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门用附子讲义(省中医).ppt_第1页
刘门用附子讲义(省中医).ppt_第2页
刘门用附子讲义(省中医).ppt_第3页
刘门用附子讲义(省中医).ppt_第4页
刘门用附子讲义(省中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止于至善,发而中节 圣余医案附子应用谈,深圳市中医院 杜少辉,槐轩学派,自清乾隆迄至民国末的150年间。创始人为大儒刘沅,字止唐,清道、咸间世称“川西夫子”,名列清史儒林传,与野云老人晨昏相处约八载。 刘子维执掌槐轩学派二十余年。选其父著作二十二种发行于世。以天人合一、大学之止至善、中庸之致中和等哲学范畴来阐扬儒释道三家本原。 圣余医案诠解按不但是医案,也是一部文化作品,反映了槐轩学派医学成就。,一、天人合一(为什么要附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刘止唐言:“太极本无图,所图阴阳五行成男女等义,不过一气变化所形,其实皆在太极之中。” 郑钦安:“坎为水,属阴,血也,而真阳寓焉。中一爻,即天也。天一生水,在人身为肾,一点真阳,含于二阴之中,居于至阴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种子也。”,一,阳也,伤寒论用药(113方,91药):甘草(70次);姜(生39,干24);桂枝(43);大枣(40);芍药(33);附子(23);人参(22)。 坎卦为乾中一气落于坤宫,坎是以坤为体,以乾为用,水中藏有真火,从坎而解,阴阳是合一的,而且是阳主阴从的,通过四逆扶阳即能达到育阴的目的。,附子,天一生水。(色白为乾) 采于高寒之地,生于厚土(坤)之中。 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阳采。,代谢综合症,二、大学(用好附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道德经: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伤寒论,仲景用附子之温有二法:杂于苓、芍、甘草中,杂于地黄、泽泻中,如冬日可爱,补虚法也;佐以姜、桂之热,佐以麻、辛之雄,如夏日可畏,救阳法也。 用附子之辛,亦有三法: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甘草附子汤,辛燥以祛除风湿也;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辛润以温补水脏也;若白通汤、通脉四逆汤加入尿猪胆汁,则取西方秋收之气,保复元阳,则有大封大固之妙矣。,少阴病四逆汤变法,317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辛通) 315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辛通降) 390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305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辛通补) 。,附子之辛的攻与守,附子桂枝;附子麻黄 ;附子吴茱萸(九痛丸 );附子(乌头)细辛 。 附子柴胡 ;附子葛根 ;附子薏苡仁 ;附子黄连黄芩 ;附子大黄 附子干姜甘草。 附子白术甘草;附子准山(栝蒌瞿麦丸方);附子赤石脂(赤石脂丸方) 附子地黄;附子芍药(芍药甘草附子汤);附子阿胶(黄土汤)。,阳主阴从,分步处理,卷一23案:某老人,七十余岁,每日嗜卧不语,舌黑,食少,不食时多,神少,脉微,吐清水 法夏 一钱 砂仁 一钱 制附片二两 细辛 八分 芦巴 三钱 柴胡 八分 干姜 五钱 白术 五钱 故纸 五钱 紫苏 一钱 安桂 二钱 大枣 五钱 五付。