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框架结构.ppt_第1页
议论文的框架结构.ppt_第2页
议论文的框架结构.ppt_第3页
议论文的框架结构.ppt_第4页
议论文的框架结构.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次作文 布局谋篇,理顺结构,一、立好议论文的框架基本结构 议论文的基本模式是: 标题 立好总体框架是提高分数的重要手段。应试作文时间匆促,不可能反复琢磨,必须以基本结构模式为拐棍,迅速立好框架,才能步步到位,写出与试题要求切合的文章,赢得全局,获得好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要求是开头必须提出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结尾归纳总结。 立好议论文框架的标准有四条: 一是“三论” 齐全 二是层次分明 三是衔接自然 四是首尾呼应,双面对照式结构 双面对照式结构,是指文章的两个层面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关系,通过不同意义层的对比、强调来表现主题(论点),两个部分或正反对比,或转折补充,或辩证分析,论证严谨全面。 例文 说 畏 刘知行 子曰:“勇者不惧。”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这不矛盾吗? 不,孔子的意思是,人要有所畏,也要有所不畏。有所畏才能有所不畏,有大畏才有大勇。 让我也斗胆学孔子说一句:小人惧而不畏,君子畏而不惧。,小人不畏,或是因为无智无谋、性格冲动而不畏;或是因为心中只有个人私利而不畏道义。他们暴虎冯河徒手打老虎,赤脚过大江。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孔子对他说过:“暴虎冯河,吾不与也。”可他不改,结果在一次争斗中被剁成了肉泥。 小人“不知天命,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他们往往崇尚暴力,他们为了一个游戏币,一个看电影的座位甚至是过马路的优先权而大打出手,拔刀相向,从不讲后果,大有视死如归的气概。有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对一个与他发生口角的人说:“我花三百万把你给压死了,怎么样?”于是就开着他的奔驰把那人压死了。自古的暴君也都是这样的“无畏的小人”。他们无畏道义,所以他们漠视生命,践踏生命。不,过历史证明,他们也不会有好的下场:希特勒被迫自杀,墨索里尼被暴尸街头,残暴的项羽也被人分尸。 而小人之惧,则是由于生物的本能。他们会对比自己强大的事物恐惧比如面对比他更邪恶的势力时,他就会害怕,他的骨头就会变软;面对强权,他们一反常态,笑容可掬,阿谀奉承。他们没有准则,或者说他们的准则是“欺软怕硬”。 而真正的君子,是有所畏惧的。因为敬畏自然,他们从不逆天而行,因为敬畏生命,他们能尊重弱者,因为敬畏内心的准则义,他们“一日三省吾身”,生怕自己有违反“义”的准则。,义者,“宜也”,符合“义”的不一定对自己的利益有利,可是君子能够为了“义”字而“舍生”;他们胸中有准则,面对着比自己强大的势力,也会挺身而出,与之搏斗,所以孟子说:“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我自横刀向天笑”、视死如归的谭嗣同,“诛十族又何妨”的方孝孺,还有那“断头置城上,面色不稍改”的五匹夫,都是不向强权屈服的“大丈夫”! 面对伟大的生命,圣洁的自然,甚至是乞讨者求助的目光,我们应怀有敬畏之心。面对强权的淫威,一切阻碍我们践行“义”的力量,我们则要冲破内心的恐惧,用生命去迎接挑战。 畏而不惧,君子哉!,点评:本文由孔子的话引发人们的思考。人,到底该畏,还是不畏?接着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人要有所畏,也要有所不畏。论述时以小人之不畏与君子之不畏作对比,小人之不畏,表现在暴虎冯河,表现在漠视人的生命和尊严,原因是因为心中只有个人私利,故不畏道义;君子之不畏,则表现在不畏强暴,原因在于,他们敬畏道义。从现象到原因,分析鞭辟入里。对比分析,使是非分明,情理昭昭。全文语言流畅精练,颇见功力。,并列式结构 并列式结构往往就一个中心问题并列展开,从不同的角度来析理。这样的文章往往层次明晰。 那么,该怎样提炼分论点呢?首先要明确自己要着重分析的中心问题是什么,然后再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通常我们可以围绕以下四个问题来展开: 1并列分解“是什么”(解释) 针对话题本身(或话题关键词),运用横向思维,根据它不同的内涵或外延进行多角度分析。常用的表述方式是:“某某,是一种”,如:自嘲 自嘲,是机敏的退让; 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 自嘲,是生存的智慧。 2并列分解“为什么”(原因) 这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常用的分论点表述方式是:“因为所以” 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看问题的方法、看问题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评判事物的标准尺度往往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示例:以“选择诚信”为中心,进行分解。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有时效。,3并列分解“怎么样(要怎样)”(条件) 这样展开,主要是追寻解决或达到的方法和途径,分论点常用的表达方式是“要就应该” 示例: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提出: 面对人生的加减,要携一颗淡然之心; 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 面对人生的加减,贵在坚持自我。 