。作为一个武官,在处理问题上,必须做到口到眼到,尤其要做到身到,但官气重的人,往往不能做到这一点。而乡气重的人也有毛病,顾头不顾尾,喜欢张扬,没有把握的事情就去尝试。,三、曾国藩的用人之道: 八字方针: 广揽、慎用、勤教、严绳,广揽 就是广泛访求、网罗人才。曾氏求贤若渴,他提出“凡有一长一技者,断不敢轻视”。每到一地,每与人通信、交谈,都恳求对方推荐人才。他常写人才闻见日记,将所见所闻,分为“闻可”、“闻否”、“见可”三类。他的无慢室日记中,专设“记人”一项,记录了一大批被推荐的人名,并附有自己考察之所得。曾氏提出,“衡才不拘一格”,“求才不遗余力”,反对以出身、资历衡量人。曾氏幕中经人推荐入幕的人甚多,曾氏平时极注意对僚属才能的观察了解,并从中发现了大量人才。 (见可、见否,是指亲见其人之后的评判。闻可、闻否,则多记录友朋函牍中对人物的评价。) 慎用 就是分辨良莠、知人善任。曾国藩说:“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而且收之越广,用之越慎。曾氏用人十分谨慎,恪守“不轻进人”、“不妄亲人”。为此,他高度重视人才的考察,提倡选人“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手到、口到、眼到者”,观人的方法主要是“以有操守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对于招揽到的人才,一方面用其所长,尽其所能,另一方面量才录用,使人才大多能各尽其职。正是因为曾氏能“冷眼看英雄”,他的幕府中人才之盛,一时无二。,勤教 就是善于磨砺、促其成才。曾氏认为,人才,特别是经办军国大事的人才都是千磨百砺锤炼出来的。 李鸿章是曾氏的得意门生,咸丰十一年,曾氏率湘军攻陷九江,李鸿章从镇江前去投奔曾氏,可曾氏却借口军务繁忙,竟然没有相见,甚至在别人面前对李鸿章出言相讥。其实,曾氏并不是不愿接纳李鸿章,而是看李心地高傲,想挫一挫他的锐气,磨圆他的棱角。这也是曾氏培养学生的一片苦心。此后,曾氏对李鸿章进行了严格打磨。李鸿章曾对人说:“过去,我跟过几位大帅,糊糊涂涂,不得要领;现在跟着曾帅,如同有了指南针。”曾氏的苦心栽培,终于把李鸿章磨砺成了晚清的擎天一柱。 严绳 就是严加督责、清慎诚戒。曾氏律己甚严,“自立准绳,自为守之”,对待下属也是严加督责,使下属都能“循循于规矩之中”。他常以恒守“清慎诚戒”四字对幕僚言传身教,要求属下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对属下的管教,能区别不同对象,不同对待,或者以勉励为主,或者多加防范;在方法上则是“扬善于公庭,而规过于私室”,体现出了高超的领导艺术。,四、曾国藩提拔的人员简介: 1、政治: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船政、治理台湾)、郭嵩涛(外交、洋务、科技、企业)等; 2、洋务:薛福成、冯桂芬、容闳(毕业于耶鲁大学,成为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等; 3、科学:徐寿、华蘅芳、李善兰等; 4、军事:罗泽南 、塔齐布 、杨载福、彭玉鳞等; 这些英才齐聚幕下,足见曾用人真是有独到之处。,曾国藩为政四十年,幕僚共计四百多人,大部分都被他培养、推荐为朝廷、军队和地方的高级高级干部,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等众多名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曾国藩的重人、识人、取人、用人已成一体,高度体现出了一代宗师的颖悟与睿智。 薛福成将曾氏培养之才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治军事、涉危难,遇事赞画者”; 第二类为“邂逅入幕,或骤至大用,或甫入旋出,散之四方者”; 第三类为“以宿学客戎幕,从容讽议,往来不常,或招致书局,并不责以公事者”; 第四类为“凡刑名、钱谷、盐法、河工及中外通商诸大端或以专家成名,下逮一艺一能,各效所长者”。 曾国藩创建的湘军也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与当时清朝的正规军队迥然不同。 第一个不同,它首先是有精神的团队,这种有精神的团队也被许多国外的学者,或者港台的学者称为中国第一支有主义的军队。曾国藩认为,“打造军队,首在拣选将才,而拣选将才,必求智略深远之人,又须号令严明能耐劳苦,三者兼全,乃为上选。”对于治兵的才能,他认为不外乎“公、明、勤”这三个方面,如果办事不公正,赏罚不明,士兵就不会心悦诚服;如果不勤于职责,军营里的大小事务便会堆积,难以处理。同时,要不怕死,与敌人对阵时,才会身先士卒,士兵才能为你所用。,同时曾国藩认为“治军之道,以能战为第一义”,假如攻城攻了半年,不小心被敌人突围,无法抵御或受了小的挫折,自己的名望就会毁于一旦。 第二重要的是能爱民; 第三重要的是让上下官绅都和睦。最说明“能战”的事件就是1862年的天京之战,当年,曾国藩调动湘、淮军7万余人分兵十路,包围天京。期间,曾国藩实施坚壁清野、挖地道、合围、各个击破等策略,历时一年多,攻克天京,可见其“执行力”非常强。,曾国藩的成功之道关键在于知人善用。其“知人之鉴,为世所宗,而幕府宾僚,尤极一时之盛”。曾国藩能够成就事功,贤才云集是一决定性因素。 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