,寒为收降之气,故以热治寒者,宜分别和之以升散,犹之隆冬严寒,万物凋谢,必三阳上升,而后春气和融,草木萌动也。病有阳虚而阴寒不甚者,但补其阳,以与阴配可也。然知补而不知通,则寒未去而热又生,非其治矣,此本方用柴胡、细辛、紫苏等之义也。,前方加: 洋参 五钱 牡蛎 八钱 花粉 三钱 独活 五分 怀药 五钱 沙参 一两 生姜 五钱 官桂 二钱 桂元肉八钱 八付服毕,全愈。,寒盛则气滞血涩,宜治以热而通之,故前方五付不行收纳。五付后阳气渐复,寒气渐散,虽经脉运行之气宜通畅,而元海命根之火则宜封藏,故用牡蛎潜之于下,怀药守之于中,必有藏而后有发,又必有通而后发者不郁,生机乃畅。惟后方既加补敛,则前方温通之力必苦不足,故再加生姜、独活、官桂以助之。,刘门用附子,不但取其温升温通之用,亦重其温降温敛 。此案分步用药,后天返先天,与钦安提法不同。 病由正虚邪凑而成,故向者之阳,惟虑其虚与不通,宜补而通之,及其通也,则虑其露而不藏,宜敛补而藏之,此乃先后天之着,亦生化之序也。 本案首诊重用附子以扶阳,温通为主,脉弱未用参、芪,以阳虚阴盛、气化不行也;阳复寒散,随即用温补与温潜之法,药配参、淮山等,而卢门于此则用填精之药。若前后不循缓急之法,乱必生也。,陈修园言:“凡之阴证,宜以生附、干姜直追使还,不可加入人参之微苦多液,反缓姜附之力,如浪子轻去其家,未追其回馆舍者,授以家室,则其归不果矣。必俟阳归其宅,而后为之谋及家室,补阴以维阳,则阳不复脱矣。”,卷一6案:某,胃不利,咳痰多,气紧,稍食多即不消 。 枣皮 三钱 法夏 三钱 白术 五钱 葶苈 三钱 生黄芪一两 细辛 八分 五味 二钱 杜仲 一两 故纸 五钱 砂仁 二钱 怀药 五钱 厚附片五钱 生姜 五钱 五付。,五脏别论曰:“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夫有形之痰饮,虽宜攻散;而无形之精气,则宜静藏。犹之善用兵者,必能守而后能战,故又用五味、枣皮、怀药分别敛肺、肝、脾之阴,以为阳之守,俾丽于天者仍系于地,斯照于上者自操于下,而阴平阳秘,邪弗能容矣。,卷一6案:某,胃不利,咳痰多,气紧,稍食多即不消 。 枣皮 三钱 法夏 三钱 白术 五钱 葶苈 三钱 生黄芪一两 细辛 八分 五味 二钱 杜仲 一两 故纸 五钱 砂仁 二钱 怀药 五钱 厚附片五钱 生姜 五钱 五付。,五脏别论曰:“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夫有形之痰饮,虽宜攻散;而无形之精气,则宜静藏。犹之善用兵者,必能守而后能战,故又用五味、枣皮、怀药分别敛肺、肝、脾之阴,以为阳之守,俾丽于天者仍系于地,斯照于上者自操于下,而阴平阳秘,邪弗能容矣。,饮之初由于气不运,饮既成则又气不舒,徒补虚则盛盛而固邪,不舒者愈不舒;徒攻邪则虚虚而伤正,可散者复可聚。惟黄芪与葶苈、生姜、细辛相辅而行,则各展其长,互制其短,溃已成之坚,杜未来之渐,固不仅泻药得补药之运易于奏功已也。 与唐步琪用药不同。 推咳嗽服甘草片及庄某肺气肿案,张隐庵论出入言:“出入废则神机化灭。故留于中则为屎脓,逆于上则生恶疮,出游不归则无以返其真,不归于心则神不守舍,是皆少阴神机之为病也。孔子曰: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学者能从正气之出入以识邪,因邪气之为病以悟正,则取之左右逢其原,而过人远矣。”,三、中庸(把握其度),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本义:中心 說文解字注:內也。俗本和也。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本为阳);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国,中医) 道德经: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神农本草经之中和,附子“气味辛温有大毒。