示例:以“学会欣赏别人”为中心,进行分解: 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有坦荡的胸怀。 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示例:以“热爱生活”为中心,进行分解: 热爱生活,就会乐于为生活付出; 热爱生活,才会有奋斗的力量; 热爱生活,才会创造美好的生活。,4并列分解“会怎样”(结果) 主要是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意义、作用、价值、影响),常用表达方式是:“做到就会”,拟写分论点的要求是:,“扣得住”:几个分论点角度要统一,应该按同一标准(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 “分得开”: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互不包容。 “看得清”: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个分论点应在段首作中心句。 “排得顺”:分论点的排列的先后顺序(考虑轻重关系、主次关系、先后关系、时间关系)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例文 牵 挂 牵挂很抽象,也很具体。 灯下,双鬓斑白的母亲,读着远在异国的儿子的来信,心中的爱怜和疼痛同时涌起。知道儿子自己去买床单,她希望帮他去买并整理干净;知道儿子自己去买米买菜,她希望帮他买来再为他做一桌可口的饭菜;知道他生病,她希望陪他上医院并守在他的床前;知道他委屈和痛苦,她渴望拥他入怀给他安慰。这是牵挂。,家门前,女孩踮着脚尖等待着。邮递员带着那熟悉的邮包由远而近,终于来到了面前。女孩焦急地询问是否有越洋的信件,邮递员摇摇头继续赶路。女孩落寞地倚在门边,良久不愿离去,脸上写满了担忧。女孩惦记着大洋彼岸的挚友,想知道她正在干着什么,想知道她过得可好,想分享她的欢乐,想倾听她的烦恼。这是牵挂。 牵挂很茫然,也很美好。 寒冷的冬夜,他独自走在长长的街上。忙碌的工作留给他一身疲劳。北风中,他感到无力,孤寂。突然看见从路边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点点灯光,仿佛看到了儿女开怀的笑,仿佛感受到了妻,子温柔的疼惜。家庭那甜蜜的温馨荡漾在他的脑海里,点燃了他小小的心烛,照亮了前方的路,温暖了他颤抖的身躯,他感到自己似乎又有了力气,于是,加紧脚步朝家的方向走去。因为牵挂。 除夕,悠扬的钟声回旋于天际,昭示着新一年的来临。久伏于案前的他,抬起疲惫的头把目光投向窗外。四周人家阖家团圆的欢声笑语阵阵传来,他觉得心头生病。他努力地看向远方,恨不得看穿繁星流云,看穿千山万水。直看向朝思夜想的父母亲。老人辛劳的背影慈祥的笑容浮现在眼前,一句又一句关切的叮咛、真挚的鼓励回响在耳边。刚才的疲惫在浓浓的思念中烟消云散,了无痕迹。他笑了笑,又充满干劲地投入到书海中。因为牵挂。,牵挂是一种抽象的惆怅,一种具体的忧伤,一种茫然的盼望,一种美好的温馨。 人的一生其实都在不断地出演牵挂的故事。不管牵挂的内蕴是快乐或是悲哀,是传奇或是平淡,人生有多长,牵挂便有多长,岁月有多远,牵挂就有多远。 牵挂,就是这样。,点评:此文是用生活中的画面或场景来展现对话题的理解,用两个总领句并列展开,各种画面有层次地呈现,文章段落关系清晰,尤其是选择画面力求不重复,有拓展,立体的、多层面地反映了生活。画面后的精彩的点评使作者的思想表现得更为明朗。,剥茧式结构 剥茧式结构,是指一篇文章像剥茧一样,由表层到内里,由现象到本质,根根抽丝,层层剥笋。此类结构用得最多的是议论文,尤其是驳论文。 驳论文写作“四步法” 驳论文是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文体,在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的批判与揭露上价值尤为突出,但学生在写作中往往感到不知从何驳起,无从下笔。其实,这类文章写作有一个思路,那就是:1.列现象,2.示弊端,3.探根源,4.指出路。高中课文鲁迅先生的名篇拿来主义正是这样的思路:,第一步:列现象。对现实中不合道德、有碍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进行列举。事例选取的典型性,以求警醒人们;罗列的丰富性,以求引起读者共鸣;修辞的多样性,以求彰显行文文采,增强气势。例如: 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第二步:示弊端。每一种(类)丑陋的现象都会或多或少造成社会的损失。有些损失是明显的,人们不齿、唾弃;但一些损失在较长的时间段后才会出现,许多人看不到这种现象的危害,那就要揭示,这要求写作者具有深邃的目光,透过现象看本质,鲁迅在文中是这样写的: 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第三步:探根源。运用哲学的观点去看问题,从理论的高度看问题,显示思维的深度和思维的广度。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写驳论文,要注意“破”与“立”的关系。“破”是“立”的基础,“破”时析危害,正是为了说明“立”的必要性;“破”时析原因,正是后来“立”时指出路的依据。所以思考要深入。而“立”是“破”的结果,只破不立,会失之茫然。不少同学善于“批驳”,却不善于“立论”,一方面是因为思考不深入,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考虑不成熟,思想观念本来就模糊或茫然。,例文 给爱一点空间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女孩问她的母亲:“怎样才能使爱天长地久?怎样留住爱人的心?”母亲无语,她默默地弯腰,从沙地上捧起一捧沙子。她双手平摊,沙粒在她的掌中稳稳而立,一滴也未漏出。突然,母亲双手紧握,用力挤压掌中的沙子,许多沙粒从她的指缝间滑落。当她再次向女儿摊开手掌时,掌中的沙粒已所剩无几了。她望着惊讶又疑惑的女儿,说:“给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一个自由的空间,过多的爱和压力会使爱窒息。” 听完这个故事,我沉思良久。爱是没有错的,但爱的方式却各有千秋。不能否认有些爱的方式只能给你爱的人带来禁锢和伤害。,报纸上曾经多次报道过“巨型婴儿”的故事。一对夫妇中年得子,异常兴奋。对孩子千娇万宠,一直让他睡在摇篮里,不管孩子实际年龄是多少,还把他像婴儿一样呵护着。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夫妇俩的生命,当警察走进他们的家时,被一个躺在巨型摇篮里的“巨型婴儿”惊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处理这个已是青年的“婴儿”。他既不会自己走路也不会自己吃饭,自理能力为零,不知如何走完剩下的大半人生。夫妇俩爱孩子,这无可厚非,但他们如此溺爱他,却毁了他本该灿烂美好的一生。孩子如同美丽的鲜花,把他们放在温室中培养,虽然避过了风雨,却使他们越发娇嫩,不小心受到一丁点伤害,就谢了。而真正经历过风雨的野玫瑰,却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昂首屹立,常开不败,绚丽多姿。那么,深爱着孩子的父母呵,何不给孩子一个空间,一次机会,让他们自由地穿越风雨,展翅九天?,据说,鹰都在悬崖上筑巢,巢中先铺一些荆棘,然后再铺大量的柔软的干草,以免伤到小鹰。当小鹰慢慢长大后,老鹰就渐渐拿去干草,小鹰自然受不了刺痛,都退到巢边,这时老鹰就把她的孩子们推下山崖,迫使它们自己飞起来。求生的欲望使小鹰们扑腾着起飞,从而学会了飞翔。我们难道能说鹰妈妈不爱小鹰吗?不!她是爱孩子的。正是因为爱,才不得不用这种方式让它们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尽早自立,展翅九万里,一跃上青天。 有人曾说:“自由是爱的空气,禁锢会使爱窒息,赐予是爱的雨水,泛滥会把爱淹没。”不要用热烈的心炙,烤鲜花,因为这样它会凋谢,不要强加给琴弦一个它不能承受的力道,因为这样它会断掉。给爱一点空间,让你爱的人在爱的滋润下健康成长!,点评:本文典型地运用“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逐步深入,从而揭示爱需要空间和自由。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五、贯珠式结构 贯珠式结构,即在一个观点统摄之下,选取若干精彩的名人材料对观点进行论证。 怎样运用这种结构?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列举若干精彩的材料对观点进行论证;论据最好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从不同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叙例要突出感动点,析例要精当,要画龙点睛。 例文 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的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 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纳兰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无疑,他是相国公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他向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无声而已矣。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悲伤。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尤是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寂寞也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寂寞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词的新时代。 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縢酒”将寂寞定格在对唐婉的记忆之中。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阳刚之手书,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笔。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 其实,还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学上的作用。林则徐被贬伊犁,他的寂寞岂是常人能及,但他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韩愈被发配潮州,爱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拥戴,那潮州的山水竟尽姓了韩。,他们的细雨不止于沾湿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滋润了一方水土;他们的闲花也不止于铺满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的红线那端,是苍生百姓!他们将寂寞化为动力,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但没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恒过山水,韩愈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献,我们应该恭敬地去仰望。,点评: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立意深刻,脉络清晰。