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与人参列为上品相反:“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 陈修园:然本经 谓“气味辛温有大毒”七字,仲景即于比悟出附子大功用。 凡物性之偏处则毒,偏而至无可加处则大毒。因“大毒”二字 ,知附子之温为至极,辛为至极也。,内经之中和,生气通天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阴阳相合,通补并用,卷一1案:孙某,睡至半夜,心内不好,出汗至天明,舌不转,不能言。 干姜 五钱 郁金 二钱 生鹿角二两 首乌 八钱 厚附片八钱 玄参 八钱 艾叶 二钱 法夏 五钱 姜汁炒 枸杞 五钱 山药 五钱 大腹皮五钱 熟地 五钱 三付。,夫阳生于子,正当中夜,此时真水垂绝,虚阳无依,故心火忽亢而烦闷,心阴不守而汗出也。汗出有外脱之势,故不重开泄。 舌强、心悗皆上实也,郁金泻心开郁,法夏化痰,腹皮顺气,以去其实而资下交。鹿角、艾叶则一通使道以行神气,一通阴经以利血气者也。,前方服毕,又方: 杜仲 一两 莬丝 三钱 牡蛎 一两 厚附片 二两 生地 四两 苡仁 五钱 花粉 五钱 枣仁 八钱 洋参 三钱 上桂 三钱 去粗皮 当归 二钱 覆盆 八钱 故纸 五钱 生姜 三钱 五付。,夫润万物者,莫润乎水,故重用生地以补水;生万物者,莫生乎火,故用附、桂、故纸大补命火;杜仲、菟丝温木生火,覆盆、牡蛎固精秘火,如此则火在水中,水从火化而妙用生矣。,上焦为阳,阳中有阴则天气降,故古人有用热药毋犯上焦之戒。然清上之药不一,而此方独用生地者,盖心藏己土,为脾之根,脾恶湿,心恶热,白术燥脾湿,即足以伤心血而生热,理中虽补,反乖气化,可勿虑哉?惟生地能保离中之阴,而和白术之燥,俾心血不因燥脾而伤,然后心火乃克下降而生脾土,土旺生金,火不刑金,然后治节乃克下行而消浮肿,此用生地之委曲情形也。苟不知此,未有不伤上焦之和,而反助火耗气者。,第三方,即第二方加: 北芪一两 广皮 一钱 五味二钱 独活 一钱 法夏 三钱 白术 三两 土炒,己土在心,心阴未复,不可燥脾;化源在下,命根未定,不可补中。然而天地之气,升降互用,雨露之溉,出自上焦,而居中斡旋,则惟脾胃是赖。今则水火双调之剂已届八益之数,自无而有,勉告成功,故重加芪、术大补中气,以行后天生化,与先天相辅而行。惟后天气化升于脾胃,降于肺胃,芪、术之温升,必得味、半之敛降,再得独活通肾经气分以顺承之,然后天气乃能下流于地,而成交泰之功,五味得陈皮则又阖中有开也。,外风宜散,内风宜潜。中医内科学中经络外风选大秦艽汤,内风用镇肝熄风汤。 陈修园治中风有“开邪闭,续命雄” 。 张锡纯镇肝熄风汤悟及气血之升降,其方中加减亦顾及补肾敛肾以固真阳,而药用山萸、熟地而未及附子 。 此案为彭子益所言木火过旺,但兼上实。不可用单纯镇肝熄风汤,亦不可用小续命汤。 举脑动脉硬化脑血流例,抽爻换象 避重就轻,卷四4案:周某,噤口痢二十余日,甚危殆,一日三四十次,肛门肿痛,食不进,每只能食点茶而已。 粟 壳三钱炙 干 姜 五钱 地 榆二钱 白芍 五钱 吴 萸二钱 仓 米五两 陈茶叶三钱 黑豆二两 广台乌二钱 五谷虫三钱 三付。,正虚宜补,而邪盛不可补;邪盛宜攻,而正虚不可攻。病之难治,孰有逾于此者?是故仓米者,甘以养正,淡以除湿。干姜、吴萸温中逐寒湿,以辅之巩卫仓廪重地也。黑豆者,静以制动,甘以解毒,白芍、粟壳、地榆敛阴摄正气,以辅之镇定作强重地也。茶叶降火涤垢腻,谷虫清热治秽浊,乌药开郁散结气,共为之使,俾硕果之危得苞桑之系,可守而复可战矣。,第二方服至三付,病已全愈,但神少,食稍多,腹胃均胀。又方: 白 芍三钱 怀 药五钱 茯苓三两 砂 仁二钱 桂 枝一钱 沙 参一两 白术五钱 牡 蛎 八钱 制附片八钱 桂元肉 三钱 建曲 二钱 柏子仁三钱 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