文章开篇点题,由诗句感叹寂寞,把“细雨闲花”的“迷蒙”“柔美”拓深为情感的滂沱壮烈,即“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第四、五两段接着以纳兰性德和李煜为点例,来阐释“寂寞的意义”。第六段再列举陆游、王维、元稹,将寂寞升华为“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第七段内容上又进了一层,由“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拓展为林则徐、韩愈式的寂寞是奉献,让人仰望,从文学向社会政治方面拓展。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丰厚的材料积累和深厚的思想沉淀,是一篇颇有韵味的考场作文。,六、层进式结构 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另一种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例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天使 心中的天使是与生俱来的,但它不像手脚那样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而是暗藏在体内一个幽深的角落,其位置因人而异并且飘浮不定。但,它一定是存在的,并需要你用心寻找,才能雕刻出来。 (第1段提出全文论点,即论述“是什么”) 雕刻家用他的手将天使复原,让世人看见了他的面貌,我们赞叹他精湛的技艺,却往往将更重要的一环忽略了:他找到了心中的天使,并且抓住了它。若没有这一步,一切的技巧都是枉然。,建筑师通过绘制蓝图,可以设计出美轮美奂的摩天大楼。但是,任凭他有天才的设计天分,若不知道这大楼建在何处、有何用途,也不能完成设计。只有知晓了大楼的一些细节情况,才可以设计出壮丽并且实用的楼房。这设计的过程,同样是艰辛的,他需要考察地质、预算经费、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功能,最后得出一个最为优化的方案。那蓝图,就是建筑师心中的天使。他雕刻天使的方式,也是寻找。 小说家之所以可以创作出好的小说,不仅需要言辞的锻炼,不仅需要一个好的故事,更重要的在于,他必须清楚,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传达怎样的意念。这一点不是现成的,而需要艰苦的寻找。伟大,的小说家博尔赫斯曾这样描述他的创作状态:“在动笔之前,眼前总是晃动着重重的人影。”可见,那种模糊的意象仅仅是一种创作的冲动,在经过内心的揣测和挣扎之后,故事的线索、人物的样貌等细节才渐渐浮出水面。小说的诞生,也是天使的临世。小说家雕刻天使的方式,是寻找。 (24段运用三个比喻性论据分析原因,即论述“为什么”) 那么,你若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没有如斯的创作天分,只是一个普通的公民,过着和大多数人一样的平凡生活,你心中的那个天使,它在哪里呢?你,该怎么将它雕刻出来呢? 其实,和小说家、建筑师一样,心中的天使,需要你自己去寻找。,求学道路上的你,要问问自己的爱好是什么,专业的选择也许将左右你的一生,不要迫于世俗的压力走上歧途。 求职过程中的你,要问问自己的天分是什么,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工作,不要屈从于金钱官职而丧失自我。 如果你在求学、求职的道路上遭遇坎坷,要问问自己,年少时的梦想是什么,若将它拾起,说不定又是一段柳暗花明。 那天使,在你心中,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它都是那个高贵的天使,你要用心找到它,全力以赴抓住它,像小说家一样描摹、像建筑师一样勾勒,最后,你便可以拥有它。,(510段运用类比推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论述“怎么样”) 雕刻出心中的天使,每个人都可以成就令人瞩目的事业。 (结尾总结全文),七、议论文开头的方法 议论文的开头有开门见山法、宕开一笔法、设置疑问法、征引名言法、概括介绍法、树立靶子法等多种。不论用哪种方法开头,都要简洁、有力。平时作文,最常用的是以下两种开头方法: 1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的写法即在开头直接提出论点,这样可以使论点鲜明突出,便于作者围绕论点选择材料,展开论证,也便于读者把握文章的要点和结构。它又可以细分为四种类型。 (1)引用名言。如:古语说得好,“自古英雄多磨难”。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仁人志士都很注重在逆境中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吃苦是福)此开头,引用古语直接入题,简洁明快,既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又为下文的议论张本。,(2)运用修辞。如:自负,像一个泥潭,陷进去,就难以自拔;自卑,像一根受了潮的火柴,难以把希望之火点燃。所以,我们既不能自负,也不能自卑。(自负与自卑)此开头运用比喻的修辞来说明主旨,给人具体形象的感觉,便于读者认识所论述的观点。 (3)巧设疑问。例如:水者,柔也?(水声潺潺)四个字开头,用笔极省,借助疑问,吸引读者,同时为下文的议论作了铺垫。,(4)解题。例如:我赞美“舍生取义”。因为“舍生取义”是千百万仁人志士的人生理念,它激励人们为了真理和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它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崇高、圣洁,它使一切见利忘义之辈、苟且偷生之徒变得渺小、丑恶。(舍生取义赞)此开头直接对“舍生取义”加以解释和阐发,表明自己的观点,鲜明而简洁。 2缘事入笔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借助一个事实或材料而开头。主要细分为三种形式。,(1)略述式。例如:据说,著名的歌唱家郭兰英向画家李苦禅请教:“什么字最难写?”李老回答说:“一字最难写。”初一听,真不解其意,然而,细细一想,却觉得含义深邃那就是世间最简单的事情,往往是最难做到的。(“一”字最难写的联想)这段开头,简述一个材料,然后由此得出论点,简单明了。 (2)简析式。例如:闲谈中听见有人这样批评一些能言善辩的同学:“一个中学生高谈阔论、鼓唇弄舌像个啥样子?”言外之意,能言善辩、口齿伶俐的同学都是“华而不实”,该贴上“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标签了。在他们的眼里,只有那些将自己埋入书山题海、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才能得到“稳重”“踏实”的美称,他们才是我们当代中学生应有的形象。这纯粹是一种误解和偏见。(能言善辩)此开头在列举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后,进行简要的评述,然后再提出论点,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3)引申式。在文章的开头叙述一个故事或一个事实,然后通过联想引申,得出论点。这样的开头往往因为从材料中引申出论点,立意也就很深了。如: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1915年,一批欧洲传教士在大洋洲极北处建立了一个传教站。在其不远处,有一个原始部落,他们还使用磨制石斧。于是,传,教士送给土著人大批短柄钢斧,本来是要提高土著人的生产效益,结果却出乎所料,那些钢斧只是增加了土著人的睡眠时间。乍一听,这像是个笑话,细一想,却觉得这里面隐含着一个需要人们正确认识的关系,即生产力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没有较高素质的生产者,即使有先进的生产资料,也不会有发达的生产力。(提高素质不容忽视) 八、议论文的过渡、照应 过渡,是指段落与段落或层次与层次之间的衔接形式或手段。,常见的过渡形式或手段有三种:一是借助关联词语,如“因此”“由此观之”“然而”“但是”“总之”“综上所述”等等。这类关联词语一般放在段首或句首。二是过渡句,即起承前启后、过渡搭桥作用的句子。它一般放在两个需要过渡的段落或层次之间。三是过渡段,它的作用与过渡句相同,位置也一样,只是它自身还包含一些较为具体的内容(如概括上文的意思,提示下文的内容等)。有时,过渡段是一句话,那么这样的过渡段同时也是过渡句。,议论文的写作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往往使用过渡。一是当论述的内容重点或论述方面发生转变时要使用。这种转变可以表示为上下文之间的多种关系:承接、转折、深入、补充、因果等。二是由分论到总论、由总论到分论,或是由这个问题的论述转到另一个问题的论述时,也要使用过渡。 运用过渡手段,会使文章层次更加清晰,结构更加严谨。在使用过渡时要做到自然、迅速、巧妙。,照应,通俗地说就是前有所呼、后有所应的结构手段。出现的形式常常是交代在前,照应在后;暗示在前,挑明在后;伏笔在前,应笔在后等等。 常见的照应方式有“首尾照应”“题文照应”和“前后照应”三种。 合理而巧妙地运用照应,不但使文章脉络贯通,章法灵活致密,而且可以使文章中某些关键的内容得到强化,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或某种启示。,九、议论文结尾的方法 结尾是文章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尾写得好坏对能否突出文章主题,加强艺术感染力关系很大。古人曾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打过两个很别致的比喻:“起句如爆竹”,“结句如撞钟”。撞钟者,余音袅袅,“言有尽而意无穷”。元代的大文学家乔梦符也有“凤头、猪肚、豹尾”的精彩论述。就是现代的大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若是找不到适当的结尾而勉强作结,就像行路的人歇脚在日晒风吹的路旁,总觉得不是个妥当的办法。” 结尾对文章的成败有如此的作用,我们怎么才能给议论文结一个余韵悠长的尾呢?,方法一:瓜熟蒂落,自然结尾。例如: 我突然明白:原来春天是一个我们可以快乐成长的季节,是一段可以让我们美丽的时光。哦,妈妈,我找回春天了!可是,你还应该告诉我啊:凡是美好的东西,就都是春天。(选自我找回了春天) 这种方法是指文章的结尾随论述的结束而自然形成。水到渠成,不加雕饰,简洁自然。 方法二:卒章显志,深化中心。例如: 我敢肯定:我就是未来的风景。(选自你就是一道风景),感谢上帝的声音,虽然有时那声音是那么虚幻,但我却始终相信它的存在因为上帝就是我自己。(选自倾听上帝) 小草的声音如此细小,可她的生命力却如此伟大。(选自小草的声音) 运用这种方法,在文章结尾点明全文的中心,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上面的三个结尾,就是这方面的典范。第一个,不仅道出了考生的雄心壮志,而且使文章的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第二个,直接点出“上帝就是我自己”,一语点题;第三个,用转折的复句,突出强调小草生命力的伟大,赞美之情溢出,从而点题。,方法三:首尾照应,结构完整。例如: (首段)我是暗地的孩子,拥有冷漠如兽的神情,眼神游离地走在落叶凋零的秋天,在倾斜的墙角,失意到孤独的风景;没有一只鸟飞过观望破碎的图画 (尾段)我是暗地的孩子,拥有冷漠如兽的神情,似倾斜墙角的一道风景,如果你用心体会,就会读懂他想展示的画面:孤独是快乐,放弃是拥有,而平淡才是幸福(选自暗地的孩子),对开头所写的内容在结尾时再次提及。结尾在开头的基础上,稍微有变化,既和开头呼应,又使结尾不简单重复开头,使得文章结构紧密,浑然一体,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全文的印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方法四:把揽全局,收束全文。例如: “质本洁来还洁去”,七个字写尽了黛玉的一生,她的品韵成全了一个久远的梦,无尽的黛玉情结(选自质本洁来还洁去) 包容是一把双刃剑,说得一点也没有错。(选自包容是一把双刃剑),在文章结尾时把全文的内容加以总结,得出结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收束全文,有利于读者从宏观上把握全文内容,对文章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方法五:散文笔法,拓展意境。例如: 我们人类何尝不是如此,往往被一些虚掩着的困难所困住,恪守于方寸之地。外面的世界其实很大,只要我们不断地开拓,勇于创新,也许你会发现困难只不过是一扇门,一扇把你困在一个“小”世界,阻碍你闯入“大”世界的门。(选自那扇虚掩的门),结尾运用散文笔法,从而拓展了文章的认识价值或社会价值。 此外,结尾的方法还有呼告式、比喻式、哲理式、引用式、双关式等许多方法。在文章结尾上,你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运用得当,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十、各种类型的议论文结构形式举要 1读后感式: “引”,概述材料,引出感点“议”,扣住中心,就原材料议论阐述“转”,由此及彼,转而说开,联系实际(相类、相关或相反的现象或问题)“结”,归纳看法,总结全文。,2比喻引申式: “引”,引出喻体(原材料),把喻体所说明的道理加以抽象概括“析”,分析议论“喻体”或其它理论性材料,进一步阐明“喻体”的重点或实质“联”,联系实际,展开论证,抓住“喻体”和“实际”二者的相似点做文章“结”,回扣“喻体”,得出结论。 3论点阐述式: “引论”,提出问题(论点)“本论”,分析问题(论证)“结论”,解决问题(论点)。其中,“分析问题”的部分是重点,要注意采用并列、对照、层进等结构方式,有章法地充分展开。,4评论(或思想评论,或文学评论)式: “述”,选好评论点,简述评论对象,亮出观点“评”,紧扣中心,恰当引用原材料,逐条分析“结”,总结全文,归纳论点,深化题旨。 5驳论式: “摆”,摆出敌论,树立靶子“表”,否定敌论,表明自己的观点“驳”,选用恰当的方式(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选用恰当的结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等),反驳敌论“结”,收束上文,得出结论。 6提供材料(或文字,或图画)式: 简述所供材料的内容,提出论点或评论点对所供材料进行分析,证明论点联系实际,进一步论证论点回扣材料,收束全文,深化中心。,命题作文:以“让快乐的生命有泪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作文讲评】 写作提示: “让快乐的生命有泪水”的命题,本质是人对生命存在的反顾,所关注的是青年的内心以及他们的精神状态。人在世间行走,喜剧或悲剧都让我们有泪尽情流。 首先,我们的生命是美好而快乐的。不快乐,是因为我们欲望太多,诸如生活的困顿让我们想一夜暴富,成长的,烦扰让我们想明天就长大,这样就会使心不快乐。其次,泪水可以发端于悲伤,也可以发端于快乐。悲伤的泪水可以发端于个体的小问题,也可以源自于社会的大悲悯。但无论是悲伤的,还是快乐的,这泪水所流,都不应该全为一己之私,所谓人生何小而大爱无疆。 有泪尽情流,如果这类作文注意收集书写人生悲悯情怀的材料,并且使作文里有了社会的内容和悲悯的情怀,那么作文的旨意就高远了。,例文点评: 让快乐的生命有泪水 施特劳斯说过:当我因感动而流泪的时候,我才觉得音乐的生命不曾枯萎。 当钢筋水泥构筑起这个充斥着名利的欲望都市,当人们学会了在心灵之间也砌上厚厚的围墙,当真诚消弭于伪饰,当感动枯竭在金钱是的,我们落后过,贫穷过,但我们今天显赫了,富裕了,物质上是幸福快乐了,那泪水呢?感动呢?我们生命最温存的源头呢? 我渴望在绵绵的江南梅雨中聆听随风潜入夜的清脆,一如玉的古筝或是磬的箫声,缠绵悱恻,那用泪水湿透的一曲红尘酸涩。,我渴望用温软的手指去触摸故宫的城墙,用双眼去盛满秦汉的月光,用泪水润湿我们秋阳般辉煌的文明。 我渴望去寻找四合院里温暖的时光,过年时那一碗饺子氤氲的热气,一声吆喝就来帮忙的热肠,用泪水去让你我感动 我渴望的太多,事实上,我却看到定海古城成了一堆废墟,长城的砖石上留着游人的刀痕;充斥在耳边的是人们冷漠的目光,而鲜有亲密的话语;呼吸到的只是钱的铜臭,只是人们冰冷的面具上厚重的脂粉高科技机器冷酷地开过,铁齿嚼烂了“中国红”,摩天大楼囚禁住了人们稀有的感动。,那滴为我国精神文化而自豪的泪水呢?那滴为文人风骨而敬仰的泪水呢?那滴为亲情、友情,为陌生人伸出的一只手而有的感动的泪水呢?旧时的明月是否依旧? 没有了泪水,摒弃了感动,人生只能在心灵的负累上枯死。为什么网络上那一张“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能引起如此高的点击率?那仅仅是一出闹剧吗?不,正是因为人们没有了泪水与感动,失掉了心灵的温暖,才会去渴望,去怀恋孩提时代被牵挂的感动啊!这是一句深远的呼唤,反映的是人心的冷漠,呼吁的不正是感动的回归吗?,的确,我们物质的生活进步了,不必再面朝黄土,累于衣食了。但我们无法享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因为我们失掉了“居弄堂而乐于助”的感动啊!君知否,感动的泪水是生命的泉眼,是一种美,是一种崇高美的精神之光的闪烁,只有感动在时,人生才不会枯死。,点评:文章行文如流水,运用排比句式引领三个自然段,鲜明地表述了自己渴望却渐行渐远的美好。渴望与现实形成对比,让读者在落差中陷入深深的沉思。最后,作者以一网上人人都熟悉的帖子为例,将自己的观点阐述得淋漓尽致。本文的语言生动精炼,见解入木三分,深刻而大气,是一篇成功之作。,第六次作文 讲/练 训练目标:议论文大突破之六 涉笔成趣,语言“出彩” 命题作文:“高度”,例命题作文:(2011年安徽卷)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导析】2011年安徽省的高考作文是命题作文:时间在流逝。这样的命题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能体现高考命题“稳中求变”的原则。先说情理之中,在话题作文式微的背景下,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平分天下,这次选择命题作文是情理之中的事。只是2007年、2008年采用命题作文,2009年和2010年采用的是材料作文,2011年安徽各地市和各类高考研究团体命制的高考模拟考试采用的均是材料作文的形式,而高考真题却回归了三年前的命题作文形式自然是“意料之外”。,看到“时间在流逝”这一命题,我首先想到的是论语子罕中的名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当然,考生更熟悉的是苏轼在赤壁赋里的名句:“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顺着这样的思路,这篇作文的立意思路就很容易打开了。 高考作文无论是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审题时首先解决的应当是明晰题意,据题立意。审题的结果应呈现为语意明确的句子。确定立意的思路通常从三个方面入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就今年安徽高考作文而言,其立意的思考方向从“怎么办”的角度入手是,最容易的,即面对时间在流逝,我们应当怎么办?其实,怎么办的问题本身是明确的。正面立意即时间在流逝,应当珍惜时间,积极有为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我们能拓宽生命的宽度,以积极有为的方式对抗时光的流逝,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提升人生的意义。反面立意自然是批判、否定浪费时间虚度人生的行为,当然通常是将正反两种情况进行对比从而水到渠成。当然,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打开思路,如时间在流逝,有些事物会(可以)改变,有些事物(如诚信、理想、道德等)不会(可以)改变。 如果考生能结合命题,谈面对时间的流逝,表达哲理性的思考,表现出广阔的视野、宽广的胸襟和深邃的哲思,那自然更好。,例文 时间在流逝 当秦始皇把徐福和他率领的一帮童男童女送到海边的时候,他的心里一定充满着期待,他坚信这个叫徐福的术士能给自己找来长生不老之药,从而让时光在他身上停顿,让自己在皇帝的位子上千秋万代地“始皇”下去。 他不会想到,若干年后,他的这一貌似庄严的举动成了最大的笑话。 可以肯定的是,当他在六国的土地上纵横驰骋、攻城略地的时候,耳边猎猎风声携裹着的,一定是韶华的快速流逝,每一次战役之后,他在营帐中对镜感叹的,都是白发的日趋增多,那时,他一定希望时间走得快一点,让自己一统天下的壮志早日实现。而当他,雄睨硝烟正在散去的天下时,他的内心在满足的同时一定溢满了悲凉:时光在流逝,海阔的家业谁可分享? 这样的感慨,在枭雄和英雄面前一样公平,一样强烈。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曹操,似乎更愿意把自己的无奈投放到广阔的宇宙之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已经不再是对人生小我的感慨,横向无边的宇宙,和纵向无穷的时光,人已经渺小到可以忽略的地步。 尽管连孔子这样的大师都在“逝者如斯夫”的时光面前徒唤无奈,但人们从来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前行的姿态,本身就是对时光的抗衡,以短暂抗击永恒,需要的是挟泰山以超北海的勇气。就是在这样的悲壮对峙中,,人类才创造出一个个奇迹,于是我们看到:时间在流逝,我们在成长。即便霜染白发,哪怕生命消失于无形,我们也会给自己的内心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我曾被那样一组图片深深感动:一对贵州偏远山区的山民夫妻,在街上买了一个饼子,一掰为二,各自幸福而满足地吃着,他们的手,饱经生活沧桑的手,紧紧牵在一起那可能是他们第一次吃到的最美味的食物,也可能是他们唯一一次走出大山,更多的时候,他们在大山深处独对飞鸟,耕种,劳作,喂鸡,挑水他们唯一的慰藉,就是劳作闲暇相视一笑,什么都没说,却已经把众生的感悟交流殆尽。 时光于他们,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们的生存已经超越了时光的流逝。,点评:文章由秦始皇、曹操、孔子写到贵州的山民夫妻。面对“时间在流逝”的重大问题,作者思接千载,神游古今。文章的观点引人深思:让我们用积极有为的行动对抗时间的流逝,让我们在时间的流逝中不断成长。需要说明的是“时间在流逝”这个命题本身不是观点,而是摆出了一种现象、一种存在。面对这种现象和存在,我们应当保持怎样的态度,这才是观点。观点应当给人以启迪,当然要启发人向上。这篇文章观点明确,能启发人积极向上的思考。,“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在张若虚的惆怅中,我们看到的是绵绵不绝的抗争和奋然前行的悲怆,无论时间如何流逝,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让自己在流逝中不断成长。,一、议论文怎样才能涉笔成趣 记叙性的文章大都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所以大家不仅乐意去读,而且乐意去写;而议论性的文章则不然,由于其说理的严肃性,相对而言比较“呆板”。因此,大家既不乐意读,也不乐意写。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记叙能力和议论能力都是很重要的能力,只要你认真对待就会发现,议论文并不都是“沉下脸来训人”的,议论性的文章在说理的条理性、层次性以及严密性等方面还是有许多值得“欣赏”的地方的,就是在写作议论文时也可以做到涉笔成趣。,(一)你可以考虑运用形象来说理 请读一读鲁迅先生写的一段话: “而于狗,却不能引此为例,与对等的敌手齐观,因为无论它怎样狂嗥,其实并不解什么道义;况且狗是能浮水的,一定仍要爬到岸上,倘不注意,它先就耸身一摇,将水点洒得人们一身一脸,于是夹着尾巴逃走了。” 千万不要以为鲁迅先生这是在谈论动物界的狗,他这是在以狗作喻,他说的是生活中“性情”似狗的那些人。文章中的“狂嗥”、“浮水”、“爬到岸上”、“耸身一摇”、“夹着尾巴逃走”等描述,表面看写的是狗的“举止”,实际上写的是狗一样,的人,文章中狗的形象就是生活中与之类似的人的形象。毫无疑问,这样说理是很新颖、很生动的,读起来也很有趣。 (二)你要善于运用反语 反语就是说反话。某件事明明是错误的,我们却可以“文过饰非”说它是正确的;对某个人、某件事明明有不满的情绪,我们却可以表现出“宽宏”和“大度”。让我们看一个例子: “不道国民党政府却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劫汽车,攒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的罪名,而且指出结果,说是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大家看,作者明明已经料到反动当局会恶人先告状,却故意说“不道”;明明是敌人、是帮凶,作者却以“友邦人士”相称;明明是不满,却轻描淡写说成是“惊诧”。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会:要批评一些反面的人和事,如果板起脸来训人,效果往往不好,而寓庄于谐、妙用反语,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你不妨穿插一些推论 在论证的过程中,用戏谑的语言适时穿插一些合理的推论,也会收到化抽象为形象、化呆板为生动、化平直为有趣的效果。请看下例:,“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怀着妒忌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对法海拆散许仙和白蛇婚姻的目的进行了推测,作者是从和尚的“本职工作”是念经说起的,说许仙和白蛇的结合是两厢情愿,与别人无关,而法海的横加干涉没有半点理由可讲,唯一的可能就是“妒忌”了。但是,“妒忌”不仅与和尚的“本职工作”沾不上边,也与法海这等“得道禅师”的身份不相称。大家看,经过作者这么一推测,法海的可憎面目是不是就暴露无疑了?这样说理是不是很有意思?,不难看出,要想把议论文写得具有吸引人的力量,关键是在语言上要“涉笔成趣”。当然,“涉笔成趣”不是开庸俗玩笑,而是既生动、形象、幽默、含蓄又严肃、准确,富有理性。你能做得到吗? 二、议论文语言如何“出彩” 文体不同,也就决定了语言的不同。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概括、生动和符合逻辑。准确,议论文一般是用逻辑推理来阐明事理和观点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选用词语时,要求达到准确的程度。鲜明,一是论点的表述要鲜明,二是爱憎分明,鲜明的感情色彩贯穿在行文当中。判断准确,推理严密,逻辑性强,这是议论文语言的本质特点。,议论文虽重在说理,以理服人,但也要讲究文采,适当点缀。惟其如此,才能增强论述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文章更显说服力和感染力。观高考议论文佳作,除认识深刻、思维周密外,无不文采彰显,妙语飞扬,读这些作品,唇齿留香,回味无穷。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文采来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以下几点: (一)力避平淡,使语言形象 曾看到华君武的一幅名为“加盐”的漫画,画面上有两个人。一个人问:“怎么把盐洒到报纸上?”另一个人说:“这篇文章淡而无味。”这幅漫画无疑是在讽刺我们报上的一些文章满口说教、味同嚼蜡,而这种味道实际上是指文章尤其是议论文的语言要力避平淡。,我们的议论文之所以空洞乏味,主要是由于抽象议论过多,不会巧妙地把议论包含在具体现象的叙述或描写之中。生活里的许多具体现象本身就很形象生动,假如我们在说理的同时借助文学手法,或描写,或叙述,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从而引起读者共鸣甚至叫绝,岂不使文章更有味吗? 其实有相当多的议论文都是由一句句、一组组形象化的语言组成的,让我们随手撷来几朵语言的花朵,看看它们是如何绘声绘色、耐人寻味的:,“革命终于起来了,一群臭架子的绅士们,便立刻皇皇然若丧家之狗,把小辫子盘在头顶上。”(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在这里,“丧家之狗”而“皇皇然”,“小辫子”而“盘在头顶上”,使这篇议论文形象大为生动,也赋予了它鲜明的个性特点:是“皇皇然”的“丧家之狗”,并不悠哉游哉;是“盘在头顶上”的“小辫子”,已不敢大摇大摆。这些“丧家之狗”和“小辫子”们的神态和心理也就跃然纸上了。,(二)渗入修辞手法,让语言充满精彩 自觉把修辞手法融入论述之中,借助它特殊的表情达意功能,求得表达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如此,语言定会充满精彩,且说理更具形象性。试看: “文过饰非,怕听逆耳之言,一听到正中要害的话,立即火冒三丈,像阿Q听到别人说他头上的癞疮疤一样;有的甚至对批评自己的同志打击报复,仗势凌人,以冰棍对热情,什么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全成耳旁风。这样的结果呢?贻误工作,伤害同志,最后自己也难免于垮台。”,列举拒谏一类人的劣行,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言辞生动鲜活,制造了不同寻常的表达效果。“像阿Q听到别人说他头上的癞疮疤一样”的类比,“冰棍对热情”、“耳旁风”的比喻,“火冒三丈”的夸张,真实、恰切地写出了他们无视、嫉恨正确批评的丑态,特别是最后的一组排比句,更深刻地揭示出拒谏的实质和危害,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修辞手法大致可在这样几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